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雅骚(贼道)-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祖源和董祖常被捆绑送上公堂……陈继儒大为震惊,先一日张原还在这里与他下棋、看碑帖,第二天就闹出如此大的事!
至于当日夜里董氏焚宅的事陈继儒还不知道,是进了华亭县城才听说,满城都在议论董其昌,陈继儒平日颇肯行善,口碑极好,很受人尊敬,但今日入城,明显觉得众人眼光有异,有那相识的老成人上前挽住大角鹿的衔勒,说道:“眉公,借一步说话。”
陈继儒下了大角鹿,与那故人到街边树下说话,那人问:“眉公这是去探望董其昌?”
直呼人姓名,这是很不敬的,陈继儒长眉微皱,答道:“正是。”
那人便道:“眉公还不知道董氏父子的种种恶行吗,眉公高风亮节,岂可与董宦为伍,万万不要去,眉公先看这个。”把一份手抄的“书画难为心声论”呈给陈继儒看。
陈继儒看罢“书画难为心声论”,长眉轩动,问:“此文是谁所作?”
那人道:“据传是出于山阴小三元张介子之手,不知真切。”
道冠布袍、不屑装饰却美艳不可方物的曲中女郎王微听说此文是张原所作,便也来看,非常惊讶的样子。
陈继儒的这个故人还把昨日之事和半夜董其昌焚宅欲诬陷诸生之事一一说了,说话之际,就有好几个人围上来,纷纷痛骂董其昌,要眉公莫要与此恶宦往来,割席断义才好,不然与眉公清名有损。
陈继儒淡淡道:“四十多年的交情,怎能不去探望。”示意众人让开,他缓步走过人群,身后仆人牵着大角鹿,还有王微几人跟在后面。
来到董府门前,只见大门紧闭,敲了半天也无人应,陈继儒在门前徘徊不肯离去,口里吟诵道:“晓角寒声散柳堤,千林雪色压枝低。行人不到邯郸道,一种烟霜也自迷。”
王微知道这是董其昌的题画诗,她能体会眉公的伤感,眉公与董其昌是四十多年的文字交、书画交,今日却听到了董其昌如此多的恶行,这究竟是张原等人的恶意中伤,还是董其昌的确就这么一个人?或者正如张原在“书画难为心声论”里说的,游于翰墨书画的是一个董其昌,贪财好色、心术奸邪的又是另一个董其昌,真的是这样的吗?
好半晌,陈继儒跨上大角鹿,说道:“回去吧。”策鹿走了几步,回头问王微:“王冠,你可要乘轿?”
“不用,弟子脚力甚健。”王微紧走几步,跟在大角鹿边上。
一行人出了华亭县城,向东佘山缓缓而行,骑在大角鹿上的陈继儒一直默然无语,王微终于耐不住,问:“董翰林遭此劫难,眉公如何看待?”
陈继儒不答,过了一会,徐徐吟道:“若非睥睨乾坤,定是流连光景,半瓢白酒初醒,一卷黄庭高枕。”
王微悄悄扮了个鬼脸,心道:“眉公这是顾左右而言他,但眉公没有为董翰林力争,想必眉公是认为董翰林真的有过错,只是出于友情,眉公不作评论。”
佘山在望,陈继儒舒了一口气,问:“王冠,那张原看来事情已了,不日将赴南京国子监,你,还要随他去吗?”
王微面色微红,艳若桃花,说道:“眉公说的哪里话,弟子只是搭船同行,哪里是随他去。”
陈继儒道:“张原此人,心机难测,小小年纪这般狠辣,与我辈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冠你莫要陷进去,这对你是祸非福,你一小女子,流连琴棋书画,寻一良人嫁了,此生足矣。”
王微低低的“嗯”了一声,心里却不大以为然。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为报诗人春睡足
陈继儒与王微一早来华亭时,张原还在舞鹤客栈呼呼大睡,实在是太累了,一天一夜,殚精竭虑,这时终于可以安然入睡,远远近近的爆竹声也没能把他吵醒,百姓大多盲从,有一家放鞭炮欢庆董氏父子倒台,左邻右舍便纷纷模仿,好比到处砸董其昌题写的牌匾一样,今天的风气就是要放鞭炮,就如大年夜一般,但那些纷扰嘈杂的世相百态现在都与张原无关,他只沉浸在梦乡里,因鞭炮声而做了一个幼时过年的梦,亲人面影如走马灯,两世记忆重叠掺杂,但那种温馨和温暖、热闹和期盼是一样的,所以睡得格外安心——
穆真真不习惯白日睡觉,她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就起来了,这时已经是辰时末,一轮红日高悬,客栈里却还是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走动,诸生和他们的仆人都还在睡觉,这舞阳客栈已被张氏三兄弟包下,所以也没有别的客人进来——
穆真真去客栈后院的水井提水洗漱,还要把昨日少爷和她爹爹换下的衣物洗净晾晒,来到后院,却看到爹爹穆敬岩也早早起来了,赤膊束发,把哨棒当大枪耍,舞得霍霍生风。
自从追随张原,穆敬岩习武很勤,对行伍生涯很期待,要凭军功挣一个出身,摆脱堕民的身份,见女儿端个木盆走来,抢步急趋,手中哨棒猛然挺出,在离女儿鼻尖五寸处止住,手臂纹丝不动,椆木制成的棒竿微颤,笑道:“加个枪头,真真就死了。”
穆真真抿唇笑道:“爹爹说得轻巧,我不会闪吗,又不是木头人。”说着放下手里的木盆,摸出裙底的小盘龙棍,穆真真一般不在外人面前习武,这时见后院除了一个客栈的老仆妇外,只有她父女二人,当下便与爹爹对练起来。
穆真真没学过爹爹祖传的枪术,穆敬岩说真真是个女孩子,不适合练这大枪,这大枪适合上阵杀敌,小盘龙棍用于防身最好,拳脚功夫穆真夫也学了点,即便是空手,四、五个汉子也近不了身,这些日子穆敬岩又指点了女儿一些武艺,穆真真知道,按少爷安排的,爹爹应该要去从军了,所以爹爹想多教她一些武艺,以后也能更好地保护她自己和介子少爷——
天气热,父女二人练了不到一刻时,就出了一身汗,穆敬岩打赤膊的出汗无所谓,穆真真背心都湿了,前襟也有汗迹,想着昨日全身被淋透全被少爷看在眼里的样子,不免有些分心,手中小盘龙棍被穆敬岩的哨棒挑落,穆敬岩瞪了女儿一眼,穆真真忙道:“爹爹,我饿了,没有力气。”
穆敬岩摇摇头,心想女儿自从到了东张,似乎变娇贵了,以前何曾说过饿了没力气的话,不过昨天也的确累了,又没怎么休息,便道:“好了,赶紧洗衣服,洗了去吃饭。”独自开练。
穆真真蹲在井边洗衣服,一边看爹爹练武,忽道:“爹爹,日后你在军中出人头地了,可以给女儿再娶一个娘,生个弟弟。”
穆敬岩收住哨棒,“嘿”的一声,走过来蹲在女儿身边,用汗巾擦脸擦身子,说道:“爹爹不用你操心,你照顾好自己就是——好生服侍介子少爷,以后给介子少爷生下一男半女,你下半辈子也有依靠。”
穆真真咬着嘴唇,娇嗔道:“爹爹你说什么呀!”
穆敬岩“嗬嗬”的笑:“爹爹是说真的,介子少爷难得——”
“爹爹不要说了——”
穆真真不睬爹爹,低着头奋力洗衣,差点把衣服搓破,过了一会抬起头,身边已经没人,爹爹走了。
穆真真独自发了一会呆,见有客栈伙计来汲水,这才赶紧将衣服拧干晾好,回到客房去换衣衫,她与张原同房,一个大客房隔成里外小间,她在外间,探头往里看,少爷睡得很香,便缩回来,悄悄脱去汗湿的衣衫,换了一件松江棉褙子,然后到客栈饭厅要了米粥和黄饼,与爹爹一起吃。
这时能柱、冯虎等人都起来了,嚷着饿死了饿死了,抓起黄饼狼吞虎咽,客栈伙计跑进来道:“几位大哥,相公们都起床了吗,有本县相公来拜访张介子相公和诸位相公。”
穆真真道:“我去看看。”回到客房,见少爷还在睡,便去回话说介子少爷甚是劳累,午后再会客吧。
能柱、冯虎、来福几个与客栈的伙计眉飞色舞说昨夜董其昌自己放火烧宅的事,来福特别解气,说道:“真是笑死人,那董其昌让两个人抬着出门避火呢,想去府衙诬陷诸位相公,不料我家介子少爷早料到董其昌会有此毒计,早早把吴老爷和刘老爷请来了,亲眼看着董其昌自己放火烧宅,真是天大的笑话,这笑话,华亭人要讲几辈子、讲一千年——董其昌不知气死了没有,就算没死,以后哪有脸出门。”
舞鹤客栈的伙计对来福极是羡慕,来福那句“我家介子少爷”说得多自豪多神气,舞鹤客栈的伙计都认得来福,这来福不就是望海楼新来的酒保吗,却原来是张相公的家人,看来张相公是处心积虑要对付董氏,来福是内应呢。
饭厅里都是男子,穆真真退回客房去,磨墨习字,练华山碑,写满了一张铅山竹纸,听到少爷在床上转侧,还吟诗:“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真真?”
“哎。”穆真真赶紧应了一声,搁下笔起身走到里间,见少爷已经坐起身,问她现在什么时辰了?
穆真真道:“临近午时了,少爷饿坏了吧。”
张原道:“还好,饿过头了,不觉得饿。”接过穆真真递过来的茶水喝了几大口,吩咐道:“真真,去把门关上。”
穆真真一愣,大白天的关门做什么,这么一想,脸就有些发烫,因为前几日在青浦陆家,她看到西张的燕客公子就是大白天把侍婢绿梅拉进房间去,关上门……
张原“嘿”的一笑,心想真真最近想法有点多啊,还是早日——说道:“对了,看宗子大兄起来了没有,请他过来一下,莫要惊动他人。”
穆真真“噢”的一声,快步出门,心里有点难为情,好像自己老盼着少爷对自己那样似的,少爷可不象燕客公子那么荒唐,嗯,少爷十七岁了——
张岱伸着懒腰走过来,问:“介子,何事?”
张原让穆真真把门关上,指着堆在角落里的那十二只大木箱,说道:“先开两只看看有什么宝贝?”
张岱精神一振,说道:“董其昌精赏鉴,古董珍玩肯定不少,这还是他特意要带走的,当然最是珍贵,看看。”又道:“若是书画那可糟糕,肯定被水浸湿了,古画进水就更不妙,得赶紧请装裱匠修复。”
张原曲指弹了弹那厚实的樟木箱,说道:“封固严密,不易进水。”心想:“若全是书画倒是麻烦,我要的是金银珠宝,书画的话要换成银子又要费一番工夫。”
穆真真将最顶上的那只大木箱笼络着的绳子往两边扯开,忽道:“少爷,这箱子有锁的。”
张原凑近一看,箱子上果然有那种长条形的铜锁,笑道:“还得找董氏要开锁的钥匙。”
张岱笑道:“与虎谋皮。”
穆真真道:“少爷,要不要叫我爹爹来,我爹爹手劲大,这种铜锁不怎么结实,可以拧断。”
张原道:“不急。”弯腰仔细一看,喜道:“这里有两只箱子没锁。”便与穆真真搭手,将上面叠着箱子搬到一边,拨开其中一只未上锁的木箱上的绳索,摇了摇,这箱子不重,估计是书画,这木箱设计精巧,闭合时严丝合缝,打开箱盖一看,果真是一轴一轴的书画,而且箱子里只有一点点湿痕,这些书画未受影响——
张原取出一卷,对张岱道:“大兄,这千万不要是董其昌自己的书画,他的书画现在一钱不值了。”心道:“满清的康熙欣赏董其昌的书画,董的书画由此身价倍增,我既来晚明,康熙还会有吗!”
张岱与张原各执画轴一端,两边缓缓展开,张岱眼睛一亮,惊喜道:“这是《溪水行旅图》,南唐董源的名作。”
二人又取一卷,展开一看,张岱喜道:“这是黄公望的《溪山雨意图》,妙极!妙极!”
张原现在无心欣赏书画,便不再管这只箱子,让大兄张岱翻检,他与穆真真移出另一只未上锁的木箱,这只箱子很沉重,估摸有一百多斤重,箱子也没那只装书画的箱子设计精巧,只是一般的木箱,张原道:“这箱子肯定进水了。”打开一看,银光耀眼,竟是一箱大锭小锭的银子,不下一千五百两,这些银子堆放杂乱,大小不一,想必是董其昌临时让人把银子收存在这里好带走——
张岱听说是银子,看都不过来看一眼,自顾一卷一卷看书画,惊叹声不绝。
张原直起身,找布巾拭干手,说道:“很好,有银子就好,长生桥畔那些流离失所的民户我可以救助一下,在华亭做了恶事,也要行善嘛。”
穆真真喜孜孜道:“少爷哪里做恶事了,少爷是梁山好汉,劫富济贫。”
张原道:“济贫只是济一部分,大部分还是留到自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折扇之祸
十二只大木箱有十只上了锁,一时不便打开,既已有了那一箱银子,张原也就不急着开另外的木箱,只是一只只箱子去推搡了一下看看沉重与否,十只箱子当中有八只较重,应该是金银之类,另外两只较轻,想必也是书画古籍或者珍奇古玩之类,暂时也不必去管——
再看张岱,好似猴子摘玉米,把一箱的卷轴全翻出来,展开一幅,欣赏片刻,赞叹几句,然后丢在张原床上,又取另一卷看,最后笑道:“介子,董其昌最珍爱的书画收藏全在这里了,丢失了这些,董其昌真要活活气死啊。”
张原道:“这些前贤名作,既落到我们兄弟手里,我们好生爱护收藏就是,在董的手里和在我们手里是一样的,至于这些银子,这是董氏盘剥的民脂民膏,自然是归我们了,拿出一部分做些善事,可以得些好名声。”
张岱道:“介子,倒董主要是你的功劳,我只是看热闹,这箱子里的东西也都是你的,任你处置,那些书画嘛送我几幅就可以了。”
张原便与张岱商议,以山阴张氏的名义,对长生桥畔那些被董祖源逼的无家可归的民户进行救济,这事可让来福去联络,来福就是长生桥畔的住户——
商议已定,兄弟二人去客栈饭厅用饭,现在已是午时,算是早饭、午饭合并一起吃了,张萼、杨石香等人也已起床,只陆韬不在,一问才知陆韬带了两个仆人去府衙了,为营救其弟陆养芳而奔波。陆养芳是被吴龙的手下以奸污良家控告入狱的,现在董祖常、吴龙都抓起来了,陆养芳的案子当然能翻过来,无罪出狱应该是没问题的,当然这需要陆韬努力申救才行——
张萼道:“陆养芳那种人救他作甚,让他在狱中呆着,省得出来给若曦姐和陆姐夫呕气添麻烦。”
张岱道:“这话只能是我们说说,陆姐夫与陆养芳是兄弟之情。陆养芳再怎么不堪,陆姐夫都要竭尽全力相救的。”
张萼点头道:“说得也是,若是大兄入狱,那我当然也要拼命去救。”
张岱正想感动一下,突然瞪眼叫道:“胡说。我为什么要入狱!”
张萼大笑,杨石香等人也都哈哈大笑。
用罢午饭,张原把来福叫过来,先问来福以后有何打算,若是愿意留在家乡华亭,那张原就给他购置一栋房子让他干老飞速更新
来福赶紧跪下道:“少爷,小人来福啊,少爷现在已知小人的忠心。小人当然要跟着少爷。”
张原道:“那好,以后你跟着我,我也不要你签什么奴契,算是我雇佣你为仆。”
来福跪着不肯起来:“少爷不与小人签奴契,那小人就不能算是少爷的人——少爷还是信不过来福吗?”
张原道:“不是信不过,你看华亭董氏的恶行,有一半是其家奴作的恶,那些家奴仗势欺人。实在要不得,所以我只雇佣,不收奴仆入户籍。”
来福赌咒发誓,跪地不起,就是要做张原家的家奴,不然他不安心。
张原还有事要吩咐来福,懒得和他在这事上纠缠不清。就空口答应下来,来福顿时大喜,连连磕头。
张原让来福去搜寻长生桥畔那些搬迁的住户,他们山阴张氏兄弟将对那些贫困失所的民户给予相应的救济,来福喜道:“那些都是小人的左邻右舍。他们的底细小人一清二楚,小人这就找他们去。”起身要走,张原又道:“昨日那个汪大锤的母亲,你也去看望一下,我念汪大锤还有孝心,答应照看其母,不能食言,你需要银钱,只管向武陵去要。”
来福道:“小人先去把情况了解清楚,再来向少爷禀告。”兴冲冲去了,出门遇见望海楼的掌柜,那掌柜大喝一声:“来福,你跑哪里去了,不想在我酒楼做事了是吧,哼哼,这月工钱扣一半!”
这掌柜原以为来福会惊惶失措来求他,不料来福道:“我来福现在是张少爷的家人,山阴张少爷,对,就是倒董的张公子,我家少爷吩咐我办事,没空搭理你,掌柜的,我那差事你另找人吧。”说罢,大步而去。
来福走后,张萼和洪道泰等青浦诸生去府衙为陆韬助威,要求严惩董祖源、董祖常还有松江打行,这案子必须盯着,一定要给官府持续施加压力——
张原现在不出面了,大局已定,他还有别的很多事要做,他邀大兄张岱和杨石香与他一起审阅那五百篇八股文,这是杨石香托他选评的,杨石香见张原没忘了这事,大喜,今日的张原,名声更非去年可比,趁此倒董的声势迅速推出张原选评的时文集子,那肯定是大卖啊,绝对松江纸贵——
通过这一次倒董,杨石香对张原的心计和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张原何止是八股文作得好,这样的心计和手段,他日必青云直上,且不说其他,单就张原为他青浦书铺操选政,他杨石香就能大赚,所以杨石香决定以后张原编造的时文集的收益与张原五五平分——
松江三县诸生的五百篇制艺也有近二十万字,一篇篇看完需要不少时间,三个人看当然快许多,杨石香和张岱各分到一百五十篇,张原请他二人从这三百篇中初选出一百篇,然后由他再选并进行点评。
三个人还没看得几篇,武陵进来道:“少爷,翼善公子来了,还有翼善公子的父母。”
宗翼善曾在张原家里住过几日,武陵一直都是称呼其为翼善公子,现在虽然知道宗翼善和他一样是奴籍,但因为少爷对宗翼善相敬如初,所以武陵、穆真真等人见到宗翼善依然以翼善公子相称——
宗翼善的父母都有五十多岁了,一看就是长年卑微生活着的,见到迎出来的张原,便要跪下见礼,张原抢步将二老扶住,说道:“两位老人家,我与翼善情同手足,两位也是我的长辈,快请坐,请坐。”
张原让穆真真陪这两位老人说话,他挽着宗翼善的手进到客房,说道:“宗兄,因我之故,让宗兄受了很多苦,现在,应该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了,宗兄放心,我必设法为你另造户籍,摆脱董氏的束缚,当然,需要宗兄改名,以后宗兄也可以参加科举。”
晚明时奴仆之子参加科举的很多,甚至一路高中成进士的,在户籍和报名上有很多漏洞可钻,在张原看来这不是舞弊,而是争取一个公平的机会,张原愿意帮助宗翼善争取到这个机会——
却听宗翼善道:“介子兄,科举之事我没去想,有生之年,奉养双亲足矣,还有,若介子兄觉得我不是百无一用,他日介子兄为官,我愿为幕僚。”
张原道:“先不说那些了,翼善兄这次且与我去南京,焦太史见到你必大悦,翼善兄的父母要住在青浦我姐姐家也可,若是愿意,可到山阴觅房居住,看两位老人家的意向,我会安排妥当的。”
宗翼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执着张原的手使劲摇了摇。
张原继续看八股文,宗翼善自然也参加进来,宗翼善深明“九字决”,对八股文的体式的了解犹胜张原,有宗翼善相助,张原大为轻松,就好比当日王静淑和王婴姿姐妹帮他选文一样——
午后,陆续有华亭、上海的生员来拜访张原,张原相见应酬,很是忙碌,选文的事就由宗翼善负责了,杨石香起先还有点不放心,但看了宗翼善评点的几篇八股文,的确不在张原之下,这才转忧为喜,反正是借张原的名气,至于到底是谁评点的反而是次要的,更何况宗翼善的点评实在是精妙,杨石香自己就是廪生,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这日傍晚,华亭诸生三十人出面请张氏三兄弟还有青浦诸生在望海楼聚会饮宴,张原展现他的交际手腕,见过一次的人、听过一次的名字他都熟记在心,让每一个与他交往的人都觉得张原很重视自己,而不只是客套敷衍,张原的交际魅力让人倾倒——
诸生在酒楼笑谈今日见闻,说午前有一个上海老生员来华亭,这老生员还不知倒董之事,手持折扇,扇面有董其昌题字,正持扇遮阳呢,忽被人夺去,将扇扯破,这上海生员大怒,要揪那人去见官,那人大叫说这上海生员是董其昌亲戚,即有一群人围住这上海生员殴打,扯破巾服而去,可见董其昌名声臭到了什么地步,现在松江府衙、华亭县衙状告董氏父子的状纸是厚厚一叠,新仇旧恨要一起清算了——
在座的上海县生员潘若甫大笑道:“上海蔽塞啊,还把董其昌的字当墨宝。”
潘若甫邀请张原等人去上海一游,与上海诸生一晤,潘若甫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家有园林“豫园”,是松江第一名园,张原听说是豫园,答应前去,并向潘若甫询问可否在豫园举办一个松江三县诸生的雅集,潘若甫欣然应允,约定在本月二十三日齐聚豫园。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翰社首领之争
五月二十一日一大早,张原命陆大有和穆敬岩将那十只上锁的木箱用船送回青浦,交给姐姐张若曦保管,这十箱财物张原当然是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难道明知那沉船里有钱物却任由他人捞取或者等董氏自己来捞回去?
张原让宗翼善的父母一道随陆大有去青浦陆家暂住,陆韬还有书信给老父陆兆薹鞘撬涤榷苈窖加型敫咛梅判摹
松江府衙和华亭县衙这两日是状纸满天飞,控告董氏恶行的人络绎不绝,华亭董氏现在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完全没有任何反击和应对的手段,因为董氏没有了主心骨,董祖源、董祖常关在监牢里束手苦等老父营救他们,而据董府外逃的家奴说,董其昌自那夜栽下肩舆就卧床不起,正延医调治,命能不能保住还很难说,董其昌第三子董祖和则是深居简出、杜门避祸,至于董氏的其他近亲族人,董其昌都已卧病不起,他们又能折腾得起什么风浪,连家中奴仆上街购物都会有人冷嘲热讽甚至打骂,这让董氏家奴们极度憋屈,短短数日,天差地别啊,往日做董氏家奴那是耀武扬威仗势欺人,现在却是藏头缩尾任人欺,这谁受得了,所以,外逃的董氏家奴很多——
张原这日依然忙碌,上午与华亭、青浦诸生去范府吊唁范昶,下午要见那些长生桥畔被董祖源占了宅屋的民户,这些民户拖儿带女、诉说悲苦,张原让来福和武陵根据这些民户生活贫困程度不同给予十两、二十两银子的救济不等,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里的卖油郎秦重以三两银子做本钱就能干起卖油的行当,所以这些民户有了这十两、二十两银子为本做点小生意,一家老小可免冻馁——
那汪大锤的老母,来福买了一些米面肉蔬送去,还留下五两银子,更告诫左邻右舍不得欺侮汪母,说是山阴张公子说了的,念汪大锤有孝心,要照顾汪母一些,那些邻人自然是连说岂敢岂敢,心想汪大锤既已老实招供想必会很快放出来,他们哪敢欺负汪母——
早晚空闲,张原还要评点八股文,张岱、杨石香和宗翼善已经从五百篇八股文中选出一百二十篇,张原请宗翼善与他各评点六十篇,在张原评点制艺之时,不断有诸生来访,张原耳听客言,手书点评,交际酬酢,八面应之,竟无差错,这让杨石香等人佩服至极。
五月二十三日一早,除了陆韬、金琅之、陆调阳等少数几个需要在府衙盯着审案的诸生外,共有青浦生员二十九人、华亭生员四十九人,以及山阴张氏三兄弟,连同仆人一起两百多人在华亭城南码头分乘六条浪船,顺大黄浦曲折东下,卯时末出发,不须一个时辰,到达上海县,在左岸码头登陆,豫园主人潘若甫与二十余名上海生员已等候在那里,这日的上海大黄浦码头堪称盛况,方巾攒动,遥榔嗽谙馗逖Щ蛘呦缡灾保苌儆腥绱硕嗟纳本奂
一坛坛的苏州三白酒从船上抬下来,还有大量的果品菜肴,以及数十张莞席,这些都是张原让人准备的,因为他听人说潘若甫虽是世家名门,但近些年家境败落,靠变卖田产度日,今日豫园盛会,连同仆人数百人,单单吃喝住宿就是一大笔开销,怎好让潘若甫独自承担,张原新近得了董氏的那箱银子,除了救济华亭长生桥畔那些民户用去了数百两,还有一千余两,拿出三十两银子筹办此次雅集,所以说这次豫园雅集可以说是董其昌赞助的,董其昌若知此事,必再饮恨。
豫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潘若甫的祖父潘允端会试落第,归乡营建豫园以娱双亲,此园前后建了二十年,到万历十年才算基本建成,占地七十亩,亭台楼阁,曲径游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与苏州王献臣的拙政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山园并称东南三大名园——
一百多位诸生从九曲廊桥上走过,看着桥下清澈的湖水和五月初绽的荷花,四望亭台楼阁,赞叹不已,张原更是往事越四百年,想着那年他游过的豫园,不胜今昔之感。
潘若甫先领着诸生游园,最后来到三穗堂,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植松桧,湖上风来,盛夏荫凉,这里有大厅五间,可容百余人铺席同坐,坐于厅上看湖心亭渺然如浮水上,诸生皆赞此地是雅集佳处,共议时事和时文,时事自然是关于这次倒董,诸生议论纷纷,对张原料知董其昌会焚宅诬陷称奇不已,这真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啊,若张原没料到董氏的这一狠招,那么董其昌就会以无辜受害的形象彻底翻过身来倒打一耙,张原等诸生会被治罪,董祖源、董祖常会无罪释放,那样形势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松江府华亭、青浦、上海三县共有生员一千六百多人,参加此次豫园雅集的有一百一十二人,不到十分之一,但在座的生员年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