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制度,往往影响深远,有时候会持续数百年。
如果没有安排好,那就会变成遗害数百年的弊端,有时候还会成为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譬如大宋的以文御武,明朝的以文御武和军户制,满清的八旗为本,都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在一定时期让国家强盛,后来又成为国家衰亡的原因。
而所有的重要制度安排的根本都是利益的分配!
一个国家的利益要如何分配才能让足够多的人成为政权得以维持的基础,同时又能将整个国家引向积极和上进的道路上去,这才是国家根本制度安排的关键。
而陈德兴现在有了立国的条件,自然开始安排各种将会影响国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了。
“大王,如今北地招讨司治下的土地、人口日多,势必要设立州府郡县,管辖地方,收取税赋,还需……培植基础。”
赵复掰着手指头,一一给陈德兴讲述着将要实行的种种。过去陈德兴虽然拥有挺大的名号,什么招讨司,什么节度使司的。但是治理的地盘却不大,就是高丽沿海几个小岛,还有台湾岛的淡水市舶务、澎湖岛和崖山岛。实际上需要管理的民政商务非常有限,除了军队之外,陈德兴的政权也没有什么统治基础可言。
而现在,陈德兴俨然将要开国辽东,将来还要入主中土,那就必须要考虑国家的统治基础了。
第377章宿命之敌(三)
“地盘大了,的确需要花功夫治理……”
陈德兴和赵复步上了建安废城的城墙,望着城外的苍茫大地,颇有些感慨,“此处本是人间繁华乐土,自战国时起,便是吾华夏先民的家园,如今却是一片荒芜。不过……荒芜也有荒芜的好处,如同一张白纸,可任凭发挥。”
“大王已经有了腹案?”赵复笑问。对于这位明王殿下的办法,赵复是很有些佩服的。
“有一些想法,”陈德兴轻轻拍着斑驳的城墙垛口,思索着道,“北伐军乃是从周制而建,如今欲立国设官,统治地方,自然也要参考周制。”
“周制?”赵复皱眉,“大王的意思是要分封诸侯?”
陈德兴笑了笑,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抄,如今的天下毕竟和西周不同,照抄周制是不成的。但是应该取其精华。江汉先生,您知道周制的精华是什么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虽然儒家自打诞生之日起就喜欢吹捧周朝,但是身为真正的大儒,赵复是知道那些吹捧的话儿不能当真。周制若真有什么精华,又怎么会不为后世所用?
“是分封吗?”赵复想了想道,“臣鲁钝,只能想到分封。”
“是自治。”陈德兴笑道,“周之精华,乃是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周礼》曰:君要朝国人,有三询。乃是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左传》又曰: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论语》也说:天下有道,庶民不议。可见周之国人是可以议政的。至于周之分封为何?其目的还是在于将君王难治之远荒地方,交由封君自治。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乃是周制之精华!吾从周,当使国人有议政之权,当使地方有自治之权。”
这是真的?赵复愣了又愣。这国人……要是有了议政之权,君王的权柄不就小了?这地方要是有了自治之权,朝廷的权力不就小了?
现在陈德兴是在和赵复商量怎么管理自己的地盘,不是在商量怎么折腾大宋朝……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难道真的要在陈德兴的地盘上面实行?
“大王真的要行周制?”
“自然要行的,”陈德兴拍了拍城墙垛口,半开玩笑道,“吾乃是真儒,不似南北汉地一干伪儒,口称宗周之仁而行秦法之暴。自秦以来,国家治乱循环,天下几度将倾,究其根本,皆在地方无自治,国人不议政。一国之权,皆在天子,天下万民,皆是奴仆!
而天子……虽称英睿圣明,其实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顶多略通权术驭臣之法。对于天下诸多事务,根本一窍不通,非常容易被奸佞小人蒙蔽。所以这天下名义上是天子治理,实际上就是一群奸臣小人在为祸。
在吾看来,与其让奸臣小人祸国,还不如让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呢!”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赵复微微点头,这个明王的确有点儿门道。一眼就看出了汉家天下千年以来的弊端所在——皇帝老子多半的昏君,满朝朱紫大多是奸佞。
“大王口中的国人是……”赵复当然知道“国人”和“野人”是怎么回事儿了。
周朝只有国人议政,并没有野人议政——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精英民主。所谓中国没有民主传统的说法是偏颇的,只是传统虽有,但已经失去了两千多年!
“国人是士!”陈德兴道,“士乃是国家之基,当可议政治,理地方。”
陈德兴要搞的当然不是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而是周朝的国人议政,是贵族精英的民主……而且不是科举精英们来民主,而是追随陈德兴打天下的军事贵族来民主!
这样的安排,同时也是要将这些打天下的军事贵族逐步改造成国家中上层建筑的主体。类似于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和中国地主士大夫一样的存在。
当然,在目前的辽东,似乎也只能这么搞。辽东这里现在没有“地主阶级”,更没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各种鞑子部族和大片大片的荒野——部族肯定要拆散,荒野肯定要分配。那么给军功贵族分配土地和农奴(部族中的弱者),让他们成为土地贵族,那就必然之选了。
“大王,这士该如何议政,地方又该如何自治呢?”赵复言道,“大宋亦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说,地方士绅也极有势力。”
“吾与赵宋不一样。”陈德兴笑着摇头,道,“赵宋虽称与士大夫共天下,但是如何共治之法却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味优容文官文士,算不得什么共治。吾之议政、自治都是光明正大,有法度可依的。自治可先从地方始,各县皆设立议会,由落籍之士投票公推。再由议会和招讨司所委派之知县共商一县之政。田赋地税多寡,如何征收,如何使用,皆由地方议会与知县共商而定。官吏薪俸,地方乡校之费,地方建设之费,也都由地方自筹。招讨司只收些摊派承包之税以充军用。”
陈德兴的地方自治是放权,同时也是在推卸责任,将地方推给贵族去自治。他的招讨司只直管几个“商业大城市”,同时抓住海贸这颗摇钱树。以大城市的商业税和同海贸相关的税收(包括北地招讨司所辖几个大港口的关税和北伐军海军所控制海域的通行税),为北伐军的主要军费来源。
实际上这也是无奈之举,辽东这里百废待兴,虽然有沃土无数,但是要开垦成良田不是一朝一夕的。就算陈德兴能抓到很多农奴分给他的军事贵族,也需要很多年的建设才能让土地产生收益。而辽东地方各级政权,现在也几乎不存在。政权建设,同样要花钱花时间。想要从辽东的土地里面刨点钱,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所以干脆让贵族们去自治吧!估计西周那会儿,周天子打发诸侯去蛮荒之地当君主也是这么个想法。
“大王,此法是单在辽东实行,还是要在天下实行?”赵复捋着胡子发问。
这一套办法在辽东实行是没有问题的,辽东这里没有士绅也没有科举豪门,连原有的部族都被碾碎了。当然可以任凭陈德兴“行周制”了。可是在中原汉地,特别是在南朝土地上,情况就复杂多了。
陈德兴明白赵复的意思,只是笑了笑道:“考试做官当然还是要的,总要给下面的人一条上升之路。但是这考试上升的规矩肯定和大宋不一样。大宋的科举并非是为国取才,乃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手段。吾行周制,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当然不用这等手段,考试选拔乃是真正为国取才。”
他放沉了声音:“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便是科举所拔之人才,也要学习为官治事之学,如此才能为国所用。”
陈德兴当然知道科举的弊端——实际上没有什么人不知道!科举到了南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官考”了。而是一种让士大夫阶级参与分享国家权力的手段。因此考上的人有没有实学变得无关紧要。而南宋的文官,大部分也不干什么实事儿……
而陈德兴要以扶植跟随自己的军功贵族成为统治基础,自然不需要这些依托科举上升的士大夫了。但是管理国家的官僚,到什么时候都是不能缺少的。因此陈德兴还是需要一个官僚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
赵复沉默半晌,摇摇头道:“大王的道理都对,只是这天下之事不讲道理的时候多。大王如果真要如此做,只怕辽东易取,燕云可得。取南朝却要多费些功夫了……”
陈德兴冷笑,回头看着赵复:“江汉先生,你觉得我会怕南朝的士大夫们不讲道理吗?”
……
“把弓箭和长杆兵器都留下,带着护身的弯刀即可!”
忽必烈大声的给他的500怯薛下令,然后又扭头对前来迎接自己的钮麟笑道:“钮麟安答,这不剌川草原上有我们大蒙古的十万壮士,当不会有什么宵小偷袭我吧?”
钮麟原是蒙哥汗直辖的征川大军中的都元帅。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战后他站在了阿里不哥一边。现在是被阿里不哥派来迎接忽必烈汗的。
亲眼看到忽必烈的怯薛都将长枪和弓箭丢下来后,他微笑着弯腰行礼:“忽必烈大王有此诚意,此次议和必然能成。只要吾大蒙古上下齐心,何愁不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
忽必烈皱起眉头,露出忧郁的表情:“若是为了克陈灭李,吾未必会和阿里不哥言和。然而如今之势,陈李崛起,蒙古式微,若是再兄弟相残,只怕吾和阿里不哥早晚为陈德兴所擒!”
钮麟一怔:“何至于如此?”
忽必烈苦笑,伸手摸出一份辽东诸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刚刚送来的急报,递给钮麟道:“塔察儿在庄水之畔惨败!逃回辽阳的时候身边连一千人都没有了!而且,陈德兴已经收服了辽东生女真,组成了八旗女真,总有数万之众,皆配强弓健马,不再我蒙古勇士之下啊!”
钮麟闻言顿时失色:“什么?陈德兴有了数万骑兵!”
第378章宿命之敌(四)
不剌川草原西北,阿里不哥汗的大营门外,阿里不哥高大的身形骑在马上,只是任背后的那领白色披风,被草原上的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千甲士,披挂整齐,列阵与后,只是在静静等待。
这个景象,看着好像是要出兵似的。但是每名甲士都只带来一把弯刀,没有弓箭和长杆兵器。就如他们今天要迎接的客人——忽必烈带着的五千怯薛一样。
阿里不哥军的千户长以上(含千户)军官,也都袍褂整齐,只是策马侍立在阿里不哥身后,眼神之中,多少都有些忧虑。
钮麟虽然人没有回来,但是已经派了随从将忽必烈启程而来,还有刚刚收到的辽东战况全都告诉了阿里不哥。而阿里不哥也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他手下的将领全都已经知道大蒙古国的死敌陈德兴已经打败了塔察儿,而且还在辽东拉起了一支几万人之多的生女真骑兵!
这可真是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坏消息!阿里不哥麾下的军官对陈德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们都是跟随蒙哥南下四川的军队,就是败在陈德兴手中的!而且还把蒙哥大汗的性命也丢了。
本来他们只是以为陈德兴的水军、火器厉害,陆上是不行的——毕竟没有什么可用的骑兵,靠步兵牛逼不到哪里。可是现在,陈德兴竟然连骑兵都有了,而且还是辽东一带野生的女真骑兵!
这女真人过去可有“满万不可敌”的号称!后来他们信了儒家(其实不信儒金人的武力也不行了,但是当时的蒙古人确实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才不行的。现在辽东山野里面的女真怕是字儿都不认得,妥妥的野生人类,这要是被陈德兴招募了去装备起来,那不就是满万不可敌的生女真吗!
而且塔察儿汗王在辽东惨败的消息,仿佛也证明了陈德兴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生女真骑兵军团——蒙古过去不是没有被汉人打败过,但是仗着骑兵之利,兵败的蒙古人想要逃脱总不困难。三万人败得只剩下一千人,只能说明陈德兴的骑兵已经相当能战了。
拥有强大的火器,无敌的水军,现在又得到了“满万不可敌”的生女真骑兵。这下陈德兴正是水步骑俱全,真正要做大了。
这样的对手,算得上是蒙古兴起数十年来所未见的。而如今的蒙古却是四分五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兄弟为了争夺汗位大大出手,术赤系、窝阔台系、察合台系的诸位各怀鬼胎。只剩下一个塔察儿汗王在高丽、辽东抵挡陈德兴。如今却已经败落了!
而大蒙古国最强大的军队,在陈德兴崛起于高丽、辽东的当口,却在忙着内讧!
只要不是阿里不哥的嫡系人马,现在都有些后悔参加这场蒙古内战了。大家伙打生打死图个啥?眼见着汉地反了一片,辽东、高丽也没了。汉人又出了个特能打的英雄。再下去没准连燕京、京兆都要丢。这汉地的花花世界,怕是要和蒙古人无缘了。
不过还好,上面两个自相残杀的汗,也终于讲和了。只是草原上好像没有一国二主的规矩,这次的和议能够管多久,真的只有天知道了!若是能让这两个汗单挑一把来决定汗位归属,那才是最理想的。
还有花花肠子多些的蒙古将领,这会儿忍不住就四下张望起来,想找找看阿里不哥把伏兵藏在哪儿了?
这次忽必烈不就带了五百人上门来吗?阿里不哥汗可有五万人呢,若是能狠狠心做了忽必烈,这蒙古总算也有个大汗了……
狠心做掉忽必烈的想法,阿里不哥不是一点都没有。事实上,自从得到忽必烈要亲自上门的消息之后,阿里不哥就召集亲信反复商量过此事。
但是商议之后得出的结论,却让阿里不哥非常为难。因为杀掉忽必烈是可行的,如果忽必烈真的只带五百人来的话。可是忽必烈一死,北方汉地的局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阿里不哥和北地汉侯在过去是没有什么往来的。他的心腹干将之中也没有汉人,甚至连能和汉侯打交道的人物也没有。
如果忽必烈在不剌川被害,那他麾下的北方汉侯很有可能全部倒戈到李璮、陈德兴一边!
到时候,阿里不哥就算收拢了忽必烈的五万大军,也不大可能再打回汉地了。而没有汉地的财富,阿里不哥又要拿什么东西去养自己的十万大军呢?
毕竟这些中央兀鲁斯出身的蒙古勇士都是富裕惯了的,如果没有汉地的财富供应,他们还会忠心耿耿的跟随?
脑海中各种各样的思绪翻来覆去,让勒马在那里等候的阿里不哥最后只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忽必烈暂时不能杀,还是先拿下汉地的关中和西夏故地再说吧。
忽必烈好像在路上耽搁了,直到日头低垂,等候的人们才听见一阵马蹄声响动。阿里不哥抬头望去,就看见之前派出去迎侯的十几骑飞也似的赶了回来,远远的就朝着阿里不哥这里大呼:“忽必烈大王到了,忽必烈大王到了!”
跟随阿里不哥一起等候的原属于中央兀鲁斯的将领们发出一声低哗,不自主的就开始整理衣袍,仿佛忽必烈仍然是那位蒙哥大汗麾下,总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大王!
不一会儿,远处就传来了更密集的马蹄声音,到了最后已经连成一片。
正在那里肃容等候的阿里不哥稍稍变了下脸色,虽然忽必烈带了百千人过来,但他还是觉出了一丝危险。他回头顾盼了一下等候的队列。此时已经打上了火把,昏黄的光线中,大部分的将领脸上都挂着笑颜,有的人还伸长了脖子在张望。只有属于自己的拖雷兀鲁斯的亲信露出了忧惧的神色,有的人已经按住了腰间的兵刃。阿里不哥眉毛一跳,手也按在了刀把子上,几乎就想立即布勒精兵发动突袭,打掉忽必烈的五百人!
旁边的托雷庶子末哥却突然喊了一嗓子:“大汗!都是兄弟啊!”
阿里不哥深深吸口气,手离开了刀柄,冷着脸朝末哥点点头:“我知道的!”
地平线上这时终于出现了象征着忽必烈漠南汉地事务总管权力的苏鲁锭,镀金的枪尖在牛油光把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同时出现的还有七八面白色的大旗,猎猎卷动,然后才是一片跳跃着的铸铁头盔上的羽毛——这是忽必烈的怯薛军特有的装扮。到了最后,才看见数百铁骑,人人手持火把,簇拥着身材胖大的忽必烈出现在视线当中。
护送忽必烈的,都是清一色高大威猛的怯薛好汉,衣甲整齐,都是上好的柳叶铁甲,一看就知道是燕京工坊里面的上等货。数千甲士集合在一处,一片奔腾闪烁的银白,似乎是在告诉阿里不哥和其余前来迎接的蒙古人,他们才是大蒙古最强的武力。在去年的金莲川之战中,这些铁甲骑士的冲击,可是让阿里不哥的大军几乎崩溃!
阿里不哥的脸色有些发白,左右看看,见大部分人都笑吟吟的,他也不好说话。蒙古人历来最蔑视懦夫,如今忽必烈只带五百人来,连长大兵器和弓箭都没有。若是坐拥五万大军的阿里不哥连面都不敢见就躲进营寨。只怕几万大军就都视他做懦夫了!
若他真想要忽必烈的性命,见了面拔刀便砍就是了,那样做才是蒙古的好男儿!
“砍,一刀砍了他!”阿里不哥心中有一个声音在急吼,“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见了面就砍!千万别犹豫!”
但是另一个声音却告诉他,他这一刀下去,陈德兴和李璮就是中原汉地之主了!到时候,他就是让蒙古失去中原,甚至失去草原霸权的罪魁祸首!将来就是死了,也没有脸面去见成吉思汗!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阿里不哥快要被脑海中的两个声音逼疯的时候。就听见忽必烈带来的队伍当中响起了一声号令,然后就是一片健马嘶鸣之声,数百人已经停止了前行,人人翻身下马,排出一个方阵跟着忽必烈一路走来。他们每个人都只是举着个火把,另一只手上也无什么兵器,他们甚至把马刀都挂在马鞍上了。
阿里不哥和他的心腹将领们,都稍稍松口气儿!看来忽必烈的确没有火并的心思……
阿里不哥也翻身下马,同样在数百名亲卫的簇拥下迎了上去,不过他的亲卫却都带着弯刀。忽必烈朝着阿里不哥一边走一边道:“阿里不哥弟,咱们蒙古人不能再打了!他们汉人起来了,出了个能上天入地的大仙叫陈德兴的……”
阿里不哥被忽必烈的话说得一愣,这里怎么还有大仙?这时末哥在他身边咳了一声,他似乎才被惊醒,猛地翻身下马,也迎着忽必烈走去,一边走还一边道:“忽必烈哥哥,你在说什么啊?陈德兴怎么会是大仙呢?”
两兄弟到了十几步远的地方同时停止了前行,忽必烈苦笑着摇头:“唉,真是神仙!塔察儿已经败了,辽东的生女真一夜之间都被他摄伏,成了什么八旗兵。据说他还会飞天遁地……”说着话,忽必烈的脸色突然就大变,好像见了鬼一样,突然举起右手大呼:“陈,陈德兴来了,就在你身后!”
阿里不哥被他弄得一愣,下意识的就回头去看,什么也没有看见,正想回头笑话忽必烈的时候,却突然感到脑袋后面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
第379章宿命之敌(五)
轰轰轰……
一片火团升起,将大蒙古两个大汗之一阿里不哥整个儿淹没了——这是忽必烈的那些赤手空拳的亲卫丢出的小天雷炸响后的结果!这些小天雷的引线都被剪到了最短,扔出去后立即就炸了开来,将阿里不哥和他的亲卫顿时被纷纷放倒!
爆炸过后,现场一片诡异的宁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惊呆了。忽必烈居然这样公开行凶,而且还是在阿里不哥的大营门口,在几千名阿里不哥军将的注视之下,用小天雷把阿里不哥杀了……而大营之内,此刻还有四万多名全副武装,随时准备杀出来火并掉忽必烈的阿里不哥一方的蒙古军将!
忽必烈突然上前,用力在被炸得血肉模糊的阿里不哥的脖子上猛地踢了一脚,周遭效忠阿里不哥的军将几乎都听见了骨头碎裂的声响!这下阿里不哥死的不能再死了。
“阿里不哥已经死了!”忽必烈挺直了高大的身躯,目光灼灼地凝视着对面的阿里不哥一系军将,大声道,“就是我忽必烈杀的!大蒙古的内讧因我们兄弟二人而起,现在一人已死,内讧结束了,蒙古大汗就只剩下我忽必烈一人,你们谁不服气?”
周遭的人都面面相觑,现在不服气还能怎么着?阿里不哥又活不过来,难道要杀了忽必烈替阿里不哥报仇?虽然忽必烈只有几百亲卫,杀掉他不难。但是杀了他谁来做大汗?再开库里台大会选举?这得花多少时间?陈德兴和李璮可不等人啊!
他们俩要知道蒙古大汗死了一双,还不立马挥师取燕京?还那么多正在观望局势的汉侯要知道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都死了,还不立即起兵作乱?还有辽东、辽西那么多的野生女真要知道大蒙古国群龙无首,还不都投了陈德兴当八旗兵?到时候别库里台大会没选出大汗,陈德兴就先打到和林了!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人的庶弟末哥呆呆傻傻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阿里不哥一系他是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所有目光都集中他身上,仿佛在等他表态。可是他在这个时候,又有什么好说呢?
忽必烈突然指着末哥的鼻子,大声嚷嚷起来:“末哥,你是不是想当大汗?想当的话就来杀了某夺取汗位,这才是俺们草原男儿的风范!如今汉人崛起,有了陈德兴、李璮这样的人物,俺们蒙古的汗位之争必须要尽快了结!你末哥若是有克陈灭李的把握,就来杀某吧!快来杀吧!”
杀忽必烈?
末哥苦笑着摇摇头,杀了忽必烈还有旭烈兀呢!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都是嫡子,他末哥是小老婆养的,没有资格继承大位的。如果继承了,那么术赤系、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肯定不服气,到时候蒙古的内战保管没完没了!
他看着忽必烈,轻轻叹了口气,右手捶胸,深深弯腰:“臣弟今后愿誓死追随兄汗,刀山火海,无所畏惧!”
忽必烈看他一眼,嘿嘿一笑,走上前去,一手拉着他的胳膊:“好兄弟!这大蒙古有我一份,也有你一份,还有旭烈兀一份,我们兄弟齐心,一起打天下,我就不信合我们大蒙古之力,不能灭了陈李二贼,不能平了江南的花花世界。到时候汉人是杀光还是留着当俺们蒙古的奴隶,都由你末哥作主!”
末哥连声道:“小弟不敢,小弟什么都听哥哥的。”
忽必烈眼神一扫阿里不哥旗下诸将:“你们呢?你们有谁要替我阿里不哥弟报仇的?若是没有,就来跟随我吧!我们一起干,怎么也不能让成吉思汗开创的天下败在我们这一辈蒙古人手中!”
下面顿时就有人应和起来。
“对!决不能让成吉思汗的天下败在俺们手里!”
“和陈德兴、李璮拼了!”
“杀光汉人的男子,把他们的妻女变成我们蒙古人的奴隶!”
“大汗万岁!薛禅汗(忽必烈的尊号)万岁!万万岁!”
看到末哥已经向忽必烈低头,在场的蒙古众将也不再坚持。阿里不哥已经死了,末哥又低了头,忽必烈已经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果他们还想保住大蒙古国的话。
……
在原来阿里不哥大营的金帐当中,已经摆上了酒宴。以末哥、钮麟为首的阿里不哥一系重将,都陪着他们的新主子,也是大蒙古国唯一的大汗忽必烈举杯欢饮。
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天雷炸死阿里不哥的行为,在这些蒙古重将看来,的确是英雄男儿所为。如今大蒙古国风雨飘摇,正需要这样的英雄来统领。所以除了极少数阿里不哥的死忠党羽悄悄离营西去之外,绝大部分原阿里不哥系的将领全都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竟然用一场兄弟相残的谋杀,结束了蒙古的内乱!
刚刚杀了亲弟弟的忽必烈却当成没有这么回事一般,只是在酒宴上比手划脚说着目前中原和辽东的事情,满口都是陈德兴如何善于用兵,陈家军在他的调教下如何勇悍,辽东、中原的形势如何危机。忽必烈的口才当然是好的,他虽然没有和陈德兴的军队当面较量过。但也将海津镇之战、庄水之战描述的活灵活现!而在坐的阿里不哥系的将领,大多都跟随蒙哥汗在四川和陈德兴对过阵,知道陈家军有多强,现在听忽必烈一番描述,似乎比之前在四川遇到时又强了不少!一个个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中原、辽东局势居然真的危险如此,幸好忽必烈行事果决了断了蒙古内讧,否则大蒙古国不能集中力量对付强敌,下场真不知道到底如何!
而忽必烈一边替陈德兴吹嘘,一边也在留意一干蒙古重将的表情变化。看到众人面露忧色,连喝酒吃肉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时候。他方才话锋一转,说起了对付陈德兴、李璮二人的办法。
“这陈李二贼之所以能做大,究其缘由在我看来就是两个:一是咱们蒙古人不团结,若不是我和阿里不哥相争,凭着大蒙古国的力量,李璮如何敢反?陈德兴充其量就是一海贼!
二是咱们蒙古人治理汉地的办法不对头!汉地自有汉地的一套规矩办法,不能用咱们蒙古的办法去治理……除非咱们把汉人都杀光!可那样谁来替咱们种地?谁来替咱们做奴做婢?”
末哥皱眉:“四哥,你的意思还是要行汉法?”
忽必烈哈哈一笑:“不要汉地也可!杀光汉人现在看起来不可能了……陈德兴、李璮二贼靠硬打是打不下的。其余汉侯也不会容许咱们杀光汉人。要硬来的话,他们都得投靠陈德兴、李璮。我反正是打不过他们那么多人的,你末哥若能打平了汉人,我就把汗位让你。”
末哥忙不迭摇头:“我也打不过他们……塔察儿那么能打都惨败成那样了,我要是去了,说不定已经让陈德兴杀了。这大汗还是你来吧。”
忽必烈只是大笑:“我是有办法的,不过这办法不是硬打……塔察儿已经硬打过一次了,没了两万多蒙古的好男儿,打死的陈德兴所部汉军不知道有没有两千?生女真倒是杀多了一些,可那有什么用?陈德兴现在没准已经打到沈阳路了,他治下的生女真至少二十万,引弓控弦之士起码四五万!比原来还多几倍!
所以硬打这法子行不通的。对付陈德兴、李璮必须要智取,必须要以汉攻汉!而要以汉攻汉,那我这个蒙古大汗就要伪装成汉人的皇上,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都是必须的。当然,那只是在汉地搞搞,到了草原上我还是薛禅汗。你们说这样行不行啊?”
话说到如此份上,末哥、钮麟他们岂能不依?汉地是花花世界,蒙古人每年从汉地搜刮的财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