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敢把这种事情说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那宦官也是知道荀罡是站在刘协这边的,方才敢说出如此话来。
刘协抑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自从当初迁都许昌之后,刘协便明白,自己被曹操耍了;但耍了就耍了,他能有什么办法?毕竟曹操不像董卓、李傕那般残忍无度,自己至少性命无忧。
他们兄弟二人虽然从没有说起过此事,但二人都颇有默契的觉得,荀罡要把刘协带出曹操的掌控。所以在荀罡驻扎荆州的这段时间里,刘协也是颇懂道理,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才写一封信,免得被曹操怀疑。
不过曹操终究还是怀疑了,虽说不是因为皇帝的缘故;如今荀罡又被困在许都,不知道多久才又有机会重新回到荆州。
在那宦官的带领下,荀罡来到了刘协的寝宫之中;刘协斜靠在龙榻上,单手支撑着脑袋,似是在看书。刘协如今已是二十四岁,身着常服,意兴阑珊,模样俊雅,书生意气,若非躺在龙榻上,只怕会被认成不知道哪里来的小白脸。
刘协本来昏昏沉沉,忽见门外忽有一人未曾通报就上殿,眉头微皱,心想:那曹操能够直接上来,朕也就忍了;这又是何人,竟敢如此无礼于朕?
于是刘协愤然起身,却见那人竟是自己的亲信宦官带来的,不由得感到疑惑:“陈福,这是何人?为何不通报一声便擅自带上来?莫非你也要欺负朕?”
陈福连说不敢,笑道:“陛下莫非是忘了,这是荀殒星,是陛下的结拜兄弟啊!”
刘协与荀罡久未见面,以至于刘协都快忘了荀罡的面容,如今刘协二十四,荀罡二十,当年好似结拜着玩的二人皆是长大,时过境迁,不由得不让人感慨万分!
刘协上下审视了荀罡一番,心想这世间还有如此相像之人?以为陈福是开玩笑,喝道:“胡说!殒星如今尚在荆州,岂有无礼回京之理?休要欺骗于我!”
陈福哭笑不得,这皇帝神经不知道有多敏感,便好言劝道:“老奴哪敢犯欺君之罪?这确实是谯侯,若陛下不信,自己一问便知!”
荀罡在一旁看着刘协自说自话,不由得感觉好深可笑,但对方是皇帝,就算是自己的结拜兄弟,那自己也必须忍住。
“皇兄,某真是荀罡,只因魏公畏惧某独大,故而将某召回了许都。”
听了这话,刘协似乎才信了三分,但他似乎还有些许忌惮,万一是曹操放到自己这里的线人呢?便朝陈福说道:“陈福,殒星臀部左三分处有一个胎记,你去确认一下!”
蛤?
刘协突然的一句话瞬间让荀罡思维爆炸,我屁股上还有个胎记?我老婆都没说过你咋知道的?不过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旁的陈福不由分说,直接撩开裙摆,当着刘协的面把荀罡的裤子脱了下来,细细观察后说道:“陛下,左二分处有一个胎记,并非左三分处。”
刘协这才笑道:“那就是殒星,左三分处是我骗你的,确实是左二分处。”
荀罡颇为羞恼的拉起裤腿,有些不爽的说道:“皇兄怀疑归怀疑,这光天化日之下让陈福脱愚弟裤子,这未免太过失礼了吧!”
刘协颇不介意的笑道:“如今曹操监视吾越来越严,不注意点不行啊!”
荀罡怒意渐渐散去,但一个新的疑问却突然浮上水面:“皇兄,你怎么知道我……那里有个胎记的?”
“哦,当初在董卓那里时我们不是一起睡过吗?(别说那么容易让人误会的话啊!)晚上我就在找你身上有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标记的东西,这才看见了你臀部上的胎记啊!”
荀罡忽然感觉背后一股恶寒,没想到自己的后面居然这么没防御力!嘴上虽然说着“陛下英明”,但步子却不自主的朝后面退了几步。
刘协笑了几声,忽然戛然而止,将荀罡领入屋后,轻声问道:“贤弟,曹操将你自荆州调回,可是起了疑心?”
“必是如此,不过愚弟已有计策,这荆州除了我之外,无人可以镇守!”
刘协闻言,对于荀罡的自信深信不疑,便将荀罡留下吃饭,并睡在宫中。
数日之后,或许是曹操意识到荀罡在皇宫中待得太久了,害怕他与皇帝密谋什么,便让宫中线人汇报刘协二人每日所做。但所得到的消息不过是二人下下棋,喝喝酒,批批折子,好像没有什么过分的事情。
这让曹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本来就是怀疑荀罡才把他召回的,本想看看他有什么图谋,但这么一看来,反倒像是将他洗白了一样。
曹操问计于程昱,程昱道:“恐二人于内室密谋,应当着派更多线人,时刻关注陛下!”
他的这个主意瞬间遭到郭嘉、荀攸等人的反对,本来荀罡在外面干的好好地,也收服了江夏,按理来说有功勋、有能力,将他召回朝中本来就不太合适,如今因为他和皇帝关心密切又要监视皇帝,这要是传了出去,汉室颜面何存?
让天下人知道皇帝被曹操监视的连裤衩子都不剩,这皇帝怕是死了都必须用泥巴盖在脸上吧!
程昱似乎也意识到了此事不当,不敢再提。
这几日郭嘉与荀攸才得知荀罡被强制召回京城的事情,便来找曹操说情,希望将荀罡放回去,安定当地人心。不过却被曹操以将梁习安排为荆州刺史为由,婉言拒绝了。
荀攸也就罢了,不过郭嘉并没有死心,他密信与徐庶联络,暗中交流,并且与荀罡的旧臣梁习取得了联系,三人同仇敌忾,一心要将荀罡送回凉州。
而就在不久之前,众人的目的似乎达成了。
于是就在此时,郭嘉忽然说道:“丞相,近几日有一个新的情报,是关于荆州的。”
“哦?说来听听。”
郭嘉缓缓道:“因为荀罡在荆州发布了新的政策,梁习尚且没有反应过来,便因为荀罡的福利政策短暂的停止运转导致民乱,刘表原本的手下有不少是荆州江贼,本归附荀罡,却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在荆北烧杀抢掠,无比混乱!”
曹操闻言一惊,喝骂道:“这等乱民,率军铲除便可,何须多言?”
“丞相有所不知,之前荀罡兵不血刃拿下荆北,为了安抚民心,故而提出这等福利政策,使得荆北人心渐安。如今因为福利政策停止,使得荆北贼寇尽起,万民生乱,非镇压可解决问题!”
“那该如何是好?”
郭嘉便顺势道:“荀罡在荆北颇得人心,更兼南有刘备、孙策二贼,若不将荆北稳定,必被二贼钻了空子。所以治荆州者,非荀罡不可!”
听了郭嘉之言,曹操陷入了沉思……
………………………………
第三百一十四回 梁习之计
梁习本郡吏,得到荀罡的提拔之后,就任陈留太守,在其任上大力推广荀罡的政策,大有与陈留共存亡之势。荀罡投降曹操之后,梁习不知荀罡所想,拒不投降,直到曹操答应他依旧任其为陈留太守后,方才开城纳降。
梁习在陈留太守任上政绩显著,其商业繁茂,联动了豫州、兖州两州的经济发展,功劳甚大。后曹操欲表其为兖州刺史,被梁习拒绝,似乎他就不打算从陈留任上离开了一般。
后来曹操拿下河北,并州在经历了多方战乱之后,终于落入曹操手中。不过在此之前,轲比能南下并州,滞留了许多鲜卑人在并州。更兼并州本不乏胡人,联络汉胡关系便成了重要目标。如果不能将胡人安定,那并州便不可能安定。
曹操当时首先就想到了梁习,此人与曾经的南匈奴单于有旧,必然知晓治理少数民族的策略。中原十三州,并州、幽州、凉州的少数民族颇多,为了融合多种民族,必须要由有这等经验的人治理并州。
梁习便在此刻映入了曹操的视线,曹操封其为并州刺史,起初梁习依旧拒绝,但在了解了并州的具体情况之后,梁习便接受了任命,前往赴任。
梁习果然不负众望,将战乱后的并州打理的井井有条,并将当地的少数民族妥善安置,防止其叛乱。不仅如此,梁习的政绩功勋在曹操手下时时位列前茅,且此人为人谦逊,令人钦佩。
因此此次接管荆州,曹操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此人;不过他却没想到,梁习本就是荀罡手下,荀罡对他而言有知遇之恩,听闻曹操怀疑荀罡,便立即出发前往荆州,与荀罡原本的部下汇合。
徐庶在梁习投靠之前便被荀罡劝说,前去追随司马徽了,并不认识梁习,而其下的陆逊、崔州平、甘宁、马超等等更是不认识,因此对于梁习的到来颇不欢迎。
好在还有一个陈到认识梁习,不然只怕真的会出现梁习被架空的场面。毕竟这些人是荀罡一个个拉拢的,如今自己的伯乐被召回,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听从新任长官的话?
在解除误会之后,梁习便召集众人,说道:“谯侯任豫州牧时,某便是其麾下,如今魏公猜疑谯侯,使之远离荆州,我等欲救谯侯,必须万众一心才可!”
如今参与议会的都是荀罡的亲信,人数并不多,像崔州平、石广元这等都没有资格参加议会,至少要到甘宁这种愿以死相报的,亦或是马超这种没有荀罡就只能等死的人方可。毕竟这里面所有人都对荀罡的意图心知肚明,如果告诉了这些不相干的人,万一将荀罡出卖了怎么办?
于是便有人问计于梁习,梁习便说道:“魏公召回谯侯,不外乎怀疑谯侯独大,但却没有谯侯反叛的证据;如今我等只需让魏公明白,这荆州如果不是谯侯治理,必然生乱!”
马超急切问道:“计从何来?”
梁习与徐庶相视一笑,似乎早有商量:“欲让荆州混乱,不外乎三点,一乃是民乱,二乃是贼乱,三乃是商乱。如今荆州在谯侯手下蒸蒸日上,此三乱许久未曾发生;如今谯侯被调离,我等只需挑起此三乱便可!”
甘宁恍然大悟,笑道:“某从良多年,如今谯侯有大恩于我,必将万死不辞!论起荆襄贼乱,非我锦帆贼不可!”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兴霸令自家兵马,重整‘锦帆贼’,作乱水上;而马超将军则可以原部兵马佯装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作乱陆上。水路皆乱,则贼乱生也!”
二人欣然领命,不过转眼之间,却心有疑虑:“军师,我等既然落草为寇,则必然需要打家劫舍,若是如此,会不会让荆州黔首反感?”
梁习哈哈大笑:“这便是第二乱,民乱,你二人既‘落草为寇’,便必须假戏真做!谯侯在时,荆州因为诸多体系的缘故,未曾爆发贼乱;若是爆发贼乱,便有政府军队派兵征缴。无论胜负,皆有‘战死则养老’的政策,如今我为新刺史,便罢免此政,战死不养老,民众纷纷怯战,必然生乱。”
但甘宁却是担忧道:“非是我等不信任阁下,此计实在风险甚大,民乱若起,不派兵镇压便难以遏制,甚至有可能打入州府,杀害各位……”
“某并不需要黔首太过混乱,只需说此乃谯侯政策,我乃新任刺史,不延续前任刺史政策便可。曹操若是得知此事,通晓大义,再让郭嘉在其身旁进言几句,曹操放回荀罡,一切政策依旧,则民不乱也!”
“郭嘉?那个在曹操身边的鬼才郭嘉?他居然和谯侯有旧?”听闻此言的甘宁等人纷纷瞠目。
“不仅有旧,奉孝可是谯侯一手提拔起来的!”
二人闻言纷纷愕然,心想这荀罡手下可真多,居然还遍布到了曹操的核心幕僚中。不过若他们知道如今镇守于长安的吕布也和荀罡有旧的……不,是他岳丈的话,只怕还会更敬畏三分。
甘宁说罢,忽又问道:“则第三乱商乱如何?”
徐庶道:“谯侯在时,荆州商贩前往别处行商,州府出舟马、路费,福利甚多;外地商贩来荆州做生意,免费提供住所,并给予门面,以至于来往荆襄从商者甚多。州府虽然忙碌,但也因此使得府库充盈。若是我等罢免此等政策,并强行征取车马费、住宿费,虽不至于生乱,但来荆州从商者必然减少。”
梁习承接徐庶的话接着说道:“再者,兴霸、孟起二人为‘寇’,劫掠来往商贩,原本是要由州府补偿商人损失。但此政策罢免,加之荆襄贼寇尽起,商人损失过重,必不肯来此经商!”
听完二人的计划,甘宁与马超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想这作者真能扯,弯的都能扭成直的,难不成是想恶心读者?
于是二人依计行事,而梁习与徐庶又安排心腹手下分散到荆北各郡县,伪装成平民,加以煽动,果然,荆北人民生乱,但不至于到造反的地步,颇合梁习二人的意思。
马超、马岱、庞德便也“落草为寇”,全军着山贼衣服,抢商人,劫村庄,只是从不杀人。不过第一次做这种抢劫之事,马超等人不免感觉别扭,但看见甘宁的作风后,马超又瞬间感觉得到了经验当期山贼来也颇为得心应手。
甘宁原来被称作锦帆贼,虽只是一群武艺过人的不良少年,但因为为害多年,经验丰富,打劫水上商船丝毫不费力。如果商人恳求甘宁放他一马,甘宁便不抢他货物,只劫掠大量金钱,商人虽然郁闷,但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正因为荆州匪乱尽起,保护政策又失效了,前往荆州行商之人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梁习将此事写了封密信给郭嘉,郭嘉得到密信之后大喜,便稍微改进了一下,说荆州人民叛乱,险杀州府官员,皆言荆州非谯侯政策则不住,大批黔首南迁荆南,依附刘备。
荀罡教过他,只有将事情无限的夸大,才能吸引眼球,这便是未来媒体界吸引人的筹码。
果然,荆州百姓虽然有兵谏的嫌疑,但正所谓法不责众,更何况郭嘉劝曹操收敛人心,不要出兵征缴,无奈之下,曹操只能重新拟写相令,让荀罡回归荆州。
此次回京,竟然只维持了不到两回,偶不,一月,荀罡便又要前往荆州赴任了。
………………………………
第三百一十五回 倭国使者
朝鲜半岛的东方,忽然飘来一艘并不算大的木船。
木船上载着十二个人,东方人模样,却身材矮小,每个人身高都不超过一米四,在中原地区,恐便是侏儒的存在,供人戏耍。
但站在船头的二人却丝毫不为自己的身高而感到自卑,他们听说过西方大地上的人身高九尺并非稀奇,但在他们的眼中,那些人反倒成了另类。他们觉得,一个人长个一米四,已经很高了。
这个船的主人是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东方海岛上的太阳神巫女;而现在站在船头上的两位,分别是邪马台国大夫难升米,以及次使都市牛利。他二人从邪马台女王号令,携带童男四人,童女六人,并携带一些本国礼品,前去拜会那中原大国的主人。
不过这些本国礼品,在他们自己看来也颇为寒酸,不过是两匹斑布而已;斑布,便是残杂了杂色的木棉布。他们知道,这对于中原人来讲颇为平常,但在他们邪马台,已经算是较为高端的东西了。
他们没有超过中原的纺织技术,加之卑弥呼才统领倭国各部落没有多久,百废待兴,能够从国库里拿出两匹斑布,已经十分难得了。
难升米看着越来越近的朝鲜半岛,不由得叹了口气。
都市牛利知道难升米在为难什么,劝道:“狗奴国兵威正盛,女王派我等前往海国求援,如今尚未抵达新罗,怎的大夫便如此灰心丧气?”
狗奴国是邪马台国南方的一个大国,虽说是大国,但在倭国这么小小的一片领土上却不值得一提。倭国有上百个小国,其中以邪马台最强盛,将周遭小国都拉为自己的藩属。但这些国家里面,唯独狗奴国不听从邪马台的话,时常与邪马台国大战,却又难分胜负。
为了灭掉狗奴国,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便遣这二人为使,希望从中原大国那里得到支援;不过看着自己这寒碜的队伍以及寒酸的礼品,难升米自己都觉得,这次求援机会渺茫。
四百年前,对面的海国上来了一人,随手就是三千童男童女,自己这手下十人,还抵不上他百分之一。
或有人认为倭国是曹睿给倭王赠送的国号,实则不然,曹睿送的名号是“亲魏倭王”,在此之前,中国人便称呼那岛上的人为倭王了。据言早在西周时期,中原就与倭国有联系了。东汉初期王充的《论衡》里面,就明确的记载了倭国这么一个称号。
不过在中原部落时期,倭人是野人,中原封国时期,倭国是野人,中原郡县制时期,倭国还是野人。直到到了秦汉年间,倭国与中原的交流甚多,才变成了现在的部落时期。
难升米听了都市牛利的话,便诉说了自己的苦楚,都市牛利笑道:“我闻中原人得礼不嫌轻,只要女王的意思到达便可。大夫太过忧心!”
“但愿如此吧……”
二人又在海上不知道漂泊了多久,携带的干粮水源都快要吃干净了,终于是看见了陆地;二人欣喜若狂,便让那童男加快了划船的步伐,终于在日落之前抵达了陆地。
此地乃是新罗领土,三十年前才有使者出使此处,因而难升米认得此地。不过现在没有新罗这一说法,此地乃是三韩中的辰韩;难升米招呼了几个打算归家的渔民,用自己国家的言语问道:“劳驾,我们是邪马台人,可否告知去中原的路?”
三韩的渔民虽然与倭国人多有交流,但语言上的障碍还是存在,听着难升米的倭语,那几个渔夫纷纷摇头,各自散了。
难升米与都市牛利颇为尴尬,但眼见日落,寻不见懂得他们语言道人家,只能先在林中暂且度过夜晚。次日,有一农夫自林间经过,看见了难升米等人,竟是用倭语说道:“你们是倭人?”
难升米见终于有懂得自家语言的人了,欣喜若狂,连忙问道:“我等正是邪马台国使者,前往中原大国求见掌权人的,不知尊下可否引荐一番?”
那人听后,指了一个方向道:“从这里朝西步行三百里,便是大国王都。”
难升米连忙道谢,但心想为什么会这么近?不过现在也没有其它地方可去了,便与都市牛利领着十名童子一路朝西方行进,行程颇为艰难,风餐雨露,哪里像是一个国家的使者?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如同野人般的十二个人,经过多方询问,终于出现在了大国王都大门之前……
“不过这大国王都……似乎比我们邪马台国王都差不了多少啊!”
望着城池规模算不了多大的城池,难升米总感觉自己被骗了;但这被一个人骗了也就算了,一路上遇见的人都是骗子不成?
“老丈,劳驾,敢问此地可是汉国王都?”
难升米又拉住了一个老者,毕竟这老者长得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应该不会欺骗自己。
那老者上下审视了难升米一番,用倭语说道:“倭人?”
“对对对!”
“那你们走错了,这里是马韩王都,距离汉国都城,还相差千里呢!”
听到这句话的难升米瞬间错愕了,心道自己真的被南朝鲜的一堆棒子骗了?
“不过老丈,我来这里之前,所有人都说这里是大国王都啊!”
那老者笑道:“三韩之人骄傲自大,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之国,便只以为你说的是马韩国都;若非老朽曾为使者出使大汉,只怕老朽的答案与他们也差不了多少。”
难升米等人这才知道吃了地域文化的亏,但心想这三韩之人未免也太不要脸了吧,这么点大的国家都敢自称大国?他们倭国比这三韩大了不知道多少,也没敢自称大国啊!
老者又给难升米等人指了路,让他们先往北方走,走到带方或者乐浪的时候,找到懂得倭语的渔民,让他们带自己去当地的官府,官府会安排人将他们送到大汉国都,难升米拜谢。
在前往乐浪郡的过程中,难升米不由得又好奇的询问了许多马韩人相同的问题,见他们果然又指向了马韩的王城,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三韩人的不要脸,难道是与生俱来的?
费劲千辛万苦后,宛如落难人的难升米等人,到达了乐浪郡,大汉的极边之地。
………………………………
第三百一十六回 千辛万苦
难升米等人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乐浪郡的边远地区;公孙度曾长期统治朝鲜半岛,分乐浪为乐浪郡、带方郡两郡。时任乐浪太守的本是曹操委任的乐浪太守凉茂,不过因为公孙度霸占辽东半岛,便被扣留在了当地。
后公孙度被胡人所害,其子嗣也无人存活,于是乐浪郡众人便立凉茂为乐浪太守,总领乐浪之事。因幽州被鲜卑所占领,但辽东的乐浪、带方等郡却尚且在汉王朝的统治之下;不过因为陆路阻绝,只能依靠海上运输来与汉庭取得联系。
乐浪郡距离日本岛屿的距离与三韩差不了多少,因此也有许多渔民懂得不少倭语;难升米在与汉人的交流中,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了乐浪郡的郡守府。
郡守凉茂是个谦谦君子,虽不知道他究竟是为曹操办事还是为汉朝廷办事,但面对倭国的外交使者,他依旧给予了对方优待,没有索取什么贿赂,这让难升米等人对中原人的好感提升了不少。
因为语言问题,而当地渔民知道的倭语有限,凉茂不得已只能招来避难于辽东的管宁,此人是知名学者,与邴原、华歆二人并称为一龙,而他是龙尾,并不代表他的才学不如他二人,但如果形容三条龙,只怕会被当权者忌惮。
原本管宁清心寡欲,只在辽东败堂设学,教授人才;那些避乱于辽东的中原人都回去,就他还在此处乐得清闲。听闻凉茂有难处,管宁素来钦佩此人气节,便义不容辞前来相助。
有管宁在,双方谈论似乎通畅了许多;凉茂这才询问道:“如今中原纷乱,二位使者自倭国远道而来,不知是为何事?”
难升米那一米四的身躯在这堂中显得颇为矮小,但丝毫不觉得这样丢脸,仰头道:“我等是奉邪马台女王之王令,前往中原王都,请求支援我等的!”
“不知是为支援何事?”
难升米便将如今邪马台与狗奴国的争斗说了一番,他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的国家选择臣服于汉国,汉国便会帮助自己讨伐狗奴国。
但事实证明,他确实太天真了,听到了难升米的请求后,凉茂略有些为难的说道:“非是我等小气,只是贵国远在海岛,距离我等甚远,而今中原战事频发,阁下纵然前往王都,也难以得到援军,最多有诏书下而已。依我来看,你等还是就此复命罢了!”
管宁也是与凉茂一样的意思,毕竟政客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他邪马台不过是个海岛上的小国,路途遥远,有什么资本让曹操出兵援助?便也一同劝阻难升米。
难升米不知中原情况,心想堂堂汉国岂有战乱?以为这两个人是嫌道路遥远,不愿领路,心中不满,便与都市牛利执意要求前往汉国王都一试:“我等受女王之令,岂能在此半途而废?”
凉茂管宁二人见难升米与都市牛利如此执着,便也不说什么,毕竟不让他们亲自去看看中原,怎能让他们死心?便让带方太守准备船只,让他们漂洋过海,于青州落足。
看到大汉的船只,难升米等人瞬间就震撼了,这与他们那小小的轻舟相比,简直太过宏大了!这下他们更觉得凉茂等人是在欺骗他们了,有这么大的船只的国家,这还爆发战乱,怕不是吃饱了撑的!
海上漂泊的时间颇旧,不过自我国飘荡到辰韩已经让他们习惯了海上的漂泊时光;过了几日,难升米终于看见了陆地,当即欣喜若狂,以为大汉王都就在不远处。
不过登陆之后的难升米才发现一切并不是难么的简单,这里只是一个叫做青州的地方,距离大汉王都许昌还有近千里的距离,这不由得让他们瞠目结舌,心想他们国家也不过才方圆百里,这距离王都就有千里,那他们国家究竟有多大?
难升米等人初来中原,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难怪那些来过中原的倭人都对中原赞不绝口,单单这地大物博,就足以让他们吃惊了。
这次有了凉茂派遣的护卫队,难升米等人也省去了许多问路的功夫,毕竟越到内陆,越没人懂得倭语,那时候可真的成了进退维谷。
众人一路向西行进,经过了一座座城池,每到一座城池,难升米等人都以为到达了大汉的都城,因为那些城池实在是太大太大,比他们的王都都大了不少;但当他们得知那里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之时,模样不由得变得古怪了起来。
城中之人耕田纺纱,士兵操练习武,这一切仿佛都是做给难升米等人看的。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有效,在见识了中原的地大物博之后,中原的文化、军人面貌,都让他们颇为向往。
他们拿在手中的那两匹斑布,看上去竟是还不如寻常百姓家纺织的布匹,这让他们瞬间觉得,这等布匹不仅仅是寒酸,简直就是丢国家的脸了。
但与此同时,因为难升米等人走的是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路线,所以遇见了不少的山贼,护卫军队损失不少,难升米等人则是屡次依靠自己的“身高优势”,让敌人完全发现不了自己的存在,方才死里逃生。
这时他们也才明白,所谓的中原大国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他们和自己的国家一样有反贼、有战乱。
不过中原文化确实值得他们佩服,如果能够打下这等国家,简直可以留芳青史了!……难升米如此想到。
前往许昌的道路颇为曲折,当他们到达许昌的时候,原本五百人的护卫队,只剩下了一百多人,损失惨重;但难升米与都市牛利因为是蛇者的缘故备受重视,就连他们带来的十名童男童女都没有受到一点损失。
难升米准备直接去觐见大汉皇帝,但那些护卫他的人纷纷嘲笑他,将他带到了相府之中,难升米不明所以,难道要想见皇帝,还得先到丞相府打招呼吗?
这时人们才为他解惑:“皇帝虽是地位最高者,但现在真正掌权的人,乃是大汉丞相曹操。待会儿进去觐见的时候,得准备好自己的措辞啊!”
难升米恍然大悟,这就和他们的应神天皇(据说200年…310年在位,贼夸张)一样,并没有真正的实权,就连手下的那些小部落都管不了,权力最高的人,依旧是邪马台女王卑弥呼。
难升米连忙整改了自己的措辞,将国书准备好,与一旁的翻译一同求见曹操,并顺利得到了曹操的接见。
曹操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