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纥石烈答鲁也在毫州,那么丢失的颜面,就让他亲自来取回去!
金人攻襄阳,不过是取大宋雏凤的脑袋!
这切都是因为今科的探花郎。
想到这众人全部看向罪魁祸李凤梧,都是你这家伙惹来的事,你要是不在襄阳,哪至于有今日危局,
李凤梧很是尴尬,咳嗽道:“官家授职,我徒奈何。”
意思是你们要怪罪,就去怪官家,是赵昚让我来襄阳做官的,又不是我主动请职来的襄阳,有本事你们去找赵昚的麻烦啊。
顿了下又道:“且有两位大使坐镇襄阳,要守住防线,应该不是难事,据我所知,绍兴三十年,张使便在光化军境内击退过金人的罢,想来应该是轻车熟路了。”
你妹!
张骂人的心都有了。
此时彼时也,适时进攻光化军的金人,不过寥寥万人之众,且两淮防线上也打了胜仗,又获得采石大捷。
是以当时自己才能击退顾忌重重的金人。
现在金人根本没有顾忌。
两淮防线有十万大军压境,利州路也有数万大军逼迫,唐邓两州的金兵没有什么战略任务,如果硬要说有,那便是牵制京西南路的宋金。
以及拿下李凤梧的人头!
这样情况下,纥石烈答鲁必定全力进攻,不用担心遭受利州路和两淮宋军的夹击。
你李凤梧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有本事你去给我守个看看?
话是如此想,却不能如此说,毕竟这位探花郎只是个知县观察推官,守备京西南路防线的大事还轮不到他出头。
真正担责的还是自己这个节度使和京西南路安抚使张明之。
第三十章 纸上谈兵
现在追究谁惹的祸事已经济于事,当务之急是商定防御之策。 .1.
如果说野战对攻,不到万千的兵力对上两万五的兵力,除非双方战力悬殊,又或者劣势方有奇绝妙招,否则必败疑。
宋金士兵战力确实悬殊,但宋兵是居弱方。
但守城则不定了。
有道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如今金兵不足京西南路防线士兵的两倍,要守住襄阳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键是看金人的攻城器械是否到位。
又或者看张和张明之两人的防御方针,是全线防线,还是坚壁清野收缩至襄阳,坐等支援……
不过此时倒是有人语出惊人:“金人为什么要攻襄阳?”
说话的正是朱文修。
听得此言,所有都在心里暗啐了句,这不是废话么,当然是为了那个探花郎。
张眼睛却倏然亮,有些明白朱文修的意思,却不好说出来——这个恶人自己当不起。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朱文修依然淡定的,丝毫不在意是否有人回答:“金人是否会为了这么个理由,和襄阳死战?”
又听得朱文修道:“金人怎样才会退兵?”
众人恍然大悟,又看向李凤梧。
李凤梧也想骂娘了,你妹的朱文修,落井下石才狠呐。
钟蘅犹豫了下,说道:“敢问两位大使,对此有何策略,襄阳府需要为此做什么?”
按说,此等军事,襄阳府和襄阳县衙,都只能听从张明之和张的份,在后勤方面全力支援,不过此刻大家齐聚堂,显然张明之和张还是想听到些妙计。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张明之沉吟了半响,抛出个炸弹:“以此为饵,引诱金人,再双面伏击?”
张抚掌,“善!”
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这尼玛就是让自己上前线的节奏?
光化军位录事参军灵犀突至,指着沙盘道:“金人欲要攻取襄阳,唐州之军必经湖阳,进入邓州,会和邓州金兵,从崔家岗进入光化军境内,而崔家岗之后则是黑龙集,再之后则是重兵驻守的古驿镇。”
黑龙集!
张精神大振,“如此,我们便在黑龙集设伏!”
众人看去,只见黑龙集排山势宛若两条长蛇蜿蜒,而唯能让大军前行的,便是这两条大蛇之间的些许平缓之地,如女子束腰处。
这确实是个伏击的绝好场所。
李凤梧却冷笑了声。
张明之和张同时看向他,问道:“李知县有什么建议?”
李凤梧不得不说话了,如果让这群人忽悠下去,自己最后去古驿站便要板上钉钉,以宋人的尿性,这场伏击战胜算也不大。
胜了还好,但若是败了,古驿镇就要面对金人骑兵的冲锋。
自己怎么都逃不掉。
老子是来南宋享福的,不是来当烈士的。
指着沙盘上的古驿镇,其后是片空旷原野,道:“诸位且看此处,我就问句,如果金人兵分两路,只是以邓州之兵佯攻,唐州之兵则从新野进入光化境,绕过黑龙集,直取古驿镇,如此,会有什么后果?”
张愕然,仔细看沙盘,顿时出了身冷汗。
如此,不仅古驿镇不保,等唐州之兵拿下古驿镇,铁骑将畅然阻,直抵襄阳。
而设伏的宋兵,也将被唐邓两州之兵合围。
全军覆没!
兵力本就捉襟见拙的京西南路防线,如果再损失古驿镇兵力,襄阳更难防守下来。
张明之也不说话了。
许久,才和张对视眼,两人心中有了决断,道:“此事我等再商议番,诸位且回罢,襄阳知府和县衙这些时日要警醒些,勿要让金人细作混进城来。”
狄少生应了喏,却并不离开,旋即道:“其实我们可以全面收缩防线,将京西南路的主要兵力集中到襄阳,均州和随州则以少量驻兵拱卫,如此可守。”
这是接到李凤梧眼神示意后,狄少生不得不说话。
张点点头,示意知晓,会斟酌此事。
朱文修却忽然道:“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金人也必然知晓光化军和襄阳附近的兵力部署,他们定然以为我们要全线收缩,只凭借襄阳之城池坚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出奇招,迎头痛击打他个猝不及防,旦击溃金人大军,便可进取唐邓两州,立下不世之大功!”
说到此时,朱文修眼里炽热,指着崔家岗和古驿镇之间的黑龙集,“在此迎击金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溃来犯之军,如果唐州之兵绕过黑龙集直取古驿镇,那么可以随州之兵,会和古驿镇兵马,再以黑龙集之兵包抄,形成三面夹击,如此,可以少胜多,战而胜。”
张明之眼前亮,这确实有道理。
朱文修此刻已忘记了和李凤梧的矛盾,眼里只有那泼天大功,当年李道就是在光化境大败金军,所以如今他成了庆远军节度使。
如果因自己的计谋在此次大战中,不仅大败金军,还取下了唐邓两州,那么自己必然也要高升,如此资历,将来必然宣麻拜相。
对比之下,李凤梧便显得足轻重了。
意气风华的道:“若此战大捷,便可进取唐邓两州,如果荆湖南路的兵马赶得上,便可从唐邓两州出兵,对颖州仆散忠义部进行夹击,迫使其退出两淮防线,解两淮大兵压境之危,官家必然龙颜大悦!”
顿了顿,笑道:“届时,在座诸位便可得泼天军功平步青云!”
所有人都围在沙盘前,仔细思索朱文修所言有几分可行性,毕竟是要主动出击,胜了自然是大功件,败了就麻烦了。
整个古驿镇之后到襄阳城前,都像被揭掉遮羞布的女人,任由金人铁蹄践踏。
张有些顾虑,“万战不胜,如何?”
张明之却有些动心,“如果我们收缩防御,古驿镇包括光化军全境都要战略性放弃,样免不了被金人铁蹄践踏的下场。”
想了想又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就算此战不胜,也可让骑军断后拖出对方骑军,让步卒撤回襄阳城,如此,依然可守!”
第三十一章 刚一波正面
《
李凤梧很想告诉他们,别天真了。
但却什么话也说不出。
隆兴二年,金人大军进攻襄阳,这并不是历史原有的轨迹,是因为自己赴任襄阳引起的连锁反应。
自己就是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
所以自己也看不透这一战的走向,只能相信张超和张明之。
毕竟张超曾经战胜过金人。
而且不得不说,朱文修提出的那个建议,确实很有吸引力,未尝不能成功。
虽然张超和张明之最终没有立即下决定,但看两人神色似乎都动心了,尤其是朱文修那番话,击溃金人,进取唐邓两州,会同荆湖南路支援来的兵马,以唐邓两州为跳板,进攻颖州仆散忠义的大本营。
如成,必然是不输采石大捷的军功。
不仅朱文修会因此升官,张超和张明之两人必然也能再上一层,张超作为节度使、武将,很有可能问鼎太尉,而张明之作为文臣,要不了多久便可能成为枢密使执掌西府三衙。
利令智昏。
在这种情况下,李凤梧知晓自己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
其实心中也隐隐期待,如果能有此大捷,对自己和赵恺也是好事。
况且这个作战方针不需要自己上前线。
出了安抚使治所,李凤梧准备和黄斐弘、甄士德回县衙,今日起便要加强襄阳城防,务必将金国细作拒之门外。
却见得节度掌书记郭靖一脸哀默,一个人独行。
李凤梧心中一动,下了轿子,喊道:“郭书记,同行?”
郭靖回首看是李凤梧,勉强笑了笑:“甚好。”
行走在襄阳街头,两人心思都有些沉重,也不知道谁起了个头,说了今日安抚使治所一事。
郭靖叹了口气道:“此次怕是要不祥。”
李凤梧不能苟同,也不能反对,毕竟未发生的事情,论兵事,自己这点能耐就别拿出来献丑了,“郭书记何出此言?”
郭靖看了一眼李凤梧,“金人大军有那么好击溃的?”
顿了下又道:“况且,某有些担心,跟随纥石烈答鲁进驻唐州的骑军中,会不会有金人的精锐骑军。”
李凤梧悚然。
南宋一朝,骑军孱弱,但金人的骑军却强势。
比如金人王牌骑军,铁浮屠。
铁浮屠是重骑军。
那是真正的战场利器,曾有金人狂言,三千铁浮屠,可屠大宋三万甲!
这里的三万甲当然不是指骑军。
可就算如此,三千重骑破三万步卒,也算是比辉煌的战果。
虽然这是狂言,但何尝没有可能?
沉默了一阵,才道:“金人的目的是打破两淮防线,不会将重骑放到襄阳战场来,所以应该不用担心。”
郭靖叹了口气,“但愿罢。”
……
……
几天后,安抚使治所内有齐聚襄阳所有官员。
这是一次出战动员会议。
据斥候获得的情报,唐邓两州的金军已经出城,且线路果如预料的一般,唐州兵马经过湖阳,看样子确实是要和邓州兵马会和。
这是情理之中,毕竟金人素来认为大宋弱军,断然不会主动出击,是以选择大军同出,以绝对强势的力量一路摧城拔寨攻取襄阳。
针对金人兵马路线,作战方针经过几个日夜的彻夜研究,已经出笼,当然,为了保密起见,具体的作战部署只有张明之和张超两人知晓。
但众人也知晓了大体的战略计划:
第一,收拢均州、随州之兵。
第二,古驿镇以原有兵马镇守,以均州之兵,协同光化军其余驻军,前往黑龙集伏击金人。
第三,随州之兵进入光化军境内,会同京西南路仅有的两千轻骑,在黑龙集后侧一带吴家集驻守,见机行事,如果金人没有分兵,则火速增援黑龙集,若金人分兵,则在吴家集一带阻击,等待黑龙集大捷之后,由古驿镇、黑龙集兵马增援,绞杀敌军。
古驿镇、黑龙集、吴家集兵马呈三角犄势,互为援兵。
这个战略方针大体中规中矩。
论金人选择哪一个方案,都在己方意料之中,如此,便占了先机。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更何况,这个战略只是初定,根据战场局势,亲至古驿镇的张超和张明之还能随机应变,进可一试正面战,若是情况不妙,也可用轻骑拖住敌人骑军,步卒则能火速撤回襄阳和随州,防御其后的攻城战。
这个计划可战可退,确实是个不的战略计划。
且金人的两千骑军,如果走黑龙集,在群山之间法发挥起机动性,失去机动性的骑军,甚至可能不如步卒。
如果绕过黑龙集,走吴家集一带,则有随州兵马和襄阳的两千骑军对峙。
骑军两千对两千,胜负未知。
但己方却有古驿镇的兵马驰援,依然占了先机优势。
况且还有一点,张超和张明之深信这一点也能让己方兵马战力提升:一旦战败,均州、随州和光化军境内都将被金人铁蹄践踏。
身后就是家乡父老,那里有自己的妻儿父母,士兵岂有不死战之理?
怎么看,此战胜算都在七成。
最重要的一点,是黑龙集一战要大捷,而且要快。
尽管己方兵力不占优,但在张明之和张超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三点,足以抹掉这点劣势。
金人也就二万五千兵马。
己方经过这几日动员,征纳新兵,骑军虽然只有两千,但步卒却足足多了四千:仅是襄阳就征了两千新兵。
如此,在兵力上只比对方少了一两千。
在一场投入两万人的战役中,两千人虽然可以影响大局,但也可以足挂齿,骑军一个冲撞来回,就能带走千人性命。
何况大宋雄师以逸待劳,又占据地理优势。
绝对有一战而胜的可能。
知晓了这个战略方针后,再没人有任何反对意见。
就连郭靖和李凤梧,也觉得有极大可能成功,从而扭转宋金大战的整个战场局势。
毕竟战场上,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任何结果都有可能。
金人悍兵,可这些年也没少败。
节度使张超便在绍兴三十一年大败金人,仅这一点就让人信服他的战略眼光。
剩下来的事情便好办多了。
各部按照军令前往指定地点,襄阳一众官员,张明之和张超自然不会过这种大功,必然要亲至古驿镇指挥大军,而朱文修钟蘅等人,也想藉此增加资历,主动请战。
张明之自然应允。
可襄阳府也要人守卫,以防万一。
是以最终决议,襄阳知府狄少生,节度掌书记郭靖,节度判官周书留守襄阳。
一同留下的,还有两千新征兵马……张超毕竟是有经验的武将,知晓这个时候让新兵上战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留下驻守襄阳。
襄阳县衙的官员自然不会动,要留着管理襄阳治安。
《
第三十二章 娘子安故乡,官人赴沙场
《
襄阳几乎成空城。
李凤梧,狄少生和郭靖、周书站在襄阳城头,看着张超和张明之前往古驿镇,朱文修和钟蘅等人意气风华紧随其后。
夏风正紧,吹动衣衫猎猎。
儒气蓬勃。
阳光艳媚,人影斑斑。
这一去为天子君王分忧虑,这一去为江山社稷却恶邻。
这一去愿得平步青云相朝堂。
李凤梧叹了口气,在国家危急关头,没了私人恩怨,真心希望张超等人立下赫赫战功,哪怕朱文修将来成为枢密使……
另一方面,若是他们败了,襄阳城还守得住?
就靠一位实权校尉带领的两千新兵和五百襄阳府兵……守城简直是妄想。
……
……
魏疏柳着了轻衫,懒画蛾眉。
官人卢震此刻却斜躺在床头,有些失神的望着房顶主梁上的大红花。
新婚小夫妻,总是要腻在一起。
梳妆台上放着一枚簪子。
木质的簪子,用花梨木制作雕刻,凤语图像。
簪身很是精细。
不过在大宋而言,这种精细的木簪子遍地都是,大凡为贫寒人家的小娘子主妇们所用,几文钱就可以买一枚。
以魏疏柳的身份,这枚簪子在这里很是不应景。
但魏疏柳看见这枚簪子,心里便暖和的紧。
私奔那夜,官人便拿着这枚簪子,轻轻的别在自己头上,说,如果有来世,我就成为一支簪子,如此便能永远守候在你身边。
这枚要不了五文钱的木簪,是自己最为珍贵的礼物。
它就是我要守护的爱情。
回头妩媚的看着官人,“官人,为奴家插上可好?”
卢震回过神来,笑了笑,起身为娘子别好簪子,又退后一步仔细端详了一阵,傻呵呵的乐道:“好看。”
魏疏柳笑靥如花,仰望着官人,“有多好看?”
卢震想了想,本想说一番诗词,却念头闪过,笑道:“比李知县那个娘子更好看。”
魏疏柳也见过朱唤儿,闻言喜滋滋的,“真的么?”
心里却在想,官人嘴真甜,我可不如那个朱唤儿呢。
卢震轻轻抚摩着爱人的脸颊,“在我眼里,就算是临安大内皇宫的妃子们,也没你好看。”
魏疏柳慌不迭起身捂住官人的嘴,“别乱说呢。”
卢震乐呵呵的,“出去吃早食吧,我们又起床极晚,老大人和岳母怕是要说我们一二的。”
结婚之后,两人腻在一起,经常日上三竿才出房门。
好在魏家长辈们知晓年轻人这点心思,又是新婚燕尔,明面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
卢震正踏出房门,却听得魏疏柳幽幽的道:“官人,想去便去罢。”
卢震吃惊的回头。
却见自家娘子重重的点了点头,仿佛下了个很大的决心,“官人这几日忧心忡忡,坐卧不安,就连……就连……那事也多有分心,奴家知晓,官人是忧心家国大事。”
卢震有些愧疚,“娘子,我……”
却被魏疏柳堵住嘴唇,耳边传来柔情似水的呢喃声,“男儿壮志四方,家国天下,虽然官人多被人言文不成武不就,可我知晓官人之才不输魏家三哥,岂能蜗居区区襄阳。”
魏家三哥,魏疏笙,是魏平阳的二儿子,也是襄阳城如今统领两千新兵的实权校尉。
当然,他能留下驻守城防,和魏家在安抚使治所的运作不关系。
在魏平阳看来,魏家已是襄阳第一望族,没必要为了个军功让儿子上前线,安全的呆在襄阳,今后再运作一番,再有徽州做官的二弟打点打点,也是能再上层楼的。
卢震闻言,心中豪情越发激荡。
魏疏柳轻轻的吊在卢震脖子上,贴在卢震身上,一双眼睛满是能融化坚冰的温柔,“官人若是想去,奴家这就去找爷爷说去,有他出面,官人还能赶上张大使等人,想必能在军中谋个职,趁着此次大战,攫取赫赫军功。”
卢震哂笑一声,“必败之军,你是让官人送死去么?”
魏疏柳讶然。
卢震笑着刮了刮娘子的鼻翼,“虽然官人我不知晓张超等人的战略,但他等妄图以大宋弱师,在光化军境内正面抗衡金人虎狼之师,着实有些纸上谈兵,我倒是奇了怪了,张超也不是个新兵,好歹绍兴三十一年还大胜过金人的,此次怎么就如此贸然出兵了。”
胸中韬略万千,却知音,话匣子打开,卢震便收不住了。
尤其是娘子还一脸仰慕,让他更是有成就感。
叹了口气,“金人虎狼之师,如果我猜的不,金人一者确实是为了李凤梧……就是我们那恩人的头颅而来,一者是为了牵扯京西南路,不让京西南路去支援两淮防线,是以金人在唐邓两州的兵力不多,但绝对是精锐。”
顿了顿,“如果我没猜,那支援而来的两千骑军之中,至少有五百铁浮屠!”
魏疏柳倒吸了一口冷气。
纵然是深闺女子,也知晓大金精锐铁浮屠之威。
又听得官人继续说道:“如果我猜的没,张超等人必然是在黑龙集一带伏击金人,如果他们没有昏聩到能的地步,均州、随州兵马此刻必然已在路上,但是……”
卢震轻轻为娘子的捋了捋鬓发,又正了正那枚木簪子,摇头道:“他们难道没想过,如果金人邓州之兵,只以三千从黑龙集过,其余两万二千精锐,转新野,绕黑龙集而取古驿镇,那么吴家集一带的随州兵马能坚持多久?黑龙集和古驿镇的兵马能第一时间赶到支援?”
“就算赶到,疲惫之师又有多少战力?不过送死罢了!”
卢震眼眸里尽是奈的深沉。
魏疏柳很是乖巧的配合着官人,“那依官人之见?”
卢震搂着娘子的翘|臀,很是惬意的享受着温软满怀的感觉,道:“骑军怕是要全军覆没,步卒能撤回一万,便算侥幸。”
魏疏柳大惊,“那可如何是好,如此襄阳还能守住?”
卢震哈哈一笑,豪情万千。
“一万兵马,足以守襄阳。”
守城,只要守将不昏,半数而守足以。
何况是大宋第一城池襄阳!
正常情况下,一万兵马足以守三万雄师攻城。
顿了一顿,很是自负的道:“这是娘子的故乡,官人我这一生,都不会让娘子颠沛流离步赵室之凄凉,我这便去知与老大人,投军到三哥麾下,助他守下襄阳!”
魏疏柳心醉如饮,眼里满是幸福,小手贴在官人胸口,“那奴家便在家中守着官人归来。”
卢震大笑。
如此,大好男儿抛头颅洒热血又何妨?
我有才华满胸腹,然伯乐知。
我有斩敌万人计,然行军权。
我文韬不输韩重言,武略不逊白人屠,今起守襄阳,只为娘子安故乡!
《
第三十三章 将士边关死,皇子城头立?
《
两淮防线终起战事。
泗州的纥石烈志宁和颖州的仆散忠义的大军几乎同时攻击两淮防线,意图同时在两淮防线撕扯出一道口子,从而击溃两淮防线,进逼建康和扬州。
只要撕扯开口子,让大军饮马长江,辽阔的江南平原将再法阻挡大金骑军。
一旦饮马长江,大宋便成了新婚小娘子过马路,任由大金铁骑践踏蹂|躏。
赵昚焉敢不求和?
安丰军境内,寿春。
十八岁的安丰军节度使、庆王赵恺身披铁甲,头鍪顿项、身甲、披膊皆是王爷品秩,极其精细,左右披膊上各附一狮头,狮面袍肚,分外威严而狰狞。
身着大红披风,双手驻剑立于寿春城头。
在其身旁,大宋辛青兕亦是满身披甲而立,腰间佩剑,手里倒提着一杆长枪。
辛弃疾是用剑高手,但到了战场,还是一寸长一寸强的长枪更有威力,是以先手武器舍弃了长剑。
寿春城前,犹不见金人。
仆散忠义五万雄师进攻安丰军,首当其冲的是寿州。
当然,大宋也不是靶子,任由寿州经受金人大军攻城,寿春兵马已出城,一旦把握战场时机,可进城支援寿州,也可绕过寿州直取金人军阵。
一切皆看战局变化。
赵恺远眺北方,当然看不见寿州的。
片刻后对身旁的辛弃疾说道,说了句出人意料的话:“你说此刻,那位大宋雏凤李凤梧在干什么?”
辛弃疾愣了下。
如今安丰军即将面对金人大军攻略,皇子殿下此刻提起李凤梧作甚,还是耐心的道:“或许在襄阳城守备,毕竟襄阳兵弱,不足以硬撼金人。”
赵恺点点头,“是啊,也许此刻襄阳已经开打了,也许李凤梧此刻也被逼着穿了盔甲上了城头。”
毕竟是襄阳知县,如果战事吃紧,他作为一县长官,必然也要上战场的,如果落跑,战后肯定要追究责任,难免一死。
辛弃疾不说话了。
赵恺又道:“张超和张明之若是死守襄阳,倒是有机会,但这两年我大宋对金也打了不少胜仗,就怕他们骄横,想着军功忘了自量,不愿意放弃光化军、均州和随州,而以京西南路之兵硬抗纥石烈答鲁。”
辛弃疾略有担忧,“张超在绍兴三十一年战败过金人,应该不至于如此贸然。”
赵恺笑了笑,苦笑。
“你看,也许李凤梧都已经站上了襄阳城头,我这个皇子却躲在寿春,看着边关将士洒血疆场,今后若是他问起此刻我在何处,你让我怎生回答?”
赵恺很是平静的问辛弃疾。
辛弃疾心中苦笑,我就说皇子殿下为什么要提起李凤梧,感情在这里等着自己,只能奈的道:“您为节度使,又是皇子殿下,自当坐镇全局,岂可轻易以身涉险。”
赵恺撇撇嘴,“别忽悠我了,还不是陈俊卿让你这么说的。”
辛弃疾耸耸肩,不置可否。
赵恺回身,似要透过烽火台望向滁州方向,很是不屑的道:“你说此刻,我那位三弟在干嘛呢,会披甲上城头么?”
辛弃疾只见过赵惇一面,并不了解,是以更不知从何作答。
赵恺自答:“我那三弟惜命的紧,别说金人还没攻到滁州,就算是兵临滁州,他也不会披甲上城头,所以我想啊,他此刻恐怕还在制置使治所里喝酒听曲儿。”
辛弃疾皱眉,“应该不至于吧,毕竟当下这个时候,他可是淮南东路的制置使。”
赵恺哈哈一笑,“不会么?”
旋即又道:“我猜,淮南东路的兵权,他怕是全部放给了招讨使李显忠,喝酒玩女人,他擅长,但是行军打仗,他有多少斤两我还能不知晓?”
辛弃疾能说什么?
只好保持缄默。
赵恺又望向建康方向,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羡慕啊……可也不羡慕。”
辛弃疾很是茫然。
赵恺也不解释,指着寿春城前大好河山,对辛弃疾说道:“你看,这锦绣河山,这壮丽山河,这天下妖娆,皆为赵室所有。”
辛弃疾心里嘀咕,这不是废话么。
“也许有一天,这江山会是赵愭的,也可能是赵惇的,我也知晓,很可能不是我的,但那又怎样呢?”赵恺豪情如云,笑看天下,“至少今日,他们是我的!”
回头看着辛弃疾,厉声道:“孤王的将士在寿州,为了孤王的江山,抛洒头颅,热血染甲袍,你让孤王在这里看着他们送死?”
“我为赵室子弟,焉能不为江山赴疆场?”
“我为节度使,焉能贪生怕死?”
“辛青兕,你告诉孤王,我应该站在这里,看着将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