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闷的撞击声在两军相遇的刹那瞬间响起,狭长锋利的陌刀整齐地向下劈砍,立即斩断了无数长枪,枪头还未曾落地,陌刀挥动顺势一刺,就听“噗嗤”响成一片,刚一照面,冲在前线的曹军士卒就倒下了一大片。
  “杀!”刘磐暴喝一声,手背上的护甲已鲜血淋漓,那是对面被他开膛破肚的曹军喷射出的鲜血,滚烫而又粘稠,刺鼻的血腥味,使得双方将士很快就陷入了疯狂的厮杀之中。
  与坚韧的陌刀相比,曹军的长枪如同纸糊的一般,即便拼尽全力刺中对方,却难以给对手造成多少伤害,然而只要对方的陌刀落下,必然血肉横飞!
  这两百余陌刀营将士,如同一柄锋利的尖刀插入到曹军的阵型之中,搅起漫天的腥风血雨。
  一名被砍掉胳膊的曹军士卒,恶狠狠地扑向面前的敌人,单臂抱住了对方的一条腿,可是没等他发力将对方掀翻,背上就被狠狠地踏了一脚。那陌刀营将士全身铁甲,战靴也是铁甲覆面,铁板为底,这一脚下去何止百斤?就听“喀嚓”一声,这名曹军士卒的脊骨已被踩断,那陌刀手甚至都懒得低头看他一眼,紧随着身旁的同袍继续向前。
  惨烈的厮杀使得观战的曹军将校神色凝重,有人对曹仁低声问道:“敌军悍勇,势难抵挡,要不要暂且收兵?”
  曹仁双眼微眯,缓缓摇头道:“刚不可久,必须将其阻于营外!”
  在他看来,披着如此沉重的铁甲,又用的是那样沉重的武器,陌刀营的锐气很快就会失去,只要等到敌军稍露疲态,他就可以下令骑兵冲击,也许就能将这两百余陌刀营全歼于此。
  然而陌刀营的持久力却出乎曹仁的预料,不但没有露出疲惫之态,反倒越战越勇。
  他哪儿知道,陌刀营的将士都是从荆州军各部中的精锐挑选而来,其中不乏百人将,任何一个普通士卒在其他各部,最低都是什长之类的军官。可以说陌刀营的组成,是荆州步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除了严酷的训练之外,他们的待遇也是全军数一数二的。甚至比明光骑都高出一筹。
  无论是年龄、体格还是作战经验,这些陌刀营将士都处于巅峰状态,充足的营养使得他们拥有充沛的体力,哪怕沉重的铁甲和陌刀,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且陌刀营的战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点。
  陌刀营所用的是纵横五十余人的方阵,每前进数十步便由第二排替换到第一排,前排伤亡则立即由后排补充,使得正面对敌的面积并不大,更能在轮换之后让将士们有喘息之机。陌刀劈砍,循环不断,就如同一架配合精密,运转良好的杀人机器一般。
  想到形成如此熟练的配合,没有一两年严酷的训练是达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刘琮一直将陌刀营雪藏起来的主要原因。
  三千余长枪兵被陌刀营横冲直撞,蛮不讲理的杀得几乎溃不成军。虽然看上去陌刀营陷入了曹军阵型之中,但实际上却是所向披靡!
  “将军!”一名骑都策马冲至曹仁前面,目呲欲裂的大喊道:“我部伤亡惨重,还请将军出动骑兵合击!”曹仁冷冷的瞥了他一眼,不为所动。现在己方若是出动骑兵合围陌刀营,则敌军骑兵必然会从两翼冲击,彼时很可能形成一场混战,对于曹仁来说,这样的损失是绝不允许的。“鸣金,收兵!”不过曹仁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己方将士损失殆尽,且让荆州军赢上一阵,只要守住营寨不失,荆州军又能奈我何?

  ☆、第一百零五章 故技重施怎抵挡

  曹军长枪兵退去之后,刘磐也率领兄弟们缓缓退回本阵。二百余陌刀营将士,除了十余人阵亡之外,只有三十余人受伤。不过即便是阵亡的兄弟,也被抬了回来。
  相比之下,曹军的伤亡可谓非常惨重,伤亡竟然达到五百余,若不是曹仁及时下令收兵,只怕很快就要崩溃了。
  然而一阵之胜负,并不能改变目前双方对峙的形势。对于曹仁而言,在荆州军霹雳车失去威胁之后,坚守营寨阻挡其北上,就已经达到了战略上的成功。而荆州军想要对许都构成威胁,逼迫曹军主力回师南下,就必须攻破曹仁营寨。
  陌刀营的胜利使得荆州军将士士气高涨,然而赵云等将领都很清楚,攻破曹营的难度一点也不低。现在炮车营的霹雳车损坏严重,很难指望在攻击营寨时能发挥多少作用。
  眼下已经是初冬时节,好在天气还不算特别冷,城内许多地方已经烧成了一片白地,荆州军各部入城之后,也只能搭建帐篷安身。赵云等人则干脆搬到了北门城头上。
  北门城墙在之前曹军攻城时,也损坏的相当严重。城楼早已成了一堆废墟,许多垛口都已倒塌。曹军攻占叶城后对北城只是稍加修缮,城楼压根就没有重建。
  众将在大帐内商议了半天,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最终赵云决定强攻曹军营寨,待用过了午饭之后,各部便陆续出城列阵。
  此时天色阴沉,北风阵阵吹得旗帜猎猎作响。赵云本想亲自领兵冲杀,但却被庞统等人劝阻,毕竟他现在身为主帅,又没有到万分危急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身先士卒。
  面对来势汹汹的荆州军,曹仁并没有感到意外。即便换成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强攻。
  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荆州军两万余人马占了优势,不过曹军处于防守一方,多少弥补了这种劣势。尤其是曹军营寨占据地利,荆州军人数上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曹军的营寨一共有六座,错落相对整体上又如同长蛇一般,连绵数里控扼道路,彼此之间又能相互支援,易守难攻。哪怕丢失了一座营寨,剩余的曹军营寨依然能够给荆州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曹军营寨前方则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狭窄的空间使得荆州军很难大规模投入兵力。
  荆州军残存的十余架霹雳车在组装起来之后,刚向前推进了数百步,就遭到了曹军霹雳车的集中轰击。炮车营将士见无法前行,只得就地展开,向曹军营寨投射石弹。数十枚石弹很快投射完毕,虽然给曹军营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对方显然早有准备,很快便加以修复。石弹用完之后,霹雳车只能投射碎石,虽然看上去比石弹吓人的多,却难以破坏曹军坚固的寨墙了。
  好在曹军的霹雳车也很快散架,双方几乎同时停了下来。
  张辽一直眯着的双眼,猛地睁开。随着他一声令下,两千步卒呐喊着开始向曹军营寨冲锋。硬碰硬的强攻,在这一刻才算真正开始!
  曹军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向半空中抛射出夺命的锋锐箭矢,随着一阵密集的弓弦震动声,箭矢如雨铺天盖地的向荆州军将士兜头坠落。刀盾手们举起盾牌,脚下不停地向前狂奔。
  “噗嗤!”一支羽箭穿过盾牌的间隙,射中了一名刀盾手的大腿,他惨叫一声翻滚在地,身后的士卒却毫不停留地从他身上跃过。这种时刻停下来就是等死,向前冲,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紧随在刀盾手身后的荆州军弓箭手,也立即开始向寨墙上攒射,双方的箭矢在空中如同乌云一般,带着死亡的气息笼罩在战场上空。
  数百步的距离渐渐拉近,虽然这路上倒下了很多荆州将士,但他们终于杀到了寨墙附近。因地面多有石块,很难挖掘,所以曹军营寨前的壕沟不深,但堆得非常密集的鹿柴和拒马,还是给荆州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寨墙足有两人高,然而要攻到寨墙下,却必须将这些鹿柴和拒马清理掉。许多荆州将士在对方的箭矢下扑倒在地,而寨墙上的曹军弓箭手,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快!抬过去!”一名什长抱起拒马,对身后的兄弟们大声喊道。然而话音刚落,数支箭矢就射入他的后背,什长无力的倒下,但很快便有一名粗壮汉子代替了他,十几个兄弟一拥而上,抬起沉重的拒马艰难的向寨墙下挪去。在短短数十步的距离,又有五六个将士被射倒。可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这些荆州军将士便拼着命的向寨墙下冲杀。
  拒马虽然只有半人多高,但足以为将士们提供立足的支撑。一个身材不高但颇为精悍的士卒,干脆甩掉盾牌,助跑了几步后高高跃起,踏着拒马猛地一跳,一只手搭上了寨墙顶端。
  “上啊!上啊!”倒卧在血泊中的什长艰难的提起头,看到这一幕时心中喊道,可是那名士卒还没来得及借力翻上去,寨墙上刀光一闪,整个手掌便被砍断,鲜血四溅!这士卒闷哼一声翻身落下,身体却被拒马尖锐的木桩戳了个透心凉……
  除了利用拒马之外,还有用数支长矛斜搭在寨墙上,以此借力的。寨墙下的荆州军将士悍不畏死,寨墙上的曹军士卒也不甘示弱,他们疯狂的向下射箭、刺出大枪长矛,双方很快便陷入了混战之中。
  寨墙下很快便堆满了尸体,在这样残酷的战斗中没有人心怀侥幸,谁都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遭遇到什么。
  遭到攻击的只有前面的两座营寨,但曹仁却严令其余各寨不得自行出兵。他立在中军营寨的辕门望楼上,眉头微蹙,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战场。
  荆州军如同怒涛般的进攻,使得那两座营寨看上去摇摇欲坠,但曹仁相信,只要再坚持下去,必然不会失守。
  果然,眼看无法攻破曹军营寨,张辽不得不下令收兵,汹涌的人潮缓缓退却,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残肢断臂,鲜血将寨墙都染成了猩红色。虽然曹军占据防守的优势,可是仍然伤亡不小。而处于进攻一方的荆州军伤亡就可想而知了。
  两千余将士伤亡八百余,可谓非常惨重了。
  “将军,为何不增兵强攻?现在退下来,岂不是让敌军有喘息之机?”一名校尉不解的对张辽问道。
  张辽摇头说道:“我军锐气已失,增兵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他对战场的形势观察的非常仔细,因地势之故,冲锋在最前线的将士只有数百人而已,在强行进攻无效的情况下,继续增兵绝对不是个正确的选择。
  城头上观战的赵云和庞统对当下的形势也颇为无奈。
  “如此强攻,伤亡太大,收效甚微。”庞统的目光转向城内,思忖良久之后,猛地转身对赵云说道:“有了!”
  赵云听了忙问道:“军师可有计策了?”
  “正是!”庞统点头道:“我等几被霹雳车所误!”
  见赵云有些不明所以,庞统便又道:“其实若要攻破曹军营寨,最好还是用火攻!”
  赵云点了点头,曹军营寨都是用木桩搭建而成,火攻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在没有霹雳车可用……
  这便是庞统所言,几被霹雳车所误的原因了。霹雳车强大的威力,使得众将都下意识的产生了依赖。不过要想火攻,也的确是个难题。之前刘磐曾建议用陌刀营将士背负土袋,运至寨墙下形成土坡,但防护力高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弱点,若是暴露在曹军密集的箭矢之下,伤亡肯定会不小。也有人建议以明光骑冲到寨墙下抛甩土袋,然而寨墙外的鹿柴和拒马,严重降低了骑兵的机动性,使得这个建议也没有被赵云采纳。
  若是用火箭攻击的话,在难以形成规模的情况下,曹军很快就能用沙土灭火,所以这一条也是被众人否定了的。
  “将军定然在想,我方该如何用火攻吧?”庞统见赵云蹙眉沉思,微笑道:“无他,故技重施耳!前日柴垛还有剩余,可令将士以柴垛为盾,推至敌寨之下!”
  赵云摇头道:“若是曹军在半途就以火箭引燃,如之奈何?”
  “无妨!我军多备柴垛就是,循序渐进,即便引燃其中一两个,也无甚大碍!”庞统信心满满的说道。
  仔细想想,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起用人命强攻,至少值得一试。而且曹军营寨地势较地,如果寨墙之前的鹿柴拒马被焚毁之后,说不定能顺势滚到寨墙之下。
  待张辽等将得知后,也觉得大可试试,反正前日所扎的柴垛还剩余不少,现在没有霹雳车投射,用人力推行也未尝不可。
  当那一个个圆滚滚的柴垛从北门推出来之后,了望塔里的曹军士卒立即意识到不妙,连忙报与曹仁。
  得知这个消息,曹仁心中咯噔一下,顿时颇为沉重。营寨最怕的就是大火,敌军故技重施,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百零六章 稳定益州图全局

  亲眼看到荆州军推着柴垛向营寨而来,曹仁还是没有太多办法。眼下只能派兵出战,否则等敌军将这些柴垛运至寨前,放火一烧,营寨断然无法坚守。
  见曹军被逼出营寨,城头上观战的赵云和庞统相视一笑。不怕曹军出战,就怕他们龟缩在营寨内不出来。
  因地势狭窄,双方都没有出动太多骑兵,而是以步军为主。出战的曹军很快便与荆州军冲撞到一起,双方刀来枪往,杀做一团。此次陌刀营并没有出战,但荆州军盔甲精良斗具锋利,配合又非常娴熟,很快便占了上风。
  曹仁见状,只得下令增兵支援,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荆州军逼自己放弃防守优势,从而不断削弱己方的实力,但现在已成骑虎之势,断然不能让荆州军从容焚烧营寨。
  天色很快便暗了下来,荆州军却越战越勇,将曹军压迫到不得不依靠营寨防守的地步。到了这种时候,曹仁意识到再也无法阻挡敌军的进攻了。
  “可是我军只是稍有挫折,现在就放弃营寨,是否太早了些?”牛金等将校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荆州军战力是要高出一些,又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但己方营寨还在,若是坚守下去,未必不能守住。
  曹仁比他们看的要更远,闻言只是微微皱眉,对牛金等将校说道:“现在我军主动撤退,尚能保存实力,以待将来,若是在此固守,伤亡必大,明知不可胜而战,非智将所为!”
  对于曹仁的决断,众将校自然也只能服从。只是如何撤退,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稍有差池,累及全军,甚至会造成全军崩溃,那就与曹仁的初衷不符了。
  不过在曹仁的安排下,各部开始有序的撤出营寨,而前方与荆州军接战的曹军,也开始逐渐脱离战斗。
  曹军的动向,自然瞒不过荆州军将领的眼睛,只是对荆州军来说,能够逼其放弃营寨,主动退兵,就已经完成任务,没有必要徒增伤亡。而且天色渐黑,冒然追击的话恐为曹军所趁,于是赵云下令移驻曹军营寨,不许各部追击。
  叶城之战,至此便告结束,然而接下来要想对许都构成威胁,迫使曹军主力从黎阳撤军,也绝非攻克叶城就能达到的。
  消息传到成都时,已是十月下旬。
  刘琮倒是没有太过意外,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在益州推行新政,现在总算有了些起色。然而对于汉中的布局,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
  说到底,还是刘琮扩张的太快,同时益州内部复杂的形势,让他不得不放缓速度。
  益州内部各方势力实在太多,除了世家大族之外,豪强和小地主之间、外来流民与本地土着之间,土着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固有的矛盾。
  在将以流民为主的东州兵解散重编之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支武装力量的威胁,也使得备受东州兵困扰的世家大族,豪强们放下了心病。
  不过在收编益州各部军队的过程中,刘琮可谓费尽心机,世家大族的部曲私兵还好说,毕竟很多都摆在明面上,但各地豪强的武装,却很难用同样的手段去收编,而且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刘琮也不打算在益州建立太过庞大的军队,那么豪强武装就只能面临解散一途。
  如果单纯论数量的话,豪强武装看似并不多,某些小地方的豪强也就是几百人,但是放眼整个益州,这些人马加起来却有数十万之众。当然这些人平日也都是以务农为主,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客兵存在。
  既不能将这些人收编,又必须给他们找条生路,好在新政推行,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只是对于人身依附非常严重的当下,要将这些人口从豪强手中剥离出来,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族与豪强之间的合流,就成为了必然。获得开矿权力的大族需要很多人,而被解散了武装的豪强又无法养活多余的人口,两者之间的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样需要大量人手的道路修建等工程,也采取了征发徭役与招募双管齐下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稳定的社会结构初步形成,唯有如此刘琮才能说已经控制了益州。至于周边地区的少数部落叛乱,就成为了疥癣之患,不足为虑了。
  然而要将益州的潜力继续开发,形成稳定的大后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农业始终是根本,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用等强敌进攻,内部自己就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尤其显着。结合后世的经验,刘琮在益州各地设立了粮仓,以调剂丰歉,不使因天灾而造成人祸。
  由于有了平定江东的经验,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被刘琮移植到了益州,比如新币的铸造和流通,不但使得益州的物价很快趋于稳定,而且使得益州的物产,通过长江运输到益州甚至扬州。世家大族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许多人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不过那些在家族中掌握大权的族长们,还是将目光投向了益州的官场。
  这是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放弃的。好在刘琮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清理户籍和放弃了部曲私兵之后,大多数世家大族,都获得了若干官员的举荐之权。
  其实举荐制度所举之孝廉也好茂才也罢,一般并不能直接成为官员,只是拥有了成为官员的资格而已,至于能否授官,还得看朝廷里有没有人。当然现在朝廷也就是个摆设,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一下多出来近万官员,对于益州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不过刘琮倒是很痛快,并没有在此事使什么鬼蜮伎俩。
  这些低级官吏无非是多了些财政上的负担,相对于整个新政的推行,这个代价刘琮觉得很值得。现在唯有未定了益州,才能图谋全局,否则早晚成为影响胜负的隐患。到了十月中旬,刘备那边终于传来消息,曹军主力在曹操的率领下攻破了黎阳,刘备率领残部退守邺城……对此刘琮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看来曹军的实力越发强大了,希望刘备能够守住邺城,至少熬到曹军退兵吧。

  ☆、第一百零七章 白马渡口论荆州

  清晨的寒风吹得人脸颊生疼,不过立在城楼上的刘备,却仿佛毫无所觉。邺城城外的平原上,一片萧瑟的景象,漳河水尚未结冰,但因冬季枯水,水位降得很低,露出参差不齐的河岸,以及岸边枯黄的杂草。
  想到匆匆离开邺城的袁谭,刘备面无表情的脸庞上,也不禁微微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当初自己放弃邺城主动前往黎阳,从袁谭手中弄到了大量的军械粮秣,甚至还有一万余精兵,将袁谭哄的团团转。恐怕那时袁谭一定没有想到,黎阳这么快就被曹军攻破。
  黎阳距离邺城实在太近,听闻黎阳已失,曹军不日就将攻至叶城,袁谭害怕了,他甚至来不及询问刘备为何这么快就丢了黎阳,在刘备率领“残兵败将”入城的第二天,便率领部下慌忙离开邺城,要去讨伐袁尚。因走的实在太过匆忙,不得不给刘备留下了许多来不及运走的粮草辎重。
  在袁谭离开不久,率部断后的关羽便带领万余精锐进了邺城,若是袁谭看到,只怕会惊掉下巴。
  据说黎阳之战打的颇为惨烈,至少刘备在给袁谭的信中是这么说的,而且在守卫黎阳的一个多月里,刘备狮子大开口,不但又征募了数千精壮,还向袁谭索要了近千匹战马和百余万支箭矢。若非辛评阻拦,恐怕还要给黎阳前线送去一批硬弩。
  实际上刘备在黎阳一战中损失并不是很大。虽然最终还是丢了黎阳,但若不是刘备主动放弃,再坚守一两个月也能做到。彼时曹军是否还会围攻下去,还很难说,毕竟荆州军兵分三路北上的消息,也传到了刘备这里。
  之所以放弃黎阳,是因为刘备看的很清楚,刘琮断然不会坐视自己被曹的无立足之地,荆州军北上正是为了威胁许都,若是能顺手打劫的话,刘琮也绝不会和曹操客气。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即便拿下黎阳,迟早也得退兵。因此在沮授的建议下,刘备先是以守卫黎阳的借口向袁谭大索好处,然后主动放弃黎阳吓走了袁谭,不费吹灰之力便再度坐拥邺城。
  只要能熬到曹操不得不回师,自己就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彼时坐观二袁相争,待其两败俱伤之时再果断出兵,一举拿下冀、并、幽、青!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转头看了眼身旁的沮授,更加认为自己当初请沮授出山的决定非常明智。
  自起兵以来的种种经历,也使得刘备开始意识到,为何徐州会得而复失,还不是当地的大族如陈宫之流,对自己看不上吗?仁厚忠义固然可以让百姓追随,但那些世家大族却非常实际,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下,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何其难也!更何况当初自己也未曾到意识到这一点。
  沮授选择追随自己,未尝不是一种投机和赌博,但刘备却从中看到了之前自己所不足之处,要想在河北之地真正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还是离不开这些大族的支持。
  其实关、张二人,甚至糜竺等人对此都颇有微词。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天然就对世家大族抱有恶感,然而沮授成为军师之后,使得刘备的实力不断增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满归不满,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顶多就是“不经意”地表达一下这种不满的情绪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一面安抚从起兵时就跟随自己的老兄弟和部下,一面不动声色的加强与世家大族的合作。自从到了河北之后他便经常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曹操和刘琮的势力会越来越强?如果说曹操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优势,并获得了颍川大族的支持,那么刘琮呢?
  当初在荆州的时间并不长,但刘备现在回想起来,刘琮在南阳搞的那一套,并没有对当地的世家大族一味打压,而是通过合作获得了对方的支持,同时也在不断的制造新兴的世家,而这些新兴的世家大族正是他赖以起家的最忠诚的部下。所以刘琮才以次子的身份获得了刘表的政治遗产。既然刘琮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自己又何尝不行呢?
  就在刘备在邺城踌躇壮志之时,曹操却在黎阳城内为是否继续进攻邺城而犹豫不定。
  虽然攻克了黎阳,但曹操知道刘备并没有因此大伤元气,反倒是自己的后院越发不稳,叶城已被荆州军攻占,虽然曹仁所部实力犹存,但自叶城至许都再无险可凭,加之黄忠与周瑜两路人马正向寿春合围,广陵陈宫按兵不动,甚至有传言臧霸等人与刘备暗中勾结……
  从长远来看,刘备若是在北方立足,则威胁远甚当下,然而曹操也不可能放任荆州军东西两路攻入豫、徐。对于曹仁这一路曹操还算放心,可是寿春却不可不防,眼下曹军主力皆在此处,若是丢失寿春,则徐州亦不免受荆州军威胁,腹地洞开,曹操怎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对打了胜仗的将军来说,既然已攻克黎阳,继续向邺城进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曹操却必须从全局考虑。
  在得知袁尚试图勾结韩遂、马腾等关中诸将,但被马腾斩其使者将首级送往许都之后,并没有让曹操就此放心,反倒开始担心刘备与马腾等人合流。不过在现在的形势下,关中绝不能再乱,否则四面起火,局势将愈发难以收拾。稳定关中的重担,依旧只能交付给钟繇了。
  让曹操如此犹豫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刘琮已得益州,对自己构成的威胁远比刘备要大。而且以刘备如今的实力就算能将其击败,恐怕也很难根除此患。那么减轻对刘备的压力,在稳固后方的同时,坐观刘备与袁谭、袁尚兄弟相争,未尝不是解决当下困局的好办法。
  不过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后,却遭到荀彧、郭嘉等人的反对,更别说夏侯惇等将领,在他们看来,此时不彻底将刘备击垮,恐怕将来更为大患。曹操又何尝不知?只是他却不得不考虑,万一后方有失,会造成多么巨大的灾难。且不说朝堂上还有些人暗中等着看自己失败,彼时好扑上来狠狠撕咬,就说臧霸等青徐豪强,就让曹操很不放心。
  到了十一月初,得知赵云率两万余荆州军正围攻昆阳,曹操便下令大军回师,甚至干脆放弃了黎阳。对于曹军来说,驻守孤悬河北的黎阳显然很不明智,而此时寿春守军也在黄忠和周瑜两路人马的进攻下数次告急,所以曹军自回师的途中,便分为两路,主力仍由曹操率领返回许都,另一路两万人马则由建武将军夏侯惇率领,自颍水直往寿春解围。
  大军在白马渡河时,曹操忍不住回首北顾,寒风凛冽,天色阴沉的可怕,正如曹操此时的心情。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好情绪,对郭嘉说道:“吾固知备非常人也,然荆州刘琮,又何尝可轻忽?备有袁谭、袁尚二人掣肘,尚能徐徐图之,然荆州之盛,已无可制也!想当年不过一黄口小儿,不意今日竟成吾之劲敌!”
  郭嘉轻咳一声,对曹操说道:“明公亦不必太过忧虑,以嘉观之,刘荆州看似强盛,实则亦危机四伏也!”
  “哦?奉孝何出此言?”曹操浓眉一挑,对郭嘉问道。
  郭嘉稍一思忖对曹操回道:“刘荆州起自南阳,所行之事若非刘景升支持,恐怕早就被人攻击的体无完肤,后来接任镇南将军、荆州牧时,又是事起仓促。及至平江东、交州,到如今取益州,不过数载之间,民不得休养生息,士卒疲惫。新附之地,人心岂能尽收?且不论江东,仅益州之地,就一定有很多人心怀不满,只是无人振臂一呼而已!”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曹操也知道,所谓人心,指的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和豪强,至于普通百姓,即便不满又能如何?只是益州大族与刘琮相斗,显然是一败涂地了,以那些家伙的心态,恐怕很难再生出与刘琮争斗的心思。一个弄不好,搭进去的就是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谁会在绝对劣势的时候,去跟刘琮叫板呢?
  不过郭嘉既然这么说,想必也是有了对策,曹操捋着胡须问道:“以奉孝之见,令其内部自乱,方为上策咯?”
  “正是!”郭嘉正色点头道:“如今刘琮跨有益、荆,更兼有扬、交,内部各方势力岂能全部兼顾?稍有不慎,则必有不平之人。明公有大义在手,正可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