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选位置也极为刁钻,正是蛮族兵马与乱匪接连之处,兵卒奔跑之间,数百米的距离瞬即过去。
乱匪大营当中,呼喊之声已然连成一片,乱匪也集结了一些人马挡在前面,蛮族兵马已经拔营而起,黑夜当中,仓促拔营本就是兵家大忌,但蛮族此来只为金银美人,并无殊死决战之心。
北边篝火一起,众家蛮王便已有了去意,根本没派人去查看虚实,便已准备退兵而走,而蛮族大营的位置又在乱军大营正中,他这里拔营不要紧,却是将周围各处营寨闹的纷乱异常,一些乱匪头领根本不知道蛮族兵马的意图,犹自派人去打问,还没等他们纳过闷来,蛮族大军已经开始缓缓向北移动……
不明就里的还以为蛮族兵马是去抵挡秦人的,但有些聪明的却已想到,蛮族的龟儿子们这是要跑,慌乱之下,别无他法,只能派人急告教尊,但蛮族人马收束停当,去意之坚却哪里是他们能想得到的?近十万人马,一旦拔营而起,造成的混乱可不是一点半点,凡挡在路上的乱匪皆被蛮族驱赶砍杀,几乎无可阻挡,更是将乱军大营搅和的一锅粥相仿了。
等到守城秦军出城列阵,蛮族兵马更是加快了动作,只想在秦军尚未来到之前脱离开去,径回南蛮之地,让汉人自己去狗咬狗便是,众家蛮王拼了命似的传令下去,不要再顾及其他,加快行军速度,如此一来,那些本就蛮横无比的蛮兵哪里还会客气,凡是拦在去路之上的,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皆都被砍杀当场,下起手来是毫不留情,只一心想着为大军清开道路……
这么下来,阻拦在秦军前面的盗匪如割麦子般被秦军前锋砍倒一片,秦军几乎毫无滞碍般冲入乱军大营,在混乱的乱军大营当中搅起一片腥风血雨,冲溃前方一切阻碍,直直从乱军大营中间插了进去,将乱军大营彻底截成了两段。
虽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两面夹攻,但情势对于乱匪来说,却已没了任何悬念,此时更是雪上加霜的则是乱匪群龙无首,没有任何人出来协调指挥,数十万人,战死者其实少之又少,更多的则是和无头苍蝇般在大营中乱窜,就算有些人聚集起了手下,也是各自为战,丝毫不能形成足够的战力来挡住秦军的攻势。
而那边厢一直毫无动静的蜀军也有了动作,一队队的蜀军离开东边大营,缓缓向北边方向退却,心思不言自明,和蛮族大军一般无二,也是只想着尽快脱离这混乱的战场。
“怎么办?怎么办?”
乱匪中军大帐之中,在方万川昏倒之后,众人是彻底慌了神儿,方万川的这两个儿子虽说聪明,但到底年纪轻轻,没经过什么阵仗,方万川这一倒下,在此紧要关头,两个年轻人一下子便觉得天好像都塌了下来,立时便没了半分的主意。
先是七手八脚将出气多进气少的方万川抬到床上,又将张神医召了来,一群人围着床榻也顾不得旁的什么事了。
过不得多少时候,秦军自西攻入大营,大营之中越来越乱,神教部将也都惊慌失措,纷纷派人来问到底该是如何,但方万川昏迷不醒,两位祭酒大人也慌了手脚,丝毫没有半点有用的主意,这才是真正的群龙无首,到得那张神医把完了脉相,黯然摇头,道了一句,教尊大人心力交瘁,今又急怒攻心,恐怕……
一听这话,方万川的两个幼子是悲声大放,帐中众人跪倒了一地,愁云惨淡之间,众人心里都升起了一个念头,神教完了……
而这个时候,李秀却是急急赶了过来,一瞅这个情形,心中也是冰凉,但军情如火,也只有勉强镇定下心神,劝了这个劝那个,却哪里劝得住?
没奈何间,脑中却是灵光一闪,立即叫过人来,低声吩咐,去将那被软禁起来的大祭酒和方半儒两人叫过来……
就这般耽搁了许多时候,而大营之中却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相仿,守城秦军也冲入了大营,蛮族大军意向不明,蜀军也有异动,西边喊杀之声越来越烈,显然秦军攻势如潮,局势已是危如累卵,而眼前又是这么一副景象,瞅着床榻之上骨瘦如柴,双目紧闭,脸如白纸般的神教教尊,再听得外间那混乱如末日般的呼嚎之声,李秀心灰如死,王图霸业,转眼成空,身死教灭,也许就在今晚……
再瞅帐内这一群人,李秀紧紧抿住嘴唇,脸上鄙夷之色再无任何掩饰,若说老教主雄心壮志,但才略稍有不足,心胸也有些不够的话,那么老教主寄予厚望了这两个幼子却是真真让人无言以对了。
神教英才本来不少,若老教主之前任人能不拘一格,防范之心不那么重的话,多数就不会有今日之局,而现在败局已定之下,眼前这两位若能镇静已对,也当能保全些人才,为神教留些元气,但如今嘛……
竖子不足与谋,想到此处,心中已满是悲凉,再不说话,转身便出了大帐,负手等在帐外……
……
一个多时辰过去,月光之下,乱匪已是兵败如山倒,黑压压的秦军自西向东,如驱赶羊群般将乱匪赶的狼奔豕突,乱匪心胆皆裂之下,再也无人敢于阻挡秦军锋锐。
而李严蓄所部则已冲过半个乱军大营,所过之处,一片浪迹,从天空望下去,好似紧紧咬住蛮族大军的尾巴杀了过去,蛮族兵众撤兵仓促,又值黑夜,头领不知兵法,部下没有严明军法的约束,若是山林之间也就罢了,一窝蜂钻进林间,也能逃得过去,但在这成都平原之上,匆忙而走,为秦军衔尾追击,即便蛮族兵众悍勇强蛮,此时也如丧家之犬,走了没有数里,便已经乱做一团,任那些蛮王头领呼喝不断,也是无济于事。
有的欲回身与秦人拼命,有的则在头领命令之下向北奔走,也不用秦军追上来,自相践踏,死伤不少,黑夜中,四处皆是呼嚎奔走之声,有的晕头转向之下,不多时部众便已走散了小半。
“杀,不要恋战,杀过去,杀过去……”西边喊杀之声越来越近,李严蓄这里也是急了,若是等援军那边杀过来,黑夜当中,难免遭了池鱼之殃,若为自家人冲散,那才叫个笑话,心急之下,只是一叠声的催促大军前行。
后面秦军加快了冲击速度,这下可是苦了蛮族,不多时后边便被秦军追上,稍一接战,秦军士卒奋勇向前,蛮人却无半点战心,这么一来,真真是一触即溃,蛮族大军自北来参战,一直没有多少损伤,而今晚一战之下,因缘巧合,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后面的蛮族兵马便被秦军冲的大溃。
而蛮人也过于贪心,将抢来的辎重尽皆摆在中军,即便是退兵,也没舍得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扔下,拖慢了速度不说,后面一旦崩溃,立即便牵连到了中军,乱成了一团,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好在秦军冲击方向和蛮族这里有些偏差,只在侧后方向挨着蛮族兵马冲了过去,扫了蛮族一下,并未穷追猛打,饶是如此,蛮族兵马损伤也不可谓不重。
又过大半个时辰,李严蓄所部终是一口气冲过了乱军大营,见周围营帐渐少,也再无成队的乱匪出现,李严蓄立即命人停下整军,后队变前队,在乱军后方列开了堂堂之阵……
而此时乱军大营之中才真正是天翻地覆,从西边涌过来的成千上万的败兵如蝗虫过境般横扫乱军大营,到处皆是惊恐逃窜的乱匪身影,其中还夹杂着女子孩子的哭喊之声,一片末日来临的地狱景象。
彻底的崩溃,再没有一点的悬念,如今还算完整的蜀军早已渐渐脱离了战场,向东退去,而蛮族大军也终为当初的骄横和贪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没能在败兵来临之前退出大营。
成千上万的败兵逃下来,那景象非是亲眼见到又如何能想象的出来?深谙战阵的人都知道,只想夺路而逃的败兵比之冲锋的战士更加难以抵挡,只因这些人心胆已丧,只想着逃命求活,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他们根本不敢和追在身后的敌人拼命,但对于挡在自己前面的自家人可丝毫不会手软……
当混乱的蛮族兵马面对这些败兵的时候,根本没见过这等场景的蛮人更是没有任何应对的措置,先还派出一些兵马挡在侧面,但根本无济于事,蜂拥而至的败兵在绝望之下将所有被激发出来的最后的勇气都用在了挡住自己逃命之路的蛮族兵马身上。
崩溃,毫无悬念的崩溃,当红着眼睛的败兵挥舞起手中的兵刃,狂乱的砍杀拦在自己前面的所有东西的时候,即便蛮人再过悍勇,也是阻拦不住,队伍被冲开,截断,随着败下来的败兵越来越多,如同洪流冲开堤坝,将蛮族大军冲的是支离破碎,只被踩死的蛮人便是不计其数,十四位蛮王,死于败兵之手的便有六位,其余已李成贵为首,心胆皆裂之下,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败兵的行列,蜂拥向东逃去。
“放下刀枪,跪地者不杀……”
“弃兵伏地者不死……”
“持械顽抗者杀无赦……”
天色微明,激战了整夜的战场之上,带着秦腔不一而足的呼喊声渐渐成为了战场之上的主旋律,数十里联营,成群结队的俘虏被聚集了起来,分别看守,战火硝烟还未散尽,残破的乱军大营在晨曦当中渐渐显露出本来面目,见证了一夜之间,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的整个过程。
两部秦军已经会合在了一起,疲惫的秦军将士并未放松,在控制了整个乱军大营之后,便立即分兵四出,追亡逐北……
大胜,毫无疑问的大胜,也是让人不敢想象的大胜,数十万敌军一夜之间为秦军击溃,而秦军自己却损伤轻微,虽说敌军多数逃走,蜀军意向不明,牵扯了一些秦军军力,但辉煌至极的战果却是肯定了的。
乱匪大溃,蛮族兵马大溃,数十万人逃散在成都平原之上,只等秦军追逐砍杀俘虏,可以说,这是秦军入蜀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也不为过的。
有的秦军士卒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援军以及南征将士混合在一处,痛哭流涕者有之,欢呼拥抱者有之,打扫战场本来是战后最血腥的一幕,但此时看起来,却是多了几分喜气儿……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93章 战后(一)
“来的是赵石?”
李严蓄吃了一惊,胜局已定,两军合为一处,紧绷的心弦也终于松了下来,接着便是要与援军统领共商战后诸事了,也倾力追击,还是缓上一口气,再追逐逃敌,当然,这些此时看来都已是细枝末节了。
和当初击溃乱匪,然后又为乱匪重整旗鼓不同,这一次几乎是一战已定胜局,乱军再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至于离的还不算远,也未受什么损伤的数万蜀军,李严蓄也没看在眼中,秦军一战而胜,士气正旺,凭那些战力低下的蜀军也翻不了天去。
而他现下最关心的当然便转到了战后论功行赏上面来了,他这人功利之心本就比旁人多上许多,战局一定,心思也就立马转到了争功上面。
说起来,他随军入蜀,一路上和大将军吴宁配合默契,而大将军吴宁遇刺之后,又力挽狂澜,于数十万大军围困之下,守住了成都城,功劳自不会少,但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功过实在难料,最让他担心的则是领兵前来的援军统帅,此战要说功劳,按理说自然有成都守军的一份儿,但人家领兵前来解围,给你个功劳是情面,不给也是理所当然,情势如此,也怪不得旁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半年多来,他李严蓄苦心孤诣,不计生死荣辱,费了多少心力才维持住了成都局面,没有功劳也总有苦劳吧?若一点功劳也落不到头上,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甘心就是了。
所以这里战局一定,他立即便派人去打探援军主帅为谁,心里也在捉摸着是不是要先去拜会一下,商议军务之余,又如何自然而然的将这功劳叙上一叙,若对方做的太过,说不得却要争上一争的。
不过打探之人报回来的消息却着实让他吃了一惊,竟然是那……那阴魂不散的赵石赵柱国,他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人说起来和他李家可谓是恩怨纠缠,理也理不清的。
自正德二十七年庆阳府兵变开始,到得他李严蓄奉命随军入蜀,此人就和前世的冤家一般和他李家纠缠上了,其中的恩怨别说旁人,就算他自己现在说来,也是滋味儿难明,不知是感激还是怨恨的。
而今此人竟然又到了蜀中,真真是难以想象,朝廷怎么会派此人领兵前来,这也太过儿戏了吧?
那人是十六还是十七来着?军国重务竟然托付于少年之手,真不知朝廷是怎么想的,不过转念一想眼前战局,他也无话可说了,旁的先不说,只此一战,那赵石便已能名震天下,加上其年方弱冠,这名声肯定还要大上几分,真真是可畏的紧了。
想到此处,那争功的心思不知不觉间便没了踪影,这征蜀大军监军的位置是人家给的,人家如今不但立下了大功,而且还是皇帝近臣,真是比都没法比,他功利之心再重,也没脸到人家面前争功不是?
于是,立即召集众将,分派了一下军务,自己带着两个须臾不离身边的仆人径自前去援军军中拜会,架子脸面什么的想也不想了的,当然,他这里也没忘了派人回城告诫自己那倒霉儿子李武,让其躲起来,别再弄出什么幺蛾子,不然恐怕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得他了……
而此时此刻,张嗣忠吊着一支胳膊,浑身上下血迹殷然,杀气未去,透着一股狞厉的味道,不过整个人却是低头耷拉脑的矗在那里,在赵石的注视逡巡之下,很有几分局促。
“为将者,怎可回回身先士卒,不顾生死?你想过没有?若是你战死在前面,手下军卒将如何?我喜你勇猛无畏,又不是没有脑子,所以将精锐都交在你手上,为我大军锋矢,你就是这般领兵的?
此战之前我就跟你们说,夜战夜战,不可一味趋前,要留意身周左右,相互之间不能离的太开,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与人混战,你可是都当了耳旁风?
五千精锐,损伤两千,其中有多少是死在敌人手里?又有多少是比自己人误杀的?你这个当将军的不审时度势,却如兵卒般冲锋在前,还险些丢了性命,好好好,你领的好兵……”
赵石声音虽然不高,也没疾言厉色,更透出几分虚弱,但话里面的怒意和恼火任谁也能听得出来,不过也不怪他如此气恼,张嗣忠和杜山虎两人分领精锐,从金州开始一直打到成都府,加起来损伤不过千数而已,而今一战过后,只张嗣忠一部,就伤亡了两千余人,这些多数都是羽林军以及雄武军精锐,让他怎不心疼。
大胜之后的轻松喜悦也被这事儿弄的去了大半,将张嗣忠叫到跟前,这劈头盖脸便是一顿斥责。
那边张嗣忠也吃不住劲儿了,若是大帅说的不对,以他的性子说不得就要辨白一番,但昨晚一战,确实是他杀发了性子,将杜山虎所部撇在了一边,而后迎头撞上了乱匪中的精锐,一番混战下来,自己所部损伤惨重,若非杜山虎及时赶到,后面的大军也围了上来,他这五千人马即便是胜了,估计最后也不剩几个人了。
而他自己,也险些丢了性命,就如大帅所说,若自己战死在那儿,后果真真是不堪设想……
有错自然要认,膝盖一软,噗通一声已经跪倒在地上,“大帅骂的对,咱家就是个厮杀汉,领兵的本事不成,给大帅丢脸了,更对不住战死的弟兄们,大帅怎么处置,俺老张都认了。”
赵石一听,火非但没消,脸上肌肉跳动了一下,眼睛已经眯了起来,李金花一直守在旁边,这时一看情形不对,心里暗骂了张嗣忠一句,真是……话不会说就不要说,真以为自己顶天立地怎的?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不待赵石开口,便自厉声道,“滚出去,自领十五军棍,领兵之权交给杨胜,老实呆着,等候大帅处置……三十好几的人了,还就知道打打杀杀,没个长进,这次得个教训,下次再犯,小心军法无情……”
话说的挺狠,但里面的回护之意谁都明白,将张嗣忠赶了出去,她这才俯下身子,一边抚着赵石胸口,一边说道:“千万莫要动怒,你这伤可还重着呢,若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得了?”
她这一番做作,赵石也给气乐了,半晌才嘟囔了一句出来,“妇人之仁。”
李金花笑笑没出声儿,男儿刚强,何况是战阵之上的领兵大将?针尖对上麦芒,往往就弄的不可收拾,而今大胜,若因细故,处置亲信大将,却是多有不妥,当然,这些话她是不会说出口的,她这分寸拿捏的可是比张嗣忠那粗胚强的多了。
说话间,帐外远处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不一时,便已有人来报,捉住个半死不活的老头儿,听人供认,竟然是乱匪首脑,还是什么神教教主叫方万川的,旁边还有他一个儿子……
赵石一听之下,先是愣了愣,接着便是大喜,拜火神教,蜀中乱事皆为这些王八蛋所为,之前也捉住过什么堂主之类的家伙儿,不想在这里竟然抓住了罪魁祸首,之前还在想,那些首脑人物估计都先逃了,也不知能捉回来几个,之后又得多费多少手段,才能绝了拜火神教这个祸患,不料这会儿竟然就弄了一条大鱼回来……
“把人带过来我瞧瞧。”
不一刻,几个军兵已经抬着一个布兜,旁边还押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来到近前,赵石抬眼望去,布兜里是个老人,看样子情形可不太好,只是比死人多了一口气罢了,身上也没什么伤痕,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个垂死的老人就是在蜀中掀起惊涛骇浪,让多少人死无葬身之地的罪魁祸首。
赵石摇了摇头,又注目在年轻人身上,那年轻人虽然满脸是血,但倔强之色却是不减分毫,直挺挺站在那里,向赵石怒目而视。
旁边的军兵却是大怒,一个人扬起刀鞘便抽在他背上,打的他一个趔趄,又有一人一脚提在他腿弯之处,这些军兵下手都是不轻,加上大帅就在面前,此时在这些秦军军兵眼中,别说躺着,便是倒立在那里,也不会减弱半分对大帅的崇敬之情。
五万多人,从金州杀到成都府,溃敌无数,战功赫赫,以伤病之躯,力排众议,带兵千里奔袭,败敌数十万,由此,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帅不论是在羽林军雄武军这样的京师皇帝亲军眼中还是在禁军团练眼中,都已和神人无异,能亲眼看上一眼大帅真容已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又哪里会容旁人有半点不敬?这下手自然是不会轻了的。
那年轻人到了强项,只痛哼了一声,即便脸跄在地上,蹭了好大一块皮下来,也再没呼喊一声,只是勉力坐起身子,横眉冷目,若非衣衫破碎,着实狼狈,这样一个风范,到也非是常人能有。
赵石咳嗽了两声,勉力挥手让军兵退开,上下打量了一番年轻人,又再看看那垂死的老者,问道:“即是拜火神教之人,又是什么教主祭酒的,可是姓方?”
那年轻人许是自知无幸,肆无忌惮在赵石身上打量了一番,这才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出来,大笑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你方家爷爷,你又是哪个?”
赵石吐出一口气,他现在身子虚弱,哪里又会有跟人废话的兴致?见了这两人,也算了了一件心事,随即吩咐道:“去,把斥候营胡校尉找来,这两个人交给他,老的找个大夫瞅瞅,小的严加拷问,务必问清楚漏网的拜火神教首脑还有几个,捉住的乱匪一个个甄别,不能放过一个可疑人等……”
意外的收获让赵石终于有了几分喜色,等到李严蓄被人带过来的时候,赵石心情正佳,唯一有些可虑的则是那许多乱匪兵马逃脱而走,却是后患不小,而那边斥候来报,蜀军全军而退,离此并不算远,看来离风平浪静还差的很远呢。
“李大人,早就听闻李大人之名,却是无缘一见,今日得睹真容,真真是幸甚啊……”这样明讥暗讽的场面话,赵石也能随口道来,没有半点滞涩了。
“见过叔父大人。”那边李金花也站起身子,面无表情的躬身为礼。
见到赵石半躺着身子,脸色灰败的样子,李严蓄顿时吃了一惊,不过听了这话,又见自家侄女儿没有半点情分的样子,李严蓄唯有尴尬一笑,又作吃惊状道:“赵将军这是……”
“大帅于剑门不慎遇刺,受了重伤,又记挂战事,带伤领兵来此……只能躺着说话,还望叔父大人不要见怪才好。”
李严蓄心中暗惊,不过自家侄女儿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也不好深问,谁让当初自己从未看重过的侄女儿现在不但是将军,还嫁给了这么一位呢,早知今日,当初他断不会做出那等愚蠢事情的,现在再说什么也是晚了,别说这侄女儿从小就跟自己不亲,就说庆阳府之事,自己做的就有些过了……
不过他还是听明白了一些关节,大帅两个字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得了的,只有领兵军前,独当一面之人才能衬得上这个称呼,这说明什么?只能坐实了赵石如今的权柄。
再有就是剑门遇刺,瞧赵石的气色,伤的却是不轻,剑门离成都府数百里之遥,一路统兵而来,不顾己身伤病,不管是立功心切还是其他什么,只这份儿坚韧,就着实让人心生敬佩,那京中流传的皇帝钦赐国之柱石之语却也正得其人……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94章 战后(二)
“成都城内还算安稳,蜀帝孟氏缠绵病榻也有些日子了,多数是受惊所致,当然,嘿嘿,心情抑郁也是有的,所幸性命无忧,又有专人伺候左右,只要细心调养,长途跋涉也是无碍……”
……
“吴大将军……伤重未愈,伐蜀以来,大将军殚精竭虑劳苦功高,虽有小误,但……还望……赵将军能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李严蓄先是恭维了一番,甚至用下官自称,姿态放的不可谓不低,这也就是李严蓄此人的妙处了,能屈能伸,架子端的起来,也放的下去,若用文人的话说就是没有半点风骨,而京师传言当中,他的名声也不甚好,多数是个墙头草的名头。
但真要说起来,此人在兵部为官二十多年,一直做到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将李承乾等人压的死死的,这才干上是毫无疑问的,不说以前,就说随军入川,于吴大将军助力颇多,临危之际,能力挽狂澜,在吴大将军遇刺之后,统领一众骄兵悍将,维持局面到现在,这能力还用多说吗?
为人圆滑却也有雷霆手段,虽无名臣气象,却当得干臣之属,而今在赵石面前条理分明的介绍了成都情形,最后却又能为大将军吴宁说上一句这样的话,让赵石对他的印象颇有改观,谁都明白,大将军吴宁这次估计是要获罪的,那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话用在吴大将军身上纯属扯淡。
十余万大军伐蜀,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但最终却弄了个烽烟四起,损兵折将,这领兵之人前面功劳再大,也不会有功过相抵的机会,不擒拿问罪就已经是好的,要想无事回去再当个逍遥伯爷却是难如登天。
而李严蓄老于官场,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却能为其求情一句,却也难得的很了,更何况眼见李严蓄毕恭毕敬,姿态做足,赵石这里也不为己甚,言辞间也缓和了许多。
不过到底还是官场经验太少,直到事后多时,和南十八谈起此事,南十八只轻飘飘一句,若大将军吴宁无罪,朝廷还会追究下面的人吗?
赵石这才恍然大悟,他娘的,被老小子给糊弄了,官场中人果然没一个好人,这里面的学问真的是一辈子也参不透彻,而他自己这点火候,看来更是差的远了。
不过那已经是后话了,而现在说话之处,没有南十八,孙文通之流在侧,也只是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凉棚,旁边只有赵石的亲卫牙兵侍候在侧,李金花到是在呢,也是家学渊博,接人待物比之赵石强上不少,但对于这等隐秘的心思,她却也猜不出道不明的,没准心里对这位叔父也有改观也不一定呢。
当然,对于李严蓄自己来说,这话说给赵石的意思可不止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吴大将军虽说不能理事,但军中将校却多有其亲信将领,若赵石年少气盛,他这里可是怕之后再弄出什么大事来,蜀中残破,真的是再也经不起波折了。
看这两路领兵大将都是身受重伤,朝廷震怒也是情理中事,自己人再闹个不可开交,朝廷那边借题发挥,不定最后会牵连到什么人,大家伙儿是来蜀中立那不世功勋的,可不是来找罪受的不是?
他为官多年,如今落得这个不上不下的地步,有些话点一下也就是了,也不想说的太清楚,至于眼前这位少年新贵能不能听懂,又能听懂几分,可就不在他考量之内了,说到底,还是那圆滑心性作祟罢了。
“如今成都官兵除却伤病,还有五万余众,多是百战精锐,下官不过是暂领军务,既然将军来了,这领兵之权自应交予将军之手,如此才是名正言顺……”
“这个就不必了。”赵石躺在那里摇了摇头,军权这个东西对于他来说已无大用,经过昨晚一战,蜀中已然略定,他受的伤需要将养些时日,对于他来说,仗打到这里已经算是完了的,至于之后的事情,手握数万雄兵就成,没必要再多抓兵权。
南十八,孙文通那里也是这个意思,他现在的位置已经到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地步,几乎行的便是节度使的职权,功劳也已足够,若是再争权争功,恐怕不妥。
当然,有些意思南十八也说的明白,他现在根基还浅,朝廷又没有让他久镇边塞的意思,只看他一直兼着羽林左卫都指挥使司的职衔就能多少明白朝廷的打算的,所以此战过后,多数都要回师长安,所以在兵权之上,能分即分,这种不要钱的人情做出去,日后总归是有好处的,这才是真正长远的打算。
赵石也是深以为然,所以李严蓄这个提议他毫不犹豫的便谢绝了,更解释道:“李大人久镇成都,上下都已熟悉,我这里受伤不轻,也无多少精力处置军务,所以还请李大人多操劳些,这战后之事还有的忙呢……
至于吴大将军那里,我过后会去拜会,都是领兵之人,虽然我人微言轻,但想来朝廷自有公断,李大人不用多做理会。”
李严蓄连连点头,这心也放下了大半儿,赵石这里虽说只是就事论事,但外延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并不会抹杀南征将士功劳,而且也不想专权独断,还剩下了一些功劳在这里,就是那些逃散的败兵了。
心中暗道,如此年轻便走到今日这一步,果然非是幸至,这才是居安思危,趋吉避祸之道,看来之前的担心却有些多余了。
心事一去,便也故意露出几分真心的喜色出来,拱手抱拳道:“将军之行事,果然让人佩服啊,当初却是老夫做的差了……”
说到这里,看了旁边的李金花一眼,沉吟了一下,这才接着道:“犬子现在就在城内,到时老夫父子摆宴给将军赔罪,还望将军能不计前嫌……”
赵石抿了抿嘴唇,当初的事情本来不算什么,五六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