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福王(浪漫)-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穷不能穷国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明朝廷上上下下新的共识。一个强大的国防体系能够保证百姓不受到外族的骚扰,不用在恐慌中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后代则是整个帝国的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想让华夏民族永远站在颠峰,想让大明帝国千秋万代,对于后代的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
安全获得了保证。再加上强大的人才储备,发展起经济来那才是得心应手。如果现在朝廷只有一两银子。包括周延儒在内的所有大臣都会提议将一半用来维持军队建设,而另一半用来加大教育投入。
“那有什么问题你们就坐下说吧!”只要不是继续嚷嚷着要让把青岛船厂给拆了运走,崇祯就放心多了。周延儒和温体仁现在可是商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就这俩家伙一起来肯定是有什么重大决定,听听也无妨。
“老臣建议提高技术学院的待遇,扩大招生规模!”技术学院的成立得到了孔衍植的鼎力支持,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太好。这到不是因为他们办事不努力,也并非出于传统观念对手工艺者的歧视。实在是帝国学院的诱惑太大,没人会轻易放弃进入那里的机会。
“提高待遇?怎么个提高法?”帝国学院是大明的最高学府,能进入那里的都是最顶级的人才,用任教的伽利略等人的话来说,就是那里面随便走出一个来也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科技进程。也正因为这样,进入其中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分流学子,让普通人才尽快地投入到各行各业。为大明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正崇祯所想。但他也没想到具体要怎么做,如果把技术学院的待遇提得太高,势必会影响到帝国学院的招生计划,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恕臣斗胆,敢问皇上这青岛船厂的设施可是出自研究院属于机密产品?”周延儒也知道这纯属废话。但他还得说,不然就找不到借口跟皇帝搭话。
“周爱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别老跟以前一样绕弯子。朕可还忙着呢!”崇祯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这套,朝廷里那些奸佞谁不是两句话说清楚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要是成天这么磨嘴皮子。那大明朝廷的改革到现在都应该没起步。
“若并非都属国家机密,可否在设计之初就允许技术学院的学子全程参与?”周延儒也不能接触到核心机密。更不敢提出那种要求。
“你这是什么意思?”
“臣观研究院设计之器械精巧无比,于国于民均大有益处,却因……”周延儒的话也很有道理,大明现在的高科技产品首先满足的就是军事需要,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第一时间转为民用,但在国内的建设上却有的确需要这些东西。
而且军品和民品因为用途不同,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为了保证可靠性提高耐久度降低故障率,研究院在设计之初制定的标准往往会偏高,导致成本也居高不下,但这对于普通民品来说完全就没有必要。在作战中提供动力的蒸汽机出了问题,那肯定是致命的,但在现实生产中停一两天工搞检修则很正常。
所以周延儒的要求也很简单,当研究院琢磨出了通用设备的原理后,他们只负责掌握核心技术管理好军品的生产,但可以把要求相对低的民品交给技术学院去制作。一来提高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二来因为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更清楚地方工厂想要的是什么,也能制作出更适合的产品来,避免在原材料上的浪费。
“此法还有一个好处。”对于这种不会泄露国家机密,又能提高效率的事温体仁相信崇祯会答应。“以目前的形式而言,比帝国学院地位更个高的就只研究院。若普通学子也能有机会获得他们的指点,即便是没有名分也能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豪感,而不会认为是因为技不如人才被迫做出的选择。”
“而且……”周延儒趁热打铁继续补充道:“以我大明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言还存在不少的遗漏,若我们能给技术学院的学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或许……”
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不可能保证将最优秀的人才一扫而空,周延儒也深知这个道理,他要做的就是在朝廷之外再摆上一个迷魂阵,尽量把那些漏网之鱼给抓住。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帝国不可能只有塔尖和底座,还得有最坚实的塔身才行,技术学院就是要补足这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而且被帝国学院淘汰的学子并非不优秀,他们或许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适合从事最高技术的研究而已。这些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才,有时候的灵光一闪说不定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吧,朕先考虑一下!等到了天津参观过那件东西后,朕再和皇兄、骢弟具体商议一下,也听听朝中其他大臣的意见。”这事很重要,崇祯也没想到青岛船厂一行不但激起了大臣们的自豪感,还能让周延儒等相对顽固派主动认识到将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紧迫性。“你们也再下去认真准备拟一份奏折上来,不光是要解决名份问题,那物质奖励也不能少。”

第三百零三章 中西合壁

自从大明帝国开始改革以来,这上上下下都处于墨突不黔的状态当中。崇祯很忙,他既要坐镇南京带领着手下的一大票奸佞想办法改善民生,又得跟一切阻碍帝国崛起的顽固派斗脑子耍心眼。需要朱由骢去处理的事也不少,资金出现了缺口他得带人去抢、劳动力出现了紧张他得带人去绑、没地了他得带人去占,就连西方盟友腰包鼓得让人眼红了,也还得他带着熊文灿等外交官去忽悠。
朝廷官员们的日子也过得也不轻松,已经开始陆续下发的十年计划可不是闹着玩的,每年一个指标完不成就卷铺盖滚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不小心被扔进昭狱那才冤枉。至于那普通百姓么,更是忙得个昏天黑地,幸亏自己家孩子进了官学后不常回家,否则白天要为了生计而奔波,到了夜里还得抓紧时间去免费的夜校去识几个字,那还怎么能抽出时间来关门造人?
比起这些人来,那个被学子们亲切地称为院长,被朝廷百官和普通百姓叫做太上皇,自己却非要改个名字叫朱启骥的家伙才是最倒霉的。洛阳研究院、南京帝国学院、青岛的船厂……甚至是那些遍布在各地的工厂,没人不一边竖着大拇指既称赞一边悄悄咒骂他的。
让百姓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没什么不好的,但总得让人家知道学来有什么用吧?做个买卖算个帐,用得着那么高深的数学理论么?干活想偷个懒。需要懂得那么多的物理知识么?做个耗子药捣鼓点熏香,更不必耗费毕生精力去钻研化学吧?至少在现阶段。负责教育工作的孔衍植想顺利推广这一切,都需要研究院拿出实物来从旁佐证。
负责工部的假道士王徵也埋怨,蒸汽机是很好使,但成天烟熏火燎的难道就不能整点更好的东西出来?那些新型的纺纱机织布机效率挺高,可大明不能只生产丝绸布匹、瓶瓶罐罐啊!即便是不考虑怎么糊弄西方盟友,那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可都还指望着获得改善呢。
即便是崇祯带领百官在天津上岸见到了最新研制出来的火车以后,也没让他们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埋怨声更多。
以韩爌为首的当世大儒虽然前些年一直在竭力贬低秦始皇那暴君。但他们还是知道铁路这东西就是人家玩剩下的。太上皇现在做的,不过就在是捣鼓出了新马车而已。要知道多胀式蒸汽机已经在洛阳研究院已经诞生了七年,随着功率的提高小型化改进的完成,这东西早就该应运而生了,却非要一直给拖到现在才拿出来。该不是太上皇还惦记着当年的仇恨,而没把心思给完全放到科学研究上来吧?
年轻人怎么能这样睚眦必报呢?看来这还是当年受的教育不够啊,趁现在众正盈朝大家也都还能抽出点空。得赶紧纠正他这种错误的观念。而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么,当然是要看谁能从他那里忽悠出更多有用的东西来,用于加快国内的建设。
“太上皇,此处驰道为何修得外高内低?”固执的工部尚书王徵认为,这原本就是祖宗们用过的东西,当然还得沿袭旧名。
“哦。这是为了方便转弯所用。”铁轨在转弯处设计得外高内低这在后世是常识,但幸亏当初用来测试的木制马车上没坐人,否则朱启骥就得却付出血的代价。为了获得这么一点的经验,研究院足足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说起这事,还真得感谢骢弟忽悠来的那些个洋神棍。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现在都还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大明修建的这条实验性铁路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凝聚了东西方现阶段最高的科技。虽然帝国学院已经成立了一年多,但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扭转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思维。铁路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研究院在发现这个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弯道半径不同所需要的轨道差也不一样,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具体是什么却很难得出个准确的结论。
好在大明现在不仅在着力发掘自己的民族精英,还从西方忽悠来那么多的高级人才。当数十组测量数据被摆在了伽利略的办公桌上后,这个越活越年轻的老家伙立即组织人手,很快便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
为了体现自己要求成为大明帝国合法公民的决心,伽利略等人甚至还超额完成了任务。针对研究院送去的几截实物,他们根据受力特性提出完全可以使用工字型断面的铁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更能节约不少材料。
而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好工程技术方面的难题,正在帝国学院任教的笛沙格也经过数十次申请被调到了施工现场。这个见识过昭狱恐怖又被德维涅给忽悠了大半个月的家伙,利用他自己掌握的工程方面知识还真就给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那个在枕木下铺设小石子,以增加接触面积分散火车的重量,从而防止铁轨因为压力太大导致下陷破坏路基的方法就是他提出来的。
“照太上皇所言,臣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王徵以前还真就没把伽利略等西方精英放在心上,毕竟大明原本的科技就已经遥遥领先,再加上出了朱由骢那么个妖孽,在他看来还有什么是大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手上那条简单的公式却在提醒着他,这种想法很荒谬。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折腾后,固步自封已经不再符合时代要求了,要真正做到民族的崛起帝国的复兴,博采众家之所长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妄自菲薄固然不对,夜郎自大更必须警惕。”不仅是王徵。就连旁边的孔衍植也深有同感地叹道:“人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我等却偏偏忘了此训!惭愧!惭愧啊!”
“初时我等认为将军费尽心机把那些西夷拐来。无非是想阻止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科技而已,如今看来这眼光之远大却非我等所能企及!”周延儒等商学院负责人对于败在朱由骢手下还是有点耿耿于怀的,但就这件事已经让他的观念又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看来我们以后在经商之时还真得多留意一下,只要发现了可用之才,不管使用什么手段也必须让他为我大明所用!”
“周大人所言有理,对这可造之才还是尽可能地网络为好。实在不行,也要通过他们自己人的手,把这隐患给除掉!”熊文灿可比周言儒要狠得多。别人的高科技人才还有顽固不化的,那些可不好忽悠啊。对于这些人,利用外交手段锄之而后快才是最稳当的办法。
“熊大人所言甚是!”要养狼就得随时提防被狼给反咬一口,如果发现了潜在的隐患迅速解决,这对于在场的文武大臣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几年无耻的镇国将军可没少干这事,妇人之仁在国家利益面前永远不值一提。
“你们啊,你们!这些年跟着检弟、骢弟可是学坏了!”说完这话。朱启骥欣慰地发现居然没人站出来反驳。“对了,他们跑哪去了?”
皇帝是恬不知耻的昏君、镇国将军是没脸没皮的混蛋,这早已是朝中大臣们的共识,只不过没人敢说而已。如今太上皇给提了出来,那简直就是大快人心。经过这么一提醒,众人才发现那俩小子还真就没在场。
“将军带着二位夫人好象去山上了。”这一路朱由骢还是比较斯文的。没闹出什么大动静来。下了船以后也只是带着他的两个祸水到处闲逛,顺路做导游。
“他们没有在一起?”朱启骥心里一紧,有那么多影卫保护着,他到不是害怕崇祯出什么危险。实在是这个弟弟也太能折腾了,据说在船上的时候就没一刻消停的时候。不是跑到指挥室去瞎胡闹非要玩那个船舵,就是流窜到炮台那边让人给他弄点响动出来。即便是到了天津他也没闲下来。看到这火车后也不顾身份,居然吵着要做什么火车司机,也幸亏他出面才给拦了下来。不然一个皇帝跑去当锅炉工,那满朝大臣的脸往哪搁?
“好象没有!”史可法想了半天,才如释重负地笑道:“圣上刚才说他累了,要回车上去休息一会,现在王公公应该陪着他。”
“回车上休息?”不祥之兆更加强烈,朱启骥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检弟有危险!”
有危险?这话还真就把在场的众大臣吓得不轻,四周戒备森严怎么会有危险,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行刺皇帝?但现在已经顾不得考虑这么多了,护驾要紧,再不着调的皇帝那也是皇帝!若是出了问题,那这天下可真就要大乱了。以他们三兄弟之间的情谊,镇国将军肯定会率领大军开始最血腥的复仇,而这个太上皇肯定也会在背后提供最恐怖的武器。而且别看这三兄弟成天被人骂个不停,但他们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那都是威望极高的,满朝文武和大明百姓也会毫无条件地支持。
“护驾!护驾!”老胳膊老腿的韩爌反应最迅速,不管长跑短跑,他这个时候去参加任何运动会绝对能拿金牌。
“护驾!护驾……”满朝文武也群起响应,这时候也没人注意什么形象了,都急不可待地赶着去救皇帝。
“哈哈……吉爱卿,你可真傻!”
“砰!”房门被撞开的声音,一大票人随之蜂拥而入,吓得刚才还在那里开怀大笑的人目瞪口呆。
“护……”跑掉了靴子,官袍也显得无比凌乱,年老体弱的顾锡畴落在了最后面。突然看到前面的人停住脚步,一时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他结结实实地撞在了孔衍植身上。
“你们干什么?”咆哮着,毫发无损的崇祯看上去居然有点恼羞成怒。
好不容易挤过了人群,朱启骥将崇祯拉起来认真检查了一番。才长出一口气道:“检弟,你没事吧?”
“没事啊。我这不是好好的么?”为了证明自己还是精力充沛的皇帝,崇祯居然连蹦带跳地转了几个圈,然后才一脸茫然地道:“皇兄,你这是怎么了?”
“你没乱动这车上的东西吧?”崇祯的御用车厢,这里面希奇古怪的东西可真不少。朱启骥刚才可不是怕有人行刺,而是的担心这个好奇的弟弟玩着玩着把自己给弄出点什么问题。
“没有啊!”崇祯的好奇心是很强,但他不傻。这么多年一直在跟朝廷奸佞打交道,又有两个成天瞎胡闹的兄弟帮衬着。他早就深刻地领会了什么叫做无耻。指着地上某个正在抽搐的倒霉蛋道:“可他碰了!”
“笛沙格?你小子还活着?”身份不同,能够享受的待遇当然不一样。朱启骥饶有兴趣地围着可怜的笛沙格转了一圈,这才感叹道:“幸亏这车厢是木质的,否则你小子还不得被烧成烤猪?”
“院……院长……这……这是什……什么东西?”被史可法和堵胤锡给扶起来给扔到了一旁,笛沙格居然还能不顾自身安危提出问题。
“什么东西?你连这个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敢瞎胡闹?”狠狠地瞪了那倒霉蛋一眼,朱启骥无比失望地摇着头道:“亏得本院长刚才还在众人面前夸你。就你着笨样实在是太丢脸了!”
“不……不……”笛沙格其实很想作出解释,无奈头疼欲裂实在不容许他多说话。要不是这个倒霉催的皇帝说什么把那里的银子赏给他,他才不会去干这种傻事呢。
“大哥,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这么厉害?”崇祯也有着相同的疑问,这东西可是埋在他专用车厢里的,虽然不认为高深莫测的大哥会有什么坏心眼。但搞清楚状况以后也省得自己倒霉不是?
“什么东西?这不是我当初给你提过的电线么?”想到个很严重的问题,朱启骥赶紧对着那些陆续进入的大臣道:“本院长可提醒你们啊,这十多节车厢里可都有这东西,你们别看着好奇就扯出来玩。那会要命的!”
“电线?”线是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但电是什么玩意?难不成这车里还装着个雷公电母在纺纱?那可得找机会好好瞅瞅。再怎么说人家也是神仙啊!
“太上皇,臣等可都是朝廷忠良。您可不能把电椅给搬这里来!”还好这里有个明白人,乔允升知道神仙什么的不靠谱,到是昭狱里最近添了个带电的玩意,但那是审讯犯人用的啊。而且这外面又没刮风打雷的,怎么还能把人给折腾成这样?
“大胆!”还没等朱启骥做出反应崇祯到是先吼起来了,指着乔允升就骂道:“朕说你这个乔老头,是不是最近审案子审多了,习惯性地把自己也当成十恶不赦之徒了?即便有那玩意也”
“大哥您给说说,什么叫电?也让愚弟长点见识么!”换了一张笑脸,崇祯极尽谄媚之能地恶心着朱启骥。
“行,趁大家都在这里,本院长也给你们说道说道……”本来这个是保留节目的,但现在已经暴了光,朱启骥也没办法再继续隐瞒下去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民工,朱由骢不但知道手摇手摇发电机是怎么回事,而且还亲手生产过无数台。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他就把研究目标盯在了这个上面。但麻烦就在于后世再小的作坊那原材料也是现成的,这个笨蛋居然忘了线圈要做绝缘处理,结果足足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帝国学院的设立,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状元,已经被他引入歧途的研究院到现在也都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给线圈上漆那可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工作,在起绝缘的作用的同时,还不能阻碍了磁场和线圈的感应。仅这漆,就差点把帝国学院跟研究院都给难住,最后还是已经转向材料学研究的宋应星给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大哥,您是说我大明现在就三部这样的机器?”这也太少了点吧?崇祯还琢磨着有了这东西以后就不用修长城了呢,用电线把大明给围起来,谁敢越境就把谁给整成一块黑碳。
“暂时就造出了这么点,你也知道研究院的东西要先经过测试才行!若这火车不是给你用的,为兄才不会拿出来呢!”如果朱启骥知道了崇祯现在的想法,肯定会把他给一脚踹回京城。“不过这东西的用处可不少,一旦定型就会大量生产!”
“除了电人,这还有什么用处?”不是崇祯白痴,而是朱由骢当初最先开发的就这个功能,而发电机又属于新生事物,除了专业研究的以外谁会知道那么多啊?
“这个么……”朱启骥看着那一票贼亮贼亮的眼睛,就知道朝廷奸佞们打的什么主意。“具体的功能等到了京城为兄再慢慢说与你听,但今晚可以让你们都见识到其中的一个!”
“今晚?”和所有人一样,崇祯突然痛恨起外面的大太阳来。瞧瞧挂在墙上的时种才申时三刻,这才还真有得等!

第三百零四章 列车飞驰

崇祯七年五月十六,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皇帝驾临天津,带着满朝文武跑去参观那座奇怪的大园子这已经是街知巷闻的事了,对于百姓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见过皇帝的人不多,但这年头跟他相关的事可没少听,渐渐地也就习以为常了。
现在可不流行搞什么万人空巷的欢迎仪式,皇帝来不来,这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照过不误。官府可是派人三令五申地宣传,对皇帝的尊敬只要放在心头就行,那些虚头八脑的礼节能免就免,大家伙能把日子过好,多生孩子少遭罪,就是对皇帝最大的报答。
然而,随着酉时那一声高亢的汽笛声传来,海河口附近的村庄还是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情况。人呢?都跑山坡上去了呗!为了改善百姓的出行条件,朝廷要在这里到京城之间修建一条实验性铁路的事对于周边百姓来说也不是什么秘密,近十万劳工挥汗如雨的场面他们可是足足看了两年多。
火车这东西更是司空见惯,虽然那钢铁怪物首次出现的时候着实吓坏了不少人,当初那个自称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事,仰知天文俯查地理的奚神棍被吓得尿裤子的事现在也还流为笑谈。但这次不一样,今天一大早就有衙役到各村通知过了,皇帝将亲率百官登上列车,为大明百姓做火车载人实验以证明其安全性。
皇帝为了普通百姓以身犯险?这可如何使得?但朝廷奸佞实在是太狡猾了,居然临到事发才给公布出来。让人已经没有时间去劝柬了。虽然这保卫工作已经加强,但百姓们还是担心出点什么意外。迅速地组织起来为皇帝护路。心思缜密的庄户甚至点燃了村头的烽火,向沿途各地传达着这个消息。
不到半天时间,天津到京城的铁路边已经站满了百姓。太上皇敢让皇帝和镇国将军坐在车上,那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是这么远的路。若是那拉车的铁疙瘩累了,车上的人也饿了可咋办?皇帝不差饿兵,那老百姓也不能让皇帝饿着肚子做事啊,所以这临时的灶台得赶紧搭建。各家各户有什么好吃的也不用藏着等到过年才偷偷送到官府去,等着被人给送回来了,沿途都给摆上!
咦?什么东西在那里鬼鬼祟祟的?先拖出去揍得他爹娘都不认识,然后扔大牢里!谁家的牛羊跑这里来了?赶紧宰了炖上,听说那车上的人可不少,正担心这肉不够吃,害怕会让皇帝和满朝文武受委屈呢。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随着一阵阵犹如滚雷一样的轰鸣声传来,人群开始了骚动。就连那些襁褓中的婴儿也不再哭泣,瞪大了眼睛盯向远方。到是那远处的飞禽和走兽却似乎对这样的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继续在那里悠闲地漫步遛食。
“额的亲娘诶!让这家伙什给撞上,那还不得变成肉酱?”首次见到火车驶过的陕西商人不停地拍着胸。幸亏工厂里那些蒸汽机的烟雾比这还大,要不然没点见识的人还不得把这个当成钢铁巨龙顶礼膜拜?
旁边一位当地人兴奋地显摆道:“那可不?这家伙的力气大着呢,咱可是见识过的好几百号人费了半天力才装好的石头,一下就给拉走了!那少说也得有一两百万斤,换你还不得扛上好几年?”
“一次能装上百万斤?那以后额收的山货。还愁找不到人帮着运?”陕西商人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突然又有点不甘心地道:“也不知道这驰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到额那里去……”
“屠兄。你也不必担心!朝廷这些年还少照顾咱老百姓了?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东西,圣上又亲自测试那要不了多久肯定就得大规模推广,咱就怕你到时候没这么多货来卖!”百姓们还不知道朝廷已经谈妥了一笔大买卖,即将有数十万的劳工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道路建设中来,但他们都知道朝廷如果拿出了什么好东西来显摆,那肯定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面推广。当地的奸商这时候突然笑道:“不过,以后这运输方便了,你可就不能做独家买卖咯!那价格方面……”
老屠豪爽地一笑,应道:“怕个逑!额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关系是那些新手能比的?价格降点怕什么,额以后跑一趟顶现在跑一年的,那还能挣少了?”
两个奸商在那边讨论着交通改善后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这边的几个老者却显得有点垂头丧气。“这东西咋从来就不肯歇息一下呢?咱给皇上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看到没有!”
“看到了!皇上肯定看到了!”一位老者接过话头,“你也不想想当今天子是谁,他能不知道咱老百姓时刻惦记着朝廷的恩德?再说了,那车上不还有同样是天神下凡的太上皇和镇国将军在么?”
“老黄这话在理,咱大明的两位皇帝和镇国将军可不是庙里那些泥菩萨、假神仙所能比的,天下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窦老伯以前很虔诚,即便是天灾不断的那些年,他也宁可全家饿肚子也不忘设个香案摆上供品,然而漫天神佛好象没工夫照顾他这种升斗小民。成天吃斋念佛既没能让他粮食满仓,更没能让他子孙满堂,反倒是赏了他一个更大的磨难。
如果当年不是镇国将军亲率大军出征,已经被绑到了辽东的他早就把这把老骨头扔在了那里,哪还能象现在这样享受天伦之乐?
这些年天灾少吗?其实也不少,可是有了皇帝在,有了真心实意做事的满朝文武大臣在,即便是在崇祯五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他们依然没有饿着肚子。朝廷不但开仓放粮免去了所有的赋税,甚至还为他这种上了年岁的老人和那正在长身体的孙子发放肉食。
北地的百姓这些年是富了。但与江南不同的是,北地的寺庙却日渐萧败。想化缘想?可以!但连窦老伯在内都会问上一句,当年受灾的时候漫天神佛在哪里?别拿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说来糊弄人,只要能说出哪怕一个佛祖施展他那无边法力解救天下苍生的实例,要多少咱给多少,家里没有咱就跟着海外军团一起出去给你抢!说不出来?那就哪凉快哪儿去!还在那里念“我没豆腐”?你没豆腐吃关老百姓屁事,咱生活好了只喝酒吃肉,这东西你们不会要!
朝廷是没能做到面面俱到。朝廷也说过只救灾不救穷,但朝廷在实实在在地做事,在努力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让百姓们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所以要修庙也行,先把神像给换成太上皇、皇帝和镇国将军的座像,花多少咱给多少!
原有的信仰在迅速崩塌,但如果北地百姓知道那三个被奉为神灵的小青年在做什么的话。一定会感叹这年头神仙还真就靠不住了。
“开上!开上!关了!关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天黑,崇祯却比白天还要兴奋,不停地发出口令。幸亏这活只用动手,不用下跪接旨,不然倒霉的王承恩宁愿跳火车也不会继续呆在在这里。
“检弟,你折腾够了没有?”专用车厢里一闪一闪的还真有点晃眼。朱启骥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了。“这已经是第三个了啊,再玩坏了可没有备用的!”
“大哥,你这事可做得不地道!怎么就不做准备几个?还有,这灯泡也太不耐用了吧!这才两个时辰就坏了这么多!”自己兄弟爱怎么吼,那是他们的权利。但如果不是害怕等会两眼一抹黑的话,崇祯还真就不会停手。
“多准备几个?你说得到轻巧。你知道这东西有多难造不?就是再不耐用,那也价值三千两白银!”很无奈地摇着头,朱启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