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往即可!”
张卫心中暗自思忖,眼下不过是与荆州军初战,自己若是表现的太过惊慌失措,恐怕会伤及士气,更何况杨任久经战阵,有他在关城上督战应该没什么问题,自己还是在关楼上总揽全局的好。
想到此处,张卫便不再坚持,而是对杨任叮嘱了几句,待杨任离开之后,他又唤来近卫,令其往走马岭去见杨昂,务必探明敌情。
关楼并不很大,修建的倒是颇为坚固,四壁的火把和正中的火塘将楼内烘得温暖如春。张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转身回到木榻上大马金刀的坐下,心里却始终静不下来。虽然支愣着耳朵,但此时风雪大作,除了呼啸的寒风之外,只能在风声间隙中听到隐隐的厮杀声。
与在关楼内坐镇的张卫相比,走马岭上的杨昂压力更大。
杨昂今年不过三十许,原本是益州广汉人,当初被刘焉派到张鲁部下,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他也从小小的别部司马,成了现在的汉中将军。此次随同张卫驻守阳安关,杨昂深知对手太强,所以更加不敢掉以轻心。
荆州军渡过咸河,抵近走马岭下时,杨昂刚刚睡下,得知消息后立即起身,他本就未曾卸甲,反应不可谓不快。
这不是杨昂第一次守阳安关,当初和益州军作战,双方你来我往,汉中兵曾攻打过白水关,而益州兵也没少在阳安关下损兵折将。因此杨昂不但对如何守关颇有心得,对于怎样攻关更是有很丰富的经验。
放到阳安关来说,若想破关则必先攻走马岭,不管是张卫也好,杨昂也罢,都已经在心里形成了定势。现在荆州军顶风冒雪,大举进攻走马岭,在杨昂看来非但不蠢,反倒说明对方也深知这一点。
不过这走马岭岂是好攻的?杨昂虽然紧张于荆州军的进攻,但若说没有信心守住走马岭,也不全对。这走马岭上的营垒,经过多年修整,不说固若金汤,也和铜墙铁壁差不太多了。当初杨怀亲自领兵进攻阳安关,硬是在走马岭下伤亡了数千人,都未能撼动半分,最终只得悻悻离去。
走马岭之所以易守难攻,除了上山的山路狭窄崎岖,山势陡峭之外,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岭上地势相对平坦,否则也不会有走马岭之称。这种地形,无疑对守军极为有利,加之营垒相连,彼此呼应,敌军即便能攻上山岭,也将陷入营垒的不断攻击之中。
对于守军来说,既可以死守那两条通往山岭的小路,也可以将敌军放到岭上,聚而歼之。当然面对传说中凶名赫赫的荆州军,杨昂却不敢如此大意,在他的严令下,调集了两千人马分别将小路尽头的营垒填得满满当当。
岭上的守军严阵以待,岭下的荆州军却并不急于进攻,他们本就是疑兵佯攻,真要从这里登上山岭,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荆州军营寨右侧的山上,刘琮正和法正等人驻足远眺。本来贾诩也要亲自前来,但却被刘琮劝住了,且不说这会儿风雪交加,就老头那身板恐怕站上一会儿就得冻出毛病,光是这段上山的路,都很是崎岖难行。
虽然吕蒙还未派人来汇报战况,但刘琮也能看出来,潜行奇袭的计划已经告吹了,此时就看能否强攻上关墙,如果能夺得一段城头,后续部队再源源不断的跟进的话,或许还能有所斩获。只是被汉中兵提前发现,己方兵力未能在城下展开,在这样的天气下,攻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大雪纷飞,天色又极黑,视线自然难以望远。好在此处离鸡公山并不太远,若是风向有变,甚至能清晰的听到随风传来的厮杀声。
很显然战事已经陷入了胶着,不过刘琮并没有太过失望,因为他本就对此次夜袭没有抱太大希望,刘琮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通过这次夜袭,观察阳安关的守卫情况。现在看来敌军充分利用了地形条件,将阳安关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
能否找到对方的弱点,对接下来的攻坚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刘琮才会冒着风雪亲自到此处观战。
“来人!”刘琮揉了揉被冻得有些麻木的脸颊,大声喊道,没办法风雪太大,不提高嗓门,别人听不到啊。待传令的近卫靠近州,刘琮说道:“给吕将军传令,若半个时辰再无进展,即可收兵!”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两军相持何能久
“什么?退兵?”吕蒙愣怔了一下,见前来传令的那名近卫点了点头,心下隐隐有些后悔。他倒不是后悔揽下此次夜袭的担子,而是觉得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虽然刘琮给了他半个时辰的时间,但吕蒙很清楚,即便不限定时间,这关城也很难强攻下来了。
与其让将士们平白战死,不如现在就将他们扯下来。否则拖延的越久,将士们的伤亡就越大。吕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从何时开始在意普通士卒的生死,但现在既然已做了决断,他便立即开始安排起来,一面派人前去给泠苞传令,一面安排接应的人马,而他则打算亲自领近卫断后。
在关城下浴血奋战的泠苞得令后,也暗自松了口气。他固然年少气盛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但若是丢了性命,天大的功劳又有何益?他这会儿也看明白了,就凭自己率领的这一千人马,很难攻上城头,而且随着汉中兵越来越多,压力骤然增大,此时麾下伤亡已经很不小了,若是再继续强攻,只会徒增损伤。
虽然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甘,但泠苞很快便调整好情绪,率领部下向后撤退,城上守军并未出关追击,加上有吕蒙派来接应的人马,总算将攻城的兄弟们都撤了回来。
泠苞滚了一身雪泥,看起来狼狈不堪,将士们也都神情沮丧,士气低落。此战虽然时间不长,但泠苞大概清点了一下,竟有三百余伤亡,伤者还好办,毕竟多是被箭矢所伤,或是礌石滚木砸伤,在同伴的搀扶下还能勉强行走,至于阵亡的将士,就只能暴尸于关城之下了。
担当疑兵的邓贤和刘虎也先后接到收兵的命令,他们这两路人马倒是没什么损伤,撤退时走马岭上的杨昂也没有派兵下山追击。待他们小心翼翼的踏过冰冻的咸河,回到营中后已是三更时分。
此时刘琮也已在中军帐内,正与吕蒙、泠苞等人说话,见邓贤刘虎进来,便转而问道:“走马岭地形如何?可曾发现有何弱点?”
邓贤和刘虎对视一眼,自胡床上起身来到地图前,指着走马岭说道:“虽然看不十分真切,但此岭山势极为陡峭,两条山路末将也派人试探过,最窄出勉强可通过三人并行,且坡度极陡,稍有不慎,就会摔落山崖。还有这两处,敌军在此都筑有堡垒,居高临下,封锁严密。若是强攻的话,恐怕伤亡极大。”
他虽未明言,但话里的意思已经表露无遗,不止伤亡极大,恐怕还很难从这两条山路攻上山岭。
刘虎接着补充道:“若是想绕过走马岭,就必须从这里进山,且不说山路崎岖难行,光这路上耽误的时间,恐怕就要有数十日。”
攻不下,绕不开,看似并不很大的走马岭,却成为攻击阳安关的拦路虎。
至于直接攻击关城,今夜的试探性攻击已经表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原本荆州军的攻坚利器霹雳车,却又因地势的缘故无法摆开,难道就只能拿人命往里填了吗?众将想到这里,都有些焦躁。
“或许,不走阳安关也可……”刘琮微眯着双眼,脑海中回忆围绕这座雄关所发生的那些着名战役。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军是在建安二十年,也就是十三年后才进攻汉中,貌似也是久攻不下,后来用诈退之计,使得守关的汉中将士放松了警惕,这才乘虚急攻,夺下了这座关隘。到了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率兵袭取汉中也被挡在了阳安关,不过那时候他甚至没能到阳安关下,就被张合领兵阻挡在大巴山的深山峡谷之中。
刘备与张合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一直未能进入汉中盆地。直到一年后,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合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通过夜间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并且由老将黄忠斩了夏侯渊。张合闻夏侯渊败死,这才退守阳安关。随后,曹操增兵阳安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将士伤亡过大,而败退关中。
这两场战役,都是攻方获得了胜利,可见雄关再如何坚固,总有攻破的时候,只是放在当下,自己该怎么办呢?
是效仿曹军的诈退之计,还是学刘备与汉中干耗?
曹军诈退利用的是汉中守军麻痹大意,最终还是经过一场激战才攻下此关,而刘备则是消耗对方粮草,待其自行退兵,两者相较而言,前者快但伤亡肯定也不小,后者虽损失小但时间太长。更何况现在的形势又和历史上不同,汉中兵绝无粮草问题,反过来说,自己倒是有这方面的隐患。
毕竟从益州运送粮草,多是崎岖山路,损耗大不说,效率也很低。
法正见刘琮说完这句话之后便蹙眉不语,心中思忖片刻,对刘琮说道:“大将军之意,是绕过此关吗?”
“绕行的话就太远了。”刘琮摇头否认了这个想法,环视诸将道:“诸位熬到此时都累了吧,先各自回营休息,攻打阳安关之事明日再议。”
然而第二天众将汇集之后,刘琮却没有急于商议如何攻城,而是询问起各部昨夜可有士卒冻伤,柴薪等物是否充足等琐事。
刘琮见有些将校似乎不以为然,便正色说道:“诸位可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将士们若是非战而伤亡,对于士气影响巨大。眼下我军至此,恐怕还要和汉中军对峙许久,这些事情若是不早日考虑,安排妥当,又怎能在这荒山野岭里久持?”
荆州军大营虽然设立的很是坚固,但不代表士卒们就得到了妥善安置。这寒冬腊月,又是大雪纷飞的时节,简陋的帐篷如何能够保暖?别说旁人了,便是刘琮昨夜睡到半夜时分,都被冻醒了,更遑论那些普通士卒?
要解决取暖的问题,仅仅依靠火盆是绝对不够的,然而也不可能盖房子,那么该怎么办呢?
对此刘琮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挖地窝子,也不用太深,半人高就可,上面仍旧是帐篷,但如此一来至少能够保暖。虽然不知道刘琮是如何想到这个法子的,众将还是赶紧安排人手立即执行。荆州军这个动作,被汉中斥候发现后报给张卫,倒是让张卫陷入了迷惑之中,荆州军这是要闹哪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可否逼其树降旗
昨夜荆州军声东击西,潜行攻城,虽然并未得手,还是让张卫着实紧张了一阵。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荆州军的决心,好在发现的及时,且走马岭那边也没有中计,否走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荆州军败走之后却开始在营内大肆挖坑,难道这是在提防自己劫营不成?要说他之前动过这样的心思,在经过昨夜那场短促而激烈的交锋之后,就彻底不再做此想了。
杨任倒是觉得荆州军如此做,是准备要在关外长期对峙,对此张卫感到有些疑惑。在他想来,如今关内粮草充足,即便有所欠缺只要发个行文,很快便能从南郑运粮。而荆州军远道而来,即便要从白水关、梓潼等地运粮,都要耗费许多时日,相比之下,对峙下去只会对己方有利吧?
“这冰天雪地的,让他们在山里挨冻好了。”杨任冷笑道:“据说荆州军攻城必用霹雳车,发石如雨,大者如磨盘,小亦若斗,中者无不齑粉。不过听有见过的人言说,那霹雳车高大笨拙,且不说运送不便,就算能拉到关下,以山地之狭窄也无法架设。失此利器,荆州军便只能用偷袭的手段了。”
张卫一脸庆幸的点头道:“是啊,我军占尽地势之利,关内军民又俱为一体,现在又是寒冬,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方,只要咱们自己不出纰漏,我就不信荆州军还能插翅飞过此关不成?”
他这么一说,杨任倒是想起一事,不由蹙眉说道:“将军,若是荆州军见攻不下关隘,转而绕行呢?”
“哼,那刘琮若是活得不耐烦,尽管去绕!”张卫这会儿信心大涨,有些不屑的说道:“此关控扼三地,北上也好东进也罢,非过此关不可!绕行去往南郑的话,他就得先退回白水关,从巴西进兵,明年春天都未必能从大巴山里转出来!”
杨任还是有些不放心,迟疑道:“山中或许有小径可通,末将就听说过,樵夫猎户能从山中辟出小路。”
“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张卫不以为然的摆手道:“你也知道那不过是樵夫猎户开出来的,且不说能否通往山外直到关内,即便有,也定然不利大军行进,这个倒不用担心。现在咱们只要管好自己,不出差错,这关就丢不了!”
见张卫如此说,杨任也不好再固执己见,点头应是。
张卫既打定主意坚守不出,便立即派人去走马岭告知杨昂,杨昂也正有此意,当下约束部众,除了斥候之外,各部决不许擅自下岭搦战,违令者军法处置。
汉中兵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绝不出战的架势,倒是让刘琮有些无可奈何,看来张卫等将,也并非一味好勇斗狠的赳赳武夫,知道当下的形势死守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如此一来对荆州军也未尝不好事。
毕竟荆州军艰苦跋涉数十日才到了这里,要说不疲劳是不可能的。好容易安营扎寨之后,紧绷的神经必然会松懈下来。即便再坚固的营寨,只要守军的防范意识不强,也很容易被对方攻破。这也是为何在这个时代经常会发生夜袭劫营的原因。
到了两军相持阶段,营寨的防守随着对抗的激烈便更加严密,想要劫营就需要审时度势,而且防守方也多已经将防守布置的非常严密了。
现在汉中兵缩在关内和走马岭上,对荆州军来说,正可以抓紧时间将营寨的防守进一步严密起来。
自那夜偷袭攻关失败后,第二天风势渐小,到了今天雪也终于停了。
刘琮走在营中,脚下踩着雪“咯吱”作响,足有数寸之厚。他对裹得严严实实的贾诩说道:“难得雪霁天晴,先生也当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才好。”
贾诩捋了捋稀疏胡须,点头道:“是啊,整日闷在帐内,暖和倒是暖和了,就是这胸口总觉得堵着什么,现在到外面走走,真是舒泰不少。”
“先生是不是觉得,此次出兵汉中太过操切了?”刘琮扭头看向贾诩问道。
这个问题之前两人没少交流,贾诩最初是不赞成过早出兵的,不过此时他却摇头道:“现在兵临关下,所要考虑的便是如何破关。老夫是觉得将军既然摆出相持的样子,只怕心里已经有了破关之计了吧?”
刘琮摸了摸鼻子,笑道:“只是有了点想法,还不知能不能行。”
“呵呵,老夫这两天也想到个粗苯的法子。”贾诩闻言微微一笑,对刘琮说道:“不若各自在这雪地写出所想之计,如何?”
难得老家伙童心大起,刘琮欣然应允,背过身在雪地上以指为笔写了个字,待起身后见贾诩已写好,便退开一步,两人低头一看,只见雪地上两个大大的“火”字一左一右。
“其实这个火字还不够贴切。”贾诩一边随刘琮迈步前行,一边说道:“将军可还记得当年在宛城,曹军在城外垒土为岗,后来被我军火攻焚烧坍塌之事么?”
刘琮点头道:“我也是想及此事,才想到用火攻的。”
这年头若是想要攻下如此坚固的关城,除了以人命填的强攻之外,所能用的办法不过是那么几条。
以汉中军的警惕,特别是五斗米教在汉中地区政教合一,想要派遣密探混入关内显然是不行的,即便以前混入关内的特卫营兄弟,现在也很难传出消息,至于抢关夺门就更不用想了。所以里应外合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至于分化瓦解守军将领,也很不容易,张卫不用考虑,杨昂、杨任二将呢?虽然杨昂是益州军出身,但如今他在汉中身居高位,家眷又早已被他接到汉中,虽然可以派人与之接触试探,但绝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
再其他诸如断水源、或筑坝截留再放水围城之计,也因荆州军处于下游,又是冬季不可采用,甚至还得反过来防止汉中军这么折腾自己,当然即便汉中军要用这些手段,也只能等到春暖花开之时。
而用火攻的办法之前吕蒙等人就曾建议过,只是要想达到破城入关的目的,仅仅用火烧关门的办法是绝对不行的。
除此之外,在关墙外垒土筑成高台,然后从高台上直接杀入城头,也是种办法,但那要在地势平坦之处才可以,否则压根垒不起来那样的高台就会垮塌。
不过也正是想到当年曹军在围攻宛城时所采用的这个方式,刘琮觉得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但不筑土垒,而是以木材搭建,然后再放火焚烧。然而这个办法能否对坚固的关墙造成破坏,刘琮还有些拿不准。
要是有火药的话,那就简单多了,刘琮心中暗自想道,黑火药他倒是想造,但在冶炼水平低下的现在,即便能造出火药又能产生多大用处,只怕还很难说。
所以刘琮才会想到火攻,但又觉得还不足够,听了贾诩的话之后,他双眼一亮,很显然贾诩并不仅仅要用火攻。
待贾诩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之后,刘琮不禁点头道:“这个办法好!”
贾诩矜持的捋着胡须,说道:“不过还需详加斟酌,务必一次成功才行。”
刘琮点头道:“正是,这么一来,还需如此……”
两人边走边说,将贾诩的计划一步步进行完善,甚至连刘琮的办法也加入其中,只是做了些改变。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就能成功,但相持下去绝不是刘琮所要的,唯有尽快攻破阳安关,才能在战略上尽早掌握主动。对此贾诩也是赞同的,否则也不会同意刘琮这么快就出兵汉中。
待回到中军帐中,刘琮便召集诸将,开始分派任务。众将领命之后各自去准备,刘琮又对贾诩说道:“以先生看来,有没有可能在破关之后,想办法让张鲁投降?”
虽然现在说这个似乎有点为时过早,但贾诩还是很认真的思忖片刻之后,才对刘琮说道:“只怕不容易啊。”
刘琮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越快结束汉中战役,则越能早日经营此地,并且对曹操构成更大的威胁,压制曹操的发展。如果能通过军事威胁逼迫张鲁放弃抵抗投降,不但能够大大减少荆州军的损失,也能让汉中免受战争之祸,对于接下来的治理大有好处。
“毕竟张鲁以五斗米教统治汉中已有数年,将军又没有大义在手,即便能攻下阳安关,也只能使其愈加顽固,而且很可能向曹操求援。”贾诩继续说道:“彼时汉中境内只怕会出现全民皆兵人尽敌国之困境。”
这一点刘琮也想到了,毕竟宗教的力量他这个穿越者太知道了,更何况黄巾军不就是太平道吗?若是张鲁誓死不降,发动所有教众反抗的话,必将会将荆州军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要将张鲁为首的大小五斗米教高层铲除,就能够从组织上瓦解这一势力,至于后遗症什么的,刘琮相信只要严厉打击的同时,能通过新政的推行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吃得饱饭,就能争取到底层民众的支持。虽然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想想张鲁之所以能够在汉中立足,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吗?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别有诡计筑土垒
汉中四面环山,乃是一处盆地,虽地势险要,但面积有限,人口即便有各地流民涌入,到现在也不过十万户,几十万人而已。以汉中的实力供给三五万军队虽然不成问题,但这也接近极限了。毕竟不可能将所有青壮都拉去当兵,还得有大量的人去种田生产。
在这种形势之下,阳安关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出来,而从阳安关到南郑,更是只有两三日路程,距离实在太近了。
所以荆州军兵临阳安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郑城中,使得城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毕竟刘荆州的名头太过响亮,这几年内不但吞并了江东,更是连益州都据为己有,如今这恶邻又觊觎汉中,发兵来攻阳安关,若是被其破关而入,战火很快就会烧到南郑。
不过越到这种时候,政教合一的好处便愈发体现出来。
说起来张鲁虽然是杀了刘焉委派的张修,并吞并其众才得以自立,但当时朝廷早已四分五裂,曹操也一直忙着四处征讨无力西征,刘璋麾下的庞羲等东州兵又干不过张鲁,所以曹操采取怀柔拉拢之策,拜张鲁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有了朝廷的任命,建立政权的张鲁便借机大肆发展,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个“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
在这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之下,很快便平息了城内民众的骚动,不过只要荆州军一天不撤兵,这种被压抑下的恐惧早晚会爆发出来。对此张鲁决定向曹操求援,毕竟他现在还是名义上的朝廷官员,刘琮又是曹操的死敌,不借助曹操的力量来对付刘琮,仅凭汉中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的。
派出使者之后,张鲁并没有因此就安心了,反倒更加注意起阳安关外荆州军的动向。不过令他有些疑惑的是,自荆州军初到进行过一次夜袭之后,便在关外营寨中按兵不动了。
这倒不是张卫没有派人到南郑汇报情况,实际上他几乎每天都会派信使往南郑城向兄长报告。
其实也不能说荆州军完全按兵不动,就在昨日,荆州军开始在关城下垒土为台。
“荆州军疯了不成?”张卫得知消息后很是惊讶,但整整一天荆州军才用土袋围了个半人高的土包,让城头上的守军几乎笑掉大牙。
不过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虽然城下地势非常狭窄,可架不住荆州军一点点的向城下逼近,有了这些土包荆州军士卒便有了遮蔽藏身之处,加上弓箭手不时放出冷箭,那些土包竟然越来越高。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不若末将领兵出关冲杀一阵?”杨任看不过去了,就这么束手无策的干等着可不是他的风格,张卫也觉得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被荆州军筑成高台,必须出关将其破坏才行。
待杨昂率领两千余人自关门鱼贯而出,顺着城下狭窄的山路冲向荆州军所筑的土垒时,立即遭到荆州军弓箭手的攒射。
地形狭窄人群密集,虽然城上的守军也在向下射箭,但还是挡不住荆州军的箭矢,如同飞蝗一般扑向出城的汉中士卒。噗嗤作响的锋锐入肉之声接连响起,同时还有中箭士卒的惨叫声,很快就倒下了一大排。
杨昂手持圆盾环刀冲在最前面,若非他见机得快,扑倒在地顺势滚入城下壕沟,只怕也逃不掉箭矢的攻击。跟在后面的汉中士卒见状,有样学样都往壕沟里躲藏,实在挤不进去就只能趴在满是积雪的路上。
在关城上观战的张卫见状,连忙下令弓箭手务必要压制住敌军,然而荆州军弓箭手有土垒可以藏身,除非不间断的向下抛射,否则瞅准机会就冒出来向路上攒射箭矢。
最可气的是荆州军竟然还装备了大量硬弩,也不消探出身子,架起弩弓盲射即可,反正就那么大一片地方,碰着谁谁倒霉。
面对近乎无赖的打法,张卫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寄希望于杨任能随机应变了。
好在杨任没有让他失望,顶住了荆州军的箭矢之后,杨任见距离并不太远,干脆发狠道:“冲!冲上去!”
城下的汉中将士也知道趴在壕沟里也不是办法,唯有抵近接敌,当下随着杨任爬出壕沟,冲上山路。
张卫则在城头上不断催促弓箭手们向城下抛射箭矢,给杨任等人提供掩护。
密集的箭雨终于将荆州军压制住,杨任因雪地路滑摔了个筋斗,好在这会儿队伍并不密集,才没被自己人给踩成肉泥,饶是如此也闹的满身雪泥。
这短短数百步的距离,此刻看起来如此遥远,待杨任终于率部杀到一个土垒前时,城上守军怕误伤便不再射箭,但这土垒已有一人多高,急切间很难攀爬。
“杀!”就在汉中兵向土垒上攀登时,守在垒中的荆州长枪兵忽然出现,雪亮的长枪裹着寒风猛地向下刺出。
乱枪攒刺之下,汉中兵顿时被戳翻数十人,滚烫的鲜血很快融化了地上的积雪,转瞬之间又被人践踏在脚下,双方立即陷入了混战之中。
臃肿的战袍让杨任感到很别扭,堵在山路上的土垒更是让他憋气,以前怎么没想到,狭窄的山路也同样限制了己方,这个土垒将山路完全堵死,想要攻破就只能从正面强攻,可每次投入战斗的不过十几人,而在双方人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据守土垒的荆州军显然防守的很是轻松。
城头上能够提供的支援也很有限,看起来只能打消耗战,用人命硬堆了。
然而这种程度的强攻却在荆州军的顽强抵抗下,终告失败。杨任也被冷箭射中胳膊,好在甲胄够结实,伤势不算严重。张卫见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狼狈退回关内后,杨任有些气急败坏,没想到荆州军逼到城下,自己竟然拿对方毫无办法。
张卫倒是对他好言抚慰了一番,并没有因为杨任的失利而责怪于他。“荆州军在城下筑垒,可再怎么也不能和城头一样高吧?”这会儿张卫也意识到地形的问题了,有些疑惑的对杨任问道:“会不会是荆州军还有什么别的诡计?”
☆、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挖地道谋破关
如果说荆州军不知道土垒堆不到城头那么高,张卫是断然不信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所怀疑,荆州军在关城下垒土为台,是否还隐藏着别的诡计。
荆州军抵近关城下,筑土为垒绝非易事,且不说要将土袋运到城下这段危险的山路,就说城头上的守军也不是没想过办法阻挡。礌石、滚木不用说,弓箭手更是没放松过。然而荆州军将士顶着厚盾,不计伤亡如同工蚁搬家一般,硬生生的将土袋运到了关城下。
万事开头难,如果汉中兵一开始的时候就出关作战,估计还有可能破坏荆州军的计划,但随着土垒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甚至还抗来了原木在垒上加了顶盖,再行攻击就为时已晚了。
杨任是亲自杀到土垒前的,自然观察的更为仔细,此时听张卫这么一说,他仔细回忆了一下,片刻之后摇头道:“能有什么诡计?以末将看来,荆州军这也是没别的法子,只能狗急跳墙了。只要咱们咬牙坚守住,敌军必不可久持。”
之所以说咬牙坚守,是因为现在这个天气实在太冷了,守在城头上的汉中士卒除了要警惕荆州军攻城之外,还得和寒冷的天气斗争。不过己方难熬,敌人也同样难受,可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