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据说,射程能达到西洋人说的五百多米甚至七八百米。所以,本王想请你和谭旅帅一起跟随英国合信牧师一道去趟欧洲,将这些先进的火枪情报打听到,有机会买些样品回来。”
  李见微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圣王的意思了。
  冯云山见这个李见微聪明又机灵,而且确实不是满清的奸细,又有家眷在广州城内,便放下心来。当即提李见微为细作营卒长,接替原来谭体元之位,负责跟谭体元一道至欧洲探知、购买新式武器。
  谭李两人刚出去,左宗棠又急匆匆地过来,说有事情禀报。
  看来还真是什么大事情很为难,否则以左宗棠的决断,冯云山又还算放权给他,不会特意跑来请示。
  “圣王,被俘虏的广州城内里洋货十三行的买办们,在最大的买办伍崇曜的带领下,要求见圣王。”左宗棠简短地解释事情来由。
  “对了,差点将这个伍崇曜给忘了。这可是财神爷啊,不好好宰杀宰杀,怎么对得起他们称呼我长毛贼酋的名头。”冯云山哈哈一笑,拉着左宗棠一起,赶往广州知府衙门,一干官绅买办就被关押在衙门里的牢房。
  冯云山端坐知府衙门大堂之上,几名亲卫押着一人进来。那人却是身穿绣獬豸的道台补服,虽然那身补服已经肮脏不堪,但仍旧架势十足地走了进来。正是因召集城内各买办富商,成立“西局”,捐助官府军饷帮助剿灭天地会义军立功的伍崇曜,被满清加恩赏其道员级别。
  未料,一到堂前,亲卫们强行将他按着跪倒在地,刚刚凝聚的架势瞬间全无。
  冯云山讥笑地道:“堂下何人啊?可是清妖的哪位道台啊?”
  伍崇曜默不作声。
  “什么道台,虚名身份罢了,不过是满清哄小孩子的把戏!也亏有人信以为真。”站在一旁的左宗棠配合着说道。
  “哦,原来如此啊!那身衣裳很不错,只不过有点破烂不堪啊!还有点太贵了。”冯云山笑道,“听说就是为了这样两身衣服,从清妖嘉靖年间至如今,四十年你们伍家总共用于捐输和打点的银子超过一千六百万两。这么说来,你这件衣服价值八百万两啊。真是宝贝啊。”
  堂下跪着的伍崇曜不可置信地抬起头:“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看来是真的了?兄弟们,将伍先生扶起来,看座。”冯云山哈哈笑道,接着问道:“不知伍先生求见本王,有何要事啊?”
  “圣王,伍某苦思两天两夜,决定投效太平圣军。还望接纳!”伍崇曜也不坐亲卫递过来的板凳,站了起来,向冯云山行了一礼。
  “嘿,听伍先生的语气,还是有点不愿意啊?迫于现实?”冯云山笑笑,“想必伍先生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如何选择。”
  “没错,圣王。伍某颇为不喜贵军的所作所为,但现实如此,广州乃圣王的天下,伍某只能臣服。”伍崇曜坦诚说道,“不过,伍某有几个条件,还望圣王答应。”
  “伍先生,刚说你是个聪明人,怎么一下子又变得不聪明了?”冯云山冷笑着看着堂下的伍崇曜,“眼下你已为鱼肉,整个家族老少又全在本王手中,还有何资格与本王谈条件?”
  “若是伍某说,除了圣军抄家搜去的财物,伍某还有巨额钱财,早已转移隐藏起来呢?另外,伍某行商的本领圣王想必也知晓。只要圣王答应伍某的条件,除了交出隐藏的巨额钱财,从此以后,我伍崇曜全心全意为圣王打理买办事务。”伍崇曜一咬牙说道。
  冯云山丝毫没有考虑,直接摇摇头:“本王不喜欢有人跟我谈条件。至于隐藏的钱财,总跑不出广州城,迟早还是本王的。”
  “……”
  “伍先生,你知道本王很忙的。若是没其他事,本王要回了。”沉默一会后,冯云山站起身来,和左宗棠一道,准备离开。
  “好吧,圣王,你赢了!我伍崇曜交出隐藏的钱财,任由圣王处置。只求圣王放家族妇孺一条生路。”伍崇曜直接求饶。
  冯云山和左宗棠相视一笑!


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
  “我就说过伍先生是聪明人。季高,快快将伍先生扶起来!”冯云山吩咐一声,接着说道:“伍先生,说实话,这些年你帮清妖筹军饷,用来镇压我等反清义军。又带头成立西局,招募丁壮团练守城,以致我圣军攻陷广州损失惨重。”
  “本王原本是要抄没你伍家所有家财,再将你伍家连根拔出的。后得季高和祥光两位劝阻,认为伍先生也是形势所迫,这才给你这次机会。以后伍家便好好效命我太平圣军吧。”
  “谢圣王宽大处理!谢左先生救命之恩!”伍崇曜谢过两人,接着道:“崇曜这就领圣兵去将埋藏的钱财挖出来,上交圣王。自此我伍家便追随圣王,以效犬马之劳。”
  “伍先生,本王早知伍家隐藏了钱财。听说你伍家财富足足有二千多万两之巨,不知是否是真?本王心知你还心存芥蒂,无妨。本王说直白点,以后你的家眷不得随意离开广州城,便是要回福建祭祖,也需分批,且有我太平圣兵的陪同保护。”
  说起这伍家,冯云山还真有些了解。
  后世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喜欢看新闻,那是千禧年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列出专辑评选上一千年最富裕的50人,共有6名华人,其中清末的一人便是伍崇曜的爹——伍秉鉴。
  冯云山便是那时记住了广州伍家这个家族。根据美国人收集历史资料进行精密的评估,伍秉鉴临死前,个人资产达到2600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整个满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白银。
  所以,美国人称他为当时的世界首富,单从可以变现的资产和现银,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即将登基的拿破仑三世、沙俄尼古拉一世还要富裕得多。
  即便是伍秉鉴死后,因广州十三行的官商垄断地位不再,全部变为民间买办,伍家的怡和洋行也还是广州对外贸易商行中为首商行。伍家的产业不会折损太多。
  伍崇曜却内心震惊不已!
  伍家一向低调,虽然整个广州城,甚至满清朝廷连皇帝也知道伍家富可敌国,但谁也不清楚具体有多少,这冯云山是从何得知?
  他见冯云山铁定是要将伍家之人全部扣做人质,心知这是冯云山的底线,也不敢反对。
  见伍崇曜被自己震慑得差不多了,冯云山正色道:“伍先生,还是坦诚点说吧,你是不是认为我太平圣国根基浅?就算占领两广,迟早也是要被满清围剿消灭?”
  “老实说,圣王的话说到伍某的心坎里。”伍崇曜苦笑道。
  “的确,我太平圣国是从太平天国中分离出来,又以圣教立国,暂时根基尚浅。”
  “但只要推行好了《圣国田亩制度》,便可将两广农民牢牢地系在手中,单此一点,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便有了最广泛的兵源!”
  “可清妖的主要兵力,靠八旗兵和绿营兵。想必伍先生也很清楚,八旗兵骄怠横行,无恶不作,不仅军纪败坏,训练荒疏,而且生活腐化,吸毒聚赌,蹂躏百姓。而绿营兵中,克扣军饷,兵匪勾结,贪污中饱,训练全无,早沦为徒有其表,只能吓唬平民百姓的花架子。”
  “如今我太平圣军占领两广之地。据本王推测,湖广一带的太平军很快便会攻占武昌,顺长江而下,威胁两江之地。而北方捻军起义,如火如荼;回民隐忧,随时爆发;更有西洋列强,虎视眈眈。满清大厦将倾,这话不假!”冯云山一口气将天下大势说完。
  伍崇曜和左宗棠两人听得目瞪口呆。左宗棠是一脸的敬服。
  而伍崇曜,他从心底不远相信冯云山所说,但理智告诉他,事实确实如此。想不到满清江山,糜烂到如此地步。不过,圣王又如何能肯定那些长毛贼就一定会很快攻占武昌,而且还会顺江而下?
  这样说来,若果真的长毛贼军占领两江一带,那满清朝廷的确没有多少余力再收复两广一带,自己投靠太平圣军也是一个可靠的选择。总不可能为满清殉葬吧。
  这样一想,伍崇曜不由心中大定,语气也变的殷勤谨慎了:“圣王所说极是!崇曜受教了!崇曜不再杞人忧天,定当全心意加入圣国。”
  “既然崇曜你如此说,本王也就放心了!”冯云山也变得亲热起来,连称呼都变了,又转过头朝左宗棠道:“季高,本王出恭一趟,就由你来跟崇曜说说本王的意图吧。”
  左宗棠忙上前行了一礼,这才转向伍崇曜:“伍先生,圣王的意思是,我们太平圣国光有两广农民这个兵源还远远不够,必须得有足够先进的武器。”
  “而先进的武器,眼下全部掌握在洋人手中,便只有靠买。但买又有两种买法,一是直接买武器弹药,二是买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圣王的意思是,我们既要买武器弹药,又要买直接能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
  伍崇曜接口道:“圣王说的对!但是,崇曜以前跟很多国家的洋人打过交道,都是交易民用货品为主,偶尔买些少量的洋枪洋炮,也都是通过认识的洋人朋友,在香港、澳门代购。大规模订购武器,不单洋人肯不肯卖是个问题,洋人政府十有八九会跳出来干涉,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圣王早考虑到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要用到伍先生之处!”左宗棠继续说道:“由伍先生出面成立一家新的洋行,太平圣国占股八成。其余一成由你们伍家出资占股,另一成由许家和另一名投靠圣国的潘家以及其他圣国认定可靠的广州商行,共同出资。”
  “因伍家帮助清妖镇压义军,其罪巨大,伍家所有财产均须收缴,包括埋藏的钱财。伍先生也明白,圣王已经清楚你伍家的家底。不过,圣王念在你们伍家数代人均为善好施,便留一成财资给伍家花费。”
  “伍先生需亲自打理这家新洋行。原有伍家的怡和洋行,也在收缴财产之列。目前我们掌握的有茶行、钱庄、当铺、百余家铺面以及三成的美国旗昌洋行股份、其他十余家商行债务、上海和香港的怡和商行分行等产业,全部并入新洋行之中。”
  左宗棠也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而且他怀疑圣王借口走开也是因为不好意思。毕竟,清妖也只是巧取豪夺些现银,并没有直接明抢伍家的产业。可圣王这是要直接将整个伍家的产业全部抄没。
  伍崇曜还算平静。对他来说,本来就准备好全家抄家,甚至灭族。如今只是收缴所有的产业,而且他伍家还能占一成的股份,已经算不错了。最关键的是整个伍家保住了,他相信,只要有人在,凭他伍家经营的手段,很快便又能崛起。
  冯云山出恭回来。左宗棠朝他微微点下头,冯云山便知道已经将事说完。
  他留着伍崇曜,其实主要还是看中他伍家和洋人的关系。既要留着伍家,又垂涎伍家的产业,这还真不大好办。最后,冯云山只能硬着头皮找个出资镇压义军的借口强抢了。
  不过,强抢也有策略。从一开始便是被当做贼匪看待,强抢自然也算正常。
  先抢一部分,留一部分给伍家,伍家肯定怀恨在心;先便直接抢光,还要斩草除根,然后再改变主意还一点给伍家,伍家不说感恩戴德,只是心中的怨念会低不少。这便是区别,人之常情。


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
  冯云山见伍崇曜脸色也很平静,便知前番自己强势的做法,是做对了。
  对于伍崇曜这种从骨子里接受儒家教育,却从小便以买办商人身份出现的人,只能先强势打压,再给点甜头,才能掌控。
  冯云山对于这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底细摸得比较清楚。之所以伍家给满清捐献那么多的银两,不外乎是想花钱消灾,不至让满清官府过于眼红。同时保证自己的经营特权,这便是早期的官商吧。
  同时,伍崇曜和他祖辈一样,都想尽力摆脱关商人身份,考取功名。
  但很明显,满清不会让一个又有钱又有权势的家族出现,哪怕伍崇曜考了数次,连个举人都中不了。最后,只得花巨金捐了个道台,还没有实职。
  掌握了这点,冯云山便心中有底。
  当下,亲热地对伍崇曜笑道:“崇曜,来,坐到本王身旁来,就近些说话方便。”
  伍崇曜心中一阵郁闷,刚才一直让我跪着回话,怎么就没觉着不方便了?但脸上还是笑容满面,屁颠颠地奔过去,靠着左宗棠的旁边坐好。
  “崇曜,季高跟你说过了吧?”冯云山笑容满面,“本王有个设想,准备用重金组建个对外贸易的公司,你可以理解为洋行!”
  “圣王,崇曜知道洋人说的公司的。”伍崇曜道。
  “噢,对啊。本王忘了你和洋人关系不错,对西洋那套也比较了解。”冯云山自嘲地笑笑,接着道:“公司名称,便叫‘南洋公司’,本王亲自任董事长,由你任总经理,打理日常生意经营,本王会派监事常驻公司协助你。”
  “别小看这个总经理!这么说吧,在圣国内部,这个职位比原来清妖给你的正四品道员,可是要高出太多。而且,本王便与你以半年为期限,若是你干好这个差事,可以任命你为正式的圣国官员。”
  “多谢圣王!崇曜必定为圣王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听见自己有机会当上正式官员,伍崇曜感觉自己胸口跳得厉害,连忙跪在一旁谢恩。
  看来这伍崇曜就算与洋人接触再多,还是逃不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估计他做梦都想脱掉商人身份,去做真正的官,认为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吧。
  事实上,历史上的伍崇曜便是这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哪怕是广东巡抚柏贵成立英人的傀儡政府,伍崇曜为了当官,也掺合其中,但至死仍没有实质性官职,死后还被当地百姓“佥以死一大汉奸为幸”。
  冯云山不由暗笑。只要有这个心思,就不愁掌控不住你。
  冯云山让左宗棠将许家和也表示投靠圣国的潘家一并找来。
  接着,冯云山又问了下伍崇曜关于他们伍家和十三行的一些情况。
  原来,伍崇曜的祖父伍国莹,原来只是在广州城里卖甘蔗的小贩,后来给一同从福建来的潘振承潘家商行当伙计。等潘振承创办同孚商行并成为广州十三行商之一后,伍国莹还只是商行里的账房。他开始参与资产的管理,进行贸易投资。
  这时,恰好碰到满清乾隆著名的“一口通商”外贸政策,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满清唯一合法的半官方性质的“外贸特区”,垄断了海上对洋人的贸易。所有与洋人的交易,都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
  此时,广州口岸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行商们应接不暇,满清朝廷决定吸纳新的行商加入十三行。
  伍国莹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利用自己在潘家同孚商行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尤其是和许多洋人建立的私人友谊关系,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创办了怡和洋行,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关向洋船征缴关税。
  此后,经过二代,到伍秉鉴执掌怡和洋行后,怡和洋行发展成为以潘、伍、卢、叶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十三行中的首位。伍家也已成为最富有的家族。
  再后来,不仅有丰富的经商经验,而且有超前经营理念的伍秉鉴,利用借壳生蛋等商业手法,在和洋人的贸易中,快速积累巨额财富。
  伍家不但发了财,还和洋人关系密切,和一批西洋商人成为私交不错的朋友。
  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甚至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到伍崇曜时,又因他与美商的密切关系,成为美国旗昌洋行的大股东。
  同时,伍家恩威并用,驾驭其他十三行商,成为许多行商的债权人。
  冯云山见伍崇曜泛泛而谈,也让自己了解不少。这许多,历史是会记载的。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传闻中,伍家和英美鸦片商勾结,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含蓄地问了下,伍崇曜便气愤填膺道:“圣王,这都是满清官府的污蔑,让伍家背黑锅!不过,父亲当时也高估我们伍家的份量,导致一错再错。”
  在他略带激动而又愤怒的叙说下,冯云山听到了历史不可知的一幕。
  原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商行,它还肩负着海关的责任。
  但广州的外商鸦片走私猖獗,作为十三行的头领,伍秉鉴和伍崇曜自然脱不了干系。实际上,尽管鸦片走私可以获取暴利,十三行行商们却都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但是,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在伶仃洋外与不法商贩进行鸦片贸易。
  这其中就包括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人颠地,还有伍秉鉴的干儿子美国旗昌洋行老板约翰·福布斯。
  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外商走私鸦片一旦查实,为其担保的行商连同整个十三行都要承担责任,一般要罚没鸦片价值的50倍罚金。伍家在十余年中,被偷运鸦片的外商连累着,罚没上百万两银子。
  出任钦差大臣林则徐,一到广州,便直接要求鸦片贩子颠地主动交出的鸦片。颠地不愿意,伍秉鉴亲自出面相劝,最后颠地只肯交出37箱鸦片。
  无奈,伍家又自己出钱给颠地,让他再出一千箱,凑了1037箱交到林则徐处。
  但林则徐很不满意,认为伍家和洋人欺骗钦差,直接下令将伍崇曜革去职衔,逮捕入狱。
  又将伍秉鉴和另一行商茂官潘正炜摘去顶戴,套上锁链,押往宝顺洋馆,催促颠地进城接受传讯,并扬言如果颠地拒绝前往,就会将伍秉鉴和潘正炜处死。
  然而,颠地全然不顾这两位老朋友的生死,依然拒绝前往。
  面对英人的傲慢,林则徐大怒,对伍秉鉴及十三行深感失望,便不再通过伍家与外商交涉,下令直接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
  保释出狱的伍家父子,见其他许多跟鸦片无关的洋人遭受无妄之灾,心生同情,便派人偷偷给洋人送去吃食和水。由此,虽获得许多洋人的感激,但被满清官府及民间百姓认为是汉奸,洋人走狗。
  英人被迫无奈,交出鸦片,林则徐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
  次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伍秉鉴父子率领十三行的行商们,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朝政府仍全线溃败。
  奇怪的是,英军并没有攻入广州城。
  这当然不是因为广州城固若金汤。而是广州将军命令伍崇曜去跟英军首领义律求和,最终,伍崇曜凭借伍家与英军的一点关系,双方签订协议,并由十三行代替清廷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
  但此次为国赔款,满清朝廷和民间百姓并未感激伍家,反而更加非议,伍家“汉奸”的帽子,就只要一直被钉在头顶,直到今天。
  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规定,满清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相当于1470万两白银,而此时满清国库存银仅不到700万两。
  于是,广州十三行和伍家自然又成为清政府的榨取对象,伍家再次被迫捐献一百万两。并且,十三行商失去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不过,老谋深算的伍秉鉴早有打算,将一半资产转移到了海外。
  听到这,冯云山笑了。
  这伍家的实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不过,现在整个伍家被自己掌控,伍崇曜又愿意和自己配合,伍家的实力越强,对自己便越有利。
  冯云山只对伍崇曜说了一句:“安心跟本王干,日后,说不定两广总督或者吕宋总督的位置便是你的。”
  伍崇曜如闻惊雷!心中的震惊与渴望,让他神游天外。直至许久后,他才想起圣王话中的意思,更是为圣王的野心惊叹不已:吕宋总督。
  若是真的成功,自己不但有从龙之功,只怕青史留名也少不了!已经四十二岁的伍崇曜不由手心潮热,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左宗棠领着许家和潘家掌家之人来了。许家却是许祥光的兄长许祥贵,潘家是潘文涛。
  二人已知晓何事,心里明白,这是圣王给他们家族机会。一起合营南洋公司,自然便上了太平圣国的战船,再想要下来,就不成了。
  不过他们也丝毫没有拒绝的资本。何况,说不定也是改变行商身份的机会。
  当下,便在知府衙门大堂,起草了成立公司的文书。
  由冯云山代表太平圣国,伍崇曜代表伍家,许祥贵代表许家,潘文涛代表潘家,四人在成立“南洋公司”的文书上签字画押。


第138章 奉献17亿元
  成立南洋公司的事情,冯云山全权交部交给伍崇曜。
  一方面,伍崇曜确实有摆脱买办行商身份入仕的渴望,想把事情办好;另一方面,伍家的家眷们,出门去哪里都要经过圣军的监督陪同,随时掌控着,不怕伍崇曜有不良心思。
  当然,冯云山对伍崇曜还是很重视的。
  闲聊时无意听伍崇曜提起,伍家后院厢房里放着一台洋人的一台名为蒸汽机的机器,是伍崇曜的洋人干哥哥美国旗昌洋行老板约翰·福布斯送给伍家的,有好些年了,伍家无人会使用。
  冯云山一听,立马有了兴趣。
  伍崇曜被关了几天,冯云山决定和左宗棠一道送伍崇曜体面地回家。当然,最主要的是看看那台蒸汽机。
  伍崇曜家房屋有多处,老宅在城外江对面的南岸,只留一些家丁看守。
  平常他和家眷们都在西关繁华之所居住。不过,前日已经被圣军查封掉。刚才,左宗棠已经派人去将伍家家眷们都接回西关住处。
  伍家不愧是当时的首富,在闹市繁华之所,竟然寻了一处僻静幽雅的场所。
  单从外面院墙看,便占了近百亩大小,身处闹市,却只砌围墙,也不开一家店面。足足可以看出,伍家不在乎这点钱。
  伍家大门上封头已经被撕去,只是上面隐约还有点痕迹。
  朱红色的大门打开,院内的摆设也丝毫未损,只是冯云山和左宗棠知道,伍家家里现银、银票以及值钱的古董字画等,都已经被圣军抄没了。
  伍家院子里没人。左宗棠悄悄告诉他,伍家家眷都还未送到,还是他们先一步到伍家。
  果然,院子里发现了二名圣兵,在守卫着伍家。
  对此,冯云山只得尴尬地笑笑。
  伍崇曜倒是毫不在意,他殷勤地领着冯云山到伍家后花园的凉亭里歇息闲聊。
  不一会,伍家家眷和家丁们都回来了,见伍崇曜平安回来,都是一阵高兴。
  伍崇曜连忙让众人过来大礼参拜冯云山。
  冯云山应付了下,便催着要去看那台蒸汽机。于是,二个伍家家丁,领着众人,在十余名亲卫的陪同下,来到伍家后院厢房。
  这应该是一台小型的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冯云山一眼便瞧出了大概。
  作为后世的炼油工程师,这种老式的机器还是很容易看懂的。
  时间长的原因,纺纱机已经烂掉了。但蒸汽机,除了活塞和进出气的阀门处有铁锈,造成密封性不好外,其他都还完好的,冯云山判断,应该能用,但效率会低上很多。
  见到这个近代的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动力机器,冯云山立刻想到仿制。他准备让人抬回去好好研究下。哪怕不能仿制,也可作为教材。
  这种稍微复杂点的机器,他虽然能说出原理和构造,但无法画出准确的图纸,再说就算有图纸,也没人能看懂。所以有了个实物,让太平圣军中的工匠们自己研究,是最好不过了。
  伍崇曜将家丁们组织起来了,将后院一处假山抬开,挖开上面的浮土,进入一个地窖。伍崇曜为了避嫌,遣走家人家丁们,让圣兵们下去,将藏在里面的财物取了出来。
  接着,让冯云山目瞪口呆的是,从地窖里搬出数百个统一制作的木箱后,十余名圣兵累得搬不动了。左宗棠唤来更多的圣兵,继续从地窖里将木箱运出来。
  二个时辰后,下去的圣兵说地窖已经空了。数千个木箱,按三种式样,堆放在那里。
  伍崇曜砰地一声突然跪倒在冯云山面前:“圣王,伍家埋藏的所有钱财都在这里,崇曜愿意将之全部奉献给圣国的圣库,以明心迹。”
  冯云山见到伍崇曜打开地窖,便隐隐猜到。尽管如此,他还是大吃一惊。
  这么多箱子,全为白银的话,得是有多少财富?伍崇曜真的愿意捐献出来,想必是下定决心,真心投靠了。
  这么多财富,自己不可能不收。钱财永远也不会嫌多,何况日后上十万圣兵要养活,没有钱财肯定不行。冯云山当即决定收下。
  不过,这样一来,还一直限制伍家家眷,就有点不通人情。也罢,就算收买人心也好,是个交易也行,总得有点表示吧。
  想到这里,冯云山连忙扶起伍崇曜,满脸欣慰道:“崇曜心意,本王明白!必会好好待你伍家。”
  又转头朝左宗棠道:“季高,传令下去,即日起,取消对伍家家眷的限制。伍家之人也是我圣国兄弟姐妹!”
  左宗棠忙答应下来。
  伍崇曜大喜,也连忙拜谢。
  左宗棠忍不住让圣兵将三种式样的木箱每样都打开了几个。
  最小的木箱里是黄橙橙的金条和金砖,中等木箱是白花花的元宝银,稍大的木箱里放的却全是西洋银元。
  天呐,这算下来得多少钱?特别是那黄金。冯云山可是知道,以当下满清的金银兑换比例,高达一比十五。
  一旁的伍崇曜解释道:“圣王,左先生。此处共有一千箱黄金,三千五百箱元宝银,四千三百箱西洋银币,木箱乃特制,每箱均是存放一千两。合计当值八百五十四万两白银。”
  饶是一向沉稳有余的左宗棠,也被伍崇曜说出的数字吓了一大跳,一脸惊骇又兴奋的样子。
  冯云山也是被吓倒了。居然这么多?他可是知道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的价值。
  一两银子折合近二千文钱。而面粉一斤30文,猪肉一斤70文左右,而且这时候的一斤还相当于后世的1。2斤。
  这样说来,按粮食折算,一两银子就相当于后世200元RMB,若是按肉价折算,更是高达420元RMB。
  即便是按粮折算,伍崇曜献给圣库的钱财也相当于后世17亿元。要知道,整个满清这个时候一年收入也就相当于后世80亿元。
  伍崇曜奉献的这笔钱财太巨大了。
  冯云山沉吟了下,任圣军副总典买办的吴如孝自从去广西寻找凌十八义军后,便失去联系,不知是不是被遇害了,想了想,冯云山道:“鉴于崇曜对圣国的心意,本王授予你圣军副总典买办之职,职同总制。”
  伍崇曜大喜,他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