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浪漫)-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朱启骥就闹不明白了,当年打算传位的时候也没发觉这个弟弟这么会败家啊。看来应该是这些年被那些朝中奸佞给带坏的,难怪原本就一肚子坏水骢弟不愿意坐那个位置呢,若是换了他上去,这天下还有个安宁的时候?
“三千两?大哥,虚报花销被皇叔知道了,他可是会参你一本的哦!”骗谁呢,就这么巴掌大个玻璃罐子也能值三千两?崇祯可不是给衣服打个补丁就得花四两银子的笨蛋,现在又不是当年只有福王府才能生产玻璃的时代了,这东西卖给西方盟友是很贵,但其成本绝不可能超过五钱银子。
白炽灯,这个在后世已经开始被淘汰掉的照明设备,却因为朱由骢的出现而提前了一百多年被发明并使用。如果爱迪生有机会顺利出生并按照历史轨迹成长的话,与他争这个专利的将不是毫无实力的英国科学家斯旺,而是大明帝国的研究院。
怎么制备惰性气体,这个问题研究院现在还没法去解决。但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也不是白玩的,给玻璃罐抽真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工艺,能够送给德维涅拿去忽悠伽利略的东西,更不会是需要高度保密的产品。崇祯没有猜错,玻璃罐子不贵,贵的是里面那根灯丝。
被朱启骥用来做灯丝的东西叫铂金,能不贵么?就现在使用的那还是朱由骢第收复澳门时,在施维拉家里给抄出来的。根据徐霞客的回忆,在大明的西南地区也有这种矿产,但数量有限而且开采难度很大。
要说有难度这没什么问题,实在不行就用免费的劳工呗,但大明还有一条内定的规矩。对于自家的矿产只做勘探不做开发,留着给子孙们以备不时之需!而现在朱由骢既没打算和西方盟友一样跑到非洲去胡闹,也还没有制定出彻底占领北方的攻击计划,所以想要还得靠进口。
“不就是找西方盟友要么?这事交给骢弟好了,等下次他们来谈判的时候先捞个几十万两,然后大哥你要做多少那还不简单?”崇祯丝毫没有认识到铂金的稀有程度,一张口就是个天文数字。不过这也很难怪他,毕竟大明出产的商品可都是抢手货。现在不狠狠地敲上一笔。等到生产效率足以应付大规模的倾销需要了,那还玩什么?
“俺可没那能耐!”摊在软沙发上的朱由骢连眼也没睁,一口回绝道:“皇兄,您当这东西是地里的白菜?俺早就打听过了,人家施维拉他们在非洲到处刨坑,一年也才弄那么二十几斤。”
“才这么点?他们该不会是偷懒了吧?”想到了这个可能,崇祯突然换上一张笑脸,走到朱由骢身前讨好道:“要不骢弟你就再受点累。带着大明海军跟海外兵团,先去逛一圈挖点回来应急?有空的话再顺路拣几箱子钻石,王爱卿可说了啊,那玩意用来搞切割很管用!”
用钻石做切割工具,这也是朱由骢惹的祸。现在西方的观念还不怎么受到大明百姓的重视,他家那两个见惯了奇珍异宝的祸水更没把这个东西放在眼里,罗伊等人当年贿赂他的那一小箱子钻石。也只能被研究院跟工部拿去制作铣床等机械的刀具。
“可以啊!如果皇兄您和咱的西方盟友一样只要殖民地不要领土,俺两年之内就可以出兵征讨,顺顺当当地把那里给占了!”朱由骢也懒得跟这个不着调的皇帝解释什么,与其说服教育还不如直接让他自己去做选择。只要他不是太笨,应该能知道孰轻孰重。
“那怎么办?这电灯可是个好东西啊,于国于民可都是有大用处的!”想到这里。崇祯突然跳起来道:“承恩,赶紧把这灯给灭了换蜡烛。另外你再去其他车厢,把朝臣们用的灯泡都给偷回来,一律封存!”
“王承恩,俺先好意地提醒你一句。要是不怕挨揍就去!”慢慢地坐起身,朱由骢笑道:“刚才俺可是去看了的。韩爌他们那些老家伙可把电灯围了个水泄不通,谁要靠近点他就跟谁急……”
朱由骢这可不是在搞恐吓,为了能近距离地观察那种风吹不灭的电灯,朝臣门就差没把车厢的隔板给拆掉。每节车厢三盏电灯都围满了观众,正在研究其中的奥妙呢。谁要是现在去拆电灯,那群斯文败类还真就可能揍人。
“皇上……”王承恩怕了,要说文臣们那还相对好应付点,毕竟人家厉害的是脑子跟嘴皮,这手上的工夫说不定没那么厉害。但车上还有兵部官员啊,至少毛文龙和卢象升等兵痞揍起人来那可是会要命的。
有这么坑人的吗?太监也是人啊,特别是在现在朝廷已经决定不在大明百姓中征召新的内侍以来,这可是稀有物种了得好好保护才行。要说为了皇帝别说是挨揍了,即便是搭上这条命都不算什么,但这揍也挨得太憋屈了点吧?
皇上可不是让去取灯泡,而是要去偷。史上第一个因为在众目睽睽下偷盗被揍的太监?这要是传出去了,可会被笑掉大牙的!
“怎么了?你怕他们,就不怕朕?”比黄金还贵的灯泡,让那些奸佞看看也就得了。崇祯现在只想赶紧多收集点,等回了京全给装到紫禁城里。
“奴婢……”王承恩犯难了,一边是听皇帝的话,然后作为最笨的太监名留青史;一边是违抗圣旨,或许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将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这选什么都不好办啊!
摆出了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王承恩最终还是听皇帝的。毕竟现在写宫廷内档的那还是老熟人,给他点好处人家说不定就那么糊弄过去了。“奴婢领圣!”
“回来!”到底是太上皇,这心眼比别人要软得多。就在王承恩即将跨出大门的那一刻,朱启骥最终还是与心不忍出言制止了。“他们那边用的是量产便宜货,你就别去瞎捣乱了。”
“量产的便宜货?大哥,你这又是唱的哪出?”崇祯很不满意,有便宜的不用,非得给他装三千两银子一个的奢侈品?坑弟也不是这么个坑法啊。
能够用来做灯丝的材料其实很多,但朱由骢故意只告诉了研究院最贵的那种,但他同时也说清楚了为什么要选用铂金。可现在的研究院早就不是初建时的规模了,而与帝国学院结成联盟后,强强联手更是威力巨大。
稍加研究,他们就明白了给密封的玻璃罐抽真空的原因。南陈朝的炼丹家马和不是在《平龙认》里说过么,空气成分复杂其中的阴气是让物体燃烧的必要条件。既然暂时没办法将这东西分离出来,那也就只有全抽走。
选择铂金是因为这东西的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那就好办了,实验!找不同的东西来替代,然后做更便宜更耐用的来!短短一个月内,研究院实验完了大明境内现在能找到的所有金属,甚至还亲自动手烧制过跟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陶瓷线,最终还真就让他们从数千种材料找到了两种非常有效的替代品。
采用火碱熔合法,从徐霞客让堵胤锡顺路运回来的那堆各式矿石里提炼出来的钨,能制作出最好的灯丝,但是现在生产工艺还很不成熟。三百多斤矿石里才提炼了不到一两,价格快赶上铂金了。而且这玩意的用途好象很多,得赶紧交给宋应星让他带着人继续研究。
炭化后的竹丝虽然没有钨丝管用,但价格便宜工艺要求简单,连续亮上个十来天也不成问题。唯一的麻烦就是太过娇嫩,使用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得报废。所以现在虽然是名义上的量产,但抽调走大量人手后的研究院每月顶多也就能造个百余盏。
“才百余盏?”如果这东西很贵那推广起来肯定很麻烦,但竹丝这东西好找啊,要是用这个造灯泡,那大明百姓完全能够承受得起。崇祯想到大明全境灯火通明的景象就兴奋,必须提高产量尽快让普通人家都用上这玩意!
第三百零五章 一箭双雕
崇祯这昏君现在是越来越不着调了,或许是为了防止留守京师的官员和百姓指责他不务正业跑到江南去闲逛了这么久,居然说服那个同样不着调的太上皇把火车到站的时间磨蹭到了午夜子时。皇帝巡视江南回京,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啊,经他这么一折腾就搞得跟做贼似的。
当然了,半夜里才到站跟火车刚研发出来没多久也有关系,即便是两个车头依然显得动力不足,所以需要四个时辰才能跑完天津到北京这段路程到也可以理解。但这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的,崇祯那昏君也没想要放个假让百官休息一天,居然在下车前就宣布早朝准时进行。
而满朝奸佞也没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不但神采奕奕地哄然应诺,甚至还有人连家都顾不上回直接跑到午门外去侯着了。要说现任官员有这反应到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还得在皇帝手下混饭吃,万一不小心惹到那昏君被扔进了昭狱也挺冤枉的。
但合格的商人应该是无利不起早的,有好处能捞银子的事他们积极点也无可厚非。这是开会啊,满朝文武的能耐就是再大,也不能在皇极殿内吹出一座金山银山吧?真不知道周延儒等同车抵达的奸商是怎么想的,居然也不回家睡觉非要跑去热闹。
好在朱由骢是负责军务的镇国将军,崇祯也早就给了他上不上朝视心情而定的特权,但满朝的奸佞还真就不希望他来参加。就那满肚子坏水的死胖子。只要出现在这朝堂之上肯定会有大事发生。可无论是他决定要坑谁,最终都会让原本已精疲力竭的大臣们更加焦头烂额。所以这种祸害不来也好。麻烦的事能少惹点还是尽量躲着。
“大哥,你这么早就来找俺,到底有啥急事?”不上朝并不就代表着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睡眼朦胧的朱由骢打着哈欠,使劲地往自己肚里灌着浓茶。
崇祯这次回京的时候并没让那几百西方美女跟着,而是叫人带着她们沿运河而上一路欣赏大明风光,省得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嫁的人有多富有。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血腥镇压,以前流窜在各地的土匪湖盗已难觅踪影。这年头也没人敢拐骗这些待嫁新娘。但护送未来皇妃这事可不能马虎,得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家伙去才行。
福王的命可没他这胖儿子的好,作为大明唯一手握实权的皇叔,他除了得费尽心机给别人挑毛病,还得随时应付来自宫里的威胁。这不,才稍微走了点神就又被陷害了么?满朝重臣都跟着皇帝回了京,就那倒霉的福王得押着自己衙门的帐本慢慢在路上溜达。顺便还要帮着皇帝照看那几百西夷美女,省得她们乱跑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原本朱由骢还以为没了胖爹和几个哥哥的王府就是自己的天下,以至于得意忘形地忽略了另外两个可以直接打上门来的家伙。崇祯是需要主持朝会,但那个叫朱启骥的太上皇很闲啊,他又不用站在朝堂上跟人废唾沫。
仿佛是受到了感染,朱启骥也打着哈欠道:“若不是你这一路上喋喋不休。为兄至于这时候就把人给你带来么?”
“人?啥人?”没睡好觉的人难免反应迟钝,朱由骢傻忽忽地看着那个同样在猛灌茶水的大哥,还真就没想起自己这一路上提出过什么会客要求。
“癸酉科的理学状元,就是那个解决了发电机上漆后就不能使用的难题,还为船厂那台电焊机的制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朱启骥这次带来的人没有显赫的名声。也没有亲手发明过任何一件惊天动地的作品,但正是因为那个人的出现。才让研究院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电焊机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利用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来进行焊接的一个大功率变压器。但怎么降低电压加大电流,两者之间又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个在后世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
所以即便是在得知发电机研制成功之后,朱由骢也的确有这个方面的需求,却并没有提出这个研究要求。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自己琢磨出来了,而研究院也正是根据那套理论,完成了电焊机的制作并立即加以应用。
比这件事更让朱由骢感到不可思议的则是另外一件,虽然巨人的肩膀可以站,但站上去以前最好看清楚人家脚底下踩的是什么。别倒霉地找了个站在沼泽地里的家伙,那可是会一起渐渐陷入深渊的。
与以前提供的那些跨时代产品不同,这次朱由骢是明知发电机的原理,也知道电磁感应是怎么回事,却偏偏就只提供了生产办法而没有给出理论依据。对于这个,研究院到是没什么意见,反正先做出实物再抽时间搞逆向研究已经是这些年形成的惯例。虽然因为朱由骢忘记了要给线圈上漆的事而让研究院浪费数年的时间,却也让他们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个神奇的状元郎,居然就根据这个而整理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电磁理论。
一年啊,虽然有朱由骢提供的那些零散的知识做为基础,但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别人数十年才能取得的成绩,就足以让人感到敬佩。可人家并没有就此满足,即便是已经琢磨出了那四条被称做电磁理论基础的定律,他依然要求帝国学院挑选出最优秀的数学家,配合他完成最终的方程式以方便后来者,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站在科技之颠,还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融会贯通吸取别人的长处。取了的足以啸傲天下的成绩,却不敝帚自珍。愿意留下一套完善的理论让别人能站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更辉煌的成果,这样的研究者才是大明的希望。
“是他?那大哥你还磨蹭个啥?赶紧请进来啊!”现在徐光启已经过世。宋应星又非要转行去搞什么材料学研究,多年寻人未果的朱由骢正愁没人来搞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却没想到帝国学院里还藏着这么一条大鱼。
朱由骢不会搞什么礼贤下士,他甚至都没想过要要亲自出门迎接。大明帝国笼络科技人才的方法简单而直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满足研究工作的一切要求。然后再给他来点更刺激的东西……
“学生方密之,见过院长大人,见过镇国将军!”一个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青年奉命走了进来。并没有传说中那种炯炯有神充满了智慧的眼光,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木讷。就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也没人会多留意他一眼,如果没有朱启骥的介绍,就连朱由骢都会把他当成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百姓。
或许包括这个青年在内,都没人意识到大明出了一个朱由骢可以驱除鞑虏,让大明的科技领先这个世界两百年。而他却能让这个数字翻上一番。他所取得的成就甚至足以让整个帝国为之骄傲,成为照耀整个民族前进道路的巨星。直到他去世数百年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磁学和光学理论依然是无法反驳的定律。
巨星也有蒙尘的时候,也很可能被人给藏在柴火堆里当成鱼目。朱由骢突然想起要抑佛,其实也和这人有那么一点点的关系,为了不让大明最优秀的科学家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他还真就敢拆掉所有的和尚庙。但这个胖子并没有意识到,要找的人就在自己眼前。
所以,一个由白痴问出的白痴问题诞生了。朱由骢围着人转了一圈,眨巴着眼睛问道:“你也姓方?”
“回将军的话,学生世居桐城。列祖列宗均系方姓!”奇葩的问题当然得有奇葩的回答,方密之一点也没为朱由骢的问题所难住。反正自家的老祖宗都叫这个姓,难不成还会被镇国将军给改了?
“那你可有一个叫做方以智的同乡?”朱启骥不经常糊弄人,而且他也从不会拿这种事来开玩笑。眼前这个肯定是当世奇才,但寻找另一个姓方的下落也很重要,朱由骢对于人才是从来不会嫌多的。但安徽桐城的范围实在太大,那人现在又不怎么出名找了这么多年都没结果,说不定问一下同宗同族的人更容易得到线索。
“方以智?”青年用一种很奇怪的眼光和朱启骥互忘了一眼,才谨慎地回答道:“这正是学生本名,难道将军……”
“你就是方以智?”现在连朱由骢都怀疑自己的是不是运气这么好了,找了多年的人居然自投罗网,还在自己考验他之前就先给露了一手?“那你爹可是方孔炤?”
“正是家父名讳!”对于镇国将军的神奇方以智早有耳闻,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他人呢?”朱由骢那个气啊,他虽然不做揠苗助长的事,但对于他所知道的那些大明自有人才他从来就是能挖就挖,不能挖的也会派人秘密监视其成长。就好象那个一直被他盯着的张煌言,现在不也乖乖地被扔进官学了么?
惟独历史上那个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的湖广巡抚方孔炤是个例外,官方记录里有他的名字,崇祯即位收拾掉魏忠贤后还升他做了尚宝司卿,但等朱由骢在崇祯三年想找他的时候,却发现这家伙不见了。而且没人知道他在崇祯二年回乡丁忧后发生了什么,更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回将军的话……”方以智很聪明但他不并擅长说谎,犹豫了半晌也只能说出实情。“家父因设计诱杀了杀富济贫的黄、汪等人,自知罪孽深重故一直隐姓埋名,现正在桐城县学任教,以期为我大明培养出一批遵纪守法的栋梁之才……”
经过这么一解释,朱由骢知道又是自己惹的祸。崇祯二年他正好平定了陕西民乱,崇祯也正好下了那则莫名其妙的圣旨。百姓们如果被逼无奈起兵造反都没罪,更别提杀几个鱼肉乡邻的祸害了。可偏偏方孔炤依照传统观念认为人家是犯上作乱。结果在服丧期间用计杀之。
现在朱由骢收拾了张献忠,拐跑了熊文灿,那方孔炤没了将功赎罪的机会,不老实地躲着还等着人家上门抓他啊?朝廷密探之所以没能打探到他的消息,那是因为这家伙前些年一直躲在山上,知道内情的全都是至亲好友。如果不是全民免费教育让他静极思动,恐怕人家就真得在山上修炼成仙了。
“教书?”如果是别人干这事,朱由骢也就认了。毕竟有了一个方以智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了。但对于这个家伙,他不打算这么就便宜了他。
方孔炤这家伙非常能打,而且眼光毒辣。率领一万多人的杂牌部队,多面部署还能连战连胜,并看穿了张献忠的诈降之计。即便是熊文灿一意孤行上当受骗后张献忠再度起兵造反,一听说他驻守南线也不敢去招惹。结果跑到西面又被人家在荆门、当阳一线阻击,打得个狼狈逃窜。就这么个家伙。朱由骢会舍得让他去教书?
“卢象升!卢建斗!又躲哪去了?”没来由的,朱由骢又开始大叫大嚷起来。
“骢弟……”朱启骥迷糊了,这是要干嘛?按照大明现在的律法,那个方孔炤即便是要接受制裁,那也应该要经过刑部的审判。可这死胖子有特权,一旦证据确凿他能够直接越过朝廷六部与皇帝。下的命令也等同圣旨。
当然了,朱启骥其实也不太关心方孔炤的死活。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那是个屁话,杀人偿命却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便是按照新法那方孔炤也是死有余辜。但现在的问题是方以智太妖孽了,这可是大明帝国急需的顶级人才啊。要把他爹给杀了,人家还能静下心来搞科学研究么?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大义灭亲的?
“求将军饶过家父……”大明境内没人不知道镇国将军下了狠心会是什么结果。方以智现在无比后悔说出他老爹的下落,如果因此而让自己的父亲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那他还有什么颜面苟活于世?
“放过他?哼哼……”冷冷地笑了几声,朱由骢道:“他难道不知道朝廷已经有明令,法不纠往吗?皇上当年的圣旨并没有在湖广地区施行,他犯的那点事按照规定只要愿意做出赔偿承认错误就行了……”
“那将军您……”虽然没有就读于法学院,但方以智也听过这种说法。朝廷的法律只管正式颁布后犯下的过错,在这之前么还得按原由的条理来处理。而照朝廷以前的律条来看,自己的爹可没做错事。
虽然朝廷也有律条特别说明,以前犯下了杀人这种恶行的除非能获得受害方谅解,否则依然会继续追究。但这几年才财大气粗的方家竭力讨好下,黄、汪两家和当年被杀掉的乡亲虽然不可能完全释怀,却也已经同意不在斤斤计较了啊。那些乡民的孩子,现在不还是叫自己的父亲做恩师?
“俺找了你们父子两个四年,花费了多少心思知道吗?”对于当年的事朱由骢并不太计较,甚至愿意帮助方孔炤去获得百姓的谅解。毕竟那正是鞑子撺掇陕西乱民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所谓乱世用重典,方孔炤虽然做过了头但并非是罪不可恕。
真正让朱由骢愤怒的是方孔炤事后的做法,犯了事还躲起来这就实在太不地道了,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多重要吗?好吧,就算是他不知道,那他就不能来封信问问?非要镇国将军派人四出寻找,还隐姓埋名地跑到学馆去教书?
“将军……”卢象升的家眷也在洛阳,这到不是为了什么表忠心留人质,而是那里熟人多闲得无聊了还能串串门。他在京城也有府邸却从来没去住过,福王府里有吃有住的,还能打探到第一手的消息干嘛要回自己家呢?“您叫末将来有啥事?”
“去,拿着俺的军令,派人跑趟桐城县学!把那个方孔炤的教书先生给俺拧过来!”想了想,害怕没人见过方孔炤,万一绑了个同名同姓的还得回去换。朱由骢威胁方以智道:“给你爹写封家书,告诉他俺生气了,最好是听话配合!”
“不知将军要拿家父……”这绑票还得让人家主动配合,世界上有这么无耻的土匪吗?但方以智却不敢反驳,镇国将军是什么脾气这个可是家喻户晓的。而自己父亲也一直梦想着继续为朝廷出力。如果这死胖子没什么歹意也愿意给个机会,那也不妨尽点孝道做点两全其美的事。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由骢对着卢象升道:“拧回来以后就扔你军中,给他一个连带带,如果可堪大用就留着,否则就扔给张天琳去!”
方孔炤和其他的儒将还有个不同,这家伙是尊儒学贬释道的,即便他的作战理念不符合新军要求,但用他去跟张天琳一起对付那些和尚还凑合。
“至于你么,想要数学家现在没有!得等那些洋神棍被调教好了,把咱大明当作效忠对象了才能给你!但是……”既然这就是方以智,而且还能无师自通地在短时间内就琢磨出电磁理论,那肯定历史上的还有发展前途,要不给他找点事做,朱由骢还真就是白费力气了。“俺这里有个急需的新鲜玩意,给你一年的时间如果能捣鼓出来,你以后要啥俺给啥!”
第三百零六章 百尺竿头
“骢弟,你把如此重要的研究项目交给他去负责,能成吗?”看着兴奋离开的方以智,朱启骥怎么也不能彻底放心。这次要求发明的东西其实研究院早就在开始着手准备,但没有理论基础他们始终无法窥得门径。短短两天,连他听起来也有点云山雾罩的解释,真就能让那小子顺利地登堂入室?
“说实话,俺也不知道。”朱由骢的脸上也写满了担心,如果手里头有合适的材料,凭他那丰富多彩的打工生涯所积累的经验,要教人做出那东西来还真就不是难事。他到是也想进行跨越式发展,可现在是大明,所有的理论研究和人才积累都没有完成,这要一不小心跨到河里去了怎么办?
点石成金的手指很有用,但得注意点的是什么,可别把钻石给点成黄金了,那会挨揍的。长城很雄伟,但谁要是把下面的基石给取了,一样会被风给吹跑。帝国的崛起靠的不是那几件划时代产品,而是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的研究。要修建空中花园不难,实在不行就找辆吊车把它给吊起来,难的是等上面的承重绳断了以后它还能依靠坚实的基座屹立不倒。
制作新火药,捣鼓出那些妖孽的武器是为了替大明摆脱束缚,打下一片相对宁静的天空,让整个民族能够自由的呼吸。扔出蒸汽机,主要目的也是想把战火挡在国门之外,大明帝国可以四处打劫,但绝不允许别人来骚扰。对于那些暂时不太紧迫的需求。他宁愿让人从头开始慢慢去研究。
“可是你这目标也定得实在太高了点吧……”并非出于嫉妒,朱启骥实在是没法放心。那东西虽然要得不急但他却知道有多重要。研究院花了一年的时间都拿有线电报没招,这死胖子却要人家花同样的时间去为无线电报的研制打下理论基础,这不是折腾人么?
“高了?”朱由骢哂然一笑道:“定高点好啊,有压力才有动力么。也省得他太过聪明,三天两头地就拿点东西出来显摆,那不是显得您这做院长的太没能耐?”
“为兄的就那么没肚量?”狠狠地瞪了一眼那死胖子,朱启骥觉得还是不解恨干脆将手里的茶杯扔了出去。
“瞧瞧!瞧瞧!这么一下就生气了。”反应迟钝的朱由骢最终也没能躲过暗器,只能一边擦着身上的水渍。一边小心地试探道:“若是他真能按期完成理论的研究工作,大哥您多久能拿出样品来?”
“半年!只要有了理论基础,为兄的半年内就可以给你造出那玩意!”朱启骥这不是说大话,他对于理论研究并不擅长,但他这个院长的名头也不是白混的,只要有人说清楚了原理他就能根据需求琢磨出构造来。
“大哥,你们又再琢磨什么新东西?到时候可要先给我看看啊!”崇祯出现了。这个坑弟坑兄……只要是亲戚都坑的昏君,刚消停了两天就趁福王不在家,连仪仗都不要就摸上了门来。
“检弟?今天的朝会这么早就结束了?”这里还有个气死人不偿命的胖子没收拾掉,那边又来了一个打秋风的,朱启骥现在都想挖条地道赶紧溜掉。
“气死我了!”崇祯一点也不客气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感叹道:“大哥、骢弟。你们是不知道周延儒那老家伙有多能瞎掰!差点又把我给绕进去了。”
“周延儒?他又做什么了?”朱启骥很好奇,那老家伙最近不是挺规矩的么,前不久还主动提出来要建设技术学院的事,难不成是回京后触景生情又故态萌发了?
“嗨,还不是大哥您那驰道给闹的?”接过递上的热茶。崇祯就当朱启骥是给自己赔罪了,这才解释道:“两天啊。那老家伙硬是把皇极殿当成他家了,堵在门口赶都赶不走。若不是小弟怕有损朝廷颜面,真想找人把他给扔到午门外面去!”
“那老家伙的脸皮这么厚了?”朱启骥越听越糊涂,朝臣们现在是越来越不象话了,一个小小的商学院主事都敢跑到皇极殿去堵门,再等两天还不得有人直接冲进皇帝的寝宫掀被子?“为兄的修驰道又碍着他啥事了?”
“怎么没事?这老家伙吵了这么多天,就是想获得特许,自己出钱把朝廷原本只打算修到南京的路给延长到宜兴去……”
“皇兄,这可是好事啊,他愿修您就批准呗……”朱由骢听到这还真就忍不住了,别人想出钱修路替朝廷排忧解难,结果这不着调的昏君还满腔愤怒,这都叫什么人嘛?
“胡闹!”朱启骥和崇祯同时跳了起来,指着朱由骢的鼻子就开骂。“你个死胖子,成天钻钱眼里去了啊?修路这事若是交给了他,那朝廷的颜面何存?”
经过这么一骂,朱由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