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忙将目光投向王德威,急切的问道问道:“王大叔,快回答我的问题,那种食物你们还有吗?”
“当然有,那种食物非常好吃,属下们就想着献给殿下您,属下们已经将那种失去全部带来了。不光那食物属下带来了,就连被我们救下来的人也都被我们带来了。而且除了那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外,他们还带了另外几种东西,都非常的有特色,也都随船运了过来。”王德威连忙回答道。
在听到李贞选择相信自己的时候,王德威以及他身后的刘老六等人眼中都不由的闪过一丝感动,他们说的事情实在是太离奇,早就做好了不被人接受的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不但接受了,还斥责了怀疑自己的人——没错,在他们看来,李贞安慰刘仁轨的话,就是在斥责他,这让他们大受感动。
“太好了,快快,快把他们带上来,还有红……那种美味食物,都一起带来。”李贞立刻喜形于色,如果事情真的像自己猜测的一样,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有关于美洲的事情,也该解密了。
“是,属下这就去。”王德威立刻应下,喜形于色的往船上跑去,不光他自己去了,仿佛是为了向刘仁轨证明,二十多个人都一起跑了回去,一时间李贞身边又剩下了几个人。
“殿下。”刘仁轨急了:“这些人满口胡言,您怎么就相信了呢?”
“本宫当然相信。”李贞笑道:“因为王大叔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在大海的另一边,的确有一片巨大无比的大陆,名字叫做美洲,论面积可美洲大陆比大唐大多了,这片大陆分成两部分,分别叫做南美洲和北美洲,二者中间由一条非常狭窄的地带连接——这是天书上有记载的。”
最后一句,李贞还着重提了一句天书,因为他知道天书在大唐究竟有多么强大的说服力,无论把什么东西往天书上一按,就能立刻获得别人的信任,无论这件事究竟有多么不合理。
没有人敢怀疑天书,因为在这十多年里,李贞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天书的可信度——如果没有天书,别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李贞的先知先觉,更无法解释李贞如此早慧的原因。
早慧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让一个数岁孩童早慧的如同一个成年人一般,就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而这一切,在穿越没有流行的古代,也只有天授这个解释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为了美食而战
第一百六十五章为了美食而战
“但是就算如此,他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啊。”见李贞抬出了天书,刘仁轨立刻就相信了,但是依旧不服气道:“殿下您想想,大海何其的宽广?海面情况何其的恶劣?就这个王德威口中那不足三丈的小船,怕不是一个浪头都能打翻吧?他们凭什么能渡过那么宽广的大海,来到海洋的对岸?难道龙王爷就那么偏爱他们?”
“确切的说,是龙王爷偏爱我们才对,这是龙王爷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机遇啊。”事到如今,李贞也不打算隐瞒了:“你们知道本宫为何要如此大力发展大航海吗?”
“这……”刘仁轨等人互视一眼,冯智宝疑问道:“难道不是殿下所说的,征服世界,将大唐建设成古今无双的绝世皇朝吗?”
“自然是有这个道理的。”李贞先是点头肯定了刘仁轨的回答,旋即又摇头道:“但是大唐的敌人都是在陆地上,要是为了征服他们,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骑兵和步兵啊,就算战争需要海军的支持,本宫也不必下如此大的力气吧?”
“当然是为了赚钱啊,没有钱,哪里有能力开战?等一下……”刘仁轨忽然卡主了,猛然惊声问道:“莫不是澳洲只是殿下的跳板,殿下的真正目的,其实一直都是这个美洲?莫不是殿下准备征服美洲?”
“没错,美洲才是本宫的最后目的。”李贞没有否认,而是点头承认道:“我大唐虽然号称物华天宝,地大物博,但是实际上资源并不如何丰富,又经过数千年的开发,早已经到达极致,想要大唐继续发展,就必须找一个海外领地为我们输血。
澳洲资源丰富,原本是大唐最好的海外输血对象,但是光凭一个澳洲,短时间内可以弥补大唐的不足,可一旦大唐继续发展,甚至发展到最巅峰的话,光凭一个澳洲就不够了。
好在苍天有眼,这世上竟然还有比澳洲,甚至比大唐还要大的大陆,而且美洲和澳洲一样,上面只有土著以及一个先天不足,注定会灭亡的文明,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成为我们的对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李贞干脆将自己的打算全部说了出来,他也不怕自己的敌人知道,因为美洲太远了,就算有准确的地图,没有先进的船只以及丰富的航海经验,也绝对不可能到达那里的。
何况,就算能到达那里,又能如何?
没有国家层面力量的支持,谁也征服不了那里——真以为美洲那几百万土著都是温顺的小兔子吗?
所有人都震撼了,他们没有想到李贞居然是如此打算的。
没有人说李贞这是在行不义之战。
在场的能被李贞看重并且带在身边的,要么就是他的心腹,要么就是从问田书苑毕业的学子们,这些人在李贞数年的熏陶下,思想是非常开明的。
更何况,什么是正义,什么又是邪恶?
不说国与国之间不需要义气,就说义气这东西其实是和利益牵连在一起的。
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正义的,对自己有害处的就是邪恶的。
光是征服一个吕宋,刘仁轨一趟回来就带了将近大唐一年税负的利润,更不用是征服一片大陆了——所以征服澳洲和美洲,当然是对大唐有好处的。
所以,这样的行为自然就是正义的。
“更重要的是,在美洲有好几种非常美味的作物,是本宫必须要得到的。”末了,李贞又补充了一句,但就是这一句,却让刘仁轨面色大变。
“殿下休要乱说。”刘仁轨连忙四下里看了看,发现周围都是自己人,这才放下心来。
扭过头看着无语的李贞,刘仁轨连忙告诫道:“殿下,为了寻找美食,这样的话以后还请不要再说了——就算殿下您真的是这么想的,也不能在人前说啊。这万一要是落入有心人耳中,让那些卫道士们参你一本的话倒也罢了,问题是如果有人借此给殿下设下陷阱,那殿下可就危险了啊。”
李贞有些哭笑不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怎么就有危险了?
他们怎么设下陷阱啊?
李贞却不知道,在旁人眼中,自己可是以完美而著称的。
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喜欢美食,大唐的美食改革就是从李贞开始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李贞的这个缺点暴露出来,生怕敌人因此设下美食陷阱,对李贞不利。
这些年在他麾下众人的暗中努力下,李贞的这个缺点已经不为人所知道,眼看着别就要忘记,但是没想到李贞居然自己暴露了出来,好在旁边都是自己人,倒也不用担心泄密。
“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李贞笑道:“本宫长这么大,有什么没有见过,你至于这么担心吗?”
刘仁轨道:“不是啊,殿下,这万一有人窥到了这个弱点的话……须知病从口入,毒也是从口入的啊。再说,就算不说这个,您作为一国储君,让人知道您竟然谈贪恋美食,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啊,是会让人笑话的。”
“谁告诉你我要那些植物是为了吃的?”李贞这话说的那叫一国理直气壮:“难道在你们的心目中,本宫就是那种为了一口吃的,就可以派兵征服一个大陆的人吗?”
“当然了,有人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看着周围人那怪异的目光,李贞莫名的觉得有些心虚,连忙补充了一句。
然后又为自己辩解道:“可是这有什么?自古以来喜欢美食的先贤不少,甚至有不少是因为美食而留名青史的,也没见别人说什么啊。”
“但是这名声传出去终究不好。”刘仁轨道:“而且上行下效,殿下您喜欢美食,下面的人肯定会效仿,长此以往,大唐定然会有铺张浪费,奢靡成风之事出现。”
“哎呀,你们听我解释。”李贞无奈了,能不能让人把话说完吗?
“是属下唐突了。”刘仁轨连忙住嘴:“还请殿下解惑。”
“切,真是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第一百六十六章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切,真是的。”翻了个白眼,李贞这才解释道:“本宫的确很喜欢美洲的食物,因为里面有几种食物的味道真的很好吃,但是本宫也不至于为了一口吃的就去征服一个大陆吧?当然了,肯定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但绝对不是为了本宫的私欲,而是在美洲有几种高产作物,如果能在大唐种植成功的话,那整个大唐将再也没有饥饿之虞——不管大唐是不是处于盛世之中,哪怕是在隋末战乱那样的年代,也不会有人饿死的。到那时候,粮食,才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真的?”刘仁轨顿时激动了,他是从战乱年代走过来的,他太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了,有时候为了一口吃的,卖儿卖女的情况时有发生,易子而食也不是说说而已。
事实上就算是已经有了盛世萌芽的大唐,粮食其实一直都是不太够的,虽然不会饿死人,但是也绝不至于出现人人吃饱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李贞征服了南洋,将整个南洋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大唐的粮食这才算是有了富余。
因为想要彻底根绝粮食匮乏这种情况的出现,从始至终就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就是寻找更肥沃的土地,现在大唐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南洋,只要将南洋彻底开发出来,让南洋变成大唐的粮仓,以南洋的产粮量,喂饱整个大唐完全不成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会造成大唐未来对南洋形成强烈的依赖感,万一哪一天南洋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有人造反阻断了运送粮食的道路,或者说南洋也发生了灾害的话,猝不及防之下,整个大唐绝对会饿肚子甚至会饿死人。
第二个方法就是,寻找一种高产作物,最好是不挑地的那种,只要有了这种作物,大唐遍地都可以种下粮食,自然就不用担心饥饿了。
可是华夏子民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也找了几千年,能吃的东西都已经找出来了,但是有资格沦为主流作物的,也只有稻、黍、稷、麦以及菽五种而已。
其中稻就是大米,黍是高粱,稷是小米,也叫谷子,麦就是小麦,菽就是豆类的总称。
然而大米只适合生长在南方水田里,环境限制了它的产量,小麦倒是耐寒,但是产量不高,至于谷子、高亮以及豆,虽然位列五谷之中,但是口感不好不说,产量更是低的令人心寒。
而如今李贞居然说美洲有好几种高产作物,可以彻底的解决温饱问题。
所有人都沸腾了,如果李贞所言属实的话,那可真的是功高于天的大功劳啊,就凭着这个,完全可以和上古神农氏相提并论。
李贞说的当然是真的,他可是知道的,在美洲的那几种作物传入华夏后,华夏的人口就进行了一次大爆炸。
先看看玉米传入中国后,明朝人口的增长吧,明朝洪武年间,人口是一千万(主要是元朝的统治太血腥了,动不动屠城),到了嘉靖年间,人口已经达到两亿了。
再然后是明末清初人口是一千九百万(顺治十二年也就是1655年),然后到了咸丰元年(1850年)的时候,已经是4。3亿了,不足两百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了四个多亿,直接翻了二十二倍半还要多。
很不可思议是吧?
要知道大唐最巅峰的时候,整个大唐人口也才五千万出头罢了(玄宗开元年间,只有五千零九十万),到了清朝晚年竟然有四个多亿——难道清朝就那么好吗?又或者时说在这一千年里,中国人的生育系统发生了进化?变得特别能生?
当然不是。
不是说早期的中国人不如晚期的中国人能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能生。
这点从乱世与盛世之间的对比就能看得出来,秦初(前215年)的时候人口是三千万左右,经过了汉末的战乱,到了汉初(前202年)就变成了八百万。
然后又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到了西汉末年(前2年)人口增长到了六千万,再然后两汉之交,一番混战下来到了东汉明帝时期,也才只有两千一百万罢了。
又是一百年的发展,到了东汉桓帝时期,人口恢复到了五千六百万。
然后又是黄巾起义,又是三分天下的,整整一百年的混战,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80年彻底消灭了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吴国后,中国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万,最少的时候甚至还不足八百万。
然而晋朝也不是什么好鸟,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越来越混乱,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再然后就是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汉人最少的时候甚至只剩下五百万,要不是冉闵的绝地反击,传下了杀胡令,给汉人留下了一口气的话,只怕汉人就真的要灭族了。
南北朝乱世整整持续了三百年,好在到了末期之后,大家都不怎么发动战争了,汉人才得以喘息了一口气,然后到了隋朝统一天下,隋文帝更是全力发展人口,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发展,到了人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已经恢复到了四千六百万。
但是紧接着就又是隋末大乱,人口再次锐减,贞观十二年的时候,也只不过有一千两百万人罢了,再然后到了755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开元盛世的巅峰,人口再次恢复到了五千万。
但是也就是那一年,大唐发生了安史之乱,大唐人口再次锐减,只是短短五年时间(760年),就从五千万跌落到了一千七百万。
又是四百年的发展,到了宋徽宗大观四年的时候,人口恢复到了四千七百万,这是北宋人口的巅峰,但是仅仅只是五十年,到了绍兴三十年的时候,整个宋朝的人口就再次跌到了一千六百万的历史冰点。
至于元朝就不说了,汉人人口几乎就从来没有高于一千万过。
之后明朝将元朝赶走,接手的汉人数量已经说过了,一千万多一点,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的时候,再次恢复到了六千万,并且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六千六百万。
至于之后明末清初,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一千九百万,然后两百年后到了咸丰年间,人口已经高达四亿,自此之后中国人口一直持续走高,几乎再也没有下降过,一直到现在的17亿(据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找美洲,找红薯
第一百六十七章找美洲,找红薯
通过上一章的数据大家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恢复力是非常强大的,哪怕经历再大的困难,多么危险的绝境,只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人口上涨速度是很快的,如果有一个传说中的盛世降临,分分钟就爆几倍人口给你看你信不信?
所以说唐人不是不能生,他们如果真要是扯开了生的话,人口破亿是很简单的的事情,从一千五百万到一亿,速度是很快的,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年。
但是通过以上数据,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哪怕人口暴涨,但是想要破亿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造成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粮食上。
人可以生,想生多少生多少。
但是孩子生下来容易,可是你怎么养呢?
归根到底还是粮食啊,古代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够,百姓不是不能生,而是不敢生。
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生下孩子,你也养不活的,反而还会多一个吃饭的人,分摊了平均口粮,原本能养活的孩子说不定都养不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玉米被明朝皇帝引入中国,于是在万历年间,汉人人口进行了一次大爆炸,直接从明初的不足一千万,狂飙到了六千六百万,整整飙升了六倍。
而清朝更狠,从清初的不足两千万,到了晚清时期,就达到了四个亿,人口飙升二十二倍。
原因就在于红薯。
这是一种超级高产的粮食,一亩收数十石是轻而易举,比玉米的产量还要高——这还是在没有施肥,没有管理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稍稍上一点化肥,这个数量还要往上升。
也正是红薯的出现,清朝的人口才进行了大爆发——这还是因为清朝的统治不怎么得人心,百姓民不聊生才有的情况,如果统治阶级稍微关注一下民生的话,那到了晚清时期,人口就绝不只要四万万这么点。
不然的话大家可以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于是人口从49年的5。4亿,到了77年的9。4亿——十八年时间增长了四个亿。
同样是四个亿的增幅,清朝用了两百年,新中国却只用了十八年——要知道清末到民国几十年战乱,中国的农业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新中国初期的时候,条件并不比清朝好多少,最多也就是在种植技术上有了一点提高罢了,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清朝呢。
此时听到了红薯这种超级作物的消息,所有人都只觉得热血上涌,都开始兴奋起来了。
“殿下,您所言是真的吗?那种红薯真的可以做到一亩地产粮数十石吗?”尽管知道自己不该怀疑李贞,但是刘仁轨还是问了出来:“美洲大陆上真的有那种高产的作物?”
“当然是真的,你还不相信本宫吗?本宫什么时候说过谎话?更何况这可是天书上记载的东西啊。”李贞看周围人想相信又不敢相信的样子,不由的又将天书搬了出来。
大家立刻就相信了。
但是他们更兴奋了,所有人都在脑海中开始幻想子如何去取得红薯种子了——如果不将红薯弄到大唐,那自己简直就是千古罪人。
刘仁轨更加激动,只见他一把拔出佩剑,热血沸腾道:“殿下,越州舰队的都督属下不做了,未来的海军元帅属下也不要了,这一次和天竺开战,属下也不参与了,澳洲属下也不去了,属下决定要去寻找美洲了——属下决定可,此生一定要找到美洲,一定寻找到殿下口中的红薯,为我大唐生民挣命。
哪怕此去美洲别的什么也没有捞到,光是这一个红薯,就值得属下粉身碎骨了……对了,船就在这里,殿下,请恕属下冒昧,属下这就去了。”
说完刘仁轨摘下头顶官帽,脱下官服,将越州都督的印信也拿出来,然后就这么穿着内衣,举着剑意气风发的往船上走去,边走边道:“殿下还请不要劝属下,属下刚才已经在心中立下了誓言,这辈子不找到美洲,迎不回红薯种子,属下此生绝不上岸。”
“对,殿下,属下的官也不做了,请让属下去找美洲吧。”
“刘都督且慢,晚辈也愿意随你一起去。”
“殿下,请恕属下……哦不,请恕学生失礼,学生这就去了。”
“对对,殿下,学生之所以做官,也只是想为天下苍生做一点事情,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目标,学生可不能放过。”
“……”
看着一个个将官帽官服以及官印拿掉的人,李贞无语至极:“可是美洲本宫也只是知道一个名字,知道在大海的对岸,其余的没有一点情报,你们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再说,你们都去找新大陆了,你们留下的职位可就空缺了啊,这该怎么办?”
“大不了就用一辈子就是了,就像刘都督所言那般,找不到新大陆,学生终身不再上岸。”南海县令,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少年英才洛平川坚定道:“学生已经将官帽官服官印留下,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了。”
同样前来观礼的,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刚刚调任番禺县任县令的关九也跟着道:“是极是极,问田书苑学子众多,少学生一个不少,多学生一个不多,但是这胆敢出海寻找新大陆的人却是极少——学生当仁不让。”
“关兄所言甚合我意,殿下,请恕学生不能伺候在旁了。”受到他这话的刺激,顿时又有一人脱下了官服:“学生也觉得,与其当一个七品小官,倒不如为大唐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还请殿下原谅学生冒昧……”
“学生也是如此……”
“还请殿下恩准……”
“学生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
“……”
“……我说,你们能不能听本宫将话说完?”看着一个个视死如归的人,李贞心中是既感动又好笑,这可以些都是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者啊,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就算想要去美洲,你们至少也要做足准备吧?”
第一百六十八章 傻B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傻b了
“殿下还有什么吩咐,若是没有,属下这就准备出航了……对了,属下刚才对王德威王兄有些误会,对其多有不敬并且差点将他害死,属下内心十分抱歉。只是属下这就要出发,想要和他道歉怕是来不及了,还请殿下向他转达属下的歉意。”刘仁轨的速度是最快的,此时他已经跑到了皇帝号上,大笑道:“臣愿意为大唐粉身碎骨,想来殿下也不会吝啬这么一条船吧?还有下面的诸位同仁,你们愿意追随我,我刘仁轨在此谢过了,还请诸位快快上船,我们这就准备出发了。”
“哦……”
“都给我停下来。”
李贞怒了,指着刘仁轨道:“刘仁轨你给我下来,你出海不就是去找红薯吗?我告诉你,红薯已经被王德威送来了,你们去还有什么用啊?”
“殿下,你的好意属下心领了,但是寻找红薯的任务,属下当仁不让……”说了一半,刘仁轨忽然就卡主了。
不光是他,那些正准备上船或者正在脱衣服的热血青年们也都愣住了。
有人因为正在大喊大叫,正好张开着嘴巴,却因为李贞的话吓了一跳,将原本就张的很大的嘴巴变得更大,然后他们的下巴就脱臼了;
有人正在奔跑,因为李贞的话顿时就停下了,但是因为势能没有消除,整个人都扑倒在地上;
有的衣服脱了一半,就是因为这一发呆,大脑停止运动,但是身体的下意识反应还在,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他们被衣服绊倒失去平衡,重重的摔在地上……
……
然而不管是哪种反应,码头上却是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出声,所有人只是愣愣的看着李贞发呆,同时在心中慢慢的反应李贞的话的意思。
良久之后,刘仁轨才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艰难的问道:“殿下……此言……何意?”
“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李贞没好气道:“我说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一腔热血啊?话都没有听本宫说完……你们以为本宫为什么要介绍这个红薯?就是因为王德威他们救回来的那批人就是来自美洲的印第安人,而他口中的那个味道非常好的红色食物,很有可能就是红薯啊。”
“哈?”
“所以我说你们能不能听人把话说完啊?话都没有听明白,就擅自做出决定,现在傻逼了吧?”看着众人狼狈的样子,李贞很想笑,但是作为上位者,嘲笑下属又是大忌,只能将笑意憋在心里,不但不能笑,而且他此时还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
可是这样就苦了李贞了——这也就导致他此时的表情非常奇怪,面容扭曲,鼻子时不时的皱一下,嘴角还不停的抽搐……知道内情的倒也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癫痫了呢。
“那为何……”刘仁轨又追问。
“为何本宫没有直接说明是吧?”李贞打断了刘仁轨的话,代替他问出了这个问题。
然后又自顾自答道:“因为本宫是在为王德威洗冤啊,你看看你刚才的样子,恨不得将王大叔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人家好像没有得罪你吧?不但没有得罪,反而还为大唐立下了大功,而且到最后,这些船都是要归你管的,可以说王大叔对你不但没有仇怨,反而是有大大的恩惠的,你倒好直接就要要人死。”
“属下……”刘仁轨脸上露出一丝歉疚,的确就像李贞说的那样,王德威对他可没有什么仇,反倒还对他有恩惠,但是他就因为一句王大叔,就彻底恨上了人家——说起来他也是多管闲事,李贞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关他什么事儿啊?
别说是叫人大叔了,就算是叫大爷,那也有李世民以及宗正管着呢,碍着刘仁轨什么了?
结果他倒好,直接就忘记了王德威对他的好,一口气就想要弄死人家,这管的未免也太宽了吧?
此时被李贞提出来,刘仁轨很是愧疚,想要说些抱歉的话,却被李贞再次打断。
“别属下了,听我说。”李贞没好气道:“所以说在得知红薯之后,我当然要给你们一个个详细的解释一下红薯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免得你们还以为本宫是在偏袒王大叔呢。
结果你们倒好,解释倒是解释清楚了,但是你们的反应物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吧?你们难道就没有想想,美洲大陆上的高产作物那么多,本宫为何单独只说起一个红薯呢?”
“……”所有人都很尴尬,他们刚才的反应的确有点太大了。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那可是红薯啊,号称一亩地可以种出数十石的红薯啊,唐代一石大概在五十公斤左右,一亩地就算只生产五十石,这就是两千五百斤啊。
这样的产量放在古代,谁能受得了?
是个人都得疯啊。
要知道,唐朝的粮食产量有多少?
《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 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
《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
《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 石。
所以唐朝的粮食亩产量大概也就是五十公斤左右——五十公斤粮食能干什么?
一家就算有十亩地,一年也就五百公斤粮食,一千斤而已,勉强够一个五口之家糊口罢了,如果人数再多,那就真的要饿死人了。
何况在古代,拥有十亩地的家庭有多少?
所以在人均土地占有率低下的年代,一种高产作物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而如今李贞提出来的红薯,无疑就是这样的作物,甚至比他们预期中的还要好的多,由不得他们不疯狂。
第一百六十九章 愤怒
第一百六十九章愤怒
“额……也就是说,属下刚才的作为,都是白白浪费了?”关九摸着脑袋,尴尬的说道。
“别,可别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