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蔚只是羞涩的笑,说了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魏杞哈哈大笑,很是快意。

    同样是青云街的张府,张杓面表情的接过旨意后,并没有过多的神色,反而面有哀戚刚刚接到长兄张拭的家书,父亲张浚病重……

    父亲恐怕要看不到恢复江山的那一日了。

    而自己,怕也是要丁忧三年。

    发生了这种事,自己回去丁忧,官家绝然不会夺情。

    张杓叹了口气。

    终究还是惦记父亲,回到书房,开始写折子,准备请假回四川老家。

    忠孝难两全,但终究是要见父亲最后一面。

    枢相公蒋芾,听闻诸多旨意消息后,站在院子里的树下,望着西北方向,朗声大笑,“魏公,汝之望成矣,大宋雏凤已鸣,天骄之子终成,我大宋江山将迎来千秋盛世,您看见了吗?”

    蒋芾笑得很是快意,旋即出门。

    陈俊卿,你小子可在,我要找你,大醉三日不归!

    梧桐公社,李凤梧接了旨意后,也有些悲戚。

    不是悲戚自己被贬官,而是回到梧桐公社后杜仲卿给了自己一封从四川绵竹送来的信,一封叔公张浚亲手所书,行字徒有形迹而神韵的信。

    看字迹,叔公张浚执笔的手已然难以发力。

    这意味着叔公张浚即将油尽灯枯。

    这位大宋枢相公,这位仕途轨迹却是一生戎马的文臣,终于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然而他却再也看不见官家打造出盛世之后的北伐了。

    又想起了叔公那一句词:

    卸下铜甲,尽一世苍茫,跨马枪挑落日轻纱。

    讨来白衣,谱一曲沧海,落笔轻书万骑奔流。

    为臣者,当如张浚!(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储君,而居安思危

    成王败寇,是历史舞台上永恒的主题。

    然而这而一次,除了赵恺,所有人都是输家——赵恺这货,竟然躺着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想来这段时间,他睡着了也会笑醒。

    张杓是输家,因为他被罢相了。

    李凤梧是输家,因为他被一捋到底,秘书监这个位置也没保住。

    当然,太中大夫和开国子爵位还在。

    而且官家还算不,罢去了李凤梧的秘书监,并没有让秘书少监王挷谷保绦谜飧鲋肮倏兆拧谏嘀嗌俚拇笏危兆耪饷匆桓龇嗜保攀等萌擞行┠巧丁

    但李凤梧又算赢家,因为赵惇再也没有入主东宫的机会,而赵恺却即将迎来人生巅峰。

    李凤梧回到听雪楼三楼。

    看着叔公张浚的亲笔手书,感慨万千。

    “吾不知汝等何计,然恭王将入东宫,汝与定夫策乎……”

    “吾不知年岁几何,然盛世之下,憾不见王师北上。”

    “愿汝与定夫,使吾之瞑也,此善心知,望汝勉之……”

    叔公的心愿,怕是难以实现了,至少王师北进,今年是不可能的,可看叔公这行书的笔力,显然油尽灯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李凤梧叹了口气。

    亲笔写了封信,唤来管家杜仲卿,“你亲自送到青云街张府,亲自交给张杓。”

    叔公张浚病危,张杓又被罢相,于情于理他都会回一趟四川老家,叔公至少可以得知一件事,自己和张杓联手,搞倒了赵惇,扶龙了赵恺。

    至少他能安心,自己这个侄孙在大宋,再危险。

    杜仲卿去了。

    李凤梧开始思忖接下来的事情。

    最先要考虑的赵惇,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贬成了郡王,这个对于皇子而言,并不算很绝望的事情,毕竟赵恺这货都两次被贬为郡王,现在虽然还是郡王,但却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非旨意宣召不得入京,这个比较狠。

    基本上告诉了全天下的臣子,恭安郡王赵惇,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储君人选——

    但是,有个前提。

    那就是赵恺还活着。

    如果赵恺忽然暴毙,那么大宋的储君只能交到恭安郡王赵惇手上。

    唯一的可能就是赵昚这一两年再生个皇子出来。

    真正让李凤梧介意的是,赵惇被贬为恭安郡王后,坐镇金湖南路的常德府,出任潭州知州,这是个让人需要去揣摩的外放地。

    荆湖南路宣抚使是李道,赵惇的老丈人。

    官家赵昚如此安排的目的,很明显是在担心,所以将赵惇放到了荆湖南路。

    赵昚担心的是,赵惇步了赵愭的后尘。

    毕竟赵恺将要成为储君,为了保证唯一性,即将成为储君或者已经入主东宫的赵恺,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让赵惇横死暴毙。

    虽然赵惇做的事情让赵昚伤心,但终究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因此将赵惇放到荆湖南路去,有李道保护的话,就算是太子赵恺,也拿他没办法。

    李凤梧并不担心这一点。

    赵恺的心里,终究还是有着仁厚的一面。

    如今太子之位虞,应该不会去取赵惇的性命……况且有李道一家坐镇荆湖南路,赵恺也没有那个能力能取得了赵惇的性命。

    李凤梧担心另外一件事。

    荆湖南路位处大宋版图的中心地带,南临广南东路,东邻江南西路,北边是京西南路。

    虽然不如淮南东路的战略地位,但淮南东路的战略地位,是针对于退守和进攻金国而言,如果但刨去大金的版图,仅从国内的版图看,荆湖南路的战略位置重要性又要比淮南东路更为重要。

    尤其是京西南路那边的光化军,还是李道亲家林宗棠的节度使。

    而广南东路、江南西路本来就没什么兵力。

    如果赵惇一不做二不休,兴兵造反的话,以光化军和襄阳的兵力扼守住川陕咽喉,阻断四川那边的兵力回援,再以荆湖南路的兵力,配合李睿调教出来的天逐军,将可以碾压江南西路,进入一望际的淮南平原,只需要几日功夫,兵锋就能在长江三角洲上直指临安。

    官家难道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转念一想。

    以官家至孝重情的性格,打死他都不会相信,赵惇会造反。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再恶,赵昚也不会用最大的恶意去猜度他。

    但是作为臣子,尤其是自己,却不能不防这个问题: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的成功,历史上可是记载得很清楚。

    如果赵惇造反,兵锋漫过临安,官家和上皇大概不会有事。

    但赵恺必然要死。

    而赵惇登基为帝的话,自己能有好下场?

    死都是简单的事情。

    恐怕到时候自己的妻妾和女儿,甚至妹妹李长生,都可能成为他人的禁脔。

    这是自己不可承受之重。

    想到这些之后,李凤梧坐不住了。

    虽然恭安郡王赵惇还没有前往荆湖南路,虽然赵惇现在根本看不出异常,但自己必须未雨绸缪,确保不会出现这种万一的情况。

    立即亲自磨墨,然后写了四封信。

    再找来李巨鹿,让他找张三,将这四封信隐蔽而绝对安全的送出临安。

    如今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在立储之上,倒是没人注意到梧桐公社。

    这四封信,一封送往四川利州路,收信人是都钤辖卢震,卢震如今的品秩相当于一军之副都统制,也算是手握兵权的中高级军官。

    一封是送往安丰军,收信人是武功大夫、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的辛弃疾。

    这货文武并封,安丰军更是驻扎重兵。

    绝对是个不可轻视的人物。

    第三封信送往淮南东路,收信人是老师,淮南东路宣抚使陆游。

    第四封信是也是送往安丰军,收信人是安丰军制置使——李凤梧不确定辛弃疾是否会听从自己的意思,更不确定宗平会不会。

    但是确定这两人绝对不会出卖自己。

    所以同时给这两人去信,说了自己的担忧,至于他们愿不愿意按照自己心中的意思去安排布置,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第四百六十九章 拈一朵花香,微笑两两望

    处理了这件事后,李凤梧又开始思忖另外一件事。『→ .。。。。。。。.

    如今赵惇被贬,赵恺距离储君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但自己还有最后一件事要为他做:得给他洗白上岸,如此才能名正言顺的入主东宫。

    先前被贬,是因为汤思退和柳子承说赵恺勾结地方封疆大吏。

    这件事如果不洗白,赵恺的入主东宫就还会有波折……如果赵恺不能爽脆利落的入主东宫,那么赵惇就还有那么一线微弱希望。

    所以李凤梧必须去将这件事了断了。

    好在早就预备着今日,只需要出牌就能让赵恺洗白上岸。

    ……

    ……

    但凡人都有个通病。

    比如,只见了贼吃肉,没有见贼挨打。

    得见光鲜亮丽的衣锦还乡,不见风餐雨宿的艰难打拼。

    用在今时,临安朝野只见了成功者的鲜花,没有见失败者的哭泣。

    恭安郡王府上,赵惇虽然恢复了正常,但只有王妃李凤娘知道,赵惇有些不对劲了,现在的恭安郡王殿下,有些惧怕女人。

    尤其是手好的女人。

    这也便罢了,大概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后遗症。

    但赵惇现在总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夜里睡觉,也总是莫名其妙的大吼大叫,你去唤醒他后,他反而一脸茫然的反问我干什么了。

    这种事情却不敢告诉外人。

    如今谁都知道,赵惇不知道为何,忽然就没了入主东宫的可能。

    如果再告诉大家,恭安郡王可能是神经质了,这不是让人笑话?

    李凤娘不怕一般人笑话。

    甚至也没想过以此打亲情牌让赵惇留在临安。

    她是害怕那张刻薄得很讨厌的嘴笑话自己,那个很是讨厌却又总是不经意间闯进自己梦里然后放浪一番的男人笑话自己。

    宁愿死,也不要见他笑话自己。

    明日便要和赵惇一起离开临安,前往父亲李道的辖境荆湖南路。

    吃过晚膳后,李凤娘早早的安置了赵惇,等他喝了汤药后睡下,李凤娘唤来李承祖,悄然出了恭安郡王府。

    没有宵禁的夜色下的临安,很是繁华。

    但没有人知道,那个披着披风戴着纱巾的身后跟着个高大个护卫的少妇娘子,就是当今恭安郡王的嫡妃。

    一路走过北瓦子,越过众安桥,来到梧桐公社外面。

    远远的见高楼听雪楼。

    李凤娘和李承祖来到听雪楼后的巷子里。

    这条巷子并不属于梧桐公社,很是偏僻,这个时候也没有人经过。

    李承祖有些纠结,“王妃,要不还是回了吧?”

    李凤娘冷哼了一声。

    李承祖不说话了,心里叹道,这是何必呢……你和他之间,就非得见一面么,或者说,你就这么想再他一眼么。

    李承祖成为李凤娘的心腹后,已然猜到了一些事。

    在李承祖的助力下,李凤娘来到了听雪楼畔副楼的二层楼顶上,轻轻并膝,长裙迤逦拖在琉璃瓦面上,恰好可以见听雪楼三楼的情况。

    三楼房的窗户开着。

    有两个年轻人相对而坐,品茶叙事。

    李凤娘苦笑,原来他也和李凤梧有勾搭,韩侂胄啊,还真是为难了你子。

    和李凤梧对坐的,正是当今兵部侍郎韩侂锵。

    李凤娘呆呆的着那个嘴唇很刻薄的人儿。

    想起了很多。

    夜风拂过楼面,吹起了李凤娘一头秀发,青色长裙在夜风中飞舞,一如一朵盛世绽放后即将凋零的青莲。

    一股法用言语形容的忧伤,泛散开来。

    天边升起了一弯弦月。

    繁星点缀的星空里,不时有流星划过天际,一切都如此美好。

    听雪院里,传来叽叽喳喳的女子声。

    却更增添了凄凉。

    李凤娘微微侧首去,发现一女子如自己一般,梳了少妇髻,坐在院子里撑着下颔望着星空,和房子里传来的热闹的叽叽喳喳的女眷声格格不入。

    一头长发,如瀑流一般劈落在地。

    那么美,那么美……

    她就是文浅墨啊。

    果然呢,是个很美很美的女子,美得让人心醉。

    李凤娘幽幽的在心里叹了口气。

    真好。

    原来平淡的生活这么幸福。

    真不好。

    原来自己很讨厌这个很美的女子。

    因为见她,自己心里很酸,酸的让人难以忍受,很想就这么跳下去,如剁掉影子的手那般,将这个很美的女子的那一头瀑流的黑色秀发剪掉。

    是的,我讨厌你这一头秀发。

    李凤娘不想再她。

    回过首,却发现房里的两个人正在行礼,之后韩侂锵开门,离开了听雪楼。

    李凤梧来到窗户畔,望向院子里,着那个正在星空的人儿。

    那张刻薄的嘴唇抿了起来。

    然后……

    笑了。

    笑得那么温柔,那么深情,那么温暖,又那么的满足……

    原来他笑起来这么好。

    李凤娘有些痴怨。

    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咧了咧嘴,也忍不住笑了。

    笑得那么心酸,那么忧伤,那么凄凉,又那么的不甘……

    我在这里你,你在那里她。

    院子里的文浅墨,对离开的韩侂锵和韩侂胄行礼后,偶然扭头,见了听雪楼副楼上端坐的那个青色裙衣飞舞的人儿。

    吃了一惊。

    待仔细清楚,见那复杂的笑容,便愣了一下,顺着目光,见她正在痴痴的望着听雪楼的自家官人,越发不解了。

    她是谁?

    虽然只知道她在笑,不清容颜,但应该是个很美很美的人儿。

    她为什么要在那里,用那种神情着自家官人?

    文浅墨忽然觉得忧伤凄凉。

    不是自己忧伤凄凉,而是感觉到屋顶上那个人儿笑容里的忧伤凄凉。

    为什么……

    文浅墨没有作声。

    你在屋顶他,而我却在院里你。

    只是安静的着她,心里有很多疑问。

    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她应该是个很可怜的人儿。

    李凤娘并不知道文浅墨发现了自己,只是痴怨的着李凤梧。

    李凤梧也并不知道李凤娘在自己,只是幸福的着以为在星空的文浅墨。

    临安夜色里,李凤娘忘了人间,忘了岁月……

    盛世繁华下,人生却多奈。

    没有谁对谁。

 第四百七十章 赵汝愚之死

    不知道过了多久。

    李凤梧回到了书房坐下,耶律弥勒走进房里,为他磨墨。

    李凤娘心里叹了口气,转身,顺着瓦面飞檐,在李承祖的助力下,离开了听雪楼副楼的楼顶,回到了恭安郡王府。

    恭安郡王赵惇依然在熟睡。

    李凤娘愣愣的坐在梳妆台前,许久许久。

    忽然间泪流满面。

    有些故事,讲不完那就算了罢,有些心情在岁月中早已经不辨真假,如今只剩下荒草丛生的心里,再也没有了少女时代的鲜花。

    好在我曾经拥有过那些青春梦里花。

    听雪院里,直到屋顶上那个奇怪的人儿消失,文浅墨也没有作声。

    只是默默的看着那里。

    仿佛那个奇怪的女人还在那里。

    不知道为何,文浅墨觉得,一定是自家官人做了对不起的她的事情,结果却是她一个人独自承受痛苦,但是她是谁呢?

    直到此刻,一直在案中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李巨鹿才走到文浅墨的身边。

    轻轻的道:“想知道她是谁吗?”

    黑塔一般的李巨鹿,也有细腻的一面。

    他早就发现了李凤娘和李承祖,却一直没有惊动。

    只是在暗中提防。

    毕竟李凤娘太反常了,不像是要对小官人不利的样子。

    文浅墨犹豫了下,“你认识?”

    李巨鹿苦笑,“她啊,她叫李凤娘,和小官人的名字一字之差。”顿了下,依然很轻的说道:“或许你知道这个名字,或许你不知道,但你应该知道她另外的身份,恭安郡王嫡妃,定国夫人,一个原本是要成为太子妃甚至是皇后的女人。”

    文浅墨愕然。

    疑惑的看着李巨鹿。

    李巨鹿两手一摊,“别看我,我知道的事情确实多,但没有小官人的话,我都不能说。”

    文浅墨沉默了,没有追问。

    官人和她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

    李凤梧没想到,恭安郡王赵惇还没离京,兵部侍郎韩侂锵竟然来主动拜访自己。

    当然,引路人是韩侂胄。

    而且谈的事情竟然和自己想的如出一辙。

    韩侂锵也在担心恭安郡王赵惇去到荆湖南路后会兴兵造反。

    不得不说,这位兵部侍郎不是个池中物,竟然也能看到这一点,于是和他推诚置腹的谈了一番,却发现两人对这件事情都没有任何办法。

    恭安郡王已经被贬,总不能再上奏官家,把恭安郡王贬到其他地方去吧。

    这样一来,官家反而会怀疑自己的用心。

    今后赵惇出了任何事,上奏的人都脱不了嫌疑。

    所以这件事,只能被动的准备。

    好在韩侂胄是兵部侍郎,手上有一些权柄,两人细谈之后,有了一些比较概括的防范措施——聊胜于,如果到时候赵惇真的在李道和林宗棠支持下造反,这些措施基本上没什么鸟用。

    毕竟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基本上没有什么兵力。

    毕竟光化军可以扼守襄阳等地的要害,阻止四川那边的兵力勤王。

    两人都只能暗暗祈祷,赵惇不会这般破罐子破摔。

    只是李凤梧没有告诉韩侂锵的是,自己并不担心恭王赵惇,这个神经质怕是没这个胆气,自己担心的是大宋母老虎李凤娘。

    女人一旦疯起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若是李凤娘怂恿赵惇,在说服了李道和林宗棠,再有李睿执掌的天逐军,造反真有可能——如果能够快速碾压江南西路的防御进入江南东路拿下临安。

    那样的话,赵惇必然登基为帝。

    而李凤梧,也将成为黑暗中真正的皇帝。

    李凤娘,一个有着吕武风采的女子,这个大宋母老虎,绝对是个可怕的女人。

    而那一天的李家,将是和赵惇共治天下的大宋第一世家。

    这就是个很强大的理由,只要李凤娘提出,李道很可能拒绝不了这种诱惑。

    只是这一切,都只能是猜想。

    而且只能在心里想,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官家。

    所以李凤梧干脆不再去多想。

    先筹谋将赵恺洗白上岸的事情——这个关键还是在赵汝愚身上。

    自从赵惇被贬,赵汝愚虽然还躲在临安赵惇的房产里,但已是惶惶不可终日。

    背叛了赵恺的赵汝愚明白,如今赵恺将为储君,自己怎样都不可能有好下场,可他偏生没有任何办法,赵汝愚不是柳子承。

    赵惇虽然被贬,但柳子承毕竟是中书舍人,更是成为了士大夫。

    就算赵惇成为储君,一时半刻也拿柳子承没办法。

    但他赵汝愚,虽然是乾道三年的状元,也在中枢任职,但并不是士大夫,背叛了赵恺,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赵汝愚是彻底懵逼。

    而一直盯着赵汝愚的李凤梧也知道,赵汝愚现在是砧板上的鱼肉。

    赵惇要离开临安,自顾不暇,那顾得上他这个足轻重的人。

    所以李凤梧开始筹谋。

    等耶律弥勒磨好墨,李凤梧拿起一张宣纸,围绕着赵汝愚和赵恺,作了一张关系图,然后一步一步勾勒,最终确定了计划。

    要让赵恺洗白上岸,赵汝愚就必须死。

    但是怎么死是个学问。

    学问的东西李凤梧从来不担心,很快有了计较,让耶律弥勒去将李巨鹿唤来,如此这般的交代了后,却见李巨鹿并没有离开。

    诧异的问道:“怎么了,不忍心下手?”

    李巨鹿摇头,瓮声瓮气的道:“不是,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李巨鹿犹豫了下,还是说了。

    李凤梧愣住了,“她来了?还被浅墨发现了,而她又什么都没做就走了?”

    李巨鹿苦笑,“可不是。”

    李凤梧陷入沉默。

    按照自己得到的消息,赵惇明日就要离京,今夜李凤娘却来偷偷的看了自己一眼,她想干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李凤梧忽然想起了赵惇到玉皇山代天子行事籍田祈年礼的时候,自己和李凤娘在苏堤西湖上面的那番话。

    忍不住扪心自问,难道她真的喜欢上自己了?

    因恨生爱?

    然而自己和她,终究只能有缘分。

    谁叫她是大宋皇子的嫡妃,而自己是大宋的臣子呢。

    人生就是这么讽刺。

    忍不住苦笑,这就是个忧伤的事情了。

    男人和女人,得不到的才是最为美好的……

    所以,李凤梧忽然有种奇妙的感觉。

    嗯,这真的很美好。

 第四百七十一章 男人的究极梦想——双胞胎

    又忙了一两日。

    李老三、叶绘、周月娥、张约素四人,带着老管家李海李伯来到了临安。

    或是出于感恩,李巨鹿的父母也来到了临安……当然,也是为了看孙儿,徐眉娇给李巨鹿生了个大黑炭胖小子。

    梧桐公社便热闹了起来。

    有了叶绘、周月娥和张约素来操劳,李凤梧和魏蔚、耶律观音的婚事准备得便更加完善。

    当朝同知枢密院事、太尉、特进,还可能是下一任枢相公魏杞的宝贝闺女大婚,自然马虎不得,事实上不仅李凤梧没有马虎,魏府那边也是热闹的紧。

    连官家都被惊动了。

    毕竟是他的重臣魏杞嫁女,咱们的中兴之主也关心了下。

    并且言道,大婚之日一定亲自到场。

    李凤梧将琐事一并交给父母。

    婚宴的事情,交给了从建康赶来的郑合——一品香辣会馆在临安开了分会馆后,郑合继续回到建康坐镇,又跑了静江府、绍兴府得一些大城市。

    如今的一品香辣会馆,在全国共有五家会馆。

    奠定了川菜的基调。

    而且在李凤梧的授意下,总会馆从建康搬到了成都府——这个其实很简单,就是搬一个招牌的事情而已。

    和李凤梧预料的一般,成都府的一品香辣会馆开业之后,生意火爆得远超建康临安。

    临安物资丰厚,这一次的婚宴,李凤梧咨询了魏杞,定下了规格——魏杞专程打探了官家的态度,说可以按照郡主的规格来。

    然后在大婚前,官家又给魏蔚升了诰命。

    然后……李凤梧依然是个待制的人,这就使得李凤梧的身份地位很尴尬。

    因为他现在如果不算阶官,他的爵位算下来,竟然比魏蔚还低。

    好在他知晓,这都是一时的。

    虽然耶律观音身份特殊,但在魏蔚要求下,不能委屈了妹妹,而且魏杞也挺喜欢耶律观音,最后还是提前将耶律观音接到了魏府。

    让两姐妹一同出嫁——和文家双姝一般,都是按照正妻的规格出嫁魏府,不会让耶律观音感到委屈,对此李凤梧喜闻乐见。

    于是乎,震动临安的大婚如期举行。

    李凤梧待制,按说被官家如此重罚之下,朝臣大概会忌讳一些什么,但出乎意料的是,前来参加婚礼的人极多——几乎倾尽了临安大半个朝堂。

    大家不傻。

    李凤梧虽然待制,不过他辅助的赵恺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储君,作为赵恺入主东宫的最大功臣,又是官家青睐的大宋雏凤,谁都知道,李凤梧的待制只是一时的。

    也许要不了多久,李凤梧就会重新启用。

    而且很可能是直接进入中枢,不再走秘书监……对此李凤梧有点舍不得,还真有点喜欢秘书监这个油水衙门。

    好在秘书少监王捦耆闶亲约旱男母埂

    大婚之日。

    李凤梧骑着高头大马,一行人吹吹打打,按照礼制来到青云街,走入魏府,迎走了魏蔚和耶律观音,回到梧桐公社,举行婚礼。

    比之当初建康的婚礼,又要豪华规模了许多。

    而且官家也到场。

    虽然对李凤梧没有什么好脸色,不过终究还是简单发言勉励了一番。

    其后大宴宾客。

    这一次梧桐公社的来宾,身份可不比得在建康那般,仅一个陆游能撑起台面。

    大宋右相周必大来了。

    庆郡王、开府仪同三司赵恺来了。

    左散骑常侍张杓,请假回了老家,但也着人送来了厚礼。

    吏部尚书史浩带着长子史弥大来了。

    礼部尚书洪遵三兄弟也到场。

    户部尚书王佐知道自己得罪了李凤梧,如今自顾不暇,倒是没来。

    反倒是刑部尚书江君烈,这个多次和李凤梧作对的人,着实是个墙头草,竟然不顾杂言杂语,带着厚礼来了。

    李凤梧也不好给他脸色。

    兵部尚书汤硕自然不会来,但是兵部侍郎韩侂锵带着他弟弟韩侂胄来了。

    枢相公蒋芾也来喝喜酒了——而且绝对是主力,中午就直接把李凤梧灌醉,顺便还把前相公,帝师史浩也灌得七晕八素。

    皇城司两位大佬龙大渊和曾觌,这两人不笨,虽然李凤梧弹劾过自己,但两人断然不会对如今的李凤梧睚眦必报,也带着厚礼来了。

    赵珲和赵作仁也到场。

    六寺三监的头面人物,几乎到齐。

    临安朝臣大半聚梧桐。

    而这些人,几乎都是见过魏蔚的——知道魏蔚的美,如今竟然还是双胞胎。

    就算是蒋芾这种老人,对李凤梧也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这才是男人的究极梦想啊。

    双胞胎就不说了,还是如此美丽妖娆有着异域风情的双胞胎,数风流,李凤梧堪称是大宋第一人了,恐怕就是官家也比不过。

    文浅墨之美,可说艳冠大宋。

    唯一能媲美的也就如今的恭安郡王的嫡妃李凤娘。

    这也便罢了。

    如今又多了个美得不要不要的双胞胎,是个男人都要羡慕嫉妒。

    江君烈甚至在和太常卿徐渭聊天的时候,开了句玩笑,李凤梧这家伙莫非是带钩的,能让这么多美女毫怨言的嫁给他。

    这话就有点下里巴人了,不过大婚之日,这种话伤大雅。

    不仅一旁的魏杞听着也只是一笑了之。

    徐渭当然也只是笑笑。

    却很是赞同的点头,李凤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