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让晋国皇帝客死异乡,才让解了联军的燃眉之急。
  其二,便是这宁王了。
  当日晋国皇帝北迁时,走得匆忙,宁王此等娇生惯养的人,何时能受这种颠簸?
  于是,在北迁不久便率领一些亲近人脱离了大队,乔装打扮回来,藏匿在府中的密室里。
  之后,就被闯进府里搜刮财宝联军士卒给揪了出来,一番审问之后,得知了其身份,正好能被利用。
  这天晚上,杨沐搂着妙曦,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日清晨,便收到了华温奇邀请卫忠全与楚将贯一同商议事务的消息。
  不由得,计上心来。
  何不让晋国内乱一场,双方分一个高下?
  须知,阮国之所以坚持让兴王登基,并不是因为兴王与阮国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仅仅是因为阮国不想让宁王登基罢了。
  这个时候,让其内斗一场,不仅可以不再被阮国掐着脖子,更能让晋国内的国力消耗。
  当即,杨沐给楚、云两国皇帝各写了一封信,阐明接下来的计划,然后便开始布局。
  首先,确保邹吉大军进入到了晋国。
  然后,再指示联军准备撤出晋城,将整座城池的防务,交由邹吉大军接管,同时派出锦衣卫,贴身保护宁王。
  如此一来,宁王率先入主晋国皇宫,接下来的登上帝位,也就变得名正言顺了。
  当然,仅仅是此还不够。
  华温奇和秦堪那边,也要派人去游说,用退兵的条件施以诱惑,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若是与这两位实权统帅谈得来,便皆大欢喜。
  如果谈不来,邹吉那边就该有所行动了。
  布置完这一切,杨沐一阵轻松。
  阮国那位女帝,不是要用退兵威胁么,倒是要看看究竟是谁威胁谁!
  十月二十三日,晋城外。
  暮色苍茫之中,晋国皇族齐聚在荒郊野外中。
  剑拔弩张。
  一方,是兴王的人马。
  一方,是宁王的亲信。
  其余的皇族支脉,都看着两方对峙,在旁边看着好戏。
  可不就是么?
  两位王爷背后都有军方支持,在新帝未决的这段时间,二人便可代表着晋国。
  如今,二人争夺大位,谁敢跳出来触霉头?
  “王兄,你是这是要阻止我大军收复晋城么?”宁王的脸色阴沉如水,道。
  “既然唤我一声王兄,难道不知道长幼有序之理?晋国之事不必麻烦王弟了,以后这国中之事,就交予为兄处理吧,你安心当一个太平王爷,岂不美妙?”
  “王兄此话甚合我意,只是如今晋城内的联军只肯于我谈判,所以不忍以一人之的闲散,误了家国。”
  “你!”
  兴王气恼,脸色涨红。
  的确,这就是宁王最大的优势,联军早就放出了话,晋城可以交由顺应天时的宁王,联军不日就可以撤退。
  前两天得到消息之后,兴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确实也为此奔忙了一段时间,奈何无论怎么施放出善意,城里的联军就是不搭理他。
  这可让他慌了。
  华温奇的支持有什么用?
  秦堪的支持有什么用?
  阮国和魏国的支持有什么用?
  都屁用都没有!
  眼下,两位大将军都还在前线抽不开身,阮国和魏国更不用说了。
  而宁王那一边,支持者邹吉已经亲自带领大军勤王,大军就布置在百里之外,已经成了最强的一支勤王大军。
  此时此刻,让他这个兴王拿什么来制衡?
  他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华温奇和秦堪对他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因为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皇族王爷,所以顺势支持了他而已,一旦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那些将领们为了大局,也是可以接受平庸的宁王的。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旷野中的幡旗都已经高高飘起,两侧的众多皇族便点起了火把,竟将大片旷野照得一片通明。
  最前面的几个皇族族老连忙聚到一起低声合计,说得一阵,便见几个老人一齐站起,一齐将手中竹杖抱在了胸前。
  “肃静,听族老说话。”
  兴王与宁王便都收敛了起来,拱手道:“族叔。”
  老人却是壮硕健旺,慢哼哼道:“老夫等几人商议了一番,以为宁王担此大任最好,如今晋城失陷,联军若是肯退出,此战便可告终,我大晋虽失去霸主大位,但日后却免不了要与诸国打交道,复兴之事还得有盟友支撑,此时不益得罪了诸国。”
  “族叔,联军压境,除却占领了晋城的大军之外,可还是有阮魏等国呀,终究这几国才是日后交往密切之国,那楚国与云国,距离我大晋遥远,必无太大的助益。”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一阵议论。
  族老摇了摇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占领晋城的是苍国为首的联军,那阮国与魏国被挡在了关外,岂能成患?眼下最为紧要之事,是晋城的问题,联军一日不退出我大晋国土,便一日不得安宁。”
  宁王听罢,喜出望外,朝着族老拱了拱手,道:“族老深谋远虑,实在是丞相之才,晚辈受教了,定当设法驱逐联军,收复我大晋失地。”
  族老捋了捋胡须,显然对这一番话很是受用,忽然又道:“宁王识大体,又有定国安邦之心,想来日后必会是一位明君。”
  “岂敢岂敢,祖宗之基业,晚辈不敢独享,还请族人们多多指教,归还我大晋土地财物。”
  “此言在理!”族老眼睛一亮,道:“宁王与那联军能说上话,若是在日后谈判之时,让那联军归还我皇族部分财物,是再好不过了。”


第337章 出兵西境

  宁王笑着答应,心里暗骂这些老狐狸,一个个冠冕堂皇,不还是在惦记着自己的那些家产么?
  同时心里又对兴王多了一分同情,那小子还真当这是一次公平的族人会议?人都是自私的,不满足这些族人的利益,空谈破敌之策,有何用处?
  当然,宁王的心里也没有太过于飘飘然,因为这一切暗地里的运作,也不是他能够想出来的,都亏了邹吉那个善于权谋的高手背后指教,就连今日的这许多话,都是事先就料到的。
  真是一个高人!
  宁王心里想着,竟不由自主的,又对邹吉产生了敬佩之心。
  “胡言乱语!”
  这时,对面的兴王见自己直接被无视,气得跳脚。
  这些皇族之人是什么意思,是决定了要捧宁王上位?
  可是,这件事是族老们能决定的么?
  “哈哈哈!可笑,可笑至极!”兴王哈哈大笑了一声,抚掌大笑:“说来道去,还是看重你们自己的利益罢了,众位也不想想,那苍国乃是会盟伐晋的首倡之国,会无缘无故将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尔等就算是商量出一万个花样,在选择储君之人选上,也不及勤王大军的意志。”
  “你待如何?”
  “依我之见,不如让那阮国大军入关,到那时再来评说!”
  “你!你!你竟然如此!”
  族老们大惊失色,狗急跳墙之下,不排除兴王做出这种蠢事。
  “大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宁王抓住了这个机会,立即发难:“大家快看看吧,这就是兴王的真面目,一切只为了皇位,一旦不可得,连引兵入关这种事都能做得出来,实在是可恶!”
  “可恶!”
  “枉为皇室子弟!”
  “逐出宗族,剔出族谱!”
  众皇族子弟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个个声讨起来,气愤填膺,恨不得将兴王诛杀在此地。
  宁王见时机已到,高喊道:“诸位,大军压境,国难当头,我们不能再内讧了,承蒙诸位族人看重,我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抵抗阮国进攻,国胜则生,国败则死,此乃我大晋皇族之本色!”
  “国胜则生,国败则死!”
  “国胜则生,国败则死!”
  “国胜则生,国败则死!”
  一时间,火把齐举,呼声震颤四野。
  “好!”宁王拔出腰间佩剑,高声道:“自今日起,我大晋皇族举族抗敌,招募各地私兵,与邹吉大军一起,前往边疆抵御阮国大军!”
  啊?
  前往边疆,抵御阮国大军?
  这话一说出口,刚才还有些情绪激动的皇族子弟,便瞬间冷静下来,面面相觑。
  “宁王,您的意思是,要我皇族子弟派出本家子弟,一起去边疆杀敌?”一名族老小心翼翼问道。
  “没错,我皇族子弟分散各地,但是晋城周围繁华,有超过六成以上皇族聚集,家中的私兵与家丁更是不计其数,若是抽调出来,足以组成十万大军,再结合周围的几支勤王大军,三十万大军却是足够的,再与邹吉麾下的兵马一起,必成碾压之势将那阮国与魏国的大军杀得大溃。”
  “这……如此一来,那晋城之内的联军……”
  “联军不可惧。”宁王信誓旦旦道:“即便是抽调了大军,晋城周围仍然有百万大军驻守,苍国为首的联军,如今已经无力展开大战,属于进攻不足自保有余的尴尬局面,我们只需击败了西境的四国联军,便可与苍国展开谈判。”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了,诸位,弱小之国是没有资格议和的,在两方夹击之下,诸位以为即便是展开议和,我大晋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恐怕到那个时候,今日在场的诸位,很多人的食邑就将不保了。”
  “……”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宁王的这番话,的确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
  就算要议和,也要自己的手里有本钱,一味寄希望于联军撑不下去自己退去,岂不等于让自己的小命,捏在别人的手里?
  “老夫今日方知,宁王乃是大才,我大晋有宁王主持大局,可安矣。”少卿,一名族老叹了一口气,长吁道。
  “如此,就依照宁王所言,我等回去之后立即组织私兵与家丁,交由宁王统帅,前去逼退西境敌军。”
  “宁王大才。”
  “宁王此举,若是得了皇位实在是当之无愧。”
  ……
  听着众人的议论和奉承,宁王心里已经有点轻飘飘了,恨不得大笑出声,许诺给这些人种种好处。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多言。
  因为今晚说的这些话,都不是他自己的才学,话说多了反而会节外生枝。
  “诸位族老,我还有一事相求。”
  “宁王请说。”
  “请诸位族老,以我皇族之名,联名写一封诏告给秦堪,让其与我部配合,一共抗击西境敌军。”
  “好,本该如此!”
  ……
  十一月初二,大军开动。
  此时,晋城内的大军早已经与晋国皇族有了约定,双方暂时停战。
  邹吉容光焕发,为了向外界塑造自己中兴之臣的印象,破天荒的头一回亲自骑着马,身着铠甲,手中握着一杆长枪,一副刚毅的样子。
  看着官道两侧众多观望的百姓,邹吉手里的长枪一挑:“诸将听着,百骑开道,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前线,将联军驱逐出陈布关,扬我大晋国威!”
  发令方毕,邹吉身边的牛角便呜呜吹响,车马甲兵顷刻间便排好了次序,车马队便辚辚启动,在一阵欢呼声中,一路向西边开去。
  事实上,晋城本就是晋国的西部,乃是晋国的发迹之地,距离陈步关并不是很远,中间的那些关隘对于晋军来说,都是自己人,所以行军速度很快,一天一百二十里地,七八日的功夫,便与秦堪大军汇合了。
  “呼!果真是擅长防守的大将,怪不得那四国联军迟迟无法突破防线!”
  这一日,邹吉刚看到秦堪麾下大军的营地,便出声惊叹起来。
  一望无边!
  邹吉登上一个山头了望,各色帐篷营地竟一直延伸到陈步关内,井然有序,不少士卒在帮忙打造各种攻防器械。
  正观望着,一个身着帅袍的将领,在一众将士的簇拥下,走来了。
  ……
  乐元城。
  杨沐刚刚收到晋城发来的消息。
  “可以收网了么?”
  杨沐呢喃了一句,将信丢进了火炉里。
  “来人,研磨!”


第338章 算计

  杨沐的目的,当然不是要让宁王去驱赶阮国的。
  将四国联军赶走了,接下来还谈个屁?
  说不定晋国咸鱼翻身,第一个就要找苍国算账。
  邹吉大军去前线,是为了诱使联军与秦堪大军爆发大战,削弱秦堪大军的力量,同时让四国联军进退两难。
  此时,邹吉在抵达陈步关后,第一个印象就是治军严谨,民心惶恐。
  治军严谨,这是身为五大将军之一应当的,邹吉之前也料想过了。
  但是,民心惶恐,却是一个意外。
  最明显的,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牛和药材,都调到了军中,由此引发了一场慌乱。
  不是心疼物事,只是大家心里越发的惶恐了。
  陈步关究竟能否守住?守不住,赶紧放百姓逃生,耗在这里还不是等死?
  天天向城外运粮,什么时候是个头?到头来还不是连带着百姓们一起饿死?
  从这段时间看来,陈步关外已经聚集了六十多万难民。
  “该行动了。”
  这天晚上,邹吉给麾下的几名亲信下令,半夜时分偷袭联军中的阮国营寨。
  子夜,大军开动。
  双方战在一起,陈步关外火光冲天,一场势均力敌的大战爆发。
  一般来说,往往偷袭的那方肯定是要得利很多的,毕竟准备充分,地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反应。
  但是这一场,因为邹吉麾下大军之间的配合问题,大部分的士卒都是第一次参与夜袭之战,所以显得有些窘迫,双方势均力敌。
  大战持续了一夜,惨烈无比,等魏军、曹军、兰军赶过来的支援的时候,双方已经死伤无数。
  终究,秦堪被牵扯进来了。
  虽说,秦堪被誉为五大将军中最会防守的一个,但是所谓的防守是说缺乏主动侵入敌境的那种攻击性,并非是说就不知道进攻,面对如此大好良机,怎能错过?
  于是,秦堪率领大军,突入了敌境。
  “杀!”
  大军出动,轰隆做响,一举杀进了阮军大营中。
  一百多万大军厮杀在一起,场面一度非常壮观。
  火把照亮了整片天空,就连山头都如同白昼一样。
  然而,马上秦堪大军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怎么打着打着,越来越吃力了?
  按理说,自己这边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哪怕阮军有其余的三国军卒支援,也应该抵抗得很狼狈才是。
  秦堪在乱军之中,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初时,还以为是遭遇了埋伏,正想指挥麾下将士转换阵地。
  渐渐的他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邹吉大军,撤了!
  秦堪汗如雨下,只觉得背后冒起了一股凉气。
  当此关头,邹吉大军撤出了战场,将他麾下大军扔在此地,这意味着什么?
  更重要的是,邹吉究竟是安的什么心?是敌是友?
  如果背叛了晋国,反戈相向,那么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非人也!”
  秦堪破口大骂,一向自诩为儒将的他,这个时候也气得直跺脚,胡须乱吹,浑身发抖。
  “大将军,魏军从背面围上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副将满头大汗的靠近过来,大喊道。
  “撤!撤退!能撤出多少是多少!”
  秦堪连忙下令,这个时候已经没必要战斗了,在将麾下的将士分出一部分勤王之后,他手里也就五十多万大军的样子,今天晚上出兵匆匆,可也有三十余万,这么多兵将被联军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敌我双方厮杀正酣,很多晋军都是已经深入到了敌阵,这个时候能够撤退出了十万大军就算是不错的了。
  “可恨那邹吉,竟然如此狠心!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军若亡,他又如何能幸免?!”秦堪气得脸色铁青,狠狠大骂。
  “大将军,我们也撤退吧,突出重围,找那邹吉算账!”
  “大家快走,高扩你们几个负责掩护!”
  在一众亲卫的掩护下,秦堪突出了重围,灰头土脸撤入陈步关内。
  入关之后,秦堪的第一件事,便是带人冲进了邹吉大军的行营,拔剑相向。
  立即,双方之间剑拔弩张。
  “秦大将军,不知这是何意?”邹吉皱了皱眉头。
  “本将问你,何故如此!”秦堪怒目而视。
  “听着是越来越糊涂了,不知秦大将军所指何事?”
  秦堪怒极反笑:“好!好!本将问你,我大军与人冲杀时,你为何要退兵?致使我大军被围攻,损兵折将,遭遇大败!”
  “哦?”邹吉嗤笑了一声,道:“此事我还想问你们呢,此次夜袭本是我麾下将士谋划,激战正酣之时,你率领大军前来浑水摸鱼,我不与你计较也就罢了,你竟还来兴师问罪?至于本将撤兵之事,这是事先就计划好了的,我军本意是小胜一场便可,莫非秦将军还以为,我大军会和那四国联军正面厮杀?如此蠢事,只怕也只有秦将军能做得出来了。”
  “这……”
  秦堪一下子哑口无言。
  是呀,这一次夜袭本来就没他什么事,是他自己非要出兵助阵的,如果按照邹吉的说法,这仅仅是一次偷袭,给敌军一定的创击就可以逃。
  这本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三两句,邹吉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他秦堪是自作自受。
  “本将好心派兵来助阵,你在撤退时为何不提醒本将一声!”秦堪又是一声冷哼。
  “没有提醒吗?”邹吉做出惊讶状,道:“本将分明派出了亲信,前去通知你等呀,而且当时因为不知道秦将军所在位置,还特意派出了三拨亲卫前去寻找,莫非都没有找到么,不应该呀……三处地方肯定有一处是秦将军的指挥之处……”
  “胡言乱语!本将……”
  “秦将军不必再说,待我找寻一下,将那几名亲卫叫来询问一番,自然有一个公道。”
  邹吉说完,又连叫了几个人的名字,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时,他的脸色就变了,哼了一句,将目光投向秦堪,问道:“秦大将军,我这些亲卫一个都未曾折回……你把他们丢在战场,自己撤退了?”


第339章 伐晋终结

  秦堪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邹吉说得也对,本部兵马已经陷落在了关外,他回营后立即冲来兴师问罪了,哪里还有心思在前线等?
  “哼!扔下袍泽逃跑,这就是所谓的大将么?来人,传本将的命令,点兵出营,前去接应被困的弟兄!”邹吉大喝了一声。
  “是!”
  鼓声擂动,一刻钟后大军再次集结,前往陈步关。
  后方,被甩在一旁的秦堪眉头紧锁。
  这事,怎么有点不对味……
  ……
  几天之后,从西境传回了消息,秦堪率兵冒进,被联军围在城下,幸亏得到邹吉大军相助,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守住了陈布关,将联军抵挡在外。
  消息在晋国内传开后,邹吉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民间百姓人人称颂,被视为英雄一般的人物。
  可怜秦堪,幸苦扼守西境一年,在一夕之间功劳全无,反被扣上一顶无能的帽子。
  经此一战后,陈步关一带的防务事宜,主要落在了邹吉手里。
  秦堪率领残兵败将,协助守关。
  远在王畿的华温奇担忧之心更浓了。
  邹吉为人如何,他是再清楚不过,结合秦堪给他的书信,让他心底里升起一种危机感。
  现在,邹吉麾下可供调遣的兵将多达百万,个人声望高涨,在整个晋国一下子风头无两,也唯有他能够制衡。
  如果,这个邹吉真的包藏祸心,那晋国可真是完了!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收到了杨沐的书信。
  事态是严峻,已经呼之欲出了。
  很明显,苍国是趋向于让宁王登基为帝的,若是说邹吉与苍国没有往来,打死他都不信。
  “退吧,这偌大的王畿,让诸国去拼个你死我活。”
  华温奇叹了一口气,即刻命人擂鼓聚将,而后宣布立即准备撤军事宜。
  十二月初,晋军从王畿撤出。
  苍军与楚军,进驻到了王畿之地,至于京都的归属,暂时由两方共管,他日议和之后,再商定归属。
  消息一传出,整个天下都沸腾了。
  晋军撤出了王畿,这代表什么?
  岂不是说,当初苍城会盟时定下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从这一刻起,晋国将不复霸权!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当上霸主,并不仅仅是一次国力的对比,一点一点累积威望,让周边各国都有臣服之心,然后经由一次会盟,各国表示追随,这才算是确立霸权。
  霸主,行使了部分天子的权力,只不过是削弱版而已。
  晋国在这次大败之后,威信不再,即便是国力再次恢复,也不可能达到以前的那种影响力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间,各国的书信往来频繁。
  三国联军也从晋城撤出,在后方的几座城池中安顿,签订了停战协议。
  宁王在皇族的一众人等中,忙着整顿勤王大军,为接下来的登基做准备。
  阮国也不再坚持让兴王登基,毕竟在整个伐晋之战中,四国联军并未有太出彩的表现,就连晋城也是苍国带领联军打下来的,如今有邹吉扼守陈步关,大势不可为,阮国不可能在瓜分战果的时候退兵。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个时候,杨沐求着让阮国退兵,阮国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苍国再次以天子的名义发出诏告——二月,举行第二次苍城会盟!
  诏告一传开,又是一阵震动。
  出兵的各方,有些心痒难耐了。
  很明显,这是一次瓜分战果的会盟。
  西边的一些小国,立即便启程。
  阮国与魏国等,带上了不少臣工和擅于谈判之人,匆匆上路。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楚国也暂停了对吴国的战事,将精力全部聚集于这次议和。
  这次的议和,将是另外一场交锋!
  ……
  冰凉的雪花打着面颊,极目望去,雪雾茫茫。
  晋国的冬天又湿又冷,大雪纷飞,落在身上却是一片片水渍。
  时间匆忙,各国君主踏上了会盟的路途。
  相比于第一次苍城会盟,这一次路途显然要短得多,因为可以直接从晋国境内穿插,或者从王畿之内通行,譬如阮国、武国、魏国、曹国、兰国等这些国家的君主,都是第一批启程上路,直接就穿插到了苍国。
  下雪天,弛道和轨道的便利,再一次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寻常的泥土官道,不仅要难走十倍,还要防备有没有暗坑。
  可到了苍国就不一样了,直接坐上轨道,前面让蹄子上裹了布的马匹拉着,竟然比大晴天的平路上,还要好快得多。
  又安全,又快速,又便捷,各国的君主纷纷动了心思。
  ……
  苍城内,杨沐刚回宫不久。
  此时已经是太鼎八年了,不知不觉,他在乐元城住了一个年头。
  刚一回宫,甚至没有在后宫歇息,他就召来了孔尚贤和范宏济等大臣,商讨国事。
  君臣相见,臣子们自然先是要恭贺一番。
  此次大战苍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整个苍国百姓的心里,这次大战就相当于是苍国把晋国给打趴下了,民间百姓那叫一个高兴乐呵,看见外国商队的时候,目光都变了,举止言谈间透露出一股仿佛天生的自信,从骨子里开始涌现出一种优越感。
  当然,杨沐没多少精力享受马屁,他回宫的事都没怎么张扬,现在大部分百姓,都还不知道他已经回宫。
  君臣之间一番交流后,总结出来就是几点。
  第一,粮食涨价。
  不仅是涨价这么简单,普通平民家庭都已经开始上山找野菜吃了,那些富裕一点的人家,也在节衣缩食。
  粮价在官府的管控下,虽然只涨了三倍,但却是有价无市,一批大米一入市场,很快就会被抢光,就算是关停了大量的酿酒等耗粮作坊,也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区,都是依赖于官府的调控和分配,这才保证没有引起大面积的饥荒,没有发生有人活活饿死的事件。
  第二,商务部和国库损失惨重。
  这一年来,受到战争的波及,大量的商队停止活动,商务部的订单多数来自于一些小国。
  国库也消耗了一大半,这几个月来,因为担忧战事前途,户部根本不敢批大笔银子,原本很多计划都被搁浅。
  第三,就是人力了。
  这一年来,民间征调了数百万民夫用作后勤支撑,以至于农事荒废,眼下马上就要到春耕时节,即便是前线已经停战,也还是需要上百万的民夫,百姓们不堪重负。
  若不及时春耕,今年的收成就将大受影响,来年苍国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很艰难。


第340章 工业污染

  君臣的交流,一直围绕着内政在打转。
  诸多事宜,用掉了将近两个时辰,杂七杂八下来,大概也就围绕着以上三件事情打转。
  值得欣慰的就是,国内的氛围还是很好的,即便是很多人饿着肚子吃不饱,也没人责怪朝廷挑起战端的事。
  这倒是让杨沐有些感叹,底层的百姓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是最有记忆的,他们铭记着以前过的苦日子,只要饿不死人,只要是还有希望,只要是知道朝廷出战是为了维护整个苍国百姓的利益,就能够尽最大能力去包容。
  值得庆幸的是,伐晋之战终于结束了。
  否则的话,杨沐也不知道战事若是持续个半年,苍国内乱成一个什么样子。
  接下来,让百姓休养生息,慢慢的恢复国力便是了。
  “陛下,臣有一事禀报。”
  范宏济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拄着一根拐杖,颤巍巍拜道。
  “老丞相莫要多礼,坐着说就好。”
  杨沐让小太监将椅子搬到范宏济的旁边,让人搀扶着他坐下。
  如今已经是太鼎八年,也是他当皇帝的第七个年头,这个当年就已经老迈的范家之主,在右相之位上坐了七年的时间,已经成了一个驼背瘦弱的老者,走路都成了一个问题,估计也没多少年好活了。
  “老臣,谢过陛下。”
  范宏济轻轻咳嗽了一声,坐在了椅子上,而后道:“陛下,这一年来,天子一直居于深宫,却不怎么老实。”
  “哦?此话怎讲?”
  “陛下在乐元城行宫时,那天子一开始还算老实,不过从半年前开始,胆子便大了起来,要求出宫游玩不说,还在外廷衙门闲逛,结交大臣。”
  “仔细说来。”
  “陛下离宫之前,也未曾下旨将其禁足,所以宫中禁卫不好阻拦,只能每次其出宫后跟在后面,监视其行动,一开始倒也无大碍,天子似乎是觉得宫中烦闷,出去走了一会儿就回来。但是,自从前捷报频传,这位天子似乎就坐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