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六十九章 愤怒
第一百六十九章愤怒
“额……也就是说,属下刚才的作为,都是白白浪费了?”关九摸着脑袋,尴尬的说道。
“别,可别再自称属下了,你们现在可不是本宫的属下了。”李贞阴沉着脸,指着满地的官服官帽以及官印,冷冷道:“别忘了,你们刚才一个个可都已经向本宫辞官了……现在的你们只是问田书苑中毕业的学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身份。包括你刘仁轨在内,所有人从今天开始,都知道一介平民,再也和朝廷没有什么关系。”
李贞这一次可没有姑息,或许这些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的作为却不值得提倡——如果人人都可以为了梦想封封金挂印,那将朝廷置于何地?
何况他们一个个可都是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他们只顾着自己的梦想了,却浑然忘记了,没有了他们,他们的治下不得要乱套?
如果人人都学他们,那整个大唐必将一片混乱,大唐还算是大唐吗?
李贞还怎么开创大唐盛世?
所以这些人,包括刘仁轨在内,李贞是不准备再用了,正好作为儆猴的那只鸡,好好的吓一吓某些心思浮动的人——当然,这里说的不用并不是说永远不再用,毕竟他们都是顶尖人才,就这么放弃了未免太浪费。
李贞的打算是先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好好的将他们搁置一段时间,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还是有启用的机会的。
“……”这回轮到刘仁轨和关九他们傻眼了,刚才只顾着热血冲头,光想着寻找到红薯,免除天下百姓的饥饿之苦,这可是功盖千秋的大事啊,什么修长城,什么开运河,什么一统六国,和寻找到红薯的功劳比起来都要差一点——秦始皇隋炀帝可能会有人骂他们,但是对于寻找到红薯的他们,后世谁敢说他们一句不是?
与这样的大功劳比起来,一个小小的官算得了什么?所以他们才热血沸腾的辞掉了自己的官职,想要跟随刘仁轨去寻找红薯。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薯还没有被人找到的前提之下的,但是现在红薯已经被人找到了,这个功劳已经没有了,而他们也已经辞了官,这下该轮到他们傻逼了。
“殿下……”
刘仁轨咽了咽喉咙,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想要求饶,大食他才刚刚开口,就被李贞一句话怼了回去:“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要问,本宫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确认一下,王德威口中的到底是不是红薯,你们先回去吧。”
“啊?”刘仁轨没想到李贞居然这么绝情,居然要赶他走,赶紧请求道:“殿下,属下……草民能不能在旁边看着?”
李贞却果断摇头道:“这可是大唐机密,本宫怎么能容许一介草民在旁边看着呢?万一将消息传出去了,那对大唐将来的海上发展可是很不利的,本宫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传出去,所以想要在旁边看,你们是想都不要想了。”
“……草民就实说了吧。”刘仁轨心一横:“草民之所以丢官,也是因为红薯,所以不但殿下您要确认王德威带来的是不是红薯,我们同样也想要确认啊,如果真的是红薯,那丢这个官,草民们也就认了,但如果不是红薯,草民不是还可以出海寻找美洲吗?”
“对啊对啊,殿下,还是让我们看着吧。”
“是啊殿下,草民保证不传出去了就是了。”
“还请殿下开恩,让草民看看吧,否则草民纵然是死了,也不甘心啊。”
“……”
学员们一个个请求道,为了这个红薯,他们连官都不做了,这种事情如果不亲眼见证一下,他们真的不甘心啊。
“听你们的意思是……你们很希望王德威找回来的不是红薯了?”李贞的脸色更差了,伸出手指颤抖的指了一圈,怒声道:“好哇,真是没有想到啊,你们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自诩为正人君子。可是没想到啊,一旦事情牵扯到了你们的身上,居然如此的自私……你们在问田书苑都学了些什么?就你们这样的伪君子,居然也能从问田书苑中毕业……看来不光是本宫的产业有问题,这问田书苑也该整顿整顿了。”
“殿下……草民绝无此意。”刘仁轨连忙解释,如果真让李贞误会了,那他们就真的没有前途可言了。
“闭嘴……”李贞此时非常的恼怒:“不要再让本宫看到你们,否则别怪本宫不客气。”
“殿下……”
“来人,把他们给我赶出去。”
“这……”在场的大部分都是李贞的心腹,他们自然知道这批人在李贞心中的地位,同时也知道这些人的才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被李贞驱逐的这批人,至少都拥有尚书的才能。
心中李贞居然要将这样一批人才全部驱赶,此举实在的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就连这些侍卫们都有些迟疑了起来。
“怎么,本宫的话不好用了吗?”李贞冷眼扫视一圈:“还是说,你们也是和他们一伙儿的?”
李贞被册立为储君之后,威严越发凝重,被他这么扫视了一圈,侍卫们的汗顿时就下来了。
他们也明白了过来,李贞这一次是真的发火了,而且李贞的话也足够重,他们也不好接话,因为无论是太子的威望不足,还是他们和刘仁轨是一伙儿的——无论他们选择这两个中的哪一个回答,都会再次激怒李贞,那么接下来李贞估计也会将他们驱逐。
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他们和刘仁轨之流还不同,虽然都是李贞的心腹,但是刘仁轨离开了李贞之后,还可以在别处讨生活,至少朝廷不会放弃这样的人才的。
而他们呢?
他们虽然也号称精锐,但是说到底只是一群厮杀汉,除了有一身不错的武力之外,什么也没有。
何况和少年军比起来,他们的武力也不是最顶尖的。
如果被李贞驱逐,那他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第一百七十章 敬畏之心
第一百七十章敬畏之心
被李贞驱逐,也就意味着他们得罪了李贞,就算是想要回原部队,只怕自己的长官也不敢接收自己了。
那他们就只剩下退役一条路。
但是退役之后呢?
之前可说了,他们就是一群厮杀汉,除了杀人,什么也不会。
你让他们退役之后干什么?
回家种地吗?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处在壮年啊,在军中学了一身的本事,到头来却只能回去种地,他们会甘心吗?
不种地,难道要投靠别的势力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他们之前可是李贞的贴身侍卫啊,谁知道李贞将他们驱逐究竟是不是一场苦肉计?
谁敢用他们?
至于自己上山为匪或者去镖局给人当趟子手或者镖师?
这个倒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他们是出自东宫十率府啊,是太子亲军啊——李贞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他的配备都已经配齐了,之前他的亲军也都归入十率府(注:1)中。
这样的出身居然去做镖师趟子手甚至落草为寇?
未免太跌份了吧?
不要脸了吗?
所以为了不失去这个身份,他们也只能选择听从李贞的命令——哪怕这个命令在他们看来,不怎么靠谱。
“这……刘大人得罪了。”一个队正装扮的汉子歉疚一笑,就准备上前架刘仁轨。
“不用了。”刘仁轨挥挥手制止了队正的下一步动作,对李贞道:“我自己走就是了。今日的错误是属下犯的,殿下如此惩罚,属下心服口服……
只是殿下,属下在临走前有句话想要说给殿下听。
属下跟在殿下身边也有十多年了,对殿下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殿下有一点却是为所有人忌讳的,包括陛下在内,所有人都无比忌讳这一点,只是他们不愿意开罪殿下——属下原本也不敢的,不过既然属下现在已经是一介平民了,那也就无所谓了。”
“哪一点?”李贞下意识的问道。
“殿下您没有畏惧之心,这一点很好,因为没有畏惧,所以殿下才能看得开,这也是殿下您之所以能看得比别人更远的原因之一。”刘仁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
而李贞也趁机问道:“这不是很好吗?”
“但是敬畏这东西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杀人,用不好就只能伤己了。”刘仁轨语重心长道:“没有敬畏之心可以让殿下行事顺利,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失控——殿下,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只有这样,才能时时警惕,告诫自己不可做的太过。
就连普通人都不可以为所欲为,殿下可是国之储君啊,如果殿下心中不存畏惧,未来只怕……”
“闭嘴吧你,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了。”李贞一点都不客气,不耐烦的摆摆手:“说了半天你就说了这些啊,那你就不用说了,本宫的性格本宫很清楚,用不着你来提醒。”
李贞内心中很想笑,说他没有敬畏之心?
这个结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得出来的?
更离谱的是,刘仁轨竟然还相信了。
但是李贞怎么可能没有敬畏之心呢?
是,他是来自二十一世纪,他不相信神明。
但是那又如何?
穿越者就没有敬畏之心吗?
不可能的。
至少他就很怕河蟹大神……
“好吧,既然殿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告辞了。”刘仁轨自然看出了李贞厌恶,眼中不由闪过意思暗淡,但是他话已经说出来了,李贞听与不听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但是很明显,李贞并没有听进去,这让刘仁轨觉得李贞变了,因为当上了太子,志得意满,因此不再有之前的贤明。
刘仁轨是这么认为的,这种误会一直持续到几个月后,薛仁贵等人从战场上下来……然后就是深深的愧疚了……
说到底,刘仁轨毕竟待在李贞身边的时间不长——他虽然也跟着李贞十年了,但是这十年间他倒是有九年都在外边的,要么就是主持登州造船厂的建设工作,要么就是带领着海军出海训练,待在李贞身边的时间并不长。
就连他被调到岭南后,也是立刻带着船队出去寻找吕宋了,除了知道自己的主公是李贞之外,根本没有和李贞怎么相处。
这也就导致了他对李贞的了解大都是从别处人那里听来的,但是他却忘了,他跟了李贞十年了,都不了解李贞,那些连李贞心腹都算不上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李贞的真实性格?
如果今天把站在这里的刘仁轨换成薛仁贵或者房遗爱等人的话,他们就不会说出这么蠢的话来,因为他们太熟悉李贞了,也很知道李贞的性格,不但不会触怒李贞,甚至还会帮着李贞将这些人赶走。
“殿下,您这又是何必?刘仁轨虽然做事莽撞了一点,但是他的忠心可鉴啊。”王德威其实早就过来了,但是因为李贞在训斥人,而且听原因还和他们有关,因此他们也不好马上过来,一直等到李贞将所有人都赶走,这才走了过来劝道。
“没事,不关你们的事情,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刘仁轨做的太过分了,这惩罚是他们应得的。”李贞没有多说,王德威等人虽然忠诚,但是他们的资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些人注定走不进朝廷的中枢的,这种事情就算是说给他们听,也只是徒费口舌罢了。
说完,李贞便将目光放在了王德威身后的几个人身上,只见这群人一共有八个,肤色同样是黄皮肤,而且也梳着唐人样式的发型,穿戴的也是汉服,只是他们的相貌嘛……
却和传统的汉人不太一样,这些人的皮肤虽然是黄颜色,但是更偏向于褐色一点,应该是经常在海上生活导致;;头发粗黑,微呈波状;眼睛为褐色,有内眦褶痕迹;脸部宽平,颧骨凸出;鼻梁平直,扁长而窄,有几个人的还都呈鹰钩状——不用印证了,光是从他们的面部特征看,李贞就很确定他们的确是印第安人。
看来红薯的事情有着落了啊……
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洛魁人
第一百七十一章易洛魁人
“尊敬的殿下,赛群雄向您问好。”出乎李贞意料的是,他还没有开口,这群印第安人中一个明显是头领的人(不要问李贞为什么能看出他的头领,因为在八个印第安人中,只有这个人的头上顶着一圈鸟毛,虽然很破烂,但这却是酋长特有的装饰物)居然主动开口问好了,而且他说的还是汉语,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是已经能让人听懂意思了。
“你能说我们的话?”李贞没有笑赛群雄这个名字,因为他知道印第安人的起名字规矩,一个印第安人的终身用名取决于他第一次对敌战斗的战绩如何,战斗归来后,全部落都聚在一起,参加首领给他取宗族名字的仪式。若取胜,他就得到一个好名字,可以叫他“双枪将”、“六人杀手”、“猛枪将”,或者“赛群雄”,反之,人们就叫他“疯狼”、“孬种”,要么就叫他“烟婆婆”,所以一个印第安人的名字就是他本人的档案和描述。
赛群雄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但是李贞知道,赛群雄最多也就三十多岁,不会超过四十岁的,之所以表现的这么老态,只怕是和王德威一样,是被艰苦的环境摧所导致的。
赛群雄见李贞问起这个,便笑着解释道:“是的,我和王兄的性格相合,就连学习能力也是一样,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互相学习,我教他易洛魁语,他教我汉语,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如今不但王兄有一口流利的易洛魁语,我也可以顺畅的说出汉语了,不光是我,我的族人也都可以理解一部分汉语的意思了。”
听到他这么说,他身后的七个汉子也都连忙点头,示意自己明白赛群雄的话。
“这么说,你们是易洛魁人了?”李贞连忙问道,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是有些疑惑,他只听说过印第安人三大文明,但是这三大文明中,可没有易洛魁人啊。
其实李贞不知道,印第安人三大文明此时还没有出现,最早的也要等到十世纪之后才能诞生文明的萌芽。而在三大文明之前,统治北美洲西部的就是这个易洛魁文明。
“是的,我们就是易洛魁人。”赛群雄道:“易洛魁人非常喜爱和平,我们莫切人本身也很擅长种植和渔猎,我们一群人就是在出海打鱼的时候,遇见了暴风雨,等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片未知的海域,幸亏我们旁边就有一座巨大的岛屿,上面物资丰富,我们靠着狩猎技术在那里生活了将近一太阳年时间,这才修好了我们的船。可是叫做我们出海准备回家后的第三天,我们又遇见了暴风雨,船只破损严重,水源也被风雨卷跑了,眼看着我们就要被渴死,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遇见了王兄。一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了,我们竟然被暴风卷到了另一个强大的帝国,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说到这里,赛群雄的语气又是感激又是沮丧,另外还夹带着一点感叹,这一年多来的经历实在是太过离奇,不只是因为连续两次遭遇灾难却两次都大难不死,更重要的却是他从海参崴出来后沿途在大唐的所见所闻——原以为他们易洛魁人就已经够发达了,但是在见识了大唐的繁华之后,他才明白了王德威教给他的那个‘坐井观天’的成语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他们的经历李贞已经听王德威说过了,如过李贞没有猜错的话,他们降临的那个岛屿应该就是库页岛了。
“殿下,赛兄说的都是真的。”王德威也在旁边作证:“属下也按照赛兄提供的路线图,找到了那里,的确是一座巨大的岛屿,在这座岛屿的南边,同样有一座不小的岛屿,在上面生活着一群番外野人,属下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没有上去查探。”
“那就是了。”两个相邻的岛屿,一个是库页岛,南边的那个就是北海道,两者之间只相隔了一个宗谷海峡,两者最近处只有四十多公里,王德威既然能发现库页岛,自然也能发现北海道,只可惜此时的尉迟宝庆和秦怀玉还没有到达北海道,不然他们双方说不定就能会师了。
“对了,你们真的带了红薯吗?”闲聊完毕,李贞问起了正事,如果他们带来的真的是红薯,那李贞的粮食战略可能就套提前完成了,寻找美洲也就不用那么迫切了。
“尊敬的殿下,我们不知道您说的红薯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的确带了很多东西想要献给您,其中或许就有您需要的东西。”赛群雄立刻道,经过和王德威几个月的交流以及自己亲眼所见所闻,他也明他了大唐并不是他所了解的任何一个地方——要知道赛群雄是他们部落中有名的智者,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出去游历过,去过很远的地方,甚至连南美洲都去过(当然在赛群雄口中,美洲肯定是不会叫美洲的),见识过那里的莫切文明的辉煌(在三大文明出现之前,美洲最发达的文明),原本他以为莫切人已经将文明发展到极限了,但是在见识到了大唐的繁华之后,他才明白和大唐比起来,莫切人连大唐的一个小乡镇都比不上。
所以大唐肯定不是在美洲的,也就是说他们来到了另一片大陆,此生估计都不要想回到美洲了。
既然回不去了,那就在大唐好好的生活吧,只是他们一群外来人,数量又只有八个,这么一点人口连占山为匪都做不到,因此光靠自己的力量。想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唐生活的很好,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想要活的很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傍上一个大腿,原本他以为王德威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大腿了,但是但他跟着王德威环绕着大唐的海域走了一圈,来到了大唐的南方之后,他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大腿……
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贞的努力
第一百七十二章李贞的努力
大唐帝国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君主的当朝太子,大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大唐南方军总司令……
等等等等,李贞诸多的身份让赛群雄明白了,李贞才是真正的超级金大腿,而之前被他以为是大腿的王德威,只能算是这条金大腿上的一根微不足道的汗毛——王德威只是一个超级船厂的掌舵人而已,而李贞却是大唐未来的储君,手握几十万大军,征服了无数的国家与土地,无数的小国君王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亲吻着他的靴子……
这样的金大腿,此时不抱,更待何时?
于是一听李贞的问题,赛群雄立刻就将自己所带来的所有东西都拿了出来:“这就是我们所有从家乡带来的东西了,希望有能对尊敬的殿下您有用的东西。”
“殿下,这就是刚才属下说的那种很好吃的食物。”王德威上前一步,打开了其中一个袋子,拿出一个拳头大小,有着红褐色外皮,模样颇为不堪的东西介绍道:“别看这东西样子不怎么看,但是吃起来清脆可口甘甜,更重要的是,这东西的外皮很薄,里面全部都是可食用部分,就连外皮如果清洗干净的话,也是可以吃的……殿下,如果这东西能在大唐种植成功,那我们大唐将又要多一种能吃的作物了啊。”
王德威介绍的很详细,但是李贞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论对红薯的了解,王德威区区以大唐土著,又如何比得上李贞这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穿越者?
要知道李贞虽然是个小富二代,但他家发起来的时候是在他十岁以后,在十岁以前的小时候他家里可并不怎么富裕,当年在乡下可没少吃这玩意儿啊。
“果然,这就是红薯……哈哈哈……”李贞非常激动,以至于最后都失态的大笑了起来。
由不得他不笑,天知道他在来到大唐之后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做了多大的努力——当年李贞从李世民那里讨要了一个巨大的庄园,虽然最后有一片地方变成了水泥试验作坊,但是有一大部分依旧是种的粮食,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甚至不光是李贞,就连李治的那个庄园,都被李贞高价买了回来。
为了提高粮食资产量,李贞几乎将前世他知道的,在大唐呢个复制出来的方法都用出来了,并且还专门聘请了几十名种地有一手的老农作为顾问,虽然因此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最多也就是将一石的产量变成了一石半而已,终究是没有引起质变。
所以从那以后,李贞就不再专注于作物的改良,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后世的作物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产量,除了高科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华夏百姓几千年来的慢慢培育。
后来李贞就不再关注这些,只是让庄园的人每年将最饱满,产量最高的小麦穗以及其他作物的穗保留下来,然后留作明年的种子,希望用这样的方法优化作物的基因,慢慢改善粮食产量——这是他从小时候看过的一篇名为《绿手指》的文章上得到的灵感,那个老奶奶就用这样的方法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
李贞不知道这个方法有没有用,但是通过种子遗传学的理论来看,这就算是不能彻底优化种子,但是也应该能增加一部分粮食的产量吧。
其实李贞不知道的是,他这是误打误撞的找对了方法,因为在古代,华夏的百姓的确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选种子的,也正是因为经过了几百年这样的选育,这才有了未来即便高科技作物种子还没有出现,华夏的粮食产量也能达到两百多斤(问老爸说的,六几年的时候的产量大概是这么多,没有化肥,没有农耕机械,只有农家肥和一头牛),勉强喂饱了华夏几亿人口,最终才算是撑到了杂交水稻的出现。
如今李贞提前用了只是这样的方法用,只是这种方法耗时太长,没有一二十年根本见不到成效。
所以李贞很快便将这件事放在了旁边,开始用短期内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开辟出一片高产的肥沃土地。
也就是在那时候,李贞就将目光对准了南洋,只有征服这里,大唐才能暂时解决饥饿的威胁,李贞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寻找新的高产作物。
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算没有林邑的冒犯,李贞也会在安定了岭南局势之后,也会找一个借口去征服南洋的。
而今南洋终于落到了大唐的手里,但是李贞到这时才发现,想要在南洋种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南洋的土著实在是太多了。
大唐如今才是刚刚征服南洋,也进行了一部分移民,但是这些移民数量很少,只能算是实验性质,占领的地方也都是林邑北部。
想要彻底移民开发,就必须将南洋内部进行大清理,只有将这里的土著减少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后,移民策才能正式开始——虽然捕奴队已经大部分开进了这里,但是想要将土著清理到一个安全数值区间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这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三年之后,移民工作才能彻底展开,等唐人彻底适应南洋环境,占领南洋,至少还得五年时间——也就是说想要将南洋真正变成大唐的粮仓,从李贞开始征服这里算起,差不多需要小十年的时间……
就这还是大唐朝野民间全力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的目标,万一哪里出现纰漏,比如说大唐内部爆发混乱的话,这个时间还需要更长。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李贞才将美洲的那几种高产作物放在了心上——他甚至都已经决定了,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过两年岭南局势发展起来的话,他就准备冒险亲自走一趟白令海峡,通过那里去往美洲寻找红薯和玉米。
但是这是不得已为之的方法,因为在这个年代穿越白令海峡,还是很危险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终见红薯
第一百七十三章终见红薯
白令海峡这么好的地方,李贞如何会想不到?但是他既然知道白令海峡,自然也知道白令海峡有多危险——至少在二十世纪,也很少有船会通过这里去阿拉斯加的。
或许有人就问了,白令海峡是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相距离最近的海峡,最窄处只有八十多公里,别说是坐船了,就算是游泳都能游过去,怎么就危险了?
这话很有道理,但是也只是有道理而已。
具体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李贞在想到寻找美洲大陆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令海峡,原因也是这里足够近,只要穿过八十公里的海域,就能登上美洲大陆。
但是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李贞却发现事情根本没遇那么简单。
白令海峡冬天冰封,夏天融化,无论是从哪一个季节走,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
首先,冬天白令海峡冰封,是不能走船的,只能乘坐雪橇或者步行过去,这的确是最安全的办法,但是不要忘了,李贞既然要去美洲,肯定不可能只派遣几十几百个人的,没有几千上万人,他们就只能是给美洲土著送早餐,恐怕还没有穿过北美洲,就要被土著袭击的死绝了。
可是白令海峡上的冰面能承担起上万人以及更多的物资在上面行走吗?这里可是处于北极冰盖的边缘区域,别说是一万多人踩踏了,就算是没有人,也会毫无征兆的裂开,根本就不安全(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冬季的白令海峡虽然冰封,但冰层随时会毫无预兆的破碎、断裂,有许多宽的冰缝,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冬季徒步穿越白令海峡,与其说是徒步走过去的,倒不如说他们的游过去的)。
李贞可不敢冒险试验,这万一要是不行的话,走到一半的时候,万一冰面承受不住重量‘咔嚓’一声碎了,那死的可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何况冬季的白令海峡可是真的冷啊,说不定会冻死人的。
至于夏天去也不行。
夏天冰面化开,这就需要用船了,白令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八十多公里,倒是不宽,一般的小渔船都能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
问题是在夏天,白令海峡那里可不只有海水啊。
在夏天那里可还有无数的浮冰啊。
夏天北极处于极昼状态,冰块融化,有很多的碎冰会被季风通过白令海峡吹入北太平洋,然后被各大洋流席卷着在北太平洋北部来回漂流(研究过洋流的就可以发现,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再加上千道寒流正好形成一圈,将太平洋的最北部圈了起来),船只行驶不但困难而且还十分危险——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可就是撞了巨型冰山才沉没的啊。
如果是大冰山倒也还好,远远的就能看到,以古代木船的速度,只要提前发现还是可以避开的,怕就怕那种半漂在海水中的小型浮冰,这万一要是让船撞上了,那可就是一个大窟窿啊——木船的防御力可没有铁船的强大啊,就连铁船都不敢在浮冰中行驶,木船来了那还不是撞一个沉一个。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贞是不会走这一条路的,但是根据之前的情况,如果没有一个高产作物,李贞想要稳定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