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上伐清-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迈步走出国公府,侯玄演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这还是他第一次上朝。自从小皇帝登基以来,战事不断。陆续而来的官员,惊奇地发现,久不临朝的越国公侯玄演竟然满面红光地站在那里。
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不免暗暗嘀咕,越国公第一次早朝竟然无人知晓。
马灵药抱着景祐帝入殿,看到侯玄演之后,也是一愣。目光一碰眼神中就浓了起来,侯玄演轻轻一笑,示意她稍安勿躁。
王祥年也不知道今天越国公回朝,惊喜之下依例唱道:“文武百官,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百官齐刷刷地望向侯玄演,所有人都知道,他今日上朝一定有事发生。
有的人惴惴不安,有德人一脸期待,有的人眯着眼等着瞧好戏,有的人生怕惹火烧身躲得远远地。
侯玄演出班,扬声道:“启禀皇上,臣侯玄演有本要奏!”
第358章 午时已到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屏息以待,侯玄演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曲阜孔家,受皇恩浩荡,封衍圣公,世袭罔替。孔家本该进忠报国,却反投鞑掳,卑躬屈膝,谄媚贼子。更有害民恶行无数,臣就不一一奏来了。最为可恨者,此贼竟然兴兵抗拒大明,在自家府上伤我北伐军将。今日臣奏请,将降清的逆贼一门斩首示众,以警示天下投降建奴的贼人。”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就连上面的灵药都呆住了。
一阵短暂的安静过后,殿中群臣炸了锅,不管是看戏党还是侯玄演的亲信,都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随着户部侍郎沈应文扑出来高声反对,大批的文臣纷纷出班,言辞激烈如同砸了他家祖坟。景祐小皇帝经常早朝,哪里见过这么热闹的局面,乐的张牙舞爪。
侯玄演暗暗摇头,这些鸟人已经忘却了儒学本来的面目和真谛,将这种学问和处事法则当成了宗教。不论是什么学说,一旦开始神话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的时候,它原本的内核就发生了变化,开始迅速地腐朽起来。
在奉天殿庙堂中央,侯玄演一跺脚,顿时安静下来。
“湖广战事紧急,我没空在这里和你们争辩。此事就这么说定了,孔府满门已经押到金陵,秋后问斩,斩于闹市!”说完迈步走出大殿,亲卫紧紧跟随,出了紫禁城,直奔城外的江宁渡,准备从武昌入湖广。
。。。。
大殿中比刚才还静,越国公久不回朝,朝中官员已经忘记了他当初是多么的跋扈。再次见识到这种更上一层楼的独断专行,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
侯玄演无心跟他们扯皮,荆襄战事紧急,跟这群中毒已深的腐儒争辩没有丝毫用处。
越国公离京之后的第三天,南京闹市口人山人海,无数人涌上街头,还有从浙江、江西、湖广等地赶来的人。
徐元宝紧张兮兮地守在外面,在他旁边是一正在饮茶的洪一浊。金陵守军严阵以待,潜象营的探子也在周围注意着局势。
刑部大牢中,差官一一问过了姓名、籍贯、年龄,这叫验明正身,是开刀问斩前的步骤,尽人皆知。孔家三十几口这才知道大限已到,人人惨戚戚的,再没有往日高人一等的傲慢。孔胤植哪里想的到,他衍圣公的名号竟然唬不了人了,自家事自家知,出了这个所谓的圣人后裔的名号,他再也没有第二个可以依仗的事了。想到这些年胜似神仙的衍圣公的生活,他的心中万般留恋不舍,都化作对血染刀头的恐惧。竟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
面色苍白的几十个细皮嫩肉的孔府嫡系被推到菜市口,人群顿时惊叹起来。他们背后的牌子上,清楚明白地写着各自的身份。
本来有资格前来监斩的,都是朝中的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员,但是这些人虽然不肯明目张胆地为孔家求情,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前来监斩。马士英倒是乐得前来,但是他的身份敏感,近来又多传宫外大马,宫内小马,两马并槽,食民脂膏的传言。于是前来监斩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活儿,就落到了礼部侍郎秦牧云身上。
秦牧云本来就是北伐军大兵出身,对孔家毫无敬畏之心,见到这么大的场面,不禁得意洋洋。板着脸仰头看到正午已到,便从锡笔架上提起朱笔,在斩字牌上一勾,大喝一声:“时辰已到,斩!”
三十几颗人头同时落地,一时间哭声震天,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吵嚷声。南京的菜市口,第一次这么热闹,就算是当年扬州处决多铎,都不如今天的场面大。
这一天,举国各地有不少读书人悬梁自尽,但是闹事的却寥寥无几。
在南京的闹市斩首圣人后裔,一斩就是满门,这样的事引起的轰动远远没有预想中的大。以往的时候,做官的出身几乎都是读书人,他们也就掌握了所有的话语权。
但是随着各地的讲武堂、医学馆、工匠学堂的兴起,这些地方的学生也读书,但是不读四书五经,不背论语,不写八股文,照样可以当官。
这就属于由下而上的拆毁了孔家店,不知不觉间抽掉了支撑他们的基石,虽然还有上层官员和江南士子们为孔家张目,但是从财大气粗的商人,到底层百姓,都已经感受到了侯玄演的改革带给他们的好处。谁肯舍弃自己现在的生活,去给毫无恩德于己的孔家鸣冤。
以前的时候士子们集体闹事,对国家来说是个绝对的大事,因为那样一来国家的管理人员就会消极怠工,整个国家机器也很难运转起来。
但是如今不同,士子们地位尴尬,“五月恩科”之后,朝廷变本加厉,几乎明面上废除了八股取士的传统。更多时候考校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这些掌握了八股技巧的读书人,也是最信奉孔家的人,彻底沦为了无用之人。
那些刚刚奔赴各处郡县的官吏,都是侯玄演一手提拔的,他们不擅长八股文,却依旧做了官。他们就是对侯玄演最忠心的人,因为侯玄演一旦倒了,他们的官职恐怕马上就要被顶掉。
有了这些各地的基层官吏的忠心耿耿,侯玄演此时振臂一呼,随便成立一个学说,就可以迅速超越儒学。
要知道当初的百家争鸣,也就是因为汉武帝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结束了。真正掌握一个国家的人,他的思想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是那种名义上的君主所能够比拟的。
此时的侯玄演已经来到了武昌府,进入湖广的一刻,就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战意。
和承平日久的金陵不同,这里到处都是行止匆匆的公人。统筹运粮、招募民壮。。。一切的战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侯玄演率众来到城内,也不禁感慨:“荆襄真是久战之地,空气中都有股硝烟味。。。”
第359章 当头一棒
幽深的山谷中,一群飞鸟被马蹄声惊起,不一会几千个骑士从谷中飞奔而出。
侯玄演对着马臀抽了一鞭子,拽着缰绳一马当先,穿过了大名鼎鼎的华容道。
荆襄九郡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老黄历了,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侯玄演却没有凭景伤古的闲情逸致,昨夜战报传到武昌府,襄阳已经危在旦夕了。
襄阳城是湖广的门户,这个城池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握有主动权。忠贞营已经守了两年了,两年来清兵逐渐增兵,但是因为郑芝龙之乱,曾经是襄阳后援的郑遵谦和顾炎武的浙兵,已经退回到了江西赣州。
此消彼长之下,饶是堵胤锡苦苦支撑,还是很那抵挡孔有德三人的猛烈进攻。
这些辽东出身的汉八旗,虽然所作所为令人作呕,但是战力着实不差。辽东苦寒之地,向来不缺猛将和精兵,只是他们的主将也是统帅太看重自己的利益了。
越过荆州城外的江水,远处大批人马往这边奔来,侯玄演伸手遮阳,看了一会说道:“是忠贞营的旗号,看来襄阳是丢了,不过这些人撤的还算有章法,估计是被人用计袭取了襄阳城,堵胤锡率兵后撤。”
秦禾纵马上前拦住一骑,问道:“堵胤锡何在?高一功何在?”
被拦住的骑兵见他甲胄,知道是自己这边的长官,拱手说道:“襄阳城中磁侯田见秀、义侯张鼐、武阳伯李友和太平伯吴汝义打开了北门降清,城外清兵一拥而入,堵帅下令让弟兄们退到荆州。我们是袁将军手下,不知督帅和高帅的行踪。”
秦禾将他方行,来到后面说道:“国公,是袁宗第的人马,襄阳城是被叛徒开的城门,他们准备退守荆州。”
忠贞营虽然都是闯王的旧部,但是有些人贼性难改,堵胤锡治军又很严格,许多大将虐民都被他严惩过,终于埋下了反叛的种子。耿仲明派人入城,稍加诱惑,就引得几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倒戈。
侯玄演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一声说道:“杀不尽的狗汉奸,就像那雨后春笋和割了一茬的韭菜。”
不一会,刚才放走的小兵,带着袁宗第赶了过来。
袁宗第手臂有伤,不能全礼,但是仍然单手致礼道:“国公。”
侯玄演在荆襄鏖战时,对这个作战勇猛的悍将有些印象,点头问道:“前面的战况怎样?”
“嗨!我们弟兄们守着襄阳,万无一失。谁知道那田鹞子不知怎地就猪油蒙了心,带着手下几个怂瓜开城投降了,这货投降不要紧,我们也不缺他那点兵马,可他打开城门算是把这些老弟兄坑苦了。”袁宗第边说边骂,脸上非常难看,他也怕忠贞营有人投降,影响了侯玄演对他们所有人的看法。
“田见秀等人降清,虽说是突发的,但是仔细一想不可避免。这些人心志不坚,和你们不同,就是不知道他们带走了多少人?”
“鹞子手里就有五万人,其他的小子加起来也就两三万。”这些陕西流贼起事之初,为了不连累族人,都取了些千奇百怪的外号,田见秀就叫锁天鹞。
侯玄演听完手心一凉,忠贞营一共才二十万,这就去了八万人。更可恨的是这些人不是单单减员,他们到了满清一边,此消彼长之下,局势更加艰难,怪不得堵胤锡那么刚烈一个人,也会选择弃城撤退。
“国公,我在撤离的路上,曾经上高岗往回看,清兵占领襄阳之后,好像没有追出来的意思。”
侯玄演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占据襄阳,是怕我们进兵河南,这群人的心思在汉中,吴三桂已经往汉中去了。”
侯玄演无奈之下,只好带着这些人退到荆州,第二天一早堵胤锡和高一功率众进城。
上次见堵胤锡和高一功,还是在长沙城,那场反击之后再也没有见到。侯玄演渡江追人的时候,肩头中间落水,错过了围攻襄阳的战役。
堵胤锡脸色有些羞惭,屈膝道:“国公,下官无能,没有守住襄阳。”
高一功袁宗第等人慌忙出列,说道:“都是我们的错,没能看住鹞子,唉,说起来他也不是软骨头。。。”
侯玄演脸色沉静,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只是暂时丢掉了襄阳,兵马损耗不多。如今我们要想的,是如何夺回襄阳,进逼中原,将这四个汉奸头子赶尽杀绝。这几个人为害之烈,不逊于建奴鞑子,有他们在就会有数不尽的汉人降清。”
堵胤锡也知道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抖擞精神,站起身说道:“襄阳城中民心向着我们,只要我们整顿军马卷土重来,相信襄阳不难打下。”
侯玄演心底暗道,民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可以左右天下大势,却不能左右一城一地的得失。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襄阳周围还有多少可用之兵,才是重夺襄阳的重点。
“去长沙府,让湖广官员都来荆州,我要集整个湖广之力,夺回襄阳。”侯玄演话音刚落,一个亲兵就出列上马,赶往长沙府。他手里已经没有可用之兵了,想要夺回襄阳,就要用当地的兵马。这场恶战敌人已经万事俱备,自己这边才刚刚开始。
荆州的城头上,昏惨惨的天空像是要塌下来一样,旌旗插满的城楼上人头攒动。全城都是忙碌的身影,忠贞营自上而下,都在渴望一场大胜洗刷耻辱。守了这么久的襄阳,却败在了自己人手里,谁的心里都咽不下这口气。磁侯率众降清,在他们的心中更加憋屈,若是不能亲手夺回襄阳,从此以后忠贞营这个名字都成了个笑话。
刚来荆襄的第一天,就给了侯玄演当头一棒,望着乱哄哄的荆州城,侯玄演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里。
大堂内一张地图当中拜访,仔细一看汉中府的周围密密麻麻,全是侯玄演亲笔标注。
第360章 誓杀吴三桂
湖广长沙府、荆州府、武昌府七品以上的官员齐聚荆州,很多文官第一次走进了军营,侯玄演在大帐中召集官吏。
许多官员还是第一次进入这种备战状态的军营,来往的战马嘶鸣,披甲之兵一队队地走过,许多文官豪气顿生,恨不得吟诗一首。
侯玄演没兴趣听诗,也没有心情陪他们感慨,掀开帘子一进大帐劈头便问道:“都来了?统计一下没来的革除官职。”
在场的官员耸然一惊,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有许多官员在地上作威作福惯了,让他们连夜赶赴荆州,难免拖拖拉拉,有很多官吏还在路上。越国公既然已经发了话,谁都不会怀疑这句话的效力,那些还没到的官员乌沙定然是难保了。
大帐中挤得满满当当的,侯玄演走到人群中央,皱着眉头咳嗦一声,乱哄哄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这里是军营,非比其他场所,不要交头接耳大声喧哗。这一次襄阳沦陷,我是一定要打回来的,至于怎么打,就全靠你们诸位齐心协力。老实讲,我手头现在就带来的三千亲卫,这次入荆襄我只带了这些人,咱们湖广的子弟兵湘兵营困在徐州一带,最大的问题就是兵从何来?”
百官都转头环视,面面相觑。他们都是文官,手里只有一些衙役公差,这些人吓唬管理百姓是一把好手,打起仗来简直就是炮灰。
袁继咸身为湖广官员之首,站出来说道:“国公,咱们的兵马都在湘兵营,剩下的捕快杂役也没什么本事啊,要是让他们去打襄阳,不是添乱么?”
侯玄演算计了下,自己手里还有十三万人马,用的得当足够了,见到这些官员确实派不出可用之兵,侯玄演笑道:“没事,招募些民壮,在后方运输辎重。打仗么,也不全是靠兵将,我们这次调动整个湖广,打赢了大家都有功劳。”
官员们一听,顿时兴奋起来,军功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果真的有幸捞上一点军功,可比在地方上辛苦升迁地快。
侯玄演又具体到每个郡县,安排了下各自的任务,救护伤兵、搬运物资、运输粮草、生产兵器,地方官们的脸色慢慢地凝重起来,这是真正的湖广省的统战,集一省之力,攻克襄阳。
只有在湖光这样的根基深厚的大省,侯玄演才有机会来一次全省军民总动员。要知道此时的湖广,是后世湖南湖北加起来,疆域和人口都不容小视。
消息传下去之后,慢慢地各地都忙碌起来,荆州的将士第一次感觉到了这种待遇。整个湖广都在为他们服务,任何与攻城无关的事,都不用他们操心。每天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等待攻城的命令。
湘西的彭柱泽,正在忙着解放土民,听到自己的恩帅侯玄演来到了湖广指挥攻取襄阳,虽然他的人手也很短缺,但还是咬牙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湘西土兵。
荆州军营中,侯玄演望着赶来的土兵,心中还是有些感动。彭柱泽不管知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毕竟是在川黔出生入死的弟兄。这个时候派来的三千土兵,其实是一股不小的助力。这些悍不畏死又极善攀援的战士,是天生的攻城高手。
侯玄演虽然从未单独指挥过忠贞营,但是他在这些将士心中威望不下于堵胤锡,甚至更胜一筹。也不是他做的多好,实在是明末何腾蛟之流太烂了,两相对比小侯总督就跟他娘的圣人一样,深得这些关中汉子的军心。
堵胤锡再次跟侯玄演并肩作战,再次感觉到了那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滋味,和他一块打仗,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只要好好地研究战局,制定战术就可以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没有人敢在越国公的眼皮子底下玩猫腻,反而争着抢着表现自己。
以往何腾蛟做总督,堵胤锡每次打仗都要先和他虚与委蛇,既得求着他供应辎重,还怕他背后插刀将自己卖了。那时候每次起了战事,真是心力交瘁。
望着前面巡视军营的侯玄演的背影,堵胤锡的眼光慢慢清澈起来,侯玄演转身正好看见,奇怪道:“老堵,盯着我看什么?”说完还往自己后背摸了摸,堵胤锡笑道:“督帅风采,尤胜往昔,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像隆武年间荆襄鏖战那样,再次震动天下。”
侯玄演稳住了身子,正好停在一队正在操练的士卒面前,训练他们的将佐指挥大家停下,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望向侯玄演。
侯玄演干脆扬声说道:“襄阳城的几个畜生,连黄河都干挖,是彻底地泯灭了自己仅存的一点人性。我现在对这四个汉奸的恨意,已经超过了关外的建奴。此番我们不但要胜,还要彻底解决这些汉人中的败类。”
汉人自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跟黄河相爱相杀,大禹治水才有了定鼎九州,挖开黄河实在是天怒人怨的事。相当于将几代人的努力,一朝破坏殆尽,无数生灵涂炭不说,还要留下难以补救的伤痛。从此之后的许多年里,洪水淹没的区域,都很难重新恢复。这条悬在地上的河道里,蕴含了太多的泥沙,河道被挖开继而被冲毁,这些泥沙伴随着洪水就像是荒古末日降下的天罚,根本不是人力能够阻挡的。
忠贞营的将士和吴三桂这些辽东兵马是真正的不死不休的仇敌,一片石大战之后满清入关,其实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这群已经打下半壁江山的大顺人马。吴三桂带着多尔衮,穷追猛打将他们从京城赶到了湖广,不知道折损了多少的袍泽,就连李自成刘宗敏这样的领袖人物都陨落了。
侯玄演的话正对这些人的胃口,吴三桂在他们心中远比满清可恨,带兵的武将领头高呼起来:“誓杀吴三桂!”
“誓杀吴三桂!”
“誓杀吴三桂!”
。。。
侯玄演嘴角一勾,天时地利人和,我已经得其二,守着个襄阳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挡住我。
第361章 两处战场
北京的睿亲王府内,这些天人流络绎不绝,多尔衮长期沉湎于酒色,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年纪轻轻的他,和弟弟多铎一样,出奇地好色而且没有节制。尤其是入关之后,志得意满的多尔衮更是纵情声色。
当初白山黑水间凶狠的海东青如今就如同一只病鸡般,乌黑的眼眶,消瘦的身躯都预示着这个运气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满清摄政皇叔父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金丝垂帘的黄花梨木大床上,多尔衮挣扎着坐起身来,两旁的孝庄和福林神情复杂。
多尔衮环视一圈,心中也生出一些悔恨,入关之后的花花世界彻底消磨了他的斗志,让他变成了以前最看不起的朱明藩王的模样。
多尔衮咳嗦一声,周围的婢女赶紧用白巾接住,偷偷将带血丝的帕子藏在袖中。
“烈火营的李好贤打到哪里了?”
周围的满人重臣噤若寒蝉,谁都不敢说话,生怕多尔衮精神不好听了之后直接死了,那到时候可就倒了血霉了。
多尔衮一看没人搭话,更加愤怒,捶着床板问道:“说话!李好贤打到哪里了?”
孝庄看了他一眼,轻声说道:“到了河间了,肃亲王和英亲王已经带兵去了,您好好保重身体才是。”
多尔衮冷笑一声,说道:“豪哥和阿济格早就到了大名府,可是李好贤还是打到了河间,指着他们不如早日退回关外。”
听到退回关外四个字,在场的大部分满人都是眼色一亮,他们不是蠢货,早就看清了自己不是北伐军的对手。中原的花花世界,虽然让他们流连忘返,但是这些人现在还没有生出强盗变成主人的错觉。
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一次就算退出关外,也不算是失败。而是一次无比成功的入关劫掠,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收获都要大上百倍,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携带无数的财物、奴隶、美女。。。回到关外。
多尔衮突然暴怒不已,竟然自己站起身来,喝骂道:“李好贤这个南贼,是仅次于侯玄演的二号贼人,几次三番逼得我们退守关内,这次我要亲自出征,见识一下他到底有几个脑袋,几条胳膊。”
清廷到了这个时候,反而出奇的团结起来,一听这话跪倒了一大片。纷纷请求多尔衮三思而行,他的身体摆在这里,挂帅出征能不能活着抵达战场都难说。
多尔衮不由分说,执意要出征,他也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却不想窝窝囊囊地死在床榻上。
多尔衮手里的兵马着实不少,他的胜算也不低,这一次来的只是一个东路军烈火营,满清朝廷并不是很害怕。上一次之所以吓得差点逃到关外,还是因为中路军和东路军齐头并进,这一回吴三桂挖开黄河,把北伐中路军二十三万人挡在徐州,对满清来说是个机会。
他们最怕的就是李好贤停住脚步,就像侯玄演安排的那样,等待着中路军一起打进京畿。
但是李好贤立下军令状,誓要请战,动摇了侯玄演的步步为营的决心,让他独自进军。
全天下都看好战无不胜的烈火营,能够将苟延残喘的满清一举击溃,就连吴三桂等铁杆汉奸,都做好了往蜀中逃窜,借着蜀道之险立身的打算。
九月,多尔衮亲自挂帅,率领两白旗和圈禁来的三十万汉奴兵炮灰,去往河间与李好贤决战。
…………
襄阳城下,准备充足的忠贞营终于开始攻城,侯玄演调集了湖广所有的火炮,一共三百多门,对着襄阳城猛轰了一天。
无数的炮弹倾泻在城墙上,堵胤锡和忠贞营其他将佐在远处看着,一片心痛。
襄阳城墙是他们亲自修葺加固的,每一块砖都曾帮着他们抵御四藩的猛攻,若不是叛徒打开了城门,他们有信心一直讲襄阳守住。
侯玄演却全然不在乎,这一次打破了襄阳,就再也不用守了。全面反攻已经打响很久了,在原本的计划中,这个岁末他就能稳稳地攻进北京。要不是决堤黄河以水为兵这么损的招数,此时的河南已经被他们围在碗状的包围圈中,三面围攻早就拿下了。
从清晨轰到黄昏,终于在忠贞营的欢呼声中,襄阳侧南门的一面城墙轰然倒塌。
侯玄演大喜,下令所有火炮瞄准缺口,炸出更大的缺口。
皎月高升,侯玄演一声令下,忠贞营士卒开始冲锋。
城中的孔有德拔出刀来,大喝一声,襄阳城门缓缓打开,来自辽东的骑兵从城中蜂拥而出。
侯玄演攻城的力度超过了孔有德的想象,在他看来湘兵营困在徐州,忠贞营投降了自己一半,在襄阳他绝对是高枕无忧的。
谁知道来了一个侯玄演,这个人有能量可以调动全省之力,共击襄阳。
孔有德的脾气也彻底被打了出来,城墙坍塌的那一刻,他就整顿手下精锐骑兵,打开城门主动出击。
因为有了田见秀等人的投降,他对忠贞营的情况了若指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一致认为,侯玄演就算来了荆襄,也不会派兵攻打襄阳。
侯玄演一声令下,中军打起挥舞,角声从各个地方响起。忠贞营迎着敌骑奋勇向前,一场激烈的搏杀在襄阳城郊展开。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场上火光漫天,照耀的黑夜如同白昼一般。短兵相接之后,双方皆杀红了眼,孔有德一杆大刀在战阵中来回穿梭,这厮确实有些勇武,难怪当初会被毛文龙一眼看中。
忠贞营中的悍将袁宗第,纵马上前,一刀劈下将孔有德的护身亲兵头颅劈烂。孔有德是清廷封的王爷,但是崇尚武力的性子比满清更甚,他哈哈一笑跟袁宗第战成了一堆。
侯玄演站在瞭望车上指挥,见自己这边虽然占据优势,但是这点优势不支撑自己能够硬扛着兵力少的问题,打下襄阳,这座抵御了全盛时期的蒙元军几十年的坚城。
“是时候祭出我的底牌了。。。”
第362章 伏笔
襄阳城下战事最焦灼的时候,侯玄演回头示意自己的亲兵头子,秦禾点了点头在瞭望车上打出一发信号弹。
绚烂的烟花过后,天空又被硝烟弥漫,耿仲明望着这一幕突然有些心慌。
远处的田见秀等人,一身甲胄上又黑又红,黑的是烟红的是血。因为刚刚投降不久的缘故,这些人打起仗来格外卖力,以求能被新的主子尽管接受。
在荆襄鏖战之后,曾说过侯玄演安插潜象探子进忠贞营的事,那时候的忠贞营上下对侯玄演十分信服,只当他是补充兵力。而且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这些人和忠贞营的士卒一样,打仗奋勇当先,田见秀的手下也有不少这样的探子,甚至还有的累计军功升了武将。
信号弹燃起的那一刻,田见秀的手下几万人马中,许多人的眼底闪过一丝诡谲的神色。这些前一刻还毫无异样的将士,如同约定好的一样,慢慢地将刀口调转了方向。
两军交战正酣的时候,突然有个田见秀手下的小将,举刀砍死了几个孔有德的清兵。
“二娃,你疯了嘛?!”
被叫做二娃的小将大叫道:“田帅有令,我们乃是诈降,就是要趁此机会杀尽清狗!杀啊。。”
周围的小兵楞了一下,随机举刀往清兵身上砍去,他们自从归了忠贞营之后,待遇比以往好了百倍,谁都不想背叛侯玄演。听了这些潜象探子的话,心中不惊反喜,再次反水他们是心甘情愿的。
同样的情形在战场上不断发生,当初补充兵员是按正常流程来的,忠贞营中到处都有暗探,就算反的不是田见秀,也是一样的下场。田见秀手下的士兵茫然无措,但是清兵可不肯罢休。别人都已经砍杀自己了,哪里还有等着被砍的道理。他们也分不清情况,只知道田见秀反了,是他的手下砍杀的自己的袍泽。
“杀啊,杀光了清狗,跟着田帅像国公爷请赏。”
“国公有令,诈降的兄弟们杀清狗一条,赏黄金十两。”
“鞑子杀人了,弟兄们反击吧。”
被蛊惑的田见秀手下的兵马,甚至有人高呼:“杀光辽狗,为闯王报仇。”
隐藏在人群中的暗探一边高喊一边放起火来,整个局势更加混乱。探子们已经开始装作清兵挑事:“杀啊,田见秀反叛了,王爷有令杀光叛军!”
“杀光田氏叛贼。”
清兵疯了似的对田见秀的手下动手,这边的士兵不管如何想,也只能还击保命。在这种夜色中的混战,再好的指挥也很难及时制止,随着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