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谋处自然是出谋划策,一些平日的大事小情,战前的统筹策划参谋处都会加入,而参政处则是负责各地的公文、行文处理,把王争的政令有条不紊的发布出去。
    由于如今军议司还不成熟,田亩的分配等一些杂事也都划归参政处。
    至于参军处,与其他两个一样,今后是一定还要加设分署分权的,眼下王争让他们负责军中大小事务,包括战功的记录、升调通知的下发等等
    说起来,军议司的处置范围几乎涵盖了现如今登州营系统的全部,除了军议司,登州营下辖还有巡检司。
    现在的巡检司王争要想继续统领也简单,只需要让人去找登州的盐政监察使,奉上几千两银子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种事王争一般都交给范若海去做,他是山东的大盐枭,这些事干的最多,让他去找盐政监察使也能更有说服力。
    所以在场的人哪个都明白,这巡检司虽名为朝廷司署,却早成了王争的“保安司”,在登州营正兵以外做那些护佑邻里的事情。
    说来也是讽刺,即便是巡检司名下最普通的一个地方盐丁,每月足额拿到的饷银也比其他朝廷正兵多,比起蓬莱城内一些军将的家丁也只是略有不及。
    军议司的事情让李岩心潮澎湃,眼前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管清天也是浑身充满了干劲,不过两人忽的想起来,当务之急却不是这件事。
    登州营上下的军兵按照戚帅的选兵规矩,王争招募的是三种人,其一是无家可归的难民百姓,这些人对流寇和鞑子都有刻骨仇恨,操训和战斗都是狠命的来。
    其二是淳朴的耕田农户,这些人一直都是老实巴交的过日子,当时却无地可耕,吃不饱饭,所以想要拉拢他们付出的很少,无非是几两饷银、几亩田地。
    第三种便是往日刀头舔血的盐丁,这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那贩卖私盐的勾当,胆气已经是足够,所缺的无非就是金银。
    王争是私盐起家,一方面许给他们买卖私盐的正规性,另一方面按月给他们饷银,所以都能死心塌地的跟随。
    这三种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往的生活并不好过,要么是行走在生死之间,要么是穷困潦倒。
    如今来到蓬莱这等大城,享受的东西应有尽有,手头宽裕了,管不住自己也是正常。
    王争心里清楚的很,奢靡现象眼下刚刚开始,尽早加以遏制还来得及,不然早晚要酿成大患。
    这件事放在其他地方可能是相当平常的一件小事,却立即引起了元帅府的注意,当天晚上副总兵王争就发布了处置方式。
    那日的会议过后,那三个趁夜跑出军营去青楼的文登营兵都被削除军籍,赏下的五亩官田也尽数收归。
    这还没完,王争为了影响扩大,以儆效尤,这件事做的十分绝情。
    那三户人家被王争一纸军令驱赶出登州府境,扶老携幼的带着大包小包,在全城人目视中,哭喊连天,叫骂不止的远行而去。
    不过他们叫骂的却不是王争,而是自家不争气的男人们,一些妇人甚至是喊打着出城,本来好日子就在眼前,他们却违反军规毁了这一切。
    那三个违反军规的人也是满心的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从踏出军营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结局俨然注定。
    这种雷霆手段让所有人慑服,不少跃跃欲试的人都是冷汗直冒,不断庆幸自己还没干,全家驱赶出登州府境,这可等同于死刑了。
    谁都知道,登州府境以外的地方根本不太平,土匪马贼多如牛毛,官兵也和登州营不一样,都是正了名的土匪,将官们明抢豪夺根本没法抵抗。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也就在王副总兵治下的登州府境才能出现,王争这一道冷血无情的军令,可是狠狠的将一盆冷水浇到所有人的头上。
    就连待遇最好的正营战兵都被毫不留情的处置,更别提其余的辅助兵与盐丁。
    王争并没有就此罢休,十分重视这件在其他人眼中的小事,处置了犯事正兵的第二天晌午,副元帅府便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令。
    其中军议司的成立倒并没有引起大众注目,登州营的“七日两休,十二条铁律”流传甚广。
    简单的意思,就是今后登州营的正兵,包括辎重兵等辅助兵,七日都会有两次回家休息,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以往军兵一直吃住在营房的情况不再出现。
    王争王副总兵亲自发布登州营之十二道金牌铁律,其中,“夜出营房”赫然在列!
    当然了,这十二道金牌铁律并不是全部,经过刚刚成立的军议司商议,只是列出了最有可能出现,最严重的十二个方面,其余的各项规定与处罚方式都详细的列在“登州营军规”中。
    登州营军规一书,由王争亲自负责,军议司协同完成,出台后就要立即发下,上到董有银、黄阳、高亮、邓黑子四人,下至每一名什长,都要人手一份。
    同时,王争还规定,日后军规的熟背与念读添加到日常军官功绩考核中,也要记录入册,对军官的升降调任起到影响。
    这可难坏了登州营的军官们,他们可都是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平日最擅长的是上阵打仗,忽然让他们读书识字,个个都是难受的紧,叫嚷着宁肯再回去操训。
    说是这样去说,登州营军令如山,自然没人敢顶着干。
    既然军令已下,那就绝无收回与偷懒的可能,你不看,后面可有大票的人盯着你的位子!
    登州营强者为尊,军功加身却未升职的兵士多的很,都是忠义敢战之士,随便抽出一个就足够顶替了你的位子,到时候可是哭都没地方去哭!
    不过话说回来,左军议李岩与右军议管清天编写的时候自然也考虑到了这方面,所以书中用的基本上也都是大白话,字都用笔画最少的,字数也是能少就少。
    整本书王争是第一个读一遍的,颇是浅显易懂,简单明了,上面多是一些熟识的规矩,只要用心去看,不是傻子都能明白。
    登州营的军官自然没有傻子,想要记下来也并不难。
    

第一百八十一章:李军议激试顾君恩
    军议司成立后,当务之急自然是要选个好的府宅作司署用地。
    李岩与管清天一方面负责人选的考评,另一方面也带着现有的文吏们在找地方兴建办公场所,当然了,于私于公,这军议司的司署衙门都要建在元帅府周围才最是妥当。
    在这两条街转了几天,最后总算是找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地方呈给王争决断。
    王争带着人看过后顿时哑然失笑,李岩和管清天他们两个选的地方真是奇了,周围没什么民宅,在一条街的最里头,空空荡荡,倒是符合他们清心寡欲的追求。
    没什么说的,王争批准同意,派人给他们搭建衙门用地。
    修建司署衙门其实用不了多久,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就建的差不多,蓬莱城内其余的朝廷司署衙门都有些纳闷。
    这叫什么“军议司”的是哪里来的衙门,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后来经过一番打听才是知道,原来这是王争王副总兵成立的新司署衙门,专门出谋划策发布政令的。
    他们还打听到,这件事就连知府孙化龙都已经知道,不过与王争谈过一次后回来却吩咐文官们不要妄加打听。
    这态度表示的也很明白,显然是默许了。
    孙化龙都是如此,那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多说的,话说回来,就算他们有心要管,说的话其实也没人在意,王争才是手握实权的那个人。
    招募文士的消息很快就是传扬开来,不少在朝廷那边屡屡碰瓷的文人雅士们都想到登州府来碰碰运气。
    这些人中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真才实学,有的人书写临摹造诣高,有的人擅长卷宗归类,也有的人什么都不会,溜须拍马之道却是玩的明白
    简言之,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李岩和管清天在军议司的门前立起一副告示,就坐在那一个一个的仔细考评,来的人很多,络绎不绝的,但想要稳定秩序也简单。
    只消从王争这边借过去几个营兵往边上一站,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登州营兵身上披挂着光亮的铁甲,头上顶着锃亮的铁盔,手里拿着和清军一样打制精细的虎枪,虽然动都不动,但却总是能把这些文人吓的大气不敢出。
    这第一次招募其实也算是个试水,每个分署真正需要的也就是三四十个大小官员,剩下多是协助办公的小吏,所以进程很快,不到一个月就全部招满了。
    不管其余没选上的如何的满腹牢骚,李岩和管清天仍是干劲十足,很快就把拟好的名单恭恭敬敬呈到王争眼前。
    其实说是决策,王争也并不懂这些文人都有没有才华,要是不出意外,李岩两个人选出来的基本都能留用,待日后看政效考核再决定升还是降。
    六月份的一天,眼下胶东在逐渐转暖,街巷中行走的百姓也都脱下厚实的衣袄,转而换上各种简单衣物。
    大户人家的子弟们就到了比攀的时候,出门自然是怎么让人觉得富贵怎么来,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很少有什么二代子弟敢在蓬莱城内欺压百姓。
    一般的大户人家闹事,甚至都不需要通知王争,邵勇带着巡检司的人基本上就能摆平。
    这时候,军议司衙门外的长街上,有个人一身蓝色的长衫,看着头顶上的九个字,轻轻吐了口气。
    “登州副元帅府军议司,嗯,总算是赶到了”
    这人一身正经文人的装扮,应该在二十刚出头,或许是一路颠簸太过遭罪,风尘仆仆的样子看起来与四十好几的中年人也无甚差别。
    这人擦了擦额头,自嘲的笑笑,一心只想着赶到这里碰碰运气,如今终于是到了,却如何不敢踏进门了。
    想到这里,他深吸口气刚往内走了几步,正急匆匆的走出一名小吏,两人仰面相撞,都是一阵龇牙咧嘴。
    这文人模样的人连忙拱了拱手:“抱歉抱歉,请问”
    “问什么问,耽搁了军务大事你担待的起吗,赶紧闪开!”
    不等他说完,就被那小吏蛮横的打断,说完就是头也不回的越过他跑出去。
    “什么人在外喧哗?”
    小吏走后不久,一人负手从正门信步而出,见到这个人,这刚来的文士连忙躬身道:
    “原来是李岩李军议,久仰大名!”
    出来的正是李岩,此刻他也在上下打量这个人,看来又是来军议司应募的,当下礼节性的拱了拱手。
    “阁下可是来应募的,不凑巧,军议司三日前就已经招满了,如今名册都已经报到了将军桌上等待裁定,下次再来吧~”
    李岩说完就要走出去,这名文士却有些失态,大喊一声,仿佛全身的力气都瞬间泄去一样,颓然回身道:
    “天啊,难道我顾君恩就要一世碌碌无为吗!?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顾君恩嗓音有些嘶哑,李岩见到他真情流露样子,自是神色动容,多有不忍的说道:
    “不若你且做一小吏,待下次招募时再行应征不迟。”
    李岩身为左军议,这样说话已经是给足了面子,岂料,顾君恩断然回绝,挥袖道:
    “罢了,罢了!”
    “我便不信了这邪,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顾君恩容身之所,可效之主吗!”
    李岩皱着眉头看了顾君恩半晌,忽地高声道:
    “我且问你,何谓可效之主?天下是朝廷的,你顾君恩想要成就一世名声,不妨去应试!进士及第,当是光耀门楣!”
    “哈哈哈,李公子说笑了,如今腐朽不堪的朝廷可不值得我顾君恩为之挥洒年华!”
    顾君恩猛然回身,直视李岩的目光,两人紧紧对视半晌,顾君恩忽地又是大笑起来,反问道:
    “何谓可效之主,军议李大人,你应当比我顾君恩更加清楚吧?”
    李岩心中吃惊,沉声道:
    “你所言何意?”
    “军议司,非朝廷之司署,实为王争之幕府!”
    闻言,李岩心中更加吃惊,紧张的朝四周看了看,见到四下无人这才松了口气,随后沉吟看着眼前这人。
    方才言语犀利也是想试探吓唬一番,若是一般的人早就吓跑了,这叫顾君恩的能有这般胆识倒是少见。
    反正下午也是无事可做,不妨和他详细的谈一谈。
    李岩想着的时候,顾君恩心里其实也是有些后悔方才所为,实在是太冲动了。
    这李岩怎么说也是王争幕府的首席文士,自己这样言语相对怕是不太好,若是遇见心胸狭隘之人怕性命都要搭在这里。
    想到这里,顾君恩讪笑道:
    “李大人,方才”
    但不等他说完,李岩却回身做出请的姿势,微笑说道:
    “方才之事不必再提,请进吧。”
    顾君恩满脸的不可置信,心道这李岩不愧能做到王争幕府的头号文人,胸怀竟能如此坦荡宽广,看来也是性情中人!
    顾君恩高兴不已,又是诚惶诚恐,连忙躬身道:
    “多谢军议大人能给在下这个机会,大人先请,大人先请!”
    李岩听到后也并没有再请,负手走回衙门内,头也不回的留下一句话。
    “不要高兴的太早,这既是机会又是死局,就要看你顾君恩有没有那个本事,把死局变成自己的机遇。”
    李岩这话其实是最后一次提醒,但顾君恩却心潮澎湃,认为这是自己不可多得的机遇,连连说道:
    “在下明白,在下明白!”
    

第一百八十二章:胡来神医
    这天夜里,王争刚刚睡醒一觉,觉得身心俱爽,刚一睁眼就见到一双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自己,顿时吓了一跳。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个时候能到自己书案边上又不受到阻拦的,除了玉儿还会有谁,当下也是笑了笑,说道:
    “怎么还不回去睡着,夜里凉,可别伤了身子。”
    玉儿仍是看着王争,纤手不经意的放到他脸上轻抚,听到王争话中不加掩饰的温柔,满脸都是甜蜜的笑容。
    往日见到最多的是王争身为上位者,身为全军统率的刚硬与说一不二,听到最多的也是王争有条不紊的发布军令,雷霆手段让各方慑服。
    也就只有在这种时候,也就只有她,才能见到这种被王争隐藏极深的柔情。
    “比起相公做的,奴家这些又算得了什么,相公下次可要记得披上衣裳,不然奴家会心疼的。”
    听到玉儿话语中些许的责备之意,王争握住她嫩滑的小手,苦笑道:“现如今各地形势愈加危急,皇帝都是勤勉不休,我又哪能这般轻松”
    说到这,王争忽地问道:
    “对了玉儿,问过宁神医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我去问,那老家伙光笑不说话。”
    提起这事,玉儿脸上升起一抹云霞,靠在王争肩膀上,粉拳轻锤道:
    “笨蛋,这种事奴家当然要亲自告诉相公,怎么能让外人”
    这声音越说越细,王争听到最初还没反应过来,后才是猛的起身,又惊又喜的道:
    “难道,难道真的是有喜了我要当爹了不成?”
    前段时间玉儿总是喜欢吃酸甜的东西,总是恶心干呕,正巧那段时间刚刚交接,一堆事情等着去处理,王争就连晚上都回不了内宅。
    诚然如此,王争对玉儿的事情也是非常挂念,亲自去找蓬莱城内素有“宁神医”之称的宁胡来,殷切嘱咐他一定要查出原因,就怕是什么少见的怪病。
    王争能将自己妻子交给这个所谓的“神医”,之前定然是吩咐人仔细查过的。
    宁胡来的医术说是冠绝山东绝不夸张,人称“神医”,经他医治也往往都是药到病除,百姓提起宁氏药坊,都是竖起大拇指。
    不过也有人说,宁胡来这个人习惯药走偏方,他开出的方子往往都是被同行医师讥讽和不看好。
    不过笑到最后的总是他宁胡来。
    王争听到这个后却只是摇摇头,并不当回事,神医之所以是神医,可不仅仅是医术高明,自古的哪个神医没有自己那不同常人的性子?
    这很正常嘛!
    宁胡来见到居然是王争王副总兵亲自来自己这小药坊,已经是诚惶诚恐。
    而王争谈起话来没有丝毫的官架子,给他的感觉就好像寻常的丈夫带婆娘来看病一样,当即就是感觉亲切,拍着胸脯说一定查出王夫人的毛病。
    虽说这话说的是不怎么中听,不过王争却并不在意,临走时还给宁胡来一个保证。
    说他要是能诊断出自己夫人怎么回事,李军议会亲自为宁氏药坊题名。
    其实话说回来,王争当时想说自己亲自为其题名,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的毛笔字目前还算是方方整整能入眼。
    不过要是拿出去比一比,怕军议司内的任何一个小吏写的都要比之工整,挂在门前那可就是处罚而不是赏赐了。
    宁胡来最近可能是元帅府来的勤了,与王争熟络起来,上回见到他的时候问起此事,这老家伙含糊其辞,只是笑着说让王争去问自己夫人。
    这不,王争刚想起来。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王争是怎么都觉得高兴,自己就要当爹了,不断的哈哈笑着还感觉不过瘾,居然直接将玉儿懒腰抱起,大口的亲了上去。
    “夫人,那老家伙说没说是儿子是女儿?几个月了?你感觉如何,还想不想吃什么?我去让人采买,可不能亏待了夫人!”
    玉儿也是很久没见到王争这般高兴,以往整日都是眉头紧锁,无论怎么做都好像不够一样,当下心里虽然有种小女人的羞怯,但却依依不舍,赖在王争怀中不下来。
    听到王争一连串的问话,玉儿吃吃笑着,都不知道要先回答哪一个,却是反问道:
    “相公,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王争听到后刮了刮她的鼻子,仰头想了一会,说道:
    “男孩女孩都行啊,要是男孩可以跟着相公我习武练兵,到时候上阵杀鞑子,要是女孩可就省心了,就让夫人来教她琴棋书画!”
    王争仰头边说边想,颇是期待今后家团欢乐的日子,却又不好意思的道:“夫人也知道,这几样我可是一窍不通啊。”
    听到王争的话,玉儿掩嘴笑起来,说道:
    “奥~,奴家总算知道相公为何让李公子去为宁神医题名,而自己却不去了,原来是”
    说起题名这件事却也是个笑谈,王争让李岩去给宁氏药坊亲笔题名,那天李岩在众多文人骚客的眼中挥洒笔墨。
    最后题出来的不是“宁氏药坊”,却是“胡来神医”四字,不过宁胡来见到后却是哈哈大笑,看样子对这倒是颇为满意。
    不等玉儿说完,王争好啊一声,饿虎扑食一般的扑了上去,吓得玉儿花容失色。
    月朗星稀,许久未有的欢乐景象在登州元帅府的后宅出现。
    远远的丫鬟小翠制止了要进门禀报的两个丫鬟,说道:
    “将军和夫人很久没有这般开心了,不要去打扰他们了,有什么事就先压着,就这一晚,天又塌不下来。”
    “是,翠姐。”
    第二天早上,玉儿服饰王争起身洗漱,又小鸟依人的为王争披上外衣。
    “夫人,有了几个月的身孕,有什么事就都吩咐给下人去做,千万不能累到。”穿好衣物,走之前王争还不忘回头嘱咐一番,显然颇是挂念关怀。
    玉儿不断点头目送王争离开,挥起手,尽管心中非常想叫住王争,但却并没说出一句话。
    她当然知道,王争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被儿女私情束缚住手脚。
    来到正堂,见到桌案上摆了很久的公文邸报,最上面一封居然是左军议李岩来的亲笔信。
    赶紧打开,王争看过后放下信,喃喃道:“顾君恩,这个名字怎么好像在哪听过?”
    李岩的信是昨晚来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为王争举荐一个人,这个人叫顾君恩。
    王争有些纳闷,这个名字叫起来颇是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人。
    说来也是奇怪,顾君恩的身上未有丝毫的功名,名声也没有李岩初识王争时那般远扬,但李岩却对其赞不绝口,评价很高。
    料想能让李岩如此看重并且推荐的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也是不太可能,王争看过信后倒想亲自见上一见。
    放下信,王争说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蓝图
    顾君恩,可能是地方不同叫法不同,湖北的人都叫他顾炎,这倒是与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名字差不多。
    不过两个人虽然在名字上只差了一个字,但理想和信念却是大不相同。
    历史上闯王李自成的田亩之策是由李岩所提,而“定关中,进取天下”之计正是这顾君恩所说。
    其实说起来,李自成最为倚重,在历史上笔墨最多的宋献策与牛金星,真才实学可能是有,不过论起眼光和见识来就比这二位差远了。
    宋、牛二人单论起能力,其实也就和管清天差不多,比之高明的方面是擅长逢迎附和之术。
    历史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两个人比李自成更加容易被时局所困扰,在一些大是大非上的决策虽然不一定是最好最实用的,但往往会讨得李自成与众闯将的欢心。
    李岩刚正不阿,顾君恩更说起话来毫无顾忌,所以在历史上很多人都对他们暗自怀恨,最后的结局都不算好,一个是被陷害枉死,一个是在大顺军进京后便销声匿迹,最后究竟是死是活也无人知晓。
    李岩的大名王争听得多,对于顾君恩这个人却只是觉得耳熟,对所谓的定关中之计其实并不知情。
    下令后,很快就有丫鬟带着顾君恩来到正堂门前。
    现在顾君恩已经换上了一身得体的长衫,清洗过,看起来也年轻了几十岁,颇是一表人才,不再是一副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形象。
    “小人顾君恩,拜见镇台大人!”
    与其他人一样,顾君恩进入元帅府大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低头叩拜,然而王争并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号人,态度颇是冷淡,等他跪了半晌才“哦”一声。
    头也不抬的挥挥手,说道:
    “你便是李军议举荐的顾君恩,说吧,想当个什么官,本将还有要事处理,不能耽搁太久。”
    顾君恩细细打量这位近期山东的风云人物,小心的道:
    “镇台,这”
    “你不必叫我镇台,我还不是正总兵,将军就行了。”
    “是将军,小的来不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而是”说到这里,顾君恩一咬牙才是继续说道:
    “而是为谋求明主!”
    王争这才是抬头,神色变幻,却忽的笑了一声:
    “你为谋求明主,为何不去朝廷应试,皇帝可是天下人的明主,来我这山高路远的登州做什么?”
    听到这话,顾君恩沉吟不止,王争也不说话,居然就这么诡异的沉默下来,所谓的银针落地细音可闻大概就是现在这样,顾君恩甚至能听见自己的胸膛砰砰直跳。
    “因为小的料定,将军之心,定不在登州一地!”
    王争心中惊讶,手里却仍是波澜不惊的拿着公文看,淡淡回问道:
    “何以见得?”
    “小生不才,虽只在登州浅停几日,却也明白登州军民只知王镇台而不知皇帝的道理,巡检司即官府,而军议司更是将军的幕府!”
    顾君恩说的正起劲,却看见王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表情极为的冷淡,问道:
    “这些事都是谁告诉你的,李岩吗?”
    自打李岩进入麾下,王争还是头一次直呼其名,可以看出现在已经在发怒边缘,顾君恩感受到这忽然而来的彻骨寒意,不明所以的同时也是大惊。
    自己真要改一改这说话不走心的毛病了,平日得罪人不说,眼下这不是把李公子给害了吗,赶紧跪下说道:
    “不是李公子,与李公子没有任何关联,全是小的一人所为。”
    顾君恩诚惶诚恐,再也没有方才跃跃欲试的模样,说完这话只是闷头不出声。
    王争盯着顾君恩看了一阵,轻吐口气,平静了下心神,沉声说道:
    “李岩说你有定山东之计?”
    顾君恩低眉顺眼的看了一眼,觉得王争不是在说气话,这才是点头说话,不过这话说的颇是小心翼翼,生怕再说错哪句话害了别人。
    “小的方才所言,实是称赞将军,军议司成立后,近可稳定处理登州事宜,远可徐图山东,即便有了更大的地盘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实为明韬远略之举。”
    顾君恩说着也在细细观察王争的神情,见到王争表无表情的“嗯”了一声,这才继续说道:
    “将军志向远大,登州为久防之地,只可一时,不可久远,若想建立大的基业,必取山东!”
    顾君恩说着,忽地变得慷慨激昂起来,几句话之间就把方才的不愉快抛诸脑后去了,只听他大声说道:
    “登州居中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辽东,不可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山东,将军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成基也,宜必取之。”
    心情平复,王争也觉得这话有道理,登州作为大本营根本不行,道路不通,民生凋敝也不是数年就能休养过来的。
    顾君恩看了一眼,居然见到一幅九州图,顿时赞叹不止,心道这位将军就是与众不同,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武将的正堂挂着九州图。
    他觉得自己赌对了,说起话来也是更加激动,指着九州图说道:
    “山东,南依秦淮之富,东据临滨之险,攻守兼备,备足兵富民之资,略定三边,北上京师一路坦途,若大事可成,江南传檄而定!”
    顾君恩越说越起劲,好像在他的面前,什么清军、流寇、朝廷都是土鸡瓦狗,不用打仗就能搞定一样。
    这其中万千险阻,稍有不慎就能满盘皆输,哪有顾君恩说的那般轻松,所以王争虽然吃惊,但却并没有历史上李自成表现的那样失态。
    在王争看来,这顾君恩的眼光独到长远,狠辣刁钻,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历练,太容易激动,嘴上没个把门的,所提的点子里,对于一些细微之事的考虑也都是欠缺周全。
    不过军议司参谋处都的人都是制定计划的,他们可以互相弥缺补漏,顾君恩擅长的方面,正是现如今王争最缺的。
    见顾君恩还要说,王争赶紧抬手示意他打住,回归现实,少再给自己讲那些长远蓝图,要是仗打不赢,说什么都是白搭。
    “行了,你就到军议司参谋处任职,朝廷上的官职引荐过些时候一同发给你。”
    顾君恩喜形于色,简直是太不容易了,总算进了军议司。
    眼下这军议司才刚成立没多久,自己这也算是老班子,今后定然是还要水涨船高,这一趟可真是来对了。
    “谢将军!将军知遇之恩,顾君恩没齿难忘!”
    

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
    王争的效率自然不能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