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是在路上遭遇了闯贼,可李自成不是让王争打出开封了吗,哪里还会有贼匪。”
    “贼匪没有,兵匪却有不少!”
    那文士模样的人叹起气来,继续说道:
    “本来我们带着给左帅的东西好端端走在官道上,各地的官军知道这是大帅的货没有人敢打歪主意,却忽然遇到了贺人龙。”
    “贺人龙?”
    听到这里,左良玉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重复一句,冷笑一声,“原来是那个败类,与本将争夺将印不成,现在赌气跑到河南为祸,怎么,难道是他截了我们左军的货?”
    其子左梦庚笑了笑,接话道:
    “父帅所言极是,这贺疯子在放任献贼入川,被杨嗣昌几次责骂,这才是负气去往河南。”
    其实左良玉也就是随口一说,左军聚众二十万,贺人龙能有多少人,两万不错了,怎么有那个胆量和他堂堂的太子少保作对。
    不过他端详对方的脸色,却从中见到了一丝意料之外的表情。
    那文士点点头,一脸的愤恨,“左帅何等聪明!来的还不只是贺人龙,还有游击刘烈,参将杜荣等这些人。”
    听到这话,左良玉却是坐不住了,奶奶个熊,老子还没算想夺我平贼将军的账,这家伙倒是跑到河南敲了一杠子。
    “怎么,你没和他说这是我平贼将军的货吗?”
    站立的左梦庚也没有想到,当下一脸的愤怒,开口道:
    “父帅,这贺疯子看来是以为咱们怕了他,找几个小鱼小虾附和,就想与我们堂堂的左军作对,看来是不想活了!”
    衙门里的几个左军参将和游击也纷纷出言大骂,甚至有人自请率部去截击贺人龙那些人。
    “大帅,这种事要是息事宁人,在下说点不好听的,恐怕今后大帅在三军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那文士说的话虽然是轻飘飘的,但却起到了煽风点火的效果,左梦庚和周围的左部军将连连点头说是有理。
    左良玉站起身后来回的踱步,怒极反笑:
    “好你个贺疯子,看来不给你点眼色瞧瞧,你是不知道这地方谁做主!”
    大约在十五天后,贺人龙正志得意满的与刘烈等人带着金银辎重前往湖广,刚到了河南与湖广交界的地方,忽然听到一声炮响,几杆“左”字大旗迎风而起。
    “什么人?”
    炮是土炮,没什么杀伤力,多是官军用来当做信号弹使用,贺人龙从前也是一步步杀上来的,听到这个下意识的就抽出刀大喝一声。
    “某是延绥贺人龙,来的是谁?”
    “贺疯子,你好大的架子!”
    从两侧冲出无数的官兵,都提着刀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见到为首那人,前列的刘国能却是一个心惊。
    他还是闯塌天的时候见过这人几次,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不过左良玉不是跟着杨嗣昌去四川合围张献忠与罗汝才了吗,怎么会带着这么多兵马在这里出现。
    其余的人差不多也是这个反应,左良玉,这个名号不仅在流寇中十分响亮,在五省剿贼官军中一样如雷贯耳。
    左军号称二十万之众,其余各镇兵马多只是几千上万,像贺人龙这种不到两万号称两万的,也能威慑一方。
    贺人龙这才是放下心来,不是流寇就行,收起刀笑着道:
    “原来是左少帅,怎么会来这偏僻之地,莫不是杨嗣昌的命令?”
    闻言,左梦庚哼唧一声,说道:
    “我们左军何时受过杨老儿的差遣,识相的就尽快将货还给我们,免得大动干戈!”
    左军来了不少人,眼下已经是将几镇兵马尽数围住,不过贺人龙却越听越糊涂,自己尽管与左良玉有些隔阂,但也不至于这样不给脸面吧。
    难道是从其它地方打听到自己从山东总兵那敲了一笔竹杠,所以要带人来劫走?
    想到这里,贺人龙脸上的笑容消失,沉声道:
    “左少帅在说些什么,我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
    左梦庚也懒得和贺人龙再你一唇我一嘴的废话,指着后面的独轮车,“这些都是我左军的,父帅有令,让你放下东西再走!”
    这话傲气的很,委实就是不将在场的其他军将放在眼里,尽管此时左梦庚没什么履历职衔,但是他有个好爹。
    他这个爹多些年来战败无数,溃逃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但由于手底下的兵将太多,朝廷往往要依靠,所以犯了天大的罪过也就是戴罪立功。
    贺人龙和左良玉本就有嫌隙,他以为左良玉是刻意找茬抢东西,左良玉觉得是贺人龙先抢左军在先,两方谁都不肯松口。
    再加上左梦庚十分傲气,谁都不看在眼里,从嘴里出来的也都是一些讽刺的话,贺人龙一时气不过,两方居然就在河南和湖广交界之地开始火拼。
    这次的规模是历次官军火拼中最大的,其余各镇兵马本想率部离去,但却被左梦庚言辞斥为同党,最后也都搅和进来。
    两方的兵马家在一起没有十万也有七八万,漫山遍野的都是官军喊叫着厮杀,两方的素质都差不多,居然一整天了也没分出个胜负。
    说来也是巧合,贺人龙打起仗来不管不顾,居然将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胳膊砍伤。
    左梦庚惨叫的如同杀猪,他何曾受过这种上,当下不再管部下的军兵,捂着胳膊狼狈逃回县城。
    这场大规模的官军火拼,竟然是贺人龙略胜一筹,不过却并没有记载在官府的账册中。
    

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
    左梦庚路上收拢了几成溃兵,回到县城后将此事告知左良玉,果然,引起他的雷霆大怒。
    “好个贺人龙!”
    左良玉素来是做起事来不管不顾的主,吩咐医士将儿子好生照料之后,就连原定的围剿张献忠与罗汝才计划都不顾,尽起十几万左部大军兴师问罪。
    那天左部溃败的时候,没有人觉得快意,反倒是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要说这贺人龙还真是不识好歹,左军想要,分润分润再商量一番也不是不可能,为什么非要大打出手。
    这可倒好,不仅你贺人龙和左良玉不死不休,把我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也牵扯进来。
    在左良玉这等人物的威压下,贺人龙其实就不算什么了。
    平贼将军左良玉在河南、湖广一带凶名赫赫,甚至不下于李闯、献贼等人,所率左部兵马过一地,抢一地,时人称:
    “贼来不过家破,左兵来却要人亡。”
    这所谓的“左兵”便是指左良玉部下兵马,其实大明士卒待遇低下,每逢开战等朝廷的粮饷根本不切实际,总是要开抢填补一些。
    不过大部分的兵马在本乡本土除了横行霸道之外,还真没怎么抢过,毕竟是父老乡亲,大多数人都认识,抢到自家亲戚头上可就不好了。
    就好比贺人龙率领的延绥镇兵马,在延绥一带的时候军纪还算端正,无非是霸道了些,可一旦到了其他地方立刻就变成虎狼。
    不过左良玉麾下的左军兵马成分却并不简单,远点的来自辽东、北直隶,近的也有四川、两广和山西,兵员还真是来自五湖四海。
    所以左军一向是打一枪换个地方,走到哪都是客军,根本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地方,每过一地,大城一贫如洗,小镇遍地尸骨。
    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这等荣勋在五省官军中十分少见,可除了官家客客气气的如此称呼以外,老百姓却根本不这么叫。
    “平贼将军”打头那字一去,可就是正儿八经的贼将军,足见百姓对官军根深蒂固的印象。
    不过说来也是好笑,无论地方上士绅如何诉苦咒怨,文官武将们如何弹劾咒骂,左良玉却在这总兵大帅的位置上越坐越稳。
    在北直隶大官们的眼中,不论左良玉在地方上如何作乱,只要还带着左军追剿流寇,那就是少见的忠勇之辈。
    更何况,在崇祯的心底还真有些顾忌,要是处理不好将左良玉给逼反了,那湖广、四川、河南五省的天可就塌了。
    那些本来跟随贺人龙的几镇军将早就知道这些,当下是冷汗直冒,谁都惹得,唯独那平贼左良玉惹不得,都是连夜撤回河南。
    等到左良玉率部赶到的时候,只是见到不剩一万的延绥残兵立营,而此时左部足足来了十多万人。
    虽说左良玉骄横跋扈,但是总归不像贺人龙那般不识时务,没有点脑子怎么会有如今这样的风光,再说在他心中明朝依然是正朔,跟着朝廷干,有兵有爵,风光无限,与朝廷为敌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就当给杨嗣昌个面子,延绥军也是要跟着围剿的兵马,被左部全灭了说不过去,所以当日他也只是“和和气气”的拿走所有的军需离开。
    贺人龙没法子,只能是眼睁睁看着左良玉一车车将东西运走。
    王争停留在开封,当然不是为了享受河南首富之地的繁华,而是在安排各种事宜,为了将一颗钉子牢牢安插在这里。
    首先,杞县李氏收到一封信。
    现山东军议司左军议李岩,也是王争麾下首席文士,原名李信,天启年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削职为民。
    其实在明末官场中,这算不了什么,加上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氏原以收取佃农租金为生,李岩掌管李家的时候,为了周济穷人将家产都用光了,加上最后写了那些讽刺朝廷苛政的诗词,被下狱问罪。
    好在王争带人及时赶到,将李岩营搭救出来,但人能走家却不能离开,李岩一走,李氏从此后一蹶不振,哨骑赶到杞县的时候,那里已经是残破凋敝,门可罗雀。
    来人自称是山东总兵王争的麾下,是要和李家做一笔买卖。
    如今在山东实行的聚耕农庄政策在开封也可以实行,不过不是在书面上,却要在暗中进行。
    说是由于有左军议李岩这层关系,山东军愿意出资帮助李氏购买土地,但是一半都要填王争的名字。
    而且还答应李氏,说是所有的农庄土地,李氏都可以按着山东军规定下来的数目征收租金,到手的银子李氏拿大头。
    这就相当于,若是李氏有能力,整个开封府都是他们的市场。
    没过多久,从湖广溃逃回来的刘国能正无头苍蝇一般的不知道该去哪,却也接到了来自山东总兵的信。
    经过了几次的信件来往,几月后一个事情总算敲定。
    按照官面上的文章,就是说刘国能对左良玉部彻底失望,但依然对朝廷感激涕零,想留在河南剿灭闯贼。
    刘国能去年就抚于熊文灿的时候,本来是被直接安排到平贼总兵左良玉的麾下,但两人素有隔阂,从来都是分路行事老死不相往来。
    想要让他换个上官,这种事情也简单的很。
    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巡抚衙门就在开封城,和王争同在一屋檐下倒没什么,重要的是城中还有两万的山东士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等上个疏的小事情能听还是听,更何况,王争花钱出力的帮开封处理祸乱,衙门的人都以为他傻了,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阻止。
    山东巡抚颜继祖就不用说了,自打王争接任山东总兵以来,起初他还会过问过问,但各种事井井有条,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眼下安心的在家待着做个太平巡抚,还能看着自己的政绩一年年上去,有什么不好。
    两省巡抚联名上奏,加上王争到处送礼疏通门路,这等一地守备换个上官的小事情,在兵部就全权处置发了回来,根本没惊动皇帝。
    “开封府守备刘国能,有忠义之心,升授游击将军衔,从山东总兵王争征剿流寇。”
    

第三百三十三章:闯塌天刘国能
    官军招安,当年还是闯塌天的时候,刘国能部下十几营足有数万人马,但真正被收编的能有一万就不错,其余的都是被左良玉、贺人龙这些人借各种名义夺走。
    想想也是如此,但凡流寇被招安,无论你从前在农民军中是什么身份地位,也别想能安安稳稳的当官兵,而且刘国能还打听到一件令人心灰意冷的消息。
    除了自己,其余几个没有反意的义军头领都死了。
    这不是死于官军之手,因为刘国能和张献忠、罗汝才不同,他们为了帮助朝廷和从前义结金兰的弟兄反目,从此与各路的流寇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不过你若是能保持原有的实力,起码自保还是能做到的,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像刘国能这种被招安的头领都打算跟着朝廷干,但却都是被安排个不要紧的官职打发。
    为了配合朝廷的命令,手下原本的老营也是拆的拆散的散,从没有什么怨言,可五省官军还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这些往日的流寇,加上罗汝才、张献忠等人复起,对他们的提防也就更深。
    到如今,各人手上的兵权没剩下多少,被昔日兄弟寻仇的时候才会连抵抗能力都没有,听说都是力战身亡。
    刘家虽然是归德府的大户,但却一直没人有什么官身,规模再大也就是地方豪强的性质,所以才会一直被官家欺压。
    所以在刘国能受到山东军的消息,说是山东总兵愿意收编自己部卒的时候,心底其实叹了口气。
    他只希望对方能和左良玉不同,或者说比左良玉好一些,给自己留下点心腹保命,他总觉着李自成不会轻饶了自己。
    “刘游击,进去吧,大帅要和你单独谈谈。”
    这天一早,刚刚受到消息的刘国能来到位于开封府城内的军营中,听到门前兵士的话,他深深吸口气,大步走了进去。
    进去的时候,刘国能一眼就见到背着手站在最北侧的那人,帐中除了他自己就只有这个人,自然是那位山东总兵无疑了。
    尽管没看见正脸,但刘国能却依旧从背影中看得明白,知道眼前这位大帅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怕也就在二十六七岁上下,当时就有些吃惊。
    从前还是闯塌天的时候,荣阳大会他也名列十三家之一,各方的大王头目都是见过,无一不是年近四十,虎背熊腰的壮汉,这样的年轻人是如何驾驭整个山东军的。
    在外面那些毕恭毕敬的军士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看样子比自己的老营都要精锐。
    来之前,刘国能自然要做做功课,既然今后要在山东军下辖混,就要把内部的分制搞清楚,不过知道这些的他却有些吃惊。
    千总这个职衔在其它地方早就烂大街,但是在山东军内却不然,能坐到这个位置,基本都是在正兵中自领一营的角色,已然是不简单了。
    守备的职衔,要么是在正兵中总领一府的大将,要么是战兵中的副营官,前者为一府中地位极高之人,后者则是精锐中的骨干,随时可能补正,要是成为山东十二战兵营营官之一,更是风光无限。
    山东军中的四名方面大将,是除了总兵以外地位最为显赫的,但这四个人除了副总兵黄阳以外,其余三个在朝廷上也就是个参将的衔头,只比自己高出一级。
    知道全部的刘国能,其实是带着受宠若惊的心思来的,心道这位山东总兵为何要给自己个如此高的职位。
    他连忙的朝最前方那年轻人跪了下去,一边报上自己的名号和籍贯,一边为自己前一段时间跟着贺人龙来开封城外做出的事情道歉。
    不过若是一般的人,在这种时候一般都是要将责任推卸到贺人龙等人的身上,但刘国能却并没有提这些,只是不断的说自己鬼迷心窍,罪该万死。
    “卑职只求大帅法外开恩,能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些话王争听过不少,一般人被招安也就是说这些,不过刘国能话中的态度却也能听出些真诚。
    招安的形式刘国能见过一次,若是按官府常见的套路,这个时候那山东总兵无非就是要说些皇帝圣明的话。
    不过刘国能低着头跪在地上,却听王争说道:
    “刘家原本是归德府地方望族,因为受了商丘知县与陆家等豪强的污蔑,这才被扣上叛贼的帽子,本帅都已经调查好了。”
    听对方讲到这里,刘国能眼中先是不解,而后再是浓浓的惊喜,这时又见王争朝他微微一笑,温和的道:
    “如今河南等地战乱纷纷,辽东战事吃紧,所以本帅已经提你为山东军驻开封府正兵统领,你所部兵马尽数充为山东军正兵。”
    说到这里,王争向前走了几步将他扶起来,道:
    “至于商丘知县和陆家,本帅已经知会了李巡抚与归德知府,相信不久后便会有相应处置。”
    反应过来后的刘国能眼中已经带有泪花,拼命的“通通”磕头,带着哭腔说道:
    “大帅大恩,某刘国能此生不敢忘!”
    王争方才话已经说得够清楚,刘国能不是傻子,山东军在开封府的除了王争亲率的十二营战兵以外,根本没什么正兵。
    任命自己为开封正兵统领,也就是将兵事将全权交给自己的意思,刘家在山东军的扶植下也将在归德府重新破土,渐渐的成为一方豪强。
    “刘统领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山东军在战时没有跪礼,今后你还要和其余的兄弟多多学习军礼。”
    王争与他微笑说了几句,背手转过身去,淡淡说道:
    “如今辽东战事吃紧,料想本帅不会在河南久留,到时这开封府一应诸事可全交刘统领了,还有,杞县李氏那边,你需要多跑跑。”
    杞县李氏的事情刘国能已经听说过,居然是山东军议司左军议李岩的亲族,据前段时间传出的消息来看,开封府地方豪绅的事情也就是李氏做主,自然需要多多协商。
    山东军是督臣杨嗣昌檄令援剿的客军,只要还有人在这河南地界上就依然能打着援剿的名头,不过这名头也不能做太多事。
    好比聚耕农庄,很多事都需要借助豪绅的名义暗中进行,麻烦的很。
    接下来的几月,由于杞县李氏和刘国能的互相协助,再加上山东方面增派了不少民夫,所以很快就在开封一带建起了几处农庄。
    这些农庄是以李氏的名义搭建,但内中却依然是王争在操控。
    

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强 人心
    王争这一道道连环的任命发出去,众人都是不解、错愕。
    帮助杞县李氏这说得过去,毕竟是左军议的亲族,自然要照顾,但是像任胡这等火器营营官的要职,朝廷那边也才是个游击的衔头。
    况且任胡还是从登莱两地就南征北战的大将,这刘国能从前只不过是个叛乱朝廷的地方豪强,怎么就直接给了个游击将军这般的高位。
    不过接下来王争开了两次内部军议,隐晦的提过几句,众将这才想明白,原来即便刘国能那种后来归附到山东军下的被升为游击,那也就是个外系的将军。
    山东军的外系倒是从刘国能这边起了个头,此后一般都是任命在最混乱和危险的地方,而且还要连着升上去几家互相制衡,等到安平的时候又要派亲系军将实镇,并没有太多的实权。
    其实那天回到自己营中的刘国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狂喜的心情,这山东总兵和左良玉虽说都是名声显赫,但却一点都不一样。
    一个是吝啬抠门,好的东西都拿来自己享受,一个是宽容待下,紧驰有度。
    这种身份地位的人突然变化,不少人甚至是背后的亲族都要跟着一同得道升天,今后见到各镇兵马也能抬起头。
    嘿,咱可是山东军的游击了!
    刘国能这种喜极而泣的样子,都明明白白的看在山东军战兵军将眼中,想当初,大家同样是出身卑微,能有今日的成就是想都不敢想。
    一时间,亲系的军将们排斥刘国能的心思倒散去了不少。
    正在山东的军议司各个参谋听到这一连串的布置,都是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看上去好像在放权,但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计谋。
    大明下辖各省,山东一省已经完全被山东军占据,就算朝廷命令过来也是稳如磐石,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但其余中原五省、云南土司各族、南直隶各省乱已大半,豪绅结寨自保,各部官军为了丁点利益与面子而互相征伐火拼,歌舞升平的江南,并不能掩盖天下大乱的事实。
    “山东军若想成事,想立一番基业,仅凭这山东的齐鲁之地,一省耕种,能养活多少聚耕农庄?能招多少兵马?那实在是不够!”
    军议司大堂上,参谋处主事顾君恩提着大嗓门,说话的时候还在不断拍打桌子,生怕其他人因为一个不注意而听不到他说话。
    见到左军议李岩和右军议管清天微微点头,顾君恩这才是继续道:
    “依我看,兵不过十万!除却安守地方的,其余能随大帅征伐四方的劲旅又有多少?若不趁此乱世积蓄实力,一旦天下大势有变,我山东军何去何从!?”
    顾君恩的嗓门越说越高,最后管清天有些听不下去,“咳咳”几声,他这才是将语调放缓放低。
    李岩不断点头,此人到是看法独特,常能一针见血的切重利害。
    官兵是朝廷的陪衬物,王争既然是山东总兵,那就相当于被划定了管理范围,若是明摆着朝其他地方伸手,被北直隶六科廊的言官御史们看见,怕就成了狼子野心,大逆不道之举了。
    本来李岩还想着如何能替王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未成想,咱们这位大帅却自己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李岩其实能从一系列的命令中瞧出端倪,看来王争不打算再继续往湖广去了,并且应该也做了短期内离开河南的打算。
    离开之前,河南自然不能白白走一趟,王争所给的一系列升赏,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收拢人心之法。
    河南、陕西等省的民心已经完全倒向闯王,闯军在通许县外被山东军打的大溃,就连老营都是丧众四成,争相溃散,但却在短短数月之内再次声势浩大,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十万之众。
    不知这消息是否确凿,但却能从中看出问题,要想在民心上下功夫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段时间内还是不要痴心妄想,在这方面李自成已牢牢占据主动。
    剩下的也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但大明官场素成定局,科举被东林文士主持,武将方面也有世袭军将与世代将门包揽,几乎所有的豪强都没有任何机会栖身官场,只能当个世世代代的土豪。
    杞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有幸出了个兵部尚书,所以李岩看得很明白,王争这一系列的命令就是奔着豪强大户而去。
    起码在现在,他们才是地方上真正的统治者,有土地,有人力,有财产,可以在段时间内聚拢起来大批的乡丁、佃户。
    不过这些豪强却在兵匪和流寇面前没有丝毫的自保能力,所以多像个墙头草,哪方强大了就投靠哪方,这些人以亲族的利益为行事准则,至于文人士子挂在嘴边的什么道义,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用处。
    流寇如今都是打着这些豪强的主意而来,胁裹的屁民就是为了抢夺他们累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自从高迎祥带着闯营等十三家流寇大乱陕西以来,这局面是一天不如一天,到现在不知有多少地方豪强大户的寨子和庄子被流寇攻破,里面累年的积蓄丁点都没剩下,得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说起来,地方豪强和官府天生亲近,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地方官军实在太过废物,无论卫所驻军还是各镇客军,都是好处照单全收,一旦要是听见贼寇来了,就不管不顾的望风而逃。
    近些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局面又是大为不同,在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建议下,他开始留意那些不如意的文人士子与世家子弟,将他们招揽入军为自己效力。
    当初为祸天下的流贼如今却开始这般做法,到底是意欲何为,不少人心里都和明镜一样。
    这个消息听在地方豪强、士绅的耳朵里好像惊雷一般,更加是有如惊弓之鸟的到处联系官军,可但凡能联系到的,不是在败退的途中就是即将撤回本省,根本无可依靠。
    在这种时候,王争以山东军大帅的身份出现,正儿八经实镇一方的总兵官,麾下又有强兵数万,一下子成了众豪强瞩目的焦点。
    既然不可能投奔闯贼,那就要找个大树靠着好乘凉,看这情况,刚刚在通许县大败闯王的山东军是唯一有能力护卫地方的一支朝廷兵马。
    当然了,这大树也不能被自己这些人靠倒了,有些事情还是要多多接济和力所能及的帮忙。
    王争的山东总兵身份,已经是武夫所能做到的最高职衔,麾下那支山东军也是正经实册的朝廷兵马,可以让地方豪强心安理得的接受。
    不过有些细微的事情不少人可能没注意到,王争招揽像是刘国能、杞县李氏、归德府刘家这些朝廷军将与地方豪强,从来都是用自己的名义去做。
    这些人遵从的也都是山东军内部的条例准则,却从来不提什么朝廷与皇帝。
    

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
    从南阳府赶回湖广的左良玉,带着金银和粮食可谓是风光得意,相比之下,左梦庚最初带着那点人马被打散的消息就不算什么了。
    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左良玉都有些不敢相信,尽管不算很多,但这可不仅仅是答应的衣甲兵器了,还有不少急需的粮食和金银。
    那一万多的兵马被打散,虽说到现在只聚拢了不到三成,但周围的军将和文官们都是心照不宣的给压了下来。
    两方这么多人战死、溃败,要是剿贼还能出去邀功请赏,说是某部为了征剿流寇伤亡惨重云云,往往都能得到点补贴,可这却属于官军火拼的性质,还是揭过去的好。
    当事人左良玉与贺人龙两方都有自己的心思,对于那几天发生的事情都没人提,那些逃回河南的各镇兵马更加不会多说一句。
    况且就算你想追根究底一番,这等事情往往发生的紧急,根本找不出什么人证明,溃散的要么被各自上官收拢回去,要么就是远遁山西、陕西等地,到哪去找。
    既然这件事情上奏已经不可能,南阳知府得到了河南巡抚李仙风的授意,下令将发生火拼地点的官府人员悉数撤离,就当根本没发生过。
    说起来,现如今天底下惊人的事情还少吗?
    这边刚听说左良玉与贺人龙两方火拼,官军溃散数万的消息,那头就传来王争收编刘国能部的事情,委实不符合常理,但这件事还就是让兵部高效率的批复下来。
    不少人都在心底暗叹,在朝中有人就是好,司礼监的面子兵部都不得不给。
    当时正在营中喝酒的左良玉听见此事后,其实并没什么感觉,甚至是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
    原来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手底下还有这么一号人。
    刘国能原本明面上在左军下辖,不过那是熊文灿的意思,如今熊文灿被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