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四两拨千斤的把戏,此时却把美国人惹进来了,四两能拨千斤可是能拨万斤吗?于是赵书礼头疼了,同时他刚刚在记者会上的那些阴招也发生了作用,不过此时的作用完全就不是有利的了。

    记者会上赵书礼那番话就是要记者们误会,尤其是中国记者们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能想到什么他们就敢写什么,笔下十分之夸大,根本不是一个春秋笔法所能概括的。申报和大公报带头刊出文章,他们报道中称,英国整府或许已经向塞北整府支付大批战争赔款,也就是英国人承认战争失败了。这个报道的影响很大,因为这两个报纸一南一北,本身就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加上其他报纸纷纷转载,在整个中国闹的纷纷扬扬。

    英国代表团随即就出来辟谣,开始他们还坚决的否认有关战争赔款的事情,当小桃红事件闹起来后,美国人态度强硬,派出了调查团到天津后,英国人口气一转,开始大肆攻击塞北整府,明确表示他确实付款了,但是那是为了使大英帝国的军人早日回国,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证,才被迫接受的。当美国人又派出了军舰和军队后,英国人口气继续强硬,表示之所以支付那笔赎金,完全是塞北整府的卑鄙勒索,而且双方并没有达成最终的协议,目前只是一个意向而已,议会也并没有批准。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私底下英国整府肯定进行了非常积极的外交行动,至少美国派兵和战舰就应该是英国人游说的结果。不仅游说美国人,英国人还游说法国意大利,除了德国这样的战败后被限制外交能量的国家,英国几乎都游说。当然其中重点是日本人,他们希望像1900年那样,由日本人担当主力威慑中国。

    结果是法国整府表示严重关切远东发生的事件,同时谴责了塞北整府不遵守国际准则,以至在天津造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巨大损失。同时法国整府停止跟塞北进行的关于损失赔偿的谈判,估计是想静待局势发展。一战后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利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国内工业的发展,一部分是美日这些在战争中实力大大增强国家的蚕食,此时法国人也想利用机会再次在中国身上咬块肉下来。

    如果说法国人的表现还算冷静的话,那意大利就是闻见了屎的恶狗了,他们大肆抨击中国人是野蛮人,不讲国际规则,完全是未开化的表现,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就此问题共同进退,不惜使用武力来教会中国人该尊重西方人。

    其他一些国家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

    德国人表示关切。

    苏联人表示关切。

    比利时表示关切。

    西班牙表示关起。

    葡萄牙表示关切。

    荷兰严重抗议。

    巴西表示关切。

    阿根廷表示关切。

    而西方人一直期待的日本人却没有表态,谁也摸不清他们的态度。

    但是赵书礼却是知道的,因为日本派出的秘密代表已经到了塞北,正由徐新六接待。

    同样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在中国身上吸血的机会,他们又提出了许多条件,有新条件,还有老条件。新条件他们要求,日本可以在塞北境内任何一个地区修筑铁路,他们的银行可以在塞北地区发行纸币,日本人可以向外蒙新疆两地移民;老条件是过去提过的,开采新疆石油,购买赵书礼手上的大庆油田,而且价额压的很低只给两千万日元,还要求获得在外蒙和新疆铁路沿线驻扎军队的权力。

    赵书礼一面指示徐新六先稳住日本人,跟他们逐条逐条的讨价还价,拖延时间。另一方面他紧急的会见在上海的各国使节,先是向法国整府解释事件情况,进而希望达成谅解,并表示愿意就赔偿问题妥协,按照法国人的要求赔偿两千万美元,但是法国人依旧不给一个明确的表态。

    一直不稀罕的意大利公使,赵书礼也会见了。

    这个公使出身显贵,父亲是伯爵,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刚刚娶了墨索里尼的女儿,被任命为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他的名字叫做加莱阿佐·齐亚诺。

    齐亚诺表示要保护意大利在塞北的利益,赵书礼满口表示按照国际法塞北整府一直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其实有狗屁投资者由于担心经济侵略塞北一直拒绝西方国家的投资。齐亚诺又表示塞北应该开放自己的市场,允许意大利企业去投资,不能以任何借口抗拒,赵书礼对此深表同意,同时表示塞北整府一直致力于保护财产权和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欢迎任何国家的企业投资——真实事情是塞北整府从来没有批准过一家来自西方的企业经营即使有偷偷经营的也常常三更半夜会被警察上门,但是法律中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外国人投资,因为他们获得投资权力是满清整府时候就答应的,只不过就一直采取这种隐性的拖延方式,比如整府批复慢,几年时间都批不下来,最后是外国企业自己失望离开。

    但是此时的表态却意味着以后赵书礼的整府再也不能以任何借口拖延了,齐亚诺很满意,觉得自己刚刚上任就为意大利争取到了这么多利益,应该可以在岳父墨索里尼那里张脸了吧。又提出了几个问题,诸如开矿办厂等具体事宜,还有侨民利益的保护等等老调重弹,赵书礼也表示会按照条约办事,中央承认和继承的那些条约在塞北地区依然有效,因为塞北始终拥护着中央的。最后齐亚诺满意的表示,一定会把这些向国内汇报,同时会劝说墨索里尼接受,中意友谊一定会天长地久。

    齐亚诺的承诺是不是真心的赵书礼猜不透,但是也许有效果,毕竟两人的会谈是很友善,气氛很和谐的。因为此前几天,赵书礼已经指示严祥林陪着齐亚诺在上海的各个夜场流连了许久,他出身名门也是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跟严裕棠颇有共同语言。但是双方的洽谈毕竟是涉及国家利益,这个花花公子到底是什么心思就不好猜测了。

    搞定了意大利,或者说至少是暂时稳住了意大利,赵书礼又希望跟主要对手英国能达成一些实质性的谅解,可是英国人竟然拒绝了谈判。

    英法暂时都不接受谈判,美国人派了军舰。

    当务之急还是要稳住美国人,跟美国公使交换了意见,美国人隐晦的表示对塞北整府最大的不满就是,他们刻意以各种方式阻止美国企业进入,甚至连美国银行都不允许在塞北开办,这是美国整府不能接受的,因为根据满清时候的一系列条约,他们在中国享有广泛的经济权利,甚至可以说是特权。

    赵书礼做出妥协,表示可以就银行进入塞北问题谈判,其他投资比如铁路,公共用水等基础设施也可以谈判。但是美国公使不想就此事深入讨论,大概是想等美国军舰到中国后才谈吧。

    事件爆发十天后,各方势力赵书礼已经接触了个遍,结果是不容乐观的。

    可是古语说的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接到了一封电报,电报上说英军主帅埃德蒙死于归绥医院。埃德蒙是怎么死的赵书礼不关心,因为他知道,英国人肯定会就此事大做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要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种族思想严重的西方白人国家,因为埃德蒙的死而同情英国,并且跟英国人联合起来就糟糕透了。

    赵书礼知道自己在上海呆不下去了,他得动身回去了。

正文 一百零七节 联合调查团

    仔细考虑了一下,既然英国人现在正在活动,那么沈瑞麟留在上海也没了作用,在外交方面他还是能帮到自己的。

    收拾好东西,赵书礼跟沈瑞麟和全部的警卫一起出门,门外已经准备好了车辆。

    “谁!”

    刚刚出门,还没有上车,突然警卫把赵书礼团团围在身后,然后拔出了枪来指着一个突然出现的人物。

    “是个女人!”杨强看清了从拐角慢慢走出来,看到几十把枪指着自己吓呆了的一个女孩道。

    “姑娘,你有什么事吗?”赵书礼从人群后问道。

    “司令,小心,没准是个刺客!”杨强说道,又转向女孩道:“如果你没有恶意的话,你最好站着不要动,把手举起来,慢慢走过来。”

    女孩吓呆了,想走路腿却打着绊子,差点摔倒,反而让警卫误会,差点就开了枪。

    女孩哭了,哭哭啼啼道:“我认识你们司令,我是梅琳芝——”

    “别开枪,我想起这个女孩了,上次在汇丰银行大楼前见过她,她说司令你答应去他们学校的。”

    这么一说赵书礼也想起来了,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事情他给忘记了,人也给忘记了,此时看到吓得哭泣的女孩,那容貌慢慢在他脑海里清晰起来,这是一个很清秀的江南女孩。

    “把你们的枪收起来,一个女孩子至于吗!”赵书礼对杨强他们说道,然后径直往女孩身边走去。

    杨强他们不敢阻止,只能谨慎的跟随着赵书礼,以他们的职业敏感,还是不能完全放心这个女孩子。

    “起来吧,他们都是无心的。”

    赵书礼扶起女孩,本想给她擦擦眼泪的,却想起这时候男女授受不亲,只把手绢递给了她。

    女孩看着他,脸上委屈极了,边哭边说道:“我好容易打听到你住在这里,我守了三天了,今天才见到你。昨晚上我一晚上都没敢回家。”

    这傻孩子,这个宾馆虽然简陋,但是有一个好处,可以出入的地方很多,有隐秘的后门,还有几个不为人所知的侧门可以出入,这是杨强他们选好的地方,赵书礼一般不会从正门走,今天是个例外,因为他要走了,拿着太多东西从正门走比较方便。

    因此赵书礼听到女孩的回答有些忍俊不禁,但却不敢嘲笑,嗯了一声道:“这么说你就为了请我去你们学校,专门在这里等了三天?”

    “是,也不是,我们知道你们不容易,最近风声很不好,说八国联军又要打你们北方了。我想说的是,不管打不打得赢,你们都是英雄。”

    女孩的话,不仅让赵书礼有些触动,连杨强他们这些专业的保镖都有些动容,戒备心理少了几分。

    “谢谢你!”一时间赵书礼还真是找不出什么好词来,勉强挤出这几个字。

    “你们这是要走嘛?”女孩看到他们拿着大堆的行李,这才问道。

    “是的,我们得回去了。”

    女孩听到回答,脸色凝重起来,“那么说,真是要打仗了啊。”

    “放心的,不会的,你该回去了,我让人送你好了。”

    “不用了,我自己能回去。”

    “还是送送吧,何春!送这位小姐回家。”

    “是!”何春应了一声,然后对女孩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赵书礼微笑着点点头,然后转身向车走去。

    他刚要上车,女孩突然大声喊道:“记得,你要到我们学校来演讲的。”

    赵书礼心道:“真是一个执着的女孩。”

    岂料女孩看着赵书礼离去的身影,心中默念:“前提是你能活着!佛祖保佑你。”

    ······

    “你们美国人真的想来中国打一仗吗?”

    赵书礼半轻松,半开玩笑的说道。

    他面前的是美国代表团成员,那个在美国认识的约翰律师,场合在一间咖啡馆里,有些事情还是私下先交换一下意见的好。

    “我们美国人当然不希望打仗了,您知道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度吗,不过在我们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美国人却是最不会犹豫然后拿起枪来的民族!”

    约翰律师道,说的滴水不露,典型的外交辞令。

    赵书礼本以为他不过是一个商业律师,好对付一些呢,看来主意要落空了。

    赵书礼觉得换一个话题,问道:“那么不知道约翰律师这次来是代表美国整府多一些呢,还是代表摩根先生多一些呢。”

    “摩根先生?哦,不不,我从来没有代表过摩根先生,我只是为我所在的银行服务!”

    “银行?”

    “没错,大通国民银行,以前摩根家族确实是本银行的大股东,可现在不是了,去年我们银行已经收购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公司,当然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也就成了本银行的最大股东,现在我们银行已经是美国,不,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了,作为银行的首席律师兼一个小股东,我想我应该跟我们的大BOSS站在同一立场的。”

    美国复杂的金融业赵书礼没有关心过,不过也知道,摩根家族在老摩根父子两的时代,一举奠定了在美国和世界金融业的地位,号称华尔街皇帝,摩根家族第二代掌门人J·P·摩根死的时候华尔街降半旗致哀过。但是第三代手里就不及以往了,首先是继承人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虽然也是能力过人才华横溢之辈,在一战中大显身手,但是别忘了跟他最大的对手是老洛克菲勒。跟洛克菲勒这个在美国内战中崛起,并发家起来的老对头相比,小摩根就少了些老道和铁腕了。因此当金融危机爆发,本来摩根只不过以为又是一次剪羊毛,把美国人民的钱装进摩根口袋的机会,却没想到这次危机是工业农业和金融业危机凑到一起同时爆发的性质,没想到危机那么深重。因此尽管家族实力雄厚,J·P·摩根给他留下了一个数十亿美元遗产的金融帝国,但是小摩根还是太小心了,反倒让趁着经济危机大胆扩张洛克菲勒财团趁势侵吞了摩根财团所有的大通国民银行。

    “这么说你是战在洛克菲勒一边了,老石油大亨也加入了进来吗?”

    “哦不先生,您又说错了,我代表的自然是美国整府了,其实真正高明的金融专家是美国整府,你们都太高估我们这些银行家了。市面上的报纸太夸大我们美国银行家了,说我们几乎是上帝,我们操控了一切,包括战争,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要是我们真的有这么大的能力,难道控制不了几个小报?”

    美国整府确实是金融战方面的专家这话赵书礼信,原因正是因为美国生产金融家,金钱是没有国籍的,但是金融家有,他们有自己的好恶,只要是个人他就有思想,那些说金融家是没有国籍的,他们只渴望财富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是有这一群人,但是不是所有。起码赵书礼相信把国家利益跟个人利益摆在一起的时候,徐新六这个银行家会选择国家的。那么美国肯定也有这样的人,当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为国家服务的时候,美国的金融能力确实是恐怖的。

    有一战为例。

    在一战之前,像英法这样的国家都是以私人资本在国外的投资为先导,直接军事占领自然资源丰富的落后国家与地区或与之签订不平等协议保证私人资本的投资利益,从而让他们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他们的财富包括国债也是被拥有铁路、矿藏、银行和工商业的私人投资者持有,因此,一战前的国际金融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如罗斯柴尔德、巴林和摩根这样的私人金融家手中。但一战却改变了这种情况。

    一战让欧洲参战国的直接损失达到了2090亿美元,战争的全部费用消耗了英国32%的国民财富,法国的30%,意大利的26%,美国仅为9%。如果没有美国的贷款,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无法承担这种不创造财富的战争损耗。美国参战前,英法等国向美国私人金融家借债35亿美元来购买美国军火武器。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征用或转卖本国公民拥有的美国资产来购买美国生产的军需品,向美国人出售了价值近40亿美元的铁路债券、普通股和其他证券来换取美国军火,结果有75亿美元的净资产转移到美国人的手中。

    但是美国整府对欧洲国家的贷款却让私人金融家的借贷黯然失色,一战之初,美国整府卑鄙地诱惑欧洲国家上钩。当时,美国整府暗示英法等国整府,不需要考虑贷款的还本付息条件,大胆地借款即可,只要打败德国及其盟国,贷款问题都好商量。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美国对欧洲国家执行了财政援助制度,尤其是对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给美国以巨大无偿援助的法国。在美国公众的支持下,法国收到价值10亿美元的美国整府的援助,这激励法国整府通过向美国整府借款的融资方式来购买美国生产的军备。法国人以为这些借款实质上不过是国家同盟之间的援助,最终会不了了之。欧洲很多国家都像法国那样迅速落入美国整府的贷款陷阱。1917年,美国整府借给欧洲国家的钱才30亿美元,但到了1921年,英法等国欠美国整府高达120亿美元的债务。

    美国整府的目的就是用金钱来控制世界,但是显然他们的算计落空了,一战后这些欠债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听话,反而处处跟美国提出的意见作对,甚至到最后导致国联的发起者美国竟然没有加入国联。

    原因很简单,金钱不能决定一切,尤其是权力这种一切人类关系中最强大最邪恶的东西。美国整府不能够用金钱控制英法等国,同样美国的银行家族也无法控制整府,不会像阴谋论者宣扬的那种全世界都被少数几个银行家控制的论调。权力能带来金钱,但是金钱未必就能换取权力。

    但是也不能否认银行家族对美国整府的影响力,因为权力这种东西,初始的时候是掌握在某个军事独裁领袖的手里,慢慢的演变到了为一群军事贵族掌握。在到了后来才是被一大群名望人物所掌握。而银行家显然属于这个名望人物群体之一,尤其是在美国这个没有贵族传统的国家,几乎是从一开始,银行家就方方面面的影响着整府。

    但是记住是影响而不是控制,毕竟整府不是他们家开的,总统也未必都是由他们家族派出的。美国跟其他国家一样,没有那么神秘,也是有爱国者的,当银行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对立的时候,或许有的当权者会受到金钱的诱惑向金钱低头,但总有那么几个以国家利益为大的人的。日本有,德国有,苏联有,中国有,难道美国这样的国家会没有?否则美国也不会成其伟大了。

    “你说的很对,那么你们美国整府想要什么?”赵书礼再次问约翰律师。

    “公理和利益!”约翰坚定的答道。

    赵书礼略一思考,然后反问道:“如果这两件事不能统一的时候呢?”

    “利益,毫无疑问是利益,因为利益可以买来公理。哈哈···”

    “哈哈···”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美国人要公理,赵书礼就给他公理,很快就下令天津驻军积极配合美国调查团,同时在塞北抽调相关专家赶赴天津,跟美国人组成一个联合调查团,帮助他们调查真相。

    但是美国人要的利益吗,却是一杯苦酒难以下咽啊。

正文 一百零八节 巨额债券的诱│惑

    美国人的条件很简单,允许美国在塞北经营银行业,同时要求塞北的货币跟黄金挂钩,为此美国人承诺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塞北整府提供五亿美元黄金的支持。

    话说以前的塞北币是跟白银,准确的说是跟大洋挂钩的,性质上是大洋的储存卷,因此塞北货币是一种银本位制,中国历史上也没有用黄金直接当货币的传统——最多是补充性的白银才是大规模货币。

    但是有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要忽悠塞北货币跟黄金直接挂钩呢,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这样塞北货币将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可以在国际上自由兑换。美国人有这么好心吗,无偿帮助?山姆大叔啥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了。

    赵书礼不是金融专家,他弄不清楚其中的弯弯绕,于是他向徐新六求正。徐新六告诉他,美国人不但忽悠塞北,此前已经忽悠过很多对象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其中英国人接受了美国人的建议,在美国保证给予他们支持,在财政大臣丘吉尔的主持下,英镑恢复到战前水平,与美元的比率再次升值,结果是导致英国经济受到打击。而法国拒绝了,他们从银行家手里把中央银行牢牢控制住,这让国际银行家们宣扬的央行独立的思想破产,而法国的结果是战后第一个恢复,而此时其他国家都步入金融危机的深渊的时候,对自己货币有强大影响力的法国却还在繁荣着。而德国不用说,靠着美国资本的他们第一波就给吸进了危机的黑洞。意大利就更不用说了,号称穷光蛋帝国主义的他们,战后经济形势最不好,导致了墨索里尼的上台就是明证。

    美国之所以忽悠这些国家,原因很简单,因为战争中他们发了大财,西方国家的黄金成船成船的运往美国,换回美国的军火和物资,战后他们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大部分。因此只要世界货币体系还是金本位,那么其实就是一个美元体系。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不仅是美国银行家,也是美国整府的一个梦想。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选择塞北,而不选择其他势力呢,要知道现在仅仅在中国就有许多种货币,包括上海银行家们自己发行的银行卷,山西阎锡山发行的晋钞,东北的奉币等。

    这个问题徐新六回答不了,赵书礼还是只能询问美国人约翰。

    “约翰律师,有一个问题我理解不了,美国为什么选择我们塞北,而不是其他势力呢。比如蒋瑞元,他可是代表中央啊。”

    “很简单,因为你们的政策,你们对财产权的保护很有力。而在其他地方,整府通过强权剥夺死人财产的事情常有发生。比如你说的那个蒋瑞元,他前几年在上海做的那些事可是国际笑话啊,听说当时上海的有钱人在大街上可能就被绑架,然后被冠以各种罪名,像什么通共之类的,只有缴纳了赎金整府才会放人。另外还有你们的货币本身也经历过几次改革了,现在算是整个中国最成熟的货币体系。”

    “哈哈,谢谢夸奖,可是我们毕竟不能代表全中国。塞北的纸币也仅仅能在塞北各地流通,而这里的人口还不及整个中国的十分之一,美国人的目的难道仅仅是这么一个地区吗。”

    “自然不是,我们做过详细的调查,您所控制的地区,自1921年开始,就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摧残,各项经济指标,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在整个中国范围内都是最良性的,人口增长的速度也只能以奇迹来形容。”

    这些确实是事实,只要没有经受过战乱,中国经济的自生性还是很强的,庞大的人口只要形成了劳动力和市场,经济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从北伐后的十年被中国经济学家称作黄金十年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赵书礼还是不明白。

    约翰神秘的一笑道:“我国整府认为您才是适合未来中国的领袖!我国整府做过一个详细的调查,认为只要在过十年,您所领导的整府实力,将是中国其他部分实力的两倍。据此我们认为您将来会成为中国的主人,所以嘛——”

    赵书礼也笑了,他是被逗笑的,他不怀疑自己的努力下,十年后这里的实力会超越其他地区,但是两倍之说他可不敢相信,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武力统一中国的心思,那样对国家的破坏太大了,况且他也未必就有十年时间了,原因很简单,尽管他到了这个时代但是谁也说不好,1937年日本不会如期发动侵略战争。

    “您认为我会统一中国?”

    “难道不是吗?你们的历史不就是这样吗,每隔几百年总是要有一个拿破仑式的强力人物出现,然后统一国家。而您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嗯确切的说,您就是中国的拿破仑。尤其是您这次率领英勇的军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后,让我们美国整府更加确信,中国的未来在北方,在塞北地区。你们的历史上不就是这样,总是北方统一南方!而且据我们所知,您拥有中国最正规,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如果在加上有外界的强力支持,相信您统一中国的日程将大大加快。”

    赵书礼笑笑,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了,美国人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而且约翰的话很明显很露骨,他说的那个外界肯定就是指美国势力,表示美国人愿意扶持自己一统中国。既然是扶持无非两个方式,给钱和给人,以美国人的性格,他们是不会出兵的,那么就只能是给钱了。给钱还不是好事,尽管这样会被当做美国的代言人,但赵书礼从来不是个畏惧人言的人,随他们去说好了。

    “那么不知道这个外界愿意怎样支持我呢?”

    “我想他们大概愿意给您提供一笔优惠的贷款吧,然后您就有充足的财力组建您无敌的军队了。”

    “这确实很诱惑,就是不知道这笔贷款能有多少呢?”

    “我想应该有十亿美元吧,相信这笔钱足够了吧。”

    赵书礼笑笑,再次转移话题道:“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调查团的事情吧。”

    赵书礼派人到了天津后,确实是很配合美国调查团的,但是有些事情是永远也无法真相大白的,或许本来就没有真相也说不定。调查的结果很不明晰,双方纠结在了,到底是谁打的第一枪。美国人指责塞北士兵先开枪,才酿成了小桃红事件,而塞北军士兵说是美国人先开枪的。谁也证明不了第一枪是谁开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事件发生在租界,而且事件发生后陈驰下过明确的命令,让军队进入租界,造成了事件的扩大化。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陈驰难以逃脱自己应负的责任。

    美国人也揪住了这个,要求塞北先惩办陈驰,要求按照国际法判处陈驰战争罪。

    但是这却让赵书礼非常犹豫,因为美国人不但给塞北整府试压,而且竟然把这些要求向外界发布了,尤其是英国报纸,第一时间把消息带到了中国,这引起了民众十分强烈的不满,继掀起抵制英国货运动后,又开始抵制美国货,在民众心中,敢带兵进入租界的陈驰是个英雄。

    按照赵书礼的心思,他就是枪毙陈驰都不为过,因为这家伙在自己费尽思量谋划了一套对付英国人的组合拳就要生效的时候,突然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几乎把塞北陷入一个巨大的危机当中。而且是不经请示,就擅自动兵,这也是军法不允许的,枪毙他不为过。但是民怨这么大,反倒是让赵书礼不得不顾忌,到最后反而要违心的去保护陈驰。

    “调查团的事情倒不用着急,我想我们还是要先就经济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后,我想平息那些不愉快的冲突并不难!”

    约翰又把话题拐回来了,他的意思很明显,赵书礼出让利益,美国人放弃追究。很显然在美国人看来,利益才是关键,而那个冲突不过是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