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经过这两个沉重的话题之后,气氛到是松了下来,说话也随意了很多,后面说的,却多是军略之事了,显然,兵部枢密院那里都已经拟好了章程,和赵石预想的差不多,不论枢密院诸公,还是兵部的大人们,皆非心比天高的空谈之辈,很是务实。

并无人想着一战而有中原,继而定鼎天下,经过蜀中战事的大秦朝臣,对于兵凶战危的变故可谓是深有体会,后周立国百余年,据中原膏腴之地,民心稳固,非是后蜀可比,更需谨慎小心。

所以,这一战,关键便在河洛,大秦若能一战而陷之,后依八百里秦川,进可直逼后周京师开封府,南下也可转战两淮,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说,大秦若能据有河洛,一统中原,便也指日可期了。

听了个大概,赵石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细节之上,皇帝陛下日理万机,也不会跟他多说,能跟他说这么多,还是因为亲近的缘故,若是换了旁人,估摸着这些也不会说出口的,毕竟此次东征,主帅并非赵石,而是人家张大将军……

不过景帝不欲多说,但赵石自己不能不上心,先拔洛阳,再观其局,这个没的说,但他可是切身经历过蜀中之战,洛阳乃后周东京,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大秦挥兵东进,可以想见的,就算陷了洛阳,之后也将面对后周疯狂的反扑,后周各部军旅,数十万众,加之后周立国百多年,不说深得民心吧,却也绝对不差,若以国战鼓动百姓,必然也是麻烦异常。

这还不算,最大的威胁还是北方之女真,若为后周金帛所动,乘隙来攻,又将如何应之?

他本不该问,也许过后自有旁人解释,但这些问题盘旋在他心头许久,最终也没什么答案,在见识过汾水河畔那场血肉横飞的厮杀,以及在巴山蜀水间盗匪群起的狼戾暴行,他便越发的好奇,大秦此次东征,到底要采取怎样一种完备的方略……

所以,说话之间,便瞅着空子试探了两句。

不想景帝今日耐心到是足够,虽未细说,却也足以解惑了,所谓上兵伐交,再次伐谋,最下才是摧城拔寨,如今大秦的使者不但去了西夏,南唐,便是金国那里,也没有落下,为的却非是欲与金国结好,关键处便是拖延两个字。

此去,一来一回,估摸着怎么也得数月功夫,等到金人明白情势,想要出兵之时,怕是什么都也晚了,若是金国朝廷决断些,许是还有些威胁,但大军从聚集,到开拔,何等的繁冗,像大秦这里,从年初时便已决定起兵,但到了现在,许多事情还未曾安排妥当,而金国仓促之间,就算快,想来也得等到今年年末之时,才能聚起足够的人马了。

而大秦这里也不是只这一手准备,想那金国在西京大同也陈有重兵,也需防范,所以大秦这里力请西夏出兵之余,也要派出一部偏师,进军河中,护持大军侧后,至于正面之敌手,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有任由军前大将见机行事了。

这么一来,若战事顺利,在冬天之前,攻下洛阳,等到天寒地冻之时,也能予大军以休息。

听了这些,赵石心里也是赞了一声好,秦人心胸向来壮朗疏阔,却也能使出这等阴谋诡计,到是让人稍稍有些意外。

不过听到偏师两个字的时候,赵石心头不由微微跳了跳,当年东征,他所率羽林左卫先是大军先锋,后来便成了大军偏师,在汾水西岸,差点让人家包了饺子,这回出去……想及前事,赵石多少有了些不详的预感。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等到赵石出宫之时,已是一个多时辰之后的事情了,出宫的一路上,他都在盘算着,差不多六月末或七月初之时,猛虎武胜军开拔,到潼关怎么也得七月中,八月秋收时前出兵,顺便还可在敌境解决一部分军粮,而大战必定会在八月中间进入最惨烈的时刻,也许是九月,这取决于后周兵马调动是否得当。

事实上,所有人最担心的是,南唐羸弱,不能牵制住两淮后周兵马,若后周各军倾力而来,到得那时,估计是否能攻克洛阳便已经是次要的了,一旦战事胶着,不论对于后周,还是大秦来说,都将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事,而能不能彻底击败后周的援军,还有是否能占据绝对的优势,都必将影响到金国会否出兵,还有出兵的规模。

显然,这一战比之平蜀之战要复杂的多的多……遥望北方,赵石暗自叹了口气,若是蒙古人在这个时候能在金国北方……那才是最好……

当然,两面开战,却也只有秦人有这个胆量……

……

出宫回府,不必细说。

接下来的两天,除了去了一趟户部,又于翌日午间,走了香侯府一趟,香侯府自来少纳男客,但这些年下来,香侯府与得胜伯府两家可谓是关系匪浅,赵石又是头一次登门造访,却没有闭门不纳的道理。

香侯陆飞翼亲自迎出二门,两人年岁相当,历来虽有些不对付的意思,见面也只寥寥数次,但两人却都明白,两家这些年来来往往,交情也只有越来越深厚,断没有越来越疏远的道理。

也无暇欣赏香侯府如何繁花似锦,也没工夫细看香侯府的女子到底有别家有何不同,屏退闲杂人等,两人在香侯府前堂正厅密探良久,赵石这才告辞离府而去。

直到陆飞翼回转,贴身护卫的陆飘这才不满的在旁边道:“这些日子府主身子不适,还与……说那么多干嘛?”

陆飞翼失笑,摇首之间,雍容有如男子,“人家头一次登门,怎能缺了礼数?”

“那人向来瞧不起我等女子,这些年那次不是府主屈尊降贵上门拜会?这次却是寻上门来,定是有事相求,哼,也就是府主,若是换了旁人,才没好脸色予他……对了,府主,这次他来,到底为了何事?”

“你到是精灵……一猜就猜对了四五分,那你再来猜猜,他求咱们什么?”

陆飘见她兴致颇高,心里也是一松,香侯府上下谁不知道,自家府主喜春秋而恶夏,每到夏日,即便是身子康健,精神也是恹恹的,自小带的病症,便是那些医术高深的御医也是没辙。

入夏以来,又是这般,今日难得有了谈兴,陆飘心里也是高兴,也愿陪着府主多说说话解闷,至于羽林中郎将,得胜伯赵柱国亲自登门到底是为了什么,反而是其次的了。

“也不难猜啊,又要打仗了……莫不是被朝廷委了副帅之职,有些不满,所以来寻府主说项?”

这就是玩笑了,想想就知道,香侯府在长安虽说独树一帜,但毕竟都是些女子妇人,难以招惹是不假,但要说影响朝廷政务,对于领兵大将这样的军国重事指手画脚,却是异想天开,赵石再是糊涂,又怎会就这个找上门来相求?

果然,陆飞翼摇首失笑,轻声道:“胡说,咱们哪里管得了这个?好了,不用瞎猜了,怎么猜,估计你也猜不到,去,把阿左婆婆,别情,青岚她们请来,我有要事跟她们相商,还有,以后你多盯着些学医的那些丫头,别情啊爱啊的,荒废光阴,咱们香侯府的规矩虽然宽松,到了年纪,我也不能阻她们婚娶,但……若是学无所成,出府之后,便不准她们再入香侯府半步了,香侯府保她们安身立命至今,可不是让她们借着香侯府,以为待嫁之资的,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话说的越来越重,将陆飘也吓了一跳,立马便也明白,府主这里指的是在国武监求学的几个丫头了,她之前也听说了的,几个丫头在国武监那男子聚集之所在甚是受宠,回府之后也多有炫耀……

显然,这些丫头是忘了府主为何令她们入国武监求学了,有那么几个天天还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更是违了府主心意,之前府主不说,也就罢了,如今既然说起,几个丫头的好日子估计是到头了的。

要说也怪不得府主,这些丫头多数皆为孤女,得香侯府照看至今,也不知已经占了多大的福分,也不想想,若没了香侯府,便是嫁了出去,又能有几个能过的顺心如意的?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枉费府主一片苦心……

不过此时府主说起这个,显然并非无的放矢,也不知赵大将军到底跟府主说了些什么?莫非到府上来,还就是为了这等小事来告状的?

心里泛着嘀咕,却也不敢多问什么,应声之后便急急去了……

再说赵石,走了一趟香侯府,便再也没出府门,出征在即,家里头的事情却还要安顿一下,加之李金花有孕在身……想想也有些无奈,惜红有孕之时,他在蜀中,而今……却又是这般,显然又不能眼见自家孩子落地了的……

略略安顿了一下,收拾心情,第三日头上,便率人出了长安城,却也没立即去西山大营,而是先直奔承恩湖畔的公主府而来……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24章 开端(十)

“将军此去,关山万里,归期不定,万望将军善加珍重,待得来日,将军凯旋,再与将军把酒言欢……”

公主府门前,靖佳长公主一身淡黄衣裙,云鬓高挽,香肩微露,芊芊素手,挽着赵石胳膊,殷殷叮咛,却没了往日半点清冷疏离……

不管是公主随侍,还是赵石身边牙卫,远远近近,愣愣瞧着,可都被惊到了,多数人心里都是嘀咕,这演的又是哪一出?莫非……老天爷,这等事瞧在眼里,以后自家的脑袋还能不能安稳的呆在脖子上了?

众目睽睽之下,赵石也觉尴尬,心里不由微恼,都什么时节了,怎么都来添乱,公主便了不起吗?想不嫁人便不嫁,想住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想收义子便收义子,细数下来,这些年给自己添了多少麻烦?今日又一反常态,又是为了哪般?

转念之间,似笑非笑,反手一把抓住靖佳公主的小手,笑道:“多谢殿下挂怀,借殿下吉言,异日归来,定当与殿下一聚,只不过,赵石此去,兵凶战危,旁的到也没什么,唯家中妻小让人挂心,还望殿下多多照看才是。”

旁观人等大惊失色之余,有的立马抬头望天,有的低头看地,却再无一人敢于将目光放在两人身上。

而靖佳公主一个激灵,下意识的抽手,却被对方牢牢握住,片刻之间,已是面罩餐霞,连脖子根都烧了起来,目光闪动之间,便是天上的神仙来了,估计也猜不透这会儿她到底想的是哪般心事。

小小戏弄一下尊贵的公主,赵石心里也稍稍平衡了一下,并不得寸进尺,须臾便放开了手,也没等人家缓过神来,规规矩矩的抱拳施礼,转身大步来到坐骑面前,翻身上马,呼啸一声,带着一众大跌眼镜的牙兵亲卫,便绝尘而去了,只剩下公主府一众人等,在那里眨巴着眼睛,余光飘来飘去在如雕塑般立在那里的公主殿下身上,多数都如做梦一般,自己的眼睛若是没瞎的话,好像……公主殿下就在自家眼前被人轻薄了一下?

不过稍后令人更加吃惊的是,向来洁身自好,清冷有如空谷幽兰的长公主殿下既未恼羞成怒,也未大发雷霆,在门前站立良久,默默转身,神态间一如往常,负着双手,缓步而行,侍候人等见了,多少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不过大家伙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小心翼翼的随在公主殿下身后,门房也都踮着脚,打着手势,让人轻轻的关上府门,唯恐弄出一点声响来,遭了池鱼之殃,不一时,公主府便已大门紧闭,静悄悄的,好像之前那古怪到极点的场面根本不曾发生过一般……

……

“存义跟随大帅至今,东征西讨,戎马倥偬,一晃已有十余年矣,存义胸无大志之人,本当庸碌一生,幸得大帅不弃,以为心腹,一展碌碌之才,于大帅而言,助力实微,幸甚,愧甚……而今大帅出征在即,召存义以为重任,本当别无话说,死力效命才是,然存义已年近五旬,体弱多病,行伍之事,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存义生死事小,唯恐误大事尔……今荐一人于大帅面前,其人年纪虽青,其才却胜于存义百倍,又与大帅有师生之谊,当堪大任……”

赵石轻轻放下手中信笺,目注面前的年轻人,这封类似请辞的信笺却是李存义的亲笔,此次出征,他有意让李存义任职中军虞候,说起李存义,也许并不如杜山虎,张锋聚等人与赵石来的亲近,但自赵石掌羽林左卫,便一直在其麾下,掌军法刑法事,铁面无私,法不容情,甚合赵石心意,可谓之心腹。

但这次明显是一厢情愿了,自从即将开战的消息传出,李存义便“病”了,姑且不论其真病还是假病,其实这封信上便已说的很明白了,人家自觉年迈,不愿再随军出征了的,想想也是,以四十多岁的年龄,在国武监安安稳稳的呆到致仕之年,可不比再上战阵打生打死强的多吗?

胸无大志,这几个字确实也没说错。

不过到底是为官日久,办起事情来妥帖的很,这不,虽然自己不想来,但却荐了一个人,于情于理就都妥当了。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赵石也认得,而且印象很是深刻,这年轻人姓江,名游,字顺水,地道的商家子,出身于国武监,而且于几年之前,便接掌了国武监军法,与其说此人和他有师生之谊,不如说此人乃是李存义的得意弟子。

这些年来,国武监虽然还不能算得上是人才辈出,毕竟时日还是短了些,但话说回来,其中出类拔萃的却还有那么几个,而此人正是其中之一,之所以没入得猛虎武胜军,却是因为此人当初出了一个大风头,国武监正门处的碑文就是出自此人之手,风头是出了,但却也将自己弄得不上不下的,被羁留在了国武监,这个前文说过,这里就不再细提了。

“李燕清力荐于你,但我想听听你自己怎么说,要知道,军中到底和国武监不同,而中军虞候呢,职位不高,却担军中重责,任劳任怨不说,于军功上,也没太多立功的机会,国武监考评我都看过,以你的才干,若是踏踏实实,不论从军,还是入仕为官,都是绰绰有余,但如今以一白身,骤升高位,而掌军法事,于你来说,未必是件好事,你明白吗?”

年轻人神情微动,有些感激,却也有些兴奋和紧张,略一沉吟,却是躬身道:“多谢大人教诲,然学生之志,非为荣华富贵尔,今能随于大人身边,征战疆场,为国效力,实乃平生幸事,焉能错过?还请大人放心,学生虽微薄之身,才疏学浅,然定尽心竭力,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赵石笑了笑,效忠的话他自己说的多了,也听旁人说起过无数遍,便也没什么感觉了,不过让一个年轻人来担当中军虞候之任,难免有些小麻烦,军中等级森严,没有战功的,就得熬资历,这个到了什么时候或是到了哪里都不会变。

而江游既无军功,又无资历,用一句俗话来说,便是德望浅薄,难以服众,若是放在别处,是断无可能骤然升转的,就算报到兵部,也得被打回来,甚至有可能被申斥。

但话说回来,幸好这里不是别处,猛虎武胜军从组建到成军,打破的旧例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还是那句话,赵石虽已卸任国武监督学,但国武监与猛虎武胜军的连结实在太过于紧密了,渐渐的,国武监生员到猛虎武胜军任职,已经被当成了一个惯例,于长远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可以说,像种怀玉,杜橓卿这样国武监典型的例证是开了一个坏头,对于将来国武监生员从军有着非常明显的阻碍作用,想想其实就能明白,不论镇军还是禁军,你若一无军功,二无资历,年纪轻轻,就凭着一个国武监生员的身份来压人,谁又能真心敬服,谁又愿意这样的人到自己军中任职?

不过对于现下来说,却着实有些其便利的,作为新军,尽可在国武监中挑选军官人才,可以说,有着国武监作为后盾,猛虎武胜军与大秦其他各部军旅相比,都有些旁人难以企及的生命力,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算猛虎武胜军全军覆没于阵前,只要国武监还在,那么重建猛虎武胜军就是早晚的问题,这些年下来,赵石辛辛苦苦打造的这一套体系,其实已经勉强可以算是走上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这也正是后世体制最具优势的地方所在。

废话少说,回到正题,赵石这里点了点头,接着便开口道:“光说是不成的,在军中执掌军法并非易事,要的便是个严谨公正,我尝听闻,你在国武监素有轻王侯,而慢公卿之名,书生意气,壮怀激烈,这样的名声不是不好,但今后你若在军中任职虞候,我这里便敬告你一句,把那书生做派都给我收敛起来,什么叫轻王侯,慢公卿?我要是军法面前,一视同仁,若想在军中立足,就拿出本事来,就像李燕清,随我多年,于军中名声甚恶,但这些年下来,却没几个受罚之人在我面前言其过错,为何?非其护着这个,保着那个,唯其公正尔。

上至将校,下至兵卒,虽多恶其酷厉,却也皆敬其耿介,你是他的学生,得其言传身教,我也系厚望于你,望你能好自为之。”

这些话可谓是直指人心,江游听了,心中凛然,“是,大人教诲,学生定谨记在心,不敢或忘。”

“好,中军虞候之职,便由你来暂属,不要让我失望,还了,下去找杜橓卿……先多看看,多想想,别急,知道吗?”

……

“战马还缺三百四十三匹,骡马至少缺八十匹,弓箭齐备,刀枪盾牌齐备,盔甲齐备,其他辎重,户部说了,皆到潼关,由大军一起发放……”

西山大营,中军大帐之中,杜橓卿单调的声音听上去充满了疲惫,不过也不奇怪,大军即将开拔,肩上担子最重的不是领兵将领,而是掌管后勤辎重的杜橓卿,尤其是猛虎武胜军,后勤职责尤重,所以几个月下来,他整个人看上去就已经瘦了一圈。

“再去催,找李全德,费榷,不把东西给咱补齐了,就让他们住在户部。”

赵石冷冷道了一句,接着便问,“现在军心如何?就要上战场了,军兵可有怯战之心?”一边说着,森冷的目光在帐内一众人等脸上扫过。

没有人回话,面对越来越严厉的大将军,以前的尊崇多数都转化为了敬畏,甚至有的人觉着,大将军脸上的线条都在日渐的硬朗……这些多数没经过战阵磋磨的年轻人,到底在胆气上差了许多,而赵石以往虽少在西山大营露面,却于这数月之间,便轻而易举的将这里变成了一言堂,虽说有些国武监督学身份的原因在里面,但未尝不是因为这些年轻人锋芒未利的缘故在里面。

直过了半晌,才有人沉声作答,却不是旁人,正是挂着明威将军衙府司马之职,又兼猛虎武胜军参军的孙文通。

“还请大人放心,卑职这几日巡视军营,全军上下,虽略有惶然,然以卑职观之,军心士气皆要强于以往,大人难道忘了?征战疆场,杀敌报国,乃大人亲定国武监学训,非但国武监生员,我猛虎武胜军上下,皆同此心……

不过既然大人今日问起,诸位,我等七尺男儿,当如何?”

帐中人等,当即便被他一番话激的热血沸腾,但最机灵的还是种怀玉,孙文通话音未落,他便已经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高声道:“我等愿随大人征战疆场,杀敌报国,死亦无憾。”

有人开了头,其他将校随之纷纷行下军礼,声音或高或低,却是越来越齐,“我等愿随大人征战疆场,杀敌报国,死亦无憾……”

……

男儿壮志,尽付其中,语带铿锵,气势尤烈,声音回荡在大帐之中,随着夏风,直上苍穹,在那里,一杆大旗,迎风招展,烈烈作响……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725章 相邀

“前些日,本帅忙于公务,多有怠慢,还请诸位将军多多担待啊……”

潼关,张大将军府邸正厅。

此时已是晚间,但大将军府内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而正厅之内,灯火通明,酒肉飘香。

但在座的人却不多,正中端坐的正是此间主人,镇守潼关已有十余载的张培贤张大将军,稍下,左手边坐的则是兵部左侍郎,又兼此次大军观军容使的段德段文芳,右手边却是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此次东征大军副帅王佩王大将军。

而段德下首,便是赵石了,赵石对面,却是潼关镇守副将,东征大军留后,兼掌大军粮草辎重事的折汇,最末尾处,挨着赵石坐的,则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杜山虎是也。

就这么几个人,端坐于空旷的正厅之间,略微显得有些冷清,但事实上,这六个人,却是如今聚集于潼关的十余万秦军中,权柄最重的六个人,若是等到西北一万延州镇军到来,却还要加上一把椅子……

而厅间的座次看上去也很有意思,段德坐上次席,这个没什么,毕竟人家是观军容使,事实上的监军,除了张大将军外,就数他职位超然,即便在军中不论威望还是权柄,皆不如手握兵权的赵石和王佩两人,但就其职位本身来说,坐上次席,却是正常。

但王佩和赵石两人的位置就有意思了,显然,现在看来,王大将军显是压了赵大将军一筹,坐了张培贤下首,其中意味有些微妙,不较真的话,你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虽说在战功上,王佩差之甚远,但年岁资历都在那里摆着,又掌殿前司禁军多年,算得上是军中宿将,所以虽然与赵石同为大军副帅,但座次上占优些,你也委实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其中的味道嘛,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最古怪的其实是接下来杜山虎的位置,本来身为殿前司禁军副指挥使,应该坐在王佩的下首才对,但却被安排在了赵石身边,尤其是,这次宴饮,其他几位都算是东征大军独当一面,手握兵权的正职,却只他一个副将,你说古不古怪?

但身在大厅中的几个人,却没一个觉着奇怪的,其实殿前司禁军的情形,在这种古怪的安排中便已显露无疑了的。

而此时大厅中几个人,心中最郁闷的绝对不是面上光鲜,但却被赤裸裸的分走一半兵权的王佩王大将军,而是与赵石对面而坐的折汇。

自小从军,兼家世显赫,早早便锋芒毕露,诩为折家年轻子弟第一人的折汇,其实正渐渐走入人生的巅峰,自折木清逝后,折家子弟已然以其为尊,在军中无论威望还是地位也渐渐稳固,只要按部就班,复有乃祖荣光也是指日可待。

但话说回来,这人啊,就怕比,与对面那年纪轻轻,便在座次上稳稳压住自己一头的得胜伯赵大将军相比,任谁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座次排的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折汇郁结于心的症结所在,现如今最让他愤懑的是,本想着于战阵之上,再建功勋,于仕途之上,也能更进一步,不成想,大战在即,天大的机会已经摆在了面前,而自己却被生生压在了潼关,只捞了一个大军留后的差事,宁不让人恨煞?

谕令到得他手里的时候,折汇是当即大怒,之后喝了一天的闷酒,冷静下来再想,却也满心的无奈,朝廷之令不可轻违,皇帝陛下的心意更不能逆,朝堂重臣们怎么想的,折汇不用猜就能知晓,折家世代从军,为大秦第一将门,这风光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风刀雪剑,又藏着多少觊觎的目光,又有谁能知道?

在潼关这许多年,先是魏王压在头上,接下来便是张大将军,张培贤此人貌似温和,但也是战阵上杀出来的,心机手段样样不比旁人差了,这些年明里暗里的压制,也是不少,殿前司禁军王佩与折家若即若离,却一直不肯轻易就范,其他军中将领,也是虚与委蛇的居多,这不是什么单纯的争权夺利,折家名声在外,受到这样那样的辖制与窥伺再也正常不过……

可惜,与种家已是渐行渐远,不然的话……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当初种家获罪,渐呈颓势,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会上赶着靠上去?尤其可恨的是,当年他求娶种家七娘不成,反被种家羞辱了一番,在那个时候,其实两家之间的裂痕便再难消除的了了……

不管怎么说,瞅着意气风发的张大将军,以及一个个正襟危坐,却都精神饱满的各人,折汇这里又是怎么一个郁闷了得?真想就此拂袖而去,但……

不过不论其他,显然在这个位次上,大将军府的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待得酒菜流水价的送上来,之后闲杂人等退到远处伺候,张大将军首先举杯道了一句客气话,众人则纷纷举杯,连道不敢。

而张大将军并不急着邀饮,接着话就来了,“今日请诸位将军到此,本帅别无他意,一来呢,是想给诸位将军接风洗尘,诸位将军千里而来,虽为国事,然这其中辛苦,却也只有咱们这些带兵的才清楚,本帅为诸位将军置下美酒,就是为了给大家解乏,所以,今日欢饮畅谈,无须顾忌,异日凯旋归来,本帅再为诸位将军把盏……不过,他日疆场之上,谁若喝酒误事,可怪不到本帅头上啊……”

这确实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言谈举止,皆有独到之处,威严中带着和煦,温文中却又隐露锋芒,一上来,便将上官的做派摆的足足的,偏又不惹人反感,这等风范,确非旁人能及。

赵石微微和杜山虎对视了一眼,两人虽说分开多年,但联络往来,只有比之前更紧密,没有任何疏远的道理。

杜山虎呲牙笑了笑,摇了摇头,两人深有默契,虽不便在此时交谈,但赵石却能看出他的不以为然。

这个好理解,要说最晚来到潼关的是段德段文芳,却是六日之前到的,而赵石却已经到潼关有十多天了,十多天的工夫,除了初到之时,见了张大将军一面之外,就再没见过了,更别说商谈军务了,王佩那里亦然……

说什么公务繁忙,那到是真的,但将两个副帅撇开,就算军务再繁忙,也断没有这个道理,照赵石看,这位大将军总揽军权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了的。

而今日更好,将众人邀来,却是摆了一桌子的酒菜,难道是想边吃边谈?别人心里怎么想赵石不知道,但他这里却是有些反感了。

不过反感也好,厌恶也罢,有些事情却是清楚的很,既然将众人召来,便不会只为了吃酒作乐,接风洗尘?那更是无稽之谈,在座的诸人,哪一个也不会惦记你张大将军府上的洗尘宴就是了。

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像是被大将军最后一句玩笑给逗乐了,但却没一人说话,除了在座之人都沉得住气之外,还有就是,张大将军虽说统领全军,为众人上官,但真不到让在座任一个来巴结讨好的地步。

换句话说,在场的诸人当中,张大将军的威望并不足以压制住他们,在座的任挑出一个来,皆能独当一面,自成格局,能让他们低头俯首的不是没有,但张大将军嘛,显然还缺些分量,论资历,不如王佩,论军功,不如赵石,论起朝廷信重来,显然却也不如段德,论到家世上,在场的无疑折汇才是其中翘楚,这么算下来,张大将军确实也面临着一个头疼的问题,骄兵悍将,难以辖制。

这么说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现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