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什么……”荀罡将公文放下,眼中似乎有精芒闪烁,“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罢了。”
前任军师病重,吕蒙,不出名……这一个个关键消息,让荀罡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初吕蒙白衣渡江,拿下荆州,从而使关羽败北的事情。想不到陆逊不在了,换了个主角依旧可以轻松搞定前线士兵……
“元直,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情报……那通关要求发布至今已是潜规则,不易更改;至此之后,我军领地不再允许奴隶贩卖,此号令即刻发布!”
“是!但是……这是为何?”
荀罡微微一笑,看着徐庶道:“元直,你难道到现在还没有发觉,我等中了周瑜孙策的计谋吗?”
听荀罡这么一说,徐庶依旧不明所以,思来想去,只得服软:“元直才疏学浅,还望主公明示!”
“孙策临阵换帅,使我等放松警惕,却又让十只人马伪装成商人奴隶,分批次进入武昌,自夏口换道,攻打江陵……此乃白衣渡江之计,若非我多加思虑,也根本看不出此计破绽!”
“这……此计如此危险,为何孙策会……”
“若是不险,就不叫奇袭了!”荀罡无奈叹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孙策现在一定已经拿下了乌林,朝江陵进军了。如此奇袭,成都的刘备根本不可能反应过来,江陵他们势在必得!今后想要南下……怕是难了!”
事已至此,再多讨论已是毫无意义;在荀罡看来,孙策拿下江陵不过几天时间的事情罢了,到时候秋毫无犯,收拢人心,荆南都不在话下;若他再想南下,坐拥荆扬两地的孙策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只怕困难重重。
于是荀罡召集幕僚,准备重新讨论军略,却没能讨论出来什么。如此过了数日,虽然孙策进攻江陵的消息已经传来,但却不知为何久久不能拿下江陵,让荀罡欣喜若狂。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荀罡相信,成都的刘备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不日便将出兵援救江陵,到时候孙刘相争,自己或许还有机会从中分取一杯羹……不,应该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点汤水,可不是荀罡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是整个荆南!
话分两头,孙策久困江陵不下,心中焦虑,连日进攻却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时屯扎于秭归的程普忽然发来消息,刘备已经其益州大军,来救江陵,而且目前看来,恐有两万之众,似乎想要一鼓作气消灭孙策所有的有生力量。
要知道孙策为了攻打江陵,几乎已经将江东最为精锐的部队祭出,如今镇守在江东的虽有良将,但兵马却多疲敝之卒。若自己真的被刘备所败,那江东不日便会被曹操侵吞。
不过孙策却是自信满满,豪言道:“今日取江陵,刘备若来,则取益州!”
在孙策看来或许是豪言,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或许是狂妄了。谁都知道你孙策只有一万人马,而且轻装来取江陵,有什么资格和刘备打仗?或许就连其麾下诸人,都打算先撤退了。
谋士张纮首先有了退意:“如今久攻江陵不下,不如暂且撤退,来日再图!”
但吕蒙却是说道:“绝对不可撤退,我军如今只能进攻!江夏守军必然发现异常,若是我等依样画葫芦,且不说能否退的出去,下次若要进攻江陵,势必难如登天,反倒是便宜了曹操!”
张纮不满道:“那你有何计策?”
吕蒙无言,此时久未出场的虞翻忽然说道:“某有一计,公安守将傅士仁素来不满刘磐,而今虽归刘备属下,因刘磐总督荆州之事,故而早有叛意。傅士仁与我有旧,某愿只身前往公安,劝其来降,再让他以援军身份赚开城门,我等乘虚而入,必破江陵!”
孙策大喜,百年以黄金布帛诸多为礼品,命虞翻前往游说,果说得傅士仁来降。傅士仁将公安转让虞翻,即刻倾巢出动,越过江津来投孙策,并按照虞翻的计策假意来援,果然赚的刘磐夹击,孙策佯败,刘磐迎傅士仁进城驻扎。
是夜,傅士仁命人于城中高挂白旗,并偷开城门,孙策乘机杀入,拿下江陵,守将刘磐霍峻只得乔装逃回长沙。
孙策得将领之后,安抚民心,秋毫无犯,一切官员照旧,命吕蒙守城,自己领大军前往秭归与程普汇合,来与刘备决战……
………………………………
第三百二十一回 初绽霸王名
却说孙策留吕蒙驻守将领,虞翻驻守公安,黄盖驻守江津,在短暂的军备补充之后,自领大军前往秭归。时刘备屯兵江州,待大军整顿,来取秭归,又着派使者到荆南四郡,命之起兵进攻江陵。
孙策只拿下将领以及公安这两座重镇,但由于荆南四郡尚且在刘备手中,荆北又是荀罡的地盘,孙策如此模样,大有霍去病领八百骠骑封狼居胥山的风貌。不过他现在更像是深入敌后,唯能拼死一搏。
现在的孙策经不起几场战败,因为江夏如今还在荀罡手中,并非他的地盘,如果这次被刘备大败,拿自己的有生部队就会被完全剿灭,自己也极有可能兵败被俘,到时候的江东必然会被曹操一鼓作气拿下!
若是如此,则天下大局已定。
孙策不甘心这天下就如此沦为曹操手中的焦土,再怎么也要搏一搏不是吗?曹操南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趁此机会巩固势力,到时候就算能够击破曹操,也难以进军中原。
所以荆南五郡,他势在必得!
如今屯扎江州的刘备就是他的心腹大患,江陵乃地势要冲,在益州方面只有两处险地可守,一处便是如今程普驻扎的秭归,还有一处乃是宜都之东的猇亭。
秭归是一座坚城,而猇亭则是一道密林峡谷,地势险要。孙策命周瑜领三千人于猇亭布阵,以防万一,自己则是带领剩余的部队前往秭归救援。
建安十年夏,孙策破江陵,转迎刘备队伍于秭归,时刘备屯兵三万于江州,听闻孙策只有三千人镇守秭归,心中不屑,以为小儿,便以马忠、吴懿等蜀中将领领兵一万先行,自己则是领军两万为后援护。北方的荀罡并无意掺和战争,似乎有意坐山观虎斗。
马忠吴懿二人行军至秭归城下,见城墙上旌旗密布,守军防御缜密,不敢怠慢。由于秭归城易守难攻,故马忠吴懿二人意图分兵合围秭归,无奈秭归地靠长江,运输八达,若靠合围必然不智,二人只得求战。
时孙策已至秭归,得闻刘备已然派兵前来,心想自己在江东多年,素无名望,刘备必然小觑自己。如今这先头兵马只有一万人,若只镇守秭归,必然不难,但等刘备大部队到达之后,秭归必被攻破!
于是孙策召集鲁肃、程普二人,商议道:“而今荆南四郡尚在刘备手中,我等腹背受敌,应当即刻打出名声,使刘备不敢小觑于我等!此刻城外兵马乃是刘备先驱,我等应速攻之,使刘备不敢忤视我等!”
如今深入敌后,一切计策不可求稳,二人只得应允。于是孙策自领兵一千出战马忠,马忠见敌军出城,两军对圆,喝问道:“来将何人,报上名来!”
孙策于马上横枪,气势汹汹道:“某乃是江东孙伯符,若知我名,何不前来速速领死!”
马忠见是孙策,嘲笑道:“孙伯符不过土鸡瓦狗之辈,有何可惧?若非令弟打下江东领土却命丧敌手,岂容你在此间放肆?还不速速下马受降,献上江东领土,我主保你衣食无忧!”
孙策闻言大怒,策马来取马忠,马忠不屑孙策,着一小将前去拿下孙策,却不想那小将嚣张的叫嚣了一阵,却被孙策一枪搦死。马忠吃了一惊,原来自己太过轻敌,便亲自出马迎战孙策。
二人对峙,马忠看着模样颇为轻松的孙策,心底一沉道:“方才是我太过小觑阁下,请了!”
孙策并没有回答他,而是直接策马来战,马忠防不胜防,险些被一枪拿下,不过马忠倒也勇力过人,与孙策交战五合之后,自知敌之不过,便虚晃一枪,策马就走,孙策不舍,飞马来取马忠。
眼见孙策距离马忠越来越近,马忠只得求救:“子远救我,子远救我!”
吴懿没想到他二人都太过小觑孙策,反倒是让他在这里大显神威,当即策马来救马忠,马忠调转马头,回过头来与孙策厮杀,二人与孙策交战,你来我往,孙策坦然处之,竟丝毫不落下风。
“这孙策勇力竟是如此惊人,丝毫不下黄老将军!”
二人与孙策交战十来回合,竟是被孙策眼花缭乱的枪法打的章法全无,这才意识到孙策的勇猛丝毫不下黄忠,之前一直太过小觑于他了。不得已,二人只能舍了孙策,撤回阵中。
本以为撤回阵中就安全了不少,但没想到孙策见失了二人,心中震怒,竟单枪匹马前来冲阵,二人大惊失色,连忙指挥兵马抵御孙策,却被孙策的马腿一脚蹬开了盾牌,飞身入阵,横冲直撞,仿佛霸王附体,如入无人之境。
马忠吴懿二人意图以兵合围孙策,试图困死孙策,但孙策步履灵动,刚刚形成的包围圈又被孙策一阵乱冲给击溃,眼见孙策已经斩杀十余人,砍断旌旗无数,二人却无能为力,真是窝囊!
不过人终有力竭之时,孙策大杀了一阵,加之刚才与马忠二人交战,损失了不少体力,渐渐力竭。马忠吴懿见有机可乘,连忙率兵合围,却没想到城中忽然杀出程普大军,与孙策那一千人马一阵冲杀,来救孙策。马忠等人因为太过顾及阵中的孙策,反是被阵外的部队杀得溃不成军,损失过半,只得退守巫县。
孙策得胜一阵,军心大振,众人纷纷称赞孙策勇武,夸之为“小霸王”。于是小霸王的名号传到刘备处,刘备震怒,心想区区孺子,岂敢放肆?便即刻来取秭归。
听闻刘备大军到来,秭归守军纷纷振奋,以为要与刘备决战,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他们错愕不已的军令突然发布了下来。
全军撤出秭归,退守猇亭。
这个决定,让刚刚军心大振的孙策军士兵困惑不已,明明之前大胜一阵,为什么反而要退兵?刘备他不就多了一万多人吗,用得着这么害怕吗?
不过孙策等人如此决定,其实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首先,秭归距离江陵甚远,而刘备的荆南四郡已经起兵进攻公安、江津二地,如果这两地失守,那将领完全就是一个赤身**的美人躺在床上,毫无反手之力。
退守猇亭,一来距离江陵较近,可以互为唇齿;二来猇亭地势险要,刘备大军若要经过此处,若设下伏兵,可一战而定之。反之,如果依旧困守秭归,纵然得胜,那江陵必失,此战与失败无差。
那些士兵不懂的这些军略道理,自然会抱怨。
不过抱怨归抱怨,他们还是得按照孙策的计划来干事,毕竟士兵的天职就是服从。
于是刘备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秭归,孙策却在此时与猇亭的周瑜汇合,布下阵势,准备与刘备对敌。
刘备见孙策不战而逃,以为是畏惧自己,心中不由得对这个江东之主减少了戒备,以为之前马忠吴懿二人大败只是孙策的运气罢了,丝毫不明白孙策之后对于战略的考量。
刘备又马不停蹄,朝猇亭进军……
………………………………
第三百二十二回 决战猇亭
自秭归沿长江而下,行数百里,便是江陵的最后一个要塞,猇亭。此地重山环绕,地势险要,又因为长江自其旁流过,有许多的洼地、沼泽,行军颇为艰难。
周瑜早就在此处设下了数座要塞,分兵把守,加之此地易守难攻,非一时可下,便成了阻击刘备最好的地方。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冥冥之中与刘备有着不少的姻缘。
无论天地变换到哪一世,刘备兵败猇亭,东征吴地成空,成了后世叹惋不已的说书戏码。如果刘备真的拿下了猇亭,并且一鼓作气重回荆州,说不定还真的能够与曹操一决胜负。
说起三国三大战役,皆是与火有着不解之缘;官渡之战导致河北战局已定,曹操一统中原;赤壁之战一场风烟,令得三足鼎立之势不再是空话;而猇亭的大火,直接将三国战局稳定了近六十年。
而这次住持猇亭之战的乃是赤壁大火的主将周瑜,谁又知道会爆发什么样的烟火?
却说孙策顺江而下,与周瑜相会于猇亭,似乎早就知道孙策会来一般,周瑜已经将布阵图给准备好了,孙策取来一看,周瑜将兵马全数分于要道口镇守,虽然每处的兵马都不多,但借着猇亭的地势,却能够环环相扣,互相接应,完全不怕被刘备一一击破。
不过因为是在炎夏的缘故,这些要道口缺少植被遮挡,因此完全暴露在了日光的照射下,颇为痛苦,反观刘备进攻的那边,水草丰茂,沼泽充足,除了行军困难,简直就成了度假胜地,这让孙策军的将士感觉不满了。
“我军镇守要口,本应以逸待劳,为何反倒是让刘备那便感觉舒坦?”
“就是,他刘备虽然军多,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啊!全部驻扎在阴凉处,等刘备来了之后与他决一死战,为何不可?”
炎热的夏天足以让士兵们失去理智,所以群情激奋,在一干校尉的怂恿下,竟是有人不知死活的想要向周瑜孙策请缨,希望能够将营寨向北移动三里,以遮蔽阳光。
一开始周瑜以为也就个别士兵心怀不满,便也好言相劝,但到了后面竟是越来越多的士兵请缨,这下可不妙了。要知道军心动摇乃兵家之大忌,何况现在刘备还没有到,自家军队先是乱了,这怎么可以?
于是周瑜阵斩了那些叫嚣的最凶的伍长、什长,并枭首示众,怎奈如此举动反倒是使得军心激愤,叛乱不断。眼见敌军未到,自家军队便因为寻衅滋事斩杀了近百名士兵,但却没有任何的威慑作用,长此以往可如何是好?
周瑜又不可能让这些士兵自己去找地方凉快,虽然刘备现在还没到,但这疏于军心懈惰,治军如果让主将被士兵牵着鼻子走了,那可就不妙了。
终于,周瑜相出了一计,命士兵掘开长江口子,划分一条支流出来灌溉各营寨,如此虽然比不上林中阴凉,但有了回流的江水降温,士兵们的怨言也少了许多。
在炎热的路口镇守了数日,刘备终于率领大军来到了猇亭。不过刘备见此地地势险要,知道进攻艰难,便先着令士兵与平地驻扎,又派人前去侦测,得到孙策确切的布军情况。
而得到了孙策的布军情况之后,又轮到刘备头大了,他之前在荆州待过,入蜀之时经过猇亭,勘察过当地地势,但孙策如今直接将所有的要道口全数握于掌中,加之此地四通八达的险要道路,少数士兵便可相互依存,进攻甚难。
于是刘备使前军前往孙策处挑战,被孙策乱箭射回,刘备这才明白,原来这犊子是想和自己打持久战。不过他却忘了,孙策深入敌后,哪里有资格和他打持久战?刘备对敌军军略的侦测,从一开始就彻底错误了。
荆南那边还没有得到消息,但刘备求攻孙策不得,一时颇为焦躁,加之天气炎热,刘备爱惜士兵,便率领士兵前往密林处驻扎,躲避炎热。
时庞统随军阵中,见刘备如此布阵,连忙劝阻:“主公岂能因为士兵怕热而驻兵密林?此乃兵家之大忌!若敌军使用火攻,加之猇亭狭窄地势,我军必败!”
听了庞统的谏言,刘备恍然大悟,不过却忽生一计,命大军于林中建造大寨,只以三千兵马驻扎其中,以为疑兵,每日让他们于各营寨交替镇守,伪装成大军驻扎的模样,引诱孙策来攻。
这招似乎还真的有效果,原本孙策与周瑜就预计刘备于林中驻扎,以火计攻之,孙策见刘备果然“中计”,欣喜若狂,就欲起兵进攻,好在被周瑜拦住了。
周瑜他也不傻,刘备岂会这么容易的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再说了,刘备军中还有庞统,那可是以凤雏名号著称的奇才,岂会犯下这等低级错误?
再细细一想,一切都明了了,刘备知道他们的打算,故意设下疑兵引诱他们来攻;如果他们的大后方安稳,那周瑜大可跟他一耗。不过就如之前所说,孙策他们耗不起,因为江陵的后勤现在还无法顾及到此处,他们急需一鼓作气击败刘备,然后趁势拿下荆南。
这是智与智只见的较量,双方似乎只差一步,便落入了对方的网罗。
周瑜见刘备设下疑兵,必然在峡谷、密林之中设下埋伏,若是如此,他大可将计就计……
于是周瑜令程普、韩当二人带领江东善水者一千,自长江朔江而上,潜入刘备后方,又严令各寨把守要口,休要动兵,违者斩首,却偷偷派亲信佯装为降兵,前往刘备营寨诉说火攻之事,刘备果然不疑,那亲信又说哪路隘口不满周瑜,有意投降,刘备便遣使者前往劝说,那人正是鲁肃,得到周瑜的消息后,便佯装投诚,并约定三更火起,与刘备一同攻打周瑜。
刘备本不认识这个叫鲁肃的人,而鲁肃文武全才,用他那惊人的口舌将刘备的使者说的深信不疑,回来又大夸其词,说周瑜虐杀士兵,人人自危,刘备果然不疑,连庞统的谏言都听不进去了,以为孙策必败。
是夜三更,周瑜等人按照之前的布局潜行出兵,朝刘备营寨中发射火箭,林中的刘备以为周瑜中计,未等周瑜领兵杀入营寨便策马飞出,暴露了行踪,丝毫不知早已中了周瑜计策。
猇亭丛林密布,周瑜只不知刘备行踪何在,但他知道周瑜会用火攻却依旧埋伏在丛林之中,也不知是不是脑袋短路。此番鲁肃诈降以及周瑜进攻疑兵,反是暴露了刘备的位置,于是周瑜在上风口命士兵放箭,火杀密林,而深陷火焰中的江东兵马却早就跳入江水之中隐藏。刘备心想密林中防火只会让自己与孙策玉石俱焚,却忘了江东士兵善水这一茬!
刘备便效仿孙策军,令善水者跳入长江避火,其余人且战且退,却不知长江上游已被程普韩当二人占领,跳入长江的刘备士兵纷纷被斩,孙策军各要塞兵马也是趁势进攻,刘备被大火所惊,已是难以发动有效的防御姿态,只留少数兵马断后,自己朝秭归方向撤退。
孙策只令军队清扫战场上的刘备兵马,不让追击,若有降者,不可杀之,于是孙策又得刘备降兵三千余人,缓解了士兵不足的尴尬场面。
此次战役刘备损伤近万人马,虽无有良将谋士损失,但亦是元气大伤,一时难以东进。
猇亭之战周瑜以身犯险,或许他也不知道这次用兵成败如何,但他就是利用了刘备的大意心态才得到了最终的胜利。如今江陵西线已无后顾之忧,刘备暂时也无暇顾及东线战场,如此一来,荆南便成了孙策的掌中之物!
就在孙策以为荆扬可以互相依存之际,一道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消息突然传来——
江陵失守了。
………………………………
第三百二十三回 趁虚而入
当刘备与孙策大战于秭归之时,襄阳的荀罡便蠢蠢欲动。当收到荆南刘备军进攻公安、江津,孙策主力又分别屯扎在秭归于猇亭的时候,荀罡便已经打算去偷袭江陵了。
孙策只留吕蒙带领两千兵马镇守江陵,这无异于给荀罡献上了城池;要知道光襄阳就驻兵一万有余,加之附近县城的兵马,襄阳郡一地便不下两万人马,如此庞大的兵力,岂是他吕蒙能够驾驭的了的?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这十倍有余的兵马,完全可以在孙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将江陵合围,使此地的消息放不出去,然后一鼓作气拿下江陵。
趁着孙策在秭归的功夫,荀罡召集众将,以马超为先锋,甘宁为后卫,意图趁夜色出发,包围江陵。江陵距离襄阳并不算遥远,一日便可到达。但对于征讨江陵,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陆逊以为若此刻将孙策打败,势必会让孙策的主力兵马溃灭,如此反倒是让曹操捡了便宜,让曹操独大;刘备仅仅拥兵西蜀,必然被曹操所灭,届时荀罡真的就成了魏臣。
在坐之人都是荀罡亲信,因此也没有人隐瞒什么;不过陆逊的发言却让众人嘲笑,因为他原本就是孙策臣子,如今到了荀罡手下,自然是帮旧主说话。陆逊不满道:“某虽为旧主,亦是为主公,此举既保孙策,亦保主公!”
陆逊所言并不假,在座之人也不是什么傻子,听了陆逊的话后,虽然他有帮助旧主的嫌疑,但这对荀罡而言确实意义重大。如果击败了孙策,那必然让曹操独大,如此岂不便宜了曹操?
就在众人默然之际,荀罡忽然开口了:“依我来看,秭归之战,孙策虽胜,然必将撤退猇亭,猇亭之战,孙策必然击溃刘备!”
众人问其原因,但荀罡只是不答,妈的猇亭之战虽然陆逊不在,但由周瑜孙策这两个大咖亲自主掌,岂有不败刘备之理?于是继续说道:“孙策若败刘备,必然拿下荆南,以后灭之甚难,我等应当急速拿下江陵,留江津、公安等地,孙策兵马较少,只可取荆南少数地盘,这荆州依旧是我三家地界,必不会有一方独大。”
众人虽不知道荀罡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但看他已经做出了决定的模样,也无意劝阻,便听从他的号令,以马超原班人马为先锋,荀罡与徐庶、高顺等人自领中锋,以甘宁为后卫,趁夜来袭取江陵。
于是在江陵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荀罡已经将江陵团团包围。
守城的吕蒙大惊失色,他不知道荀罡为什么会突然兵临江陵,虽说之前白衣渡江尚且能够隐瞒自家动向,但现在秭归、公安等地早已打的不可开交,荀罡岂会被蒙在鼓里?
若荀罡倾起其兵,凭借吕蒙手中的兵马,根本无法抵挡。
随同守城的诸葛瑾此番亦是随军,与吕蒙一同驻扎于江陵;他见敌军来势汹汹,便自己请缨前去荀罡军营处游说,有意说服荀罡退兵。说来这诸葛瑾也是可怜,本是一名出色的官僚,后来却被任命为大将军,屡打败仗,而且作为使者却处处碰壁,几乎每次和刘备交涉,都碰的一脸灰。
此次与荀罡交涉,也不知道会不会顺利。
吕蒙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诸葛瑾了,于是便让诸葛瑾出城与荀罡交涉,荀罡接见了诸葛瑾,诸葛瑾开门见山的说道:“素闻荀荆州与我主有旧,我主如今深陷荆州腹地,而阁下却趁虚而入,若按春秋礼仪,只怕阁下此举甚是不妥啊!”
荀罡笑道:“生逢乱世,若按春秋礼仪,我等早不知命丧何处!何况孙策等人白衣渡江,隐瞒我等,可有想过礼法?我欲攻江陵久矣,就算此刻驻扎于此的乃是刘备军队亦然。如今精英部队深陷荆州,乃孙策咎由自取,怨不得我等,子瑜请回吧!”
自古以来,弱者是没有交涉的资本的,除非他的嘴皮子真的很溜,能够将大国说退;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荀罡铁了心要进攻江陵,他诸葛瑾再怎么能说会道,也不可能会说得过荀罡,毕竟人家有兵,人家就有理。
无奈之下,诸葛瑾只得退回江陵,告诉吕蒙荀罡不愿退兵,吕蒙无奈,只得一边派兵防守,一边写出密信给猇亭的孙策,希望能够火速支援;不过因为荀罡早就把江陵给堵死了,这些求援的士兵自然没能跑出去。
如果荀罡真的想要剿灭孙策,那他大可将计就计,借这些求援信件将孙策给围杀,如此则江东无险可守,必被拿下。但荀罡此行只能拿下江陵,他连江津与公安都不能动,不然孙策就真的被逼上了绝路,那是他不想看见的。
他不知道孙策多久会大败刘备,于是只能每日迅速攻城,虽然被吕蒙打退了几阵,但因为兵力占着极大的优势,仅仅三日功夫,荀罡便破城而入,吕蒙万不得已,只得带领诸葛瑾等原班人马突围而出,往猇亭朝孙策通报去了。
荀罡也不追赶,而是让马超、甘宁二人埋伏于江陵西面的山林之中,因为孙策必然会回来讨要一番说法的。而自己则是进城安抚百姓,士兵秋毫无犯,听闻了曹操屠城劣迹的江陵人本来还打算反抗的,但看着这么一幅场景,便依旧忙碌自己的去了。
荀罡命高顺带兵回襄阳驻守,自己则是依旧屯扎于江陵,将荆北政策分布下去,并派兵驻守除了公安、江津以外的将领郡县城,随即就是静等孙策的到来。
孙策刚刚大败刘备,就从逃出江陵的吕蒙那里得知了江陵失守的消息,当即大惊失色,心中震怒于荀罡无信无义,连忙带兵回江陵,要朝荀罡讨要一个说法。
数日后,两军于江陵城外对垒,孙策一马当先,抬枪指着荀罡怒骂道:“无耻匹夫,为何趁乱袭击我江陵?”
面对如同小孩一般较劲的孙策,荀罡哭笑不得,反是问道:“伯符你白衣渡江,潜行路过我江夏,我尚且没找你算账,为何我今日袭取江陵,你反倒如此愤怒?”
“你……”
仅仅这么一句话,孙策便被荀罡说的哑口无言,只能回道:“兵不厌诈!”
“那我袭取江陵,你为何如此多言语?既然兵不厌诈,那你就该有江陵被我偷袭的准备啊!”
荀罡处处在理,将孙策说的毫无辩驳之力,周瑜只能劝孙策:“伯符,于情于理我等都说不过去,不如暂且撤退,如今荀罡大意,江津公安等地尚未被拿下,我等可借此拿下荆南,此番到来也不算白来。”
孙策血气方刚,那里忍得了?就欲与荀罡决战,但荀罡却不想大伤孙策元气,便让早就埋伏在山林中的马超、甘宁部队袭击孙策,孙策见荀罡远远的就叫出伏兵,以为荀罡不会用兵,誓要与荀罡决战,但周瑜却有不同看法:“稍懂兵法之人便不会在此时派出伏兵,伯符莫非忘了之前与荀罡的约定?荀罡这是有意放伯符一马,伯符不要太意气用事!”
经周瑜一点拨,孙策恍然大悟,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再与荀罡纠缠,趁伏兵还未到达之际,便领兵朝江津撤退,击退围攻江津、公安两地的刘备人马。
随即孙策自江津南下,拿下了长沙以及桂阳两郡,但由于手中兵马不足,而刘磐等人又在其他郡城设下重兵,孙策只得暂时放弃对武陵、零陵的进攻。
自此,荆州三分天下大局已成。
………………………………
第三百二十四回 后门着火
荀罡自领兵驻扎江陵,派高顺回归襄阳,这本无可厚非,按照军略来讲,江陵乃是军事要冲,其重要程度远胜襄阳,荀罡亲自驻扎,足以表现对其重视。
不过却有人不这么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