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遵犹豫了下,还是满意于这个局面,至少官家也给了自己台阶下,不会让人觉得礼部如今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也附议道:“臣也以为善。”
汤思退有些郁闷。
你妹啊,明明是为赵惇争取的东西,结果现在搞得两个皇子一起代行,感情到头来自己还是输了——不过也看出了一个信号。
官家终究还是要更倾向于恭王一些。
因为如果真的皇子代行,那也应该是年长的赵恺,现在是两个皇子一起,说明官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强行将长幼这个问题抛开。
于是皆大欢喜。
第四百三十一章 赵汝愚失踪
欢喜只是一时。
李凤梧高兴不起来……甚至感觉到了压迫感。
刚过春节,汤思退就开始发难。
今日代行籍田祈年礼,不过是个信号,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这位大宋左相恐怕将对赵恺展开狂风暴雨的攻击。
而在提出立储之前,汤思退必然不会手下留情。
李凤梧并不清楚,汤思退最终有用什么招来一锤定音,但可以想象,那一天来到,汤思退最后那一招,如果应对不好,恐怕能直接让赵恺争储的梦想崩碎掉。
大宋左相,一个永远不能轻视的人。
散朝。
随着汤相公站队,官家并没有敲打汤思退,这件事的信号让朝臣看出了端倪,干道六年春节前后,那些愿意去扶龙愿意站队的人,早已选好了阵营。
官家官家的意思也明确了,估计就在今年要选出新的储君。
大家都不用遮遮掩掩。
是以散朝时,走出大庆殿的臣子,俨然各为阵营,很有点泾渭分明的意思。
赵一直没走。
坐在龙椅上看着满堂的臣子走出大庆殿,很有些奈。
果然……分得很清楚了啊。
东府臣子走出大庆殿后,很多人都在和汤思退寒暄,包括刑部、户部、兵部三位尚书,汤思退身边俨然拥有了大半个朝堂的重臣。
而在另外一边,西府蒋芾和魏杞两人,默默的离开,根本没有其他动作。
这两人还是孤傲了一些。
赵也明白,比如蒋芾,虽然也公开支持赵恺了,但其实和他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而魏杞本来就是文臣。
倒是王望北,走出大庆殿就跟着魏杞,显然两亲家关系好。
这是人之常情。
赵并不觉得有其他猫腻。
开春朝阳。
天气阴寒。
赵眯缝着眼,却看见秘书监李凤梧一个人走出大庆殿,遇见了恰好走出大庆殿的张杓,两人互视一眼,却并没有说话。
一雏凤,已长成。
一天骄,已相公。
赵忍不住笑了笑。
张杓和李凤梧,就算是儿成为储君,朕也要让你俩尽展此生抱负。
李凤梧走得不快。
然而有人走得比他更慢。
庆王赵恺。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赵恺忧心忡忡,“今日父皇的意思,你明白了?”
李凤梧点头,“就是要看你俩争了。”
赵这一手也不知道是学谁的,选个继承人竟然用这种手段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明智的官家,开明的父亲。
赵恺忧心的却不是这个,有些不安的道:“今日没看见赵汝愚。”
李凤梧愕然,“他没资格参加朝会,没来是很正常的吧。”
赵恺摇头,“今日不见倒也罢了,春节他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临安,大年三十,我在大内守岁回来后,还和我喝了些酒,但初二之后,就再也没看见他人了。”
李凤梧有些意外,“你没去找?”
“找了,他府上的管家说他有事外出。”赵恺的不安越发浓郁了。
李凤梧愣了下,“他是在临安?”
赵恺犹豫了下,不敢隐瞒,“我让东方秦川去查了,他确实在临安,不过是躲在了什么地方,似乎是在刻意回避我。”
李凤梧大惊,“他在回避你?”
赵恺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却可解释,沉默了一阵,“恐怕是的。”
李凤梧心里顿时日了狗了。
“你们之前是不是有过什么行动?”
反常即为妖。
赵汝愚这种反常行为,很可能代表着汤思退已经出手了。
赵恺点头,“确实,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几封密信……”
李凤梧顿时骂娘的心都有了,“是写给谁的?地方节度使?这个时候你还敢去拉拢地方节度使或者武将,你是怕官家嫌你没有勾结武将图谋不轨么!”
赵恺愣了下,“我没那个意思!”
“你有没有不重要,关键是别人怎么看,最关键是官家怎么看,你说争储的节骨眼上,你却和地方守将勾搭,官家会怎么想,不明真相还以为你要意图武力争储呐!”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
官家愿意在今年提立储,还多次提点你俩,这已是巨大的让步。
官家的底线肯定是争储起于临安,终于文臣。
你要是将武将牵扯进来,这会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场面,是官家绝对不愿意看见的后果。
所以任何一个皇子,此刻敢和地方节度使勾搭,都可能被官家迁怒!
赵恺的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弱弱的道:“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三封,一封送到了四川,一封送到了安丰军,一封送到建康。”
李凤梧语的呻吟了一声,“胡铨,辛弃疾,陆游?”
赵恺默然。
李凤梧心思急转,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问道:“送信的人可靠不?”
赵恺点头,“绝对可靠。”
李凤梧却一点轻松不起来,“但是现在赵汝愚在躲你,说明他已经不可靠了,如果我意料的没,恐怕这件事已经被汤思退或者柳子承知道了,所以赵汝愚才要躲你,因为他知道后果的可怕,他现在不敢面对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汝愚!
果然,就不该让他成为赵恺的谋臣。
现在好了,局势忽然变得比恶劣。
如果汤思退和柳子承知道了,恐怕接下来就是狂风骤雨的攻击。
只要汤思退和柳子承运作的好,这一次就足以分胜负。
赵恺很是懊恼,“那如何是好?”
李凤梧看着那些渐渐走远的朝臣,顿足沉默了许久,才对赵恺说道:“当务之急,是先找到赵汝愚,让他背黑锅。”
赵恺闻言愣住,“你是说,将此事退给赵汝愚,是他擅作主张?”
李凤梧点头,“没,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家对你的怒火降到最低,否则官家若是以为你在勾结地方节度使,别说争储了,你这个庆王封号都保不住!”
赵恺心中一凛,然而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有点仁厚,“这样会不会对赵汝愚太残忍了?”
李凤梧冷笑了一声。
“那谁来对你仁厚,谁来对我仁厚,等那位入主东宫的太子赵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辽国细作
赵恺说不出话来了。
良久,才叹了口气,“可是根本找不到赵汝愚,之前我让东方秦川查过,初二那日清晨,赵汝愚还在府上出现过,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李凤梧点点头,“你在明面上,确实不好查,那就交给我去查罢。”
说完后,忽然换了神色,故作轻松,“要不去看台戏?”
还是不能给赵恺太大的压力了。
看戏?
都这个时节了你还有心情看戏。
赵恺语,“你不去秘书监公事房么?”
李凤梧很是惬意,“不用去,我那个副手很给力。”
给力?
赵恺有点茫然。
最终还是没有拗过李凤梧,两人便装去了众安桥附近的北瓦子,听了一台戏后,又在三元楼吃了个午饭,这才分道扬镳。
回到梧桐公社,李巨鹿已经在等着。
听雪楼三楼的书房里,李凤梧笑眯眯的问李巨鹿,“这货果然背叛了赵恺?”
李巨鹿一脸鄙视,“他藏身之处,确实是恭王赵惇的房产。”
李凤梧笑了笑,道了句可惜。
毕竟是乾道三年的状元啊。
不过此刻也顾不上这位被改命了的未来相公,发生了这种事,如果接下来运气好,他还能活着,如果运气不好,只有让他去死了。
吩咐李巨鹿道:“让人盯紧了,关键时刻,咱们需要他来替庆王背黑锅。”
李巨鹿得嘞一声,“只要影子不在那处宅子里,我们的人可以轻易将他拿下。”
李凤梧摇头,“不是拿下,是要……”
想了想,暂时没有说,“反正你做好准备,如果需要看,我要他死,而且是自杀,畏罪自杀那种,要天衣缝,不能有丝毫破绽。”
李巨鹿很是为难,“这个……小官人你知道的,洒家心还没这么细啊。”
李凤梧语,“让张三去办。”
张三是赵镰出身,相当于明代锦衣卫,这种事情不要太擅长了。
李巨鹿去了后,李凤梧翘起了二郎腿陷入了沉思。
目前的局势有点棘手。
从春节前,汤思退忽然联手赵惇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之后的所有事情虽然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但不敢掉以轻心。
虽然不确定汤思退会怎么出手,但自己故意让赵汝愚给赵恺出谋划策,就是让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汝愚出个馊主意。
这样汤思退才会抓住时机打击赵恺。
也只有汤思退打击赵恺,自己才能伺机反击。
否则都这样熬下去,等上三五年,自己手上最后那张王牌就要失去应有的效果。
从这点来说,自己比赵惇更坐不住。
可以说,这偌大的大宋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自己更想提立储的事情了——偏生赵恺现在处于劣势,自己不能提立储。
所以只好让赵惇来提。
赵惇也确实没有让自己失望,先是通过王佐逼迫汤思退站队,然后竟然收买了赵汝愚。
那一日在庆王府,自己发现赵汝愚眼中有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后,就留意上心,开始让人盯着赵汝愚。
结果没有让自己失望。
赵惇确实派人和赵汝愚联系了。
自己当然知道赵汝愚给赵恺出了什么主意,当时也确实是打算阻止,不过后来临机一动,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所以任由事态发展。
现在赵惇手上肯定有了赵恺勾结胡铨、陆游和辛弃疾的证据——就算不是勾结,柳子承和汤思退也会在官家那颠倒黑白。
官家也一定会信。
因为大宋相公汤思退,他有这个能量。
更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赵昚忌讳的事情。
接下来,最不好的情景,就是庆王被贬。
但也可能不会。
反正那一日就是所有事情的转机。
李凤梧等着那一日。
如果被赵恺知道了自己的心思,不知道赵恺会怎么想……作为他的谋臣,却处心积虑的等待着汤思退出手对付他的日子。
然而李凤梧清楚,有些事情就是这样。
胜负优劣都在转瞬之间。
况且有句话说的好,欲败必骄。
曾有这么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而偏爱弟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庄公有求必应。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西边和北边的边邑背叛庄公,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于是郑庄公只好忍痛大义灭亲。
这便是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是个极其有名的故事。
赵恺和赵惇两兄弟的事情,当然不能复制这个典故,李凤梧处心积虑营造出这个局面,一者是让赵惇走到人前,这样才会成为显眼的众矢之的。
二者,只有汤思退和柳子承出手对付赵恺了,有些事才能显得有可信度。
其实李凤梧知道。
以自己的先知眼光,加上如今的势力,也不是不能和汤思退、柳子承斗一下,但是这个漫长的时间是自己法承受的。
所以来一剂猛药。
胜负,都看这一招。
至少目前看来,自己完全掌控了局势。
接下来,自己只需要顺应汤思退和柳子承,等赵恺被攻击之后,自己再反击,届时打败赵惇,再让赵汝愚出来背黑锅。
赵恺就能成功洗白上岸。
……
……
但是李凤梧没有高兴多久。
汤思退出招了。
不是李凤梧想的那招:动用东府的力量,拿出赵汝愚提供的证据,说赵恺勾结地方节度使。
而是另外一个李凤梧怎么也没想到的突破口。
西辽和亲的安和郡主!
安和郡主是自己当初从西辽迎回来的,如今也是赵恺的侧妃。
然而在守岁那夜,发生了一件事情。
安和郡主和恭王嫡妃李凤娘,有过几句争锋相对的口角,甚至连来相劝的韦氏也被安和郡主冷眼相对,当时赵昚和赵构也没放在心上。
女人嘛,总是勾心斗角的。
事实上汤思退也不是拿这个作文章。
真正的突破口,是一封截取自四川境内的谍报,和擒获的一个辽国细作!
这封谍报,是安和郡主手书。
目的地是辽国的叶密立城,其中的言辞,让赵昚雷霆震怒!
第四百三十三章 计出连环
安和郡主作为辽国和亲的郡主,她所恃傲的仅是她辽国皇亲国戚的身份。
而赵恺的嫡妃,华国夫人韦氏,出身并不好。
其父在朝中也只是个一般的京官——赵昚不仅打压他自己皇后的郭氏一家,儿子们的老丈人也一并打压。
也就李道狗屎运气,履立战功。
所以安和郡主历来是看不起庆王嫡妃华国夫人韦氏的。
这个辽国来的女子,心中有着野望。
但奈的是她身份虽然高贵,然而姿色却略差,只能算中人之姿。
偏生赵恺和韦氏感情深厚,对她冷落颇多。
深宫多怨妇。
何况安和郡主这种北方长大的豪爽女子,远嫁大宋本来就形单影只,赵恺再一冷落她,更是让她感受到了法言语的寂寞孤单冷……
因此大年三十在大内守岁的时候,和李凤娘两人没来由的起了些争执。
也便罢了。
可华国夫人韦氏比较顾全大局,直到庆王和恭王如今在争储,不愿意在家事上和李凤娘起矛盾,让自家官人为难。
相劝的时候便向着李凤娘。
安和郡主于是感觉自己备受委屈。
连自家人都不向着自己。
于是这便出事了。
那封谍报……很难说是谍报,那个细作也很难说是细作。
不过是安和郡主写了封家信,着人悄悄送回辽国……信中字词大多是抱怨王府生活,然后又提了几句守岁夜发生的纠纷。
而真正让人感觉到不解的是,安和郡主竟然在信中对其父母抱怨说,何国主还不兴力,南灭夏国再兵突吐蕃,一并灭了这可恨的宋人,如此,庆王可王宋,自己可后天下……
这就要人命了。
虽然这可能是安和郡主的一时气话,但落在赵昚眼里,却不是气话可说。
这俨然就是勾结外地谋反啊。
能不雷霆震怒。
李凤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院子里陪几位夫人带着李梦华、铁木真、李长生三人玩耍嬉戏。
听说赵恺被官家宣召进了垂拱殿后,其后连安和郡主也被宣召。
心中就隐然觉得不对劲。
还没等他想明白其中的曲折,大内又传出消息。
庆王被官家重罚,幽禁半月。
安和郡主的封号也被贬了一级。
李凤梧很是愕然。
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汤思退等人出手,应该是庆王那几封密信的事情,不至于牵扯到安和郡主,现在怎么连她也被罚了?
莫名其妙中立即带着李巨鹿前往庆王府。
庆王府里一片愁云惨淡。
赵恺闷坐在书房里,华国夫人韦氏在一旁默默垂泪。
李凤梧没有太过随意,认真的见礼。
这些细节都不能忽视。
赵恺看见李凤梧,苦笑着道:“这次被坑了。”
李凤梧还不了解情况,问道:“具体怎么回事,是你那几封密信的缘故?按说不至于牵扯到安和郡主,难道是其他事情?”
赵恺摇头,“不是我的事,是安和郡主惹出来的麻烦。”
将事情细说了一遍。
李凤梧听得悚然惊心。
沉默着,弱弱的问道:“真是安和郡主写的?”
女人啊……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安和郡主你既然嫁给了赵恺,就得多为赵恺着想,偏生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之中事情来。
而且这事基本上没有回还余地。
赵恺语,“问过她了,她也承认了,确实是她写的,只不过她的解释父皇不肯相信。”
李凤梧摇头,“官家应该是相信了的,但不得不罚,这种事情原本属于家事,你们赵家自己在屋里解决了就好,安和郡主却要写信告诉娘家人,官家自然要生气。”
赵昚不笨,他当然知道,儿子赵恺不会勾结辽国谋反。
就算要勾结也该是勾结金国。
那至于找天高地远不接壤的辽国。
但是还是要重罚,一者是警告安和郡主,二者是告诫所有皇室子弟,都把自己的屁股端正了,不要再做出这种辱没宗室颜面的时期。
赵恺很是奈,“好在父皇并没有太过责罚于我。”
李凤梧心中一动,有些郁闷的道:“你别高兴太早,这件事才刚开始,我所料没,接下来才是汤思退真正的杀招。”
安和郡主这封家信只是个引子。
接下来才是他的连环招。
李凤梧已经猜到汤思退接下来会怎么出招,但此刻却也急不得,而是担心另外一个问题,“殿下,王府会不会有内鬼?”
安和郡主家信的事情,怎么就这么容易被汤思退知道了。
又这么巧,走到了四川境内才被截获?
是自己将安和郡主迎回大宋的,一路上也和这个郡主聊过几次,不像是一个如此愚笨的人,甚至还算是个小有心计的女人。
做事会如此不计后果?
李凤梧不得不怀疑,安和郡主这封家信,是被有心人故意引诱着写出来的。
赵恺怔住了,“你是说……”
李凤梧点头,“接下来你得好好清查一下王府,另外,安和郡主那边,你抽空还是安抚下罢,后院起火可不是小事。”
华国夫人韦氏很是幽怨,“害得王爷如此,她还有理了。”
韦氏确实是个贤妻。
李凤梧也知道,韦氏已经付出了很多,笑道:“夫人就再容忍一些,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今之计,安和郡主的立场很重要,她要是破罐子破摔,说这封家信是殿下指使写的,倒咬一口,那才是让人绝望的境地,等一切尘埃落定,夫人成了太子妃,安和郡主便不再是隐患。”
韦氏擦拭了泪光,挨着赵恺,“妾身也不想那太子妃了,只想王爷安好。”
李凤梧耸耸肩,女人都这样。
毕竟不是每个女人都是李凤娘,韦氏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小女子。
赵恺点头,“我会让秦川去仔细查一下,如果有,一定将内鬼揪出来,只是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接下来的局面。”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你得做好被攻击的心理准备了。”
赵恺不解,“可是父皇也只是幽禁我啊。”
李凤梧摇头,“汤思退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你那几封密信,恐怕此刻也在汤思退手上。”
第四百三十四章 桐木渐成
赵恺瞬间变得有些消沉。
喃喃自语,“也许,我真不是当太子的料,争储多年,屡屡犯,如果不是有凤瞻之助,恐怕我早就没了丝毫希望。”
李凤梧有些内疚。
赵恺第一次被贬,是自己故意的。
这一次又将要被幽禁。
一个争储的王爷,被重罚两次,确实要遭受巨大的打击。
看来自己还得给他来点心灵鸡汤。
不过李凤梧显然低看了赵恺,这货忽然坐直了腰板,目光坚毅起来,“我知晓,我不是个完人,也会犯,而且一再犯,但不犯何以成长,没有人天生就能不犯任何过——”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李凤梧,“当然,凤瞻是个例外。”
记忆中,李凤梧似乎从来没有犯过。
李凤梧苦笑,自己不犯,是因为自己有先知的眼光,是因为自己知道赵昚想要什么,你和赵惇想要什么。
如果让自己两眼一抹黑的来到南宋,一样要被汤思退柳子承打成落汤狗。
赵恺继续道:“这一次我不会再消沉,不忍辜负凤瞻之心,而且我也相信,凤瞻早就有了定断,哪怕是被贬,我也不会放弃,但请凤瞻助我,不听从!”
李凤梧很是欣慰。
这位庆王,终于成长了。
大笑。
在赵恺和韦氏愕然的目光中,复大笑。
笑罢,“恭喜殿下,终于成长,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时得失不代表最后成败,既然殿下想明白了一些事,我也就不隐瞒你了。”
顿了顿,“之前你被贬,其实是我故意,否则我也不会在那个节骨眼上跑到建康自由逍遥。”
然后说了句重话,“不见你被贬后,庄文太子薨了?”
这话一出,宛若惊雷。
赵恺和韦氏都口瞪目呆,尤其是赵恺,想到的更多,忍不住颤声道:“你是说,赵愭的死,和我被贬其实有关联?”
李凤梧现在当然不能细说,只好隐晦其辞的道:“也不是有直接关联,但属于一种连锁反应,只有你被贬,恭王才会全力对付庄文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顿了下,“今次安和郡主的事情,确实在我意料之外,不过对大局的影响并不重要。”
赵恺想明白了一件事:“所以,赵汝愚给我出策,拉拢地方节度使,你其实早就料到了?而且也是故意不阻拦,也是希望我再一次被攻击?而且你有化解之策?”
李凤梧点头。
赵恺果然在逐渐成长,换做以前,他是绝对想不到这些的。
赵恺还有些不解,“但和之前不同,这一次被攻击若是被贬,朝中再没有第三个皇子来制衡恭王了,若是汤思退、柳子承等人顺势提出立储,恭王就能畅然阻的入主东宫。”
李凤梧笑了笑,“确实如此。”
“那……”
赵恺是真想不明白,李凤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凤梧笑眯眯的,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殿下放心罢,从当初选择了殿下,我就一直在为这些事情做准备,很多事我现在还不能说,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殿下,就算你被贬了,汤思退和柳子承提出立储,恭王想要入主东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赵恺沉默了,虽然不明白李凤梧究竟准备了什么手段,但是自己只能选择相信他。
“那我该如何做?”
李凤梧想了想,“接下来汤思退肯定要拿你给胡铨、陆游、辛弃疾的三封密信做文章,这件事情,你不能承认,但也不要否认,保持沉默就好。”
“为什么?”
“你要是承认了,固然要被贬,但今后却要背一个勾结地方武官的恶名,这就留下了隐患,但是你也不要否认,因为你若是否认,汤思退就会然赵汝愚出面,来指证于你,届时就落实了这个事情,但是保持沉默的话,汤思退就摸不清咱们的对策,他就不敢贸然让赵汝愚现身。”
李凤梧确实担心这一点。
现在赵汝愚确实被自己的人盯着,但汤思退随时可以让他出来指证密信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计谋。
就算赵汝愚最后出来指证,自己也有办法应付。
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汤思退和柳子承。
否则自己和赵恺完全没有抵抗,汤思退反而要怀疑。
赵恺大惊,“你找到赵汝愚了?”
李凤梧点头,“他一直都在我监控之内,从始至终,我都没信过他。”
其实有信过,只是那次看见他不自然的神色开始,才真正怀疑的。
赵恺既有些内疚,又有些振奋。
李凤梧继续道:“等揪出王府内鬼,殿下就要让东方秦川大肆去查赵汝愚的踪迹,一定要大肆,要让汤思退他们觉得,咱们根本不知道赵汝愚在哪里。”
赵恺点头,“一切都听凤瞻之计。”
李凤梧起身,忽然想起一事,“其实殿下,你应该发觉了,官家并不是想真正的打击到你没有争储的希望,我隐隐觉得,这一次官家不会再贬你,但可能将你外放。”
赵恺苦笑,“确实,否则以安和郡主那封信中的内容,我这个治家不严的王爷,此刻怕已是郡王了。”
父皇愿意让自己兄弟争储。
但他毕竟是个父亲,胜出的孩子固然是储君,失败的孩子也终究是他的亲儿子。
最差也能做个盛世王爷。
这关制衡的帝王之术,只因为赵昚的性情。
至孝,重情。
手心手背都是肉。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赵惇登基,赵恺成为庆王出任明州,为了表示优渥,赵恺在外地任职,可谓富贵至极,连华国夫人韦氏,都加封了封韩、魏两国夫人,以示优礼。
毕竟大宋皇子的争储,远远没有清朝争储那般来得血腥。
想到这些,赵恺越发坚毅,重拾的心气在这一刻终于睥睨开来,话音落地铿锵,“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好怕的,从今起,我就全力一搏,他日我若为太子,凤瞻必为三公!”
三公,北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旧制,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罢太尉、司徒、司空。
李凤梧笑了。
果然,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更容易成长起来。
这样的赵恺,才像个争储的皇子!
桐木渐成矣。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进击的相公
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