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扫明-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参谋知道孔峦的立场,他在归德和顺军势不两立,投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李自成绝对会一刀砍了他。
所以对他来说,能保住身家的唯一靠山就是王争,能让自己前程有变化的地方,就只有山东军,这颗大树绝对不能倒了。
李参谋心里全都明白,当下回头看一眼蹲在那抱着头的刑一刀,静静点了点头。
孔峦右手握拳击在左胸,板正的行了个军礼,沉声说道:
“上蔡稳定后,末将立刻就会赶回来,李参谋,一定要好生劝劝主将,拜托了!”
说完,孔峦翻身上马,直奔军营而去。
后来李参谋和刑一刀说了不少,但刑一刀总归是听不进去,整天木讷的坐在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六月份的中旬,袁宗第大军来到汝宁府城下。
开战前,流贼拿着被杀的山东军兵士头盔挑在枪上来回炫耀,什么难听的都骂了出来,目的就是要瓦解山东军的士气。
山东军的兵士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是一片的唉声叹气,主将已经几天都没有任何军令下来了,他们都有些迷茫起来。
城下的流贼头领好像看出些什么,大笑几声跑回去。
袁宗第立刻下令攻城,山东军三万余人和号称十万的顺兵再次展开激战,刑一刀握着钢刀站在城墙上,看向那些奋力守城的正兵将士,再一次动容了。
忽然间,他握紧刀柄。
“李参谋说的不错,孔峦说的不错,这些流贼,还没那个资格让我刑一刀就这么沉沦下去。”
自语到这里,刑一刀猛的看向身后一名军将,大声喝道:
“传本将军令,调火器营上城,轻炮重炮,还有鸟铳队,对准了再打,狠狠的打!”
那军将一时间惊愕的看着刑一刀,等他再提醒一声这才反应过来,浑身一个激灵,用力行了次军礼,大声朝身后一样有些惊讶的标兵扯脖子吼过去:
“还愣着干什么,主将有令,火器营登城!”
“火器营登城!”
没多久,城墙上满是这种充满亢奋的从传令声,标兵们将这道军令传到每一个兵士耳中。
早已准备齐全的火器营,推着炮车,拿上鸟铳登上城墙,站成一排,面对城下黑压压一片的流贼,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转瞬间,汝宁府城头炮铳齐鸣。
尽管这些年以来顺兵的盔甲有所变动,但是流民和普通步卒仅仅装备着皮甲和腰刀,依旧难以抵抗山东军的鸟铳和火炮。
将军炮威力巨大,炮手将实心铅弹换下来装上散弹,一颗炮弹发射到天空中,往往就会变成数颗铅弹砸血坑。
杰姆等人协助改造的西洋佛朗机炮,虽然射程不远,但是射速很快,并且运送方便,在近距离的守城战中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没有多久,顺兵那攻城的吼叫声就变成惨嚎声,就在他们心惊胆颤的时候,却听到城门“吱呀”打开的声音。
抬头一看,排成整齐阵列的山东军嫡系兵马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走出城,钢枪如林,亮闪闪的盔甲连成一片。
刑一刀骑在马上走在最前面,他忽然一招手,静静说道:
“之所以有今日的局面,全是本将一人之过,但我山东军不能让这些宵小之辈看扁了,此战之后,本将自会向侯爷请罪!”
说到这里,刑一刀猛的将手中刀向前一指,眼神如同雄鹰发现了猎物一般,冷声道:
“山东军,列阵!”
紧跟着,山东军的兵士们经过一阵简单的变换,迅速结成锥形阵,将手中虎枪背在身后,拿出亦斧亦茅的斧枪,迈开步子冲了上去。
两方短兵相接,就连城内的辅兵都被这种战况所动容,拾起地上的刀枪冲出来助战。
几日后,还在上蔡整顿的孔峦接到的标兵奏报,这标兵虽然累的气喘吁吁,但却是一脸狂喜。
山东军翁州府主将刑一刀率嫡系正兵三万,大破袁宗第所领顺兵六万余,斩首一万两千。
据说这场战斗山东军所有将士士气如虹,在刑一刀的率领下正面和顺军交锋,流贼对于斧枪阵一无所知,当即一触即溃。
山东军穷追不舍,顺兵尸横遍野,四散溃败,制将军牛万财死在刑一刀手上,主帅袁宗第被他砍成重伤,落荒而逃。
听到这个消息,孔峦有些失态,手里的刀都差点没拿住。
“你说什么,杀死牛万财,将袁宗第砍成重伤,三万人出城击溃了顺军六万!?”
第四百九十七章:尔奔南京,我取西安
刘国能和刑一刀已经十分努力,但却并没有十分顺利的南下会和,这无可厚非,在王争的意料之中。
现在这个时候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李自成进取西安是因为没什么官军可以抗衡,唯一的阻碍就是孙传庭所率领的五省精锐。
说是精锐其实已经抬举了,孙传庭还是那个孙传庭,但他手把手训练起来的秦军已经覆灭,让流贼忌惮的车阵不复存在,这所谓的精锐不过是唬人,只是最后能拼凑起来的一些杂兵罢了。
但是山东军横空出世,俨然成为李自成进取西安最大的绊脚石,甚至可以说王争表现的前所未见的强势,逼的李自成不得不转向西安。
顺军虽然在口头上不服不忿,但是对山东军总还是充满忌惮,毕竟李过只是靠偷袭,带着老营一万精骑击败了山东军三千外系。
至于王争亲自率领的战兵,那可是根本没有吃过任何败仗,说起来有些夸张的成份,但这却是铁打的事实。
当李自成得知山东军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去襄阳,反倒是直接南下往南京去了的时候,当即是大怒不已。
自己堂堂一个新顺王,麾下雄兵数十万,可是却被王争区区一个安东候放狠话吓住,丢下湖广的大好局面,带着军队转进陕西。
转进二字还是好听的,要是往难听了说,那就是被王争吓得屁滚尿流,整个顺军压根没有人去想抵抗这回事。
说起来,倒是颇有被昔日闯军吓住的明军风范。
李自成大怒之后,便是问起王争眼下到了何地,想着既然山东军没有进入湖广,自己大可以再回去。
当他听到山东军已经到了滁州,当即是大惊失色,这种速度实在太快了。
一个月的功夫,山东军在河南拿下了汝州、开封全境,还有南阳和汝宁的半个府境。
在南直隶同样没闲着,拿下了徐州全境、凤阳大半个府境,还有淮安府全境,这种速度就是和顺军席卷各地比起来,也是不相上下。
这一下子所有人才明白王争从前为什么拥有如此强的力量还在山东附近按兵不动,此人实在是聪明的有些可怕。
李自成想要趁虚进攻山东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无处下口。
王争在早年已经将山东六府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顺军想要在刚刚被山东军占领的地区混入些尖细还有可能,但是想要混进山东,没有任何可能。
况且,山东军这次属于嫡系外系全员调动,顺军想要打进山东,首先要对付各地外系兵马应王争命令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线。
就算顺军成功击溃了外系,但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山东境内养精蓄锐,兵精粮足的嫡系兵马。
到时候王争要是像归德府那次一样迅速的杀个回马枪,顺军主力极有可能被包饺子一网打尽。
经过连日商议,新顺文臣之首,军事牛金星献策。
众人都看的出来,李自成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王争在中原一决雌雄,所以就根本没必要纠结怎么打山东,山东军攻打南京,顺军同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取西安。
孙传庭虽然不可小觑,但他却和王争不同,因为王争带领的山东军是百战强军,但孙传庭的部下不同,完全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
两者一比,顺军在哪边更容易取得辉煌战果,显而易见。
只要李自成消灭或者彻底击溃了孙传庭,那么整个陕西和湖广就都成了顺军的天下。
而那个时候,山东军主力尚在南直隶,各地卫戍兵马守成有余而进攻不足,根本就是鞭长莫及。
李自成明白围攻西安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他心中有恨,同样不能让王争太过好过,所以分出了高一功、袁宗第等大将牵制河南一带的山东军。
这部分牵制的兵力大部分还是如履薄冰,只有袁宗第居功自傲,对李过受封权将军心怀不满,和刑一刀一样急于求成,所以率领所部兵马步步紧逼。
最后在汝宁府城的决战中,被刑一刀一举击溃,汝宁府的顺军本来是优势,一下子成了劣势,就连守城都显得虚。
南阳府的高一功部虽然被刘国能小挫,但他及时撤退没有硬拼,保住了老营精卒,在南阳府建立防线,收拢败兵和流民,并没有再前进的打算。
山东军方面,主将刘国能重伤,陈永福暂代主将,
这是个老军伍,凭借战功,用了几年的时间做到了河南总兵官的身份,威望可以服众,他和高一功心照不宣,一齐选择休养生息。
两方在南阳府就这样诡异的僵持下来,获得短暂的和平。
刑一刀在汝宁取得大捷之后,明白自己最开始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向王争请辞。
这个提议被传到滁州后,王争想都没想,直接张口否定。
说眼下刑一刀最大的事情,就是替他好好守住已经拿下的地盘,至于其他的功过是非,一切等到南京之战后再做打算。
刑一刀接到回信后,少见的大笑几声,开始着手重建汝宁府城,亲自率部在附近建立聚耕农庄,挨家挨户的将流民和本地百姓入册。
军议司分署和保安司分署不久之后在汝宁府北面建立起来,山东方面为刑一刀援助了大量的钱粮,帮助重建汝宁府。
这样一来,汝宁才有些稳定下来的趋势,紧跟着,山东军驻汝宁府嫡系正兵,开始面向流民和本地百姓招募大批有志之士,充实保安司与军议司。
当然了,最终能否成功进入,还要经过山东方面派人过来严格考较。
相比河南一带的互有胜败,山东军在南直隶淮安府的脚步就可以说无可阻挡,望风披靡。
淮安府被山东军渗透多年,聚耕农庄在海州已经实行多年,本地百姓早就对这种趋于稳定和富足的生活心怀向往。
并且,山东军水陆并进,陆军由邱武统率,水师由江大率领,像一股风暴,迅速席卷淮安府。
邱武本来只是个外系守备,但是带着几万的海州兵马,在一个月之内不断立功,军功排在淮安府各个外系军将之首。
由于邱武在淮安府表现出来的惊人才能,王争和李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擢升其为淮安府的外系兵马主将,并且设置两名副将协防。
且不说邱武如何的感激涕零,立誓要为安东候赴汤蹈火,山东军在取得淮安府之后很快就面对一个难题。
因为淮安府的下面,就是扬州。
到了扬州就算来到南直隶比较富庶的一带,这里面士绅和官家的势力错综复杂,并且当地百姓在江南士子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对山东军并不看好。
淮安府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王争在经过不断考虑后,觉得不必过急,现下主要是集中最大的力量将南京打下来。
接到军令,邱武旋即将淮安府一带的守备交予副将和军议司参谋,自己率领三万久经善战的海州兵于七月初在淮安府城出发,前往滁州城与王争会师。
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荟萃,战将云集
崇祯十六年七月五日,滁州城头。
“此人,穷凶极恶,罪大恶极,多年以来,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一名穿着灰色长衫的文人,手持一纸军令,正在唾沫横飞的喊着什么,他咽了下口水,继续道;
“安东候明察秋毫,绝不会姑息任何贼寇宵小,守备官李景光,将于今日在西市问斩,以儆效尤!”
被绑在台子上那人,一身的制式铠甲早就被兵士脱去,剩下白色素衣,浑身都是血迹,眼见着已经奄奄一息。
围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颂。
“发生什么事了?”
“你还不知道,安东候要将李景光在西市问斩呢!”
听了这话,刚刚从屋内出来,还有些浑浑噩噩的男人显然不太敢相信,鄙夷的说道:
“狗子,你可莫要骗我,我又不傻,李景光迎山东军入城,怎么会被杀!”
旁边一个老人家跑来,脸上满是皱纹,只见她语重心长的说道:
“大庄哪,狗子这次是真的没骗你,侯爷要杀李贼了。”
被称作大庄那男人吃了一惊,这位可是前院的王老婆子,平日以卖豆腐为生,狗子无所事事经常骗钱去买酒喝,但她可不会骗自己。
当下,顾不得那么许多,三人赶紧随大流来到西市,西市由于地理原因,本来是滁州城内三处市集中最不怎么样的那个,就连商铺都比较少。
但是在今天却有些不同寻常,大庄、狗子还有王老婆子几人还没到,就见到人群已经将这里围的水泄不通。
由于王老婆子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大庄小心翼翼的扶着她,狗子这次也格外老实,三人就在外围细细听着。
不少百姓的谈话他们也能听清,大部分人都在说山东军聚耕农庄和新建有司分署招人的事情。
旁边一个中年老汉,说自己家因为有七口人,正好比山东军规定的六人多了一个孩子,所以多分到一头牛。
看那表情,好像是捡到了什么大便宜,乐的根本合不拢嘴。
有人满脸的自豪,说自家坟头上冒了青眼,由于没钱念书,但孩子非常喜欢读书识字,捡到别人家用来生火剩下的半本书,如获至宝,来回翻了十几遍。
当时听到山东军的军议司在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军议司参加考较,周围街坊都在嘲笑,说对街落第的秀才都没有通过,你家这穷小子怎么可能。
但不知怎的,这穷小子最后还就通过山东那边来人的考较,虽说只是在军议司供了个书办的小职,但这却让邻里都对这家人刮目相看。
书办也要看是哪里的书办,就算朝廷有司的书办,那说到底也算是官家人,有铁饭碗,多少人求之不得。
更何况他家那小子是在山东军议司分署供职,那可了不得,从前一文不值,等进入山东军中后才咸鱼翻身的人,早已不胜枚举。
山东军和顺军如日中天,但就算其中一个小小的职位,竞争就已经异常激烈,不过这所谓的考较谁都不知道到底要考些什么,都要由山东历城的军议司总署来人负责。
从各地招人的经验来看,不是简单去混一混就能通过的。
可许多人不明白,对街的那个落第秀才,怎么说也是在朝廷上有功名的文人,县内也算头三甲,那穷小子不过翻来覆去的读了半本破书,怎么就能被山东军的人看中。
对街那落第的张秀才钻进死胡同,怎么都不理解那天军议司主事大人对自己说过的话,一下子动了点歪心思,觉得那本破书一定有什么秘密,想方设法的搞到手。
但张秀才来来回回的看了几遍,并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识字书而已,上面那些东西,他甚至只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最后,他依然不觉得自己多年以来寒窗苦读那些八股文有什么错,觉得是军议司的人文才还不够,并不能理解他所说的那些东西。
十几年后,这张秀才已经年过半百,但依旧是白用功,还是没能寸进,可当初那看过半本破书,处处遭人鄙夷的穷小子,此时却成了本地人以之为豪的当世名士。
听到这个消息,张秀才积劳成疾,越想越不明白,觉得悲愤欲绝,最后在自己家上吊而死,倒是令人嗟嘘。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周围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把大庄三人围在中间,这个时候,多年以来的经验让大庄觉得有些危险,说不定周围就会突然出现什么乱子,还是回家去的好。
正等大庄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一些山东军兵士从台子上列队跑下来,站在下面围观的百姓中间,将他们分成数股。
不久后,有兵士保护军议司文人在下面不断按着文册对人,但凡见到没有入册的人,都会暂时看押起来,等待家属前来认人。
要是来认的人驴唇不对马嘴,根本对不上号,这些人最后都会被以儆效尤的发配道各地矿场和盐场充当苦力。
“你们抓我干什么,我是好人,我是好人哪!”
远远的,一个披着破烂衣袄的人毫无征兆的被几名山东军兵士拽住,当下就是惊慌失措的不断挣扎,周围有几个见状不妙要逃的人也被制服。
照对文册的军议司文吏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最后确定此人根本不在册上,点点头挥手示意带走。
山东军兵士也懒得和这些细作废话,直接用刀架在他脖子上看押着离开人群,以免引起混乱。
见到这些,大庄和王老婆子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见安心,这才心照不宣的继续看下去。
这时候,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大声喊出来:
“安东候到!”
周围的百姓顿时变得亢奋起来,不断往前拥挤,不过很快就被周围严肃以待的军士拦了回去。
就连大庄都惦起脚,想要看看这位勇冠三军,威名扬天下的安东候到底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
等到亲眼看见的时候,不少人才确定下来,王争依然是两条胳膊两条腿的普通人。
不过他的眸子锐利而坚定,时而有如疾风骤雨一般泰山压顶,时而又如同日光拂面一般温煦示人。
王争身后站着凤阳总兵黄得功、京营提督卢久德、凤阳监军越其杰、舟山总兵翁之琪和新任的滁州守备伍岱等人。
这些人除了伍岱以外,剩下那些,哪一个放出去都是在南直隶响当当的人物,眼下却都是以这位侯爷为首,静静站在后面。
正在这时,城外响起整齐的脚步声,一支约在三万余人的兵马由南门轰隆隆走进城,最后停在西市不远的街上。
为首那名大将来到台子前,立刻一跃下马,带着其余两名身高貌正的军将远远的行了个军礼,高声喝道:
“末将沭阳守备吕英,参见安东候!”
“末将海州新任守备戚水阳,参见安东候!”
“末将邱武,率淮安兵三万,参见安东候!”
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处博弈
王争点点头,手握钢刀,在台子上来回踱步,看着下面兵将如云,铁甲慷锵,心中说不出来的激荡。
昨日已收到消息,说是江大率领的水师前日占领西江口,在西江口那边的船行打造了几百艘各式大小船只用来渡江。
南下虽然速度很快,在外人看来,王争这次十分强势。
但内中有些事情,王争自己心里有数,这一来一去,仅仅一个多越所耗费的银联数目,比往常任何一次战斗都要多,所谓的好战必亡,便是如此。
这种战争王争不是不想打,而是实在太费钱了,打不起,所以这次既然打,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目标。
历史上,朱元璋占据滁州后,曾三次南下围攻南京,第三次方才攻下,但依然有了在江南可进可退的局面。
如今的天下形势,清军占据关外,兵精粮足,李自成进逼西安,部众百万,都算是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但山东军仅靠山东一地,还远远不够。
原本的历史上,天下这星斗一般的棋盘上,博弈者无非是李自成和多尔衮,默默发展了这么多年,王争所为的,就是抢一张入场券。
山东历城算是山东军的首府,但其原本不过是个县城的规模,虽然经过山东军数年的经营完善,已经繁华了数倍,但以此作为博弈天下的资本,还远远不够,需要找一个能建立基业的地方。
北上之路虽然更容易,但王争有难言之隐。
自己还是朝廷的侯爷,北上攻打京师如同反叛弑君,一下就会成天下争相讨伐的对象,到时再出现历史上的南明,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下来的。
占据了京师有什么用,无非多了个被鞑虏多年肆虐一空的北直隶,哪有南直隶的繁华。
南明要是珠联璧合,再整出来一个连寇之策,军入关会打着剿灭自己为明廷报仇的口号,李自成同样会用这个借口北上。
王争就会被大顺、清军和南明三面夹击,成了他人争抢天下的牺牲品,即便再强也必将覆亡。
眼下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的七月,想要抢一张天下棋局的入场券,王争除了放手一搏之外,已经别无他法。
想到这里,王争朗声说道:
“顺贼席卷中原,南直隶风声鹤唳,南京城防空虚,若是被贼寇趁虚而入钻了空子,则天下大势已矣!”
说到这里,王争将首级交给一旁亲兵,继续说道:
“我山东军二十万大军将在今日渡江南下,力保南京,刻不容缓,就算世人因此憎之恨之,受小人蛊惑,王某亦初心不改,矢志护国!”
忽然间,王争“噌”的一声抽出钢刀,指向南京方向,大声喝道:
“三军听令,齐奔南京!”
二十万大军的数目灌了水,不过是取个整,让人听着更有气势,在这个时候也算是正常,像李自成,几十万人就已经号称百万。
平贼将军左良玉部下最多也就三十万人,但却号称五十万大军,相比之下,山东军十五万号称二十万,还算老实得多。
山东军各部在滁州会师后,总人数达到空前的十五万人,并且除了几万的官军以外,几乎全员披甲,都是经过重新编训和无数战斗的精锐。
这个数目还不是山东军能动用的最多兵力,但却是王争在不影响各地治安和守备的情况下,所能抽用的最多兵力,对付南京城不到五万的官军,应该已经足够。
安东候王争一声令下,山东军除了在滁州境内留下几千的外系兵马守御以外,十五万大军分成三路进入应天府境内,直奔西江口。
到了崇祯十六年,但凡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李自成、王争,还有关外的清军都在忙些什么。
这种时候,再死磕下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趁乱建立基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自成想要拿下西安,王争则直奔南京,都是为了能乱局中建立自己的基业,分庭抗礼。
关外的清军酋长刚死,各旗为立君之事争议不休,可一旦整合起来,立马就会将目光看向关内,时间有限。
张献忠回到四川,但是此时他的力量还太小,就算联合了革左四营在湖广边界,庐州府和安庆府一带闹事,但短期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这天,江浦城上的官军百总看见远方尘烟飞扬,旌旗密布,当下还有些纳闷,难道是贼寇打过来了?
可等他看清楚之后,差点吓得魂飞魄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山东大军正朝自己冲过来。
当下哪还有什么抵抗的心思,屁滚尿流的跑下城去通知千总,千总听到后同样是大吃一惊,想都不想就下令开城迎降。
说起来,很多投降山东军的朝廷军将和流贼,都在心底觉得并没有什么,因为王争是朝廷的安东候,山东军一样是官军。
流贼投奔过来,能混个官家的名声,不再遭人唾弃,并且找到一颗参天大树靠着,这是天大的好事。
官军献城更简单,说成到底都是官军,不像历史上投降清军一样有什么心理负担。
江浦不过是个县城,驻防兵力只有几百余人,衔头最好的不过是个千总,驻防兵力甚至不如滁州守备李景光的部下,抵抗更是无从说起。
历史上清军将在扬州府的旧江口南下,但是这次,山东军还并没有控制扬州府,所以准备在西江口渡江,抢攻大胜关,用最快的速度兵临南京城下。
事先王争已经和军议司的参谋们商议过,考虑了几种可能的结果。
南京城的朝廷兵马不会太少,而且又是按照都城的规模和建制,要是强攻一定不容易,可以尝试历史上清军的办法,让内应开城。
当然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可能会贻误战机。
王争内心中还是比较倾向于击中力量一举破城,最坏的结果就是用重炮轰开一个空子硬冲进去,事后再花银子重建这个后果也还能接受。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山东军南下的事情虽然有些风声,但因为王争处理的迅速,传到江南的乍一听都像是传言。
人家高洁傲岸的史尚书压根就不信,说现在天下太平,处处繁华,你跟我说有一支大军要攻打南京?
纯属在扯淡。
山东军这次沾了史尚书和那些勋戚的光,说你来了都没人信,算是出其不意,开了个好头。
不过要是在南京城久攻不下,可就是走崇祯九年后金军入寇攻打北京的老路了,最后江南的官军反应过来联合来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南下之前,军议司甚至已经将作战失败,后撤的几条线路选了出来,其中最好的一条,无非是从大胜关,用水师战船原路返回西江口。
战败的后果王争承担不起,要是成功,就算是占据了天使和地利,历史上朱元璋曾三次围攻南京,最后一次才勉强打下来。
眼下的王争同样是如此,一旦失败,山东军甚至可能像历史上的李自成一样,接连丢失凤阳、滁州一带刚刚占领的大片土地。
南直隶的官军还是有些力量,如果一举打下南京,给以震慑,就算是打开局面,打不下来的话,难免南直隶官军联合起来北上。
那个时候,如果其它地方的官军胆子大起来,山东军就会落得腹背受敌的局面,而李自成就会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说,这次王争面对的局面比李自成要凶险的多。
李自成进取西安唯一阻碍就是孙传庭率领的五省精锐,但王争一旦速攻不成,将要面对的,就会是整个江南官军的反扑。
此刻,王争负手站在福船上,眼眸时而深邃,时而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手指捻在一起,不断揉搓。
这争夺天下的一手棋盘下到现在,王争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江南打开局面。
第五百章:如梦方醒
“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
南京城外阅江楼上,几人登高而望,一人白衫偏偏,风度悠然,一人青衣素裹,腰悬长剑,时而含笑,时而面露不屑。
其余几人或手握折扇,或对江下指指点点,放声大笑,虽然装的像模像样,但却并未有前头二人那般仙风道骨。
“子龙,你且评评看,山东军此番与李贼决战,究竟何人可以取胜?”
侯方域在望江楼上负手而立,说话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江面,凝视脚下,无数的大小船只正如同蝼蚁一般往来流转不停,给他以极大的满足感。
即便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