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也无大碍,天子似乎是觉得宫中烦闷,出去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但是,自从前捷报频传,这位天子似乎就坐不住了,不断拜访我大苍的高官。”
  杨沐刮了刮下巴上的小胡茬,心里顿时明白了。
  这是有危机感了呀。
  或者说,对王畿还有天真的幻想。
  杨沐不用脑子都能够猜得到,这天子是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怕在战后,他这个天子彻底的沦为普通百姓,想在苍国朝廷内拉一拉关系,希望能有大臣在杨沐面前说几句好话,将部分王畿之地归还给他。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毕竟大礼天子的名头虽然不好用了,但名义上还是至尊,哪个皇帝遇见了都要礼敬三分。
  大礼王朝衰落了两百年,历任天子的潜意识里,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思,偏安一隅,不再想着恢复往昔统治。
  这一代的天子姬郝,也抱着一样的心态,坐在天子之位上十几年。
  并不是他天生如此,而是大礼王朝实在是积重难返,若是要中兴的话,比一般的国家踏上霸途还要难,面对的国外局势也更加的严峻。
  再说了,大礼王朝从建立之初,依靠的就是分封,这已经成了它存在的法理依据,根本不可能将这个最大的弊端推翻。
  大礼王朝,已经是落日余晖。
  绝不可能有中兴之局了。
  这一点,天下诸国明白,大礼天子也十分的清楚。
  所以说,杨沐一听说姬郝结交大臣,基本上就明白了他的心思。
  可是,这个想法注定要落空了。
  吃到嘴里的肉,还有可能吐出来吗?
  别说楚国了,就连杨沐都不舍得。
  “有官员搭理他吗?”杨沐问道。
  “没有。”范宏济摇了摇头,道:“他一个落魄天子,身边一个亲信也没有,吃喝都要靠内务府打点,如此忌讳之事,官员们躲都还来不及呢,这段时间他也是碰了一鼻子灰,不过……老臣担心,在第二次苍城会盟之际,此人万一掀起什么波折……”
  范宏济没有再往下再说,其中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这次会盟伐晋本就是打着为天子报仇的旗号,若是在第二次会盟期间,他有什么不利于苍国的言行,难免会落诸国口实,让苍国在大义上陷于被动。
  杨沐点点头,道:“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容后朕会谨慎思考,寻一个妥善处置之法……两位爱卿还有什么事禀奏?”
  “陛下,臣要禀奏关于商务部之事。”孔尚贤站了出来,躬身道。
  “商务部?刚才不是已经探讨过了吗,待到战事结束之后,各国商队自然会多起来。”
  “陛下,臣要禀奏的并非此事,而是商务部下辖的几座厂子,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请陛下明辨。”
  “说来听听。”
  “臣斗胆,建议造纸厂与钢铁厂迁移厂址。”
  “为何要迁移?”
  “陛下明鉴,这两年来,钢铁厂与造纸厂虽然为我大苍赚取了许多银子,也让我大苍国力大增,可是陛下可曾知道,城外的几条小河,如今已经成了什么样子?前几日臣去看了,城外的几条小河污浊不堪,已经看不见鱼类的影子,自从百姓们喝了河水之后,许多人得了怪病,如今都从井里挑水喝了。”
  “如此严重?”
  杨沐的神色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
  环境问题!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孔尚贤看来,他只是刚巧发现,为了苍城的百姓的健康着想,提出将这两座厂子搬迁。
  可是,杨沐不同。
  他深知工业对环境的伤害,如今只是两个厂子而已,若是将来有上百座厂子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反正,只要重工业存在,就一定会有工业污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特别是钢铁厂这种,如今苍国的重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对苍城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将来肯定会更加的严重。
  “搬!不仅要搬,还要搬得远远的,所有的污水不能再排放在河流里了。”杨沐坚决道。
  呃……
  这么干脆?
  孔尚贤和范宏济都有点发懵,皇帝的反应太出乎人意料了。
  特别是孔尚贤,本来心里还在忐忑,这点小事搬出来讲,皇帝陛下会不会不耐烦,没想到皇帝陛下却这么大的反应,态度比他还明确。


第341章 迁都与争霸

  “此事,一定要尽快落实。”杨沐做出指示,道:“钢铁厂和造纸厂不仅要搬迁,还要扩建改造。”
  扩建改造?
  孔尚贤看向了范宏济,扩建改造的事属于工部范畴,而礼部、工部、兵部、吏部、刑部、户部,这六个老的衙署一直是范宏济在坐镇,也要说得上话一些,此时既然提出了扩建一事,肯定就是范宏济操心了。
  杨沐也知道苍国朝堂内的分工,于是道:“此事不简单,你们都听着点。关于这两厂改建一事,朕的心里早已经酝酿了许久,此次的扩建关系到我苍国未来十年的发展,一定不能马虎。”
  听见杨沐说的如此认真,孔尚贤和范宏济也意识到不简单,全神贯注的听着。
  杨沐道:“经过这七年的发展,你们二位身为丞相,应该能感觉到苍城地理位置的偏僻,不仅是这苍城还是皇宫,都显得狭小无比,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我大苍的发展。可以说,我苍国若是想更进一步,堂堂国都就不能再如此。”
  此言一出,孔尚贤和范宏济心中震惊万分。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要迁都?
  自古以来,迁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不仅仅要考虑新都的发展潜力,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对国家的掌控度,如果有外患的话,还要考虑对外作战的时候是否便利,水域交通是否发达,强敌进攻是否有险要可守……等等,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因素。
  很多个小国家都只是在矮个子里面拔高个,一国皇都的建造一般都设立在国内的中心区域,很少有能够兼顾起来的。
  要说各国中最成功的几座皇都,大概就要数晋城为最了,从这次的伐晋之战就可以看出,哪怕联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哪怕是攻下的晋城,无数的勤王大军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过来,哪怕失去了漕运的便利,也还有四通八达的陆地交通。
  “敢问陛下,我苍国可是要迁都?”范宏济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错。”杨沐点了点头,道:“苍城终究是太小了,位置也太偏僻了,从苍国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十分不利的,洞城和盛城哪一个不比苍城要大十倍?就说那乐元城,规模也是苍城的两倍以上。况且,我大苍日后迟早是要西出的,苍城的位置至关重要。”
  迟早西出?
  孔尚贤和范宏济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了一缕别样的神采。
  西出意味着什么?
  皇帝陛下有争霸天下之志!
  当下,北方的晋国已经不足为患,甚至很多的土地都即将变成了苍国的地盘,放眼当今天下,南边只有楚国能够与苍国匹敌,但是相隔千里之遥,暂且不是主要的对手,相比而言阮国和魏国,以及西晋的许多中型的国家,就成了苍国的主要对手。
  苍国想要争霸,最先降服的就该是阮国和魏国。
  长久以来,苍国在重重压力之下,迫不得已反击,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与洞国和盛国的战争,再加上这次的伐晋之战,都是为了自保而已。
  但是晋国倒下了之后呢?
  放眼天下,哪个国家能轻视苍国了?
  至少十年之内,若是没有太大的变故,诸国都不敢来入侵苍国。
  以后,自保都已经不是苍国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底下的官员难免有一种安定之思想。
  可是作为统治者,作为高层人物,谁不希望苍国进一步的强大?
  霸主,这是天下统治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皇帝陛下真的有争霸的志向吗?
  孔尚贤非常的激动,他年少时就开始游历诸国,能够辅佐一国君王成为霸主,这是他的夙愿,是可以为之奉献一生的丰功伟绩。
  当初,之所以投入到苍国,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杨沐的不一样,认定了这是一个值得辅佐的君主。
  范宏济年老的心,也不由得扑通扑通直跳。
  作为一个旧贵族,他亲眼见证苍国从一个偏僻小国,成长为一个令天下侧目的大国,不管是为了情怀还是为了家族,他都希望苍国进一步的强大起来。
  看到两位丞相如此模样,杨沐只是淡淡一笑。
  的确,过去的苍国没有资格说争霸这个话题,他也没有什么野心。
  但是现在,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哪个皇帝,不想成为天下共主?
  睡最好的女人,吃最珍贵的食物,一道圣旨下去天下莫敢违逆……这些,都是大礼王朝最鼎盛时期,才出现过的盛况。
  争霸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希望结束这持续了两百年的列国纷争,往小了说,这是作为一个合格君主最基本的追求。
  只不过,“争霸”这两个字太沉重了,别人可以说,但是作为一国皇帝,他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因为,旧霸主才刚刚倒下,只要是稍微有实力的国家,哪一个对霸主之位没有觊觎之心?
  此时若是说出这两个字,那就是真的是要成天下公敌了。
  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好了,我们还是说一下迁都的事吧,第二次苍城会盟后,就得商定新都的地址,此处皇宫就作为陪都。而那钢铁厂与造纸厂,都至少要扩大三倍的规模,要满足未来十年的需要。除此之外,钢铁厂的炼钢技艺要提高一些了,尽快敲定出高炉炼铁的方式。”
  杨沐话一说完,孔尚贤恍然大悟。
  怪不得说,与他也有关系呢。
  因为,这高炉炼铁一直是科技部在研究与试验,有了水泥和充足的煤炭做支撑,要建造出高炉钢铁厂,难度并不是很大,只需要按照皇帝陛下给的图纸和配方,烧制一些工具,基本上就能投入实用。
  “除此之外,朕还打算建造一个食品厂。”
  “食品厂?”两位丞相都面面相觑。
  “没错,加工方便面和压缩饼干的各个作坊,也并在食品厂内,除此之外还要加工调料,烈酒……等等,这些都是各国没有东西,我苍国以后就得靠这些,榨取诸国的钱财。”


第342章 新都构想

  榨取诸国的钱财。
  这种形容非常形象贴切。
  就比如烈酒来说,高纯度的蒸馏酒绝对比普通的水酒带劲,只要是喜好喝酒的人,谁不得来上一点?
  还有那调料,稍微对吃食讲究一些的,家里就得常备一些。
  一旦吃惯了调料,那些贵族大老爷就再也离开了。
  杨沐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并且几乎能预料到,各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一定会对这两样东西,产生极大的依赖感。
  其实,不仅如此,蔗糖之类的糖类食品在这个世界也很稀缺,百姓们也一定会喜爱,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很简单,容易被抄袭模仿,杨沐也就没有将其考虑进去。
  毕竟,垄断才是最好的获利手段。
  领先一步,就是雪花花的银子。
  也许,这个世界的百姓们不明白什么叫做贸易顺差,但是一定会知道自己口袋里的钱,在不断的流入到苍国,然后被苍国用来购买战马和粮食等战略物资,各种加工原料,然后再卖给他们。
  如此循环下去,苍国就越来越富有,而那些只知道购买的国家,将会越来越穷。
  “陛下,建都是一国大事,工部和户部那边,恐怕力有不逮。”范宏济禀报道。
  “无妨,此事并不十分着急,钱财等物,在会盟之后自然会有,那晋国百年积蓄,哪怕从指头缝里漏出一点,都足够我们建造一座都城了,朕现在最担心的,是你们建造的质量如何。”
  孔尚贤和范宏济有些纳闷,历来建造都城,不就是选一个好的地址,将城池扩建起来,不就可以了么?
  该怎么建就怎么建,难不成还有谁敢在建造都城皇宫上偷工减料?
  “还请陛下明示。”范宏济道。
  “寻常的都城,不过是一座大一点的城池罢了,但是朕要建造的,却是要取晋城而代之,建造这天下第一城。”
  天下第一城?!
  两位丞相的眼里充满了怪异。
  皇帝陛下这是认真的吗?
  还真敢说!
  晋城,那可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城。
  它不是一次建成的,历经了上百年,大大小小上十次的扩建和翻修,搬走了两座小山,外面的河道和道路等,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掘和整修之后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它是天下城池中一道无可逾越的鸿沟,也是各大城池的标杆,天下诸国中哪一个国家不想将都城建造成那等规模?
  可是,各国达到了吗?
  楚国的楚城在城池大小上倒是达到了这个程度,但是也仅仅是城池大小上,无论是繁华还是建筑的恢弘之程度,都远远达不到这个规模。
  而现在,杨沐竟然说,要将新都建造成天下第一城。
  这岂不是白日做梦?
  “你们是在质疑朕吗?”杨沐喝了一口茶,淡淡问道。
  “臣等不敢。老臣觉得,我苍国迟早有一日能够将都城发展成成媲美晋城的样子,只是……老臣认为此事不可太急,一步一步发展,更符合我大苍国情。”
  “这不还是质疑么。行了,你们也不必解释了,朕当然知道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吓人,在你们眼里很不切实际,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苍国是有能力建造一座比晋城更为强大的城池的。”
  两位丞相互相对视了一眼,默不作声,同时也有些纳闷。
  在他们的眼里,皇帝陛下也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就算是攻下了晋城,稍微有些漂浮,也不太过于得意忘形。
  唯一能解释的,可能还真是如皇帝陛下所说的那样,对这个事情很有信心。
  “诚如两位爱卿所言,我大苍如今的国力,并不十分的乐观,但是可不要忘了,我们有教育部和科技部,自从建立的这六年来,为我大苍培育了多少人才?研发出了多少好东西?难道两位就没想过学以致用,将这些人才和技术,投放到建造城池上吗?”
  “陛下是指……”
  “现在,应该有一部分学子修习过数学与物理这两门课吧?在建造一道上,两门学科都有很多助益之处,朕再传授一些关于建造城池方面的学识,也就没什么难度了。再说我们有水泥这一物,城墙与路面,还有城内的一些建筑,还都是问题吗?”
  一番话,让两位丞相茅塞顿开,似乎听懂了,但是仔细一想,似乎又不太敢置信。
  “陛下,那民居也都用水泥吗?”孔尚贤问道。
  “新都的建造,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不仅要用水泥,而且要用烧制的红砖建造,普通民居可建造两层,屋顶用瓦砾铺盖,但是大型的建筑,非要三四层不可,哪怕是百年之后,也仍然结实牢固。”
  红砖……
  两位丞相心里默默念了一句,然后就思索开了。
  所谓的红砖,其实在烧制出水泥的时候,就已经一并研究出来了,但是这种东西铺设路面太脆,建造房屋又太小块,不及青砖那样冬暖夏凉,所以也就没怎么推广。
  现在皇帝陛下指出,以后的新都要用这种烧制简便的红砖筑造,让他们有一点将信将疑。
  普通老百姓之所以选择用青砖盖房子,除了能够冬暖夏凉之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它与一般稀泥的黏着性更好,不容易倒塌,一般乡下百姓的房子都是土砖,城里的百姓用的青砖。
  用青砖的话,就能够盖两层楼,譬如街道两侧,基本都是这种结构。
  不过,如果真的将红砖与水泥结合的话,还真的有可能筑造出两三层的房子,远比现在市井中的那种一层的房子要结实。
  而且,红砖盖房子还有一点,是青砖和土砖比不了的。
  那就是防火。
  由于材料的关系,不管是青砖盖房子需要大量的木头做连接结构,土砖也需要大量的茅草,都不怎么结实还容易起大火,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房子在火中毁灭,城里的房子一旦起火更加的糟糕,火势蔓延之下,甚至能将半个城都给烧掉,由此也兴起了更夫这个职业,就是为了用来提醒和监察火灾的。
  红砖,能把火灾的可能,降到最低。


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讨

  杨沐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提议城内的所有民居和官署。
  在和平时期,火灾可能仅仅是大火本身,一旦遭遇了战事,就可能整座城池都被烧毁,让敌军轻而易举的攻破城池。
  就比如后世,那些红砖建造的房子,都是电器起火为主,很少听说过有点根火柴之类的,就把整座楼都给烧了的。
  “敢问陛下,皇宫的话……也是用红砖筑造吗?”孔尚贤提出来一点。
  “这个……你觉得呢?”
  “……”
  孔尚贤很尴尬,瞬间觉得自己很白痴。
  这还用说吗?
  当然得用红砖!
  不过,却不能是一般的红砖,外表肯定比内在是要好的。
  比如雕花、楠木、紫檀木这些,必定是最基本的东西,就算是杨沐不交待,也应该要办得妥妥贴贴,一目了然,不该存在任何的悬疑。
  “此事容后再谈吧,接下里的一段时间事有点多,你们要多担待一二,再过些天会有各国的使队陆续抵达,此次会盟与上一次不一样,是一次展示我大苍实力的一个大好机会,也希望能促成我大苍的商务部,与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合作,为我大苍今后的发展,添加更大的助力。”
  两位丞相也深以为然,又探讨了一下如何接待各国皇帝的事宜。
  之后,孔尚贤问道:“陛下,会盟在即,我大苍作为此次伐晋之战中最大的功臣,对瓜分晋国一事,不知道有何策略?”
  “不好说,晋国这一次只是元气大伤而已,远远没有到灭亡的地步,诸国不可能逼之太紧,我联军所侵占之地也好商量……最紧要之处,无非就是王畿了。”
  杨沐刚巧也对这件事头疼,不管如何,在会盟之前,苍国的内部肯定要是要商定一套策略的,虽然在这件事上皇帝能够独裁,但是毕竟是为了将苍国的利益最大化,杨沐也怕自己心里的计划不够周详。
  如何吞下战果,是一件非常需要政治智慧的事。
  自大礼王朝衰落以来,一直有一个传统。
  但凡实力大国,在诸国冲突中总要多方斡旋和折冲,使战事结局最终能为各大国所接受。
  就比如这次瓜分晋国,没有各方实力大国的协商密谋,一国要将之吞并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连彻国,都不太可能。
  在此会盟之际,需要考虑的更加的多。
  晋国背弃诸国而设下计谋,私自吞下了王畿之地,结局便是被千夫所指,被诸国共乏。
  苍国正是明确了诸国之利害,才促成了合盟攻晋。
  伐晋之大战,除了吴国在战端刚开始的时候退出,其余的参战诸国都是出了大力的,就连曹、兰这两个国家,都有将近一半的兵力损失,到了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苍国如果吃相太难看,肯定会引起诸国共愤。
  在苍国考虑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考虑的就是云国。
  尽管民间有传闻,说是云国发兵伐晋,是因为愚忠天子,也为自己的扩张正名,或者是因为想成为苍国的血盟这个说法,杨沐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
  作为一个当了七八年皇帝的人来说,对那种戏文里追崇的大义之说,向来是从心底里藐视的,邦国利害岂能决以如此荒唐的说法?
  云国把大军交给苍国统领,这不仅仅是断定伐晋之战能成气候,而且还断定了伐晋之战,无法灭了晋国的道理。
  若不然的话,云国岂不是助涨了苍国?
  终究,云国若是想要发展壮大,在地理上距离苍国不是十分的遥远,晋国覆灭的话,对于云国这个尚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云国出兵便是断定了两点。
  其一,诸国动荡,未必能撑持到底。
  其二,晋国能够将诸国联军抵挡在本土之外,联军未必有能力接连挫败晋军。
  惟其如此,才会有这种不动声色的方略——既维护与周边大国的盟友之情,又能让诸国两败俱伤,而云国只不过是付出了微小的二十万兵力而已,粮草等都不需要操心,便能够给联军强大的信心,与晋国斗个你死我活。
  这其中的关窍,自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大抵的意思,也不过如此。
  兰国与曹国,也该是这个意思。
  甚至包括吴国,可能一开始就期望看到这个结局,最后看到家门口有便利可占,便先对邵国用兵了,随后又坑了楚国一把,本来按照形势的发展这场大战几乎就能结束了,伐晋之战中最获利的应该是巩固了霸主地位的晋国和夺占了邵国大部分领土后坑害了楚国的吴国。
  只是没想到,苍国异军突起,一举从北境挫败了晋军,长驱直入,攻下了晋城……
  总之,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如今王畿掌握在苍国与楚国的手中,晋国的东部大片地区,被苍国、楚国、云国所占领,甚至是出兵了的康国,在后期也夺占了少量的城池。
  会盟商谈时,肯定不能按照此种军队布局来划分利益的。
  最明显的,就是王畿之地,那魏国、阮国、曹国、兰国肯定是想要掺和上一脚,就算是曹国与兰国无法直接占领土地,肯定也会采取与阮国置换城池的方式,夺得一些利益。
  “两位爱卿以为,此次会盟我苍国该持何种态度?”杨沐颇为头疼,直接问两位丞相。
  略为思考之后,范宏济说话了,道:“老臣这辈子也没出过苍国,所以对军事有些不知,并且也不建议陛下采纳我等文臣的言论,该占得什么土地,还是得要问前线的将士才可。”
  孔尚贤也在一旁附和,道:“诚如右相大人所言,王畿之地是我大苍日后西出之要地,攻守便利如何,是首要堪虑之处,同时日后若是迁都,肯定也要考量如何控制,臣恳请陛下,派出一些工部与兵部的官吏,前去勘察地形,同时召回一些前线将领,询问划地之法。”
  “也对,这一点倒是朕忽视了,你们所说的的确有这个必要,如果是划分了一些被山川阻隔之地,管控起来也十分不利,如鸡肋一般,反而劳神。”
  杨沐很赞同这个观点,于是立即下诏,按照两位丞相说的办,同时也将此方法推及到了其余各军,一一照办。


第345章 三种剑

  杨沐在他的怀里乱蹭了一会儿,杨沐这才捏了捏他的小脸,问道:“你母妃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母妃说夜深了,让钧儿与母后一起。”
  “那你是自己跟母后过来的吗?”
  “嗯嗯,钧儿可乖了,才背完书就跟着母后来了,还没吃晚饭呢。”杨钧的小眼珠子一撇,露出了小拳头,道:“母后今天教钧儿功夫了,钧儿要耍给父皇看看。”
  “呵呵,你还学了功夫?”
  听此,杨沐不由得看了一眼皇后,没想到杨钧才五岁的人,却已经在跟随她学习功夫了。
  杨钧在怀里磨蹭了一下,然后挣脱到了地上。
  一伸手,旁边的一个小太监,递上了一把小木剑。
  杨钧将小木剑抽出鞘,颇有些架势得用手摩挲了一下,然后耍了一个剑花,一身轻喝,开始舞剑起来。
  只见大殿中,一群人全部退开来,中间只留下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认真的舞剑,飞跃。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聪颖伶俐,不错!”
  杨沐大笑,看到的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便能舞得一手好剑术,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坐上了龙椅,满是喜悦之色。
  “恭喜陛下,小殿下天子聪颖,真乃难得一见。”
  “恭贺陛下!”
  “陛下万岁,殿下千岁!”
  在沈安和姬翎儿的恭维之下,大殿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太监宫女们也纷纷恭贺,在殿侧执勤的亲卫,也是一阵爽朗夸赞。
  “小殿下真乃人中龙凤,苍国之福!”
  “呃……”
  “……”
  一瞬间,大殿安静了下来。
  刚才溜须拍马的一群太监宫女,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偷偷的,大家将目光聚集到了一个小太监的身上。
  他刚才,说的是……
  人中龙凤?
  苍国之福?
  龙,乃是皇帝的专称,哪怕是太子也不能将自身比作是龙。
  苍国之福,就更加的扯淡了。
  一个皇子,哪怕是再也才能,也不可能上升到整个国家的高度。
  如果今日杨钧是储君,那么说这四个字还好。
  但是目前来看,杨钧的身份还仅仅是一个皇子而已。
  皇子,是要绝对避讳这两个词的。
  说出这两个词的,是照顾杨钧的那个小太监,旁边还有一个一起的老嬷嬷,此时两人正瑟瑟发抖的,站在一旁,额头上满是汗珠。
  看来,这两人心里是知道的嘛……
  杨沐撇了她一眼,心里有了计较。
  然后,他看向了刚刚舞剑完毕的杨钧,对他招了招手,问道:“钧儿,母后和母妃,哪个对你好一些?”
  “……”
  杨钧点着小脑袋,转了一下小眼珠,掰着手指头想了一下,道:“钧儿不知道。母妃要很久才来看钧儿一次,母后也经常叫钧儿去玩,只是总要让钧儿练功。”
  “哦,这样。”杨沐点了点头,又道:“你再想想,这个可是很重要的哦!”
  杨钧似懂非懂,而后挠着头,转身看向了那一个小太监和老嬷嬷。
  “陛下饶命,奴才罪该万死!”
  两人大惊,迎着杨沐冰冷的目光,像是失去了全身所有的力气,瘫倒在地上。
  “你们确实是罪该万死!”杨沐冷哼,脸色很不好看。
  作为一个后世人,他深知皇子不能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道理,所以在杨钧一岁半的时候,就下令凡是皇子,在一岁半的时候都要搬出母妃的宫殿,单独为杨钧开辟了一座宫殿,等于是半放养的状态,半个月才能见到诺妃一面。
  由此,他也特地嘱咐皇后,多多管教这个孩子。
  须知,一个孩童的少年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长大后的性格,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杨钧称呼皇后为母后,称呼生母诺妃为母妃,平日里的亲近程度其实差不多,只不过由于皇后对其严格一些,便使其难以抉择。
  这正是杨沐想要的。
  没想到,照顾小杨钧起居的太监,竟然干起了越厨代庖的事。
  小杨钧为何要在难以抉择的时候,看向小太监和老嬷嬷?
  不就是在平日里,受两人的意见太多了么?
  刚才,那小太监能说出人中龙凤和苍国之福这两个词,也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