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福王(浪漫)-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闹!”朱启骥和崇祯同时跳了起来,指着朱由骢的鼻子就开骂。“你个死胖子,成天钻钱眼里去了啊?修路这事若是交给了他,那朝廷的颜面何存?”
经过这么一骂,朱由骢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修建道路,至少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而且这事还必须是官方来做。周延儒要想修点乡间小道,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现在人家争的是国家主干道的建设权,那是说什么也不能轻易答应的。
不让民间修建铁路不是害怕质量上得不到保证,而是这些古人愚蠢。修好了路设卡收费?崇祯这昏君没想过要通过修路来赚钱,各地士绅们也没琢磨出这种发家至富的办法,对他们来说修桥铺路那可是有口皆碑的善举,是在民间流芳百世的捷径。如果把宜兴到南京的那条路交给周延儒,这老家伙即便是为此事而倾家荡产都会偷着乐,因为沿途百姓准能记他个千儿八百年的,说不定还得拆了千年古刹给他建一座家祠。
“路可以不让他们修,您可以让他们出钱啊!”朱由骢没法理解这些人的想法。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别人出钱朝廷出力最后崇祯来收获好名声。
“你当他们傻啊?”崇祯白了朱由骢一眼道:“为兄的不说这个还好点。结果一说就差点掉坑里去了。”
“为啥?”
“还能为什么,周延儒那老家伙当出头鸟就唱的是红脸,死皮赖脸地跟朝廷争这修路的权利。温体仁那混蛋唱的是白脸,他到是同意只出钱不在这事上捞名声,可他却要干另外一件事。”这次没等别人询问,崇祯自己就接着道:“他们居然把眼睛盯在了技术学院身上,要求朝廷把技术学院划归商学院管理,今后由他们负责那里的一切开销。今后那里出来的学子。人归朝廷统一调派,但这兴建学校教化百姓的名头得留给他们。”
“结果呢?”又是一件听上去无比愚蠢的事,朱由骢还真就想不通这些人图的到底是什么。但有了前车之鉴,他也不想再次挨骂,只能问一下崇祯这昏君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结果?”崇祯得意地笑道:“为兄就顺手把这事扔给了孔老头,现在他正带着教育部的人四下寻找那批奸商呢,等他们吵完后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
孔衍儒对阵周延儒?也就崇祯这昏君能干出这么离谱的事来。想想那俩可怜的瘦老头,就为了做这种出钱不讨好的事,还得先掐上一架。不过他们都是斯文人,战斗力也相当,应该不会造成多大的伤亡。顶多也就是唾沫横飞后两败俱伤,然后一起进太医院边喝药边接着吵。
幸亏自己现在不是皇帝了。否则还真就干不出这么无耻的事。朱启骥无奈地摇着头,问道:“你今天来就为了显摆这个?”
“哪能呢,我这不是听说大哥您在这里,才过来请个安顺便问点事么?”
最让朱启骥受不了的就是崇祯这副笑容,因为这往往就意味着他又准备坑自家人了。“你别跟为兄的来这套。有什么事就直说。我那研究院还忙着呢,等把京城的事安排好以后就得赶回洛阳去。没工夫跟你瞎扯。”
“这第一件是孔老头叫我问的,不知那发电机和火车头的……”
“这事你放心,我已经让人把图纸给帝国学院送过去了,其中所包含的原理也正在整理,要不了多久便可编订成册发下去。”研究院现在不止负责研发工作,还负责将那些已经证明了是正确无误的新理论编撰成教材,然后再由帝国学院经过删减下发到普通官学。这样既保证了后续研究的需要,又能在不泄露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做到科学普及。
“第二件是工部王道士的,现在辽东那边催他催得紧啊,那么多的劳工还是不能完全应付得过来,所以他想问问研究院能不能设计出更小巧,不用在铁轨上跑的火车头?”早在回京的路上,朝中大臣们就已经在谋划这怎么利用火车了。比如王徵就想到要把这个小型化以后,用到辽东去替代耕牛,开始大明版的机械化耕种。
“这事不归我管,你可以让学院那边去试一下,反正他们有了图纸又知道原理,解决起来应该不是什么麻烦。”研究院需要负责的东西太多,前些年那是没办法才被迫一边研发一边改良,但现在有了帝国学院的存在,这后面的工作就可以交给学子们去完成。
“大哥,您可不能这么不地道。怎么也得先给小弟造个,把那马车给换了啊?”这才是崇祯的目的,上千年来皇帝出巡坐的都是马车,虽然他现在有了专列可那东西得需要铁路啊。如果能改小一点,让他没事就坐着四出溜达,那多威风。
“没空!”很无情的拒绝,但朱启骥还是不忍心看到崇祯那副失望的模样。只得补充道:“但为兄的可以告诉你,研究院有个更好的东西已经完成了理论设计和模型的制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实际应用。”
“小弟就知道大哥您是最好的。”崇祯收起了那副很萌很恶心很欠揍的表情,阴沉着脸转向朱由骢道:“骢弟,你给为兄的惹了这么大祸。就没点表示?”
“惹祸?皇兄,您有点良心好不好?俺最近可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回了京俺连朝会都没参加,哪还有空去惹什么祸?”崇祯又不是张家姐妹,别说是他铁青个脸就算是已经怒发冲冠,朱由骢照样会不为所动继续打着哈欠,琢磨着怎么把皇帝给赶出家门。
“你还好意思说?”一提到这事崇祯就更来气,连续扔出好几本随身携带的奏折暴跳道:“看看,你自己看看,这可都是朝中大臣参你的折子!”
“换一招!这法子上次已经用过了啊。俺不会傻得再上当!”朱由骢连姿势都没变,在南京的时候他已经被崇祯联合韩爌用这招给打劫过了,产生了免疫力。
“用过了?”悻悻地收回桌上的奏折,崇祯嘀咕道:“难道我又给记错了?那该死的韩老头出门前怎么也不提醒一下,等会再去慢慢找他麻烦。”
“说吧,到底有啥事?”朱由骢就知道皇帝上门肯定没好事,但还真没想到他会用这种方法来做开场白。
“就两件小事。北边的夏允彝来信了。说李儆那小子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好象有了内附的意思,韩老头叫为兄的顺路来问问你的意见。”这事的确不大,别以为谁都能扛着大旗造反当皇帝。
当年被捧出来的棒子国第二国主李儆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他之所以还没被收拾掉完全是因为李自成给他留下的班底在支撑着,否则就那一个洪翼汉能有什么用?而自从倭岛战役结束后。朱由骢已经密令还留在棒子国的那些祸害开始回撤。现在那两君臣除了躲在大丘城感叹命运多舛以外,就只能在被人抓回去砍头,跟出卖自己的国家投靠大明以求平安之间做出原则。
“韩老头他们咋说?”一个李儆投降是不够的,朱由骢可没心情去跟李倧争论到底谁才是那块土地上的统治者。
“熊文灿觉得可以答应这个要求,先把李儆手里的地盘给吞下。进一步压缩李倧的生存空间。但是……”崇祯紧接着补充道:“韩老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想把那李儆倒霉蛋先给留着利用他的名义把北方的李倧给收拾掉。进而绝除后患。”
“这个老滑头!”姜到底还是老的辣,朱由骢也很赞成韩爌的办法。“这样吧,俺让张破虏派两万新军,另外也让夏允彝挑选出三万最听话的劳工,从海上过去增援一下。不过皇兄您得吃点亏写信告诉那便宜孙子,只要他肯交出名下的所有领土并把家给搬到京城来,就将倭岛那边的四国赏给他。”
“这地方也太大了点吧,能不能换个小的?”崇祯很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三万劳工不是去作战的,而是要彻底搅乱棒子的人心,四处宣扬大明的好处。至于那赏快领土什么的,这人都被大明给圈养起来了,就是名头再大还能干什么?给他扣个国主的帽子,那是为了在大明将来想揍人的时候听上去支持者比较多而已。
“那您自个挑去,反正这周边的岛屿也不少!”太吝啬了,连个虚名都不愿意让人多捞点,这样的人怎么就能心安理得地当皇帝?
“这事就这么定了,等两天有空为兄的就打听打听,给他挑个景致好点的。”满意地点了点头,崇祯继续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安南派使者来了,说是要恭贺为兄的迎娶那些西方公主。但他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安南?他们这几年不是关上门做皇帝做得挺好的么,大明朝廷出兵倭岛他们都没站出来表示一下声援,这时候派人来还能是为了什么事?一个马万年就已经折腾他们受不了,想求援了?等李自成的海外军团跟秦良玉的南方集团军正动起来了,他们还不得钻地里当老鼠去啊?
哦,对了地道战,这可是另一个时空中安南猴子偷师学的技能,可不能让他们有机会自个琢磨出来。看来得赶紧通知秦良玉,展开针对性的训练,顺便让已经把辽东给翻个底朝天的摸金校尉们去跟海外军团的兵痞做点交流。
求援那是肯定没希望的,挨揍那是必须的。但人家已经派了使者前来贺喜,大明再怎么强大也得讲道理不是?“他们的进贡的折子送过来了?”
“那可不?我们回京前就已经送到了李国普手上,这两天你也没进宫,为兄的今天出门也忘了带。”这次崇祯是故意忘记的,就那点东西他还真就不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要说那安南国主黎维祺也实在太小气了点,大明都已经看上了他的地盘,怎么的也该自觉点上个内附书宣布一下退位意思意思,只送钱财来管什么用?
“来得好!”这还真就是想什么有什么,朱由骢正在为找不到借口揍人而烦恼呢,没想到人家早就把脑袋给凑到了铡刀上。那安南国王的名号还真没取错,黎神宗哦,被大明军队给收拾完以后成神成仙那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皇兄,明天就把这东西给公布出去?”
“又是为兄的背黑锅?”崇祯不满地抗议道:“你这死胖子每次都玩这套,能不能换点新鲜的啊?”
“不就是个欺君之罪么,放心啦,没人说您真傻的!”向大明皇帝行贿是那么好玩的?说好的东西没拿出来,这是把皇帝给当猴耍是吧?那皇帝可是会生气的,镇国将军麾下的大军也会让对方知道骗人是多么严重的错误。
“那这可是最后一次啊,以后换个借口!”活该自己倒霉顶了个皇帝的名头,崇祯也知道现在的确找不到比那更好的开战理由了。“另外告诉那些土匪,贡品里面秀女什么的就当他们的奖赏,别跟值钱的东西一起运回来。”
“行!下次一定换个!”下次的事下次再说呗,朱由骢一般都不会放弃这种让皇帝背黑锅机会的。

第三百零七章 运筹帷幄(上)

崇祯现在还真成昏君了,不是因为他又做了什么糊涂事,而是给累的。连着五天六夜,皇极殿内大大小小的会议就没停过,那一票奸佞显然也是兴奋得过头了,居然毫无怨言地陪着他发疯。
没人知道那里面在商议些什么,但根据宫中太监的统计,皇帝这些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还不足八个时辰。满朝文武那边也不轻松,根据同时宫中太医们手上那本急救记录显示,这五天里当庭晕厥的大臣就超过了三十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韩爌和顾锡畴等老家伙,一天要不救他们个两三次,这些不要命的老头就得长眠于大殿之中了。
可就这个样子也没人敢去劝上两句,仅仅是因为心疼皇帝想让他多睡会,结果叫起稍微晚了那么一两刻钟,皇后这几天挨的骂比前几年加起来的还多。太医?那就更惨了,这边刚救完人还没开口说话呢,那边就有奉旨出现的侍卫把他们扔到大殿之外等待下次传召。
大明朝廷的六部改革已经被正式提上了议程,朝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谁也不敢马虎。虽然具体的细则还要慢慢制订,但大的框架却必须在这种争吵中定下来,若不全程紧盯着被人坑了咋办?
皇帝已经定下了基调,朝廷将彻底改组。增加由福王直接负责的审计部、以韩老头为首的内政部、由刑部与吏部抽调人手辅以遍布各地的朝廷密探组成新监察部,将与原有的六部一起组成朝廷九部。同时为了体现这九部的重要性。其尚书均晋为正一品。而皇帝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休假,已经作出了特别申明。所以今后他有什么事就找这九个倒霉蛋,最多再加上已经被定为正二品的各省布政使。
今后这朝堂上吵架的人少了,各部门的权利也更大了,但新获得任命的八位尚书没一个不在背地里骂人的。凭什么啊?下面办事的官员犯了错,皇帝不找他们的麻烦,却拿咱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家伙出气?要是在限期内处理不好,直接砍尚书的脑袋,还顺带抄家?
九大部门。才八个尚书骂街,那不是还有一个在偷着乐么?这家伙是谁?他真认为自己能做到独善其身?
新监察部,这个朱由骢在第一次从山海关回来时就跟崇祯提过的部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建设,终于可以被拿到阳光下晒着了。要说这个部门简直就是不干人事,他们只负责给各地官员挑刺,挑完了还不告诉人家也不说出解决的办法。而是直接上报朝廷。
要说这也没什么,上千年来历朝历代整顿吏治的方法也不少,那范贼遗书里写的其实也不怎么新鲜,大都是些用过的老招。要应对起来也很简单,先蛰伏过这段风暴期,到时候干嘛不还可以照样?但显然崇祯和大明朝的奸佞们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在新监察部的设置上就玩足了花样。
别的部门是一个尚书加两个侍郎,监察部却有三个侍郎。左侍郎史可法、右侍郎高弘图,这俩小青年可都是死脑筋不好对付。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那个不用每天应卯的侍郎叫做朱由骢!镇国将军当监察部侍郎?谁还敢跟他手下的人做对?而比这个还狠的是,监察部的尚书叫做朱崇骜!知道是谁吗?不知道就去帝国学院问问。皇帝在那边叫啥!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皇帝兼任监察部尚书。这事已经被写进了国策。后世之君除非不想当皇帝,否则就必须自己扣上这顶帽子。朝廷现在使用的近三十万密暂时是有白莲教神棍组成,今后也将由退伍军人担任,就那种严苛的审核制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混进去的。而且人家还有一个特权,可以不通过其它任何部门,直接把黑状给告到皇帝那里。
但要是将来的皇帝比崇祯还昏庸又怎么办?那不还有成祖当年设置的内阁制在么,万历那么多年没上朝也没出什么问题,大不了到时候就把皇帝给架空呗。但怎样利用内阁制衡皇权,同时又不至于形成前些年那种东林党人把持朝政的局面,这可得好好商量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慢慢讨论,反正崇祯这小子还年轻现在的小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坦,一时半会还不太可能去见先帝。但其他八个部门的权利必须划分清楚,不然替人背了黑锅那滋味可不好受。而为了防止受到外来干扰,皇帝还特别颁下圣旨,会议期间封闭午门,一切紧急事务都由那个闲得发慌的镇国将军去处理。
也幸亏这些天没什么大事发生,否则真有人去找那个死胖子的话就会发现,那个前门挂着福王府牌匾,后门写着镇国将军府的地方依然是大门禁闭戒备森严。
朱由骢也很忙,现在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五月中旬,按照原有的安排和路程来计算,西方盟友的秘密使者已经上路。等他们到达以后,可要谈谈怎么合伙把这个世界搅得更乱。外交方面的工作还得等熊文灿做为礼部下属官员参加完朝会后再安排,但军事上的部署必须现在就抓紧进行了。这次的作战目标虽然不针对西方盟友,却要准备好雷霆一击,让他们看看这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所拥有的实力。
“将军,您的意思是这次要在三个方向同时开战?”前代理兵部尚书毛文龙来了,为了不被皇帝抓去开会,他毫无形象地在乾清门外哭了好几天,缠得崇祯不胜其烦,终于忍不住把他给踹到了朱由骢身边。
毛文龙都跑了,那现任兵部尚书是谁?比他声望更高,能耐更大就只有孙承宗,可那老家伙还指望着多在西线兵团混几年呢,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范甘心被扔进朝堂和人斗嘴皮子的。所以。现任的兵部尚书换人了,换成了在山西折腾了多年的高斗枢。
选个文官担任兵部尚书一职?这是朱由骢在抽疯。还是崇祯又在犯迷糊?这两种可能当然都不存在,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兵部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按照这次议定的章程,今后皇帝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镇国将军将做为皇帝的全权代表,负责具体指挥帝国雄师。这一职务不可继承,也并非终身制,而且必须由最忠心最会折腾的祸害担任。
除了这两个家伙以外,想要在紧急时刻调动帝国的主力部队也不是不可能。但必须由兵部起草奏折。经八位尚书与监察部左右侍郎核准,再交由内阁审批通过,最后才能由参谋部下令。如果有部队擅离驻地,调令上又差了任何一个戳子,都会被直接视为谋反。
当然了,兵部的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要简单得多。征召适龄青年入队,储备军需物资。准时给那些兵痞们防放军饷,安排队伍军人的生活……反正就是替作战部队打杂用的。
而且这差使还有很大的风险,就一个简单的征兵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掉脑袋。强抓壮丁?真当那些地方官员和朝廷密探是吃白饭的?收受贿赂挑选了不合格的兵源?负责接收的作战部队那些兵痞发起火来可不讲道理!至于那克扣物资、贪墨军饷什么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做,但一定要注意躲开军方和审计部的贼眼才可以,否则……昭狱里面的刑罚很有很多种。
所以。这兵部尚书就是个受气包。没协调好和地方的关系会被人告黑状,没满足军方的要求会被人给揍得自己都不认识。即便是做好了,那也基本没什么好处,朝廷新设立的廉洁奉公奖在其它部门也同样可以混到手。
照说和高斗枢一样与军方有瓜葛,又有着治理地方经验的文臣也不少。但人家在都有自己的事需要忙活。而且,这家伙可是最早投靠朱由骢的斯文败类之一。都不知道他在背后出了多少馊主意来坑儒呢?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报复一下,岂不是显得满朝奸佞太过妇人之仁了?
“咋了?有啥问题?”在朱由骢看来自己的安排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大明的主力部队这些年可是憋坏了,看着人家海外军团在倭岛上打得个热火朝天,他们却只能拣点残羹剩饭,派出新兵去打扫战场。成天就想着发战争财的蒙古骑兵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在倭岛上还真就没抢够。
这次朱由骢放在北面对付鞑靼部的总兵力就已接近百万,张破虏率北方兵团十五万大军在三十万蒙古骑兵的配合下出捕鱼儿海,直插鞑靼腹地,并阻止瓦剌人的增援。孙承宗领西线兵团四十万主力,出凉州卫兵直扑唐麓岭立即开始横向扫荡,最后与北方兵团在不儿罕山合兵一处。
八十五万人马,还吞不下一个小小的鞑靼部落,那孙承宗和张破虏也不需要四处寻找豆腐。就他们手下袁崇焕、黄得功、曹文诏叔侄等将领的唾沫都能把他们给淹死,查干巴拉、鄂力亚等蒙古骑兵团指挥的眼光都能把他们给烤成肉干。
安南方向?这个连朱由骢自己都想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李自成跟左良玉手里的那面熊猫大旗可被收起来快满一年了,这俩混蛋早就偷偷下令让牛金星和刘宗敏集结部队,只等镇国将军一声令下就可以迅速调动至广西境内。
比那伙土匪还着急的,当然就是秦良玉那老太婆了。她那宝贝儿子马祥麟这次没带着媳妇张凤仪到京城闲逛,那是因为这两口子早就借着训练的名头,带领二十万川军秘密挺进到了临安府。如果不是到现在都没接到命令,人家敢把指挥所给放到升龙城去。
海外军团出镇南关,川军主力出沐氏勋庄沿亏容江而下……朱由骢觉得黎维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别去管四处流窜的马万年,更不是派人随便打个旗号就来大明求援,而是赶紧替自己选块风水好的地方。否则,他那神仙可就做不成了,会被人揍成神经病的。
对于这两条战线,如果要说担心。朱由骢也只能担心领军将领的动作太快。要是把对手都收拾完了西方盟友都没回过味来,那他不还得继续找个倒霉蛋来做演示?可这周边能够被收拾的地方真不多了啊。北方那个战斗民族是海外军团未来的兵源地,在没有想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收服他们之前,朱由骢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往南?安南旁边可就离暹罗不远了,那是给西方其它盟友挖的坑。如果现在就出兵占领,将来还怎么引诱人家犯错?大明帝国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礼仪之邦,即便是黑吃黑那也得需要借口不是?
“当然有问题,将军您用这么多人去欺负人家鞑靼,您难道就不觉得害臊?”毛文龙真就不怕朱由骢拿他怎么样。反正他即便是甩掉了兵部尚书的帽子却还主持着参谋部,是没什么机会直接在战场上与敌交锋了。如果能这次能惹得这死胖子把他给踹回军中当个小卒子,那简直是求之不得。
“多了?那你说咋办?”朱由骢其实也不愿意闹出这么大动静,毕竟百姓们现在也刚吃饱肚子,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对于后勤的压力太大。可如果杀一只鸡都要费半天时间,那还怎么吓唬猴子?
“不就是收拾个早就被打残了的鞑靼么?”毛文龙虽然很不愿意,但还是走到张破虏面前。狠狠拍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一巴掌,才问道:“张家小子,就你手下那点人跟蒙古骑兵团能把这块地方给吞下不?”
“这还消说?”揉了揉很可能已经红肿的肩膀,张破虏也没工夫计较这种公报私仇的恶劣行径。“俺在回来以前就已经调查清楚,他们现在能够动员的兵力不会超过六十万,咱以一敌四已经显得很没面子了。”
“他们名下的那些小部落呢?”草原民族最厉害的不是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凑足多少人马。而是那些星布各地的小部落随时都能投入战斗。所以如果大明想要吞掉鞑靼,那就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他们的主力上。
“这个……”张破虏没有说话,而是踹了一脚正在旁边偷偷掐手指计算这次出兵能捞到多少牛羊的卓力格图。“没听到毛大人问话吗?赶紧给说说。”
“回毛大人的话,我乌齐叶特部的孩子们已经多次深入草原,联络上了那里的各部族。”兴冲冲地跑到地图前。卓力格图其实也看不怎么懂,随手划了个圈子道:“鞑靼地界上一共有两百六十六个小部落。现在愿意效忠大明接受大明的民族政策为大明帝国征战的已经超过了两百。如果我们现在出兵,他们愿意在粮食和马匹上给于最大程度的帮助,并随时准备为我们提供鞑靼主力的动向……”
鞑靼地界上的小部落决定归顺大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双方打了好几百年早就腻了,只是前些年大明边军不强,他们能够随时跑来发点小财所以才没觉得。如今大明已经摆脱束缚,正在迅速崛起,双方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
如果崇祯学着成祖那样发动大规模兵团做战,别说是五次亲征就算是五十次都不怕。打不过就跑,反正明军在草原上呆不长,等敌人走了再继续回去呗。但那个无耻的镇国将军狠啊,他压根就不跟人玩这套。
草长鹰飞,想放牧了吧?不好意思,明国边军开始搞军事演习了,不但赶着女真人四处乱蹿,人家还亲自动手杀人放火。要说这春夏闹闹,秋高气爽的打劫一下也就算了,可那群来自明国的兵痞连休养生息的寒冻腊月也不肯消停。在冬季牧场那群该死的土匪是见什么抢什么,连生火用的牛羊粪便都不放过!
噶勒嘛、查干巴拉、哈尔巴拉……这些人不仅是草原上的恶狼,还是不少小部族心中的偶像。瞧瞧人家那日子过的,成天呆在家里屁事不做就可以吃着最肥美的牛羊肉,喝着性子最烈的美酒,玩弄着从鞑子、棒子、倭寇那里抢来的女人。放牧?那是他们手下那些温顺劳工才做的事。人家就等着接到明国的军令,跨上战马提着大刀片子出门发财,听说那些部族的女人现在都不干活了,经常扮成男人跟着大部队瞎溜达。
凭什么啊?大家都是黄金家族的后代,都是驰骋在草原上的雄鹰,凭什么翁牛特、土默特、乌齐叶特部都可以跟着明军大发横财,抢牛抢羊抢女人,甚至还远赴薛禅汗都没能到过的倭岛去胡闹了大半年,听说可是搬几座金山银山的。而他们就得呆在草原上,三天两头的被人骚扰?
想来想去,这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投靠了大明吗?再私下里一打探,这投降的代价还真就不大。承认大明帝国是草原的主人,这根本就不算个事。草原上原本讲的就是实力,现在人家的拳头大,当个主人又怎么了?再说了这原本就是有历史渊源的,能承认大唐的皇帝是“天可汗”,为什么就不能给大明的皇帝扣上这顶帽子?
归顺后,一家只能留一个青壮在家,其他的都得为国征战?能不能别说这条?欺负别人是什么样,草原上的小部族没见过。但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揍的,跟在明军主力身后,等着人家那种妖孽的武器折腾完,再一窝蜂地冲上去打扫战场也能叫战争?如果没这要求该多好,那就可以把家里的勇士全给送出去了。
宣布内附,这已经是草原上小部族共同的心声。张破虏现在经常都能碰到他的部队刚出现在草原上,就有人端着香喷喷的烤全羊跑到面前,然后问一句:“大人想去哪打劫?允许咱投降,立马给你带路!大军这一路上的吃住咱全包了,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赏赐?不要了,把咱编进蒙古骑兵团就行!”

第三百零八章 运筹帷幄(下)

“啥?”听完卓力格图的汇报,朱由骢彻底傻眼了。当年他出征辽东只收买了一个同姓叶赫就能对整个战场态势了如指掌,让大明军队之间随时保证畅通的联系。现在鞑靼那边居然有那么多小部落等着投降。都还没出兵呢,就有人主动承担了先把鞑靼主力部队战马给毒死的任务,草原上的骑兵都快变步兵了,这仗还打什么打?
鞑靼部落现在对于大明的感情远比另一个时空要复杂。要说元时揭竿子造反的人是不少,但最后坐了天下的却是朱元璋那个放牛娃。如果不是他派遣大将徐达率军攻入大都赶跑了妥欢帖睦尔,曾经雄霸欧亚的元政权怎么可能彻底放弃中原的花花世界退居大漠,还让鬼力赤找到了机会篡位建国?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穷小子得了天下还不满足,三番五次地派人远征大漠;那个抢了自己侄儿皇位,又不肯消停的朱棣数次亲征,苍狼白鹿的子孙又怎么可能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所以,对于明王朝他们充满了敌意,只要找到机会就扑上去狠狠地咬一口,以泄心头之愤。
但是除了恨以外,部分鞑靼人对于大明还存在着感激之情。鞑靼人感激大明?这个没搞错吧?这事在另一个时空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