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了箭簇的弩箭对准了前方。

营连一级的军官和大义教官们都大吼着给士兵们鼓劲儿,不过听他们微微有些颤抖的语气,就知道他们自己也很害怕。两万多只马蹄雨点般敲打着大地,闷雷般的蹄声仿佛是要把人心中最深的恐惧给震动出来一般。

打过不少恶战的张九也感到了久违的恐惧。虽然北伐军步兵经常举行步骑对抗训练,但是真正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骑兵时,依然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恐惧!

就连身处后方的陈德兴也感受到那种千军万马冲锋的威势,在这一刻他甚至对自己的战士能否抵挡住这一波冲击产生了怀疑!不过要和蒙古作战,这种排山倒海一般的骑兵冲击总是要面对的。这种骑兵的冲击,也只有北伐军的步兵和炮兵才能粉碎!

想到炮兵,陈德兴的眉头突然微微一皱,因为他的炮兵很快就要面临一场不小的考验了。

蒙古人的骑兵群距离北伐军的步兵阵越来越近,跳动的头盔充满了整个视野,陈德兴目不转睛地看着,捏着望远镜的手却已满是汗珠。

首先冲上来的是蒙古的轻骑兵,这些蒙古人一边娴熟的控制着马匹,一边纷纷取出了骑弓。他们的阵型并不密集,却给人一种铺天盖地的气势。

当这些骑兵进入了北伐军步阵150步内的距离时,18门大炮同时打响了!这次被火药轰出炮口的是霰弹,将近1900枚铅弹组成了死亡之网猛地朝这些蒙古骑兵撞去。蒙古人的灾难立即上演了,冲在最前方的蒙古人几乎全部连人带马一起打倒了。人是血人,马是血马,哀鸣惨叫响成了一片!还有一些受惊的战马胡乱逃窜,甚至在原地打转跳动,完全没有了方向。

幸存的蒙古骑兵好像也被这一轮威力超乎他们想象的霰弹轰击打晕了——事后估计,很可能有四百到五百人被这一次霰弹齐射打死打伤(死伤其实也没区别)。再加上之前冲击途中挨的一轮实心弹和天雷箭的射击,这三千名蒙古轻骑兵还未射出一箭就已经遭受了最少六百人的死伤,伤亡比率竟然超过了20%!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来说,这20%都是一个不容易承受的伤亡比例!

而对草原民族来说,这是让他们失去未来的关键的20%。

第374章钉子、锤子和未来

“青铜大炮、天雷箭,还有将来会出现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步兵主要武器的滑膛枪,在后来被认为是终结了草原民族历史的关键因素。

但是这些对手工业依赖较大的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叶的成熟,却并不一定会造成大蒙古国的覆灭。因为,大蒙古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草原游牧帝国。这个国家同样有城市,有农业区,有比较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就手工业的规模而言,甚至要超过他们最可怕的敌人——新兴的明帝国。如果他们善于利用、整合一切手工业资源,迅速仿造火药武器,还是有机会反超对手的。

而且在明帝国崛起的关键一役——庄水之战中,蒙古帝国的军队实际上获得了一个击败对手的最佳良机,如果那位名叫霍图的蒙古将军很好的把握住那次机会,他就有可能在会战进行到最激烈之时,摧毁对手的一个重要炮群!

这样,塔察儿汗王就很有可能会赢得会战,彻底打断蒙亡明兴的进程,也彻底改变草原民族没落的进程……

可是这位霍图将军在这个关键时刻,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低级错误。他和他的四千骑兵,没有一个人记得要带上钉子和锤子!所以他们在占领了明军的炮兵阵地后,无法钉死大炮的火门……

结果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失误,蒙古输掉了一场会战,大明赢得了辽东半岛和高丽半岛,从此一飞冲天!一把锤子加一把钉子就这样改变了历史,断送了一个帝国!”——以上内容是摘自后世著名蒙古史学家,大明蒙学会会长阎崇月先生的著作《蒙亡明兴三十年》。

后世历史学家们的评论,霍图王子是不知道的。如果知道的话,他一定会反问:“我怎么知道要用锤子和钉子钉死火门呢?”

……

“王子!王子!这就是大铳法器……”

一名兴奋的快要发疯了的蒙古百户冲着霍图王子大喊大叫。在他的身边,赫然就是一门3寸青铜大炮!

是的,霍图指挥的重骑兵已经冲上来了!他们是在三千蒙古轻骑兵溃退后紧跟着上来的。虽然也挨了一轮霰弹,伤亡了好几百人。但是随后就冲破了拒马的阻挡,将北伐军的炮兵驱离了阵地——这不是临阵脱逃,而是《炮兵作战条例》的规定,炮兵在遭遇敌人骑兵或步兵突击到当面的时候,可以放弃阵地和大炮撤退。

所以,陈德兴的炮兵们现在都飞也似的逃走了。将大炮和阵地都丢给了霍图——当然只是暂时的。因为四个步兵旅的方阵并没有被蒙古骑兵冲垮。蒙古人看到雪亮的枪尖没有选择撞上去,而是向两翼迂回,也就是冲击了步兵方阵中间的炮兵阵地。而冲击的结果倒是出人意料的顺利!

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霍图面前了。

该怎么把这些大铳拖走?用来拖拽大炮的马车当然不在阵地上。而且霍图也不知道自己能占领这些炮兵阵地多久?战场上的四个方阵中的弩手正在射箭!弩机绷绷作响,利箭四下飞射。而在四个汉人步阵后方,还有不知道多少汉人军将又组成了一道横阵。也在用他们特有的带一个托把的弩机在射箭!

遭到交叉火力攻击的霍图所部损失惨重,不时有人被弩箭射倒!在有些地方,肉搏已经展开了。使用马枪和弯刀的蒙古甲士和使用长枪、环首刀的汉人武士展开了厮杀。但是优势并不在蒙古人一边,因为他们没有严整的队形,而且汉人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光是四个方阵就有超过4000人!加上正在射箭的那个横阵,总兵力更是超过6000!

再往汉人北伐军的后阵看去,不到两里之外,陈德兴的日月大纛就在那里飘扬,大纛下是列阵森严的骑兵和甲士。霍图心头咯噔一下。

如果他老爹塔察儿不能及时把援兵输送上来,他的三千多人不是覆灭就是被人从阵地上赶走!

所以现在最好想办法把陈贼的大铳法器给收走,免得再次落入敌手。可问题是这玩意又大又沉的起码好几千斤的,要怎么才能挪走呢?

留给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并不太久。他的右后方突然传来了大声呐喊的声音。

“万胜!万胜!北伐军万胜!”

“是高丽人,他们败了!”一个蒙古百户大声报告霍图,“王子,汉人反攻上来啦!”

霍图王子猛地回头,就看见刚才还在射箭的那个汉人甲士横阵已经开始移动了!原本在第三排的长枪手已经到了第一排,长枪全部放平,在鼓声伴奏下大步前进,好像一道移动的长枪森林一般!

与此同时,四个汉人甲士的步兵方阵也开始解散,每个方阵都分成了四个小横阵。开始和蒙古人展开了激烈的冷兵器对刺——长枪对骑枪!

锋利的枪尖你来我往,北伐军一方始终维持着阵形,只有第一排的士兵倒下,就会有人接过他的长枪继续厮杀。而蒙古军一方,重甲骑士们也纷纷下马,努力组成了横队。

战场上,一排排士兵互相刺杀,战线上惨叫声此起彼伏。间或还有小天雷爆炸的轰鸣声响起,原来处于横队后排的北伐军甲士正在投掷小天雷助战!

……

蒙古人的重甲骑兵和北伐军步卒在中线展开激烈交战的时候,陈德兴向自己的左翼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原先被塔察儿摆在右翼的是洪福源指挥的万余汉人、高丽人和色目人联军,都是步兵,配属有黄铜火铳、发石机、飞天火箭等“高科技装备”。只可惜这些“高科技装备”全都不太成熟,顶天是个实验品,根本没有到可以拿上战场用于实战的地步。

结果这支被塔察儿寄予厚望的万人步军,和数量不到他们一半的北伐军步兵较量了一个多时辰就已经不支了。而陈德兴的重骑兵又趁机借着萧家寨的掩护,向洪福源所部的右翼发动了一轮冲击。毫不费力就将之击溃。

此时,北伐军左翼更是将步兵、炮兵、重骑兵和轻骑兵一起往上压,去抢占塔察儿的右翼。

“告诉王威和王陆飞,拿下塔察儿的右翼以后立即布置步炮阵地,让重骑兵回力准备下一波冲锋,同时再派八旗兵去袭扰塔察儿的后方。

再给右翼的陈硕下令,叫他指挥右翼各部稳稳的往前压,尽可能和塔察儿的左翼保持接触。”

陈德兴在得知左翼(北伐军左翼)已经取得突破之后,立即下达了新的指示。

张熙载记录下了陈德兴的指示,立即去向传令兵们转达。此时陆虎已经亲自去前沿督战,统一指挥战线中央的北伐军。刘和尚则留在陈德兴身边充当高参。另外还有几名北伐军军校出身的参谋在一张临时搭起来的地图台旁边不停写写画画,将得到的最新战况都一一标明。

“大王,仗打到现在这份上,俺们算是赢定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能赢多少了!”

刘和尚满脸喜色地分析着:“塔察儿这一次起码丢掉一万五千人,加上上回阿术鲁的损失,这就没了一万七。蒙古东道四王拢共才能出多少人啊?十五万控弦那是把所有能上阵的男丁都囊括了。不到万不得已,塔察儿他们不会召集那么多军队的。而且动员到那份上,军队是多了,能不能打就天晓得啦。我估计,他们真正能打的也就十万人。这回被我们干掉一万七千!大获全胜啊!”

陈德兴点点头,正要说话,从南面跑来两骑塘马,张熙载立即迎了上去,听了片刻后立即跑到陈德兴身边,急切地道:“王威派来塘马说,骑兵师俘获了蒙古沈阳路万户洪福源和其子洪俊奇,二人都表示愿意投降。另外,现在已经抓到的高丽、汉军和色目俘虏超过了3000,只是无法区分汉人和高丽人。”

“那就不用分了,一起圈起来就是了。”陈德兴毫不在意的挥挥手,这些都是小事儿,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打好眼下这一仗——即便是塔察儿溃败了,头辇哥在高丽还有军队,东道四王的老本还很厚。这辽东、辽西和高丽的争斗,可怕还得持续上一段时间呢!

“塔察儿的主力可有退却的迹象?”

张熙载答道:“目前还没有,可能是舍不得他的几千宫帐军吧?不过他舍不得也没用,陆军将一定会把那几千人吃干抹净的。”

陈德兴哈哈笑道:“当然要吃干抹净了!那些人可是塔察儿当东道四王首领的本钱!”他扭头往前方不远处正在激战的战场看去,突然放沉了声音道:“我们也别歇着了,一块儿上吧!统统压上中路,先摧垮了塔察儿的宫帐军,再压碎他的主力!他要是走慢半步,就把性命留在庄水之畔吧!”

就在这时,前方的欢呼声突然传来,原来塔察儿的宫帐军支持不住,败退下去了……

第375章宿命之敌(一)

漠南蒙古,不剌川草原东部。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连天空在这个时候都显得分外的明亮深远。绿色的草原上,布满了望不着边际的蒙古包。白云似的羊群,在山坡上面流动。如果没有四处飘扬的大纛军旗,没有大队大队巡弋的骑兵,整个天地,倒还真有点像一副风景画儿。

在大片的蒙古包层层护卫下的中央,有一座特别高大的金顶大帐,大帐前方,分两排第次树立着九根苏鲁锭长枪,仿佛三叉戟一般的枪头之下,还有羊皮编成的一缕缕长条。这九根苏鲁锭长枪合在一起,便是象征着蒙古大汗至高权力的九斿白纛!

而这门口树立着九纛的金帐,便是自封蒙古大汗的忽必烈汗的王帐!

忽必烈汗和他的五万蒙古大军,经过了长途跋涉,已经从金莲川草原抵达了阿里不哥所部驻扎的不剌川草原——此时不剌川草原西部,也有同样的一座金顶大帐和九斿白纛在另外五万蒙古大军护卫之下。

大蒙古国最强大的武力,在这个燕云、辽东已经岌岌可危,北地汉侯纷纷举起反旗的时候,却云集在这个遥远的不剌川草原之上。

不过,此刻的不剌川草原上却感觉不到一丝大战将临的紧张气氛。两只保扶两位蒙古大汗的军队,却对彼此表现出了相当的友好。

实际上这十万大军中的绝大多数蒙古勇士都来自大汗直辖的中央兀鲁斯。双方的将士本无仇恨,有不少人彼此还是亲戚,有些人父兄扶保阿里不哥,子弟却追随忽必烈,有些则是翁婿连襟在战场上见面。甚至两位刀兵相见的大汗,都是一母同胞——全是拖雷的嫡子。

这场汗位之争,根本就是拖雷一系的兄弟阋墙,而且还是在大蒙古强敌涌现的关键时刻!这种很有可能断送大蒙古霸业的内战,自然是不大得人心(蒙古人心)的。所以交战双方的大部分军将,都乐于听到和谈的消息——他们在没有什么人烟的草原上互相厮杀又没有多少利益,哪里能和在汉地烧杀相比?所以除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心腹之外,大部分兵将都盼着能早点了断战争,谁输谁赢,他们倒不大在乎。

反正有个成吉思汗的子孙出来做大汗就行了,管他是谁呢!

“大汗,阿里不哥已经答应您的条件了。”

金帐之内,大喇嘛八思巴正在向忽必烈汇报和谈的进展。阿里不哥也信喇嘛教,对于这位高僧十分尊敬,因此八思巴便成了双方和谈的中间人了。

“哼,他也没法子拒绝!”忽必烈脸色阴沉,咬着牙道,“我们再打下去,陈德兴和李璮这两个贼子就要占领北方汉地了。到时候他便胜了我,就能从陈李二人手中复夺北地?要夺不回北地,中央兀鲁思吃什么?东道四王吃什么?”

无论李璮还是陈德兴,都比赵官家能打!北地要是落到他们手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到时候中央兀鲁斯和东道四王的兀鲁斯,至少两百万蒙古鞑子都得跟着一块儿吃苦。

这大汗便是当上了,也是一屁股的麻烦——下面那么多吃惯用惯的勇士还肯跟着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肯放羊放牛养活大汗的宫廷?

这事儿压根就是白日做梦!

而且,忽必烈提出的和议条件,对阿里不哥明显有利。首先,阿里不哥现在打不过忽必烈,忽必烈有北地汉侯的兵力,打的是重步兵加轻骑兵的路子,军中还有大量的火药武器。在之前的较量中明显占了上风。

其次,忽必烈让出了陕西、巩昌和西夏故地。让阿里不哥得到了一部分汉地,而且还能和南宋接壤。无论是和南宋互市还是勒索岁币都能大大缓解阿里不哥的财政压力——六万蒙古大军可是只吞金兽,要不是贾似道把300万贯岁币给了蒙古西路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阿里不哥穷也穷死了。

再次,忽必烈把陈李联盟中比较好对付的李璮交给阿里不哥,自己去打陈德兴这个硬茬子。其实阿里不哥根本用不着和李璮真打,只要驻兵陕西,威慑住史天泽,让他别倒戈去支持李璮,以李璮的性格,一定会犹豫上一阵子的。说不定还会为了支援史天泽进军河南……

最重要的是,阿里不哥拿到甘陕之地后,他随时可以和忽必烈翻脸!

这次的同盟完全是建立在阿里不哥人品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同盟,阿里不哥要是再拒绝,真是脑子有问题了。

听完八思巴的汇报,忽必烈无奈的苦笑了几声,叹口气道:“大师,去回报阿里不哥,10日后我亲自去他的金帐与之盟誓。只带……500护卫!”

八思巴一怔,呆呆望着忽必烈:“大汗,只带500人去?万一……”

忽必烈冷冷一笑:“不会有什么万一的,阿里不哥是我的亲弟弟,我如何不了解他的为人?草原上的雄鹰,一言九鼎的汗王,英雄男儿阿里不哥……他怎么会做卑鄙下流的事情?”

……

八思巴大喇嘛没有再多嘴,只是微笑着告退。出来金帐,就看见刘秉忠和姚枢两位汉臣急急忙忙的走来。喇嘛冲他们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笑问道:“二位如此匆忙,是不是益都那边有了什么消息?”

“益都能有什么消息?”姚枢一脸不屑,“李璮既然能准备三十年,他也就不会争一时片刻了。”

益都李璮的反应自然是慢的。三十年的“种田”,已经让他养成了按部就班慢慢来的安稳性子。这性格实在不适合造反和在乱世争霸。

“是辽东的消息!”刘秉忠道,“辽东那边送来急报,塔察儿汗王和陈德兴都到了辽东,恐怕冬天来临前就要决战了。”

“哦。”喇嘛点点头,不置可否。他自然是希望蒙古打败陈德兴的,不过看忽必烈如此重视陈德兴,不惜和阿里不哥言和好集中力量对付此人,就知道塔察儿恐怕很难取胜了。

“贫僧听人说陈德兴会飞天遁地,是个神仙,可有此事?”喇嘛又问。相对于国家兴亡,喇嘛更关心的是宗教。陈德兴和明教联手闹出个天道教,摆明了是要和喇嘛教抢生意啊!这同行是冤家的道理,在宗教界也是通的。

“什么神仙……装神弄鬼,还搞了个邪教,分明就是自绝于天下!”姚枢摇摇头,满脸都是义愤。

说起来陈德兴真的是有点出格了!陈德兴自称明王降世,又立天道教,这摆明是要把儒教踹一边了。这样的做法不说自绝于天下,起码是自绝于全天下的读书人了。

喇嘛微微一笑,又行个佛礼:“贫僧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陈德兴必是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的事情,喇嘛也是拿手的,虽然不明白陈德兴的戏法是怎么变的。但是很肯定飞天什么的,一定是障眼法。

“贫僧还有事情,少陪了。”八思巴喇嘛和道士素来不对,但是却和儒生们没有什么过节。客气的打了招呼,便转身离开去办他自己的事情了。

“大汗,辽东的消息……”进了忽必烈的金帐,刘秉忠和姚枢立即将辽东诸路达鲁花赤总管府的急报,全都告诉了忽必烈。

“陈德兴……”忽必烈大马金刀的坐在案几后面,听着汇报,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无妨,等不勒川的事情了了,我们再想办法收拾陈德兴、李璮这两个贼子!”

刘秉忠和姚枢互相对望一眼,姚枢道:“大汗,阿里不哥那里有回信了?”

忽必烈点点头,道:“已经答应了,我不日就亲率500人去和他会盟,你们……就不要跟着了,省得碍事儿。”

碍事儿?这是什么意思?

两个谋臣都是一愣,随即又同时想到了什么,全都脸色微变。

刘秉忠低声道:“500人就有把握?”

“50就够了!”忽必烈淡淡地道。

“可是阿里不哥有5万大军啊。”姚枢有些担心。

忽必烈摇摇头:“那不是阿里不哥的大军,那是中央兀鲁斯的大军,效忠的是整个黄金家族,不是阿里不哥个人……他们是不会对我不利的。”

“大汗终是要小心些……”刘秉忠提醒了一句。这不过是例行公事,忽必烈虽然用他和姚枢当谋主,但绝不是言听计从。特别是在蒙古事务上,他们二人的发言权不大。

姚枢也道:“为防万一,大汗不如把燕京送来的小天雷都带去吧。”

忽必烈点点头:“这个已经有了安排。”他顿了一下,“从不剌川回金莲川总是冬天了,要回中原恐怕得明年夏天……到时候陈德兴该做稳了辽南和高丽了,李璮嘛,大概能拿下青徐冀兖之地。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对付?”

刘秉忠道:“大汗可以称帝,行汉法。”

忽必烈又看看姚枢,姚枢思索着道:“还可以开科举取士!”

第376章宿命之敌(二)

“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

忽必烈的眉头拧成了一团,现如今大蒙古的分裂,一多半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汉法”。在黄金家族的大部分成员看来,忽必烈的行为处事太汉化了——他会说汉语,喜欢住在城里面,读过不少儒家的经典和汉人的兵法,身边还有一堆出谋划策的汉儒。

不过这一切还不是最让黄金家族大人物们反感的。实际上失了蒙古传统的黄金家族汗王并不止忽必烈一人。蒙古的文化底蕴太差,在成吉思汗之前连文字都没有。大汗传个旨都要先编成歌,让传旨的官员唱熟了,免得他们忘记。这样的文化底蕴,当然容易被在文化上领先的民族同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守蒙古传统就是固守落后。黄金家族的人物又不呆傻,自然知道这些道理。

但是,汉人的法度和突厥人、天方教、喇嘛教、基督教的法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汉法对大一统有一种非常执着的追求!而大蒙古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却是分封制。如果忽必烈成为大汗并且施行汉法,那就很有可能在将来施行“削藩”。虽然不见得能削了拥有辽阔地盘和无数臣民的西道宗王们的藩。但是忽必烈至少会谋求一个包括了蒙古本部、东道四王兀鲁斯和北方汉地再内的统一的“大汗帝国”。

同时,忽必烈还会根据汉人的法度,将这个“大汗帝国”变成自家的财产,而不是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未来的大汗将会由忽必烈的子孙世袭,而不是在黄金家族中公推。

这就等于剥夺了黄金家族其他成员在中央兀鲁斯中的“股份”!忽必烈因此被黄金家族的成员厌恶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本来的地位类似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是可以选皇帝(大汗)的,结果被忽必烈搞成了无权染指中央权力的藩王。如果不是实在够不着,估计这些藩王都要让忽必烈给圈养起来当宠物玩儿……

至于忽必烈本人念过多少儒家的书,身边有几个汉人儒生当参谋,都和黄金家族的其他成员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因此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

历史上,除了忽必烈自己“封”的旭烈兀之外(忽必烈为了取得旭烈兀的支持,将波斯和大食封给他当汗国了),几乎所有拥有兀鲁斯的蒙古汗王都反对过忽必烈。这家伙这么遭人恨,就是因为试图组建一个统一的,帝位世袭的“大汗帝国”,而严重侵犯了大部分蒙古宗王的利益!

而忽必烈会如此行事,除了“汉法”对于扩大和维护君王的权力非常有利之外。就是为了取得汉地中上层(通俗些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好最大限度压榨出北方汉地的力量,同时又能化解南方宋国中上层的抵抗意志……

所以说,汉法对忽必烈来说,就是一柄双刃之剑。如果没有汉法他就是第二个蒙哥,可以比较顺利当选大汗,但是无法建立起蒙元王朝,更不用说灭亡中国了。

而如今的忽必烈,处境远比历史上要艰难。原本大蒙古国和忽必烈统治的基础——武力,如今已经证明比不过新崛起的陈德兴。

而在大蒙古的武力显示出衰弱之后,忽必烈统治北方汉地的基础汉侯,也出现分化。实力位居汉侯之首的益都李璮已经公开打出了反旗!济南张荣、徐州李杲哥、邳州张邦直等人已经举兵响应。史天泽、董文蔚、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等人则态度暧昧。

虽然李璮的起兵后的反应如历史上一样迟钝,并没有以优势兵力扑击燕云。而是在浪费时间和各方汉侯势力交涉,拉拢他们一块儿造反。但是由于陈李同盟的存在,忽必烈根本无力扑灭李璮。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挖自己的墙角!

面对这样的局面,忽必烈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毙,那么就只能铤而走险,采取更加激进冒险的措施。

忽必烈必须要赌命!去不剌川阿里不哥大营是赌!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同样是一场豪赌!

如果他的“汉化”没有取得北地汉人中上层的支持,却又让他失去了蒙古人的爱戴。那他和大蒙古国都会万劫不覆!

“可是吾常听人言:辽以释灭,金以儒亡!”

忽必烈沉默半晌,再开口说出的却是辽金两朝废亡的教训。这不是忽必烈总结的,而是金亡蒙兴之时,北方汉地社会上通行的认知。

女真的败亡,就是因为遵奉儒家而丧失了女真的蛮勇本性!

姚枢闻言,和身边的刘秉忠对视一眼。姚枢笑道:“若女真法度可行,熙宗、世宗、章宗又何苦行汉家制度?金虽以儒亡,但毕竟有大定盛世和明昌之治,此皆是汉法儒家的功劳。”

刘秉忠道:“现在若不行汉法,辽东女真入八旗,北地汉侯归李璮,大汗所有不过十余万蒙古壮士,真的能用他们克陈灭李么?”

忽必烈叹了口气:“原来金行汉法,尊儒家乃不得已也!”

同样的问题,忽必烈早在十几年前就问过,那时他只是将金以儒亡看成教训。现在却知道那是女真武力衰弱之后不得而向北地士大夫让步!

是女真武力衰弱在先,行汉法尊儒学在后!

而如今,由于陈德兴、李璮的崛起,蒙古的武力相对而言便衰弱了。没有了压倒性的武力,那么蒙古人再要想维持中原的统治,自然就要依靠士大夫了。

当然,行汉法、尊儒家未必能帮着忽必烈振兴局面。但是不这么搞,肯定是死路一条!

“若蒙古不从,如之奈何?”忽必烈思索着又问。

就他个人而言,只要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行什么法,尊什么教都无所谓!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却未必肯卖汉法的帐。

姚枢回答道:“以蒙御儒,以儒御汉,蒙古为本,汉儒为辅。蒙古与士大夫共天下!”

忽必烈沉默半晌,最后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等我解决了阿里不哥,便做决断!”

……

辽东,故盖州,建安废城。

现在已经是庄水之役后的第四天,整整四天,陈德兴的大军都在日夜不停地追击塔察尔儿的败兵。直到今天中午,陈德兴的中军开进建安废城,才下达了休整一日的命令。

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是整个城池却犹如睡城,除了极少数人还睁着眼睛,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

而身为三军统帅的陈德兴,此时却和赵复一块儿在巡城——他在来建安废城的路上,已经在一辆马车上小憩了一会儿,现在还能压住睡意,和赵复讨论战胜以后的治辽之策。

塔察儿已然惨败,光是在庄水之役中斩获的首级便超过一万五千!俘虏也多达八千,除了洪福源所部,蒙古俘虏也过了一千。这几日,陆续上报的斩首和俘虏又有两千之多!只是没有获得塔察儿和霍图的首级,刘孝元和郭守敬也踪影全无。

不过即便没有抓到塔察儿、霍图等人,是役也算是决定性的大捷了。

塔察儿的精锐损失惨重,今后顶多就是退居辽北草原和陈德兴对峙周旋,在战略上由攻转守。辽东半岛、高丽半岛甚至辽西走廊,都极有可能被陈德兴夺取。

陈德兴开国辽东的构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是开创一个国家比建立一支军队要复杂的多!一个国家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军事只是一面,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是几乎和军事一样重要的。而在一国鼎立之初,又是创建各项根本制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创立出来的制度,往往影响深远,有时候会持续数百年。

如果没有安排好,那就会变成遗害数百年的弊端,有时候还会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