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赵皇帝说:“皇后,你说那里的话。朕不是说过,整个朝廷,就是我们家的财产,天下的老百姓都是我们大家庭的人,朕要老百姓全部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事干。那里想到去损害老百姓。”

皇后还是怀疑:“那,哪里可以又赚到钱,又不损害老百姓?”

小赵皇帝说:“比如商人吧,他们把便宜的货物,卖高价,损不损伤老百姓的利益呢?不损伤。因为人家那里的东西很多,假说粮食吧,这里的农民粮食丰收,粮食价格很低。商人去买粮食,无形中帮助了生产粮食的农民。使农民的粮食可以卖出去。商人又把粮食运到受了干旱的地区,把粮食高价卖给了缺粮食的人。如果这里的人没有粮食吃,就要饿死人。他虽然卖了高价,对买粮食的老百姓来说,他还是算帮助了他。不算损伤。”

“我们开银行。就是把那些有钱放在家里的人的钱收集起来。我们给他们一些利息。还有一些要做生意的人,因为缺钱,生意无法做大。我们就贷给他们钱,我们要他们的利息就高一些。这样高利息减去低利息,我们就赚钱了。”

“做生意的人多了,朝廷的税收就多了。我们又帮助了朝廷。做生意,开工厂的人多了,要请人做工,搬运的人就多了。普通老百姓找工作就容易了。又帮助了老百姓。开银行的好处多呢!”

皇后说:“看来好处还不少,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做呢?”

小赵皇帝说:“开银行,需要许多人,我们先把我们的宦官训练出来。把需要我们拿钱用,变成给我们挣钱。朕再把户部,还有几个丞相叫来,把朝廷的钱也拿来存在银行里,我们的生意才做得大。”

小赵皇帝话刚说完,朱慎、刘桂香也来了。

小赵皇帝见她们来了,对她们说:“朕刚才与皇后商量了,我们的宦官宫女太多了,我们准备减少。宫女出宫后,需要谋生。我们皇宫让每人至少学两门技术。宦官不好放,我们要开银行,干脆让他们也学点管账的技术。你两个没有事情,反正你们都会写会画。你们就来编教材。”

朱慎说:“我们可不会什么技术,怎么编教材?”

小赵皇帝说:“厨师,他要做一样菜,需要什么原料,什么辅料,什么工具。你可以问厨师。比如一、菜名。二、原料、主料辅料,数量。三、工具。四、操作过程,你就按这样问。记录下来。念给厨师听,没有错。写好。就是教材了。”

小赵皇帝就安排说:“皇后负责,分学习项目,找老师,找教室,与宫女宦官分班。你们两个妃子,在老师找到了后,就一个一个问老师准备教什么,你们就按问的东西记录下来编写教材。以后我们还要出书。书也要赚钱。”

小赵皇帝想到,皇后、妃子们没有事情,就会搞争风吃醋的事情,勾心斗角的事情。多给她们找点事情干,毛病就会减少。

用过午膳,小赵皇帝在皇宫呆不下去了,就准备到开封城里去转转街。就对李德全王文说准备出皇宫出去玩的事情。那知道被两个妃子知道了,也一定要跟着去。

小赵皇帝说:“朕不是给你们找了编写教材的事情嘛!”

朱慎说:“项目还没有分,老师还没有找,我们怎么编写教材?”

小赵皇帝知道新媳妇都有拖住新郎玩的坏毛病。如果是现代,还是渡蜜月的时候呢。算了算了,带上新媳妇去城里玩吧。

皇后知道小赵皇帝爱穿书生服装,就给他做了几套不同颜色的衣服。这两个妃子爱装书童,就每人做了两套书童的衣服。

今天,小赵皇帝穿着秀才的衣服。太上皇小赵皇帝秀才都考不上,自己就穿一穿秀才的衣服又怎样?于是小赵皇帝就拿了一把扇子。带上自己的两个妃子,带上李德全王文与侍卫们,骑上马,出了皇宫。

皇后早就把小赵皇帝在去年摔了一筋斗,到阎王殿喝了忘魂汤的事情告诉了朱慎。朱慎偏偏喜欢现在的小赵皇帝。原来小赵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给朱慎说过要她当太子的妾,朱慎还不高兴呢。她喜欢的就是喝了忘魂汤的小赵皇帝,不是以前的太子。

皇后还把小赵皇帝喝了忘魂汤的事情告诉了刘桂香,是怕她不知道,对小赵皇帝对一些常识都不知道产生怀疑。不过现在的小赵皇帝是她们追求的对象,不是以前的太子。小赵皇帝忘记了的常识,自己知道了,告诉他就行了。

小赵皇帝说:“我还没有逛过开封的所有城门,今天我们就骑着马,逛一逛开封的所有外城的城门。”

如果是不知道的,小赵皇帝说话就已经露了馅。赵桓从小在开封长大,岂有没有逛过开封外城城门的道理。不过这一帮人,都没有人对小赵皇帝有非议。忘了,就是原因。

出了内城的新门,又穿过外城的大街,再出南面的南熏门,再按顺时针方向,在城外跑起来。过戴楼门,又开始跑新郑门、西水门。又要过西汴河。他们的人加上马,渡了好几船。是朱慎开的船钱。

又过了万胜门、固子门。过了西北水门,又驱马渡过了金水河。又沿着北面的护城河过卫州门、过新酸枣门、封丘门、陈桥门。两个妃子高兴得很。在家当姑娘的时候,受各种规矩的束缚,那里这样骑马跑过这些外城的城门。在要嫁到皇宫时,都知道皇宫的规矩更严。今天跟着小赵皇帝一跑,舒服极了。也许与现代开着汽车去兜风的心情是一样的。那些侍卫,也可以看出心情也好极了。

北面跑了,又跑东面。又是过东水北门、过新曹门、过新宋门。再是坐船过东汴河,又坐了几船的的人马。,再过东水门。

最后又转到南面到了陈州门。小赵皇帝见南熏门在前面几里处,干脆进陈州门入城。

小赵皇帝见天色还早,游兴未尽,干脆下了马,下来走路。叫几个侍卫把马牵回皇宫。侍卫头目安排了。那几个侍卫还露出不愿意回去的样子。但侍卫头目的命令还要执行。

正文 第六十五章 试制马车

小赵皇帝叫人把马牵走了,又沿着外城乱串。他现在不着急,两个妃子是开封府的本地人。还有一群侍卫,是不用担心迷路的。他叫侍卫十来个在前面走,拉开距离,他们在中间,后面再拉开距离,免得走一大群人,引起别人注意,在开封城才显得自然。

外城的街道没有内城整齐。外城还有军营,还有一些加工厂。走了一些街道,又串一些小巷。

他看见一家做大车的地方,有的在把树木拨开外面的树皮。有的在树木上挖孔洞。有的在锯隼头。有的在做大车的轮子。最后是装大车。好像形成了一条生产的流水线。最后就是整车了。两个妃子知道小赵皇帝爱琢磨事情。她们也不催小赵皇帝走,也在一边看。

小赵皇帝看了马车生产的全过程,看出一个疑问出来,在做成的马车里面,全部都是两个轮子的马车。怎么没有四个轮子的马车呢?有疑问就要问。

小赵皇帝问:“师傅,你们这里,怎么只有两个轮子的马车,怎么没有见四个轮子的马车?”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师傅,今天在家被老婆骂过,心里很不舒服。本来就有一肚子气,又遇到一个年轻人来乱问。他斜着眼睛看这个年轻人,穿着书生服装,戴着秀才的帽子,二十多岁的样子。还带着年轻的眉清目秀的两个书童,在那里看做马车。做马车有什么好看的,他还在这里看了很一会了。看就看吗,还要问。问就问吗,他还在打乱问。从来马车就只有两个轮子,他还要问“怎么只有两个轮子,怎么没有四个轮子。”读书也害人,成天钻在书里面,连这个常识也不知道!

他说:“我也做了二十年马车,从来都是两个轮子,哪里见过四个轮子。我看你读书都读傻了,是不是读出神经病了哦?!四个轮子,你不说还有六个轮子的马车!”

小赵皇帝穿越过来,几时被人这样骂过?在没有穿越过来前,哪一天不被老婆骂几句?也常常被儿子抢白。被马车师傅一骂,立即在心里有一种舒服的感觉。他都感到自己怎么这样贱,被骂了,还有舒服感?他同时又感到这个马车师傅的话太好笑。车子四个轮子,见得还少?还六个轮子,十几个轮子,自己也见得多了。

于是,小赵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小赵皇帝被骂,他的两个妃子是听到了的,前后的侍卫们也听见了的。侍卫们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准备抓人了。见小赵皇帝哈哈大笑,还不好动了。

小赵皇帝边走边笑。走了一段,小赵皇帝说:“李德全!”

李德全赶忙答应:“奴才在!”

小赵皇帝说:“我们后苑造作所,有没有造马车的?”

李德全说:“回圣上话,有!”

小赵皇帝说:“我们明天去造马车!”

小赵皇帝的两个妃子还在担心小赵皇帝神经是不是受了影响,被人骂了还在大笑。见他对李德全说的话,明白了小赵皇帝没有问题。可能他又想发明新东西了。

做马车的见小赵皇帝被骂了,还在大笑,说:“我今天怎么遇到一个神经病?遇到一个疯子?”

旁边一个一同做马车的走过来,对他说:“老师,你今天犯了大罪了?”

这个师傅说:“我犯了啥子大罪?”

“你知道与你说话的是谁?”

“谁?一个疯子!”

“他一来,我就停了工在看。这就是我们的皇帝呀。你看,前面一大群人都围绕在他身边。”

这个马车师傅一看,见前面真的是一大群人围在被自己骂的人身边。难道真的是皇上?真的是皇上,自己骂了他,为什么他身边的人没有抓自己?

“上次皇帝到种师道的部队去,你没有去看,在这里继续做活路。我看了的,看得真真切切的,一定没有错,那就是我们的皇上。”

这个做马车的师傅,平时是一个爱冲动的人,今天被老婆骂了,心情不好。遇到小赵皇帝来问马车,他也问得特别奇怪。自己不耐烦,顺口就骂起来,怎么骂到了皇上?这不是杀头的罪吗?!

马车师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做马车的都围过来,在那里劝。刚才说那是皇上的人说:“既然我们皇上被骂了,现在他是笑着走的。皇上见多识广,可能他是在笑你没有看见过四个轮子的马车。如果要抓你,刚才你就走不脱了。”

大家都说:“是呀!是呀!”

马车师傅不等下班的时间到来,就回家了。老婆问:“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看他脸色不好,又问:“你是不是病了?”

马车师傅哭着说:“我今天骂皇上了!”

“啊?你骂皇上了?”最爱骂人的他老婆反而不骂了。她连忙去把马车师傅的老汉叫来,问主意。

马车师傅的老汉还在。他说:“你今天怎么被鬼使起,连皇上都骂起来了。”老汉又对自己的儿媳妇说:“罪是说不脱的了,也许命该如此,有什么办法!你也不要抱怨,快把我们家的鸡杀了,去买点酒让他喝好,吃好。我们家都吃好一点,还不知道会给我们定什么罪呢!?轻的坐牢流放,重的杀头。我们不知前辈人犯了啥子过错,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小赵皇帝回到皇宫,在用晚膳的时候,刘桂香说起皇上被骂成“傻子、神经病、疯子”,借这个事情取笑皇上。朱慎也笑起来。

皇后说:“那有皇上被人乱骂的?是不是给他判个什么刑?”

小赵皇帝看了皇后一眼,说:“我们化妆出去玩,人家又不知道你是皇上,骂了就骂了,还要把人家怎么样?还有,朕被他骂了,心里舒服得很,不是看朕笑着走的吗?难得被人家骂了一通。你拿钱请人家骂,人家还不敢骂呢?”

“你还要拿钱请人家骂?!”皇后又好奇又好笑。

小赵皇帝的一家人说说笑笑,用完了晚膳。

用完晚膳,小赵皇帝到崇政殿去办公。抱来奏折,见南方有几个县出现了水灾。据说也不太严重。把房子冲垮的补助了一些银子重新建房子。被淹农作物的家庭,今年的税收就免了。奏折里吩咐县里发动大家捐衣服棉被。

在青海,大宋军队已经把当地吐蕃部落军队的武器全部缴了。秩序还算稳定。各州县的官员也派出去了,住地方的军队也派了。小赵皇帝批上:“知道了。”

见奏折已经批完。小赵皇帝想起马车来。据他看电视上面说:中国古代没有搞四个轮子的马车,是因为马车转弯的技术没有解决。

他就在那里画草图。前面的两个轮子看来要搞小一些,在下面转才不会碰到。

骑马的两个轮子上装上辕,马才好拉。

既然马车搞成了四个轮子,就要给马车搞一个大梁,增加马车的长度。,就可以增加运输货物,或者增加运输人的数量。

在辕的上面要安上铁转盘,中间打一些大小一样的滚珠,搽上油,方便转盘转动。连接大梁与辕上下的,需要一根螺丝杆,几颗螺帽,上下都需要几个挖丝板。

小赵皇帝看都比较简单,具体的尺寸,看那里的现成的轮子的大小再定。

五月十二日早朝,小赵皇帝问遣散女真兵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李纲出来答道:“回圣上,我们已经调集了七万多匹战马。另外派我们的军队护送,为了不带帐篷等东西。我们准备分八批,也就是八天,分别出发,到各驿站食宿。我们已经向沿途各驿站下达了命令,做好准备,迎接女真兵返回辽阳。中途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准备了干粮。保证遣散工作顺利完成。”

见没有其他事情,小赵皇帝叫把青海的进军以及地方官员安排情况的战报读了。

两个使臣还在路上,就没有什么消息。

户部出来报告:交子今年发行三百万两。由于早就有印好了的,朝廷已经决定了数量,已经开始发行。

小赵皇帝又问水灾的那几个县拨款拨下去没有。户部说:“接到圣上的批示,我们马上就将款拨了下去。”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牵挂着马车,就带着李德全王文以及侍卫到后苑造作所。

李德全把小赵皇帝带到马车制造厂,原来他们与外城造马车是一个样子。

见小赵皇帝来了,马车制造的师傅们赶忙跪下与皇帝行礼。小赵皇帝见这里只是一些木渣、刨花,衣服碰到还是比较干净,就让他们行完礼。

后苑造作所的师傅,都知道,小赵皇帝来了都是好事情。做良心炮的,做长马刀的,做斧头刀的,做铁沙子的,做望远镜的,都立了功。即使不立功。搞点新东西,也是很好的。

小赵皇帝拿出了马车的图纸。马车制造厂的负责人,马上安排几个技术好的师傅负责帮助小赵皇帝搞四轮马车。这里没有师傅敢说没有见过了。没有见过,造出来,不就见到了。

小赵皇帝对他们说了大车的样式:后面一对大车轮,前面一对小车轮。在小车轮上面做一对辕,方便马拉车。再在上面放上用木料做的大梁。在大梁与小车轮之间做一套转盘。用螺丝杆把上下连接起来。再用螺帽把它们固定起来。

做大车的师傅见没有标注尺寸,问了小赵皇帝,知道小赵皇帝不知道车轴的宽度,以及长度。就与几个师傅商量,把宽度确定下来,长度确定下来。按现有的大车轮、小车轮,先用现成的。

他们把他们的意见与小赵皇帝一说,小赵皇帝同意了。

他们告诉小赵皇帝,现在主要是做大梁,以及与小轮子配套的辕杠。大小车轮可以利用现成的。至于在车轮与辕杠之间垫木料,要等转盘做出了,边比边做。

小赵皇帝知道四轮马车已经有做出来的希望了。就叫师傅们把大梁,以及辕杠的尺寸确定了,把螺丝的上下连接点,转盘的位置,确定了。自己好到红炉房搞转盘滚珠,螺丝杆螺帽。

到了红炉房,小赵皇帝拿出转盘的图样、铁的圆球、螺丝杆螺丝帽。师傅们来看,都是没有做过的。上下转盘,圆球还勉强做得出来。小赵皇帝认为最简单的螺丝杆、螺丝帽,才是弄不出来的。

小赵皇帝知道,螺丝杆、螺丝帽哪个机械都需要它连接。如果没有它,机械制造还真是困难。

小赵皇帝让他们选可以做的活。转盘的活先被人选走了。圆球的活也被人选走了。螺丝杆螺丝帽却没有人敢选。

小赵皇帝估计,马车要承受那么大的力,至少要直径二十毫米的螺丝杆。

他问:“谁的做小件的水平高一些?”他指做小件,实际是说钳工技术。如果自己说钳工,可能老虎钳都没有,哪里有“钳工”的称呼。

一个四十多岁的铁匠被推举出来。

小赵皇帝在一个木板上画了一个小圆棒。一个圆铁饼,再在铁饼上加两个柄。把大小尺寸凭估计标出来。说用最好的钢把它做出来。

这个样子,铁匠是很好做的,很快就做出来了。再小铁棒的一端打成四方形。

首先还必须把丝攻做出来。小赵皇帝按一定距离分多少等分,先在铁棒上划一圈起点线,再在起点上对准中轴线上分出螺丝的螺距,在第一根线的反面,也分出一样的螺距。再在九十度的位置在中轴线的起点减螺距的一半开始划线。又画出最后的一条线。用菱形的锉刀把螺距的点锉连起来,螺丝的丝口就出来了。

小赵皇帝说:“再锉深一点。”铁匠师傅又锉。

见锉得差不多了,小赵皇帝又叫把前面锉成锥形。当这些都完成了,他又叫在铁棒的锥形上剔出四个槽,再把搞坏的螺丝用锉刀修好。叫这个师傅,蘸火。丝攻就做出来了。

小赵皇帝又叫把圆铁饼烧红,找了一个差不多的冲子在圆铁饼上冲了一个孔。等铁饼冷了,又找地方夹紧,用丝攻铰出螺丝来。再在铁饼的螺丝边也搞了四个槽。又用丝攻修一次螺丝。丝攻,丝母搞出来了。

有了丝攻丝母,小赵皇帝笑了。螺丝杆、螺丝帽在他的指导下打出来了。丝口也车出来了。

他又指导搞了两个呆搬手。

见铁球打得不圆。他又指导打了两个上下模具。把烧红的铁球,放在里面一打,几翻,就圆了。

这些,都是他在农具厂学的技术,竟然用上了。

他又把铁球放在转盘里,修整了转盘。

小赵皇帝看已经是中午了,就带着李德全王文和侍卫回去吃饭。

吃了饭,小赵皇帝还挂念着马车,又骑上马跑到后苑造作所红炉房,带上转盘到马车厂。有了转盘,马车十师傅们把两个轮子放好,抬上大梁,在前面的辕杠上放上转盘,垫上垫木,上好螺丝。一个四轮马车做出了。

小赵皇帝又叫在大梁上钉上木板。

辛苦了的马车师傅们十分兴奋。都来看这个新马车。

一个人说:“如果用这个车往前线送草料,一个车可以当三个原来的大车。”

又一个人说:“这用去拉人,可以拉几十个人。”

小赵皇帝又叫给转盘灌一点清油。于是,驾上马,往练兵的校场上赶去。

马车在校场上运用自如,左转右转。转大圈转小圈,想怎么转就怎么转。

小赵皇帝想,如果没有这些能工巧匠帮忙,自己也搞不出来这个马车。如果没有自己这个九百年后的人指导,四轮马车也搞不出来。

最后,四轮马车还是赶到了马车厂放好。

小赵皇帝想:骂我说四轮马车是傻子、神经病、疯了,我不是做出来了吗!他的心情特别地舒服、高兴。

侍卫们都说:“硬是应该把骂我们圣上那个家伙,弄来看一看。哪个是傻子、神经病、疯子!”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扶持工商

小赵皇帝回到皇宫,洗了一个澡。就是吃夜饭的时候了。

在用晚膳的饭桌上,小赵皇帝讲了自己今天已经把四个轮子的马车做出来了。

朱慎说:“还真应该把那个马车师傅叫去看一看,到底谁是傻子、谁是神经病、疯子。”

小赵皇帝说:“还应该奖励这个马车师傅,不是他一顿骂,朕有那么急迫的心情去把马车做出来吗?”

皇后说:“奖励?那以后谁没有钱用了,都来把我们的圣上骂一顿,争取奖金?这个社会不乱了套?”

刘桂香说:“我看就是奖励了那个马车师傅,以后也没有人敢有事没事都来骂我们的圣上?”

朱慎说:“我也是这样看的,如果真正按法律来讲,骂我们圣上,轻的坐牢流放,重的杀头诛灭九族。吃饱了没有事干,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今天训练的准备搞得如何?”

皇后说:“我们按圣上指示的几个项目:宦官学银行的技术。宫女学厨师、学糕点、学刺绣、学医和护理。还有最近的戏剧。厨师、糕点、刺绣、我们已经找好了老师。学医我也跟太医院的院长说了,他们找医生编写简单实用的教材。戏剧,礼部拿来十个戏剧的剧本。厨师,朱慎妃今天已经在跟厨师在问,在记录。糕点桂香妃也在问老师,也在纪录。教室也选好了。明天,就叫宫女们自己选学学习项目。宫女的事情好办。宦官,怎么进行银行的技术训练,还没有眉目。”

小赵皇帝说:“宦官先教珠算。再教记账。珠算的加减乘除。找宦官里会珠算的人当老师。如果是文盲的还要学文化。把这些都学好了,我们再来教怎样记账。”

皇后说:“臣妾知道了,安排就方便了。”

用过晚膳,小赵皇帝到崇政殿去办公。

今天的的奏折不多。小赵皇帝看到新武器研究局的报告。

原来自己建立这个局,是希望有专人来研究新武器。由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战争,自己都把这个机构忘记了。今天看到了报告,就想起这个机构。

新武器研究局,他们收购了一个技术。在秦国的时候,我们的弓弩就制造出来了。汉朝的时候,一次就可以射十只箭了。所以匈奴在汉族军队面前,就只有打败仗的份。后来一次射十只箭的技术失传了。我们的汉族士兵的骑射技术天生就差。宋朝又没有多少马,宋朝就不是北方野蛮民族的对手了。

有一个民间的知识分子,看了祖传的古籍,潜心研究,以前的弓箭就再次发现出来,制造出来。朝廷收集新武器,他就献出来。新武器研究局给他发了不少奖金,作为这个技术的回报。

我们的研究局,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现在增加了发射数量,可以射三十只箭了。

小赵皇帝十分兴奋,这不是可以当一挺轻机枪的射击数量了。如果我们的骑兵一次背上三个已经装上箭的弓弩,就可以相当二三十个兵射箭的数量。在战场上。我们这种箭的威力是不简单的。

由这个新武器研究局,小赵皇帝想到体制的重要性。只要有这样的研究局存在。在研究任务的驱使下,就可能出新东西。

小赵皇帝又想到国家体制的问题。一、现在首要的是国家统一。二是用政策巧妙地实现民族统一。三是发展工商业的问题。四是发展新技术、新文化、新思想。五是改变中国每隔几百年就要出现一次大的破坏,要改朝换代。这个问题要民主来解决。一次大的破坏后,社会又继续前进。但是也有后退。比如弓弩。以前还先进一些,失传了技术就落后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当了皇帝还不谋其政?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篇大文章,要认真来写好。

五月十三日,早朝。李纲出来启奏到:“圣上,我们今天最远的女真兵八千人加护送的二千人共一万人已经出发。遣散女真兵的工作正式开始。”

小赵皇帝问:“他们的四个月的薪俸发了没有?”

李纲说:“发了!”

小赵皇帝说:“好!遣散女真兵开始了。好!我们遣散部分老弱病残的厢兵的工作怎样做,你们商量过没有?”

李纲说:“具体怎样实行遣散工作,还没有商量。”

小赵皇帝说:“户部与兵部,你们各出几个人,商量出一个遣散的具体办法。在女真兵党项兵遣散完以后,就开展厢兵部分的遣散。我们与原来的辽国金国西夏的战争结束了。原来双方都需要许多士兵,就需要精简了。兵少了。我们还可以多打粮食,有更多人做生意。我们的负担就轻了。”

小赵皇帝见这个议题基本说完了,就主动找一个议题来说。“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赶忙出列,说:“臣在!”

小赵皇帝说:“朕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大宋的工商业与农业的税收,各占多大的比例?”

户部尚书说:“圣上向臣请教,臣不敢当。我们大宋的工商业的税收,大概各占一半的数量。”

小赵皇帝说:“假如我们没有工商业的税收,我们朝廷开支支持不支持得下去?”

户部尚书说:“没有工商业,臣真正无法想象,我们大宋朝廷开支怎么解决得了。今年我们税收好一些,就是圣上建立了白银交子兑换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小赵皇帝说:“这样说,我们大宋不能实行重本轻末的政策了?”

户部尚书说:“是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吗?农业自然该重视。如果轻视工商业,我们大宋就没有银子可以使用了。”

小赵皇帝说:“不实行重本轻末的政策,正是我们大宋比前朝高明的地方。《中庸》也说:‘来百工则财用足’。所以我们要重视发展工商业。工商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内贸易,我们现在国土宽了,可以大发展了。海外,我们可以用船舶出海。我们政策上要对才做生意的人,要扶持。就像小鸡长大了才可以生蛋。你们户部可以找几个人专门研究怎样扶持的政策。”

户部尚书说:“臣遵命!”

小赵皇帝说:“朕想起了在京兆府,朕曾经答应派几个水利专家,到谓河平原去。我们秦国时期的郑国渠,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我们不能愧对前人。前朝人家好的工程,在我们朝没有作用。”

“工部尚书!”

“臣在!”

“你们工部派几个专家,协同京兆府,先进行勘测,设计,争取恢复郑国渠。我们要力争,比秦国的郑国渠灌溉的面积更大。”

工部尚书说:“臣遵命!”

小赵皇帝说:“朕昨天搞了一辆马车,前几天在青城寨搞了爆破石头的试验。昨天又接到兵部新武器研究局制出了新的弓弩。工部兵部一会各派几个人陪朕去参观。参观结束你们回去研究新的发明怎样应用的问题。要具体管事的人去。先到兵部,新武器研究局集中。”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就回去换上书生服装,带上李德全王文和侍卫,到了兵部。兵部的官员们都出来迎接。官员们都说:“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各位大人请平身!”

大家都说:“谢皇上!”

兵部负责的官员说:“皇上,我们兵部的官员都很想念皇上呢!”

小赵皇帝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朕也很想念各位啊!”小赵皇帝穿越过来,在兵部呆的时间最长,与这里的官员混得最熟。“想念大家”也不是客套话。

工部的官员也来了,兵部的官员也在现场,小赵皇帝说:“你们新武器研究局把你们新制的弓弩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局长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