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怕多花了银子。
皇后在小赵皇帝死去活来后,知道小赵皇帝已经变成像一个守财奴了,生怕多花了银子。就说:“皇帝娶妃,就像小户人家娶小娘子,很不讲究。也可以多花钱,也可以少花钱。皇上怕把银子花多了,就由臣妾来主办。保证叫皇上少花钱。”
五月四日,礼部就把已经报名的姑娘通知到了皇宫。在皇宫的广场上,好几百个近千人的姑娘人数,人人都是穿金戴银,个个都是涂脂抹粉,全部都是如花似玉。小赵皇帝跑到塔楼上去看,为这个阵势吓到了。找两个妃子,就来了接近上千的姑娘。如果不是限制了官宦家的出身,限制了年龄,限制了文化。恐怕皇宫都装不下。自己是不是好上了天?
李德全跑来问皇帝,怎样看这些姑娘?
怎样看?这么多人,还不得把眼睛看花?
不行,先在广场去看一下,侦查一下,看有没有快速选姑娘的方法。
小赵皇帝来到广场,李德全大声喊:“皇上驾到!”
这些姑娘父亲都是当官的,在家里面,都把见皇帝的礼节训练得相当熟练。全部姑娘就跪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这一看,就真看出问题了:许多姑娘半天才爬起来。原来是小脚女人。
对女人缠脚,在小赵皇帝没有穿越前,就研究过。他认为对妇女缠脚,是汉族走向衰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其一:妇女在缠脚后,影响劳动力的发挥。全部汉族妇女缠脚,是汉族生产力下降的一个最大原因。汉族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的生产力下降,妇女缠脚占最大的原因。其二:汉族妇女缠脚,又是汉族士兵贪生怕死的最大原因。为什么,男人一走,一死,家庭就是老弱病残了。老,父母老了。弱,老的小的。病,老年人。残,包括母亲,妻子,因为脚被缠,无法走路,就是一个残废。年轻的男人死了,家庭就惨了。面对这样的家庭,男人生怕自己死亡了。一个人怕死,不要紧,现在是一个民族的男人怕死。一个怕死的民族,面对凶恶的敌人,只有做奴隶的份了。这是宋朝被女真人打败,被蒙古人打败;明朝人被满族打败;汉族人长期成为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的最大原因。
在大办钢铁的大跃进的时候。自己的三妈,扛起犁头就去犁田。客家人的妇女,可以犁田、可以栽秧、打谷、挑粪、抬石头。客家人代表古代的汉族人。现代许多妇女下田栽秧打谷,挑粪种地。开汽车、开坦克、开飞机、进工厂。缠足的妇女能行嘛?
客家人代表古代强悍的汉族人,大宋代表走向衰落的汉族人。关键的关键,就是中国,占一半人口的妇女强悍,中国就强悍。占一半人口的妇女残废,中国就衰落。
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妇女已经放足了,所以中国人能够打败日本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妇女全部都不允许缠脚了,中国就敢于与最强大的美国打仗。
小赵皇帝想,自己绝不能找一个缠了脚的人做妃子。要改变大宋妇女缠脚,就从选妃子做起。
小赵皇帝说:“各位姑娘,今天是朕选妃子,就是朕相亲嘛。现在我们是一样大,一样的级别,都是来相亲的,就不要给朕叩头了。我们现在开始相亲,说好了,不要磕头。”
小赵皇帝又说:“缠了脚的姑娘站前来,没有缠脚的姑娘,退后去。”
那些缠了脚的姑娘,顿时高兴起来,都向前走了几步。那些没有缠脚的姑娘,都嘟着嘴。原来皇帝也爱小脚女人?
小赵皇帝看左边是出皇宫的路。就大声喊:“前面的姑娘听朕的口令,向左转!”
这些小脚女人,有些呆了,难道皇帝在训练女兵?
小赵皇帝喊到:“大家注意,一会,朕喊走的时候,大家就走,不叫停的时候,就不要停。”
小赵皇帝大声喊:“齐步走!”小脚女人们前面还呆在那里,小赵皇帝向宫外的方向指了指:“走起来!走起来!”那些小脚姑娘只能开始走了。
那些走出皇宫的姑娘明白过来。人人都说缠了脚的女人好看,原来皇帝不爱小脚女人。走在前面已经出了皇宫的姑娘哭起来,后来,这一队的姑娘都哭起来。皇帝还没有停止的口令,没有选上妃子的希望了。
现在,那些大脚女人高兴起来。社会上的男人都不喜欢大脚女人,可是皇帝喜欢!
小赵皇帝又向剩下的大脚姑娘看去,还有两三百个姑娘呢!要再想一个办法减少选的人数!
嗨!找到减少人数的办法了。原来,小赵皇帝没有穿越前,已经算一个老头了。即使现在是年轻人,也有老头的思想。他越看越不是一个滋味。原来里面许多还是小姑娘。能够奸污幼女吗?
小赵皇帝又大声喊:“听朕的口令,凡是没有满十六周岁的,向前五步走!”
许多小姑娘向前走了出来。
小赵皇帝又喊:“向左转,齐步走!”
小姑娘们大哭着走出了皇宫。
正文 第六十一章 迎娶两妃
小赵皇帝暗暗得意,刚才来的时候,接近一千人,看得人都生出了焦虑感。经过自己大刀阔斧的处理,现在只接近两百人了。
小赵皇帝叫王文、李德全帮自己看,估计没有满十六岁的姑娘,就喊出来,对照报名单。一清不要紧,又清出了三十几个人。
现在怎么办?
小赵皇帝摸了摸后脑勺。哦!想起来了,礼部有一个标准:“必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有涉猎,或者样样精通。”既然有这样的标准,就考试她们这一条标准。
让自己去考试?自己一个小学毕业生,恐怕她们人人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自己去考试她们,是不是太滑稽了?
既然是礼部议定的标准,就让礼部去考她们。
小赵皇帝让李德全去通知礼部的尚书,让他来一趟。
礼部的尚书,知道虽然皇帝自己在选妃子,许多工作还是需要自己的礼部来做。肯定皇帝有差遣。就等在附近。很快礼部尚书就随李德全一起来了。
小赵皇帝对礼部尚书说:“你看,刚才多少人,经过朕两刀砍下来,就只剩下这么人了。让你们礼部去砍人,不知有多艰难。”
礼部尚书知道,小赵皇帝说的“砍人”,是个比喻。指皇帝把多的姑娘赶走了。确实,如果礼部来确定,这样快就把大多数姑娘赶走了,是不行的。
小赵皇帝说:“朕只选两个妃子,就来了近千人。一看,把人都吓死了。现在只有两百人左右,还是太多。现在你们礼部去确定。一是没有满十六岁的,就是一枝花,也不能要,你们去对报名单。接着就是考试。考你们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最后留二十人,让朕自己来选。”
礼部尚书说:“臣照办!”
小赵皇帝大声说:“各位姑娘,现在礼部考试。你们都是大脚板,就麻烦走一下,到礼部去。”
礼部尚书说:“各位姑娘现在随本官到礼部去。”
这一群姑娘就跟着礼部尚书一起走了,到礼部去考试。她们一走,皇宫一下子就清静了。
礼部先对照名单,看岁数,严格按满十六周岁,差一天都不行。一下子又清除了五十个人。只剩一百二十几个人,现在就好考试了。
先十个人、十个人地出场,按琴棋书画的顺序考,只打分,不剔人。
琴棋书画考完了,就考诗词歌赋。是一齐发卷子考题。
后面又考经史子集,也是发卷子,考试后打分。
礼部又加考了口语,让读文章,让答话。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朝廷放了假。礼部还不敢放假,忙着给那些参加了考试的姑娘阅卷,打分。
小赵皇帝难得有一天休息,与皇后一起过节。因为过节,破例搞了二十多个菜。宫女宦官也搞了十个菜,十个人一桌,在那里过节。
下午,那些也参加过戏剧训练的,在十个戏剧里抽了十个段落,演折子戏。抽调出去参加演出的宦官宫女,现在正在各部队演出,忙得很。每天少则两场,多则三场地在演戏。
五月六日早朝,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结束,就有大臣出来上奏:有的批评皇帝不要缠脚的不合理,有的说:“既然礼部的报名年龄是十五岁到十八岁,就不能到皇帝那里,所有的没有满十六岁的姑娘就全部不要。”
这些人,在家里,就认为自己的女儿长得漂亮,还缠了一个好小脚。考试文才也不错。谁知考试的资格也没有。还有,既然皇帝爱大脚板,自己的女儿也是大脚板,人也漂亮,文才也好,仅仅差几天,就剔下来,叫人心里不服气。
小赵皇帝在那里,话都懒得说,让他们吵,看有没有人出来帮自己说话。还真有人站出来帮忙。
一个大臣出来说:“我们既然同意皇上自己选妃子。这就要按皇帝自己的爱好让皇上选。俗话说:‘酸菜萝卜各有所好’。现在社会上爱小脚女人,并不代表我们圣上爱小脚女人。皇帝不爱小脚女人,有什么办法?我劝今后不要把女儿强迫缠脚了,一天哭爹喊妈,痛苦得很!”
刚才在埋怨皇帝不要小脚女人的大臣,气得说:“你没有女儿,当然说得轻松。大家都认为缠脚好看,小脚不好出嫁。”
又一个是刑部的,说起话来就从法律方面来讲:“刚才说皇帝不要没有满十六岁的姑娘。你知道不知道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法律明明规定的要满十六岁才能结婚,皇上按法律来执行。那里有错?”
刚才出来讲话的大臣说:“既然法律规定的十六岁,礼部就不应该写十五岁到十八岁。人已经报名,看人的时候才执行十六岁的标准,把人当猴耍,对吗?”
礼部的尚书听到批评,说:“我们做得不对,法律观念淡薄,不该乱写年龄。现在本官在这里向那些没有到年龄的姑娘道歉!”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为啥今年皇帝选妃子有那么多人报名?一个是现在皇帝年轻,原来的皇帝与报名女子的父亲年纪一样大。二是现在的皇帝只有一个皇后,原来的皇帝妃子都是上百,嫁给原来的皇帝等于守活寡。三是现在的皇帝是姑娘心目中的英雄。
上了早朝,礼部就把二十个姑娘交到皇宫,完成了小赵皇帝要二十个姑娘让他自己选的任务。
小赵皇帝现在想:一、小脚女人去掉了。二、岁数小的姑娘去掉了。三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也考试了。现在选妃子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是选人是否漂亮了。既然是选姑娘是否漂亮,标准是什么?可以说漂亮没有标准!有一句话听人家说过,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如果一个一个地看漂亮,可能还要看走眼。如果把姑娘放在一起,就好评判漂亮不漂亮了。
好!就把二十个姑娘站在一排来选。
小赵皇帝在穿越之前,找老婆的时候,生怕找不到老婆。现在好了,有一千多姑娘来应选。真是怎么也想不到的。皇后找到小赵皇帝,对他说,按照惯例,选好了的妃子,还要进行身体检查。如果有人没有通过身体检查,还要在里面再选一个。一会,选好后,不要把其他人放走了。干脆由皇后带领她们参观皇宫。检查没有问题,就放其他人走。如果身体检查有人没有通过检查,就需要在里面再选一个姑娘。
小赵皇帝答道:“知道了!”就出去选妃子。
小赵皇帝实际也有点紧张,有了老婆还要选两个小老婆,是没有经过的事情。唉这个封建社会还真有点妖艳。
出了宫门,小赵皇帝见一字站了二十个姑娘,她们人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又说“皇上驾到!”姑娘们一齐跪下,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哎呀!叩什么头吗,平身!平身!”
姑娘们全部站起来。
“唉唉唉?!”小赵皇帝张大嘴,见朱慎也站在里面。“朱慎妹妹,你怎么也站在里面?”
“皇帝哥哥,难道不准妹妹也来应选吗?”
小赵皇帝看这里面,朱慎还真是有鹤立鸡群的味道。她人在二十个人中,不但生得特别的漂亮,还透露出一股英气,一股灵气,一股官宦人家姑娘的大家闺秀气概。平常也看她很漂亮,因为她在以前的历史里是赵桓的妃子,自己害怕坠入原来历史的轨道,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不是“就怕货比货”吗?现在认真地看她,是这样的漂亮,与其他姑娘比,显得更加成熟。历史不是改变了吗,怕什么呢?好的就是好的,应该自己拿来享受。她不是追求自己很久了吗?还有皇后已经与自己说过多次了。卖皇后一个面子吧!
小赵皇帝指着朱慎说:“那你出来吧!”
朱慎出来了,因为前两次,被叫出来的,都赶走了。朱慎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站在那里,抿着嘴,微微低着头。
小赵皇帝不再理朱慎,还有一个妃子需要选出来,需要认真的再工作,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幸福的大事。
认真地一个一个地看。如果在没有穿越前,就是这里的每一个姑娘,她们也不会正眼看自己,唉,变了。还要自己一个一个地选。看了一遍,有一个姑娘特别地漂亮。
会不会看错了?再看!还是她最漂亮!
再看一次,又是一个接一个,挨一挨二地看,还是她最漂亮。
好事不过三。小赵皇帝咬了咬嘴唇,确定了。把那个姑娘拉了拉,说:“姑娘,请出来!”
那个姑娘出列了。
现在,这些姑娘知道了,现在皇帝已经不考试了,一个标准,就是漂亮。谁叫老天把自己生得不如人呢?!
小赵皇帝说:“各位姑娘,谢谢你们参加皇妃的竞选!你们都是很优秀很漂亮的姑娘。你们经过三次挑选,你们经过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的严格考试。你们的家庭会有你们这样漂亮的才女而骄傲的。等会,皇后还要亲自接见大家,还要带领大家参观皇宫。”
小赵皇帝说完就走了。
宦官喊了一声,“皇后驾到!”
姑娘们见皇后走来,都跪下:“民女参见皇后殿下,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妹妹们!大家平身!”皇后知道就有两个马上就是妃子。自己需要把她们叫妹妹。说完,就带领除了朱慎和另一个姑娘,其他姑娘去参观皇宫。
朱慎与那另一个姑娘被叫到一边由专门的人检查身体。小赵皇帝对选的妃子怎么进行身体检查,一点也不知道,就由那些皇宫内的女人们去折腾。既然是身体检查,对以后选出的妃子肯定有好处。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她们来告诉小赵皇帝,体检已经通过。这就说明,选的两个妃子,已经可以叫小赵皇帝的未婚妻了。于是,小赵皇帝派人通知礼部,妃子已经选出。
既然妃子已经选出,小赵皇帝对另一个妃子叫什么名字还不知道,就派王文去去问。王文回来告诉小赵皇帝,另一个妃子叫刘桂香。
“啊!刘桂香,不是有个电视中有个姑娘叫刘桂香吗?中国汉族人口多,同名同姓的十分多,也不稀奇。”小赵皇帝想。
刘桂香选为妃子的消息传出去,立即在开封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朱慎选为妃子没有出现非议呢?因为朱慎家族的姑娘,上有皇后,还有各个皇子的妃子,多的是,谁敢议论。这个刘桂香,他的家庭是开封的商人,十分富裕。毛病就在刘桂香抛绣球,两次打官司,已经在开封府非常出名。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现在她选为妃子,好像有天助一般,老百姓自然议论纷纷。另外,出了问题,是礼部的规定,规定只要官宦人家的姑娘报名,现在她不是官宦人家的子女选为妃子,自然引起那些报了名,被皇帝以“小脚女人”“年纪不到”赶出了皇宫的官宦人家不满。
那些官员暗地准备与皇帝在朝会好好来打一个口头官司,正在联络官员为争论做准备。被一个聪明的官员阻止了。
这个官员说:“大家不要把小赵皇帝看低了。以开封保卫战为例。那些官员天天闹要撤退,要迁都。小赵皇帝明明知道可以打败金兵,偏偏不出声,让他们闹。让他们自愿申请,把他们贬了官,赶出了京城,还连降了几级的官职。犯了错,也没有这样贬官的嘛,临走,这些官员还要感谢小赵皇帝给他们出路。结果还没有走到南方,开封保卫战胜利结束。这些官员吃了大亏。”
“小赵皇帝不愿意要妃子,大臣们强迫小赵皇帝纳妃。小赵皇帝已经选了妃子。假说就是你,自己已经选了老婆,人家与你搞脱了。搞脱了你老婆的人还不成为你的死敌?你们得罪的可是当今的皇上,不是普通人,考不考虑后果?再说,皇帝选妃子不是选皇后,从来没有规定只要官宦人家的姑娘。哪怕是一个宫女,皇帝看上了就可以马上定为妃子。我劝你们不要去争论了。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你家的姑娘可以成为妃子。”
一场争论,被这个官员几句话说得烟消云散。
当礼部与刘桂香家送了彩礼,纳了聘礼,收了刘桂香的生辰八字,刘桂香当妃子是谁也说不掉的时候,可乐坏了全城的商户。家家户户就好像自己的女儿成了贵妃娘娘。到刘家送礼的人群排起了长队。
小赵皇帝不要小脚女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开封城,甚至消息开始向全国传去。那些有女儿的人家,还没有缠脚的,现在有人不缠脚了。家长强迫女儿缠脚的,如果女儿因为疼痛不缠脚,家长,或者孩子的母亲,就听之任之,让她不缠脚了。小赵皇帝马上成为了京城小姑娘的恩人。
五月六日,小赵皇帝定下来两个妃子。五月七日早朝,就成了大臣们对皇帝表示祝贺的朝会。皇帝纳妃,大臣们不准送礼。大臣们人人口头表示是免不了的。五月七日,礼部就按照礼节准备迎娶的事项。
皇帝娶妃子,与老百姓娶小老婆一样,礼节比娶皇后,就简单得多了。
五月八日、九日的早朝也就免了。
对这两个妃子来说,追求小赵皇帝都经过了许多曲折,现在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已经十分地满意了。
不过皇帝娶妃子,是不需要亲迎的,是礼部的迎亲队伍分别把两个妃子娶进门。朱慎是小赵皇帝先选的,先进门,刘桂香后进门。
因为现在反对互联网的低俗之风,小赵皇帝怎样享用这两个新婚的佳人,我们就不描述了,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出。小赵皇帝是毛泽东时代的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享受了朱琏皇后,已经惊为天人。那里敢既得陇还望蜀。还是被众大臣强迫娶了两个仙女一样的妃子,这也是穿越的好处。
正文 第六十二章 试炸石头
五月九日上午,小赵皇帝让两个妃子拜了皇后,确定了尊卑长小。又让她们都坐下,他要召开一个家庭会议。
小赵皇帝说:“昨天,朕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妃子。朕是被大臣们逼的,没有办法,你们都知道。不过朕也很满足,有了两个这样美丽如天上仙女一样的妃子。”
“大家都知道,皇后是六宫之首,你两个妹妹都要听她的,这是没有疑义的。”
“朕以前看过一些前朝的后宫的故事,后宫里勾心斗角的事情,争风吃醋的事情,层出不穷。现在朕做了皇帝,以前只有一个老婆,没有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事情。现在有了三个老婆,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朕力争做到公平合理。可能是难保证绝对的公平。可能会有哪个那里多睡一晚上,哪个那里少睡一晚上的事情发生。但是,你们想一下,父皇有一百多妃子,那才是问题。朕可以保证,绝对不出现父皇这样的问题。娶那么多妃子,有什么好处?!所以朕劝你们以后要搞好团结,互敬互让。论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女人‘四海之内皆姐妹’嘛!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都是朕的老婆,还不是一家人?!”
小赵皇帝继续说:“有一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像朕,已经当了皇帝,应该叫达了吧,如果不叫达,谁能叫‘达’呢。济是什么意思?朕认为是救济吧?天下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我们就应该把他改变过来,天下的穷人我们就应该周济。”
“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现在嫁到朕,就与朕组成了新的家庭,不要事事还为着原来的家庭。我们家庭的财产就是天下,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是我们家庭的人。我们不要只想到自己的享受,要使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田地,有事干。千万不要学杨贵妃,为了吃荔枝,害得许多人要为她去忙,花了大量的银子。不要学她把自己无学无术家里人安排大官。不要学她整天把男人拖着玩,不管国家大事。这样给国家带来了灾难,给自己也带来了灾难。”
“后宫不能干政,这是朝廷规定的。实际上,就看你怎么来干政。比如吕后、比如武则天,她们要揽国家的大权,天下要乱的。又比如干扰朝廷的人事安排,安排自己的亲人。这就不好。后宫干政,被大家称赞的有没有?也有。比如李世民要杀勇于劝谏的大臣,皇后进行巧妙的劝谏,保证了朝廷有好的秩序,为贞观之治出了力。汉武帝的妃子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做大将军,建立了天大的功劳。关键是看你是出以公心还是出以私心。”
“朕说了一大堆,有这么几条:一、不要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二、做了妃子皇后要节约。三、不要事事还为自己的娘家着想,要为天下老百姓着想。四、不要争权夺利,干预朝政。这几条你们做不做得到?”
“皇后你先说!”
皇后说:“臣妾保证做到!”
小赵皇帝又说:“刘桂香,你说。”
刘桂香说:“臣妾保证不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要节约。要为老百姓着想,不为自己娘家着想。不干预朝政、不争权夺利。”
朱慎也说:“臣妾也保证,搞好姊妹团结,不勾心斗角,不争风吃醋,不浪费,为天下老百姓着想不为自己娘家着想,不争权夺利干预朝政。”
小赵皇帝说:“朕想得到,皇宫很冷淡,要给你们找事做,你们都有什么爱好?”
皇后说:“臣妾想管账目,管钱。”
朱慎说:“臣妾想舞刀弄箭,指挥军队打仗。”
皇后说:“皇宫怎么打仗!”
小赵皇帝说:“朕也可以考虑。刘桂香你呢?”
刘桂香说:“臣妾喜欢写文章,喜欢评判人家的文章。”
小赵皇帝说:“这样,皇后,我们以后开一家银行,有的是账目,有的是钱可以管。我们再办一份报纸,一天需要写很多文章,可以评判人家的文章。我们再开一个军事学院,就可以舞刀弄剑,指挥打仗了。”
这三个小赵皇帝的老婆,都是当时女性的顶尖人物,都瞪着眼睛看着小赵皇帝问:“什么是银行?”“什么是报纸?”“什么是军事学院?”
小赵皇帝说:“朕以后给你们解释,还要帮你们把这些办起来。”
小赵皇帝又说:“我们以后还是在一起用膳,还是八菜两汤,这样,既节约又热闹。”
用过午膳,小赵皇帝把全国各地的奏章抱来看。
北方各州县的奏折很多。原来朝廷下达了解放奴隶的命令,有许多奴隶要解放。命令里说的要发给两套汉族服装,要给房子土地,要给耕牛农具。土地还不是大问题。衣服、房屋、耕牛、农具,再简单每人也要十几两银子。
小赵皇帝见大多都反映的这个问题。下了一道指示:由于解放奴隶需要,原来金国的地区从燕京的缴获银子里,拨两百万两白银,按奴隶多少,先行开支。不够再予以拨款。原来西夏的地区,从京兆府的银子里,先行拨一百万两白银。这两项由户部派人前去开展银子拨付的事宜,尽快拨到各州县。不够再予以解决。要专款专用。但各州县都需要保存账簿,以备核查。
太原的军队的奏折,按小赵皇帝的指示,已经勘测了一条路线,比较近。只是有几个地方石头太多,如果不好打,就要另找路线,这样要多绕几百里。”
小赵皇帝没有批。想,既然火药已经用于战争爆破,用于石头的爆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需要试验。干脆明天到青城寨去试验。等有了结果再说。这个奏折留中不发。
小赵皇帝又看到太上皇的一封信,信中问小赵皇帝,他们南巡是不是需要回来了。道理叫人琢磨不透。
小赵皇帝叫王文李德全他们分别去请几个宰相来一下。
太宰李纲、太宰徐处仁、太宰吴敏都来了。小赵皇帝把太上皇的信给他们看,问太上皇是什么意思?
徐处仁笑着说:“太上皇的几个宠臣先后都受到了朝廷的处分,有杀头的,有流放的,估计他心里也不好受,他的面子也不好看。估计他是不想回开封了。如果想回来,谁敢阻止他回开封?!”
吴敏也说:“可能是看江南的风光很好,想留在江南,不想回来了。”
李纲也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怕是乐不思蜀了。杭州吴越国国王的宫殿,修得很漂亮。可能年久失修了。我们朝廷干脆拨几十万两银子,修一修,让太上皇在杭州养老。”
小赵皇帝说:“朕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想在杭州居住,又不好明说。朕就给太上皇回信,告诉他杭州、西湖、钱塘江,风景很好,很有利太上皇写生画画。朝廷已经决定拨五十万两白银,修缮吴越王宫殿让太上皇居住。太上皇要住杭州或者愿意到开封住皇宫,一切根据太上皇的自愿,儿皇绝不勉强。”
几个宰相都告辞走了。小赵皇帝就与太上皇写信。
五月十日,早朝。小赵皇帝就询问公债的使用情况,今年的税收,今年全国的经济情况,水旱灾荒情况。
户部尚书出来回答的:“回圣上的问话。先说水旱灾荒。去年的粮食是一个丰收年,所以今年需要救济的地方并不多。今年有几个地方发生水灾,但涉及的地方不多。我们户部都是按照历年的规定,及时进行了救济。没有瘟疫的发生流行。”
“今年的战争,在大宋境内,都是在农闲发生的,没有影响农业按季节的生产。由于圣上拿出两百万两白银设立‘白银交子兑换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做生意比那一年都活跃,做生意的范围也扩大了。从做生意处收的税收超过历年同期。”
“今年的战争比那一年都打得大,但是我们的开支并不大。因为以前每一年,边境都要发生战争,打起来就要有花费。因为我们的战争,缴获了大量马匹,今年基本没有到西夏或者金国买马,这一笔开支省去了。毛病也是存在的。今年我们在太原城保卫战中伤亡几万人,伤员需要医治,家属需要抚恤。我们在金国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兵,属于汉族士兵的,我们全部编入了我们的军队。女真士兵、党项士兵,现在都在学汉语,也需要养起。多了几十万军队需要吃粮食、穿衣服、用武器、发薪俸。”
“我们的开支,都是在原来的账目里开支,没有在公债里开支。虽然今年的财政收入超过历年,今年的开支还是偏紧的。因为以前每年都发行了交子,今年没有发行。我们今年准备发行交子,还没有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