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升米连忙整改了自己的措辞,将国书准备好,与一旁的翻译一同求见曹操,并顺利得到了曹操的接见。
曹操见是东方海岛上的人,心中疑惑大起,问道:“吾闻东海地上有三大仙山,乃蓬莱、瀛洲、方丈,不知尊使是哪座仙山上来的?”
难升米老实的回答道:“鄙国远在东海之外,自半岛漂洋过海,未曾见得什么仙山,还望丞相赎罪!”
曹操闻言后不由得感觉失望,毕竟那存在于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足以勾起他的好奇,而当他得知难升米等人的国家是在乐浪郡以东的海外之时,不由得产生了些许兴趣。
曹操受了国书,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上面莫名其妙的文字是什么。
难升米又拿出自己国家准备的斑布以及童男女,略感歉意道:“此番来到贵土,方知我国之偏僻,这斑布已是我国能拿出来的最高礼品,比不上贵国所纺织布匹,还望丞相见谅!”
难升米言语谦逊,博得了曹操的好感,再说了,天朝上国看见别的国家东西不如自己,其实是挺高兴的,毕竟如此反倒是证明了自己的优越。
于是曹操便手下了斑布,并封难升米与都市牛利为率善中郎将,二人拜谢;曹操又拟写书信,并回赠倭国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罽(兽皮纺织物)十张,茜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珍珠、铅丹各五十斤,以显示中原地大物博。
如此丰厚的赏赐让难升米二人措手不及,纷纷叩地拜谢,竟忘了自己此番出使的目的。曹操又将二人留宿府中,并不汇报刘协。
但刘协毕竟是天子,自然有人将此事汇报给他,刘协大怒,心想自己居然连外国使臣都无法会晤了!正好荀罡要起身前往荆州,刘协便紧急招来荀罡,与他说明此事,让他去找曹操讨要公道。
“殒星,你看这曹操像话吗?剥夺朕权力便也就罢了,朕能够忍;但此番有外国使臣来访,他居然擅自扣下,不汇报于朕,真可恶也!”
荀罡还不知道那是哪国使者,便劝道:“皇兄休要大动肝火,曹操蛮横,必自取其辱……对了,那是哪国使臣,愚弟可去曹操府上拜会一番。”
“哼,那是东海一海岛上的国家,据说是倭国!这小小的国家进贡我倒不在乎什么,只是这曹操太过蛮横,朕不可容忍!……贤弟,你怎么是这般表情?”
荀罡的表情自从听见那个倭国之后就变得颇为精彩,细微的表情变化让人看不出他是震惊还是愤怒,只是那张涨红的脸,以及仿佛着火的眸子,着实不像是荀罡之前能够做得出来的表情。
“皇兄刚才说的……是哪个国家?”
倭国……好吧,倭国,不说我还忘了!国仇家恨,两千年前,一起回报给你!
………………………………
第三百一十七回 怂恿
“中原酒水如何?”
此日曹操宴请难升米等,送上自家珍酿之酒与二人品尝,难升米细酌一口,赞道:“此乃佳酿,我国未曾有也!”
听到这句话的曹操自然是高兴不已,当即赏了黄金数十两给难升米二人,二人拜谢。酒至半酣,忽有小卒来报:“禀魏公,谯侯求见!”
曹操心想荀罡应该是拜会自己,然后去荆州的,心中也不加疑虑,便留下二人继续用餐,亲自来接见荀罡。
曹操将荀罡安置在后院凉亭之中,刚一见面,荀罡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先假意自己即将离去,前来辞别,曹操也不疑虑,说道::“荆州动荡,非君治理不可,前番紧急召回阁下,实为无奈之举也!”
荀罡心中冷笑一声,不就是你自己多疑怀疑我心怀不轨吗?虽说自己的确如此……
二人略加寒暄了几句,曹操便欲将荀罡送回,忽然,荀罡直入主题:“方才进来之时,见丞相似乎开宴,不知宴请的是何等人物,能得到丞相如此青睐?”
曹操自然不敢说是那俩倭国使者,毕竟这等僭越之举,完全是在给自己丢面子,只能佯道:“乃是我宗族之人,此番前来许昌拜会,故而留之宴饮。”
妈的说日本鬼子是自己的宗族,荀罡当即气不打一处来,但也只得忍耐,笑道:“在下还以为是之前来的倭国使者,丞相留之宴饮呢!不曾想竟是丞相自家宗族,失敬失敬!”
曹操略显尴尬,原来荀罡已经知道此事了,但看他没有纠缠下去的意思,曹操便也顺理成章的应下了。
“不过丞相宗族颇大,不知在下是否有幸得见其尊荣容?”
曹操有些慌了,毕竟荀罡此举按礼仪来讲也不为过分,况且就算是家宴,人家前来拜会,你也没有赶人家走的道理啊!但这不让他去见面,不是说明自己心中有鬼吗?
而且那两个倭国人穿着与中原人完全不同,还形貌矮小,不仅一眼就看出来不是自己的宗族,还会因为他们矮小的缘故,被他人嘲笑!
就在曹操不知所措的时候,荀罡笑了,从袖中拿出一卷诏书来,说道:“丞相莫忧,你我家庭之间本亲密无间,何必如此隐瞒?我已从陛下处得到诏书,陛下让丞相全权处理倭国使者之事,有何畏惧?”
曹操感觉被荀罡戏耍了,心中略感愤怒,但看他又从皇帝那里得到了诏书,让自己处理倭国使者名正言顺,这气又不知道从哪里发出来,只能作罢。
“罢了罢了,我也不瞒谯侯了,那大厅中宴请的二人,正是之前来到中原的倭国使者。”
荀罡见曹操松口,心中暗笑,世人道曹操为奸雄,这不还是挺坦率的嘛?
“听闻倭人身长不足六尺(汉尺),不知是真是假?”
“确实如此,那二人身高矮小,好似侏儒一般。不过此乃当地特色,某也未曾嘲笑于他二人。”
“不知丞相可否引荐?”
曹操心想反正事情都败露了,还有什么可隐瞒的?便自引荀罡前往大厅。
难升米与都市牛利二人好似没有吃过饭一样,在宴席之上狼吞虎咽。他们本是野蛮民族,不知中原礼仪,所以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看到这一点,曹操虽然厌恶,但心想蛮夷之人,难免如此,便也就算了。
荀罡看着二人,皆黥面纹身,衣着鲜丽,本来身为中原人的高贵感,却因为两千年后的那场浩劫让这种高贵感荡然无存。但荀罡又不可能给曹操说一千多年后日本侵略中国吧(包括明朝)?只怕曹操也只会嗤之以鼻。
“听闻倭人自称太伯(春秋时期吴国始祖)之后,真可笑也!太伯之后竟身不满六尺,若流传至会稽,岂不让人嘲笑?”曹操仿佛自说自话的说道。
荀罡看了二人片刻,问道:“丞相,这二人来中原除了进贡之外,还有甚要求?”
“这似乎便没有了,说到进贡,他二人送的那两匹斑布真质地低下,我中原随处一家纺织处,便可胜之大半;若非此等蛮夷,如何体现出我中原之强大?”
在面对倭人之时,曹操似乎已经失去了中原人原有的谦逊,变得颇为自大,这让荀罡颇感无奈;要知道就是这等低下的蛮夷,在一千年后屡屡侵扰中国沿海,更是趁着软弱的清政府堕落之际,攻打中国,屠杀我中原人……若曹操看到这些,他还能够嘲笑这些倭人吗?
倭人崇尚强大的力量,因此只有你强大,他才会跟狗一样跟着你,如果你一弱,他就会像疯狗一样咬你!荀罡从来不敢小看倭人,因为他们的隐忍,能够从血液中隐忍中国近千年,光是这一点,若是小看了他们,迟早会自食恶果。
所以荀罡想借曹操之手,灭掉倭国。
承接上面的话题,荀罡又是说道:“据闻此二人乃是倭国三十多个国家中最大的国家——邪马台的使者?”
“正是。”
“在下听闻,邪马台有一敌对国家,名曰狗奴,两国久经战乱,战况不分上下;依我来看,其女王派使者前来,不外乎取得中原人的支持,消灭狗奴,自己独大于倭国。只是此二人如今迷金醉纸,忘了此事。若真的提起,不知丞相如何打算?”
“狗奴?这国家的名字可真够不雅的!”曹操笑了一笑,“谯侯所言确实有理,不过若二人真的提起,某已经回赠礼品无数,他们还有什么颜面说求援之事?”
“丞相不打算出兵?”
曹操点了点头:“如今中原纷乱,刘备、孙策、刘璋、士燮等贼寇尚未剿灭,若分兵前往倭国,必然导致力量不足。何况倭国远在海岛,来回恐一年之机,纵然为了收拢蛮夷人心,也不至于如此发力。”
但荀罡执意想要灭掉倭国,反是建议道:“依我来看,丞相应当出兵。”
曹操一愣,出兵的劣势谁都看得出来,这荀罡也不是傻子,为什么要让自己出兵?
荀罡认真说道:“我方才看了这二人面相,乃奸猾之辈,想必倭人亦是如此;我对倭人素有研究,此国素无信义,不可与之为友,若丞相将来势弱,此国必然反水。丞相不如允诺二人,派精兵五千前往倭国,待剿灭狗奴国之时,再席卷其全国,一鼓作气拿下倭国,使之为我国领土,免得日后生患!”
曹操有些哭笑不得,这荀罡啥时候还会看面相了?你说人家素无信义,又没有古人依据,凭什么这么说?
如果换到明清时候,荀罡这句话可能有用,但现在的倭国在曹操眼中不过是个连跳蚤都不如的国家,还需要自己用这等计策来攻伐?
荀罡见曹操迟疑,以为是曹操害怕五千人不够多,又说到:“倭国人户不满七万,加之有三十多个国家,颇为分裂。况倭国女人居多,每国男子堪为军者不满千,五百人便可称之为大军,丞相有何不讨之礼?”
荀罡越说越激动,但曹操的脸却越发平和:“谯侯,我不知你为何忌惮此等弹丸小国,但我中原强大,故八方来朝,若如此剿灭一个刚刚臣服我等的国家,其他国家岂不心寒?”
“这……”
“再者,倭国岛屿资源匮乏,取之无甚意义,徒增中原赋税罢了!就好比如今的幽州,虽乃中原领土,但早已凋敝,取之虽易,但某却并不急。谯侯可明白?”
荀罡哪里明白?他只知道国仇家恨,但任凭他怎么说,曹操就是不同意出兵之事,甚至面露厌恶之色。他不知道荀罡为什么如此执着一个弹丸小国,竟直接发狠话:“若谯侯有意,我自分兵三千,任君前往!”
荀罡不说话了,他不是害怕,其实他巴不得自己亲自剿灭倭国,但是现在中原局势纷乱,他这一走,万一出了什么岔子,自己不是要一辈子给曹老板打工吗?
当初投降曹操,等的可是自己起事的时候,可不是为了在曹操手下打长工!
见荀罡不说话了,曹操这才笑了,果然是个只会说的家伙,让你去你就不敢了,不过如此罢了!
征讨倭国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荀罡灭掉倭国的心还没有休止,因为他迟早要亲自攻打倭国,让这个毫无信义的蛮夷国家,永远在中国人的脚下颤抖!
………………………………
第三百一十八回 谋江陵
刘备大破马超之后,拉拢益州士族,推翻刘焉时期政策,大力任用蜀中地区贤才,收拢人心。一时之间,蜀中地区安定了许多,商贸繁盛,刘备便欲讨伐称帝的刘璋。
但因为南中瘴气十足,加之当地居民大多依附刘璋,对于刘备的到来颇不欢迎,刘备受到重重抵抗,不得已之下只得退军,征讨刘璋的任务便暂时搁置了下来。
不过对于刘璋虽然无奈,庞统却是劝道:“自古以来,帝王不征边远地区,高祖征匈奴,险些命丧敌手,遂对南越赵佗,高祖以怀柔政策抵之,去其帝号,沿袭王爵,是知其难征也!今主公难征刘璋,便只能与之交好,待天下一统之际,再寻决断。”
刘备从之,便遣使与刘璋修好,刘璋倒也知道不能太过激怒刘备,便回赠南中象牙、珍珠,以示诚意,两家自此罢战,不表。
不过刘备不讨伐刘璋,却有人吃了暗亏,那就是孙策。这堂堂小霸王自掌权以来便处处碰壁,虽然将江东治理良好,但却连黄祖手下一个小小的江夏都打不下来,不能不说憋屈。这打不下江夏,打不下荆北也就罢了,孙策又派周瑜前往交州讨伐士燮。
哪知道自己将令还没有下达多久,士燮和刘璋双双称帝,组成联盟。孙策心想这下自己有理由讨伐士燮了吧?但没想到南方地势险要,瘴气十足,密林覆盖,他的军队才到合浦就遭到士燮、刘璋联军的夹击,大败而归。
之前刘备讨伐刘璋,孙策倒还能够喘一口气,一鼓作气攻到了南海;但这刘备刘璋一修好,孙策的麻烦瞬间就来了。堂堂小霸王在此地处处铩羽,颇为憋屈。
眼见自己无地可攻,孙策愤怒之下,终于将兵锋指向了刘备手下的江陵。
因为刘备将大部分主力都迁移到了益州,因此驻扎在荆南的部队较少,镇守江陵的是原来刘表的部下刘磐;在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又派遣了善于防守的霍峻回到江陵,协助刘磐。
不过这次攻打江陵是孙策、周瑜二人联手,大有一鼓作气拿下荆南的意思。江东精英极多,虽然因为孙权死亡的缘故流失了许多,但依旧不可小觑。
此日在帐中,孙策召集众将议事,说明了此刻的情况:“如今我等已顺江北上,再行不远便是武昌,此地乃是曹操下辖之地,镇守之人乃是荀罡的心腹爱将,想要自此经过,难如登天。但我等欲下乌林,进将领,必走此路经过,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时帐下有程普、黄盖、韩当、周瑜、鲁肃、吕蒙等人,众人皆知刘备若不能联合,则必须攻破,刘备与孙策只能留下一个,才有机会攻打曹操,故而颇为出力。
鲁肃道:“在下新来,虽不知荀罡为人如何,但我听闻主公曾在荀罡手下,与之有旧,若借路而过,荀罡可否同意?”
周瑜摇头道:“子敬之言太过冒险,我等皆知刘备假途灭虢除去文聘,拿下江陵。而今我等借路虽真,但荀罡未必相信。更何况南郡乃是军事重镇,他荀罡岂会拱手让人?”
众人点头称是,但荀罡这一关过不去,拿下江陵完全是空谈。
“刘备此刻尚在益州,对我等疏于防范,若让他知道我等屯扎于此,有意南郡,则全盘皆输也!”程普提醒道。
黄盖火急火燎的说道:“干脆直接冲过武昌去,打死他娘的!我等精兵数万,步行荀罡他的部队能够镇守!”
周瑜苦笑一声,这江夏岂是说打就能打的?要是早能打下江夏我们还用在这里讨论进攻江陵的事情吗?
“不如我等先走陆路取长沙、桂阳二郡,再自洞庭北上,拿下江陵?”
此乃鲁肃的计策,虽说确实是一个良策,但还是被周瑜否决了:“如此必打草惊蛇,若拿不下江陵,此计可行,但若掌控江陵,则荆南四郡皆可图也!非到万不得已,我等不打算使用此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公瑾,你倒是给一个好主意啊!”
见诸将催促,周瑜也只能苦笑一声,转过头来看看孙策;忽然,孙策开口道:“子明,我观你深思熟虑,可有甚良策?”
众人闻声,将目光全数放到了最下面的吕蒙身上;此人曾是一员猛将,经过鲁肃、周瑜二人点播之后闭门谢客,饱读诗书,成了一名儒将。只不过自那之后寸功未立,暂时未得重用。
吕蒙躬身道:“在下确有一计,只是不知可行否……”
孙策笑道:“此间皆是自家人,有甚计策不妨讲出来,纵然不行,大可抛砖引玉!”
吕蒙出列,拱手说道:“听闻荀罡治理荆北,为各地商人谋求了许多的福利,甚至商人进城,可免费住宿,免费试用货船,若商人贩卖之物合法,税率甚至可以降低三成,如此看来,我等为何不伪装成商人模样,乔装度过江夏?”
众人轻咦一声,瞬间来了兴趣,周瑜也是面色微变,让吕蒙继续。
“我为此计命名为:‘白衣渡江’,将全军分为数批,皆以商人名号度过江夏,我军众将士行至夏口汇合,再一鼓作气拿下乌林,进取江陵,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必然拿下江陵!”
周瑜略加分析周后,肯定地说道:“此计可行!”
但鲁肃却摇头道:“公瑾莫不是忘了,进攻江陵至少派遣一万兵马才可,难道让一万兵马全数伪装成商人模样?如此颇不合情理!”
吕蒙笑道:“我打算将我江东将士分为十批,每批一千人,以奴隶买卖为由度过此处;我大汉虽然没有针对奴隶贩卖的法律,就算违背德行,那些守关将士大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则大计可成!”
“子明深谋远虑,我军又増一员大将啊!”周瑜欣喜若狂的说道,不过转眼之间却又有了个疑问:“但是子明,我等在此处驻扎已久,虽然江陵可能没有得到消息,但江夏那变必然已经开始布军防守了。此次行动规模之大,如何应之?”
“如此……就要看主公与周将军是否信任在下了!”
孙策笑道:“子明但说无妨!”
吕蒙道:“荀罡手下所忌惮者,唯独主公与周将军联合进攻,若周将军假意病倒,将都督之事全权交付于一个素无名望之人,荀罡兵马必然怠慢,则我军有机可图也!”
“那个素无名望的人……怕就是你把?”孙策调笑道。
“属下不敢!”
阵前换帅,如此大胆的想法,敌军必然想不到这是计策;若用如此计策,只怕拿下江夏也是不难。只是他们如今的目标乃是江陵,所以不得不忍痛,先将江夏放在一边。
既然是计策,那动静就必须要大,周瑜先是假装与孙策意见不合,双方都不肯退让,周瑜被气得吐血,卧病在床。孙策又故意一副孩子气的模样,任用了与他意见相同却并不出名的吕蒙。因为孙策至今都没有打出名号,所以江夏守军所惧怕的唯独周瑜一人,今周瑜病倒,江夏守军便疏于防守。
白衣渡江,即将开始。
………………………………
第三百一十九回 白衣渡江
“……没问题,下一个,出示你的通关证明!”
武昌算是荀罡与孙策的分界线,自此朝南便是孙策的地界,因此武昌的防守颇为严密,来往之人皆要盘查清楚。荀罡虽然发布了宽容商人的政策,但为了防止奸细的出现,即便是个小孩,都必须盘查清楚。
因为之前孙策的部队就驻扎在武昌以南,所以一时甚至拒绝了来往通行,不过由于周瑜“病重”,所以此刻又是开关放行,正好给了吕蒙等人通行的机会。
吕蒙率领的一千人是第一个通行此处的,就好似前来试水的一样;他以五十人为随从,余下九百多人全数藏于船舱内,手脚束缚,假装奴隶,兵械则是藏于夹层之中,防止被搜。
为了防止敌军的监视,吕蒙自屯军处返回柴桑,再自柴桑伪装成商人模样出行武昌,行动颇为谨慎;此刻即将过关,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
“很好……下一个!”
由于关卡是在陆地上,吕蒙必须把船只暂时停泊在水上,只身下船来递交公文。他强做镇定,满脸赔笑的朝那兵卒说:“这位大哥,我是自扬州来的商人,这是第一次做生意,不知道需要什么公文?”
看着吕蒙那满脸谄媚的笑容,那守关士兵并不感到稀奇,似乎商人都是这副模样,便是淡淡的回道:“若是初来荆州的商人,去那边排队汇报姓名、户籍领取通关文件,很快的!”
吕蒙朝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竟是发现关卡门口被开了一个大洞,里面坐着一个人似是在写着什么东西,外面则是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不由得让吕蒙大吃一惊,这是什么黑科技?在关卡上面开洞,这不是给敌人可趁之机吗?
“快去排队别挡路!后面的人还要过关呢!”
在士兵的催促下,吕蒙只得灰溜溜的去排队了;他本来还打算贿赂一下守关士兵,但听闻荀罡手下不收贿赂,光俸禄都已经够了,所以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正如那士兵所说,这个办事窗口的效率确实高,再等了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轮到了吕蒙。吕蒙这才细细的打量了这个窗口一番,四四方方,里面一个主簿正书写文书,看上去颇为普通,就好比现在的办事窗口,只不过更有效率罢了。
那人问了吕蒙的姓名、户籍以及来荆州的目的之后,便直接递上了公文,看的吕蒙颇为震惊,这就是传说中的守关森严?怎么感觉这也忒不严谨了一点!
但吕蒙不想惹事生非,又将公文递交到了守关士兵手中,士兵见他果是来行商的,问道:“你是来荆州贩卖什么的?”
吕蒙赶紧赔笑道:“贩卖奴隶。”
贩卖奴隶确实不是什么稀奇事情,那士兵闻言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派人随吕蒙去船上仔细清点了一番后,确认吕蒙所说无误,便放他通行了。
吕蒙感觉此次行动除了耗费了点时间之外,其他的简直太过轻松,轻松到连他自己都不敢置信。难道所谓的守卫森严,便是个如此模样?这未免也太小儿科了吧!
但他去不知,武昌只是最前面的一站,后面的江夏、夏口、沔阳、宜城、襄阳等等关卡是一关比一关难过。因为自江夏经过的商人是有可能朝南郡去的,所以越往襄阳前进,排查越发严谨,到了襄阳,很有可能把木板子给你掀开,看你有没有私藏军械。
若要进江夏城,其实与到襄阳也差不了多少,但因为吕蒙只是从江夏经过,所以便轻松无比;到了夏口,由于此地汉水分为两路,一路朝襄阳,一路朝江陵。对待前往不同地方的人,荀罡的政策严谨度也不同。到夏口的人如果是新来的商人,必须严格排查户籍,留下肖像,排查船舱,虽然不用交钱,但却麻烦无比。
但到江陵,因为是刘备地盘,所以只要出示之前的证书就可以了。
一路顺利走来,吕蒙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如此顺利,但他如果想要借此进攻襄阳或者江夏,必然会被瓮中捉鳖的!
过了夏口,吕蒙便朝乌林进军,依旧白衣过关,并趁着守卫乌林的刘备部队不注意,一鼓作气拿下了乌林,并关闭所有关口,免得有人逃跑,也不更换旗帜,免得打草惊蛇。
其后三天,孙策的兵马陆陆续续都抵达了乌林,行动之顺利,就连孙策与周瑜都不敢相信。
“我等已那下乌林,江陵近在眼前!趁着敌军还没反应过来,即刻出兵,不得有误!”
孙策当及下令,以吕蒙、黄盖、程普为先锋,领军三千,周瑜为中锋,领军三千,自领兵为后卫,领军四千,浩浩荡荡朝江陵杀来。
江陵守将刘磐、霍峻二人果然猝不及防,面对一万人的进攻,他们连忙领兵守城,终于是在自家阵型溃败之前守住了敌军的速攻。这让孙策有些苦恼了,没想到敌军是个如此善守之将,自己这次奇袭,岂不让自己功亏一篑?
周瑜则是献计道:“主公应当分兵两路,抵御来自西蜀以及荆南的刘备人马,大军则继续进攻江陵。江陵不过三千守军,城池虽高,但取之不难。”
孙策许之,令程普领军两千驻扎夷陵,抵御秭归人马;黄盖领军一千驻扎江津,抵御公安人马。自己则是与吕蒙、周瑜二人强攻江陵。
刘磐与孙策素有仇怨,如今见孙策分兵,有意出城试他一试,便不顾霍峻劝阻,领兵出战,却被孙策打的大败,不得已只得回城坚守。
话分两头,巴郡守将马忠忽然得知秭归驻扎了孙策军队,认为江陵必然受困,只是如今消息尚未发出来,不由得大惊失色。虽不知孙策等人是如何偷偷抵达江陵的,但他还是连忙将此事汇报给了成都的刘备。
刘备得闻此事,连忙召集幕僚询问对策,庞统道:“我等虽不知孙策用何等计策瞒过了我等眼睛,但如今江陵有霍峻镇守,孙策意急攻之,应当不易。主公应当迅速出兵,保卫江陵,并趁势一鼓作气拿下江东,以作抵御曹操之资!”
众人皆以为然,刘备从之,心道:小小孙策,不过依靠孙权之资罢了,有甚能耐?若不是孙权死亡,以他孙策的能力,只怕早已不知死于何处!
遂其留法正、黄忠镇守汉中,自领大军征伐孙策。
孙刘之战,一触即发。
………………………………
第三百二十回 依样画葫芦
一秒记住【笔♂趣÷书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主公,这是前线送来的可疑情报。”
荀罡刚回荆州没多久,一切就都回归了原样,贼寇没了,民乱没了,商贸也重新通畅了。一切仿佛都顺风顺水,回归正轨了。
但就在此日,徐庶忽然递交上来一份可疑情报,荀罡刚刚审理完一大堆滞留的折子,据说这是梁习留给自己的……好家伙,他倒是无事一身轻走了,自己还留着收拾烂摊子。
“元直,我累得紧,你自己看着办吧!”
荀罡疲惫的趴在桌案上,双眼无光,好似死人一般;不过徐庶却是说道:“主公,因为此份情报颇为可疑,必须要主公亲自审理才可!”
荀罡颇为无奈的抬起了脑袋,略带厌烦道:“这种事情你去找马良不就行了吗?他乃是荆州别驾,可代替我行事……”
话虽如此,但徐庶说的如此严重,荀罡还是将公文接了过来,一边看一边问道:“你可曾看过?上面说了些什么?”
徐庶道:“此事说来颇为蹊跷,有十队人马自武昌经过,取道夏口之后前往乌林;这本无可厚非,但颇为诡异的是,这十队人马做的都是奴隶贩卖生意,而且每一船的奴隶以及商人加起来,刚好一千,所以前线将士才送来汇报。”
听徐庶这么一说,荀罡确实觉得有些诡异,世事无常,但那有什么事情会是这么凑巧的?本来做奴隶买卖的人就少,这还撞在一起了;短短三天之内就有十艘做奴隶买卖的人自武昌经过,说没有鬼,荀罡自己都不信。
忽然,荀罡似是想起了什么来,问道:“元直,前些时间,那孙策可是在武昌以南屯扎?”
“正是,只不过前段时间周瑜与孙策争吵,周瑜被气得呕血三升,卧病在床;而孙策则是任用了颇无名声的吕蒙为军师,至今仍无消息……主公为何提起此事?”
“没什么……”荀罡将公文放下,眼中似乎有精芒闪烁,“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罢了。”
前任军师病重,吕蒙,不出名……这一个个关键消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