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郭嘉正色点头道:“如今刘琮跨有益、荆,更兼有扬、交,内部各方势力岂能全部兼顾?稍有不慎,则必有不平之人。明公有大义在手,正可用之于此!”
  不得不说,郭嘉对于刘琮目前的问题看非常精准。
  无论刘琮再怎么妥协,再怎么与世家大族合作,他麾下的各方势力实在太多,仅仅从地域上来看,荆州集团、江东集团和益州集团,就是三个大山头。更别提这三大山头内部的各种派系了。
  曹操想及此处,目光微微一缩,是啊,刘琮扩张的太快,地盘也太大了。正如郭嘉所言,看似强盛,内部其实也潜伏着许多危机。只是该如何利用这个弱点,曹操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有时候所谓的大义也并非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看来要搅动对方内部,还得从长计议才行。

  ☆、第一百零八章 控扼咽喉天下险

  得知曹操放弃黎阳回师许都之后,刘琮总算松了口气。至少战略上的目标已经达成,至于将来刘备能否真的在北方立足,继而不断给曹操制造麻烦,就不是现在所能断定的事了。为了避免现在就与曹操大打出手,刘琮下令赵云、黄忠及周瑜三路人马徐徐退却,南阳以坚守叶城为底线,江东那边若则退守合肥。
  现在既然解决了盟友的问题,刘琮便开始考虑如何对付汉中了。
  汉中的重要性法正已经说的很清楚:“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对于刘琮而言,拿下汉中,不但能够直接威胁到关中地区,加速关中诸将,尤其是马腾、韩遂与曹操的分歧决裂,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南阳与益州的另一条通道。在形势上可谓居高临下,彼时攻守自如,进退都掌握着主动权。
  而且现在益州各部已陆续改编完毕,攻打汉中正当其时。在粮草方面,刘琮并不担心,益州本身就不缺粮,加上有荆州这个强大的后盾,绝不会出现粮草不继的情况。刘琮现在担心的是曹操抢先下手,若是被其夺下汉中,益州就等于门户大开,时刻会受到曹军的威胁。
  对此法正也认为必须防范,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速度,抢在曹操用兵之前攻取汉中。他如今被刘琮任命为镇威将军,参议军务,相当于总参谋长,在荆州军中地位仅次于贾诩、魏延、徐庶等聊聊数人,比之诸葛亮还要高一些。
  按说现在已经入冬,并不适于用兵,但是刘琮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于十一月底出兵汉中。
  此次入蜀所带的一万余人马肯定是不够的,不过经过对益州军的改编,如今高顺、吕蒙等将所属各部,大多都已扩编。其中尤以吕蒙麾下人马最多,已近五千余人。至于阳范的山越营,则在攻取成都后不久,便返回了江东。
  如果不是自信已掌控了益州,刘琮也不敢轻易出兵汉中。对于新政的推行其实就是开头最难,一旦得到了新政的好处,不管是世家大族也好,还是豪强寒门也罢,让他们再改弦更张,重回老路就很难了。这也是刘琮急于发动汉中之战的另一个原因,在这个时代唯有对外战争,不断扩张,才能做出更大更美味的蛋糕,否则大伙儿跟你混,图的是啥?
  在刘琮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以黄权为代表的益州大族自然不会反对,他们巴不得刘琮攻下更多地盘,好让子弟有官可做,毕竟益州之内的官职多已瓜分完毕,想要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就只能把目光看的更远了。而吴懿、邓贤等武将更是觉得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纷纷向刘琮请命出战。
  高级将领尚且如此,益州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就更可想而知了,本来对于改编之事他们还颇多微词,觉得刘琮这是不信任益州的武将,故而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剥离武将对于部曲私兵的控制,但现在想想,自己又不打算叛乱,要那么多部曲干嘛?只要忠于刘琮,还怕没士卒可用么?
  有了世家大族的支持,益州的战争动员很快便展开了,十一月二十日,刘琮亲领两万八千余人马出成都,经绵阳过梓潼,于十二月初兵临阳安关下。而此时加上沿途会合的其余各部,总兵力已达三万五千余人。
  与此同时,赵云、庞统率一万余人自宛城西进,与刘琮的主力遥相呼应。
  消息传到汉中南郑,张鲁顿感菊花一紧。他没想到刘琮来的如此快,好在阳安关还控制在汉中军手中,否则干脆别抵抗了。
  驻守阳安关的大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拥兵两万余众,据关而守。
  正寒冬逢大雪,本就崎岖不平的山路更为难行,也使得依山而建的阳安关更显巍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阳安关背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之险要,令早有所料的刘琮都感到很棘手。
  当年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到达沔阳。首先从阳安关打开缺口,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随后,南渡沔水占领定军山,北面夺取天荡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领整个汉中,可见阳安关的重要性。
  在阳安关外十余里之地安营扎寨之后,刘琮亲自与吕蒙等将策马出营,以就近观察地形。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举目远眺,只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隐约可见走马岭上营垒相接,阳安关扼于要道,咸河在关外绕过,更为这座险关增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欲破此关,必先取走马岭。”刘琮身披的猩红大氅被风吹得翻卷起来,不过刘琮却毫不理会,伸手指着西侧的连绵山峦说道。
  走马岭上的营垒隔咸河与阳安关遥遥相对,对进攻阳安关的一方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不过吕蒙却不这么认为,他眯着双眼思忖片刻,对刘琮说道:“我军远来,利在速战速决,若分兵攻打走马岭,恐非数日可下,不若直取关隘,攻其不备!”
  刘琮闻言微微一怔,目光自险峻的山势缓缓转向耸立于山下的关城,沉吟道:“敌军当已知悉我军来此,断然不会没有防备,即便敌军稍有懈怠,破关亦难。”
  这倒不是刘琮给吕蒙泼凉水,本来阳安关就很坚固,加上现在大雪之故,难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此次北上,刘琮仍然打算就地取材,制造霹雳车攻关,但现在看了地形之后,他这心思就淡了,因为阳安关前的地势颇为狭窄,曲折的山路更是一侧临山,另一侧就是断崖,断崖之下,便是咸河水。
  吕蒙见刘琮眉头紧锁,不由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末将愿领三千兵,今夜便攻此关!”
  刘琮本不欲同意,但转念一想夜里攻关的话,走马岭上的汉中兵不知虚实,恐怕很难对己方构成威胁,或许可以一试。
  他首肯之后,同来的泠苞等人也纷纷求战,刘琮笑道:“今夜不过是牛刀小试,来日何愁无仗可打?”话虽如此,在泠苞的死缠烂打之下,刘琮也不得不答应,让他做为先锋,不过具体怎么打,还需回营之后好生计议,众人这会儿都心头火热,簇拥着刘琮往大营而归。雪落纷纷狂风席卷,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很快便被大雪覆盖……

  ☆、第一百零九章 预作准备待厮杀

  营帐内火盆烧的正旺,因是上好的炭火,倒也不觉呛人,而且众人的心思都颇为集中,谁会去在意这等旁枝末节?
  虽然特卫营的探子早在一个月前便潜入阳安关附近,对方圆百十里之地的地形进行过侦查测绘,但毕竟时间太过仓促,只来得及绘制了一副地图,沙盘自然是没有时间去做的。
  此刻帐内的数张案几便拼在一起,上面放置的便是绘制在羊皮上的局部地图。
  这幅地图自送到刘琮这里后,他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甚至闭上眼就能将近日所见之山脉关城,与地图上的线条重合起来。
  走马岭上的堡垒,依山而建的关城,蜿蜒曲折的山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地图上呈现出复杂的线条,对于接受过军学培训的荆州军将校还好说,泠苞、邓贤等益州将校就有些看不大明白了。好在他们不会不懂装懂,低声询问吕蒙等人,总算弄明白这幅地图与他们之前常见的舆图不同之处。
  相比之下,以前用的舆图简直太过粗糙,在这幅地图上,山势不再是几个小山头表示,而是一圈圈的表现出来,甚至连河流中的孤岛,也都让人一目了然。至于阳安关那并不很长,但却颇为复杂的城墙,更是非常明显。
  虽然已经决定要在今夜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但刘琮却没打算赌运气,他看了半晌之后,对贾诩问道:“以军师之见,今夜是否可以进攻此关?”
  贾诩从地图上收回目光,仿佛对周围诸将热切的眼神视而不见,眯着双眼沉吟片刻才对刘琮说道:“我军初到,又值此风雪,夜间进攻,或可一试。”
  见军师不反对,诸将心里各自都暗中松了口气,继而将目光转向刘琮。
  刘琮笑了笑,并没有急于说话。从地图上来看,己方大营在西南方向,沿山路而行才能抵达关门,然而关墙依山而建,必须自城下经过,才能到关门之下。这段距离看起来并不长,不过二里左右,以汉时一里四百米来算,也就八百米上下。可是要通过这八百米山路,却是极为危险的。方才抵近观察,道路至关墙下便陡然变窄,从图上看的话最窄出恐怕只能并行数人。
  对于进攻方来说,这是个极为要命的问题,任你有再多人马,也只能在道路后方干瞪眼。
  好在汉中兵没有将道路掘断,但城墙下却有深深的壕沟,使得这二里左右的山路变得如同桥梁一般。
  关门偏东倒是有座石桥,将走马岭与鸡公山连为一体,更像是一个张开了口的大口袋,就等着荆州军钻进关口附近的袋底。
  “诸位有何建议?”刘琮的目光在众将脸庞上扫过,出言问道。
  泠苞年少气盛,闻言立即对刘琮说道:“大将军!我愿领一千刀盾手,自此处……”他的手指落在地图上,那里正是阳安关的起点,“先披白衣,趁风雪抵近城下,然后以云梯强攻!只要破此一点,则可顺城而入,或下到关内开启关门,或沿城墙扫荡敌军,彼时大军在城外呼应,定可一举而下!”
  刘琮淡淡的“哦”了一声,面上不置可否,心里却对泠苞高看了一眼,这小子倒也不是一味好勇斗狠,还知道伪装潜行。
  不过若是能这么轻松攻下阳安关,那这阳安关也太稀松平常了,怎能名列蜀中三关之一?
  见刘琮并未表态,吕蒙便打破沉默,说道:“虽有风雪,可若是想不惊动关上守军,便抵城下,并非易事。以蒙之见,不如声东击西!”
  刘琮转头看向吕蒙,笑道:“怎么个声东击西法?”
  “从这里!”吕蒙微微弯腰,伸手指向走马岭,沉声说道:“走马岭虽然山势险峻,但从此图上来看,并非没有山路可上,且我军若是攻克走马岭上的汉中军营垒,则可俯瞰关内,又或者走石桥直扑关门,对阳安关防守构成极大威胁!是以我军由此进攻,必将会吸引汉中兵的注意,这时候再由泠将军率兵突袭关城,或可达到出其不意之效!”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如此一来,又要增加进攻的兵力,对于刘琮来说,此次夜袭阳安关,乃是为了观察汉中军的战力如何,各处防守是否有漏洞可以利用,说到底,还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是看这样子不仅是泠苞,就连吕蒙等人都一心想一战而定。如果是这样的话,从兵力的准备和投入,到后续变化中的各项事宜,就要全盘考虑了。
  见刘琮只是微微颔首并不说好或者不好,而且渐渐的眉头微蹙,众将不明所以,心中都有些疑惑。
  贾诩倒是知道刘琮在想些什么,只是他现在却不好多言,索性眯着双眼,一副老神在在的摸样。
  一直沉思不语的法正见状,便对众将说道:“据探查,守关大将乃是张鲁之弟张卫,另有杨任、杨昂二将为副,却不知诸位对此三人,可有了解?”
  荆州军将校自然对他们三人没什么了解,不过一直在白水关驻守的高沛却不同,他之前与张卫等汉中将领打过数次,闻言说道:“张卫久经战阵,虽不擅奇谋,但颇为骁勇,杨任、杨昂二人亦如是。”
  他以前在杨怀麾下,数度与张卫相争,各有胜负,举了几个战例之后,大伙对张卫等人也都有了初步了解。
  “看起来,张卫倒也懂得些兵法。”刘琮双眼微眯,扭头对贾诩问道:“此人会不会趁我军远道而来,将士疲乏之时,夜袭劫营呢?”
  贾诩捋着稀疏胡须,睁开双眼摇头道:“以老夫之见,恐怕不会。”
  见众人都用好奇的目光望向自己,贾诩解释道:“张卫未知我军虚实,怎敢前来袭营?其占据险关,正可以逸待劳,即便有劫营之计,也会趁我军攻城不利,士气低落之时。否则若是劫营失败,岂不是自讨苦吃?”
  他这么一说,诸将也都恍然的点了点头。如果换成自己,只怕也不会来劫营。
  不过贾诩又接着说道:“但今夜我军若是进攻,却要防备攻城不顺之后,被对方趁势袭营。”
  未战先虑败,是荆州军的老传统了,听贾诩如此说,诸将倒也不以为意,只有泠苞、邓贤以及高沛等益州将校彼此交换了个眼神。
  法正见众人都不言语,便对刘琮说道:“吕将军所提声东击西之议当可施行。不过若要进攻走马岭,还需先渡咸河,眼下虽是寒冬,河面冰封,但能否承受人马通行,却不得不详加考虑。”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特卫营的一名校尉便回道:“这几日兄弟们一直在试,倒是找出一条路出来。”
  “哦?”刘琮有些意外的扭头看了看这名年轻的校尉,问道:“什么样的路?”
  那校尉指着地图说道:“从此处出发,经过这段冰面,可到河中孤岛,再由此处过河,便可到走马岭。然则要登上走马岭,除了这条,还有这条小路之外,就别无办法了。”
  “这两条小路只怕已被汉中兵严加把守起来了吧?”刘琮摸着下巴问道。那校尉点了点头,又补充道:“这两段冰面比较窄,冰层也还厚实,至少能从冰面上走过。”
  刘琮追问道:“以你的经验,最多能有多少人通过这两处?”
  “若是轻装而行,三千余人便是极限了。”这校尉很显然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当下毫不迟疑的回道。这便是早做准备的好处了,若非特卫营的兄弟们早早探明了这些路径,眼下就抓瞎了。有时候仅仅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不够,必须要预计到出现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很显然这名校尉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否则也不会找到这样的办法。
  吕蒙听了接道:“不用三千,有一千五百余人做疑兵即可!”
  刘琮先是赞许的看了看这名特卫营的校尉,然后转过头,指着地图上走马岭上的其中一条山路,对吕蒙说道:“若是敌军从此处下山,当如何应对?”
  “敌军应该不敢下山吧?”吕蒙有些迟疑的说道:“我军疑兵多备火把旗帜,敌军又怎敢下山与我军相争?”
  其实刘琮也知道,守卫走马岭上营垒的汉中兵,即便从山路下来,也将因地势险峻之故,并不能对这一路疑兵造成太大威胁,但若是不先行提防,真被敌人攻下来,搞不好会让将士们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毕竟雪夜之中突然杀出一路敌军,没有防备的话很容易造成军心动摇,继而溃败。
  吕蒙被刘琮这么一提醒,便说道:“以三百人守此路口,就可将下山之敌阻住,至少能抵挡一个时辰。”
  在完善了各处细节后,吕蒙等人便出了中军帐,自信去安排。
  毕竟连续赶路数十日之久,今天上午抵达后一直忙着安营扎寨,将士们顶风冒雪颇为辛苦,若是不抓紧时间好生休息,只怕体力跟不上。更何况又是夜间攻城,火把、云梯等物都要准备充足。
  及至准备妥当,各部士卒们也都吃上了热腾腾的晚饭之后,吕蒙等将校才算松了口气。然而此时天色也已完全黑了下来,狂风呼啸,雪花飞扬,让人不禁担心,这仗该怎么打?

  ☆、第一百一十章 雪夜雄兵叩险关

  数日之前,张卫便得知刘琮亲率数万大军北上,虽然没想到敌军速度如此之快,但荆州军已在关外十五里之地立营,他通过斥候也是知道的。饶是风雪交加,张卫也不敢大意,亲自去关城上巡视了两次,并未见荆州军有攻城迹象,这才稍感安心。
  杨任的意思是趁荆州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大营初立之时,在今夜出关劫营。张卫思忖半晌,最终还是没有同意。
  对于刘琮和荆州军,这几年来张卫虽在汉中,却也屡屡听人提及。此次刘琮出兵入蜀轻取成都,平定益州,更是让张卫觉得不可思议。
  蜀道之难,张卫岂能不知?然而就这样仍然被刘琮得手,听说破了成都之后甚至都没有折损多少人马。而在张卫看来,换做是自己和汉中兵的话,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自从张鲁与刘璋交恶以来,双方彼此征战的这几年中,张卫大多参与其中,与杨怀、高沛以及庞羲的东州兵,都交过手,彼此互有胜负,可以说据关而守的情况下,谁也奈何不了谁。可就是曾在白水关将自己死死挡住的杨怀,听说到了成都当夜便被斩杀身亡……
  面对凶名赫赫的刘琮,要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可张卫却必须将这种恐惧深深的压制在心底。
  好在汉中兵皆为教中信徒,忠诚度自不待言,便是战力也相当不错,现在又据守如此险要的阳安关,多少让张卫增强了一些信心。但这种信心,还没有强大到敢于夜袭劫营的份上。
  也幸亏他没胆大一回,若真派人出关劫营,恐怕兜头就会被掩杀回去,弄不好连关门都来不及关闭。
  至于荆州军会不会夜里攻城,张卫虽然认为荆州军远道而来只怕不会仓促进攻,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但让杨昂亲自去走马岭坐镇,自己也和杨任两人搬到关上暂住。
  天黑之后仍不见有雪停的迹象,而且凛冽的寒风仿佛比白天更猛烈了,吹得雪花直扑人脸,城头上若不是搭起篝火,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至于那些火把,早都被吹熄了。
  阳安关的城墙都是随山势而建的,曲折不说,还高低错落。也正因如此,守卫在关城上的士卒们才有避风之处。有些山体上还挖凿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山洞,挂起厚厚的帘子,洞里面生起火来倒也足够温暖。除了山洞之外,还有些了望塔,不过塔内到处漏风,这样寒冷的天气下,谁能耐得住?
  此时一处洞子里坐着七八个汉中士卒,俱都围坐在洞中火塘边,挤得满满当当。
  火塘内的柴火烧的正旺,将众人的脸庞映得红亮亮的,只是大伙看起来情绪不高,还有人邹着眉头似乎在为前途担忧。
  “听说,荆州兵已经到了咱关外了?”有人被这沉重的气氛压的喘不上气来,抬起头下意识的向洞外望去,口中说道:“那刘琮亲自领兵,也不知是真是假。”
  有个面相老成些的士卒谈了口气,说道:“这还能有假了?”
  “怕甚么?咱们这阳安关,啥时候丢过?”另一个身材粗壮的汉子,收回大手在脸上揉搓了一把,瞪大双眼道:“荆州军又如何?俺就不信,这两万人把守的关口,他一口就能啃下来?”
  先前说话那人,此时情绪也缓和下来,点头附和道:“就是,更别说咱们对面还有走马岭上营垒。要说益州兵当初数万人来攻,咱们不也守得稳稳当当吗?”
  听他们的口音,却不都是汉中人,看样子应该是从三辅地区投奔而来的流民,这年头只要能混上口饭吃,在哪儿落脚不都一样?
  不过有人想起往事,还是忍不住叹道:“当年俺那兄弟劝俺去奔南阳,没成想路上走叉了道……”
  “快别说了!”那老成些的士卒急忙拦住他的话头,低声道:“若是被治头大祭酒听到还了得?”
  那人听了浑身一哆嗦,连忙闭嘴,站起身来。
  他旁边的人因被他起身时按了按肩膀,便没好气的说道:“胆小鬼,你这是要去作甚?”
  “憋得慌!撒尿去!”那人掀起厚重的帘子,一股寒风裹着雪花扑入洞中,好在众人都围着火塘,没将火塘内的火焰吹熄。
  有人恼恨道:“去就去,快放下帘子!小心冻缩了卵子!”
  “不,不好了!”那个胆小的家伙直挺挺的举着帘子,大声喊道,洞外呼啸的寒风声中,他这声喊叫听起来异常惶恐!
  洞内众人呼啦啦都站起身,从洞口挤出来到关城上一看,只见咸河对岸一条火龙正顶风冒雪,向走马岭逼近。
  “荆州军?”有人低声喃喃说道,其实大伙儿都心知肚明,这时候从西南方向而来,除了荆州军还能有谁?虽然风雪扑面,但看起来人数不少,却不知走马岭上的守军能否挡住。
  就在大伙提心吊胆之时,走马岭上也亮起火龙,看样子守军也发现了,众人这才松了口气。走马岭的山势他们都知道,在荆州军进攻的方向上,唯有两条羊肠小道,即便如此,通上山岭的尽头也筑有营寨,别说现在风雪大作,就是平日里天晴时,也时易守难攻的要隘。现在守军既然已经警觉,想来就不会被敌军轻易攻下。
  “俺刚才就说过,要想攻打关城,必先攻破走马岭!”粗壮汉子缩了缩脖子,拍打着肩膀上落下的雪花,大声说道。
  众人齐齐翻个白眼,心说没听到你刚才说过啊……
  那胆小家伙晃晃悠悠的爬到处避风的垛口,撩起战袍下摆正要掏出那话儿,却成想脚下一滑,尖叫一声栽下城头。正要回洞内避风的众人听了,连忙抽出几根烧的正旺的粗柴禾,举在手中奔了过来。
  “没摔死吧?”老成些的士卒探出头去,同时将被风吹得呼呼作响的火把向外伸出,试图照亮些。
  然而下一刻他却瞪大了双眼,不敢置信的大声叫喊起来:“荆州兵!”城下身披白布,正小心翼翼率领部下疾行的泠苞狠狠地啐了一口,心中暗道,晦气!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战事胶着登山眺

  “荆州兵!”这声凄厉的喊叫仿佛是被人捏住了脖子嘶吼而出,尖利而又凄惶,更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惊恐。
  本来一切进展都还算顺利,邓贤和刘虎各领八百人马,先后渡过咸河,高举火把大张旗帜,吸引了走马岭上守军的注意,关城上的汉中兵见状,也未曾想到,此时关城下还有一路荆州军摸黑而来。
  而且泠苞率领的这一千余人是顺着城下的壕沟,贴着城墙根前行,既不用担心迷路摔落崖下,又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暴露。如果不是那个倒霉的家伙,甚至能够借着风雪的掩护直接摸到关门附近。然而随着那倒霉蛋摔落城头,潜伏而行的荆州军前锋便暴露了。
  泠苞也是个杀伐果断的硬汉子,见关上守军已经发现,当下大喊一声:“强攻!”
  由于事先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准备,众将士并不慌张,立即将扛在肩上的云梯高高竖起,贴着冰凉的城墙,开始向上攀爬。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守军顿时慌乱起来,好在守卫在城头的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卒,知道敌军现在已经暴露,接下来必然会开始强攻,于是纷纷招呼兄弟们占据城头,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指挥部下向城外抛礌石横木。
  “举盾!”泠苞提着刀一边向前冲,一边大声喊道。
  话音刚落,就见城头上探出几个弓箭手的身影,因城头上篝火照耀的缘故,显得格外狰狞,他们弯弓搭箭,向城下射去。城墙再高,距离城下也不过数丈,即便刮着狂风,如此短的距离下还是颇有杀伤力,当下便有数人被箭矢射中,惨叫着跌倒在壕沟内。
  因是打着偷袭的主意,泠苞并没有带弓箭手前来,这会儿便只能硬顶着敌军的箭矢,向上猛攻。
  此时仅有两百余人抵近城下,其余将士还在后面未曾跟进,毕竟城下道路狭窄,大队人马难以并行,只能在后方干瞪眼。
  云梯的长度也不合适,有的长了高出去城头数尺,有的短了离着城头差半个人的高度,气的泠苞心中大骂。这倒不是特卫营的兄弟们未曾估量过关城的高度,而是关城城墙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高度并不一致的缘故。
  “将军,怎么办?”一名校尉被城头砸下来的石块伤了额头,捂着脑袋对泠苞问道。
  泠苞咬牙道:“让抵近城下的兄弟们就近展开,向城头猛攻,其他兄弟跟我来!”
  兵力若是不展开,只能被守军死死压制,趁着现在他们还没醒过味,赶紧率领大部分人马继续向关口逼近,拉长战线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
  那校尉也是刚才被砸蒙了,这会儿听泠苞一说,当下应声去安排。
  “燃起火把!”呼啸的寒风中,泠苞不得不扯开嗓子大声喊叫,好在身边的护卫嗓门也不小,很快便有人借着城头上掉下来的火把,将准备好的火把引燃。
  现在就是要比一比,自己快还是汉中兵快了。泠苞举起手中环刀,大吼一声:“跟我冲!”
  壕沟内满是积雪,虽然相对来说要安全一些,但深一脚浅一脚的很难行走,更遑论奔跑起来。泠苞心一横,干脆跃上壕沟旁的山路,甩开步子加速向前冲去,身后护卫和将士们见状,也都有样学样,爬了上来。然而在壕沟内虽然行动迟缓,却不用担心会摔下山崖,这会儿上了狭窄的山路,加之雪滑风大,短短一会儿便已经有数十人在黑暗中摔了下去。
  虽然这里山崖并不太高,而且有些地方坡度较缓,又有积雪覆盖地面,或许性命无忧,但对急于攻关的荆州军来说,任何兵力的损失,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战局。
  不过在山路上的确要比壕沟内跑的更快,借着城头上的火光,泠苞一边提防着关城上射下的冷箭,一边指挥部下伺机竖起云梯攻城,同时还要让后续部队继续向前突进。
  阳安关因依山而建,所以关城城墙并非一条直线,若是从地图上来看,整体更像是个弧形,而实际上这个弧形在很多地方,却是有转折的。对于守军来说,这些转折之处可以形成夹角,非常有利于防守,而对进攻方来说,则平添了更大的困难。
  闹出这么大动静,张卫早就被惊醒了,在得知走马岭遭到荆州军袭击之后,他还不太担心,但紧接着荆州军潜行至关城下被发现,继而开始强攻关城之后,张卫便坐不住了。
  他和杨任都在关门城楼内休息,得知敌军已逼近关下,张卫匆忙在护卫的服侍下披甲,要亲自往关墙上督战。杨任比他速度快,见状忙拦住张卫,说道:“将军乃是三军主帅,怎可轻动?敌军夜袭走马岭,又潜行抵近关下,想必人马并不多,便由末将前往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