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多,如今史密斯又有事耽搁,便委托小人前来结算。”乔治陪着笑脸。
“史密斯特意交代,圣王曾经答应过给他百分之十的补贴,不知圣王是够还能兑现?”乔治问道,心里却在无比嫉妒,也不知道这个该死的美国人史密斯究竟给了这圣王什么迷魂药,让圣王如此优待。要是自己那些粮食也能得到这么多的补贴,岂不是可以多赚2。8万两了。
“没问题!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机器类商品,本王都给百分之十的补贴!”不待伍崇曜回答,冯云山直接笑道:“乔治先生,不过以后的蒸汽机等,本王便会不给予如此优惠政策了,因为本王已经买了够多了。倒是粮食类,本王也可以对你实行一成的补贴,不知乔治先生还能否帮忙采购一批粮食?”
“没问题!但是圣王,你知道的,欧洲最佳也受灾,粮食并没有多少富余,小人还得去新大陆想想办法。所有,具体能运来多少数量,小人并不能保证,总之,小人会尽心,越多越好!只是这价格,因为距离遥远,可能要比这一批的要贵个一成。”
“价格就还是保持不变,本王给你一成五的补贴!”冯云山斩钉截铁道。
“OK,成交!”狡猾的乔治想想,还是有些赚头,连忙答应下来。
“还有第二件事情,南洋公司不是要准备组建一家约50万两现银的机器厂,小人上次答应帮助寻找一名资深机械师负责帮助组建机器厂,如今已经将人和组建机器厂的一应设备都运来了,就在珠江口上,不知圣王能否派人验货?另外小人那五千两中介费,不知圣王能否支付?”
“是吗?太好了,本王不会少你的中介费!”冯云山一听,连帮忙组建机器厂的人才也请到了,很是高兴,连忙让乔治将人和机器都送至航道较大的东湖码头,准备直接在东湖码头旁边的一片空地上建设南洋机器厂。
这块空地,是冯云山早就选好的,既在码头旁边,便于运输,又是广州城郊珠江的下游,不是特别扰民,便于管理。
第288章 和普鲁士结盟
紧接着,伍崇曜说还有大批也是南洋公司成立时候采购洋人的货物也到了,大批洋人货船在长洲岛旁边的珠江上等着南洋公司的答复,请示冯云山如何受理那些洋人。
原本,冯云山不想再插手南洋公司对外业务往来,但如今这批货物是原来他在南洋公司成立之初亲自谈判的,加上这批订单也是实在过于重要,于是,冯云山便决定再次亲自前往东湖码头那边,顺便见见那名乔治介绍的组建机器厂的人,再依次召见那些洋人,根据货物用途,让他们送至不同的地点进行货物接收。
来到东湖码头,只见大群洋人围着南洋公司的人在交涉,冯云山一看,当中之人却是南洋公司副总经理潘文涛。伍崇曜跟随冯云山到了韶州府,留在广州的潘文涛成了南洋公司最大职务之人,便出面招呼洋人。
但他没有财政大权,何况涉及到如此大的订单,必须由伍崇曜和圣王冯云山点头才可,因此,他出面也只是拖延一下,撑到伍崇曜等赶来。
潘文涛看见冯云山和伍崇曜赶来,松了一口气,这帮洋人,个个疯了一样,围着他嚷嚷,恨不得马上交货拿钱。
“文涛辛苦了!”伍崇曜快步上前安慰了潘文涛一句。这边的情形,伍崇曜早就知道,刚才路上,南洋公司的管事已经将情况汇报给他。
“各位朋友,请保持安静!根据南洋公司的安排,本人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找诸位进行交货结算,请耐心等候。没有叫到的,不要喧哗吵闹,否则,最后再行处理。”伍崇曜大声喊道,众洋人顿时安静下来,谁也不想惹怒金主。
第一个安排的是普鲁士驻广州领事瑞奇·卡伦威。在众洋人羡慕的目光中,他领着一人,欢喜地来到圣王和伍崇曜面前。
冯云山看着面前大半年不见的普鲁士人瑞奇·卡伦威,对于此人,冯云山还是充满好感的。
遗憾的是,李见微和卡伦威,一前一后,虽然都去了普鲁士,但两人却没碰上面,否则,冯云山倒真是想和普鲁士的高层搭上关系,对于这西欧的黑马,又没有多少利益纠纷,冯云山还是很愿意和其合作。
“尊贵的圣王殿下,再次见到您真是开心!”卡伦威谦卑地低下头,闪在一旁,让出身后的一人,向冯云山介绍道:“请容许我为您介绍一位同样尊贵的客人——普鲁士王国王子殿下腓特烈·威廉·尼库劳斯·卡尔。他是当今普鲁士国王的二弟,亲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的长子。”
卡伦威介绍完普鲁士的小王子,又转而为他介绍冯云山:“王子殿下,这位便是我在普鲁士向您提起的东方最有魅力、最富传奇色彩的圣王!”
“很高兴认识您,尊敬的圣王殿下!”尼库劳斯·卡尔王子恭敬地向冯云山行礼!
面前一个满头卷曲金发的青年,长相英俊,脸部有着西方人特有的明显轮廓,冯云山打量着此人,脑袋中却在想着,此人的父亲竟然是“霰弹亲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那不是过几年便是普鲁士国王,后来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那面前的这位卡尔小王子,岂不是后来的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
想到这,冯云山顿时一阵惊喜!刚刚还在惋惜没能与普鲁士高层接触,眼下便有人送上门来,眼下这名卡尔小王子虽然还不是亲王,但由于其现任国王的伯父没有子嗣,凭借其在普鲁士皇室的第一人继任人地位,他的地位自然不低。
若是通过他,跟他父亲,以后的普鲁士国王搞好关系,最好是趁着眼下普鲁士还没能统一德意志联邦,与其结盟,争取最大的利益。
想到这,冯云山笑着回应道:“王子殿下,本王也一样很高兴认识你!不知王子万里迢迢前来东方,所谓何事?”
“圣王殿下,您可以叫我卡尔!我们普鲁士人不绕圈子。卡尔此次前来贵地,一是我想来神秘的东方走走,涨涨见识,另外,也是奉了我国国王之命,前来与圣王商谈两国合作事宜!”
“合作?那太好了!本王正想与贵国合作。”冯云山笑了。
原来,去年冯云山随口说说让准备回国的商人卡伦威向普鲁士的国王转达问候,没想到,死板认真的普鲁士人卡伦威,特意托关系,找到了卡尔小王子那里,帮忙引荐去见到了他的伯父,普鲁士现任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普鲁士国王一听在卡伦威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这位驻扎在远东广州的兼职领事和商人,拿了如此丰厚的订单跑回国内,再一听那位有着惊人财富的东方圣王还有加强合作,大喜!
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德意志联邦的威廉四世,正愁缺少资金,难以抗衡老对手奥地利,面对如此赚取资金的良机,哪里还能忍耐得住,当下高度重视,连忙派侄子卡尔,跟随卡伦威前来交货,顺便接触一下东方的圣王。
当下,冯云山便在卡伦威这个中间人的帮助下,和卡尔王子签署了一份《太普全面合作协议》,普鲁士首先承认冯云山建立的太平圣国为一个正式国家,并与太平圣国缔结盟友关系。
双方约定,两国进行全面合作。太平圣国和普鲁士全方位进行相互贸易,当然,主要其实还是太平圣国向普鲁士采购西方的机器设备、工业产品、武器和装备。
同时,普鲁士答应向太平圣国有偿地提供技术和人才,太平圣国还将派出一批官员、学生和工匠、士兵,至普鲁士学习交流,接触西方近代科技,学习技术。
当然,这些都需要太平圣国向普鲁士支付资金。
这样,双方其实是各取所需!普鲁士通过贸易和提供技术几人才,获得了急需的资金,而冯云山和太平圣国,则得到自己最为紧缺的近代工业基础和体系。
第289章 订单到货(下)
冯云山也没想到这个才二十来岁的普鲁士卡尔王子能有这种决心,竟然能不顾满清的因素,直接承认自己的圣国,并缔结盟友关系。
他疑惑地看向卡伦威,后者透露出原因,原来,整个普鲁士虽然向满清朝廷递交了几次国书,但都不被理会,并且,普鲁士在华的交贸易也是基本被英法等欧洲大国积压,少得可怜。
于是,作为全权代表的卡尔王子才会完全不顾及满清的看法,也甩开英法等国家,直接与冯云山进行签约结盟。单单这次的武器订单,就已经超过普鲁士数十年的在华贸易的总和了,单从这一点出发,卡尔王子就有了底气。
“圣王殿下,以后,我们普鲁士和贵国就是兄弟之国,希望能相互帮助,一起强大!”卡尔王子彬彬有礼说道:“对了,圣王,上次卡伦威代表普鲁士与南洋公司签订的订单,如今已经到货了,还未圣王能早点派人验货交接!”
“卡尔王子客气了。既然是兄弟盟国,本王自然会安排贵国优先交货!”冯云山转头朝伍崇曜道:“崇曜,尽快安排和卡伦威办理好验货。我与卡尔王子再多聊聊。”
于是,伍崇曜带领一帮南洋公司的手下和讨虏军将士前往码头边,与靠向码头的普鲁士货船进行卸货验货。
这次的订单一共是德莱赛M1841针发火枪一万杆,三十磅的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三百门。当然,配套的子弹和炮弹更是繁多,都是按每杆火枪二百发、每门火炮50发炮弹的配置进行。
很快,火枪和火炮便由数千讨虏军将士卸下船,运至广州城内的讨虏军武器库中。伍崇曜和前来验货的谭绍光等甲九师众位讨虏军,验货完毕,伍崇曜让南洋公司的管事从早就准备好的银两中,爽快地垫付了普鲁士方面共计一百一十二万银元的费用。后续,圣王王府的财税部,也就是以前的圣库,会将银两补给南洋公司。
而这边,听到手下说是已经收到了南洋公司支付的一百一十二万银元的巨额货款,一直还算沉着冷静的卡尔王子顿时激动起来:“圣王殿下,非常感谢您的订单!有了这笔巨款,普鲁士的财政会轻松很多,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包括生产更多的武器!”
“圣王,为了表示对贵国的重视和诚意,卡尔这次和卡伦威还从普鲁士国内带来了2名火器方面的专家,呆在广州,教会贵军将士熟练使用这些火器为之!”
“太好了!”冯云山也没客气,他知道普鲁士需要资金,偏偏自己眼下也就是资金多点。于是,在他的要求下,南洋公司以少量银元的价格,将来中国的1名火炮专家、1名火枪专家租借下来。
接下来,冯云山准备将这些专家都留在圣国,帮助自己研发武器,相信有了自己的方向性的指点,加上克虏伯炼制的钢材,不就得未来,自行研制的新式武器,将会给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
忙完了普鲁士的事情,天已经差不多黑了。
次日一早,伍崇曜宣布,第二个安排的是美国人史密斯。他中标的是订单是:新式的轧棉机2台,蒸汽驱动的环锭纺纱机3台,蒸汽动力织布机2台。这套组合城的纺织织布厂,要求产量能达到每月1万匹毛胚布。
美国人史密斯并未出现,反倒是那名英国人乔治又笑眯眯地出现了,说是美国人史密斯没在广州,因此他作为朋友前来代理。
对于这帮无利不起早的洋商人,冯云山知道肯定又有什么猫腻在里面,不过,他也懒得管,只要提供的货物好用便行。
伍崇曜将这些纺织和织布一起的机器,要求乔治派人直接送至广州城外十三行码头对面的河西,那里有块空地,是兴建纺织厂的最佳之地。
当初,这个订单签订合约时,用的是美国人史密斯的名义,还负责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没想到,这个乔治还真有能耐,也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竟然还真让他骗来了纺织厂的懂纺织机器的4名技师工人。
对此,冯云山说到做到,每名前来的工人,都发放安家费用300两白银,并以每月10两白银的价格将这4人全部聘请下来!三万一千两百两银子的补贴,还有四百两银子的中介报酬。
同时,这个乔治很是被圣王冯云山夸奖了一番,并被派了个任务,继续从欧洲帮忙招募专业水平高的技师。得了甜头的乔治,高兴地带领着手下,跟随南洋公司的人将纺织机器运至河西,安装机器设备去了。
接下来,南洋公司后续的诸多订单,在伍崇曜的安排下,都进行了货物验收与付款。
而冯云山也不再一个一个进行盘问和验货,他确实没那么多时间,都放手让南洋公司的总经理伍崇曜和副总经理潘文涛两人带领一帮管事和讨虏军前去处理。
而他,也只是第二天听听伍崇曜的禀报便行了。
“加工面粉机器十套,普通蒸汽纺纱机二十套,普通蒸汽织布机十套,矿用瓦特双动式蒸汽机五套。清点和验收都合格,准备支付全额69万两银子的一半资金。”
“崇曜,是如何验收的,有没有安装过,开动蒸汽机试用过?”冯云山还是有点不放心。
“圣王放心,这些洋人态度都很好,都想着下次的生意,生怕得罪我们洋公司,主动要求只支付一半的货款,等这些机器正是安装完成后,投用正常,再支付剩下的一半!而且,他们承诺,在三年内除了问题,都是免费修理。”伍崇曜禀道。
冯云山点点头,这个时候的洋人,还算淳朴,即便连乔治这样的狡猾生意人,也愿意诚信做生意。
“法国人的那套有点过时的查尔维尔MLE1816型号的燧发滑膛枪的图纸和设备,也都到了。火枪生产的一应设备,准备安装在韶州府的乌石镇的南洋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旁边,可以就近利用钢铁厂的钢铁。还有配套的子弹制造设备,也都陆续安装调试。届时,韶州府旁边的乌石镇,便成为工业重镇!”
……
当初南洋公司成立的时候,采购的货物基本到货。
最后安排的,却是冯云山主动要求要见见英国人乔治介绍的那名朋友,在伦敦管理过两家机器厂,对于工厂的建立和各种机器都非常熟悉,来代理并帮忙组建机器厂。
这可是将近50万两白银的大订单,不但要提供各式各样的机器,还要帮忙组建一座大中型的机器厂!
第290章 建立标准度量衡
“尊敬的圣王殿下,我是布朗,便是乔治介绍来的那名英国机械师。这次,便由我来帮您组建一家机器厂。”一名浓密黑胡子,各自高瘦的快四十余岁洋人,主动向冯云山打招呼。
据布朗自己介绍,他是英爱尔兰人,机械师,曾经在英国管理过两家大型机械厂,并且,他还在1851年发明了游标卡尺,精度达到0。025毫米。只不过,没人理解和重视他的发明。
“什么?游标卡尺是你发明的?”冯云山用不大熟练的英语惊讶地问道,他平常的日用语打招呼还行,说到游标卡尺,便很生疏了。
“正是!怎么,圣王殿下也知道游标卡尺?”布朗好奇地问道。
“不是,只是觉得奇怪!本王目前十分需要这些计量标准,因此听见尺子之类的便很敏感。”冯云山随意解释着。其实,在他心中,无疑是震撼的。
这个时代,能发明游标卡尺的人,真的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并且,这个布朗还管理过大型机械厂,正是南洋公司要组建机器厂需要的专业人才。
于是,冯云山直接跨过伍崇曜,任命布朗为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厂长,并且牵头圣国的计量单位标准化工作。
终于,冯云山从布朗那边,得到了一米的标准长度。
作为机械方面的专家,布朗对这些标准非常了解,1795年4月法国政府颁布采用公制(米制)的命令,但直到1799年才完成,测量,将一米的标准值确定了下来,英美等国也开始采用法制米的标准。他随身便带着一根钢尺,便是一米长。
并且,除了长度外,还有重量的,布朗随身带了一枚英镑金币,他说这便是一磅重量。
冯云山这才想到,原来,这个时候,整个世界还没出现公斤的重量标准,英美国家都还是采用磅的重量单位。不过,这个磅,冯云山可不喜欢使用,他还是想用原来的公斤制来得习惯。
但布朗根本就没有公斤的标准,冯云山忽然想起来,这个公斤的标准,要等到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才会制订。这样一来,这个没出现的标准,便要自己来进行制订了?
冯云山想了下,便让布朗制作一个湿木盒,要求长宽高全部是十分之一米,这样的出来的木盒容积便是千分之一平分米,再倒入较低温度的井水,所得的重量,便定义为一公斤。
布朗大惊,不禁佩服地赞道:“圣王,您制订的这个公斤,与这个米制的标准完全贴合起来,布朗感觉比磅强多了,以后,必将大行其道!”
冯云山不由高看这个布朗一眼,果然是能发明游标卡尺的机械专家,眼光独到。
很快,圣王王府颁布圣王令,正式宣布在整个圣国范围,施行度量衡标准制。所有正式交易,标准,都采用圣王王府颁布的度量衡标准,但也只是强力推行而已,冯云山决定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内并不对使用旧制的标准进行处罚,但一年后,再有使用旧制的,一经发现,将视情形进行处罚。
一是长度标准,以布朗带过来的米尺作为标准长度,推行米制标准。所有长度度量都以米来实现,从小到大,一次有千分之一米的毫米,百分之一米的厘米,十分之一米的分米,米,千米的公里。平时民间说的一尺,则是三分之一米;而一步,则为1。5米;一里路,则不是一千的三百步合计450米,而是加上50米,合计500米。
二是重量标准。以公斤为基本单位,长宽高全部是十分之一米的容器内冷水的重量为一公斤,也叫一千克,所有重量度都以公斤来实现,实际可使用市斤,而2市斤,便是1公斤。从小到大,一次有毫克、克、千克即公斤、千千克即吨等重量单位进行核定。
而民间说的斤、两、钱、厘等,一次对应500克、50克、5克等去计算衡量,不再是以前的一斤600克之类的。
而且,以后类似粮食的重量便不再以容量来计算,而是以重量。比如一石粮食,大致有60公斤上下不等,根据实际称重来计算。
三是时间标准。
冯云山在圣王令中规定,一天的12个时辰中,每个时辰分为2个小时,一共分为24小时。而每小时,又分为60分钟,没分钟又分为60秒。一刻钟便是15分钟,900秒。
四是温度标准。
王府规定,水结冰一半,半冰半水的那个温度,为0度。而水在海平面烧开汽化的温度,为100度,进行等分,可以测量出人体的大致温度为37度上下。
建立这四种度量标准后,冯云山放下心来。推行后世的国际单位制,主要还是为了统一标准,方便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最近,冯云山想要在圣国兴建近代工业,大到工厂、小到作坊的各类机器制造、纺织、军工等产业。但他突然发现,不要说圣国,连满清都没有与近代世界承接合适的度量标准,只有粗略的诸如里、步、丈、尺、寸等长度单位,有传统的斤、两等重量单位,还有斗、升等容积单位,但都是无法与洋人那边的度量进行方便的换算。
于是,冯云山想到了度量衡的标准统一。只有建立起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才有可能发展精细的工业体系,才能批量地培养人才,才有统一的标准件可以运用在整个工业中去。
美国在十九世纪末突然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之一,便是率先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所有制造业都采用统一的标准,机器设备维修就有统一的标准零件可以更换,非常方便。
而这标准的零件,之所以能达到要求,便是通过标准的度量衡来实现。
零件的型号尺寸大小、重量等性能指标,在标准度量的核算下,符合要求,便很容易地规范了零件质量。
于是,在这几天的《南方日报》中,开辟了专栏,进行度量衡的标准化推行和说明,号召圣国的各类工匠和民间百姓采用圣国新的圣制标准:米,公斤,分秒,度。
第291章 第一纺织厂的投产
冯云山回到广州已经大半个月了。
这段时间,他跟伍崇曜等人一同忙得不亦乐乎,都是因为南洋公司所招标的订单全部到货了。
除了到货的一批蒸汽机在广州就地使用外,其余还有一批蒸汽机,被冯云山送往韶州府、桂阳和郴州府、桂林府和南宁府等地,用来同时兴建纺纱厂、织布厂和机器厂,而几台矿用瓦特双动式蒸汽机,却送往大宝山铁矿和曲仁煤矿,用以采矿,加强采矿效率。
而在广州北郊和韶州府城旁边,南洋公司各设立一座纺织厂,南洋公司和乔治等几名英法美等国的洋人共同投资,乔治等洋人采购了纺织设备,占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第一纺织厂雇佣了几名洋人技师前来安装调试,培训招募得雇工进行学习,组织纺织生产。
这天,是位于广州北郊的南洋公司第一纺织厂开业投产的日子!
冯云山特地起了个大早,和圣王王府众下属一同来到第一纺织厂内,察看纺织厂投产情况。
第一纺织厂厂房是现成的一处原满清官仓改建而成,负责第一纺织厂组建和生产的是名洋英国人,叫查理德,是乔治特地从曼彻斯特找来的一名纺织技师。伍崇曜的一名堂弟伍元基任副厂长,相当于南洋公司的代表。
厂长是查理德,副厂长是伍元基。
冯云山等人来到厂房大门,查理德和伍元基俩人已经带领着一批纺织厂雇员在列队等候了。
伍元基个子不高,典型的广东人面相,塌鼻梁,皮肤黝黑。见到冯云山,忙迎了过来:
“见过圣王,便由属下陪同圣王视察纺织厂的投产。”说完,又将洋人查理德介绍给冯云山。
冯云山安慰了俩人一番:“查理德先生,元基,本王期待第一纺织厂的顺利投产!”
接着,伍元基一边陪同冯云山进入厂房区,一边介绍厂房布置。
第一纺织厂分按生产工序,分为几部分。除了最主要的是纺纱车间和织布车间,还有原料车间,库房,机器修理车间,动力车间等。
一共有工人三五四百人,掌管着新式的轧棉机4台,蒸汽驱动的环锭纺纱机8台,蒸汽动力织布机6台。
“圣王,第一纺织厂的生产工艺并不是太复杂,便是从原料棉球开始,先是经过轧棉机让棉籽与棉花分离,得到干净的棉花纤维,再经过梳棉、条卷、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络筒、摇线、织布等众多工序,最后得到布匹。”伍元基熟练地向冯云山介绍第一纺织厂的生产工艺。
冯云山见伍元基说得头头是道,暗自点头称赞。
由于没有开设用洋机器纺织厂的经验,伍崇曜派堂弟伍元基担任副厂长,呆在查理德身边。一方面,学习纺织厂的日常管理业务,一方面也是监督对方的工作。
见伍元基能熟练说出纺织厂的生产工序,表示伍元基还是学到不少东西,加上今天是第一纺织厂开业的日子,冯云山自然心情不错。
第一纺织厂任命洋人为厂长,冯云山自然有些不乐意,但苦于无人清楚纺织厂的运作,离开了查理德,无人知道怎么纺纱织布,甚至连蒸汽驱动的环锭纺纱机如何投入使用都不清楚。虽然,在买来机器之后,提供机器的乔治派人讲解过这几台洋机器的使用方法,但才没过几天,南洋公司派来的几名管事和雇工便又忘了。
无奈,伍崇曜只得与乔治商量,让查理德出任厂长,一遍又一遍地教会南洋公司派来的管事如何投入机器并使用。
很快,吉时到,冯云山宣布:“本王宣布,南洋公司第一纺织厂正式开业投产!”
随着冯云山声音的落下,查理德和伍元基两人率先将早就开启的蒸汽机动力并入纺织机器上,其余南洋公司的管事带领着一干雇工也纷纷将各自掌管的工序投入生产。
轰轰的蒸汽机声音响了起来,轧棉机开始揉捏撕扯起来,环锭纺纱机和织布机都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飞快的运作起来。
……
“圣王快看,出纱了!”伍元基一声惊喜地叫道。
紧接着没多久,查理德也惊喜的欢呼:“成功了!出布了!”
冯云山等人跟着一看,只见最后工序的织布机上慢慢出现了一片纱布,随着后续再次织布,越来越多的布匹被那台机器吐了出来。
伍元基上前将这一米二左右的布匹取了一段,献给冯云山察看。
这是一匹粗斜纹的洋布,冯云山摸了摸手中的洋布,比百姓手工织的土布更加细密平滑,色泽也好看许多,幅面比土布宽一倍,更加美观适用。
“查理德先生,第一纺织厂每月能有产量多少?”冯云山问道。
他从刚才伍元基的介绍中知道,手中的这种粗斜纹洋布是最普通的洋布,有4台织布机可以生产,还有2台织布机是织造细斜纹洋布。
“圣王,这是刚开始生产,还有些工序需要手工进行,工人也不大熟练,因此纺纱机和织布机都是采用较慢的速度进行生产,与其他工序匹配一致。目前按照刚才的速度,粗斜纹布加上另外的细斜纹布,总计起来每天可以产布近300匹。若是日后等工人们都熟练一些,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500匹不成问题。”查理德恭敬地回答道。
“每天500匹?”冯云山脑中飞快的估算起来。“那第一纺织厂一个月的产量便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匹棉布,以目前广州从洋人手中批发洋布的价格2。1银元的价格来算,便可以达到每月3。15万银元,合计2。2万两白银的产值。”
“除去原材料棉籽和雇请的工人成本,机器设备折旧成本不算,一个月竟然便有1。4万两银子的毛利润。”冯云山暗自计算着第一纺织厂的盈利能力,“这还是按照洋人批发价来计算,如今在两广地区的洋布还是供不应求,如果直接在各州府销售,特别是往北方和江南的满清统治区销售,远远不止2。1银元每匹的价格。那样的话,盈利将会更加丰厚!”
冯云山顿时眼睛一亮。
难怪洋人拼命要打开满清的通商口岸,目的就是倾销鸦片和洋布这两种商品!
起码还有几年的时间,洋布还有暴利空间。熟知这段历史的冯云山知清楚,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整个中国向洋人进口的六千万银元货物中,洋布便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仅次于鸦片,并且,洋布的比重越来越高,到后期甚至超过鸦片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因此,洋布的利润空间,还非常巨大。
冯云山决定,除了这个第一纺织厂,要求南洋公司尽快将第二、第三、第N纺织厂都尽快建成投产,抢占自己的国人市场。
第292章 兵工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