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扫明-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圣断,仅仅用一个爵位就能省去诸多实权封赏,若再加恩泽,给山东军一个响亮的名号,料想那王争与所部兵马定会感到天恩祸福,感激涕零,尽心竭力的为陛下,为朝廷办事。”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觉得有理,脸色这才是逐渐淡下去,轻轻的“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新甲不知不觉的后身都已经湿透,松了口气,擦擦额头冒出的冷汗,继续说道:
“如此一来,既能让天下人得知陛下的胸襟宽广,又能使王争心中愧疚难当,让他心甘情愿的与左良玉互相节制。”
陈新甲忽然笑起来,促狭的说道:
“皇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就算是活下来的那只,也没有那个实力和心气儿来对抗朝廷,对抗陛下,此举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陈新甲说完,低着头不再吭声,崇祯则起身来回踱步,慎重思虑后觉得陈新甲这一石三鸟之计可行。
他下定决心,缓缓说道:
“传朕旨意,山东镇总兵、右都督王争忠勇可嘉,北援有功,擢升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授四品太常寺少卿,加右柱国荣勋,荫一子王毅世锦衣卫千户,食禄三百石”
“赐左都督、山东总兵王争爵曰忠烈伯,予告券、铁券,食禄一千石,挂征虏将军印,仍驻山东历城,并赐山东军名号曰明威军,节制山东六府兵马”
“其部诸将功勋、首级,兹事体大,均交由兵部核验,叙功升赏。”
陈新甲立刻拱手道:
“臣遵旨。”
崇祯说完,摆了摆手,直接进入暖阁批复奏折,留下的周延儒、钱士升等人对视一眼,又看了看正在恭送皇帝的陈新甲,还是有些没反应过来。
封伯了,没想到王争这就封伯了!
这次王争领了告券和铁券,说明还不是流爵,给的竟然是世袭的爵位,这可太让人震惊了
然而这还没完,王争本人职衔已位列左都督,这可是武人能达到的最顶端,而且山东军的对外军号一并赐下,又挂了征虏将军的大印。
这已经是极大的恩赐,看来皇上为了拉拢这位山东总兵还是下了血本,现今大明将领武夫之中,达到这般地位,并且封了世袭伯爵的有几个来着?
而且说回来,王争挂的不是左良玉那等平贼将军印,却是征虏将军,国初倒有那么一个人挂过征虏大将军的印绶,那便是开国名将——魏国公徐达。
崇祯皇帝赐王争忠烈伯,挂征虏将军印,赐山东军对外以“明威军”号称,这意思已是不言而喻。
看来是希望他成为如今朝廷的魏国公,率领山东军攻灭东虏,收复辽东。
不过钱士升有些纳闷,这连三十而立之年都没到的忠烈伯,前些时间还刚刚违抗了皇命,闹得满堂风雨,真不会是下一个左良玉吗?
其实这次的封赏说起来响亮,可细细一究,除了名头打的响之外,王争几乎没有捞着任何实际的好处,崇祯谕令仍驻历城,管辖山东六府这些小字几乎都被大家忽略。
其实话说回来,地盘和权利大小一丁点都没变,多的无非是个名头而已,这难道就是帝王心术,是崇祯皇帝的驭下之道?
不论这些朝廷重臣如何去想,阁内的值事司礼监小太监立刻将圣意写下,紧跟着一路小跑进入暖阁给崇祯皇帝御览。
谈完封赏一事,周延儒作揖后正要告辞离开,却忽然收到小太监的皇帝口谕。
这口谕没别的,当然是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单独留下来,到暖阁参议要事。
求订阅!讲真,我有过欠更吗,嘿嘿,不记得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
来到暖阁之中,见到已经坐在首位上的皇帝,陈新甲立刻拱手作揖,静静等着下文。
其实得知崇祯皇帝让自己单独在暖阁商谈机要的时候,陈新甲便是暗喜,心道王承恩那老太监看人果真没有走眼。
那王争战功不断,再加上司礼监的关照,这才一路青云直上,此番自己力荐其封伯,可真是两面讨好。
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封赏开支不说,若是接下来在崇祯皇帝面前表现得当,取代杨嗣昌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就不远了。
尽管松锦局势好转,但崇祯皇帝依旧脸有忧色,头也没抬的问道:
“五省剿贼局势如何了?”
自入阁以来,陈新甲便愈发觉得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当真是没错,上心叵测,崇祯皇帝的心思往往猜不透看不明,说真的,自己并不能像杨嗣昌那样如鱼得水。
陈新甲恭恭敬敬的回答:
“回皇上,眼下五省的局势,还不算太明朗”
其实陈新甲这番话已经是往好听的说了,七月中,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终究是突破官军的封锁而合兵一处,一下子声势大振,号称五十万,在河南、湖广等地攻城略地,官军无不望风而逃。
反观官军这边,则让人并不看好。
傅宗龙和保定总督杨文岳见阻截不成,也是合兵一处,对外号称二十万,分遣诸将守备各城,张网布置,准备与李、张、罗联军决战。
说是二十万,其实官军真正能上阵的也就剩下四五万最多,大部分还都是被闯军连败的疲惫之师。
就算傅宗龙、杨文岳两位总督有意剿贼,下面的诸将也是口听心不听,对李自成这个闯王的名号畏惧万分,随时准备弃城逃跑。
说起来,李自成缺少马队,正巧张献忠精善马队,号称来去如风,闯军多是流民充数,声势大但战力不足,罗汝才所部人数虽少,但却都是精良老营。
他们三个一合兵,那可就再也不是到处跑的乌合之众了,无论人数还是马步战力上,都已经远远超过河南和湖广的官军。
若是用现代的话去说,眼下的农民军已经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战略游击进入全面反攻的状态了。
话说回来也让人有些唏嘘感慨,想当初山东军在河南的时候,农民军被其连败,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都差点死在开封城外。
然而王争的能征善战却遭到皇帝猜忌,不仅连下圣旨叱责,更是严令山东兵马退出河南,眼下则是被打发到辽东救火。
河南境内也就剩下李国能、陈永福这些山东军外系将领驻扎在开封城附近,但李自成好像有点后怕,说什么都不去碰开封和归德府。
这也没什么,反正地方大的很,去别的地方一样能发展,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最难啃的留到最后再说。
七月下旬,傅宗龙和杨文岳两位总督集重兵与李、张、罗联军决战,双发在汝宁府的孟家庄激战,中原五省的军将们表现并不比松山城外的王朴那些人好上多少,战斗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贺人龙怕损失太多被左良玉吞并,当了一回王朴,率部先逃,其余两位总兵虎大威和李国奇稍微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算是给傅宗龙、杨文岳两位总督个面子,紧跟着没多久就步了贺人龙的后尘。
官军各部成了崇祯初年的流贼,争先恐后的溃逃,无论兵将都是不甘落于人后,好像在后面追的才是官军。
要是仔细算上一算,傅宗龙和保定总督杨文岳的联军就连七天都没撑到,傅宗龙运气差了些,在乱军之中被李过抓到,最后在阵前被斩首,保定总督杨文岳则是在参将吴惟忠率领家丁的拼死保护下,辗转逃到了开封境内。
说起来有点意思,闯军一见前面是开封,立刻调转马头就不追了,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正赶上山东军的外系将领,开封城守副将陈永福巡视,见到是王大帅曾经在登莱的老上官败退回来,不敢怠慢,立刻带着人给接到城内好生照看。
那一夜陈永福和刘国能等人一直在商量,最后决定将消息传回历城,询问军议司后续如何安置。
傅宗龙可是正儿八经的总督,这等级别的高官尽管从前也有死在乱军中的,但是那无从考证,找也找不到,这被农民军抓到阵前斩首还是头一遭。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士气大振,当即就是商议要不要趁势再打一次开封,要是开封打下来,河南就稳了,张献忠和罗汝才觉得可以打,但李自成说不行。
外头这么多软柿子不捏,非挑那硬骨头捡,还说什么他是闯王,自有谋划,保教那王争不打自乱。
说着说着那话就变了味,李自成带着闯王的威势去招揽张献忠,那可是带着俯视的心态,可张献忠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想屈居人下。
尽管当下没说什么,但就算他只有一个马队,心中依然在盘算着离开闯军独自回湖广发展,官军这么弱,错失良机可不行。
罗汝才老奸巨猾,一直微笑着当和事佬,自己则一直在回避李自成的问话,压根就没提归顺闯军的事情。
农民军这次会议表面上还算和气,但私底委实已经是分崩离析,八大王和曹操见到官军颓弱至此,实际上都不再甘心留在李自成身边,已经找机会离开李自成自谋出路。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过了一阵子,山东军“松锦大捷”的消息还没传过来,洪承畴在松山大败的消息却先过来了。
有传闻说,闯王李自成得知这个消息后“以手加额,兴奋异常”,均势宋献策更是连卜几卦,言道是天意在闯,取暴明而代之。
回想起来,在今年初的时候,李自成携着大胜余威几次围攻开封,此前闯军在各地所向披靡,但这回却碰了钉子。
第一次围攻被山东军外系将领刘国能和陈永福挡住,下两次虽然做足准备,但却遇上王争亲率山东军十二营战兵增援,损兵折将不说,依旧是没讨到任何好处。
所以在第三次围攻开封失败后,李自成好像是一直在刻意回避某些州府,后来有心的朝廷官员得知,闲着没事给详细的分布出来,这可让他们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闯军和各部农民军在回避的,其实就是距离山东较近的一些地区,说白了,就是已经被山东军各外系将领控制的开封、归德等地。
再进一步去说,任何有山东军驻扎的地方,无论嫡系还是外系,都没有哪一支农民军去动。
其实在孟家庄的战役结束后,农民军声威大振,再加上洪承畴在松山失败,李自成终于是有些跃跃欲试,但在内部商议几次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依然没有进入开封境内。
这久而久之的,地方上便有一些微词出现。
说是山东军暗地和闯军这些流寇达成了什么交易,所以流寇才会绕过这些地区。
第三百七十二章:树大招风
眼下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除了山东六府以外,没有被闯军踏足过的也就剩下开封府、归德府这几个州府。
所以这时间一长了,难免会有一些打了败仗的朝廷文武官员为了转移转移,在这件事上动歪心思。
尽管这些都是空穴来风,提的一般也都是百总、千总这等级别的小军将,充其量不过是个守备,并没什么地方上的大员在官面上去说,可不知怎的,竟然在几个月之内就传遍了河南。
在历城的李岩也在纳闷,要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成流言,背后没有势力在推动是不可能的,不过山东军目前得罪的人太多,一时间也根本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背后使绊子。
李岩能做的只是尽力稳定山东本地的局势,通令各地保安司、军议司分署,抓捕一切散布谣言的宵小之辈。
山东军的三级系统保证了即便在王争率战兵出征的时候,山东六府依旧能有可观数量的正兵驻守,再加上军议司政令及时,这种小流言其实在山东本地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闯军虽然不敢去动有刘国能和陈永福驻守的开封城,但未必不敢打归德府的主意。
这个地方虽说比不上开封那么大,但却素来号称有粮草积蓄,打下这个地方,对正在蓬勃发展的闯军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
不过经过一番打探,驻守在此地的竟然还是山东军外系兵马,王争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收编了归德府,李自成有些投鼠忌器,没敢直接动手。
但他也没有放弃,接连派遣小股的马队去探听情况,侦查地形。
在位于汝南的闯军大营中,正有不少人在里面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什么,忽然一名老营急匆匆的跑进去。
一进屋子,见到闯王、曹操、八大王等人都坐在桌子旁边吃喝。
闯军也算是鸟枪换炮,基本上是打到哪抢到那,不过与早些年有了明显的区别,现在李自成已经知道占领地盘收拢流民壮大实力这些事,再加上牛金星谣言功夫做得完善,所以这日子在逐渐的变好。
打破了许许多多的朝廷城池,李自成掳掠来不少珍宝金银和官家女子,除了各位头领分发下去的,自己则是享有优先挑选的权利。
久而久之,李自成的眼光当然也在变得越来越高,有了一些上位者的威严,见到来人匆匆忙忙,皱着眉头说道:
“没见我和八大王在商谈机要,下次注意点,不要冒冒失失的没了分寸。”
那老营用力点头,断断续续的说道:
“闯王,官兵打胜了”
听到这话,一旁的粗壮汉子冷笑一声,说道:
“闯王,你手下这小子怕是傻了吧,官兵刚刚被咱们击溃,就连傅宗龙都给砍了头,杨文岳一样是自身难保,他们去哪打胜?”
罗汝才明显也没抬在意,喝了杯酒,又夹几口小菜慢悠悠的吃起来,并没急着搭腔。
那老营不敢顶嘴,只能是连声的道:
“闯王、八大王,听说那王争带着山东兵在锦州打了个大胜仗,砍了鞑子两个王的人头,斩首过万哪——”
“荒唐!”
李自成呆了呆,紧跟着就是拍桌而起,喝道:
“想当初我蛰伏数年,最后也不过是砍了一个福王而已,鞑子难道如此不堪一击,竟能让王争砍两个王,他们难道是吃屎的!?”
罗汝才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就连上面夹着的小菜落到脚下都没注意,不过他很快就是稳定下来,静静的放下筷子,略有笑意的问道:
“可是探听清楚王争砍掉的是哪两个王了吗?”
老营想了半晌,这才是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回大王,据说是孔有德和耿仲明!”
听到这话,李自成顿时哈哈大笑,将碗里的酒喝干后促狭的笑道:
“看来明廷气数已尽,这两个算什么王,估摸着那斩首过万又是在吹,虚张声势罢了。”
张献忠这才反应过来,用拳头“砰”的砸了一下桌子,恶狠狠说道:
“没错,狗官兵最擅长的就是虚张声势,把蝇头小功夸成惊天的大功可是他们看家本领!”
说到这里,张献忠好像忽然想起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边笑边继续说道:“想当年在谷城的时候,有个姓杨的百总还来找过我,说是截杀一批流民,人头对半分。”
听到这里,罗汝才起了注意,静静的问道:
“八大王,你同意了?”
“放屁!老子怎么会和狗官兵同流合污?当即就让老营给他轰出去了,不过这厮最后还是动手了,当时迫于形势还不能和朝廷撕破脸皮,就只能一声不吭了。”
张献忠说话的时候好似一个粗狂的汉子,什么都不在意,可眼角总是到处去看,观察李自成和罗汝才的动静。
罗汝才早就注意到张献忠的小动作,当下只是在心底冷笑一声,仍然沉稳的坐在那里夹菜喝酒,一声不吭。
李自成的反应挺大,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装出来的,张献忠笑了笑就不再继续说。
示意那个报信的老营退下去,李自成赞赏道:
“八大王做的对,当时朝廷得势,来不说那些了,继续喝!”
李自成等人为朝廷的“虚张声势”而对“松紧大捷”毫不在意,可有一个消息却悄悄的传到了京师的暖阁。
看着这名锦衣卫递上来的奏报,崇祯皇帝勃然大怒,起身转悠了半晌,说道:
“传朕的口谕,让兵部尚书陈新甲速来暖阁。”
陈新甲坐在崇祯御赐的座椅上,看完后同样是有些吃惊,张大了嘴,不可置信的说道:
“皇上,这,这不可能是真的吧,忠烈伯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审查清楚再”
不等陈新甲说完,崇祯脸色立即大变,怒声的道:
“你看看这些年王争做过的事情,同左良玉互通有无也就罢了,违逆圣旨朕也就忍了,可现如今,他竟然敢和流寇私自定下协议,全然不将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不然山东怎么会半点事情都没有?”
天子盛怒,陈新甲惶恐万分的跪在地上,小心翼翼道:
“皇上您要三思啊,流言蜚语,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哪!”
听陈新甲说完,崇祯更加是觉得气不打一处来,拂袖说道:
“陈爱卿不必再提!传朕的旨意,严令王争在十日之内率部撤离松锦,返回山东,不得有误!”
说到这里,崇祯淡淡道:
“朕要在平台见他。”
崇祯皇帝的语气已经是动了杀机,陈新甲怎么敢再劝,只好瑟瑟发抖的伏跪在地上,高声大喊:
“臣遵旨——”
在大明京师的牢狱,一位披头散发的“高官”坐在其中,身旁摆着一碗水饭,就这么呆呆的望着那一小块天窗,一直到天黑。
第二日一早,一名狱卒来到这边,按照规矩给这犯人投饭,却见这施邦耀还在坐着,而昨日晚上的饭食他到现在都还没动一口,这才是带着惊讶的心思吊儿郎当问了一句:
“喂,喂——!死了不成?”
这声音没得到任何回应,不过狱卒也不在意,“哐啷”将饭食扔到地上,大摇大摆的离开牢房。
其实以施邦耀这等级别的官员,在还没被三法司定罪之前还是会有一些阅读的权限,每日饭食他不会动,但邸报是要读上好几遍的。
崇祯皇帝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将他投入大牢后还有些不放心,时时刻刻都要让北镇抚司的锦衣卫轮班监视,一旦施邦耀有了什么动作,都要立刻上报到他的御案面前。
可连日的监视下来,就连锦衣卫都有些佩服这位御史大员。
施邦耀人好像是魔怔了一样,三天才喝了一点稀饭,一直望着北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来
时间来到九月份的时候,闯军其实已经在逐渐朝东北方向移动,此时在南直隶朝廷驻扎的兵马还有很多,然而李自成目的并不在那,反倒是跨过开封府南部的几个州县,来到归德府周围扎下大营。
自那以后,归德府之中就总是能见到一些白衣的马队在来往奔驰,尽管他们并不惹事,但时日一久了,在归德府的朝廷官员们便惊恐的发现几乎到处都是流寇兵马在晃。
闯贼目的不明,文官们束手无策,驻守在归德府的山东军外系将领心中也是有些害怕,毕竟流寇势大,不是地方外系就能阻挡的,还是要请示山东内部的兵马。
杨文岳溃逃,傅宗龙被杀,河南、湖广的大明兵马已经是一日数惊,而南直隶的朝廷兵马听到流寇没有挺近南直隶的意思这才是松了口气,反正只要不来自家的地盘就是万事大吉,管什么其它地方的安危。
时间进入十月上旬,正是王争在辽东刚刚击败阿济格的时候,郝摇旗却率领三万联军跃跃欲试的向前,不过也没走多远,很快就停在马厂集一带不动。
这个地方距离归德府已经是非常近了,郝摇旗的只是整日洒出马队监视在归德府明军的动向,因为那边已经轰轰烈烈的在攻打陈州。
归德府的明军和山东军外系并没有任何出援的意思,直到陈州被攻陷,知州身死的时候,地平面上也没有出现明军旗帜的影子。
其实就在马厂集以东不远就有一支隶属于山东军的外系兵马,这支队伍的头领叫做孔峦,原本是归德府最大的响马头领,也是归德府本地最大的豪强,现在则成了王争手底下外系的守备。
说起来,这孔峦尽管长相像个黑脸张飞,但委实是粗中带细,有些头脑在里面,早前归德府十二家响马大盗祸乱百姓,没几年都被他给逐一吞并。
据说孔峦有个光耀门楣的愿望,收拾那帮响马大盗后没成想自己也被称为“响马”,这才是接连的向朝廷请求招安。
由于孔峦到处攻城略地,归德府的朝廷兵马不但不接受招安,反倒立即组织了几次围剿,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也让孔峦渐渐的死了心,开始到处“掳掠”。
不过他这种“掳掠”和流寇不同,孔峦仅仅是对缙绅之家下手,得到的金银财宝除了两成用于分派给手下,剩下的八成都被他分给穷苦百姓。
所以他“归德孔大爷”的称呼便由此而来,这么个本地官兵恨之入骨的响马大盗,不知怎么的,摇身一变忽然就成了王争手底下的守备。
不过事在人为,人家孔峦眼下找到个好靠山,那王争手握重兵,行事狠辣,岂是好招惹的人物,当下什么仇怨也不敢有人再去提。
孔峦这自打被山东军招安,表现一直很好,郝摇旗带着三万闯军畏首畏尾的进入归德府那天,正巧赶上他追杀一路外地进来的马贼。
这些马贼抢了一个小庄子,最后还掳走了十几个女人,孔峦听到后当即便是火冒三丈,带着部下马队穷追不舍。
同开封府的主将一样,孔峦在归附山东军后,一向都是自诩“忠义”,这次追击刚巧与闯军遭遇。
说起来倒是有些憋屈,郝摇旗自打碰上山东军之后就从来没讨到过任何好处,先是在通许县大败,后来三次围攻开封都被打退,这次也只是奉了闯王李自成的命令来试探,并没有真打的意思。
孔峦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那种常年甩膀子的马户,归附山东军后,就连兵器衣甲都得到基本保证,当下见到对方的大军,自然也不敢贸然行动。
马贼是小,保命事大,孔峦勒马停在那边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郝摇旗见到对方打着山东军大旗,再看看全都是精良马队,已经是抖了三抖,心中立刻消去了再深入的念头,下令缓步后退十里,等待攻取陈州的大军会和再说。
山东军和壮大后的闯军第一次接触就这么草草结尾,见到对方这么多人,还有不少马队在周围游走,孔峦更是震惊,本来以为要死在这边,却没流寇想到就这样退了。
来不及松口气,当即孔峦带着队伍匆匆赶到拓城,一方面召集部下布置防务,另一方面往山东方面传紧急军报,说是流寇大举来攻。
本来归德府各地驻扎的明军总计有六千余人,可全都是质量低下,后来只有一千人不到被山东军收编,其余地方大多都是被改编后的外系将领驻守。
现在的归德府大部分地区其实已经落到了王争的掌心,新建起来三个聚耕农庄,外系的兵马编制约有三个营,分别驻守在拓城、归德府城和睢州地界。
若将护庄队和盐丁与那些收编的山贼土匪都算上,兵马勉强能多撑出来两个营,但这已经是极限了,相比闯军的浩浩荡荡根本算不上什么,显得十分空虚。
在东昌府、翁州府沿线驻扎的山东军嫡系正兵有心到归德府增援,但半个月过去了也没能动弹一步。
第一,皇帝已经有过严令,让山东军任何兵马不得走出山东,各地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就等你犯错;第二也是李岩对山东六府的安危有些担忧。
且不说归德府,若是闯军大举进入山东,战兵不在,仅凭各地的嫡系正兵能不能守住防线还是未知,毕竟现在的闯军据说有五十万,战力也与往常不同。
这消息在九月下旬传到历城,王争留在那边的班子立刻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眼下虽然王争和十二营战兵主力未在山东,但内部却并不虚弱。
军议司的参谋们一致认为,山东军不能向贼寇低了头,作为王争任命留守在历城的大将,邓黑子当即就决定亲自率领正兵营前往归德府抵御。
后来被李岩和管清天合力挡了下来,历城这边算是山东首府的位置,这么重要的地方,不论何时都需要一个有威望的大将来镇守。
邓黑子作为留在山东的唯一一名方面大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亲自上前线,就算留在这里也能起到震慑群小的作用。
山东六府距离归德府最近的是东昌府和翁州府,这两个地方分别由邵勇和刑一刀负责,所以他们两个很快就得到历城军议司的命令。
闯军在归德府外虎视眈眈没多久,东昌府和翁州府的各个山东军正兵营就已经朝边线集结。
眼看着又是要即将开打的架势。
第三百七十四章:斩钉截铁
辽东,锦州内城。
王争在城外击败了清军后第一时间便进入锦州城,当时城内的惨景就算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也不为过。
中原大地饿殍遍野,没想到这千里之外的辽东依然如此。
一进城,无数面黄肌瘦的百姓堆在犄角旮旯,只是昏头脑胀的往这边看,就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两侧土黄色的民居外面铺满了草席,里面都是死状凄惨的百姓,这些人大部分是被饿死的,也有少量被近期城中突起的瘟疫感染而不治身亡,不少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就这样一脸木讷的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支不同寻常的朝廷军队。
“军爷,军爷,给小的一口吃的吧,行行好——”
忽然间,正驾马往祖大寿府邸而去的王争被一个衣衫破烂的饥民拦住,侧身的黄阳立刻就要拔刀,这带起了连锁反应,身后的山东军战兵几乎都是在同一时刻剑拔弩张。
“大胆,还不拿开你的脏手!”
黄阳大喝一声,正要上前,眼前的王争却缓缓一摆手示意退下。
可王争并没有急着给这拦路饥民施舍,静静的朝周围环视一眼,见无数道饿狼似的目光正盯住自己,这才是放下施舍的心思,摇摇头再次摆手示意继续前进。
轰隆隆的步子声再次响起,这百姓一脸失望,心想朝廷的兵马还是原来老样子,也是不再祈求,磨磨蹭蹭的回到原本位置。
骑在马上,王争着锦州城内的景象,拳头不自觉的握紧,鞑子究竟给辽东百姓带去了多大的灾难?
其实方才不是王争不想施舍,方才的情况,你是能给那一个人吃食,但你给不了全城人,况且你给了他一个,剩下的一定会蜂拥而上,搞不好就会演变成一场内乱。
山东军的干粮不多,能酌量分给辽东军已经是极限,至于这些灾民,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锦州城在王争简单的目测之下,应当至少有半个蓬莱那样大小,面积比一般的州城要多出不少,这一路过来见到的饥民百姓没有一千也有数百,无不是面黄肌瘦,神情麻木。
很快,队伍来到一座威严的宅邸面前,按理来说,作为辽东前锋将军,于情于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