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生活区,冯云山让曾玉珩记好,还要建立一座大型的医务所,一所大型的农民教习所,还有警务所,另外还要成立一处圩集,方便买卖。总之,一切都将这个煤矿的生活区当初一座大型的城镇来对待。
而这煤矿的直接管理单位,便为圣王王府下面的工务部。
冯云山的这些决定和计划,很快便流传了出去。整个矿区,沉浸在一片欢呼的海洋之中。
原本,没怎么看见的一些俘虏矿工,也出现了,原来他们确实成群结队地居住在偏远的山梁后面。而原本将营地安置在曲仁村旁边的近万名原天地会义军,如今的正式矿工,也纷纷搬迁,出现到山谷中心区来了。
这些矿工开始,热忱高涨起来。次日,冯云山让新任的矿长李春发,召集上千名工头,要求重新理顺煤矿奖惩制度,建立一些后世的工厂治理理念。
其实也很简单,便是设立过磅制度。每名矿工,每天采煤多少,都先检查,然后再用吊绳吊起的磅秤过磅,记录重量,倒入煤仓之中,每月底按过磅的总重量来进行工资奖金分配。
当然,俘虏是很少的,但即便是再少,也是跟产量多少挂钩的。
而工头的奖金,却是跟手下矿工的安全、产量以及投诉多少来进行衡量。
结果,到冯云山临走的那天上午,李春发兴奋地来禀报,整个煤矿前一天挖出的总产量,便有200万斤以上,冯云山一算,便是1000吨每天,已经远远超过堆积在犁市镇江边码头上的煤炭总量。
见煤矿开始出产,而且曲仁煤矿的建设很快便要实施,将李春发和甲十八旅的一个团将士留在曲仁煤矿,冯云山率领众人返回韶州府城,赶往位于韶州府城南部的大宝山铁矿区。
第284章 平炉炼钢很先进,“罐钢”之法也不赖
农历六月二十六号,冯云山等人经过韶州府城并没停靠,直接沿北江向下游又行了七十余里,终于到达位于北江边的叫乌石镇的小镇。
说是乌石镇,其实只有一个乌石村,原本只有四五百人的小村子,但随着前些年来,乌石村东边二十里的一处地方发现了一处铜矿,各地前来偷挖铜矿的、买卖铜块以及雇工们便纷纷前来讨生活,都是以交通方便的乌石村为驻点,因此,乌石村慢慢繁荣起来,形成了一处小圩集,变成了所谓的乌石镇。
而冯云山先前提到的大宝山铁矿,便是乌石镇再往东偏北十八里的地方。
早一步赶到的李见微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以及桂阳那边正和钢铁厂厂长的宋铁生,还有其他冯云山不认识的十余人,早就在渡口边等待了。
宋铁生迎了上来,先是向冯云山行一大礼。随行陪同的罗飞智向冯云山介绍渡口的另外几人,身着讨虏军军服的是驻守在大宝山铁矿的甲十八旅第四团团长,另一人身着长袍的,却是曲江县县长刘才贾。
还有四人,却是南洋公司的管事,由伍崇曜派来的。
当初冯云山问起伍崇曜,大宝山铁矿的事情,结果,伍崇曜根本不知道此处还有一片铁矿,只是说在这里一个叫沙溪镇的地方,有处铜矿,但是铜硫混矿,埋得较深,近年已经慢慢难以开采出好矿来,慢慢地快要废弃,只是一些私人矿商还在雇人挖矿维持。
冯云山一说到这里有片铁矿,还在地图上大致标了出来,伍崇曜便从南洋公司派了4名精干的管事,带着发配过来的四千余名俘虏和五千余名义军转置的矿工,在沙溪镇周围寻找铁矿矿脉。
冯云山看向宋铁生,笑道:“铁生兄弟,这回将你从桂阳正和钢铁厂调来这里,想必你已知道本王的用意了。有困难没有?”
“禀圣王,小人保证完成任务,帮圣王看好新建的钢铁厂。”宋铁生被冯云山叫铁生兄弟,一脸幸福得,立马信誓旦旦地道,只差发誓了。
而后,冯云山又向迎接他的众人示意,最后看向满脸络腮胡的克虏伯,道:“克虏伯先生,不知你此去正和钢铁厂,有无收获?”
克虏伯一脸夸张地朝冯云山扬起大拇指:“太……好……了!”然后带着满脸激动和不可思议地表情,叽里呱啦地用普鲁士语说了一大通。
旁边的李见微翻译过来:“圣王,克虏伯说的是,你的这种平炉炼钢之法,真是匪夷所思,而碱性平炉炼钢之法更是奇上加奇,精妙得无与伦比。他实在是太过佩服了,想不到在这古老落后的东方,在一个山村小钢铁厂里面,竟然有如此先进的炼钢之法。要不是他亲眼看见,实地验证,实在是难以相信!”
“而且,他说他很奇怪,清国有如此先进的炼钢之法,为何铸造火炮的水平还那么地差,鸦片战争还会一败涂地,他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还有,他也参观了旁边的炼铁厂。对于高炉炼铁工艺,他并不陌生,普鲁士和整个西欧也有很多炼铁厂是采用这种工艺。不过,鼓入高炉的风竟然也进行了预热,将冷风变成热风吹入,这个精妙的主意是什么人想出来的?据他了解,整个欧洲都还没人掌握这种技术,有些人也意识到,有这方面的想法,但还没想出如何对空气进行加热。想不到,在清国,竟然就与如此先进的改良,这种技术,若是传到欧洲去,不知道要掀起多少巨大的风波和追捧!他建议圣王赶紧派人,或是让他托人到欧洲进行注册技术发明专利,免得被人抢注。”
冯云山听完李见微的翻译,道:“注册专利的事情,便由崇曜去办!”
伍崇曜连忙答应下来。他在欧美都有客商朋友,帮忙办理专利,很是方便。
冯云山接着对李见微道:“李兄弟,你平时多教教克虏伯汉语。刚才他已经会说‘太好了’几个字。另外,你告诉他,第一,这里不是大清国,而是圣国,也可以称为中华。第二,有了这么先进的冶炼钢铁的工艺技术,他是否有信心先将钢铁厂建起来,再后面,建立起南洋钢铁公司!”
李见微一翻译,克虏伯满脸自豪地道:“当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即便没有采购到很多设备,也能建好钢铁厂。更何况已经有了设备,我原来普鲁士钢铁厂的那套设备不是运到广州了吗,马上运到这边来,安装好,便能开始炼出优质钢来,然后便可以再自行制造更大的设备。巨量的钢铁便会源源不断地给你生产出来!不要质疑我的能力!”
克虏伯一脸憧憬地接着道:“但是,请告诉圣王殿下,也不要轻视我克虏伯家族的‘罐钢’之法,虽然,我承认我的‘罐钢’之法不如你们钢铁厂的碱性平炉炼钢之法,能一次便冶炼出那么多的钢材,生铁和熟铁钢材之间的配比也要求严格,但冶炼出来的钢材却是质量非常可靠,比你们使用碱性平炉炼出的钢材更加精良,更适合制造武器。”
“并且,先采用高炉炼铁生产的铁水,不要冷却,便继续送到碱性平炉中去进行炼钢,炼出的钢材一部分也不用冷却,添加我克虏伯特有配方的化学物质,进行分割后,直接到特制的‘罐钢’中,再投入熟铁,进行精炒,保准生产出跟我在普鲁士一样性能优良的精钢。而且还能比之前产量高出许多。”
冯云山一听李见微的翻译,大喜!
他连忙让李见微仔细盘问克虏伯说的细节,这才知道,原来克虏伯家传的“罐钢”之法虽然是按照以前老式的坩埚炒钢之法。但经过过他父亲的改良,特别是对炒钢的那个铁罐,进行特殊改良,材料要求极高,不是普通的铁罐所能代替的。
用他克虏伯家传的特殊方法制成铁罐,进行炒钢,能够满足罐内有极高的温度,且受热均匀,让被炒的熟铁和初钢料熔化均匀地组合成成品炒钢,达到克虏伯要求的钢材。
这种“罐钢”之法生产出来的成品炒钢,虽然产量不是很高,要求也比较高,但生产出来的钢材,都是精良无比。
这种钢材,属于一种软钢,而且硬度、强度和韧性、机械性能都比熟铁强得太多,是制造火炮的绝佳材料。
对于目前,最强大的英国,也才刚发现用熟铁作为制造火炮的材料最为理想。
冯云山知道,再过两年,英国最强大最先进的大型线膛炮~斯特朗火炮就是全部采用熟铁制造而成。
岂不是说,自己这里只要大量生产出这种成品炒钢,然后用来制造出的火炮,便可以领先这个世界和时代,加上眼下这个克虏伯就在自己手下,完全可以提前制造出历史上有赫赫威名的克虏伯大炮。只要西洋列强没能掌握这种特种炼钢之法,克虏伯大炮就可以一直领先欧美列强。
而自己这里,比当初的克虏伯艰难创业要有条件得多,煤炭、铁矿都有了,银两和人手也不缺,还有什么能阻止自己大规模生产这种钢材?
想到这里,冯云山心头一片火热。
第285章 新钢铁厂选址
冯云山又让李见微问下克虏伯制作特殊铁罐之法,没想到克虏伯还是不愿意透露出来,只是说,需要多少,他便会制作多少。而且,炒钢原料加入的化学配料,他也会收集好。
这样一说,冯云山立刻想到,其实这个克虏伯炒钢会不会就是一种低合金钢。只要派人查看克虏伯加入的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便能自己也尝试将这种刚才配制出来。
这样也能说明,为何同样的炒钢,克虏伯的“罐钢”便有那么优良的性能,而别的炒钢却还是普通钢材。
不过,眼下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接下来,最要紧的是先将铁矿开采出来,然后便是建钢铁厂的事情。
铁矿的事情,他虽然知道后世有一家大型铁矿企业是在这里,也知道前阵子伍崇曜已经派了南洋公司的管事前来,组织人手在这附近进行探矿,在最容易除铁矿的数十个点进行开挖,但还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铁矿,能不能产出矿来。
伍崇曜唤来四名管事一问,才知道,他们和矿工中的几十名矿头,一道组织那些义军改编的上千余矿工,在圣王指定的那些区域寻找铁矿,而其余的四千矿工和四千余名俘虏,则在矿头的率领下,在旁边快要废弃的铜矿那里,挖矿开采。
管事的想法是这么多人,不能干等着浪费,能挖点铜矿也是赚的。
于是,那边管事领着矿工们找矿的两三个月里,这边的矿工们竟然挖出了数万斤铜矿,估计能生产铜胚四五千斤。
而那边挖了近两三个月的矿,终于找到了三处富铁矿。目前南洋公司的管事们,已经发动众矿工们进行开矿,已经囤积了数百万斤铁矿石。就在开矿的矿洞外面,让甲十八旅第四团的将士们驻守着。
冯云山一听,才知道铁矿已经开始开采了,正想问产量多少。一群人大呼小叫地跑来,脸上充满着欢喜。
却是几十名矿工模样的人,簇拥着几名工头朝乌石镇码头跑来,一看见那四名南洋公司的管事,便大叫:“管事老爷,管事老爷,不得了了!天大的喜事。”
四名管事看看伍崇曜,见伍崇曜让他们赶紧上前招呼,不要惊扰了圣王。为首的管事赶紧站出来将众矿工制止住,拉到一边询问清楚。
不一会儿,这名领头的管事也满是欢喜地跑来大喊道:“浩官,不得了了,开矿的矿工,发现大铁矿了。”
“嗯,怎么回事?”伍崇曜赶紧问道。
“前几天,在那处已经基本开采完毕的铜矿的矿洞尽头,矿工们不死心,又朝前挖了一段,没想到,铜矿没找到,却意外发现铜矿的下面,竟然有大片的富铁矿矿床。据那几个挖矿多年的矿头说,这个铁矿非常巨大,矿相品质也很好,可能一辈子也挖不完,只是埋得有些深,开采起来需要大量人手。”管事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是吗?那太好了!人手怕什么,圣王一声令下,有的是人手!”伍崇曜也欢喜地说道。
冯云山也是高兴。这才对嘛!自己明明记得后世的一家大型铁矿就是在这里,如今看来,原来主矿脉是在铜矿下面,难怪这处铁矿一直没人发现。说不定,其他找到的三处矿脉,也是跟这个主矿脉连在一起的。
冯云山问了下那名领头的管事,另三处铁矿矿洞位置,结果他发现,还真是很有可能,这几处铁矿,是一个大矿床。只不过,另外三处矿洞在另外的几座山下,地势低一些。
冯云山便心中有数了,这必定便是后世的那处大铁矿无疑。
眼下铁矿已经有了,剩下便是钢铁厂选址了。
“克虏伯先生,铁矿便在离这乌石镇6英里远的地方,已经开采了上百万斤,随着后续矿洞的扩大和人手安排合理,铁矿石产量基本不用愁供应问题。”冯云山通过李见微,简单地向克虏伯说明了情况。
然后,直接向克虏伯问道:“以克虏伯先生你的经验,我们南洋公司的第一个钢铁厂,应该设在哪里合适呢?”
克虏伯狡猾地笑道:“请告诉圣王,他早已有了决定,还故意试探我做什么?”
夹在中间的翻译李见微不明白了:“克虏伯先生,圣王让我来问您的意见,为何却说圣王早有了决定?”
“年轻人,圣王早就打算将钢铁厂建在这里,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小镇上。否则,为何不带我们去铁矿石产区去看看?其实我也是这样的意见!只是,根据圣王说的铁矿石的产量,以后会越来越多,而且这座钢铁厂的投资,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万元,势必规模不小。因此,我觉得,不能只局限于小镇的范围,应该再往外扩展一下,找块大片空地且最好容易平整、又靠近河边地方。”克虏伯回答道。
李见微连忙将克虏伯的话又翻译给冯云山。冯云山笑笑,这克虏伯还挺精细的人,心思细腻。自己一点点倾向,都被他看了出来,不过,他说也很有道理,单单乌石镇上的这块地确实有些小。
的确,冯云山想的便是将南洋钢铁公司的第一钢铁厂的厂址放在乌石镇。不过,冯云山同样认为,乌石镇地方有点小,要建钢铁厂,需要很大一块地方,特别是作为后世来的冯云山,超前眼光的他,当然不会建一座小小的钢铁作坊一样。
他知道这里铁矿石和煤炭的产量都不低,而石灰石,更是到处都是。再加上克虏伯那诱人的“罐钢”用途,冯云山准备大举生产,自然是想将钢铁厂建得越大越好。
既然克虏伯能看出来,冯云山便让李见微问他如何选址。
克虏伯道:“钢铁厂的选址,自然选在乌石镇周围这里最为合适。这里与你们说的煤矿、铁矿等都相隔不远,能节约不少矿石原料运输成本,又靠近河边,炼出的产品运输便利。就选择乌石镇外面那片平地,再加上那几座丘陵,作为钢铁厂区再完美不过。然后河边再修建两座码头,一座作为煤炭到货码头,一座作为钢材出货码头。”
“不过,煤炭要先陆路运输,再水路运输,装船卸船的成本太大,还有铁矿石也要运输不短的距离,所以必须要修建铁路,用蒸汽火车运矿石才行。这个铁轨还能由自己的钢铁厂生产。”克虏伯又继续建议道。
冯云山呵呵一笑,克虏伯的思路和自己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那就这样,钢铁厂的选址,就定在乌石镇旁边这里。正好,以后乌石镇这边可以作为钢铁厂的生活区,顺便也可以带动乌石镇甚至整个曲江县境内的北江一带的繁荣。
第286章 第一钢铁厂的建设
钢铁厂的地址选好之后,冯云山便下令甲十八旅将士拆除乌石镇旁边的少量民房,并出动将士和矿工平整土地。
同时,李见微协助伍崇曜将从普鲁士拆下来的原来克虏伯钢铁厂的所有设备,早已经从广州运输到了北江上,进入乌石镇码头,出动上千人,动用滚木等将数只打铁罐和其他一二炼铁炉和炼钢炉运至岸上。
然后,剩下的冯云山拍拍手,又跟宋铁生和克虏伯交代了一下炼铁和炼钢的工艺,便都交给宋铁生和克虏伯处理了,连甲十八旅以及矿工都交给他们俩人来安排,当然,李见微留下协助克虏伯。
整个钢铁厂以宋铁生为主,由他负责炼铁和初步炼钢部分;而克虏伯负责后面的精炼“罐钢”部分。当然,若是克虏伯有什么建议,宋铁生也要听取。
之后,冯云山便离开乌石镇,和伍崇曜赶回广州去了,那边有急事需要他去处理。
很快,在定好的钢铁厂厂址处,在宋铁生和克虏伯的主持下,一座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窄,外观有点类似葫芦的一座高炉,在乌石镇旁边,离北江江岸不远的位置,一处地基牢固之处,伫立起来了。
没错,这就是宋铁生和克虏伯两人共同主持修建的,仿照普鲁士那边的炼铁炼钢厂式样进行了改进,又完全继承了桂阳正和钢铁厂那边样式,当然其中还包括了冯云山提出的一些现代冶铁工艺,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首先建立的是一座用来炼铁的高炉。
这一座高炉,高六丈五尺,高炉容积约120立方米——比正和钢铁厂的那座初级的高炉要大很多,算是大清甚至这个时代最大容量的高炉了!
要是冯云山在这里,他肯定要说,这要是在后世,国内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对面的倭国甚至已经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了。
但这个时候的120立方米,已经算很大的高炉了。也幸好矿工多出来很多,从中选出一部分人,再从正和钢铁厂那边调派一部分人过来,凑成上千人的钢铁厂工人,要不然,还真没办法应付这么大的高炉的产量规模。
这回炼铁工艺段,很多其实还是宋铁生提供的改良方法,毕竟他一直在正和钢铁厂,最为熟悉其中的特点。
首先他找来了一些高铝粘土,这玩意氧化铝含量高,研磨后加上石灰石煅烧,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压制成砖,在桂阳那边运来的焦炭的焚烧下,高温烧制成耐火砖。
其实这要是像正和钢铁厂一样的,使用粘土筑造,再用火焙烧,或者用青砖砌都没很大问题,关键是宋铁生想提高它保温水平。将原本容易散失高温的炉子,换成保温效果好得多的耐火衬里。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圣王冯云山提供的这种高级耐火材料。
而鼓风方面,当宋铁生提出风力不够,人力鼓风或者水力股份都是效果太差的问题。克虏伯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
克虏伯使用的是直接从普鲁士拉过来的蒸汽机带动的鼓风机,这个风力非常强劲。单单一台蒸汽机,就完全满足了鼓风要求。并且,随着后面从洋人那边订购的蒸汽机到货,克虏伯完全可以自制大型鼓风机,再连接上蒸汽机的动力便行了。
空气预热方面,这对于现代钢铁生产中,是极为普遍的。但此时的欧洲,根本还没这方面去想过,还没这方面的思路。当克虏伯第一次听冯云山说起这种方法时,激动、兴奋、期待,总之各种心情都有,如今要真的实施钢铁厂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做了。
幸好,有宋铁生在。他虽然不知道多少深奥的原理,但正和钢铁厂的所有工艺,他都记在心里。因此,在他的帮助下,很快,空气预热便得到解决。并且,与正和钢铁厂不同的是,这里的空气预热因为耐火材料的原因,做得更好。原本只能预热三百度不到的空气,能预热到近四五百度。
除此之外,庞大的高炉炉身外面,还用扎实的铁架子搭建了支撑点落在地面的独立式检修塔。另用蒸汽机带动铁链条加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上料系统,也比正和钢铁厂的改进了许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正和钢铁厂的进料不多,还可以用人工家杠杆的方式将矿料倾倒在炉内,但如今这么大产量的高炉,这种落后的方法无法满足了,于是,新的连续类似皮带传送一样的供料方式被开发了出来。
其他的,都跟正和炼钢厂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比正和钢铁厂大上了许多。
宋铁生又从桂阳那边运来上十万斤水泥,用来修建料场和料仓。
而炼钢这边,原本正和炼钢厂的碱性平炉炼钢工艺已经是如今世界上最好的炼钢方法。产量多,操作简单方便,还可以将钢铁中的有害矿物磷、硫等除掉,提升钢的精度。
不过,原本正和钢铁厂生产的钢材,估计含碳量是在百分之一以上了,所有硬度虽然强,但塑性和韧性还不够。
而克虏伯的“罐钢”之所以精良,便是含碳量低,简单说起来,便是纯度高了,但又不是纯度最高的那种到了熟铁的程度,恰好是在中间位置。再加上估计是克虏伯的秘密配方,无意中添加了某些化学元素,恰好凑成了某种合金钢的配成,因此,克虏伯的“罐钢”性能才会如此优良。
但并不是说,这个“罐钢”方法就是先进的炼钢方法,它这炼钢工艺其实只是较为落后的坩埚炒钢工艺,只不过可能是因为炒得比较精细,将钢铁中的碳含量降了下来,再加上添加的化学物质,炒成了合金钢,这才达到后世那样能造成震惊全世界的克虏伯大炮。
因此,炼钢工艺克虏伯和宋铁生都没有变动,只是将鼓风设备的动力换成了蒸汽机驱动。
为了提升平炉的熔炼室内温度,这回宋铁生提前将焦炭生成焦煤气的工段搞了出来。并且进行了改良,通过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风机,通过转动风机叶轮带动焦煤气,提升焦煤气浓度,提高燃烧热值,从而达到提升熔炼室温度的目的。
按照宋铁生估计,虽然只是提高了一点点煤气浓度,但可以将熔炼室提高到1600度以上。这样一来,脱炭的效果将更加提升。
按照圣王的交代,宋铁生决定和克虏伯进行试验,准备直接在炼钢阶段便将炭含量大为降低,然后分出一部分熔化状态的钢水至“铁罐”,再由克虏伯添加他那所谓的秘密配方,便直接可以炼制出克虏伯精钢了。
第287章 订单到货(上)
就在宋铁生和克虏伯、李见微三人在忙桌组建南洋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的时候,冯云山急急忙忙和伍崇曜、曾玉珩、刘胜邦等人赶回广州城。
原因便是那边传来消息,大批洋人的武装商船和木帆货船到了广州城外的珠江之上,原来是去年南洋公司成立的时候,招标大会上采购的一批订单都集中这个时候到货了。
冯云山大喜。
早就盼着订购的商品早点拿到手中,现在终于到货了。
特别是那些机器,还有蒸汽机和武器,到货后赶紧要用起来。
原本冯云山早就准备在广州这边兴建各类工厂,但都没有机器设备,只有等待着洋人运货到达。
如今总算是到货了,冯云山忙赶回广州,都来不及回王府,便同伍崇曜、曾玉珩、刘胜邦,再加上早就前来迎接冯云山的曾观澜、吴如孝、胡大妹、周胜坤等众位王府的部长们,一同赶向十三行外码头。
见圣王领人赶来,南洋公司的一些管事等连忙迎接上去,告诉伍崇曜,已经有大批粮食到货广州,停靠在十三行码头,其余的大型货船都让那些洋人,在珠江上等候,待圣王到了再处理。
伍崇曜问清楚情况后,领着众人来到十三行码头。
一名洋人带着一帮人已经在码头边着急地等待,见到伍崇曜等人过来,连忙上前打招呼:“伍浩官,贵公司去年招标的粮食,本人已经全部发货过来了。是否能现在进行交接?”
伍崇曜一看,却是英国商人乔治,去年南洋公司在公司成立时,第三项采购粮食的招标便是他中标的。
“乔治先生,我们的订单是粮食,面粉1000万斤,稻米500万斤。但要求在四至六个月内到货,但好像乔治先生你并没有履行合约,目前已经差不多八个多月了!”
乔治连忙解释道:“非常遗憾。伍浩官,原本我以为从印度购买粮食运到广州来,只用三四个月就可以了。但没想到,印度那边发生动乱,影响了本人的粮食采购,甚至有一半稻米还是从其他地方凑齐。”
“乔治先生,不管怎样,都是你违约了。究竟如何处理,恰好我们圣王在,伍某去禀报让圣王来决定如何处理。”伍崇曜不动声色地地说道。
“圣王殿下也在?”乔治一阵头疼。以他对圣王的了解,这可是个不愿吃亏的厉害人物。
他连忙寻找,终于在众人簇拥之中,找到了那面沉如水的圣王,连忙谀笑道:“圣王,小本生意人,耽误了圣王的大事,愿意受罚,但求圣王看在我主动认罚的份上,减轻惩罚,我日后一定戴罪立功,圣王需要什么货物,我一定给圣王带来广州。”
“原本像乔治先生的这种违约行为,南洋公司怎么也得扣除8万两货款。既然乔治先生如此有诚意,本王便从轻处理。”冯云山似乎不在意地笑笑道:“便只扣除乔治先生的货款1万两白银,略施惩戒。以后,还未乔治先生能遵守合约,多多为南洋公司提供优质货物!”
乔治心里暗惊,圣王这轻轻一动嘴皮,便扣掉了他一万两银子,偏偏还说是给他面子了,若是他再多说什么,只怕就不止一万两了。于是,他只好满脸笑容假装感激地道:“多谢圣王饶恕。我这就让人将那些粮食与伍浩官交接。”
冯云山点点头,让伍崇曜派南洋公司的管事带领早就准备好的上千名船工和数千讨虏军将士与之交接,验货付款。
粮食说起来很多,其实冯云山觉得还少了。一千五百万斤,其实也就勉强够七八万人吃个一年而已,这还是省着点吃才行。因为冯云山好像记得在历史上,接下来的几年两广有些地方经常发生蝗灾之类的,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造成上百万人口受灾,无数人饿死。
手中有些余粮,心中才不会慌。买些粮食作为储备,万一受灾也有粮食可以赈灾。这便是冯云山的想法。
不过冯云山听说过,前些年,由于英国本土也受旱灾严重,造成粮食严重减产,也造成粮食紧缺,爱尔兰甚至还因此饿死不少人丁。因而,印度的粮食也不是很多,所以,乔治去印度采购粮食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正因为如此,乔治能运来粮食,说明此人还真算神通广大,有点功劳,冯云山才只罚他一万两白银。
让上千名船工和数千讨虏军将士从乔治的货船上卸下,运至广州城巡抚衙门旁边的一处原来的官仓内,不过粮食太多,估计起码要一两天以上才能卸完。
冯云山刚想问问伍崇曜其他到货情况,乔治气吁吁地跑来,道:“圣王,伍浩官,差点忘记了。小人还有圣王的两样订单需要交货!”
“一是那份蒸汽机的采购订单,一共一百台中大型功率的蒸汽机,并要求提供配套的零配件等,小人和美洲行、丰泰行、史密斯他们三家联合起来,以72万两银子的价格,拿下了这份大订单。因小人鱼史密斯的供货份额最多,如今史密斯又有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