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慢慢熬鹰吧,看谁最后坚持不下去。
开玩笑,也不看看你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人?
吴老先生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可是习惯了昼夜颠倒的生活,天越黑老父子越精神。
至于我苏木,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可没上去参加那些屁事没有废话连篇的会议,什么“我的话已经说完了……(鼓掌),最后,我再补充两点……”、“张书记的话说得不错,我补充一个大点,两个小点”,耐性早就修炼到爆表了。
第454章 终于投降了
苏木这第一大点终于在半夜北京时间两点钟的时候将第十一小点说完,然后又开始说第二大点。
立即就有一个老盐商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打断他的话:“敢问梅师爷,你这个第二大点究竟有几个小点?”
苏木:“你是谁?”
“老朽葛明。”
“哦,原来就是明翁啊。”
“不敢当。”明翁一脸灰白,用手捂住小腹,满面都是痛苦。
这人一进花厅之后就坐在阳建忠身边小声说个不停,如果没猜错,此人应该和阳家关系密切。
他在这群盐商中年纪最大,气色也不好。磨他一夜,不给吃喝不准睡觉,想必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此人应该是今天这事的突破口。
所以,苏木早就留意上这人。他发现这人进厅之后就不停喝茶,到现在,只怕膀胱都要被撑爆了。
苏木笑吟吟地回答说:“我这第二大点中有十六个小点,如果讲完,应该把吴大人刚才这半句话中与我的分歧说清楚。”
“什么,吴大人才说完了半句话,你就弄出了这几十个小点!”明翁忍不住尖叫了一声,叫声中充满了丧气。
厅堂里其他盐商也都同时骚动起来。
“正是,圣人大道囊括天地至理,丝毫马虎不得。”吴世奇严肃地说。
明翁又叫了一声:“大人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小老儿年事已高,实在是熬不得夜啊!要不,还请大人放草民回家,明日再来聆听教诲?”
其他盐商也小声地附和。
吴世奇哼了一声,众人忙安静下来。
“古人云,照闻道夕死可诶!道理不辩不明白,否则,传出去,别人还真要以为本官是胁迫尔等拿钱捐输。不成,还是得将事情同你等说得分明,务必要以德服人。”
“大老爷,老朽服了,服了。愿意心甘情愿拿一万两银子出来,赈济真定债灾民,为朝廷分忧。”
明翁在忙跑上前去,一脸的急不可待。
阳建忠没想到明翁居然反水,瞪大眼睛:“明翁。”
明翁转过头来:“阳大官人,实在对不住,老朽肾亏,实在是憋不住了。”
苏木哈一声笑起来,忙拿出早已经写好的欠条,将笔递给明翁。
明翁也是干脆,签字画押之后,将笔一扔,就以这个年纪的老人所不具备的敏捷飞也似的跑了出去。
不片刻,外面传来一个衙役又惊又怒的叫声:“你这人怎么回事,竟敢再我盐司衙门随地撒尿!”
苏木和吴世奇相视一笑,心中同时松了一口气。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这个月的三十万两成了。
……
有人代替,盐商们抱团取暖的心思也就落了空。
一想到不过是一万多两银子而已,对大伙来说也不算什么。平日间随便给小妾打造一批金银器都能花到这个数,真给了盐司,也不影响生活。
人家明翁如今搞不好已经老婆孩子热炕头,咱们在这么熬得难受,就为一万多两银子,至于吗?
很快苏木就说到第二大点的第六小点,这个时候,第二个愿意出钱的盐商站了起来,签下两万两的欠条,说是明天一大早就解银过来。
到第九小点的时候,第三个第四个盐商人投降了。
接下来就是梅花间竹一般,到苏木说到最后一小点的时候,手头已经有了十八张欠条,总数已经大大地超过了三十万两白银。
这个时候,厅中只剩下四个盐商了。
不出苏木的意料之外,其中自然有阳建忠这个死硬份子。
至于其他三人,倒不是因为他们同阳建忠一条心,或者说对他苏木有多大意见。
看了看他们的模样,又在心中过了一编这三人的资料。苏木心中明白,这三人中,其中有两人身体很是强壮,大约是感觉自己能够扛过去,熬上一天一夜没任何问题。
至于另外一人,这人是出了名的老扣,家有百万金银,可一个月只初一、十五才吃一顿肉,身上的衣裳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乃是豪奢的盐商中的异类。叫他出一万两白银,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
阳建忠倒是硬气,大约是也预感到宴无好宴,进来只后一口茶水都没喝,就那么泥塑木雕般坐在那里,到此刻甚至还闭上了眼睛,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苏木心中皱了一下眉头:看样子这四个家伙是死不悔改了,好,继续上吴老先生这个大杀器,看你们能坚持多长时间?
他朝吴大人点了点头,又对四人道:“我的话补充完了,现在请吴老也接着说他的下半句话。”
听到说苏木的补充总算结束,四人面上都微微一松。再让苏木这么第一大点第N小点的说下去,也没有个头。
而且,这个姓梅的说起话来却是套话空话,明明空洞无物的一句话,他就能说他娘几十个要点。说来也怪,他的话听得久了,竟然叫人要睁不开眼睛,只恨不得尽快找张床,一头栽下去,美美睡上一觉。
换吴大人来讲,还多点新鲜感呢!
可等到吴老先生一开始说书,大家才感觉到更加难受,同姓梅的让人昏昏沉沉不同,大老爷的话非常提神,不但如此,好叫你心情烦躁得透不过气来。
只讲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有个商人再忍不住站起身来,把欠条写了,苦笑:“大老爷的话振聋发聩,小民佩服,愿捐资赈济灾民。”
另外又有一个人大约是被吴老先生折腾得疯了,精神也已经彻底崩溃,大叫一声:“我受不了啦,我受不了啦!”
就跌跌撞撞地跑上前来写条子。
再看他的眼神,里面满是绝望、烦恼、心疼、郁闷,满满都是负能量。
这下,厅堂里就只剩下阳建忠和那个老扣。
苏木也不急,对于吴老先生的功力,他还是有很强信心的。
刚才说太多话,出了一身汗,现在已经是黎明时分,不觉已经熬了一个通宵,苏木也饿了,再次回到伙房。
他已经帮吴世奇凑够了银子,除了解送京城的那三十万两,还余下不少,足够衙门里的开销了。
心情一好,胃口大开,就又吃了不少东西,喝了半坛子黄酒。
等到天朦胧亮开,这才想起吴老先生那头还有两个盐商没有就范呢!
第455章 吃里扒外的东西
想起阳建忠昨天在河上那副嚣张的模样,苏木心中略微不快。
不过,他将那家伙吓得尿了裤子,今次又熬了他一整夜,心头那口恶气也泻了。想来,此他在吴老先生的折磨下,已经举白旗投降了吧?
放下酒碗,苏木哼着小曲又朝花厅走去。
刚走不了几步,就看到阳建忠和那个老扣急冲冲地朝衙门外走去。
苏木心中一笑:任你阳建忠嚣张跋扈,再我苏木的疲劳轰炸下,也得乖乖地缩卵!
就笑了一声:“阳大官人,老扣,你们也出来了?”
看到苏木,老扣神色有些慌乱,倒是拿阳建忠恶狠狠地盯了苏木一眼,喝道:“今夜这一出想必是梅师爷的手笔,阳某人受教了。听了吴大人口中所讲的圣人之言,在下醍醐灌定,心窍通明。以后,咱们山不转水转,总有碰到的时候。”
苏木:“是啊,到时候,咱们还得好好亲近亲近。”
阳建忠:“这个月梅师爷是凑够三十万两了,下个月呢!以后,盐司的饭,咱们可是不敢来吃的。等到明年放盐引的时候,却不知道梅师爷还在不在,又去什么地方发财了?”
“下个月的事情下个月再说。”苏木一摊手,无所谓地一笑。确实,今天这一处也是事急从权,再敲诈盐商,他们也不会上当,还得另外想法子。
可这法子,又从何而来呢?
苏木觉得有些头疼。
老扣一跺脚:“阳大官人,都什么时候了,还罗嗦什么,走吧!”
阳建忠恨恨地看了苏木一眼,一拱手:“告辞!”
“大官人走好!”苏木呵呵地笑起来。
等到二人离开,苏木又想起刚才那老扣急躁的表情,心中突然有些不安。
急忙来到花厅,却看到老举人闭目坐在椅子上,竟打起了鼾。
苏木忙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先生,老先生。”
吴世奇“啊”一声睁开眼睛,念道:“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我刚才是不是说到这里?”
苏木脑袋里嗡地一声就炸了:“大人别说了,人都走光了。”
“走光了?”老先生还是一脸迷糊。
一看到他的神情,苏木忙问:“老先生,刚才阳建忠是不是交钱走人了?”
“交钱,没有啊,啊……他去哪里了?”吴世奇突然醒了过来,然后一脸的愧疚:“刚才我也是太累,竟然迷瞪过去了。”
苏木苦笑,再说不出话来,他心中也是奇怪,这花厅外不是有衙役兵丁把守吗,阳建忠怎么就走了?
“来人,都进来。”
听到苏木喊声,四个把守在门口的兵丁进来,跪在苏木和吴大人面前:“大老爷有何吩咐?”
苏木怒喝道:“刚才你们去了哪里,怎么人走了都不知道?”
四个兵丁磕了一个头,其中一个人大着胆子说:“阳建忠离开小人也是知道的。”
“好胆,竟敢自作主张!”吴世奇气得一张脸变成铁青色。
那人叫了一声冤枉:“大老爷,小人就算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私放盐商,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苏木喝问。
“实在是,刚才顾三先生来过,那个时候大老爷正在睡觉。顾三先生同阳建忠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叫我们放人?”
苏木怒道:“他叫放人你就放人呀,他不过是一个幕僚,凭什么替大老爷做主?”
兵丁讷讷几声,小声嘀咕;“这衙门里的事情,在梅先生没来的时候,都是顾三先生他们几个幕僚商量着办的,以前都这样……小人怎敢违抗……”
苏木是明白过来了,以前自己没到衙门的时候,吴老先生早就被盐司里的人架空了,说的话根本就算不了数。而他苏木初来咋道,威权未立,不被人当回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却不想叫顾三公子钻了个空子。
无奈地挥手叫四个兵丁退下,苏木心想:以前就听人说过顾润同盐商们关系密切,他在外面花天酒地,都是盐商们出的钱。可以说,顾三就是盐商们的清客,再加上同我苏木翻了脸。如今得了这个机会,自然要放阳建忠一马,一来还盐商一个人情,二来又可以挫一挫我苏木的风头。
这个鸟人,为了同我苏木斗气,连大局也不顾了。
苏木吐了口唾沫:“顾润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见苏木如此恼火,吴大人反安慰起苏木来:“苏木,咱们也不过是暂时在盐司干上几月,等办完朝廷交代下的差事,依旧是要走的。反正这三十万两已经凑够,少阳建忠那一万多两也不打紧。”
苏木苦笑摇头:“大人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这个月的钱是凑够了,下月呢,再下月呢!”
如今,阳建忠能够在盐司全身而退,若是说了出去,也算是一件很有光彩的事情。而且,我苏木和吴世奇表面上看来却是吃了个小亏,声誉受损失。一叶落而知秋,盐商们只怕不会再听盐司的话了。
苏木解释了半天,又道:“其实,我打算这三十万两银子凑够之后,下个月也不会再让他们出钱捐款,要的只是他们一个态度。然后,大家在商量着,看能不能找个发财筹款的方法。现在好了,无论咱们说什么干什么,盐商们都不会同我等合作。”
吴世奇这才明白过来,叫了一声:“苦也,这又如何是好?”
苏木:“算了,等我想想,看还有没有法子。大人还是尽快招集人手和船只,等到盐商的银子一到,就安排人送去京城。”
“恩,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吴世奇连连点头。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各自会屋休息。
等到中午,盐商们的银子陆续送来衙门,很快就在库房里堆起了一座小山。
接下来就是将那些碎银子化掉,铸成五十两一锭的官银,然后派出三百兵丁,打了盐司的旗号,派人送去京城交纳到户部。
盐司衙门人手虽多,可却没有一人过来帮忙,都冷眼旁观,全靠苏木一手一脚摸爬滚打。
等到船只出发,一整天又过去了,苏木只觉得四肢百骸无一不软,竟是累得够戗。
他心中也是叹息:这个月算是完成任务了,下个月呢……倒是要好生思量。
第456章 印钞机
“苏木你很累吗?”太康公主伸出纤细的手指翻看着手中那本刚流传到沧州的《红楼梦》,目光中全是痴迷:“这故事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本殿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只到后面的情节,要不,你今日就现写一章让我过过瘾吧,求求你了!”
太康公主嗲嗲的声音叫苏木有些经受不住,他站在她的面前,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苦笑:“太康殿下,臣这几日实在困乏,就算强写,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堪入目得紧。”
“却也是,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太康公主将手中的书扔到一边,慵懒地对一饼道:“将我冰镇的酸梅汤起来,也给苏先生一盏。”
天气热得紧,精神又委靡,苏木一大早就被一饼请到道观里来,脑袋还有些懵懂。昨天实在太累,说来也奇怪,越是累,反越睡不着,折腾到黎明时分才蒙眬睡去。
却不想,就被一饼叫了过来,说是公主殿下有请。
苏木估计她也没什么好事,来这里之后,尽量少说话,以免中了她的圈套。
一饼:“禀公主殿下,酸梅汤倒是有,但冰却……”
“怎么了?”公主脸色难看起来。
“禀公主殿下,已经没钱买冰了。”
“什么,这个热的天,没冰是会死人的!”太康大怒,猛地站起来,开始大发脾气。
惊得一饼二饼两个宫女慌忙跪在地上求饶。
一口气摔坏了两个杯子,太康公主才收起怒容,笑吟吟地对苏木道:“你还有钱吗,送点过来。”
苏木一听,脑袋都大了。姑奶奶,我不是才送了一千两过来吗,这才几日,就花光了。你一大早叫我过来,果然是有企图的。
他苦笑道:“公主殿下,臣出身贫寒,来沧州之后也没带多少钱。身上的所有银子都已经全给了你,到现在,臣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臣又不是开银行印钞票的,哪里还有钱给你。”
开玩笑,这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今天满足了太康公主,明天她又来问又该如何?
这次给她一千两,她觉得来钱容易,下次问我要一万两,莫说我没有,就算有,给还是不给,这又凭什么啊?
“印钞票,你说的是宝钞啊!”太康公主怒气冲冲地喝道:“那东西就是废纸,你就算是给本殿挑一百斤过来,本殿还嫌占地方呢!”
所谓宝钞,就是明朝所发行的纸币。正式出现在洪武八年,由于当时年年战乱,国家缺铜,只能借鉴北宋的交子,创造出这种货币。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老百姓都不认这种东西。到现在,跟废纸差不多。
有鉴于此,宝钞在弘治年间终于被废止了。
现在想起来,大明宝钞纯粹就是一场笑话。
不过,在洪武年间,宝钞的发行对恢复生产繁荣市场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的。至于后来被百姓所唾弃,除了只发不收只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等价的物质作为担保。或者说,朝廷就根本就没想过要保护宝钞的信用。
苏木心中突然一动,好象把握到了些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
太康公主见苏木不理睬自己,更是不快,道:“不过是问你要钱钱而已,又不是白拿你的,将来回了京城,连本带利还给你就是了。我堂堂公主,还会赖你的帐不成?将来你进了官场,就连官职也好似咱们皇家的恩典。”
苏木突然一屁股坐在太康公主身边,倒八她吓了一跳,急忙跳起来,警惕地看着苏木:“你要做什么?”
苏木一把端起太康公主的茶杯猛喝了一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多谢公主提醒,宝钞,哈哈,是个好主意?”
太康公主吃惊地看着苏木:“你不会是真要给本殿宝钞吧,可说好了,那东西我可不要。”
“不是不是,公主不是说要让臣给你筹集两百万两银子吧,臣倒是有个主意。这事若是做成,别说两百万两,每年给殿下赚两千万也不是难事。只不过,这事牵涉甚大,将来也不知道会兴起多少风波。臣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吏,真有事,只怕承担不了那个后果。还得公主殿下你亲自出面。”
一听到一年有两千万的利润,太康公主眼睛都绿了。
苏木看得明白,这小丫头虽然是个女文青,可骨子里却是一个财迷。实际上,老朱家的人将个人精神生活和正事都是分得很清楚的。
太康公主一脸的振奋:“苏木,你说,该怎么干。到时候得了银子,咱们五五分帐,若有事,本殿一力承担了。我就不信,这天下还有什么人敢惹本殿?”
说到这里,她一脸的傲气。
“不是五五。”苏木微笑着摇头。
太康怒道:“不是五五,你想要多少?”
苏木摇头:“我只拿两成,经营费用提一成,剩余七成,殿下似乎应该分点给陛下。”
“皇帝哥哥会缺钱吗,也好意思跟我这个做妹子的争?而且,这事同他也没有任何关系。”太康冷哼一声。
“公主殿下你还真说错了,这事同万岁还真有关系。”苏木凛然道:“因为发行钞票,需要的国家信用担保。”
“发行宝钞,你真要这么干?”太康吃惊地跳了起来:“私人造钱,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而且,民间又不认这种东西。你就算印出来,又怎么使得出去?”
“谁说要印宝钞了,有价证券不可以吗?”苏木淡淡地笑起来:“只需用一件有价值的东西做担保,到时候,咱们若是想要钱,只需印刷机一开……呵呵,公主殿下你就等着数钱吧!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生意比直接造钱更赚的?放心好了,绝对不违法,只不过,需要有个强力的担保而已。”
太康:“只要不犯法就可以,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
苏木:“接下来咱们先开个银行,人手什么的我知道安排,公主殿下只需坐镇其中就是了。等到钞票一印出来,咱们负责包销发行,到时候按照比例提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利润。如此一来,又不是直接印钱,别人就算想来查也查不出什么。发出去的钞票换的银子,最终还不是如了盐司的银库。”
“什么叫银行?”
“就是钱庄。”
“用什么担保,皇帝哥哥的名号吗?”公主又问。
“盐!”苏木回答。
第457章 盐票
“用盐和票据挂钩筹集现银,这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吴老先生同这个时代刚入仕的读书人一样,对于经济事务一窍不通,怎么也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所谓货币,最开始是的出现是因为大家觉得以物易物实在麻烦,就把自己的物品先换成大家都承认的中间媒介物,谈后用媒介物去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货币本身还是有其价值的。比如最早的贝壳还这个时代的铜钱。
不过,他们的价值却不能超过本身。比如一枚一文钱的铜钱,本身价值只相当于其中所含铜铅的价值。若要购买价格高昂的物体,却需要大量的货币。
打个比方,一辆大众帕萨特汽车价值人民币二十万元,相当于明朝二千万枚铜钱。若是一个明朝人要买一辆汽车,需要使用如此之多的货币,携带不方便,交易麻烦不说,也失去了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物的价值。
所有,这才有后世的纸币和电子货币的诞生。
这话就扯得远了。
或到货币发行本身,货币本身没有价值,说穿了老百姓认一种钱,看重的是这种钱背后的信用体系。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货币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物资保障作为支撑。
比如二战以前,各国发行货币,都需要有依照本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作为保证,这就金银本位。
再比如中国国内战争其中,陕甘宁边区政府没有金银,但发行的货币以所产的粮食作为等价物。也就是说,老百姓拿到边区币之后,随时可以去银行兑换等价的粮食,这叫做粮食本位。
有了粮食作为保证,边区币这才能顺利地发行下去,被民间所接受。
明朝的宝钞制度之所以崩溃,那是因为没有等值的物质作为担保。当然后,国家信用也是担保的一种,问题是,明朝政府一没钱,就滥发钞票,又不回收。最后,市场上的纸币越来越多,贬值得越来越厉害,到最后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说到底,明朝的宝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抢劫。
苏木也是受了边区币的启发,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他耐心地对吴老先生解释道:“这沧州城乃是盐业重镇,又有大运河水利之利,乃是河北商业中心。且不说城中盐商身家巨万,城中大大小小的富豪不只凡己。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手头又的是闲钱,却没处投放生息。胆子大的,或许还放些印子钱出去。不过,这种生意毕竟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胆子小的,又怕折了本,就只能将银子存在家里。”
说到这里,他一笑:“听人说,有个盐商家里的银子实在太多,又怕被人偷了。索性将银子化了倒进地窖,就算家里来了贼人,想偷也是没有办法。”
“这个法子还真是不错啊!”吴老先生也笑了起来。
苏木接着道:“正因为民间闲钱太多,没个出路。放在家里又不稳当,还会因为存放时日太长有所损耗。若我们弄个银行出来,以盐司的官盐做保,吸纳民间的资金,并给一定的厚利,想必很多人家都愿意将银子存进银行里。”
苏木扳着指头计算开来:“民间商户做生意,拿一万两银子出来做本钱,雇佣人手,租铺面,一年下来,如果有一到两成利就算是不错的了,这其中还得冒许多风险。因为,你不知道你投进去这么多本钱,究竟能不能赚到钱。民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意场上,五成亏本、四成保本,只一成才能在年底看到银子。当然,盐商不算在其中。”
“如果我们所开办的这个银行每年能够保证商家有一成的利,我想,别说沧州,就算是整个河间府的富户,将来甚至是整个河北,都很乐意将闲置不用的银子存到我们手头。毕竟,像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可不好找。”
吴世奇连连点头:“财帛多人心,这事到是做得。不过,正如子乔你刚才所说,发行盐票需要用官盐来担保,可盐山里生产的盐可都是由盐商们包销的。若是老百姓要凭盐票来提盐,我们又从哪里拿盐给他们?若是动了盐商们的份盐,那就是扰乱盐政,追究起来,谁也担待不起。”
苏木哈哈一笑:“这事我早已经想好了,咱们发行的这种盐票都是大票,一百两一张。以先前的盐价,一百两可以购买四百斤官盐。普通一户人家一个月才吃多少盐,又没有那么多闲钱买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缺那点钱。”
对,就是发行大额盐票。
其实,苏木的打算是将盐票作为一种类似于后世银票一样的东西,用在商业流通里面作为交易使用。
明年就是正德一年,在这个年代,美洲白银还未大量输入中国,张居政的一条鞭法还没有实行。民间的商业行为还大量使用铜钱,遇到巨额的商品交易,就算使用白银,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打个比方,购买价值一千两的商品,你得随身携带一千两白银,得雇两个挑夫,非常不方便不说,还不安全。哪比得上纸币,往身上一揣,谁也看不出来。
如果即将发行的盐票有了等值物质作为保证,苏木可以肯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在河北风行一时。
不过,正如吴老先生所说,盐票发行之后,肯定会有人观望一段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挤兑风潮。为了防止这一点,苏木故意将钞票的棉值定为一百两。
一般百姓肯定买不起这么大的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可能缺这点钱。就算有人想来挤兑,沧州城里的人还罢了。至于其他府县的商人要过来兑换食盐,走州过县,人力成本,路途损耗也是一大笔开销。商人将利看得极重,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听完苏木的解说,吴老举人一时还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有抚摩着胡须坐了半天,这才眼睛一亮:“好法子,子乔你果然是个理财高手啊!不过,本官还有一个疑问,如果一开始就发行海量的盐票,打个比方,就算我为皇帝陛下为朝廷筹集够两百万两银子,但一年下来光利息就要花出去二十万两,这钱又从什么地方去寻?”
苏木翻了一下白眼:真是个不开窍的迂夫子,玩金融可不能太老实。若后世的银行家都跟你一样,华尔街的商人们还会被人称之为吸血鬼吗?
第458章 庞氏
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苏木更清楚金融业的暴利究竟大到何等程度。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多大搞头,可只要量一做上去,就算你什么不干天天坐在家里,也会有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到你手头。
苏木笑道:“什么两百万两,我的目标,今年半年之内发行五百万两盐票,明年两千万。到时候,每年光利息都要付出去两百到三百万两。”
“这么多,这是要出大事的?”吴老先生不住地抹着额头上的冷汗。
让他更害怕的话还在后头,苏木淡淡一笑:“出不了大事,放心好了。等到发利息的时候,大不了再三百万两盐票出来支付好了。”
“啊!”这下,吴老先生一张脸彻底地变得苍白起来:“这这这,这不是子吃卯粮,到时候,欠帐越来越多,都变成一个没办法填补的无底窟窿了。”
“填补,谁说要填补,适当的赤字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苏木又笑了起来,接着耐心的解释起来。
在苏木的设想中,盐票也就是后世的钞票,多发滥发在现代社会也是常事。比如日本的国家帐务就是其GDP总和的两倍,也没见人家就崩溃了;比如美国,光欠下的债务就达几十万亿之巨,人家不照样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看他好象也没心思要还钱的架势。
实际上,苏木这一手也带着庞氏骗局的味道,就是发行新帐来支付往期的利息。说起来好象不光彩,可只要玩得利索,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后世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