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密,但因为双方之前是敌人,而且还将自己的精锐杀的元气大伤,因此为了照顾瓦岗人的情绪,同时也是忌惮果毅军的战斗力,在果毅军投靠李密没多久,就在李密的手段下将其分解取缔,饮血矛也被一起毁掉。
不过这只是瓦岗内部的传出的言论,真实性还有待商榷,难保李密得到了果毅军的训练方法,私下里截留了一部分饮血矛。再加上自己的精锐已经损失殆尽,李密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会失败,不排除他会用这批饮血矛和果毅军的训练方式为自己训练了一批精锐以待未来。只可惜后来李密死在了盛彦师手中,这批精锐因此失去了掌控者,再后来被李密后人带出了海外,企图东山再起。
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势力是宇文化及的后人,当年他童山之战战败,手中还有两万大军,这两万人里面很可能还有一部分果毅军,最后随着宇文化及的最终败亡,这批果毅军也可能被宇文氏的后人带走出了海外,留待将来。
原本这只是李世民的推测,但是现在突然看到这么多的饮血矛,这个推测立马就变成了肯定。
“对了,还有这个。”旁边的祁斌忽然想起一件事,连忙从一堆杂物中翻找出了一个盒子:“陛下,这是杜宾校尉拼死留下来的东西,他应该是察觉到了什么,或许这就是留给陛下的。”
“杜宾啊……”李世民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这可是他身边的老人了,从他还是唐国公嫡子的时候就跟着他,为自己挡了不少次的刀子,在临退役的时候他还亲自去探望了他一次,只是后来杜宾实在是离不开战场,跟着李贞上了战舰,然而李世民却没有想到,杜宾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此时看到杜宾留下来的东西,李世民不由更是伤心。
“咔!”
盒子被打开。
“啊~”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谁都没有想到这盒子中居然装的是一颗人头,虽然此时处在死尸堆中,但是这颗乍然出现的人头还是吓到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新晋的文官们,他们没有上战场的经验,原本在死尸堆中就已经是面色苍白,两股战战了,现在猛然看到这颗人头,顿时就被惊到了,不由尖叫出声,甚至有几个都吓尿了,一股尿骚味飘出,让不少人眉头大皱。
第两百九十六章 李密余孽
第两百九十六章李密余孽
李世民也被这颗人头吓坏了,手中一抖,差一点就扔了出去,还好最后关头收住了手,否则就要出丑了。
“这是……”
当李世民回过神来,将目光放在了人头上,却忽然愣住了,因为这颗人头给他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叔宝,你快来看,此人你可认识?”仔细想想,李世民却又想不出此人是谁,但是他肯定,自己绝对是见过这个人的,而且杜宾也很清楚自己认识此人,因此才拼死将人头送出来,就是为了给自己看的。
但是毕竟时间久远,李世民也一时想不起来,只能将秦琼叫过来,希望他能想起一点什么来。
“陛下。”秦琼早就注意到了这颗人头,闻言苦笑道:“不用看了,只需要看他脸上的那个刺青,臣就已经明白此人的身份了,真是没想到,他居然还活着,而且还是死在了杜宾的手中,这可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
“哦?”李世民拿起人头一看,果然在其左侧脸上发现了一个‘刑’字刺青,不由好奇的问道:“莫非此人是李密余孽?”
李世民其实是想说瓦岗余孽的,但是考虑到自己麾下有不少瓦岗旧臣,便连忙改口,要知道当年的瓦岗可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无数英雄豪杰投身其中,瓦岗这个词对于那个时代有着别样的意义。但是李密就不同了,那就是一个军阀,而且在得志之后亲小人远贤臣,可谓是伤透了瓦岗旧臣的心,导致无数人才纷纷出走,所以在瓦岗旧臣中,李密的印象并不好,骂他是可以理解的。
而之所以李世民会问秦琼,那是因为秦琼就是瓦岗之人——要说秦琼一生也相当的精彩,他投过的势力和人有很多,首先,秦琼是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干活,后来后又跟随过张须陀,张须陀被徐世绩一刀斩下马后,又去跟了裴仁基,后来又跟着裴仁基投降李密,成了瓦岗寨好汉。李密投降李渊后,秦琼没有跟随大部队行动,而是投靠的王世充,后来还是老东家一直写信劝,秦叔宝才在唐武德二年(619年)的时候投靠的李世民(所以说秦琼在凌烟阁排名最后纯属他自己作的,否则以他的功劳,就算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也不会只排名最后)。
而在这秦琼投过的所有势力中,就有被两三年所怀疑的三大势力中的李密,至少他是没有亲自让秦琼对某人行过刑的,而且还是这种带着侮辱性质的刑罚。
“陛下猜的一点没错,此人正是李密的部将,或者说他的儿子。”秦琼点头道:“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人的名字应该叫做李道远,是李密的幼子。其用不可当却好色成性,当年因为曾经公然调戏过一个部将的妻子导致其自杀,此事在当时闹的相当大,李密也压不住,为了平息我们的怒气,只好将李道远交出来任凭我们处置,这个‘刑’字就是臣亲手所刺……不信陛下请看,那个立刀旁是不是少了中间的一竖?”
“果然如此,却是少了一竖。”李世民端详了一下,果然发现这个‘刑’字右边的立刀少了一竖,只是此字被秦琼刻的比较潦草,因此初一看去并无谬误,但仔细一看还是能看出来的。
“陛下,叔宝所言一点没错,此事臣也是知道的。”李绩立马站出来帮秦琼作证:“后来刺配之后,传出李道远不堪受辱斩杀身亡,臣等还内疚了一阵,谁知道这居然是李密瞒天过海的计策,李道远居然是被他隐藏了起来。”
程咬金也裂开嘴笑道:“而且陛下有所不知,当年您和李密交战,李密军中有一猛将杀到您的跟前,要不是杜宾校尉帮您挡了那一刀,只怕当时陛下您的龙体可就不一定能囫囵了……”
“这么说,当年险些将朕斩于马下的就是这个李道远了?”李世民终于明白了过来,难怪自己看着此人眼熟,毕竟能杀到自己跟前差点要了自己命的人,自己能不印象深刻吗?也难怪秦琼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当年杜宾为了自己挨了李道远一刀,如今这李道远却又死在了杜宾手上,两人相爱相杀,果然是因果循环啊。
“正是此人。”秦琼确定道。
李世民将人头拿开,哼哼道:“朕就说嘛,此人为何如此眼熟,原来我们真的是有一面之缘啊。”
“陛下,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个。”秦琼沉声道:“现在我们知道了敌人的身份,接下来该如何行动,还请陛下明示。”
“这……”李世民沉默片刻,忽然问一直就没有出声的李贞道:“贞儿,你觉得接下来还如何行事?”
“父皇,儿臣以为,我们可以动手了,敌人很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李贞被李世民点名,连忙从沉思中醒来,恭声回答道:“敌人估计已经很久没有和大陆联系了,他们当年应该是被李思远带出大海后准备反攻大陆的,只可惜他们在岛上也遇见了麻烦,别说是积蓄力量了,就算是基本的生存估计都成了问题……所以儿臣推测,此次只能算是萨伦倒霉,在他们最缺少物资的时候撞见了他们的船队,否则以他们的警惕性,是不会主动袭击过往的商船的。”
“哦?何以见得?”李世民眉头一挑,显然是对于李贞的话有些吃惊。
“父皇请看。”李贞拿起一把刀递给李世民:“这把刀和平常的隋刀有何区别?”
“这……”李世民顺手挥舞了一下,眉头顿时皱起:“是有些区别,但是又说不上来区别在什么地方?总觉得哪里不顺手。”
“父皇您不觉得这把刀太窄了吗?”李贞提醒道。
“就是这种感觉,这把刀太轻了,而且也太窄了。”李世民恍然大悟,连忙吩咐道:“来人,给朕拿一把一样的刀来。”
“是。”立刻就有侍卫下去寻找。
第两百九十七章 敌人或许并不强……
第两百九十七章敌人或许并不强……
要说这样的刀在别处可能很常见,但是在越州估计就很少见到了,毕竟此时在越州的都是大唐最精锐的力量,无论是李贞的东宫十率,还是李世民的近卫军,都配备的是最精良的兵器,又是大唐军队的面子工程,不可能配备前朝兵器的,所以这样的隋刀找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好在侍卫们的运气不错,从岭南都督府的军械库中找到了一把隋朝佩刀——整个越州也只有这里有这样的兵器了。
很快,一把在造型上看起来和李世民手中一模一样的刀被侍卫们火速送了过来,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迅速接过刀将将两把刀面贴在一起一对比,差距立马就显而易见了——只见第一把隋刀明显要比侍卫拿来的的刀窄上不少。李世民不信邪的又挑选了几把,结果显示的却是一样的,所有缴获的刀都比侍卫拿来的刀要窄上不少,最严重的一个甚至足足窄了一厘米左右。
“诸位爱卿,朕或许已经明白贞儿的意思了。”李世民放下刀,有些了然的笑道:“一把刀磨损成这样还不更换,这就说明对方的物资已经开始出现了匮乏,而且如果他们还和大陆有联系,那么他们不可能还用这样的兵器。”
李贞补充道:“诸位大人可不要忘了,随着热武器的普及,我们大唐的冷兵器已经不怎么属于违禁物资了,尤其是这种前隋时候的兵器,更是在我们的换装之列,属于马上就要淘汰掉的东西,这样的兵器本身就是有一部分是要卖给民间的。李密余孽如果还和大陆有联系,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报,更不可能不会更换装备的。”
“没错。”李世民连连点头,对于李贞的表现非常满意,不愧是自己选中的继承人,这观察入微的本事的确非凡啊。
“而且大家看看这些尸体。”李贞指着地上的尸体补充道:“虽然石灰导致他们的皮肤变了颜色,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们身体的不健康,不信大家可以让御医解剖一下他们,绝对能找出他们缺少粮食的证据来的。”
“御医。”李世民吩咐道:“照贞儿所说的做。”
“是。”立刻就有御医上前抬走了几具尸体,准备解剖检查。
解剖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启禀陛下,臣等解剖了几具尸体的胃部,发现他们的胃部已经发生了病变,这是长时间食用同一种食物所导致的……殿下说的没错,他们的物资已经开始匮乏,或者说他们自从出海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岸,否则不可能不在岸上购买五谷的。”
“如此一来的话,那就好办了。”李世民脸上布满了笑容:“那么贞儿,你觉得现在派遣越州舰队去的话,可不可以一战而灭之?”
“恐怕不容易。”李贞想了想,还是准备实话实说:“那条航线我们也走了好几次了,却都没有碰到所谓的敌人,也就是说那座岛很可能不是他们的窝点之一,他们可能是某种原因暂时在那里停泊,却正好让萨伦撞见了……所以说想要寻找敌人的踪迹,还是非常困难的。”
说到这,李贞见萨伦欲言又止的的样子,给了他一个制止的眼神,继续道:“不过,这一切都是儿臣的猜测,事情究竟如何还需要我们亲自验证——所以儿臣的意思是,舰队必须要派,而且必须要多派,一支越州舰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越州舰队增加战舰组成一个加强舰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保险。”
尉迟敬德建议道:“既然这样,倒不如再派遣一个舰队去得了,两个舰队合在一起组成联合舰队,这样不是更好吗?”
所有人都鄙夷的看着尉迟敬德,在场的没有一个是傻子,整个大唐现在一共只有两个整编舰队,一个是越州舰队,一个是登州舰队,而登州舰队的大都督就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林……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尉迟敬德就是在给自己的儿子揽功劳,但是偏偏在场之人说不出反对的话来,一来呢尉迟敬德此举虽然有私心,但是更多的是为了正事,二来他们就算是想反对也反对不了,除非反对之人能找出第二个和登州舰队一样规模的舰队出来,可是大唐只有两个舰队,他们去哪里找去?
想到这里,在场九成九的人都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羡慕嫉妒恨起来,心中更是无限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提前看出海军的潜力呢?如果自己能提前看出来,登州舰队何必又会落入尉迟宝林这个大傻个和秦怀玉这个小白脸的手中?
在这一刻,某些人的心都后悔烂了。
“臣附议。”秦琼连忙附议,这是两人提前都说好的,而且此事对两人都有好处,自然不会互相扯后腿。
“臣附议。”房玄龄和两人的关系不错,何况他儿子在陆军,和海军不是一个单位的,也没有什么仇怨,他自然乐意做一个顺水人情。
“臣也附议。”杜如晦就更不用多说了,杜荷可是文官,又是一方都督,同样和海军没什么利益冲突,他当然也会同意。
“臣同样附议。”这一次是李绩,他的孙子还在学院读书呢,距离毕业还有好几年呢,又和秦琼有瓦岗的旧情在,他就更不会反对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见朝中的大佬们都同意了,下面的喽啰们当然也不会反对,纷纷附议。
“不行,我反对这个提议。”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此事马上就要通过就剩下一张圣旨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人却提出了反对。
看到反对的人,所有人都懵了,按理说就算所有人都反对,这人也应该同意才是啊,毕竟仔细说起来,秦怀玉和尉迟宝林可都是这位的心腹啊,怎么现在所有人都同意了,你却反对了呢?
实在是太奇怪了,莫非这其中……有什么……龌龊?
百官们的目光在秦琼和尉迟敬德的脸上来回扫视,看得两人心烦意乱。
第两百九十八章 理由+海军归属(二合一)
第两百九十八章理由+海军归属(二合一)
看到拒绝自己的人,尉迟敬德当时就不爽了,几乎是以质问的口气问道:“太子殿下,为何不行?”
李贞看了看他,知道尉迟敬德近些年自持功高,已经越发猖狂,不过李贞不和他一般见识,因此并没有追究他的无礼,只是淡淡的解释道:“第一,两个舰队如果全部出航,那么大唐的海疆由谁负责?我知道你们想说大唐天下无敌,周遭邻国都还没有发展出海军,根本无法袭击大唐海域,我太过杞人忧天了。
但是你们不要忘了去年倭国舰队就袭击了大唐,他们的船虽然不大,但是数量却足够多,要不是登州舰队将其消灭,只怕大唐沿海一线就要生灵涂炭了——倭国既然敢来第一次,自然就敢来第二次,如果让他们知道大唐海军全军出动,他们难保不起别的心思,就算倭国不动,别的国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
第二,登州舰队现在正在虾夷岛附近巡逻,他们也是有任务的,一方面要护卫大唐海疆,一方面还要看着倭国的举动,最后还有保护海参崴造船厂的重任,最后还要运送虾夷岛上的资源回大唐,他们的任务也很重,如果将他们调离的话,以上四个任务交给谁去?难道要让陆军去吗?
第三就是……不要在本宫面前提联合舰队这个名字啊,这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名字,如果你们想让我们大唐的舰队最终全军覆没的话,那你们尽可以叫着试试吧。”
“……”百官无语,前两个理由还算理由,但是最后一个是什么鬼?什么叫不吉利啊?只是一个普通的称呼,哪里不吉利了?
“反正你们看着办吧,如果你们非要坚持这样做,那我也可以将月登州舰队叫回来。”李贞耍无赖道,他能告诉百官,在后世中,那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痛灾难的国家,他们的舰队就叫做联合舰队吗?他能告诉百官,这支舰队最后的下场吗?他能告诉百官,那一战之后这个国家就再也没有海军舰队,而变成了海上***~队了吗?他能告诉百官,这个国家就是现在正被登州舰队欺负成孙子的倭国吗?
李贞就算真的这么说出来,百官又会相信吗?
只怕他刚说出来,上到李世民下到百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将李贞绑了送去精神病院吧——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的医院。
但就算不去精神病院,李贞面临的也绝对是幽禁这一个下场,别说是太子之位了,只怕连自由都要失去了。
不过李贞也不怕他们不答应,刨除最后一个比较扯淡的理由,前面两个理由就足够让他们思虑了——的确,和大唐南方纵横无敌不同,大唐的北方可是有不少敌人的。尤其是那些明面上已经臣服,实际上只是虚与委蛇,内里依旧桀骜不驯的国家们,他们的臣服不是真心臣服于大唐的强大,而只是为了休养生息等待机会,只要大唐稍微露出一点颓势,他们就会扑上来咬大唐一口,给大唐一个沉痛的教训……
尤其是倭国和新罗,前者曾经在海上吃过大唐的亏,而根据大唐布置在倭国的间谍们发回来的消息来看,倭国国内如今可谓是热火朝天,大部分港口都成立了造船厂疯狂的造舰。更有无数间谍派往大唐,光是登州船厂的巡逻队就在附近抓到了不少觊觎偷窥造船技术的间谍,经过审讯发现他们都是倭国人……
倭国如此疯狂的造船以及盗窃大唐造船技术,他们的用意不言而喻——此时倭国内部还是很有不少远见之士的,通过这一场海战,他们已经也并不是毫无所获,他们从中看到了倭国自己的出路,那就是发展海军。只要他们的海军做到亚洲无敌,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远征更多的地方,哪怕不与大唐碰撞,他们也能完成祖祖辈辈们的夙愿——寻找到一片新的大陆定居,永远的远离这片危险的土地。
还有新罗,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对海洋或许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随着大唐在南洋获得的好处越来越多,随着海参崴造船厂暴露在世人的眼前,要说新罗没有什么想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要忘了,海船厂可就在新罗的北部,距离新罗可不足一千公里,而新罗又是目前大唐北部少有的强大国家,如果能派出一支精锐军队将海船厂洗劫一下就太好了,不占据这里,哪怕是掳掠一些船工们,那也能对新罗国内的造船工业进行一次大升级了……
所以,登州舰队绝对不能动,否则不但大唐沿海可能要遭受洗劫,北部海参崴造船厂也同样可能会被劫掠,无论这两处哪里出现问题,都会对大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殿下的意思,是准备从登州舰队抽调一批战舰过来支援了?”尉迟敬德问道:“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不等于是在削弱登州舰队的实力吗?这也不比直接抽调登州舰队支援越州好多少吧?”
李贞看了他一眼,这老东西越来越不像话了,因此略带不悦的反问道:“谁告诉你,我要抽调登州舰队了?本宫既然说过登州舰队不能动,那么就绝对不会动登州舰队的,战舰本宫自然有办法。”
“那贞儿的意思是……”这一回就连李世民也好奇了,既然不抽调登州舰队,那么你哪里来的战舰?
“父皇,诸位爱卿,你们可能不了解我们大唐现如今的情况。”李贞自然知道李世民在想些什么,耐心解释道:“现在大唐缺的不是船,不说本宫手里这一千多艘宁远级的商船了,就说战舰,你们知道越州造船厂的船库内,如今封存了多少战舰吗?”
“这……臣等不知。”百官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还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大唐如今只有两支舰队,自然下意识的就认为大唐是很缺少战舰的,根本不知道造船厂如今的造船速度。
而事情的真相却是……
“四级五级的战舰以及武装商船就不说了,光是三级的纵海级战列舰,大唐现在就足足有一百多艘,刨除两只舰队的六十艘,光是库存的军舰就完全可以再组建两支乙级舰队(二十艘主力舰,甲级是三十艘),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根据本宫的计算,这个月底结束的时候,我们库存的三级战舰应该可以达到六十艘左右,这又是两支甲级舰队——所以说,我们大唐是不缺军舰的,我们缺少的是开动军舰的人,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人手,本宫完全可以再拉出来两支舰队出来。”
“什么?一百二十艘?怎么会这么多?”百官震惊。
“那……”
李绩也张张口想问些什么,李贞却打断道:“英公不用问了,本宫知道你想问什么,那么本宫也就实说了吧——其实大唐现在并不是两支舰队,而是三支。”
“三支?”
群臣哗然,纷纷互相讨论。
李绩却目光一闪,有点明白李贞的意思了:“殿下的意思是说——泉州舰队?”
“正是泉州舰队。”李贞笑道:“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泉州舰队已经达到了出航的要求,他们现在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而这一次正好让他们跟随越州舰队出海实习,不过泉州舰队只能出去一半,剩余一半还要负责南洋和岭南的安全问题。”
“真是想不到,泉州舰队这么快就训练完成了。”李世民感叹道:“朕记得贞儿上一次提到泉州舰队,还是上书请求朕准许组建泉州舰队的时候呢,这才过去了不到一年,泉州舰队就已经成型了啊。”
“一年已经够长了父皇。”李贞苦笑道:“实际上儿臣对于泉州舰队的效率并不满意,在泉州舰队之前,我们就已经有登州和越州两支舰队的经验在,又有经验丰富的教官以及从民间抽取的精英水手,就这样的优势下,居然还用了足足一年时间,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要知道就算是越州舰队的训练,也就只是用了这么长时间而已。”
李世民安慰道:“这已经很不错了,以后的训练速度慢慢的会加快的。”
“不说这种郁闷的事情了。”李贞面色一正,肃声道:“启禀父皇,儿臣现在正式请求将泉州舰队暂时编入越州舰队,由越州舰队大都督刘仁轨率领前往南洋寻找李密余孽,请父皇恩准。”
“准。”
“谢父皇。”
“圣旨一会儿朕会给你,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程序走完之后,李世民忽然道:“据朕所知,这泉州舰队现在还没有都督呢,不知道贞儿打算委派谁当这个都督?”
李贞想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儿臣原本的意思是薛仁贵,他自己也打算从陆军变更成海军,但是现在薛仁贵要去铲除侯逆,不在岭南,所以这个都督暂时还没有人选……如果父皇有合适的人选的话,不如给儿臣介绍一个。”
在李世民开口的时候,李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而且他本身也有这个意思,于是便顺水推舟,主动请求李世民在泉州舰队安插人手。
“贞儿,你……答应了?”李贞这么干脆的答应,倒是让李世民吃了一惊,百官更是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李贞。
“父皇您太小看儿臣了,海军乃是国之重器,乃是镇国神器一般的存在,儿臣还不至于连公和私都分不清。”
李贞缓缓摇头道,他知道李世民什么意思,按理说自己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只舰队,甚至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军种,居然如此轻松的就放弃了,是个人都会华裔的。
实际上李贞的心中的确疼痛的几乎滴血,但是没办法,李贞很清楚从海军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可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李贞不是傻子,他知道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却是碰了就死,可以碰的东西就是他的船队,数千上万艘大小船只就是他以后纵横大洋的本钱,有了这些船,足可以给他带来数之不尽的利润。
还有少年军,少年军虽然也是精锐,但是大唐最不缺的就是精锐,多一个少年军不多,少一个少年军不少。
而海军却是国之重器,属于国家的战略级力量,而且就只有这么一点,别说现在他是太子,就算以后他真的登基当了皇帝,也不会将海军完全的操控在手中的,因为他很清楚——力量是需要限制的,没有限制的力量早晚有一天都会将人变成一个杀戮狂魔。
李贞之所以发展海军,一方面是眼看着七洲四海这么大的蛋糕放在眼前,就这么眼看着却不吃一口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穿越一回,另一方面也是借用海军的力量为自己开拓市场,哪怕大唐海军能为自己开拓出整个世界百分之一的市场,那么所获取的利润也足可以成百倍千倍的超越自己在海军中投入的钱财——而事实上海军能为自己开拓的市场何止百分之一?如果就这么下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世界市场都将会由大唐海军开辟。
至于李贞为什么在这时候将海军送出,狮子山在刚开始的时候,海军是新型兵种,实力低微,根本就昧有人在意。
但是随着泉州舰队的成立,海军的势力将会越来越强大,这点已经毫无疑问,海军自然会落入最高层的眼中。
而作为一个上位者,别说是李世民这样的雄主了,就算是再如何昏聩的昏君,也绝对不会让这样强大的军种落入个人的手中的,所有妄图以一己之力控制海军的人,唯一的下场就只有死亡——哪怕这个人是当朝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也不行。
不过虽然不能掌控海军,并不代表不能借用海军的力量,李贞毕竟是海军的创始人,海军未来该怎么发展,还是需要李贞来引导,而既然需要李贞引导海军,那么这里面可以操作的东西就多了去了——说起来李贞还真的没有损失什么东西。
第两百九十九章 大宏愿——大唐日不落(本章三千字)
第两百九十九章大宏愿——大唐日不落(原本这本书就是想起这个名字的,但是后来发现已经有这个名字了,而且作者只写了两千字,奔三想在这里说,好书名都%……&;amp;¥*@……)
而且将海军交给国家,也并不是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的。
要知道海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号称吞金巨兽的,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都是一样,无论是造船还是人员的培训,这都是一笔大钱。
大唐的海疆这么大,不算未来还没有占领的,就说现在已有的地盘吧——大唐本土那么长的海岸线,怎么也得需要至少五支以上的舰队守护;南洋是半岛,三面临海,也至少两支;天竺和南洋共用一个海湾,两支用不了,但是一支是必须的;婆罗洲周围那么多群岛,怎么也得放一支镇场子,吕宋孤悬海外,甲级舰队用不着,但是一支乙级舰队是少不了的。
这些还是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