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登州府各处的军兵营房在半月之内几乎都被拔除,另外半个个登州府现在就是真空地带,刘部官兵死伤近四千,除此之外,溃散找不回来的又不知要有多少。
    死伤近四千人的意思,就是这些人已经完全没有战斗能力,完全没可能收拢回来,剩下还在登州府的想要收拢回来也是极难。
    这还不算,军官方面也是伤亡惨重,仅是把总级别确定死亡的就有将近二十人,千总级别的骨干居然也有五个。
    刘泽清软倒在座椅上,大概一算,各级将官起码要损失了五十多个,这四千多人与溃散的兵丁中也要有不少老兵,刘泽清可就靠着他们才有的今天。
    如今灾荒连年,各地乱象频频朝廷根本管不过来,只要手里的银子够,用这些老兵骨干,刘泽清只要随便去个地方抓抓壮丁,就能凑人数搭架子成军。
    真是没想到,自己来南直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登州府那边的军兵就损失殆尽,就是整个山东地界,他的军兵也只剩下不到万人,这可太捉襟见肘了。
    不过回想起来,刘泽清头上挂着山东总兵的衔头,说是麾下军兵过万,在山东内地也算是头几份的实力。
    居然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把自己在登州府的营房全都拔了,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强的实力,自己何曾招惹过这样一个人?
    刘泽清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就是王争,不过紧跟着他就摇了摇头。
    自己在登州府布置的人数要多于文登营两倍,这也是他能安心在南直隶享受的原因,王争不可能倾巢而出,连自己的地盘都不要了来和自己火拼。
    要想这么短的时间内干掉自己四千多的兵马,没有八千人同时出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先不说王争一个还没上任的地方副总兵能动员多少兵马,这个规模的军队在整个山东境内调动起来,巡抚衙门那头不可能丝毫不知情,若是知道了,更加不可能没人来信提醒。
    如果王争在掌控半个登州府境的时候就能拉起这么多人,那他的底子到底有多厚,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实在是不可能。
    左想右想,刘泽清颓然不已,损失了足足四千多的人马,估计就连山东境内都不能稳住头几名的实力,想想就是肉痛不已。
    眼下刘泽清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把登州府境内剩余的人马收缩回来,能收拢回多少是多少,至于登州府其余的地界,他已经是有心无力。
    以往刘泽清只想着多占据地盘,却没想过,这边几百人那边几百人的驻扎,实在是太容易让人各个击破。
    收到这个消息后,刘泽清再也坐不住,就连怀里娇滴滴的秦淮舞妓都不再感觉诱惑,满心的焦急。
    山东可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若是有失,自己连给刘福做干儿子的资格都要丢了,到时候各路仇家找上门,那可就全完了。
    刘泽清上路回程,而登州府这边也没闲着。
    登州府境内刘泽清驻扎的军兵散的散死的死,仅剩下那几个据点也是整日胆战心惊,没过多久,总算是收到回撤的命令。
    驻防的把总和千总都是松口气,毫不犹豫的拔营,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们走后不久,宁海州盐政巡检司首先接管了这些地方,在周围设立关口,用缉查私盐的名义掌控住各个要道,凡是敢于闹事挑乱子的,都扔到刚盖起来的巡检司衙门里听候发落。
    若是抵抗的激烈,盐丁们也不会留手,往往是当场斩杀在路上。
    登州府北境盐道的盐枭们心里都和明镜一样,最近发生的这些事就是新任副总兵王争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在互相夺权。
    但是就现在看来,居然是在山东根深势大,最有可能获胜的刘泽清吃了大亏。
    一个月不到,刘部的人马已经撤出整个登州府,就连蓬莱都成了真空地带,一想到这里,不少人就是暗自吃惊。
    这王争究竟有多强的实力。
    

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线上任 慑服
    崇祯十一年五月二十,王争带着文登营的一千五百多员战兵,集结两千多巡检司盐丁,自宁海州城出发,朝蓬莱府城前进。
    轰隆隆的步子声第一次响彻在登州府北境。
    蓬莱素有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皇汉武求仙访药之处,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的神州传说,便源于此。
    王争来前也曾听说许多关于蓬莱的故事,世人皆称此地为人间仙境,乃是登莱两府最为富庶繁华之地,城内的布政司、备倭都司,卫所等有关司署一应俱全,登州知府衙门治所就设在不远处。
    一声令下,队伍整齐的停在蓬莱南门下,这时王争朝城上的角楼望去。
    “山海名邦”四个大字跃然于上。
    王争的胸口不断起伏,心中不禁激动澎湃,如此一座巨城,城内几十万的军民,如今这所有的一切,居然已是唾手可得。
    这似乎就是对自己近三年的辛苦努力最好回报。
    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世人皆称的“蓬莱仙境”,所以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
    为了抓紧时机,赶在刘泽清回来之前牢牢握住登州府,所以这次上任事先并没有通禀知府孙化龙以及城内的任何有关司署。
    在他们眼里,王争只是带着文登营从宁海州城集结出发,用了半日的时间来到城下上任。
    城上的兵士见到城下这样一支兵马早就吓得魂不附体,悄悄伸出半边脑袋,见到打着朝廷的旗号这才松了口气,连问是哪里的兵马。
    “新任驻防蓬莱登州地方副总兵王总镇,前来赴任!”董有银踏出一步,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把门的兵士顿时张大嘴,没等他说出话,已经有文登兵拿着王争的印鉴与路引放到城角下的篮筐中,抬抬手示意让他们拉上去。
    把门的兵士不敢怠慢,连忙飞报知府孙化龙。
    “知府大人,王争来上任了!”
    正在府中听曲解闷的孙化龙这才知道,王争居然带着整个文登营的军兵来赴任了,而且已经到了城下。
    顿时他便有些生气,这王争也太不将自己这个知府放在眼里了,哪有这么匆匆忙忙不提前打声招呼就来上任的?
    城内的大小文武官员们动员起来,都是一阵手忙脚乱。
    说起来,孙化龙还欠着王争一个人情,他这个知府的位子和性命都能保住就是因为王争全歼清军的功劳。
    所以这次他虽然有些生气,不过还是主动的召集文官出迎。
    吴惟收到消息比孙化龙更晚,不过却早早带着亲兵家丁站在府邸外头等候。
    这时候府邸外正有下人在忙活,将原本的元帅府牌匾换成“副元帅府”牌匾。
    没多久,登州知府孙化龙带着一票文官风风火火的从水城那头进到府城,远远看了一眼登莱总兵吴惟忠,却昂着头并没做出什么表示。
    吴惟忠见到后倒是提前拱了拱手,笑道:
    “知府孙大人怎么也来迎接?”
    孙化龙看了一眼吴惟忠,自己虽说欠了王争一个人情,但是在其他武官的面前却不能失了面子,整理下仪容,咳嗽几声,正色道:
    “王副将也算是为朝廷立了大功,此番就任蓬莱,本官这个知府总归是不能不闻不问,这才召集众位同僚前来慰劳。”
    吴惟忠哦了一声,笑了笑,不置可否。
    蓬莱城里外三层,最内府城初建于洪武年间,外沙城增建与永乐十四年,除此之外,另设有蓬莱水城,依山傍海,易守难攻。
    说起来,蓬莱水城历史悠久,自宋代起便是有雏形,不过当地官员称“备倭城”的比较多。
    蓬莱外沙城近似方形,每面约长约一千一百多米,为适应山丘海岸的地势,所以轮廓并不规整,虽然名为沙城,但嘉靖年城墙改为砖砌。
    四面各开一门并各有瓮城,四处门楼角楼共七座,在水城河道出入口设有水门,由登州水军六营驻防把守。
    水城直通府城北门,城内街市起四方格局,东西门之间的大街是为南北干道,偏西跨街建鼓楼。
    南北门内的街道也是干道,但未对直,算是次要街道,基本与干道平行修建。
    除了享誉盛名的蓬莱阁和灯楼,城内用于官兵驻扎的营房便有五处,市井和庙宇更多,蓬莱阁崇楼高峙,视界广阔,与城内布置构成壮观的景色。
    蓬莱水城结合地形和军事要求作自由布局,在这时候的城市风格中也算别具一格。
    随着蓬莱沙城南门“吱呀呀”的打开,文登营战兵都是提起百倍精神,器宇轩昂的迈步进城。
    跟着王争从文登城到宁海州,现在更是来到蓬莱,文登营的兵士们心态也是逐渐变化。
    这回可是正经的大城,在整个胶东半岛提起来也能排上名号,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比起王争来其实并不少。
    “轰隆隆”
    来之前,整个文登营的兵士一大半都已经装备上了铁甲,虎枪和铁盾也已经装备了三成,鸟铳队扩编为两哨。
    整齐的脚步出现在蓬莱城内的主干大道上,铁甲刀兵交错的铮然声响贯天彻地。
    蓬莱城是宁海洲城的几倍大,街市错综复杂且有旧有新,朝府城前行的沿途,既有华美装饰的二层酒楼,也有低矮残破的民房街巷。
    许多百姓面黄肌瘦且色泽暗淡,成群的蹲靠在路边墙角,看着这支不一样的军队,仿佛见到崭新的希望。
    与百姓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行走在城内的富户们虽是红光满面,却心有畏惧,面露忌惮。
    把门的几个朝廷卫所兵眼中止不住的惊愕,看看自己身上破破烂烂的鸳鸯袄,手里锈蚀不堪的长枪与腰刀,再看看这些文登兵身上崭新的铁甲军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文登兵进城用了大约半个时辰,不过这还没完,最后一个文登兵进城后,邵勇带着盐丁们穿着统一的巡检司蓝色衣袄,手持腰刀大摇大摆的跟在后面,昂首走进蓬莱城。
    盐丁人数更多,这随同前来的起码要有两千多人,虽说行进不如文登营那样整齐有气势,不过一眼看上去也是制服鲜明,人头攒动。
    邵勇忍不住里里外外的看着蓬莱城,眼睛好像都不够用一样,简直是土豹子进城的感觉。
    其他人也差不多,毕竟是头一次来这种大地方,处处新奇,好像什么都没有见过一样。
    按照王争之前的吩咐,邵勇带来这批盐丁后就驻扎在蓬莱城内不走了
    王争给他自行在这边选取登州府盐丁总部的权利,选好后,只需通报王争批准,就可以带着人筹措修建了。
    邵勇可是兴奋的紧,王争上任后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副总兵,自己率领的盐丁按照从前的规矩,很快就会成为正规的朝廷军兵了。
    到时候自己到底是能当上守备、都司、卫所,甚重是游击将军呢!
    在巡检司熬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这身份转正的一天,虽说在登州营内部他们还是盐丁的身份,但是说出去已经和正经的朝廷官兵没两样。
    一想到这里,邵勇就连走路都感觉飘起来,还是自家将军手段更狠。
    话说回来,他不知道有多庆幸当初跟对了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
    这时候的消息传递谁也说不清,有时候慢得让人受不了,可有时候却又快得惊人。
    王争率领文登营到蓬莱赴任的消息,不知被什么人传扬开来,一日不到就在登州府北境闹得人尽皆知,老老少少的都在谈论。
    走在蓬莱城内的主干街上,周围迎接的本地豪绅们虽然有不少,但都是面色僵硬,虽然是言笑晏晏,但骨子里却给人一种并不乐意的感觉。
    当然了,他们这也只是一种很淡的表现,若不是看得仔细还真是看不出来,起码在登州府内,王争这样的军将不是这些豪绅能得罪上的,起码面上都要做出十分欢迎的模样才行。
    文登营的军将们都没去过南直隶,只有少数几个和王争去过济宁,不过那次也是去办正事,只在城外的码头停留几日,并没有进城。
    这次见到蓬莱城内的拥挤与热闹,想当然的以为那些所谓的南直隶大城也就是这般模样,不少人都在想着该如何享受一番。
    其实蓬莱虽说已经是山东境内能排上号的巨城,但放在南直隶也还是不够看。
    不过对王争手下的董有银、高亮等人来说这并不影响蓬莱给他们的感觉,走在街上一方面要装出严肃的模样,一方面又忍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矛盾的很。
    就连董有银他们几个都是这样,更别提其余的盐丁和兵丁了,他们也都是暗自瞟着周围的环境,说不出的自豪。
    没多久,队伍通过沙城进入蓬莱府城,来到前街东段。
    入目所见却是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石雕坊,王争本着好奇的心态走到石坊前瞥了一眼,只这一眼,便再也挪不动一步。
    队伍正在行进,王争却忽地抬起手大喝,所有人都不明白到底是为何,但文登营良好的军纪还是让他们整齐停在前街。
    “将军,出什么事了?”
    黄阳第一时间小跑过来,按他的想法,王争忽然叫住队伍一定是有了什么大事。
    王争没有回话,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石坊,脸上满是肃然起敬,这时候董有银等人也赶了过来,一同上前看过去。
    石坊立在前街最南,巍峨挺拔,雕镂精细,中间额书两行精隶小字:
    “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
    “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山东备倭戚继光”
    见到这两行小字,大家总算明白为何王争会忽然叫住队伍了,这居然是戚氏父子总督石坊,崇祯八年时皇帝为表彰戚氏父子劳苦功高,追赠所建。
    登州,乃是一代抗倭明将戚少保故里,蓬莱府城内现在还有“登州戚氏”的祠堂与表功祠,这些建筑在现代也都有仿建。
    周围的士绅与军民皆是议论纷纷
    城内还有知府大人和原驻守总兵在等着,陪同的文武官员也都在等,按理说现在没有什么事比交接更重要了。
    知府孙大人难得出迎一次,但王争却让文登营停住不动看着一块石头,这是搞什么?
    “转!”
    “跪!”
    很快就有了答案,在队伍内基层将官的喝令下,整个文登营的兵士立即转身朝向石坊,低下头单膝跪地。
    “戚氏父子百年英杰!”
    约莫三十几名文登营中高级军将汇集在王争身后,都是神情肃穆的朝石坊拜上三拜,王争脸色极其严肃,回身下达他作为蓬莱驻守副总兵的第一道政令:
    “戚氏石坊年久未修,这可不是真英雄该有的待遇!黄千总,命你统带三十名军士,找到城内最好的石匠细心修缮!”
    黄阳抱拳道:“卑职领命!”
    王争对戚继光如此尊敬,不少见到的人对戚府都是羡慕。
    不过他们可真是想多了,现如今的戚府可与戚继光那代关联甚微,谁都知道戚继光晚年被各方压迫排挤,府邸穷酸破落。
    而现在的戚府装饰豪华,可能也就是顶着登州戚氏的名头而已。
    王争与文登营军将拜的是戚少保父子两代总督英雄,却不是如今有皮无心的戚府,路过时甚至都没去看迎在府外的戚府人一眼。
    从前街一路往北而去,很快就进到蓬莱城内的中心地带,这时候孙化龙等人早就等的不耐烦,此刻正与同知、经历等文官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见到远远而来的一队兵马,孙化龙冷哼一声,这王争磨磨蹭蹭的总算是到了。
    来赴任的时候不先通知自己一声,这已经是不敬,这回听说又去拜了什么石坊而耽搁行程,怎么稍微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比上任交接更重要了?
    王争眼里究竟还有没有自己这个知府!
    城内的军将们不同于文官,王争来上任交接之后可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日后能不能保住现有的地位,这全要看王争的心情好不好。
    话说回来,山东总兵刘泽清已经把所有部下从登州府撤回,就连他都服了软,他们这些早没了实权的军将又有什么资格对王争不恭不敬。
    所以这些军将们都是颠颠的跟在登莱总兵吴惟忠的屁股后头,连声的道喜恭贺。
    王争知道这些人多半都是没了实权,手中除了少部分家丁几乎不剩什么兵丁,不过依旧是微笑应对,该有的礼貌一点都没少。
    见到吴惟忠时这才是一脸喜色,上前说道:
    “吴老哥,半年不见,现在却要称呼你镇台大人了。”
    吴惟忠哈哈一笑,狠狠的拍了拍王争肩膀,两个人虽然很久不见,但却依然显得亲近有加。
    其实他每每想到王争,就是忍不住的赞叹,这小子官运亨通,才三年的功夫,居然从自己给的把总哨官坐到如今的副总兵,就连他都有些羡慕起来。
    他上下打量一番,见到王争一身英武有力的银白铁甲,啧啧称奇道:
    “谁又能想到,如今你王争也是实镇一方的副总兵。”说到这里,吴惟忠看向王争身后的文登营兵,又是叹道:
    “真不知道这些兵老弟你是怎么练出来的,听闻养马岛一战全歼了清军八百余人自己却伤亡不到百人?”
    王争点了点头,并不想在这茬上多说,回身向一侧的亲兵点头示意。
    吴惟忠也很好奇王争带来的是什么,伸着脖子看过去,居然见到一口寒光闪闪的精钢虎头大刀!
    “这虎头刀是养马岛上从那鞑子参领身上缴获来的,赠予吴镇台!”
    王争这样有情有义,吴惟忠虽是性情中人,听到这是鞑子参领的用刀后,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这这可是你拼了命从鞑子手里缴获来的,老哥我怎么能无功受禄?”
    “怎么是无功受禄呢,若是没有老哥明里暗里的相帮,也就不会有我王争的如今!”
    “咱们武人不会耍文士那些弯弯,之所以将这虎头刀赠予老哥,只是想着能帮着在战场上多杀几个贼人!”
    这一声声的“老哥”叫得吴惟忠心都酥起来,也是觉得自己矫情了,不再推脱,哈哈大笑道:
    “那本镇可就却之不恭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机 军议司
    虽说心中略有不满,但孙化龙在登州知府上的位子干了快七年,自然是什么都懂,刘泽清和王争之间的事情他虽然只是略有耳闻,不过心里也都明白。
    王争可谓是这么多年来,头一个能真正掌控登州府全境的副总兵,内外各卫各所的军将没有一个敢忤逆他的,都是遵令行事,这样的权威已经十分了不得。
    就从他带来的这些兵来说看,少说也要有三四千的数量,更别提在其他地方还要驻扎多少。
    这可就和往常的王大虎与吴惟忠完全不同了,所以见到王争后孙化龙也是照例,将知府的架子摆足了,自己貌似不怎么关心,只是安排下人殷勤的接待。
    这接待酒宴的规格自然是按照文官的办事章程来,尽管是心里对这舞文弄墨的玩意并不感兴趣,但王争依旧是从头到尾的坐在堂上。
    戏子这次演的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也是整个酒宴上王争唯一感兴趣的东西,细细的看起来。
    酒宴完美结束,王争坐在那动都没动,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一口一个知府大人,这样一来也算是给足了孙化龙这个知府的面子。
    一个要面子,一个要权,算是皆大欢喜。
    等到晚上,王争也没立刻就住到副元帅府中,紧跟着就去了蓬莱城内各个士绅豪强的家中做客。
    文登营接管了蓬莱城内的五处军兵营房,操训仍是如常,每日抽调出三成的人数轮换驻守府城。
    邵勇第一时间带着盐丁接管了沙城的防务,将原本城内的官兵人数统计出来交到王争手上,最后得到结果,居然是不到五百人。
    五月里的日子,王争几乎是过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席的生活。
    城内大户人家的款待都是热情,各种请柬一天十几封的往副元帅府里送,不少人了解到王争到现在只有一房正妻,顿时就在这方面动起了心思。
    几乎是每走三户,便有一户人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副元帅府里去享福,对于这些王争也是哭笑不得。
    这些人的热情原来都在这个方面,不少大户就算是倒贴也要把女儿塞到自己手里,更有几家是一天好几趟的往这边跑,挤破了头也想送女儿。
    副总兵官是高级武官,可以说是登州府境内所有武官的统领。
    所以王争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往常见面一般都是拱手抱拳了事,即便是参将时也是一样,现在可倒好了,这些人进了元帅府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跪下给自己磕头,拦都来不及。
    不过这还不是王争最受不了的地方,忍忍也就过去了,时间久了慢慢也能习惯。
    有些人想拍马屁,居然亲自带着几个女人过来,带着昂贵的嫁妆,说是要送给自己当小妾。
    虽说对于这些王争都是立马拒绝,但这却像是给了其他人机会一样,来送女人和各种珍宝礼品的更加络绎不绝,可当真是受不了。
    话说回来,进城才半个月,黄阳来报说文登营居然出现军兵偷偷摸摸半夜逃出营去逛窑子的情况。
    这还是王争接手文登营以来头一次遇到这个情况,必须要严肃处理。
    王争这才是意识到,这蓬莱相比以往驻扎的地方来说是太大太繁华了,现在有的享受方式城里基本都有,难免一路艰难的军士陷到温柔乡里。
    说起这件事,高亮也是苦着脸发牢骚。
    这半个月以来,他们四个不知被谁放出去的风声说全是单身,居然每个人至少都被提了十几门的亲事,门槛都快被踏破。
    说来也怪,提亲的居然都是本地大户人家。
    女儿也都是恬静可人,琴棋书画都精通,尽管是这样对方还一昧的声明说是根本不在乎什么名分,妻妾均可。
    这就是他们的私事了,王争只是提醒一句就不再多说,要命的还是文登营与巡检司上下的奢靡现象。
    若是不尽早解决,战斗力必然丧失的很快,从入关后的八旗兵战斗力下滑迅速就能看得出来。
    满清入关后,原本野战无敌的八旗劲旅几乎是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腐化,到最后几乎就是靠着投降的汉人绿营兵和蒙古八旗才能勉强获胜。
    现在王争就是遇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文登营,巡检司上下都是如此。
    邵勇作为巡检司驻扎在蓬莱的大统领,来送女人送银子的人更是多,盐丁们银子够花,身份特殊,城里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小偷小盗,所以有事没事就去青楼和赌坊逛逛。
    好像对于他们来说,新年才刚刚开始。
    李岩和管清天管师爷两个人苦笑不止,眼下他们可是王争系统最忙的两个人,每一个做的就算和宁海知州王得乐比起来都不算少。
    初到蓬莱,这里可是府治,掌管的就不是原来宁海几地了,登州府全境的文册和田亩数目都要靠他们两个带着文吏整理出来。
    这次李岩他们两个来见王争可不是单纯来诉苦的,一边详细禀报一些事情,一边也共同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们希望能增设一个文吏机构,多招募一些文吏协助他们处理政务,不然仅凭他们两个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提这个建议他们自打来到蓬莱就在酝酿,最后实在是受不了,这才是在今日提出来。
    李岩和管清天的担忧也是有原因的,王争是武人,武人可都是最烦文人的,王争度量大,可以信任他们两个人,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接受一群文人在眼前。
    向一个武将提议设立一个文人机构,这在其他的地方就是在玩火,若是刘泽清听到这话,怕立马就要一脚踹过来,再大喊一句。
    你他娘的是脑子被门夹了,老子有兵有将的要文人做什么?
    就是在元帅府里说完这番话后,里面都是静悄悄的。
    董有银虽然没说,但能从他紧皱的眉头看出来,心里其实对这个点子颇为反感,邓黑子和高亮脸上也有些意外。
    黄阳凝神细思,也没说什么。
    但王争心里对这件事其实早有想法,如今掌控了整个登州府,自己手下的武将倒是不少,但文官班子还是太弱,说白了就是靠李岩和管清天两个人撑着,这对日渐加重的政务来说可完全不够。
    对于今后可能到来的战事,战前需要定制周密的计划,黄阳还有些主意,其余的就都是只知上阵的粗狂军汉。
    有一个妥善的计划是能打赢的前提,这就需要很多人一起来权衡利弊,仅凭几个人是不够的。
    稍微沉吟一下,王争开口说道:
    “李公子和管师爷这想法不错,本将早有此意!管师爷,今夜你便拟出一份行文,招募一批有识之士进入府中,有功名的优先考虑,就先称作军议司好了。”
    李岩和管清天对视一眼,皆是见到对方眼中的喜悦,本以为要苦苦劝说一番,没想到王争居然连名字都想好了!
    自己这位上官真是事事都要思虑周全,军议司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出谋划策的基础班子。
    李岩禁不住想到,现如今朝廷的内阁成立之初也不叫内阁,那时候只是为了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和出谋划策。
    现在虽然还不知道王争最后能发展成什么样,但这第一批的军议之职,出了他们两个,还有谁能当上?
    跟了王争这么久,要说完全没有名分的就是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比谁都多,在王争系统内部也是备受尊敬,但说出去却没有个响亮的名头。
    就算是李岩,心里没点牢骚和抱怨那也是不可能的。
    眼下这军议司成立的话从王争嘴里说出来,就算是定下来了,他们两个总算要有正经的职务。
    至于今后能不能更进一步,这都说不准,谁又能清楚。
    

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
    “军议司,暂设参谋、参政、参军三处。李岩,管清天,命你二人分别为左右军议,至于朝廷上的官身,本将今晚会与知府孙大人去说,公文会一同发给你们。”
    听王争说到这里,李岩惊愕的呆愣住,有些不知所措,脸上的表情复杂的很,既有惊喜,也有错愕。
    管清天倒是反应迅速,领命后发现李岩站住不动,赶紧拉了他一把。
    李岩这才反应过来,立即跪在地上,受命答谢。
    军议司是王争首创,这个名称从前都是闻所未闻,军议这个官职也是李岩头一次听到,纵然如此,他却也明白这个职务在整个登州营系统的重要性。
    按王争方才所说,军议司下辖参谋、参政、参军三处分署,虽然名称显得老套,但各个分署的职责所在一目了然,没人觉得不妥。
    参谋处自然是出谋划策,一些平日的大事小情,战前的统筹策划参谋处都会加入,而参政处则是负责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