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杨钧为何要在难以抉择的时候,看向小太监和老嬷嬷?
不就是在平日里,受两人的意见太多了么?
刚才,那小太监能说出人中龙凤和苍国之福这两个词,也是其野心的体现,平日里肯定没少给杨钧灌输其为储君的思想。
在立储的这件事上,就连范宏济和孔尚贤那等地位的人都敢沾惹,一个小太监和一个老嬷嬷,竟然已经在算计了!
杨钧还只有五岁,哪怕平日里只是偶尔说一说这样的言论,也会在其幼小的心灵里,种下顽强的幼苗,他日一旦茁壮成长,必成大祸。
小孩子就该有小孩子的样子,保持童真和善良,这才是小杨钧目前最该做的。
杨沐苦心给他营造出来的成长环境,是绝对不容许掺杂进蛊惑之言的。
哪怕,杨沐有心立杨钧为太子,也是不容许有这样的人在侧。
“陛下消消气,反正陛下心中已经有所决意,不必为几个奴才气恼。”皇后柔声道。
杨沐点了点头,看向了杨钧,道:“你说一说,学这剑是用来干嘛的?”
“可以伤人!”杨钧兴冲冲道。
“不是,再说。”
“行侠仗义!”
“不对。”
“冲锋陷阵。”
“更不对。”杨沐严肃道:“你是皇子,如论如何让,冲锋陷阵都用不到你。朕问你,这木剑好用吗?”
“好用,这是钧儿的宝贝!”杨钧把木剑抱在怀里,糯糯道。
“父皇送你一把剑如何?”杨沐凑近了,问道。
“好呀!”
“父皇有三把剑,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
“天子之剑……诸侯之剑……”杨沐挠挠小脑袋,听不懂太深奥的东西。
“你且听一下,任选其一,就是你今后的命运了。”
杨沐说着,严肃道:“天子之剑,以石城做剑尖,以山脉做剑刃,拿大国做剑脊,拿天下诸国之地做剑环剑柄,以大礼王朝之外的四大王朝来围裹,以万民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
“此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天下,使天下亿兆之臣民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第346章 天子之剑
天子之剑,这是杨沐对于至高权力的理解。
就算是杨沐,手中权力也没达到这个程度。
所以,他直接跟小杨钧说,实际上是也算是一个测试,就如同小孩子抓周之类的。
五岁的杨钧,可不是什么刚满周岁的小孩子,他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思考,也隐约能够明白杨沐跟他所说的,与平日里的一些话,有些不一样。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场面。
小皇子杨钧仰着头,睁着大眼睛,萌萌的看着杨沐,一副不解之色。
周围的太监宫女和侍卫们,则是低着头一声不敢吭。
皇后也没有出声,她心里也明白杨沐说这一番话的目的。
其实早在一年前,在皇后迟迟无法怀上龙种之后,她就有些失望了。
然后,无聊之余对杨钧也多了一些照顾,经常去逗他玩。
夜深人静的时候,皇后也吹过枕边风,让杨沐立杨钧为太子。
在那之前,杨沐就已经摇摆不定了。
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册立太子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潜意识里觉得还早,没有必要册立什么太子。
第二,则是希望皇后的肚子能有反应,万一册立了太子,以后的嫡子怎么办?
第三,太子被称之为国本,若是在法理上存在冲突,就可能为苍国的未来,埋下一大隐患,历来各国中很多国家的衰落,不就是夺嫡之争,这才引起了国力大衰么?
就以晋国为例,就是因为长幼不分,嫡庶混乱,这才导致了一场大纷乱,在这场权力斗争过后,很多有才能之人黯然隐退,又因为错过了压制魏国的最佳时机,为了重振晋国的威势,晋国这才会盟伐魏。
如此一来,夺占王畿之后,就显得野心太大了,为各国所忌惮,为苍城之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基于此,杨沐有了立太子的心思。
若不是晋国大军突然攻下了王畿,恐怕杨钧早已经是太子了。
今天的这个测试,就是他有所动摇。
万一,小杨钧长大之后,不适合做太子呢?
如果最终又将之废除……
自古以来,废太子没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
一旦新君继位,必然会招致忌恨。
杨沐今天之所以给他三种选择,也是自身摇摆不定,不知道如何抉择,所以干脆将这个选择权,交给杨钧自己。
“父皇,还有呢?”
杨钧仰着头,挥了一下怀里的木剑。
“第二种,便是诸侯之剑了。以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砥砺军队,戍守边疆,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
“此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
“然后,就是第三种了。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与斗鸡斗蝈蝈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国事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杨沐说完,低头看向了小杨钧,问道:“你说说,这三种剑你选哪种。”
小杨钧挠挠头,动作有一点蠢萌,然后扯着杨沐的衣角,问道:“父皇小的时候选哪种。”
“……”
杨沐愕然,这是被反问了?
皇后也在旁边憋着笑,这才笑道:“好了,钧儿还小,字都不认识几个,给一个小孩子讲这么深奥的东西,你这不是为难他吗。来,钧儿,你到母后这里来。”
看到皇后招手,杨钧顿时像是小孩子受到解放一样,像是小鸟一样,扑进了皇后的怀里。
杨沐无奈的摇摇头,小孩子不上道,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小杨钧的反应能力还是很好的,反问一口直接让杨沐哑口无言。
“钧儿,刚才你父皇说了,你手里的小木剑不是什么宝贝,那你觉得,是哪一种剑呢?”
“父皇说的,是百姓之剑。”杨钧肯定的说。
“嗯,没错,百姓之剑是最差的一种,那么钧儿想想,哪一种最好呢?”
“天子之剑!”
这一次,杨钧想都没想,直接就喊出了口。
而后,恍然大悟一般,道:“父皇,钧儿要天子之剑!”
“……”
杨沐有些无奈的看了皇后一眼。
在她的引导下,杨钧终于捋清了三种剑的关系,最终选择了天子剑。
存在作弊的嫌疑,但是既然事情以前如此,也算是杨钧自己的选择,倒也没算违规。
“父皇,剑呢?”杨沐往四周看了一下,道:“答应给钧儿的剑呢,怎么不见了。”
杨沐笑呵呵抱起了他,道:“宝剑父皇先帮你保管着,以后再给你。”
小杨钧点了点头,又兀自耍弄自己的小木剑去了。
皇后盈盈一拜,转身带着随从,飘然而去。
……
皇后与杨钧走后,杨沐的脸色一瞬间阴沉下来。
皇子尚小,就有人谋划太子之位,若是放任不管,岂不让那些投机者,更加的猖獗?
在一片乞求之中,他下令将那一个太监和一个老嬷嬷,全部拖出去杖毙。
并且让内务府将所有服侍杨钧的太监和宫女等人员,全部召回来,统一让皇后重新筛选人员,另外安排人手。
当天晚上,杨沐首先回到万寿宫,洗了澡换了一身衣袍,然后到懿仁宫参拜太后,再摆驾毓灵宫。
一进到毓灵宫,只见阁内水汽升腾,头发湿漉的皇后,穿着浴袍就迎了上来。
看到那一抹若隐若现的雪腻,杨沐顿时明白了。
一年了呀。
一年不沾雨露,再肥沃的土地,也该开裂了。
“你真的打算,让钧儿做这个太子?”杨沐还是将憋在心里的话问了出来。
“嗯。”皇后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臣妾听人说,生孩子很疼的,钧儿与臣妾也很亲近,便如此吧,陛下多纳一些嫔妃,不要让她们修炼素女功,要多少皇子都是能实现的。”
第347章 大朝会
“可是,你想过没有,钧儿虽是长子,却不是嫡子,将来皇子一多,难免有人会有非分之想,朝堂多生事端。”
“臣妾将钧儿留在身边,视如己出,以后只要多加照料,陛下也多花些心思与之亲近,总是能绝了一些人的心思的。”
杨沐沉默了,他当然知道皇后所说的,将杨钧视如己出是什么意思。
无非就是经常召进毓灵宫,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像是养子一样培养感情。
长久以后,就算是杨钧自身,也会将皇后当作亲生母亲一样对待。
如果他长大之后,明白其中利害的话,还可能为了自己的法理地位,主动的对皇后行孝道。
这在情感上,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法理上的缺陷,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若是别的皇子稍微有点野心,岂不是会想,大家同样都不是嫡子,怎不见得自己也有机会?
所谓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杨钧长子的这一重身份,并不是非常的保险,因为只要他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其余的皇子就都有机会。
“唉,不管了,放眼当下要紧,此事你要与诺妃商议一番才行。”
“诺妃妹妹那里,臣妾会去说的,钧儿若是被册封为太子,诺妃妹妹的头衔,也就得加一加了。”
杨沐点头,道:“你想得很周到,这后宫中的事,你就费一些心思吧,等各国使臣抵达之后,朕会在各国皇帝的见证下,为我儿加封太子之位。至于现在……”
“现在怎么了。”皇后睫毛微动。
“天寒地冻,你如此精心装扮,还真是有心了。”杨沐打趣道。
“臣妾平日里,也是穿的这身!”皇后羞恼,撇了杨沐一眼,然后将胸口的衣服整理了一下。
“绿儿,她平日里这么穿吗?”
“回陛下,这套浴袍,是皇后娘娘第一次穿,平日里都是沐浴之后,直接上床歇息了的。”
杨沐嘿嘿笑了一下,道:“没话说了吧,绿儿现在是越来越懂事了。走,今天晚上朕跟你好好谈心,这一年来可闷死朕了,妙曦那个狐媚子勾引人的本事不错,每次聊着聊着,就干别的事了。”
说完,杨沐将皇后一把抱起,朝着寝宫内阁走去。
……
次日清晨,五更天。
杨沐醒来了,稍微一偏头,便看到了缩在自己怀里的皇后。
皇后却是睡得有点沉,像是八爪鱼以般,附着在他的身上,青丝缠绕,整个被窝里有一丝丝淡淡的清香。
两人的睡袍都完好的穿在身上,昨晚确确实实,两人是说了一晚上的私密话,一直到三更天,才渐渐的睡去。
“还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
杨沐在皇后光洁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轻轻的爬起了床。
刚一下床,便被皇后从背面,搂住了腰。
“醒了?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陛下还是第一次起这么早,要去哪儿?”皇后睡眼惺忪,问道。
“再过两天,各国的皇帝就该都到了,得抓紧与诸位大臣商讨一下会盟策略。”
杨沐说完,便叫唤了一声,外面就进来了一群侍女,伺候他穿好了衣服。
……
冰消雪开的二月,大苍皇宫正殿举行了隆重的朝会。
二月,被视为万物复苏的祥和之期,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将整个二月叫做“春社”,如同将六月最热的一段时日叫做“三伏”一般。
苍国继承了华夏文化,节日之类的风俗,自然也一并传承了过来。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算是像模像样了。
春社虽非二十四节气,但雨水催生惊蛰而使苍龙振翼,农人便在这段时日大起“社火”,以欢乐祭祀土地,祭祀从大地腾空的龙神,祈求五谷丰登。
所以,整个苍国一片祥和喜庆,备耕的忙碌与欢腾的社火交相弥漫在春寒料峭的原野,到处都是热气腾腾。
本来,二月对于国家来说,一般都不会推行太大的计划,一切以农耕播种为主。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
就在去年,苍国率领联军击败了晋国,攻进了晋城,苍国一举成为天下有数的大国之一。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贺的事。
就连最后才被吞并的盛地,百姓们也基本上接受了苍国子民的身份,融入到这一股浩瀚的文化潮流中,自觉的被打上苍国的烙印,得知此等幸事之后,也家家户户十分的欢腾。
便在这弥漫朝野的欢庆中,大朝会的召开引人瞩目。
大朝会之前,杨沐首先率领百官先行出郊祭天,再回归太庙祭祖,向上天禀报了伐晋大业。
午后,两百余名大臣整齐聚集在大殿内,杨沐全副衮冕,戴上了十二珠冕旒平冠,佩起了三尺帝剑,肃穆地登上了龙椅。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举殿两百余大臣匍匐跪拜。
“众位爱卿,平身。”杨沐抬了抬手。
“平身——!”
沈安一声宣呼,殿中百官站了起来,肃然而立。
杨沐道:“诸位大臣,伐晋之事大势已定,朕从今日起亲理朝政国。但得如此,赖上天佑护大苍,使我苍国上下一心,文武协彰,廓清大局。今日朝会,便是要议定苍国拓展之大谋长策,以及第二次苍城会盟的布置之事。”
大谋长策,这个可以议定。
会盟的布置,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会盟诸多细节,譬如苍国要哪些城池,有什么底线,却不好当众决定。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要奏的。”杨沐抬了抬手。
“陛下,臣有一策。”
杨沐抬头一看,是殿内的靠门位置。
相对来说,是一个小官。
应该是三品的样子。
地位连各部的侍郎都略有不如。
这可是陛下回朝之后,第一次召开大朝会,而且讨论的第一件事,便是拓展之长策。
约定之俗,应该是两位丞相先奏。
丞相若是无策,便轮到大家一起讨论。
可是,这件事上丞相能没有策论吗?
一个三品官员,在这大殿中垫底的存在,竟然抢在丞相之前禀奏,还懂不懂规矩?
第348章 银本位制的思考
举殿目光便齐刷刷聚到了那位官员的身上。
杨沐道:“说吧。”
那官员跨到了列中,手持笏板,一板一眼道:“我大苍自太鼎二年后,骤然崛起,至今已是六年,当此六年中,大苍开疆拓土,会盟伐晋,堪称声威赫赫。然则,盛名之下,却是难符。”
“如何难符?!”
“我大苍已然崛起,一军便可力压一国,如何难符?”
“胡言乱语!”
“此为大朝会,莫要哗众取宠!”
众臣纷纷驳斥,当下正是国民自豪感最强的时候,也是各大官员与有荣焉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种即将成为大国之臣,预料苍国在几年之后会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国,甚至争那一个霸主之位。
现在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说,苍国盛名难符,这不是哗众取宠是什么?
莫非,想要凭借此,博得陛下的关注么?
只能说,这位官员太嫩了。
众所周知,这么多年来,陛下对拍马屁之风十分的厌恶,甚至一旦发现了直接剥夺官位的情况。
如今,在大朝会上个公然哗众取宠,岂不是自掘坟墓么?
自监察部设立以来,苍国的贪腐之风大为抑制,每年吏部的官员考核,也都要交由监察部审查一番,看有没有什么什么污点,凡是投机取巧的人,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打压。
所以,近年来苍国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其实大多都是务实派,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走捷径或者钻空子起来的人。
这也就造成了,在这位官员一说出盛名难符的话之后,自动被大家归属于出风头的那一类人去了。
朝殿内大大小小的官员,便都将矛头对准了那人,仿佛自己不说两句表明态度,就是同流合污一般。
“众卿且住,让他说说吧。”杨沐淡淡出声,而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报上名来。”
立即,整个大殿便安静了下来,无一人说话。
皇帝陛下都发话了,也就没人再说下去。
大家都在等待那位官员出声,大部分人都抱着一种看好戏的心态,看看这样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启禀陛下,微臣名为曾十三。”
曾十三?
杨沐略微惊讶,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苍国的官府和朝堂里,有的是名字怪异的人。
特别是那些名字带数字的,更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出生贫寒,一般的农人家庭很少有起正式名字的,一般都是烂大街的贱名,或者是按照村里同一辈人的排行顺序起名字。
想必这个官员就是得益于苍国的教育制度,从底层奋斗出来,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地位,而一直没有改名的吧。
“陛下,伐晋之战我军虽胜,却是携诸国合盟之大势,晋国皇帝指挥失据,自断前路。”
“我大苍这么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却多是依仗百姓投军之热情,骑兵攻伐之战力,眼下诸强并存之势已成定局,再过几年,诸国也将拥有骑兵,苍国之势再弱。”
“而眼下,伐晋之战将我大苍国内的积蓄消耗一空,我苍国若是再往前一步,安知不会被诸国忌惮?重现当日诸国合盟伐晋之局?我大苍与晋国相比,着实多有不如,是万万经不起诸国合盟攻伐的。”
“当此之际,苍国已成外强中干之虚势,若再沉浸于往日之战功,不思奋力振作,十年之后便是亡国之期!”
此言一出,举殿臣僚很是不悦。
这个叫曾十三的,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苍国如何便有了亡国之危?
国内君臣百姓团结一心,朝堂清明,边疆各军斗志昂扬,可谓是战无不胜。
要说苍国有亡国之危,当真匪夷所思!
诸臣欲要反驳,急切之间却又无由开口,曾十三并未列举出条条框框,话虽然大,却没有反驳的点,句句都言之凿凿。
一阵粗重喘息,大殿便又静了下来。
“苍国危局因由何在?”曾十三并未因为朝臣的异色而气势消弱,而是慷慨激昂,喊道:“第一,在于政令有所懈怠,这两年来我大苍虽然颁布了新的法令,但是却都是填补之前的漏洞,为了巩固已得之地的统治,仅此而已。”
“第二,在于粮草之储备,我大苍向来鼓励百姓开垦田地,划分出一拨又一拨农田,但是近年来百姓一家之收入,已经渐渐趋于平缓,开拓之心渐殆,积压之粮草无法带来更多的财富,长此以往必将使我军粮吃力。”
“第三,我大苍如今有三大军团进驻在晋城,有如剑芒在背,每日消耗之钱粮自是不必说,若是一旦重启战事,则是鞭长莫及,劳师千里损兵折将,一军溃便三军尽溃。”
“其四,我大苍与诸国的商贸,多赖于商务部与贵族,而百姓多无所参与,此次伐晋之战,我大苍米粮价格大涨,便可知银钱与货物,终究是不能永恒等价的。再如,臣听闻楚国近日又开勘探出了一座大银矿,王畿内的几座银矿也被我大军占领……如此一来,我苍国贩卖各种商货,竟然不及平白得来几座银矿,着实是令人费解。”
说完四点,曾十三微微一拱手,意思是让百官指正。
朝臣们沉默了,这番话说得人是一惊一愣,更是将目前苍国的问题正好点出来了。
尤其是最后一点,更是引人深思。
商务部下面的各个工厂,是能够赚很多的银子,也能够用货物结算。
但是,银钱总归是有流通的。
楚国勘探出一座大的银矿,岂不意味着凭空得了一大笔钱财?
往后,楚国便能用这座银矿中开采出来的银子,源源不断的购买苍国的货物。
这还只是一个例子,譬如晋国这个银矿储备丰富的国家,往后更能占据大便宜。
归根结底,就算是银子堆积如山,在战乱都时候,也不能当饭吃。
如果用不出去的话,和一堆破铜烂铁没有什么区别。
杨沐心里也十分的震惊。
他比一般的臣子官员看得远一些。
第349章 远交近攻
曾十三所列举出的前三点,不就是昨天他与两位丞相重点讨论的问题么?
至于第四点,那就是前瞻了。
通货膨胀,这是杨沐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忌惮的东西了。
再多的银子,如果不能兑换成实打实的国力,堆在仓库里又能有什么用?
在中国的历史上,统治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就算是大一统的王朝,在不同的时期,银子的购买力也是不同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天差地别。
统治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推出过很多强有力的举措。
其中比较的有名的,比如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明朝时期的大明宝钞,这些都是官方为了稳定金融秩序而做出的努力。
不同的是,五铢钱成功的稳定了西汉的市场局面,而大明宝钞,却因为不懂得通货膨胀的道理,最后成了厕纸一般的存在。
如今的苍国,若是要消除这种境外钱财流入的影响,就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放弃银本位制。
所谓的银本位制,就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杨沐以前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了解过世界的货币史。
总的来说,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
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然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到了十九世纪末的时候,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
而在中国,白银自汉代就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了宋代开始流行,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
但是,实行的是银两制,满清末年,正式采用银本位,名为大清银币,但市面上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
后来,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总之,白银作为一种货币的使用,是受到其产量的影响的,白银价格的起伏不稳,加之体重价低不适合巨额支付,因而不同的国家先后放弃银本位制。
如今的苍国,就处在这样一个外界白银,造成本国市场的一个混乱状态。
放弃银本位制,改为发行纸制货币,是大势所趋。
就如同地球上的二战之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也就是说美元成了一种另类的黄金,美联储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黄金矿,可以根据本国的金融市场情况和外汇储备,调整美元的市场流通,相当于扼住了各国经济的脖子。
这个道理,可以从历次金融危机中看出来,美国自己的犯的错误,总是可以通过美元将危机转移到其余的各国身上,比如疯狂的印制美元,加息等等……
可以说,如果苍国能够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货币体系,便能够通过货币的信用方式,增强对民间的统治,加强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宏观调控。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的,通过商务部和民间的各项贸易,让各国都接受这套货币制度,那么苍国就将捏住了一张神主牌,在经贸上登上了霸主的位置。
当然,这只是杨沐的设想。
最起码现在说出来,朝臣们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不知道,孔尚贤能不能接受这种理论。”
杨沐心里一念而过,心里也不是很有把握,孔尚贤就算再怎么会处理国政,终究也受制于时代和思想。
咦,这个叫曾十三的,既然能察觉到这一点,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呢?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投向了曾十三,道:“人有痼疾,不可讳疾忌医,不妨开一个药方,在朝会上讨论一二。”
有此一言,大殿便顿时平静下来。
陛下尚且不忌讳这些话,做臣子的有什么好说的?
“谢陛下。”
曾十三拜道:“消弭此四点,可有三策。其一,明法固本。当此之时,我大苍应当在恪守旧法的同时,再推出新政,鼓励百姓多加开垦田地,加速货物流通。若得如此,三年之期,我大苍必将迎来第二次国力大涨的浪潮,举国奋进。”
“好!”
“没错,此举倒是不错。”
“陛下的之新政变法,是我大苍崛起之基石,应当再加推进。”
一时间,举殿大臣便是一片附和之声。
“其二,便是改革府兵制度,各地安设常驻军团,将邦交与战事,合为一体。”
合为一体?
众臣都不是愚蠢之人,自然一下子捉摸住了曾十三话中的关键。
“合为一体?究竟何意?”范宏济转过身,问了一句。
“敢问诸位,自大礼王朝衰落以来,大战数以千计,破城不计其数,诸国各自攻伐,兼并无数。但是,自从伐晋之战以来,却只有彻国被我大苍所灭,其余的各国疆域却并无大盈大缩,大国还是大国,小国还是小国,微臣私以为,无外乎局势而已。”
“如何局势?”
“现如今,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疆域都非一战可败了!百年前,很多国家一国的军队,也就三四万而已,一战即败得干干净净,国家三五日就可被踏平吞并,而今存世的诸国却不同,大国之间的战争动辄百十万,不是一战就可以攻灭的,后勤粮草消耗无数,不是一国能够承受。”
曾十三说着,又道:“自伐晋之后,将形成一个定则,即是城破取财,战胜还兵,打来打去,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皆不会打到根本。何谓战争之根本?无非就是土地和民众。田土之大小,民众之多寡,这才是国力之根基。”
“说得没错。”
“很有道理。”
“大国之战,哪怕是强如晋国伐魏,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顿时,举殿大臣也不约而同地点头。
“可有对策?”
杨沐思索良久,也问了一句。
“打压邻国,与阮魏等国为善,开疆……”
“等等,慢点说。你的意思是……远交近攻?”杨沐脱口而出。
“陛下……亦有此想法?”
曾十三眸子一亮,神采四溢,惊喜的望向了龙椅上的杨沐。
第350章 阮国女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