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英夷一万多主力部队就在丰台!你们说该怎么办?”

    “打,打,打!”

    山呼一般,这些士兵一被挑选出来,虽然上面没有明确说战斗目标,但他们已经猜到了要行动了。

    “好,百年国耻,自今夜雪!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次行动不是一般的行动,我们将进入防范森严的敌人大营,九死一生,现在你们愿意退出的还来得及,我绝不阻拦。”

    陈驰说完,但是没有一个人有丝毫退缩之意。

    “好!既然如此,我有言在先,我们此去如同春秋烈士一去不复返,要抱有一去不回头的决死之心,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如果有退缩之意的不算懦夫,我允许你们现在退出。”

    还是没有人愿意退出。

    “好!”陈驰一连三个好,他终于要下令了:“那么我宣布,我们这两千人,也包括我自己,今夜就为中国雪耻之死士,夜袭英军有死无退!”

    陈驰说完,两千士兵又山呼着,“死士,死士,有死无退”等语。

正文 八十三节 夜袭

    陈驰费力挑选了两千士兵,但是赵登禹就没有那么麻烦了,他是陈驰手下的师直属侦查营长,手下各个都是自己训练出来,很多还是原来西北军的老弟兄,哪个人什么样的身手,他了如指掌,很容易的就选出了三十多个人,秘密潜往英军大营。

    陈驰带着偷袭大部队,远远的坠在后头,一直到了距离丰台大营五百多米的玉米田中才停下来,让大部队隐蔽,陈驰带着两个参谋悄悄抵近田地边缘。

    只见赵登禹带着手下,麻利的钻出玉米田,然后快步向前,当对方探照灯打来的时候,立即卧倒,连卧倒的姿势都很熟练,非常的具有隐蔽性。这些可都不是从第五集团军的德国人那里学来的,而是西北军自己摸索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付出过血的代价的。

    要说英国人也讨厌,丰台可是没有电力供应的,他们竟不远万里的带来了发电机,装上了电网探照灯。当第二拨探照灯打来的时候,赵登禹他们已经跃进了,附近农民挖掘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中,而水渠距离大营不到三百米,又几个起伏就已经到了英军大营外。然后找到一个虽不能说是死角,但是却很隐蔽的位置。这个大营陈驰曾占领过,别说外边的情况了,就是里面那里有什么东东也是一清二楚。

    然后是搭人梯,那速度,由于黑夜的缘故,陈驰都没有看清楚了,就已经发现有人已经爬上了墙头,要知道丰台大营有砖石外墙,最矮的地方也超过三丈啊,他们这手爬墙技术堪比杂技演员了。他那里知道西北军的日常训练中是十分重视练习各种障碍翻越的,当他还在感叹的时候,赵登禹已经带着防电手套割断了一大段的铁丝网。很快二十多个人就从这个缺口偷偷的爬了进去。外面只留了四个人,这四个人看其他人一进去,立马开始准备,把进去的人留下的手榴弹盖子都拧开,然后是小心潜伏下来,等着万一不顺利,好接应。

    陈驰焦急的等着,终于发现对方的探照灯不动了,他知道赵登禹得手了,起码灯塔上的英军已经被处理掉了。而在收拾灯塔上的敌人前,赵登禹肯定已经解决掉了明暗哨,因为如果先打探照灯,那么这些哨探很可能发现问题。

    果然探照灯闪了三下,这是他们的暗号,陈驰可以出动的暗号。他们约定,等赵登禹处理完毕后,用黑布在探照灯前晃三晃,这样远处就能看到了。

    陈驰当即命令大部快速出发,这些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又在这里战争中见过血了,一个个很都懂得谨慎,勇敢和坚决执行命令,因为不谨慎就容易死,不勇敢也容易死,而不执行命令则必死。所以几乎是步调一致的,他们跃过水渠,迅速奔大门而去,等他们一到大门跟前,门就已经开了,两千人悄悄摸进英军大营。

    此时的英军还在睡梦中不知所觉呢,直到两千夜袭军连踹了好几个营帐,才被一个垂死的英军开枪示警,暴露了身份。

    这时候不用在保留了。

    “兄弟们,全部向北推进,不许后退,杀出大营后,各自找寻部队。”

    老实说大营中的光线比外面好点,因为直到此时他们的探照灯依然亮着,不过照向北面也就是陈驰早都计算好的进攻方向。

    两千人拿着德式马刀,开始不顾暴露大声呐喊着,往北边攻去,一路上遇到听见枪声出来的英军,不用管只要是挡在前面的立马挥刀就砍,大部分英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砍死,但是也有反抗的,找寻有利位置然后开枪反击。并且不久,一小股一小股的英军,聚合在一起,构筑起一个个防守阵型。

    不过等他们稳定住阵脚的时候,敌人已经攻到了北边,并且夺营门而逃了。

    英军和一小股陪衬荷兰军队不敢在睡觉了,立即组织起来,但是也没敢追击对方,只能是收拾战场,救治死伤。此役他们有三千多人被杀死,伤者更是有四五千之多。气得查理顾不上风度大骂不止,但是气归气,他毕竟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军官,有能让自己随时冷静的能力。

    冷静下来的他,立即向国内发了一封电报,表示战争已经没办法进行下去了。他强调了可观原因,说北京附近驻扎着数十万中国军队,虽然他们分属不同派别,除了塞北的新义和团外,并没有对联军发动攻击,但是他们是不友好的。而且对于联军来说是一个隐患,不解决掉这些隐患,英军的后勤保障就不会安全,也没有一个放心的作战环境。最后查理向国内建议,要么让他撤军,要么就给他增派援军,并且要求政府通过外交努力,让驻守在京津地区的所有中国军队撤出这个地区,好让联军能安心跟塞北的军队进行作战。

    ······

    陈驰军杀出丰台大营后,建制什么的都乱了,也不用集合,就各自散开各自逃生。这些天他们一直就使用这种方式,打了就跑,跑了在集合,结果是用很小的伤亡弄的英荷联军疲惫不堪。英荷联军被折腾了十天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这才给了陈驰机会,要不是这样,恐怕今天的夜袭也不会这么容易。

    当陈驰第二天再次把军队集合到一起的时候,发现只少了三百人,这在他的心里承受之内。在这次战斗中,陈驰自己亲手解决到了三个英国兵,他认为其他人基本上也能杀一半个,最后估计杀伤英军至少在四千左右。让人给司令部报捷,而他自己把昨日的夜袭队召集起来,进行了一个小规模的阅兵。

    “兄弟们,你们都是好样的,看看这是我的刀,昨天我砍倒了三个英国鬼子,其中至少死了一个。”

    陈驰扬着手里的刀炫耀道,他这把刀是从骑兵中借的,不仅是他其他人的刀也是借的。

    “哈哈,这算什么,看看我的刀!”同样站在队列中被陈驰检阅的赵登禹更加炫耀的扬起自己的刀,他的刀跟其他人都不同,他用的是大刀片子。

    陈驰看去只见染满鲜血的大刀已经断作了两截,上面上有十几处缺口。

    见此情景,陈驰不仅问道:“你杀了几个?”

    “三十个吧!”

    “靠,变态。”

    “你杀了几个?”放过了洋洋得意的赵登禹,陈驰开始边走便问其他人。

    “两个!”

    “四个!”

    “一个,但是我保证他死透了,我运气不好,那个方向——”

    “我杀了五个,至少有三个死了的。”

    “我只碰见了一个,他已经拉栓了,我就跑了!”

    一个士兵郁闷的说道,大家一阵哈哈大笑,弄的他脸红彤彤的,陈驰安慰他说没关系。

    这时候,突然传令兵到了,他带来了司令部的回电。

    陈驰接过一看,不是预料中的嘉奖和表扬,而是招他回归绥司令部的命令。

    面前的士兵面带期待的问道:“师长,上面说什么?”显然这个士兵也以为是嘉奖令呢。

    “让我回去!”陈驰平淡的道。

    “难道师长要升官了,我们第一军现在不是军长空缺吗。”士兵仍然在想好事。

    “没这么简单,我觉得不妙了,好像哪里做错了似的!”

    陈驰嘀咕着,然后坚持检阅完了部队,才回到自己的在西山中的简陋营帐中。

    心事重重的他,立即给了司令部一份电报,询问了一下招自己回去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结果得到的回电就四个字:服从命令!

    他还是得回去。

正文 八十四节 刀尖上跳舞

    陈驰在赵书礼的司令部里等了老半天,赵书礼才姗姗来迟,身上穿着国府上将服,笔挺的身材还是那么帅。

    两人见面,嘴里都叼着一根烟。

    赵书礼是个老烟枪,烟龄是跨越时空的。而陈驰的烟瘾则是在上次跟日本人作战的时候染上的,那时候的战局十分胶着,让他的神经时刻紧张着,烦扰着,最后就不停的抽着他参谋长的烟,留下了后遗症。现在的他是一紧张,或者摸不着情况的时候就不能断烟。

    赵书礼吐了口烟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兄弟牌香烟,往桌子上一扔,没说话先坐了下来。

    陈驰一看他的烟盒,脸上露出一副坏笑,立马把自己手里还有大半截的烟扔在地上,还用脚踩了两下,口里骂着:妈│的,又买到假烟了!

    然后伸手从赵书礼的烟盒中掏出了一根,熟练的点上,美美的吸了一口。

    赵书礼就那么坐着,脸上带着微笑看着手下。

    陈驰了猛吸了几口,赵书礼的烟自然是上等货,陈驰不是抽不起,作为师级军官,他的工资水平还是不错的,每个月有八十块钱,而这样的烟一盒也不过两毛,要说抽还是抽的起的。但是他这个人花钱无度,有时候刚发的工资,一时兴起就花个精光。比如买一整套他看不懂的专业书籍,这还算好的,爱学习总没有坏处;但是你买一套古代铠甲干什么,搞收藏等升值也算投资了;但是你买一大堆日货然后公开烧掉就犯傻了吧,你抵制日货可以不买啊。

    陈驰突然觉得不大对劲了,这才看向赵书礼,发现他面带微笑,可是他总觉得十分的不舒服。

    “司令,你是不说有什么话要说。”

    赵书礼还是笑。

    “你有话你就说吗,你这样不好,真的不好。”

    啪!赵书礼突然一拍桌子,吓了陈驰一跳,他反而安心下来。

    “说说,总参谋部给你的命令是什么。”

    “命令就是进攻了···”

    “到底是什么?”

    “嗯,骚扰敌军后路,直到敌军从张家口外撤退。”

    “这份命令是我亲自签字的,总参谋部也是担心你不老实执行命令,所以是以我的名义发的,可是你是怎么做的呢?”

    “这,我不觉得我有什么错。参谋部的命令,无非就是要敌军撤退,然后拉长战线好给张家口的第二军制造反攻的机会吗。都是杀敌,谁杀不是一样的。”

    “你还犟嘴,这就是你对参谋部命令的领会吗?看了是该派你去好好学习学习了。”

    “什么,派我去学习?别啊,我正在打仗啊,我还有作战任务呢。”

    “我已经调高凤举回来了,他将接替你,同时他也将暂时指挥第一军,继续后续的作战任务。”

    一说到高凤举,陈驰感到有点压力了,他十分不喜欢这个人,此人高大帅气,而他则是黑瘦,所以从来都不愿意跟这个人站在一起。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一军自从郑金声去办军校后,这个军长位置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也就是这个高凤举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说陈驰对这个军长位置没有想法那是骗人,因此他听不得高凤举这三个字。

    “我有什么错,请司令明示!”但是陈驰毕竟不服气,他杀敌难道错了。

    “看看,这是总参谋部给你的下一个命令。”赵书礼不多说,直接给了他一份写着命令的文件。

    “着令第三师,相机包围英荷联军,不许放一个敌人逃走,也不许彻底消灭敌人,维持包围态势!”陈驰把命令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看明白了吗?”赵书礼然后问道。

    “明白,明白了。原来参谋部是想玩个大的啊——”陈驰几乎是喃喃的说着,然后陷入沉思。

    赵书礼突然质问道:“因为你们未经上报,私自对敌军进行的袭击,把他打疼了。本来一直部署在张家口外的敌军炮兵已经撤退了,而李三江已经做好了攻击这只炮兵的准备,现在只能取消。你能告诉我,他们撤退炮兵的目的吗,是放弃对张家口的攻击,然后整体撤退呢,还是准备休整后再接再厉呢。”

    “司令我错了!我请求给我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我想对方未必会撤退的。我不知道参谋部打算下一盘大棋,如果我早知道,他们并不是要消灭这股英荷军,而是要包围他们然后诱惑英国人派更多人过来的话,我打死也不会偷袭了。

    司令,这种棋局可是百年难得一遇啊,我中国军人自有清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种魄力,我现在不能走。我一定要留下来,我情愿去冲锋陷阵,至于什么军校,您还是枪毙我好了。我打了这么些仗,然后还要跟个毛孩子一样去上学,这说出去不是给人耻笑吗。”

    “不去上学,就你这水平,要是以后我国跟日本人大规模开战,你能胜任师长吗?”

    陈驰有些急了,语气中条理性开始紊乱:“司令,我也不是说,不能去学习。只是,眼前不能,也不是不能,我不想,您让我留下吧,求您了!”

    “呵呵呵呵···”

    赵书礼笑了。

    陈驰突然明白了:“司令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对吧?”

    “好了,回去吧,记住了收拢队伍,在铁路线附近隐藏好,我已经跟阎锡山打好招呼了,晋军会配合你们的,必要的时候可以躲入他们的军营。”

    “是!”陈驰兴高采烈的走了。

    ······

    “司令,我早说过这个人不可靠。”

    陈驰一走,拟定作战计划的参谋长李忘川从另一边走了进来,对赵书礼道。

    “我知道,你不是也反对宋远再次回到军中吗。”

    “没错,陈驰桀骜不驯,这种人极容易生出野心。而且不服管教,这不是当兵的性格。而宋副司令,他是前辈,我不好评判。但是既然您曾经对他生过疑心,无论如何就不能再用此人了。”

    李忘川突然跟赵书礼谈起了用人之道,赵书礼笑了一下问道:“你懂音乐吗?”

    李忘川摇摇头。

    赵书礼道:“每当你按下一个琴键发出一个声音,无论你是怎么纯属的高手,也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第二次按出相同的音调来。御人之道也是一样,你永远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个人的心,但是你却能让他们沿着大致的轨迹行事,最终就如同每个音调都不一样的琴音,组成一曲曲相差无几让人完全能听出来的乐曲。我喜欢听别人弹琴,然后分别出那种细微的差别,同样也喜欢这种御人的感觉。”

    “我听司令的意思是,你不求牢牢控制每一个人,把他如同牵线木偶一样掌控住。而是希望他们如同自由的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跳舞,而您只需要牵着那根不怎么牢靠的细线吗。”

    赵书礼笑道:“你算是上道了。”

    “我不敢苟同,我理解您这样的用人就想是在刀剑上跳舞,虽然华丽可太过惊险,您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刀刃割伤。”

    赵书礼没有反驳手下的想法,其实他想说的每个人的人心都是难以预测的,试图抓住他们的身心注定只能是徒劳的。

    因为在赵书礼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背叛,还是李嘉诚那句话,“每个人都有心理价位”,只要出价合适,每个人随时都准备出卖自己。这个价格也许不是简单的金钱,它或许是权力,地位,又或者是荣誉,信仰等精神上的满足。而且你如果连一个人的内心都想控制的话,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耶稣吗?人人都该有独立的思想,连别人的思维都要干涉,这太可怕了,这才是真正的独裁者。

    他更愿意尊重所有跟他共事的人,要让他们永远跟随你,你只能是通过合适的给予,共同的理想目标,还有共同前进的预期,而不是限制和控制。只有跟你利益和思想一致的人,才能永远跟你同舟共济,否则即使你如何给他们洗脑都是不能成功的。

    赵书礼原来管理公司就是如此,放权和遥控是他的两把刷子,制定目标然后让下属完成,至于他们如何完成只要不违法他都不干涉。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因此此时又把这种模式引入了整府管理中来。

    但是李忘川完全不认同他的管理方式,从赵书礼处离开后,他心中不由得叹息:“你在这里自然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在刀锋上,甚至针尖上跳舞,可是万一有一天你不在了呢,绥西必然大乱啊。”

    但是李忘川随即又一想,赵书礼才二十三岁,他想的未免太远了,起码赵书礼离开那天他李忘川是看不到了,那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但是他仍然对这种不紧密控制的用人方式隐隐担忧,他不知道这种担心的缘由,直到那一天···

正文 八十五节 英国人的反应

    英荷两国整府看到查理爵士的电报,非常重视的开了几次军事会议,可是毫无结果,民主国家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有反对派,似乎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当政者提出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在中国的联军司令查理爵士焦急的等待着国内的命令,可是战局不会等待他们,塞北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第二军军长李三江亲率三个师五万人兵出张家口,过居庸关等关口,一路上驻扎的晋军就像他们不阻拦英荷联军一样,也没有阻拦塞北军。李三江顺利抵达南口,这个地方的地形不会变,易守难攻是个防守的好地方,于是把这里作为一个前进基地,大军建立大营驻扎,补给物资往这里不停的运送。冯玉祥当年的二十多万大军曾经在这里驻扎过,那些设施都还没有被附近居民完全损坏,收拾收拾很容易放下区区五万人。

    稳下阵脚后,才开始派遣侦察兵侦查敌情,派出散兵骚扰等。

    而陈驰回到军中后,隐藏了一阵,又开始接到命令巡游在津芦铁路上,切断英军一切补给。从这条铁路上开过的列车,凡是为英军运送补给的,一律抢了再说,至于是分给附近村民,还是送给附近的中国驻军,那就是看物资是什么了。

    陈驰这一招弄的查理是有苦难言,派出军队护路吧,派的少了是送死,派的多了丰台大营恐怕都不保,要知道北方十里距离可就驻扎着别人的五万军队呢。于是只能反复催促国内,并且请求他们退兵到天津去,根据辛丑条约他们这些洋人有权在天津驻兵。不得不说说慈禧这个老妖婆坏事啊,好好的国家让他闹得十几个国家都来打,最后不得不连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都给了人家,这是何苦呢,平白给后来的整府添了麻烦。

    查理没有得到国内具体的恢复,不过允许他先退守天津,于是他留下了大量火炮,和两千守军在丰台大营驻防,防止敌人追击,大部沿着铁路线前进,目标天津。

    查理大部队一撤,李三江立即发动了对丰台的进攻,这次他没有留手,火力全开,军中三千门各型火炮启发,瞬间就淹没了丰台的英军大营,不到一日英军投降。这时候查理才知道原来对方的武器原来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落后,那么在张家口外,为什么没有跟他们来一场炮战,肯定有阴谋。但是查理一时也想不出对手的阴谋是什么,只能催促加快行军,尽快到达天津,到时候有海军支援进退有据。只恨对方一直在铁路线附近活动,他们的大军不敢乘坐火车。

    陈驰却不能容他就这么撤走了,当即把打散的第三师集合起来,在廊坊一线布防,阻挡住沿铁路后撤的英军,同时占领对方毕竟之路廊坊车站。这时候才是查理头大的时候,原来对方骚扰的兵力就有三万,却一直不肯正面战斗,可是他除了骂对方一句‘没风度’外还能干什么呢。

    试探性的攻击了一次廊坊车站,结果上去的一个营连水花都没溅起,就在对方步兵阻拦骑兵包抄下连后撤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灭了。但是骑虎难下,弹药就不说了,连吃的都是问题。几次想从附近村民那里弄到粮食,结果村民不卖,想强行抢劫吧,附近的山西驻军却逼近他们,明摆着是威胁。查理一副憋屈,这打的是什么仗啊,对方国内这么多势力,他们之间还能和平相处,而自己偏偏只能打这个,不能跟那个起冲突,缩手缩脚,他查理纵横殖民地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真恨不得连晋军一块收拾了,可是却不敢,无他,晋军人数更多,十几万都在京津附近。

    最后查理只能选择强攻廊坊车站,经过一番激战,出乎意料的对方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车站被英荷联军控制了。这时候他才发现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车站上能被利用的都被对方破坏了,连住房都爆破掉了,而侦查兵终于传来在前方的武清对方已经修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并且在架设火炮。南方的西青地区也是如此,西南的永青也是,而他们身后占领了丰台后的李三江骑兵一部已经逼了上来,这时候查理才知道,自己被对方包围在廊坊车站了。

    当夜,查理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让驻守天津的一部不到一千的英国留守军,在仅有的两列装甲列车掩护下,沿着津芦铁路往廊坊攻击前进,而自己这边一万来人则是强力突围。可结果呢,装甲列车开除天津不到两个小时,被连同铁路一起炸飞了,随行的步兵被突袭,全军覆没。

    查理绝望了,而英国国内还在争吵不休,看着一干神色绝望,疲惫不堪的联军士兵,查理做了一个决定,派人打着白旗跟对面的中国军队接洽投降事宜。可对方竟然拒绝受降,说是没用多余的粮食养活白种人,这是要,要赶尽杀绝,真是野蛮。

    查理最后给国内发了一条电报,说明了自己的处境,然后请求那些政客们,救救英国士兵吧,接着他举枪自杀了。

    两万英荷联军,经过月余战斗,只剩一半,被对方团团包围,而且对方不接受投降。这些信息随着查理的自杀消息,瞬间以电波的方式传遍了全世界,世界震惊了,英国更震惊了,国内各派终于达成了一致,很快英国整府宣布,出兵五万,并增派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作战,同时开始给蒋瑞元整府施压,要求把京津地区划为战区,暂时撤出此地的中国整府军队——他们不承认塞北军为中国整府正规军队。

    但是这条消息让蒋瑞元苦逼了,他能做的了北方阎锡山的主吗,此时他是感觉到这么的无力,他名义上是国府的领袖,但是政令不出他自己控制的四五个省。尤其是北方的各路势力正是在他要消灭的时候,英国人却横插一杠子,让这局势更加纷扰,真是多事之秋啊。

正文 八十六节 蒋瑞元的反应

    无可否认蒋瑞元是个牛人,当精卫之流一心玩弄整治,李宗仁冯焕章之辈全力控制军队的时候,蒋瑞元却是整治军事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很硬,自北伐开始,他就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又是国府军事主官。整治上把前辈精卫等辈彻底压制住,军事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掉了李冯二人,手底下还聚集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可以说现在的中国除了他完全掌握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但是他这些年就没有顺利过,早在北伐中,他的军队兵精粮足,军官是黄埔出品,武器是进口货,发的军饷都是响当当的现大洋,可是北伐中先是折戟在南昌城下,后又被张宗昌打的大败。反观贫苦之地出来的桂系,一路势如破竹,先破长沙又占武汉,接着跟他汇合于徐州。

    军事上的失败还罢了,总算是利用整治手腕,让这些集团军的司令表面上承认他是最高领袖。可是偏偏出了精卫那种货色,非要在武汉跟自己对着干,而且还有军事强人愿意跟他一起——唐生智第一个打起了反蒋的大旗,当然他打不赢北洋军阀还打不赢这样的跳梁小丑吗。而且也不用真打,他的军队还没怎么行动呢,被他拉拢的桂系就已经替自己收拾了唐生智,不过同时唐生智的地盘也就成了桂系的。

    从此桂系从广西经湖南湖北一线到达山海关,在中国大地上一字排开,广州上海武汉北京这中国四大城市都在桂系的势力范围之下。但蒋瑞元却并不担心桂系,反而是在召开的裁军会议上大大保护了桂系,冯玉祥的西北军被他要求裁撤八个师,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被他改成了裁军后勤处,但是偏偏跟他有过过节曾经逼的他下野的桂系,他却关爱有加,在他的裁军计划中桂系的军队不但不用裁撤,而且还可以扩编,理由吗就是桂系人数最少。

    看似一下子,蒋瑞元把冯玉祥和阎锡山都得罪了,同时桂系跟他有旧怨,这三个集团军的势力加起来是蒋瑞元的两倍多,好像他的处境不是那么的妙了,看样子他裁撤杂牌军阀,只保留自己的军队作为中央军,以后实行独裁的图谋几乎不可能实现了。

    但这是蒋瑞元的高明之处,就跟他下野后一定能再次复出,而且权力更大的铁律一样,凡是武力反对他的都没有好下场也是一个铁律。

    1927年,唐生智拥14个军的雄厚兵力,辖湖南湖北富庶之地,跟他对立。当时北伐尚未结束,孙传芳等军阀仍然没有消灭,唐生智的内讧很不得人心,但是其他各方也乐得他跟蒋瑞元斗个不亦乐乎。当此时,蒋瑞元宣布下野,满足了唐生智的要求,这一下子陷执着用兵的唐生智于舆论上的下手。同时他的下野让桂系冯系看到了希望,于是三方联手灭掉了唐生智,收编了他手下的军队,在蒋瑞元的有意操作下,桂系收编的最多,最精锐,而且桂系得到了唐生智的两湖地盘。

    唐生智只不过是第一个,第二个轮到了桂系。虽然在裁军会议上保护了桂系,看似桂系势力最大,实力最强,地盘最广。而蒋瑞元却得罪了其他两个集团军,要是对桂系下手,似乎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这正是蒋瑞元的高明之处,他坐拥中央之名,要是在积极拉拢别人,难免被人猜疑,反而不好。于是干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把所有人都得罪,不但如此,他还在其他人中制造不合。当冯玉祥的军队进入河北,正要攻占京津的时候,他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冯氏不许进入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