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的开支,都是在原来的账目里开支,没有在公债里开支。虽然今年的财政收入超过历年,今年的开支还是偏紧的。因为以前每年都发行了交子,今年没有发行。我们今年准备发行交子,还没有向圣上报告。从各地的兑换处的消息,交子已经不是没有人要,因为做生意需要,已经偏紧了,供不应求了。”
小赵皇帝说:“今年的经济形势很好,朕很高兴。对增加的军队,我们要尽快的解决。李纲丞相你们的女真兵汉语学习得如何。”
“回圣上,开封的女真兵,除极个别的人之外,全部都对汉语很流利了。”
小赵皇帝说:“朕原来是这样打算的。如果我们灭不了金国,我们就用女真兵分散到各部队,提高我们军队的骑射能力。我们不能有女真部队,所以全部要学汉语。现在我们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学了汉语,回自己的老家。我们要搞民族融合,民族统一,也有好处。我们要精简军队,先就精简女真兵。可能可以精简十二三万人。要按原籍,由我们的军队护送,交到县衙门。我们的军队要抽调马匹,他们全部骑马回去。再把马收回来。”
“你们兵部要下命令。不打仗的地方,军队除留执勤的外,全部去开荒。要告诉军队,天下统一了,我们就要精简军队。开荒是为了军队回家准备的。天下统一了,要那么多军队干啥子。兵部回去,马上研究,把今年增加的军队数量减下来的办法。开支多了,老百姓就受不了。”
兵部尚书出列:“我们今天回去就研究,精简多出来的军队的办法。研究开荒的事情。”
小赵皇帝又问:“户部你们往年发行多少交子,今年准备发行多少交子?”
户部尚书说:“我们往年发行一千万两,今年也准备发一千万两。”
小赵皇帝问:“我们现在发行一千万两的交子,做什么用?”
户部尚书说:“回圣上,最近的开支有一些紧张。”
小赵皇帝说:“朕的意见大家来讨论一下,我们发行了一千万公债,社会上的货币就少了。一种,我们再发行一千万交子。我们的公债又没有用,又要负担利息。这里就存在着矛盾。二种我们把公债还了。再发行一千万交子。社会上就会马上出现二千一百万货币的流通量,就是社会的可以用的钱多了。钱多了,就会物价上涨。三是我们把公债全部还了,我们压缩开支。当然开支是要紧张一些。四是我们把公债还两年,再发行三百至五百万两的交子。现在不压缩也能够轻松的过下去。”
李纲说:“第一第二种办法,臣是不赞成的。本来第三种办法,在平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现在要进行统一战争,需要的钱很多。钱宽松一些,用的时候压紧一些。要防备难以预防的开支,还有两个国没有统一,宽松好一些。今年先印五百万两交子,先发行三百万两,够了就不发行,不够再发行二百万。等我们统一了大理国辽国,地域宽了,需要交子的就多了,明后年就可以多印一些。所以第四种办法好。”
很多大臣出来赞成李纲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用第四种办法。
早朝过后,小赵皇帝叫李德全王文去后苑造作所用马驮了两袋火药。叫上侍卫,准备到青城寨去爆石头。听到这个消息。朱慎也要跟着去,她说她要看青城寨的军事设施。刘桂香也要去,她要去问那些战士是怎样打的青城寨保卫战的。小赵皇帝面对新婚的两个妃子,没有办法。
说:“朕是装扮书生去的,要去就装成两个书童去,不然就不准去。”
对装扮书童,这两个妃子倒没有意见。
小赵皇帝又说:“给朕当书童,就要服侍朕,要叫主子。还要会骑马。”
刘桂香说:“我们是妃子,自然应该服侍圣上,家里的老婆都是要服侍老公的。”
朱慎也说:“没有问题,书童自然应该服侍主人。”两个都说会骑马。
两个妃子说完就去找书生服装来给小赵皇帝穿上。穿好后,就去自己找书童服装,去装扮去了。
临走,小赵皇帝又叫上两个宦官,一个叫周信,一个叫关用。
李德全王文的火药驮回来,小赵皇帝就带着两个书童(妃子),几个宦官,一队侍卫,向青城寨出发了。
出了新酸枣门。开封的北面,城外,还可以看见炸药包炸出的小坑。还可以看见扎在泥土里的竹箭。前面,迎接小赵皇帝凯旋的四个牌坊还没有撤。
四周围的庄稼地里高梁,谷子长势也很好。高粱苗,谷子苗长得嫩绿嫩绿的。小赵皇帝有意要考考两个妃子认不认得庄稼,问:“你们说一说,那个是谷子,那个是高粱?”
朱慎说:“我们在家里面,又不准出来玩,到皇宫就是最好的地方了。那里认得到谷子高粱。”看来她主动就认输了。
刘桂香说:“我曾经随父亲一起到外面去做生意,父亲告诉我的。这个苗小,中间茎细的是谷子。这个叶宽,茎粗的是高粱。我们的粮食店里就有谷子、高粱卖。”
小赵皇帝知道刘桂香家是商人,就问:“你们家有没有包谷卖?”
刘桂香说:“啥子是包谷?我从没有听说过!”
小赵皇帝又说:“玉米、玉米,我忘记了它还有这个名字。”
刘桂香也摇摇头,说:“没有听说过。这个季节还有豇豆、红豆、绿豆、四季豆。”
没有玉米?怎么可能!小赵皇帝大声地对侍卫们问:“你们侍卫听说包谷、玉米没有?”他知道侍卫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可能知道。
侍卫们互相问,也不知道,都摇摇头,低声说:“不知道!”
看来大宋朝,还真没有玉米。
他又大声问侍卫们:“你们侍卫,红苕看见过吗?或者叫红薯,你们知道吗?”
侍卫们都摇摇头。
小赵皇帝知道现在没有辣椒。不知道这些作物也没有。看来应该想办法引进。这可是旱地的高产作物啊!
青城寨到了,远远看去,三级台阶,后面一个突起的悬崖。
正文 第六十三章 爆石成功
到了青城寨,青城寨的哨兵喊:“什么人,站住!这里是军事重地,不经允许,不得靠近!”
小赵皇帝叫一个侍卫前去联系,就说是大内侍卫。一个侍卫前去,说:“我们是大内侍卫,到青城寨执行公务。”说完,把自己的腰牌给他们看。
小赵皇帝的一队人马一走近,其中青城寨的一个小头目注意一看,这不是小赵皇帝吗!因为他是原来是守寨谢万成将军的卫士,谢万成已经升了官调走了。小赵皇帝几次来,他都看见了的。他喊:“皇上来了!快!快!列队迎接!”
第一层的士兵马上跑来,跪到地上,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士兵兄弟们,大家起来吧!”
“皇上来了!”的消息马上上传到青城寨的将军那里,也赶忙下寨来迎接。这个将军是从守寨的头目中新提拔的,还好,他也见过皇上。
这个将军叫谭虎,跑来说:“小将谭虎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平身吧!”又问:“谢万成将军呢?”
谭虎说:“回皇上话,谢万成将军已经升官调走了。”
小赵皇帝说:“谭将军,朕想在你们的寨后面试一下炸石头。你们这里有没有錾子,手锤?有没有石匠?”
谭虎说:“有!有!寨后面我们嫌矮了,请的有石匠在寨后面砌寨墙,要多少?”
小赵皇帝说:“去叫四五个石匠来!”
谭虎知道,小赵皇帝可能还有其他事情吩咐,就叫自己的卫士:“李四,你到寨后面去叫五个石匠,带好工具,下来干活。”
小赵皇帝又说:“朕这里有两个人,一个想看青城寨的军事设施,想学军事。一个想听你们上次怎么打败金兵的故事。先你就带领她们给她们讲青城寨的军事设施。后面,你在第一、第二、以及寨子后面各级各派两个士兵,给她讲怎样打金兵的故事。以后你们就可以看到你们打败金兵的故事被写上书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的火药炸石头,朕也不知道威力有多大。一会,如果要炸石头的时候,你们上面的人,都下来离远一点,朕害怕石头把人打到了。”
谭虎说:“是!小将遵命!”
小赵皇帝说:“朱慎,刘桂香,你们就跟着谭将军去看,去听吧!”
小赵皇帝说了不要紧,小赵皇帝最近娶了两个妃子自己还是听说了。特别是刘桂香的事情,茶馆都当成说书的话题在说了。谭虎见皇帝身边的两个书童,原来是皇上的两个妃子。赶忙跪下,说:“小将叩见两个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两个妃子都说:“谭将军,平身吧!”
谭虎说:“谢谢娘娘!”
石匠下寨来了。忙对小赵皇帝跪下,说:“我们石匠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各位师傅,平身吧!”
石匠都楞了,皇上叫我们“师傅”,但都不敢乱说,都说:“谢皇上!”
两个皇帝的妃子就随谭虎一起去了。侍卫的队长,可不敢马虎,赶忙派了二十个侍卫跟着。
小赵皇帝骑上马,带领五个石匠到后山去。
到了青城寨的寨子后面,小赵皇帝见有一个石头台阶,现在这个地方如果搭上长云梯,再加上上面寨子有一个低矮的地方,很好爬上去。
小赵皇帝说:“就在这个地方打洞。每个洞打一尺六七寸深。”小赵皇帝划了五个圆圈。石匠们都打过这样的洞,有的地方要埋木头桩子,就是这样打。
小赵皇帝就在侧边等着。石匠们就叮叮当当地打起来。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五个洞洞打好了。小赵皇帝看,石匠们的錾子,前面有一个钢打的小钢条尖子,钉在一个圆形的铁打的小圆筒里。再在上面装上木把,木把上绕上生牛皮做的箍。以前钢铁紧张的时候,都这样做。后来钢铁不紧张了,就直接打成钢条做的錾子。不过说,錾子已经再也打不下去了。
小赵皇帝叫把火药搬来。小赵皇帝用秤称了每一个洞的火药,倒下去。估计差不多了。又叫上两个宦官,一个叫周信,一个叫关用来看着,把其他人都叫走开了。
小赵皇帝对他们说:“刚才的火药重量你们都看见了,要记住。一会我们看爆炸的效果。你们看朕是怎样筑的,以后好去教别人做。”
小赵皇帝叫他们去搞点干泥巴来。在火药里用一个细木棍插了一个洞,安上导火索,再撒上干泥巴,轻轻筑紧。小赵皇帝说:“开始筑泥巴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后加泥巴的时候就可以增加力气筑了。”
小赵皇帝把第一个洞里的泥巴都筑满。再教他们把其余的四个筑满。
他见五个洞都筑好了。就叫去通知寨上面的所有人都到青城寨的东面去。小赵皇帝估计他们里炮眼有几百米的距离,原来用黄药的炸药都炸不着了,可能没有问题了。
他又找到一个凹进去的岩石,躲两三个人没有问题。
他叫关用站在凹进去的岩石前,听到叫点火,就往东跑,听到炮声就停止。
#奇#小赵皇帝做了两个火把,点燃了,叫周信点两个导火索,自己点三个。
#书#小赵皇帝喊:“点火!”自己就点燃三个导火索,见周信也点燃了那两个导火索,就叫周信与自己一起跑向凹着的岩石。刚蹲下不久,炮就响了。许多石头向西飞去。
#网#小赵皇帝听到五声炮响,知道已经放完了,就站了出来。
听到炮响了,看见小赵皇帝已经站出来了。侍卫们,青城寨的士兵们都跑过来。小赵皇帝也去看爆炸的效果。
那个石头台阶,已经炸下来了。还没有炸走的石头,也已经炸裂了,用钢钎錾子很好打了,很好拗了。
侍卫们跑来一看,那么大的一个整快石头台阶都炸下来了,才知道小赵皇帝干的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气得在那里骂周信、关用,怎么让皇上亲自干这样危险的事情。直骂得周信关用在那里哭。
小赵皇帝说:“不要骂!不要骂!不怪他们。朕知道,没有人试,怎么推广这个技术呢!”
小赵皇帝没有说,自己炸过几千个炮,还没有出过问题呢。
那两个妃子跑来看到炸飞了的石头,眼睛都掉下了眼泪,自己的皇上,真是胆大!两个既为小赵皇帝自豪,也为他担心。
小赵皇帝看火药还没有用多少,就叫谭虎派人搬上青城寨,说以后还要来试。
谭虎看已经接近中午,就要招待小赵皇帝一行人。小赵皇帝说:“不用了,我们回去吃饭。”
在回去的路上,小赵皇帝问:“你们两个今天有没有收获?”
朱慎抢先回答:“青城寨设计得太好了!设计把一面坡的不利地形。设计成三级阶梯的寨墙。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瓮城,让自以为得计的敌人,钻进了早已设计好的口袋。说明战争,可以利用地形再加上人的设计,把不利的地形变为坚不可摧的堡垒。”
刘桂香说:“我通过上下三层战士的战斗发现,如果不是我们圣上事先告诉谢将军一个妙方,青城寨还是有可能被敌人攻破。在战斗还没有打响的时候,我们的皇上,冒着严寒,亲临视察,发现了后山的寨墙太矮。通过削墙角,加高上面,使后山的寨墙提高一丈。又开挖瓮城,垫高第一层的寨墙,为击败金兵的侵犯打好了基础。加之原来设计有利,将士奋勇杀敌。金兵失败就成为必然。今天的参观访问,为写一篇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朱慎又说:“今天,我们跑去看,去听,可能缺失了亲眼看我们的圣上又一伟大发明。遗憾!遗憾!”
走到用苍松翠柏扎的牌坊面前,朱慎念到:“歼灭东西路军恢复大宋国土,收复金国西夏开始统一天下。吾皇神威。从正月初七,与金兵开打,到四月三十回到开封。仅仅三个月二十三天就歼灭东西路军,恢复国土,灭亡金国西夏,多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吾皇真正神威呀!”
刘桂香也说:“恶战开封城下横扫燕云残敌,席卷金国全境荡平西夏贼寇。我军无敌。为什么还是这样的军队,前后判若两样?正是因为有了英明伟大的统帅。”
小赵皇帝听到他两个妃子一左一右在那里吹嘘自己的“伟大”丈夫,说:“如果别人吹嘘,就不要说了。你两个,已经是朕的老婆了,就不要在这里吹嘘。还还不害怕别人反感?你们两个,就要找朕的缺点错误,帮助朕改正。这样一吹,朕头昏了,成了昏君。你两个就有罪了!”
小赵皇帝的这两个妃子,伸伸舌头,不敢说了。
下午,小赵皇帝叫朱慎、刘桂香就留在皇宫陪皇后在后花园玩。自己带着周信、关用和众侍卫,到后苑造作所。
到了红炉房,找到铁匠。铁匠都认识小赵皇帝了,要下跪。
小赵皇帝说:“这里不是行礼的地方,朕又经常来麻烦你们,免了吧。帮朕把东西搞好就行了。”
铁匠们就势免了下跪。都围过来,想要抢皇帝的活做。为皇上做活,看似简单,有可能立功!开始打斧头刀、长马刀、良心炮的几个铁匠,还有铸造房倒铁沙子的几个,都立功了呢!
小赵皇帝在一块铁板上,划了一个六方形。说:“按这个样子打一根钢钎,上面用熟铁打,下面接一根一样的,但是要用精钢打。比如铁棒,有的是圆形的。朕这根是六方形的。”
听了小赵皇帝最后的解释,铁匠们都懂了。大家都要打。小赵皇帝说:“由你们的负责人安排吧。朕在这里看一下粗细就行了。”
小赵皇帝还是在当知青的时候,在达县火车站修货场,打货场的几个山包,人家用二锤打炮眼,他用长钢钎揣炮眼,完成得比别人快。所以对长钢钎有好感。
红炉房的负责人,安排了三个红炉打。两个打熟铁的,一个打精钢的。铁匠先打了一小段样子,问小赵皇帝的粗细。小赵皇帝点点头。铁匠们就打起来。一会功夫就打好,问了长度,小赵皇帝说:“七尺吧!”铁匠们就烧发火,叮叮当当地接起来。
在水里冰了一会,小赵皇帝拿在手上,还有当年当民工的样子。又指着精钢的前头,说:“在这里打扁,前头稍宽,打薄,用锉刀挫口子,再在水里蘸火就行了。”
铁匠边打,小赵皇帝边指,一会就完成了。小赵皇帝要再打五根,红炉房的负责人又安排几个炉子打,也很快就完工了
小赵皇帝说了一声:“各位师傅,麻烦了。”就带着周信、关用以及侍卫骑上马向青城寨跑去。
到了青城寨,谭虎与士兵们就迎接在那里了,谭虎带领士兵们行了礼。小赵皇帝说,你们把刚才的炸药搬下来。在找几件烂了无法穿的衣服,一会包一下钢钎。
谭虎知道,小赵皇帝现在干的实际是帮助自己增加寨墙的高度。马上叫人去办。
小赵皇帝把周信、关用以及侍卫们带到青城寨的西边寨墙的石头坡坎处,小赵皇帝现在开始认真想上午侍卫队长的话。如果自己牺牲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极大的混乱,就动口不动手了。
小赵皇帝就指着一个石坎,对周信关用和侍卫们说:“这里、这里、这里,各打一个炮眼。先用钢钎在石头上戳个洞,再倒上水。钢钎再边上下揣击,再边扭动钢钎的角度。”边说又边在地上划了一个圆圈,在圆圈中间画了一条小直线,说“这代表我们钢钎第一次戳的,再错开戳二次,再错开戳三次。”
小赵皇帝在圆圈里再画了第二条线、第三条线。“我们就把圆戳起了,就逐步向下戳。水和戳烂的石块就变成泥浆,我们用砸烂的竹篙伸下去,把泥浆搞起来就行了。”
寨子里的士兵把炸药抬来了,又拿来了几件烂衣服。
小赵皇帝说:“刚才忘了,再去担一担水,再去找一根竹子。竹子不要粗的。”
水担来了,竹子也找来了。小赵皇帝就教周信关用和侍卫们用烂衣服包好钢钎,下面洞里倒上水,慢慢揣起来,又把钢钎每上下一次换一个角度。水被烂泥吃干了,小赵皇帝就把竹子前端砸烂,伸到洞里把泥浆搅起来,敲打在旁边。
泥浆掏完了,又倒上水继续用钢钎揣石头。经过三次,小赵皇帝看洞的深度大概有三尺了,就不再干了。掏完泥浆,等石头里面把水吃干后,小赵皇帝就给周信关用讲怎样倒炸药,怎样按导火索,怎样筑干泥巴。怎样点火,跑到上午的地方去躲。说完,又指挥把不用的东西搬走,自己就远离爆炸现场。
离开现场,又通知上面寨子里的士兵们离开,躲炮。等了很一会,轰轰轰的六声炮响了。
听六声炮响完,大家都跑去看。石坎已经不见了,石头也炸开了,后面留下了六根打洞的痕迹。
谭虎一看,比上午的还炸得好,简直就不需要工人来修理了。他对小赵皇帝说:“圣上,这六根钢钎就留给我们吧!”
小赵皇帝说:“这可不行,要,自己找铁匠去打。这六根钢钎要送到通往蒙古的路上去。”
谭虎说:“下面一炸,上面一砌,老高、老高。神仙都难爬上去。”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带妃兜风
小赵皇帝翻出太原的军队的奏折,太原军队按小赵皇帝的指示,已经勘测了一条路线,比较近。只是有几个地方石头太多,如果不好打,就要另找路线,这样要多绕几百里。
小赵皇帝在奏折上批上:“朕通过试验,已经找到用炸药炸石头的办法,现在派两个人来教你们使用炸药炸石头。在学会了炸药炸石头的办法后,朕派的人就可以回来。同时送来炸药几车。”
小赵皇帝派人把周信、关用叫来,先问他们:“朕今天炸石头的办法,你们会不会了?”
周信关用说:“回圣上话,我们会了!”
小赵皇帝说:“朕准备把你们派到太原修到蒙古的道路的地方去。那里现在气温也很合适。你们就按朕教的方法,教他们炸石头。炸石头,石头飞起来有危险。你们要他们在离爆炸的近地方用石头,或者砖头砌好,上面搭好木头,堆上土。位置不要对着石头飞的方向。放炮要把无关的人都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还有,如果要炸的地方很高很厚,可以先炸一个深洞,再多装一些炸药,把导火索搞长一些,搞大爆破。,人就要撤远一些。”
“还有,钢钎可能还不够,明天再到后苑造作所,再搞二十根钢钎。钢钎的口子用钝了,要找铁匠按这个样子重新打薄,挫磨后蘸火。朕估计,蒙古没有竹子。你在开封买好,多带一些。”
“去把他们炸石头教会了,你们就可以回来。明天就去准备,后天走。还要送几车炸药前去。”
炸药的使用,小赵皇帝十分重视,要搞建设,没有爆炸不行。与太原军队的批示,专门有部门送达,小赵皇帝不去考虑。
周信关用就去准备钢钎,竹子,炸药。开封的军队派了人马车送炸药,派人护送。
五月十一日早朝,从青海路传来消息:大宋军队五月三日下达向吐蕃进军的命令。五月五日吴革吕好问王勇接到命令。五月六日,大宋在宁夏的部队,,又东向西,向指定的地点多路全面进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五月八日,占领了各重要地方。五月十日已经全部占领青海路的全部地方。五月十日王勇的向藏布路进军的三万军队正式从西宁出发。
大臣们一片叫好声,统一天下的前景在望啊!
五月四日两个使臣出发,钱宏出使西辽,吴能出使大理。据估计钱宏已经到了嘉峪关,吴能已经进入成都路境内。
听了战报,小赵皇帝又问准备遣散的女真兵,昨天准备情况。
李纲出来回答:“女真兵昨天已经按原籍重新进行了组合,开封城里的战马,准备全部调出来,送他们回乡。”
小赵皇帝说:“发给他们的军服就不收回来了。朕建议给他们每人发汉族服装一套,发给我们大宋士兵标准四个月的薪俸。人家回家,包里还是应该有零用钱才好。户部有没有意见?”
户部尚书出来说:“没有意见,可能要花几十万两银子。但是,现在打发了,今后就不用了。”
小赵皇帝又问兵部:“兵部昨天讨论过遣散军队的问题没有?”
兵部的大臣出来回答:“昨天我们讨论过遣散军队的问题。首先是遣散女真兵、党项兵。我们开封的女真兵已经可以遣散了。党项兵的遣散,要看他们汉语学习情况再定。再是遣散的是厢兵,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身体有残疾的,要首先遣散。但是许多人没有家了,不好解决。全朝廷军队的大整编,现在是不可能的,要等吐蕃、大理、西辽统一了,才好予以解决。”
小赵皇帝说:“是呀,现在不可能全面整编军队。适当减少军队的人数是应该的。朕的意见,我们先遣散部分老弱病残。没有土地的、没有房屋的,我们朝廷要予以解决。长城外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垦。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可以建房屋,让他们居住。我们的目标是统一民族。边疆地区我们汉族人要多去。军队转业的,在边疆去的,我们每人分五十亩土地,一套房屋,耕牛农具都要齐备。朕建议给他们再增加两年的免税;就是五年免税。有军功的士兵,我们再多分五十亩土地,就是在长城外给一百亩土地,表示朝廷的奖励。对不愿意到边疆的,可以在当地给十亩或者十五亩土地。,进行安置。这要看当地土地的情况而定。”
小赵皇帝说:“朕的意见大家可以讨论,力争解决得更好。”
大臣们都说:最好在长城外去安排。那里土地多,又需要汉人去解决民族统一问题。
小赵皇帝说:“看来不同意见不多,就按这样转业老弱病残吧!对厢军那些年轻人,愿意转业的,也可以这样解决。你们去拟旨吧。”
军队如果不好好解决,他们回去生活无作,就有可能成为土匪,对国家的安定影响不好。军队人数太多,国家财政负担不起,就会加大的老百姓负担。老百姓负担过重,农民起义就会发生,也会影响社会安定。
小赵皇帝说:“我们既然发行交子,我们就要稳定交子。朕准备再拿出二百万两白银,把交子白银的兑换,推广到县城去。大家没有人反对吧?”
大臣们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好事,没有人会反对!”
小赵皇帝说:“既然没有人反对,还是你们户部抽调官员去各县建立交子白银兑换处。”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到皇后处,想起朝廷遣散军队的事情,就问皇后:“我们皇宫现在有多少宫女宦官?”
皇后说:“我们皇宫原来太上皇在的时候,有宫女六千,宦官五千人。太上皇南巡,带走宦官四百人,宫女六百人。这次演戏的十个剧组带走宦官八十人,宫女一百二十人。现在有宦官四千五百二十人,宫女五千二百八十人,共有九千八百人。”
小赵皇帝说:“这九千八百人,是多大的开销啊!”
皇后说:“是呀,在皇宫里,穿要穿好的,吃要吃好的。开销很大。据原来的账目,几百万两的白银开支,皇帝和皇后,贵妃、妃子的开支要占三分之一,宦官、宫女的开支要占三分之一,再是皇宫的器物,皇宫的修缮要占三分之一。”
小赵皇帝说:“在朕看来,只留太上皇带走的一千人的宦官宫女人数就够了。”
皇后说:“一千人恐怕还是少了,至少要一千五百人。”
小赵皇帝说:“那我们留一千八百人,就够了。还要放八千人。”
皇后说:“宫女还好办,出宫可以嫁人。宦官又没有家,回去就困难了。”
小赵皇帝说:“马上放,宫女回家也比较困难。朕有个计划。我们上次不是训练过宫女护理吗?我们现在每个宫女都训练两项技术。比如厨师,我们皇宫就比较有名。还有朕看你上次的糖果糕点,摆了几十种,很好吃。你说是皇宫自己产的。做糖果糕点也是很好的技术。还有这次我们的戏剧,如果在社会上去演戏,也能够挣钱。还有刺绣,我们皇宫里就有的宫女绣得很好,可以出来当老师。宫女护理,我们要太医院医生再编点简单的医术教材,学点医也是很好的挣钱的生意。”
“我们每个宫女必须学两门技术,出去还害怕她们挣不到钱?现在人本来就多,每天学习半天,学习半年,也不影响皇宫的事情。”
皇后说:“宫女可以这样办。还有几千宦官呢?”
小赵皇帝说:“宦官不好放,不是不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上次朕给你说的我们开银行。今天朕又在朝堂说我们再拿两百万两白银去各县城建立交子白银兑换处。这样我们就拿了四百万两白银出去了。我们出了钱,没有收入,不是吃了亏吗?但是一个全国的大的网网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只需要稍稍改一下,就可以,变成我们每年收入几百万两白银的赚钱的部门了。这需要很多人。宦官对我们是很忠诚的。让他们出去管账管钱,就行了。”
皇后说:“圣上,不能想到赚钱,就想从老百姓包里去掏钱。”
小赵皇帝说:“皇后,你说那里的话。朕不是说过,整个朝廷,就是我们家的财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