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驸马-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留出的逃生缺口,缺口两侧布满弓驽兵、刀盾兵,最末端是两排骑兵。
阵形经此变化,更是隐含杀机。围在核心的晋阳兵马却不知晓,何处压力轻就自然而然拥往此处,很快晋阳军发现了此处空隙,开始有意向这边挪动,浑然不知已经进入对方设下的陷阱。
袁强、袁希等主要指挥人员若是果断,合兵杀向一处,损折些兵马,大有突围可能。遗憾的是袁强等虽然知晓兵法,但实战经验不足,又无壮士断腕的决心,因此被诱入计中而未觉察。
战场上的口号声一直未停,士兵喊了许久,气力渐低,声音弱了下来,仍然足以扰乱袁强等现场指挥不畅,而且无法得到城中提示。随着兵马被关羽部下逼入狭小的通道,一见前方全无兵马,近前的晋阳军不理会通道两侧是否有埋伏,皆从此处缺口往外逃窜,方才致于死地而后生的士气顿时全消,阵形全失,丢盔卸甲,在逃命过程中溃不成军。
第一卷姜述篇第149章恢复并州6
等到了通道尽头,晋阳兵将不由傻了眼睛,两侧各有骑兵军阵,阵前竖着白旗,到白旗下弃械的安然无恙,再往前狂奔可就没有好下场了,弓驽齐发之下,顿时变成一只只刺猬。失去心气的兵丁到了此时,自然而然做出求生决择,大部分奔到白旗下弃械,部分死硬分子即便逃过弓驽之利,又如何逃过蓄势待发的骑兵追杀?
关羽见大局已定,吩咐众军停止呼喝,将缝隙重新堵住,分兵去夺城池。邓茂、龚都、刘辟三将奉令,引领本部兵马去抢城门,其余兵将袁强等牢牢围死。
关羽在高处观望,见袁强统兵拼死冲杀,为首一员晋阳战将,手持开山大斧,甚是英猛,正与董袭捉对厮杀,占尽上风。关羽生出好胜之心,策马进入战圈,替下董袭,呼道:“来将报名?”
此将答道:“邺人潘凤字无双。你是何人?”
关羽道:“讨虏将军关羽关云长。”
潘凤闻言大喜,道:“正好寻你不到,没想到送上门来了。”说完抡起大斧杀上,关羽挥刀迎上,斗三十余合,潘凤气力不加,拨马要走,被关羽用刀背拍落下马,亲兵上前绑住。
袁强此时兵马只剩两千左右,勇将潘凤被擒,众人气力耗尽,已是突围无望。袁强十分硬气,呼道:“我军惨败,突围无望,晋阳已不可守,本初也救不得,并州已是覆灭之局,今有愧于本初重托,有死而已。众人自行归降。”
袁强说完,拔剑自尽。袁希在侧,泣道:“此战皆我失误,如今兵败失机,有何面目苟活?”然后亦拔剑自尽,倒在袁强身侧。两棵大树倒下,战心更加涣散,开始有将校统领残部集体投诚,到了最后,场上只剩下百余名袁氏死忠。
关羽让兵士喊话招降,见其无动于衷,下命驽箭齐射,一时间箭矢纷飞,百余名袁家死忠全部毙命。
晋阳军主力非死即降,城军守军薄弱,又无核心人物支撑,城中开始纷乱起来。正在此时,邓茂等将引兵来攻南门,关羽方才布下的暗子开始行动,五百名身着晋阳军衣甲的败兵猛然发作,杀开南门,放邓茂等部入城。晋阳守兵在城墙上望见城外袁军全军覆灭,皆无战心,又见城门已失,纷纷放弃抵抗,弃械归降。
晋阳郡城顺利拿下,关羽派人拿了并州文武家小,张榜安民,派人赴崞县大营报捷,留在晋阳收编降兵,处理军政事务。人马休整数日,接到姜述军令,关羽派刘辟、龚都、朱恒三将统兵去取新兴。
新兴郡城兵马甚众,各郡前来营救袁绍的援军被击溃以后,大多就近投靠新兴郡城,城内兵马共有万余。初闻马腾援军到达崞县,士气有所上涨,又突闻晋阳失守消息,士气再次大落。
新兴太守贾范为当世名士,袁绍重其名望征辟出仕,并非袁绍的铁杆心腹。郡尉孙礼因边功久居此职,袁绍因其才留任。郡城文武主官皆非袁绍死忠。客军职务最高者是骑都尉严纲。
严纲与公孙度交好,闻公孙度投降洛阳,袁绍已无翻盘可能,想出降又无门路,也无法与公孙度联系,一直耽误在城中。此日忽有人来访,严纲出来相见,并不相识,道:“不识阁下,不知所来何事?”
来人道:“有机密事来见将军。”
严纲见此人面相憨厚,应无恶意,请他入厅奉茶,屏去左右,道:“阁下有事便请讲来。”
来人道:“袁绍大势已去,欲使将军归降。”
严纲闻言便知是洛阳来使,心中暗喜,道:“久有此意,恨无机缘相投。未请教阁下大名。”
此人笑道:“吴郡朱桓,字休穆,现任奉车校尉,在关征虏部下为将。”
严纲闻言,连忙重新见礼,道:“久闻丞相十六亲随,皆为英才,不想今日得见尊容,失礼之处,且请见谅。”
朱恒笑道:“过誉,未知将军辖下兵马多少?”
严纲道:“我领西河五千精兵往援崞县,为温侯领军击败,折兵两千余,麾下兵马不足三千。”
朱恒道:“守军多少兵马?”
严纲答道:“城中守军原有万余,数次去援崞县,数败失兵,只余五千余兵马。尚有别郡败兵,共有两千余众。”
朱恒道:“贾范、孙礼忠于袁氏否?”
严纲道:“贾范数次整兵出援,应是袁氏心腹,然相交甚浅,不知其心。孙礼非袁绍所拔,任职在袁绍掌控并州之前,应该不是袁绍心腹。”
朱恒大喜道:“可否请孙礼前来一叙。”
严纲道:“与其交情尚可,可试请之。”
严纲遂以故友来访为名,让左右去请孙礼前来作陪,孙礼与严纲性情相近,交情不错,未曾生疑,欣然前来。到了客厅,见孙礼陪着一人来迎,三人入内奉茶。严纲屏去左右,谓孙礼道:“袁氏已败,我欲投奔别处,与君相交甚契,今日请君前来,以为作别。”
孙礼为历史名人,官至魏国三公,见识自是不凡,闻言打量朱恒一番,道:“莫非洛阳使者当面?”
朱恒笑道:“关征虏部将朱恒,确是朝廷使者。”
孙礼道:“久闻休穆大名,胆略果然与众不同,丞相识人之明实在令人佩服。”
朱恒闻言,已知使命达成,道:“丞相久闻公才干,欲请至洛阳任职,未知公有意否?”
孙礼道:“大势所趋,安敢以臂挡车?”
三人定计。当夜孙礼、严刚各领心腹士兵,围住贾范府第。贾范闻外面喧哗,出门来看,却是孙礼、严纲领兵在此,问孙礼道:“德达,平常相处融洽,如何兴兵相逼?”
孙礼道:“不欲新兴再起刀兵,因此请公同赴洛阳。”
贾范环视周边,只有十余亲随,知已无回天之力,叹道:“念本初征辟之德,前番数次往援,损兵折将,亦是尽了心力。事已至此,任两位处置。”
朱恒兵不血刃,夺了新兴,得兵万余,派人往关羽处报捷,又荐孙礼、严纲之功。刘辟、龚都两将行军走在半途,听闻消息尚不相信,到了新兴城下,见朱恒出门来迎,才知消息是真,两人谓朱恒道:“本想借此城建功,未想到功劳全让休穆抢去,以后战事可不许再与我等相争。”
关羽部将纷纷建功,并州全境除了孤城崞县,诸城皆下。姜述任命鲁肃为并州刺史、虎威将军魏延兼任并州兵曹、护匈奴中郎将。改晋阳郡为太原郡,任命荀谌为太原太守,鲜于银为上党太守,王粲为西河太守,徐干为上郡太守,邹丹为云中太守,尾敦为雁门太守,单经为定襄太守,孙权为五原太守,公仇称为朔方太守。
…………………………………………………………………
张经带着一伍斥侯,正沿小路检查两侧山林,忽然看见前方一潭清水,不由欢呼一声,让手下先往前巡视,将身上衣服扒个精光,噗通一声跳入潭水之中,大呼舒服。
此番攻伐并州,张辽部负责押送粮草。张经是张辽族人,在张辽手下担任伍长,此时引领手下先行,主要检查两侧有无伏兵。张辽行军谨慎,行军先防伏兵,扎寨先防劫营,因此姜述委以重任,让张辽统兵押送粮草辎重。
张经行军多日,身上痒得难受,在谭水里泡了好长时间,这才神情舒爽地上岸穿衣。手下早已赶去前方,主力部队还未赶来,四周一片静谥。张经担心误事,正欲向前赶路,却听不远处噼啪一声,似是树枝断裂之声,张经一惊,以为道侧密林之中,会有野兽出没,连忙缩在一从野槐树后屏息窥视。
脚步声响渐近,竟然还有数人轻声说话,王经不由有些纳闷,难道是自己耽搁时间过长,手下兵丁来寻自己不成?正在王经犹疑之时,只见四个身影从左侧树林现出身形,四人皆身着汉人衣饰,一人年纪大些,手持钢叉,腰间挂着自制弓箭,看其举止打扮,似是本地猎人;其余三人身材彪悍,虽未着甲,身上却带有肃杀之气,又配备定制武器,应是行伍出身。
“大家注意一点,附近发现不少汉军斥侯,若是坏了大事,咱们可担待不起。”为首一人警惕地观察一下四方,让一人去潭中取水,对其余人叮嘱道。
“刚有一拨斥侯过去,难道敌军还会加派斥侯不成?老卫地势又熟,在这茂盛的林子里一窝,敌军除非大规模搜山,否则怎会发现我们?。”一名黑脸汉子道。
“你懂什么?这伙敌兵押送大量辎重物资,随行保护的士兵数千,这么大的架势,护送的辎重物资肯定十分重要。当前敌军主力皆在崞县,若是毁了这批物资,对于我军意义重大。”
第一卷姜述篇第150章生擒妙才1
黑脸大汉低头不语,老卫插话道:“二公子派人探到消息,说并州这段时间因为战乱,各郡仓库钱粮基本见底,大军供给多从冀州运来。这批物资数量极多,若是抢走或是烧毁,对齐侯影响极大,即便不会撤军,也会因物资不足大受影响。”
黑脸汉子抬起头来,对为首者道:“都伯,朝廷物资奇缺,要是咱们实力足够,将这么多的物资抢夺过来,也是大功一件。”
都伯摇头道:“敌军要路关隘皆设卡,我军只能分批间小路而行,兵马再多会被敌军发现。二公子虽然鼎力支持,然而大军启行需要太多粮草,卫家之力不足以支持太长时间。”
老卫叹道:“二公子还须瞒着大公子,许多粮草皆是借生意名义支出,连续数批粮草运出,家中一些长老已经开始嘀咕,所幸四老爷与二公子同心,说话搪塞过去。”
都伯道:“走吧,敌军大致兵力已经探明,我等火速通知夏侯将军。”
数人在水潭旁边,叽叽咕咕商议不休,张经窝在树丛后面听得暗自心惊。从他们话语中可以判断,有一支势力不俗的敌军,已经盯上张辽护送的物资。从数人交谈话语中可以听出,有名门大族参与,给敌军提供粮草,并派族人担任向导。难怪张辽这次运送粮食兵饷,路上总会碰巧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状况,行军速度大受影响,原来不是巧合,而是敌军有意设局。
张经待数人钻入树林,缓缓从树丛里钻出,从官道旁侧隐蔽处寻回马匹,上马急驰回营。
张辽听完张经报告,猜测结连外敌的应是河东卫家,敌军将领姓夏侯者,不外乎长安夏侯淳、夏侯渊兄弟。名门大族传承数百年,族人在各地开枝散叶,势力很大,有许多族人佃户作为眼线,形成一个消息网,若是拔除连通外敌的大家,进入境内的敌军就成了无头苍蝇。
面临尚未现身的敌军,不知兵力装备如何,也不知敌军何时发动,若非张经脱离队伍恰好听到这个消息,张辽至今还会蒙在鼓里,若是敌军选择险地埋伏,决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祸。
为了避免产生恐慌心理,张辽没有将消息放出去,只是私下与部将商议此事。张辽将此事前后过程述说一遍,部将皇甫健道:“将军,前方若有伏兵,我等还需谨慎行事,这批物资除了粮草,还有许多火器,若是应对不慎,影响并州战局不说,主公计划会受很大影响。”
张辽摇头道:“天塌不下来,行动谨慎没有错,敌军深入我境数量不会很多,此事并非不可收拾,敌袭之前我们探到消息,即是天佑我等,起码我们占有先机,因势利导,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皇甫健道:“将军有何应对妙计?”
张辽笑道:“目前而言应对之策有二,一是兵马驻于原地,确保绝对完全;二是继续前行,若是应对得当,不仅可以解除敌军威胁,还会将其一网打尽。”
皇甫健道:“卫氏底蕴深厚,卫觊又在丞相府为官,深悉我军底细,此时正是我明敌暗,绝对不容一丝大意。”
张辽微笑道:“皇甫校尉此言甚是,但是依我来看,主公识人之明,天下无人能比。卫家在后搞鬼之人应与卫觊大人无关,我等详细向主公禀告,明后两日路途无险峻之所,可以正常行军,大后天便停驻不前,专候主公示下而行。”
战事进展顺利,一切均按原定计划实施,姜述正与郭嘉研究如何逼降马腾父子,刘晔忽然进帐,道:“张辽传来消息,卫家与长安暗中连通,欲劫夺运送物资,张辽请示如何行止。”
卫氏原系西周分派,实康叔之后,康叔封卫以国卫氏,派衍河东,子孙散居各地,以河东一支为最。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卫仲道出身名门大族,又是蔡邑亲传弟子,与姜述少年时便熟识。卫仲道当初与董重次子董许发生争执,幸亏姜述、刘辩挺身而出,这才没吃太大的亏。卫仲道身体很弱,连惊带吓,卧床不起,被送回河东安邑府上养病。
后来蔡邑下狱,蔡夫人因为卫仲道是蔡邑弟子,写信让卫仲道设法营救蔡邑。卫仲道不重师道,反而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强索蔡琰婚约,乃至派遣家丁隔绝蔡府消息,行为极其恶劣。所幸姜述出手相助,将蔡琰母女接到自家府上,又营救蔡邑出狱。
蔡邑出狱以后,听说此间过程,十分恼火,公示将卫仲道遂出师门。卫家因此清名受损,卫仲道更是脸面尽失,其兄卫觊特意赴临淄,代表卫家向蔡邑赔礼道歉。
卫觊传承家学,学有成就,以才学箸称,尤其以文章而名扬于世。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至临淄后,又向姜述请教书法经义诸事,停驻时间长达半年。姜述因为卫觊名留青史,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曹魏政权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对卫觊另眼相见,相谈时十分契合。
姜述统兵恢复洛阳,征召卫觊为丞相府决曹。卫觊重视法令,向姜述建言:“九章刑律是古时所留,量刑标准、概念很细致,不容易把握。因此主管一方的官员,都应明晓法律。刑法,乃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一项制度,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执掌刑法的官员,乃是掌握老百姓生死衰荣的重要人物,但他们被授予的官职却很低下。国家政治的弊端,未必不是由此产生。请丞相下令设置刑律博士,让有关官员接受刑律培训。”
卫觊此言深合姜述之意,姜述对他更是重用。法正出任幽州刺史以后,姜述让卫觊接替法正之职,卫觊上任以后,恪守职责,丞相府上下皆称道之。
姜述寻思半晌,问郭嘉道:“奉孝以为卫家结连长安目的何在?伯儒知情否?”
郭嘉道:“蔡邑将卫仲道扫地出门,又因文姬与主公婚约,卫仲道定会生怨。伯儒久居洛阳,与河东联系并不紧密,想必不知家中情形。主公可以手书一信,言明此事,伯儒为诚实君子,是否参与此事,一试便知。”
姜述手书一信,信上言:“长安派遣兵马进入我境,欲行不轨,数家名门大族与其相连,文远手下斥侯探得信息,说贵家或与此事有关,伯儒从速回家探视,以免受此事牵连。”
卫觊回信:“属下自入相府,不曾归家,今闻此事,不胜汗颜。今即归家探视,倘若卫家确实参与,相关人众绝对不会法外容情。”姜述接到回信,知道卫觊必不知晓此事,担心卫觊出现意外,密令史阿、尹籍分派人员暗中护卫。
再说卫觊自幼丧母,继母敬氏生子为卫仲道,卫觊在卫家虽是嫡长子身份,却不受继母待见。卫觊心胸宽阔,并不与继母弟弟计较,反而处处包容。不料敬氏与卫仲道不以卫觊退让生愧,反以为卫觊软弱,卫父病亡以后,上下勾连,逐渐掌控卫家产业。
卫觊前番前往青州,行战国重耳远生内亡之策,从青州归家不久又至洛阳,正是懒得与继母次弟争竞。此时见到姜述来信,不由怒火心生,心道此事若是落实,必是卫仲道从中怂恿,浑然不以卫家合族性命为念。
卫觊虽是君子心诚,然其出身大族,明晓大族规则,回到安邑以后,没有直接归家,去寻二叔卫疆。卫疆原为朝廷经学博士,因党祸致仕,虽然赋闲在家,但在士党甚有声望。卫疆回到安邑已久,长房故事了解得一清两楚,见卫觊找上门来,欲寻卫仲道不是,初时以为卫觊欲借家主身份,夺回卫家产业,待卫觊谈完此事过程,方知产业事小,合族性命危在旦夕。
卫疆久历仕途,对敬氏卫仲道母子薄待卫觊早有成见,今见卫仲道引祸上门,焉能随其欲所欲为?当即召集合族长老聚议,让卫觊说明其间过程。此事关乎大家性命,长老闻知情况,也以为卫觊回来夺取家族掌控权力,心中皆是不信。卫疆秘密抓捕数位卫仲道心腹问出口供,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都恨卫仲道不知深浅,无端卷入两朝政治争斗,浑不以合族安危之重,皆十分恼火。
敬氏把控卫家产业已久,长老聚议自然瞒不过去,知晓卫疆召集长老会议,便知此事背后绝非简单,秘令亲信统领家丁将会议地点团团包围。所幸史阿、尹籍皆派人尾随卫觊,见卫觊危险,派遣兵马围了卫家,进门搭救众人。
敬氏亲信正与卫疆争竞,忽见朝廷兵马赶来,不敢公开对抗,暗自使人通知敬氏。敬氏正与卫仲道商议,闻知消息还以为卫觊依仗朝廷势力回家夺权,强自按住怒火,来与官兵理论。等到尹籍出面,喝出卫家近日结连外敌,敬氏方才恍然大悟,对卫仲道行事也是不满。卫仲道毕竟是敬氏亲子,敬氏为保全卫仲道性命,竭力为其辩解,尹籍怎会自降身份与女流辩解?当下令人将卫仲道、敬氏两人抓捕,又让兵马围住卫家,按照线索开始抓捕相关涉案之人。
第一卷姜述篇第151章生擒妙才2
张辽闻知卫家涉案人员全部被捕,同时了解到敌军许多信息,心中已有定计,召集诸将,道:“既然敌军视我境内如无人之境,此番行踪又为我所知,此为千载难逢之机,咱们将计就计,狠狠打击其嚣张气焰,否则岂有宁日?”
部将皆起身道:“听从将军吩咐。”
张辽道:“奔袭之敌是夏侯渊部下精兵,数量虽然不会很多,但皆是骑兵精锐。若是提前得知我军动向,逃回境内也有可能,这样一来岂不是拿他们毫无办法么?又如何起到震慑之功?鬼主意打到咱们头上,岂能任他们逍遥自在,我要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动咱们一个歪脑筋,也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张兰忽然问道:“传言夏侯渊擅长行军,部下精锐骁勇异常,若是探知卫家生变,是否即时打道回府?”
张辽摇头道:“处置卫家一事神速果断,为了配合战事,此事并未泄露出去。卫家为了赎罪,十分配合,又派人吩咐行军向导配合行事。夏侯渊部行军多赖卫家人引领,今卫家人为我军所用,诱其入计不敢说有把握,但可以保证其军不会轻易撤退。”
张辽随即颁下军令,部下将校精神十足,拱手应诺,各自领命而行。
入夜,十余个黑影鬼鬼祟祟的趴在营地外边的山坡上,往张辽营寨窥伺,但见押解官兵衣履不整,靠在篝火呼呼大睡,整座营寨巡逻哨都没有安排。主将营帐居然隐隐透出划拳猜令之声,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夏侯渊部下斥侯都伯吴老七示意一下,众人大着胆子摸往营寨近处,借着篝火掩映,将车辆、军士、民夫数量,以及押运物资大致观察一遍,不敢久留,悄悄退了出来,摸黑从大道往西而去
夏侯渊闻知情报,顿时心头大定,二千多车粮草物资,只有不足五千兵丁护送,而且士兵甲胄不全,应该不是战兵主力,而是辅兵或是民兵。唯一可虑的是数百骑兵,应该是正规汉骑,不过兵力不多,根本不足为虑。
次日清晨,树叶上的露珠还未消尽,汉军大队人马开拔出发继续往前,车队一如既往绵延数里,在蜿蜒山道上缓缓前进。一眼望去队伍跟昨日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就会看出一些端倪。
赶着牲口驾车的车夫轻松了许多,车辆似也轻快许多,而且整支队伍虽然还是很长,但总感觉少了不少人。不过这在外人看来,变化微乎其微,并不会引起怀疑。
两侧山梁不时会有鬼鬼祟祟的小黑点出现,张辽知道那是夏侯渊部下斥侯探听情况。物资匮乏的长安兵马,对于油布遮掩严实的二千辆大车垂涎三尺,但是对上自己这支近万人的庞大队伍,小股部队根本不敢上前骚扰。
如此行行走走,张辽部行军速度十分缓慢,三天以后才走到地势险峻的太行山支脉。四十余里山道皆在崇山峻岭之间,出了山口就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带,有官道通往并州上党郡城。
太阳西斜之时,张辽部仅仅行军十五里,就在一处山坳扎营。半夜时候,一阵马蹄声踏破寂静,数百精骑飞驰而至,值夜官兵赶紧迎上盘查,看清原来是姜述亲至。
张辽已经接到通知,并未入睡,和衣躺在大帐内等待,闻听值夜官兵来报,赶紧起身点亮烛火,出营迎接姜述入帐。
姜述满身征尘,精神抖擞进了营帐,左侧两位老者是大名鼎鼎的左慈、于吉,右侧两名将领是典韦和孙翊。
张辽上前拜见姜述,又向入帐之人致礼,请姜途至帅案就座,道:“属下一切按照指示行动,未发现有何异常。若非部下侥幸得到情报,此次或会吃个大亏,请主公治属下失察之罪。”
姜述面色郑重,道:“夏侯渊以太原贼旗号,统兵潜入我后方近千里,而我情报部门一无所知,沿途官民均无察觉。我军一向顺风顺水,将校自大自满心态严重,这次情报部门疏失和沿途官民失察,对我军敲响了警钟。兵事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并州新下,民心未附,官员初来乍到,也是此次事件的客观原因。我已命令情报部门严惩此次渎职人员,也下发公文要求各军、各郡整顿风气,以期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夏侯渊既然敢来,就让他尝尝肉痛的滋味……”
姜述说到这里,凌厉的目光慢慢缓和下来,见张辽亲兵拿来蒲团,示意众人坐下,又让张辽部下端上茶水饭食。典韦等人忙于赶路,一直没吃晚饭,此时早已饥饿,饮食上来,顿时狼吞虎咽一通大嚼。
姜述与于吉、左慈三人坐在帅案旁边,望着典韦这番形象,不由相顾莞尔。待众人吃完,张辽道:“大家已经吃饱,可以谈正事了。”
姜述笑道:“不忙,大家再吃些茶。已经确定好夏侯渊部大致方位,诸军已经包围上来,夏侯渊此次不死也会剥层皮。”
姜述亲至张辽大营,是因夏侯渊乃史上名将,其部结连大族及山匪隐藏在暗处,若是布置停妥,依据地势埋伏,张辽部稍有不慎便可能吃一个大亏。姜述潜令程远志部接管张辽押运物资,让张辽部押运空车继续前行以为诱饵,就是要全歼夏侯渊部。于吉、左慈、典韦等人随同姜述前来,除了卫护姜述以外,还因夏侯渊乃著名勇将,战力未必在张辽之下,作战时有勇将相助,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姜述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张叠起的纸张,在烛光下展开,上面圈圈点点密密麻麻的标着地名和符号,正是附近区域的一张详细军事地图。姜述将地图放在帅案上,让诸人围拢上前。众人围在案几周边,眼睛顺着姜述的手指移动,听姜述道:“这条官道共有四十余里山路,属于上党郡辖区,前面二十五六里之外便是山口,再往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前行十里有一处险地,名叫一线崖。夏侯渊部是精锐骑兵,军中将校不少出身董卓王牌骑兵飞熊兵,士兵招募善于骑射的羌人,兵力至少一万,若在平原正面交战,我军即便是胜也是惨胜。前番让文远放任敌军斥侯就近观察,就是为了懈怠夏侯渊之心,诱其在一线崖设伏,将其骑兵变成步卒。”
孙翊盯着地图,眉头紧锁,道:“有大量粮草物资为诱饵,不怕夏侯渊不上钩;若是按照主公设计,属下以为可以缓缓启行,等侯敌人全军至这段山道埋伏,然后派兵堵截山口,两军包夹,在一线崖地点进行合围。”
姜述问道:“文远以为如何?”
张辽见姜述有考校之意,道:“若在一线崖设伏,有利有弊,利在利用此地纵深,敌军即便溃逃也无处可逃,可以将其全歼。弊端在于我军行军迟缓,很可能被敌军感觉不对,敌军深入腹地,回撤路线尽是山路,必会更加小心在意。”
姜述抚掌赞道:“文远分析得透彻,与我意暗合。包围地点就放在鹰嘴崖,这是鹰嘴崖地形详图,弯钩如鹰嘴之处就是一线崖峡谷,谷中十分宽阔,两头窄中间宽,是处绝佳所在。”
孙翊问道:“崖谷多大?”
张辽见姜述示意他做答,道:“宽逾百丈,上千骑兵在里边也能纵横来去,这是不利之处。”
姜述眼睛一亮,道:“也不尽然,这也正是有利之处,否则敌军怎会中计?怎么瓮中捉鳖?”
张辽道:“谷中地方虽然宽阔,但不足以让敌军消除戒心,他们未必贸然进入一线崖设伏,棘手之处便在此。若是敌军不肯进崖,则只能在山口开战,那时敌军若是战败,恐怕追之不及。”
姜述哈哈笑道:“咱们这出请君入瓮,夏侯妙才恐怕猜不透,若无意外,敌军兵马目前已经埋伏完毕。”
一线崖在上党东南,是冀州通往并州官路的必经之地,左右大山横亘,官道只能因势利导,修筑时从谷中穿行,减少开凿山石的耗费。
次日运输队伍继续前行,午时抵达一线崖,大队人马开进崖下谷道,见谷底宽阔平坦,全是板结的细沙地面,想是多年雨水流经此地,砂砾沉淀板结所致,马蹄踏在沙上只留下浅浅的痕迹,丝毫不陷半分。整个谷底像一个巨大的广场,若非不时出现零星的树木,山谷又呈鹰嘴形状弯曲,几乎可以一眼望尽前头。
姜述身份特殊,此次秘密前来,行事十分低调,与典韦等人皆换上普通兵丁服装,若非情报官来回传递信息,他尽量不开口打扰张辽。张辽也命左右封口,密令知"qingren"不得泄露姜述到达的消息。
第一卷姜述篇第152章生擒妙才3
这支队伍从外表看来,基本没有异状,但是毕竟多出数百彪悍之极的亲卫骁骑,指不定有人环伺在侧,一旦被人认出姜述,意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