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制度,原本只是对世家大族的一个妥协,也是因为功勋爵制度推行之初,获得高爵位的人不多,这才慢慢形成的。
时至今日,通过功勋爵获得爵位的,仅仅是伯爵就有上千,侯爵也有几十,数量上说可以是极为庞大了。
范宏济就是察觉到了这一点,觉得功勋爵制度在慢慢失去活力,所以才在临终前上谏,恳请修改功勋爵制度。
杨沐有些唏嘘。
昔日,反对功勋爵的人,如今变成了功勋爵的拥护者。
竭力促使爵位世袭的人,如今临终惦记的,却是如何废除爵位世袭,推行功勋爵制度的改革。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十分讽刺的事。
但是,杨沐也十分明白,范宏济为什么要这么做。
事实上,也只有范宏济一份临终遗言,才有不一样的意义和效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58章 归义军团雪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初功勋爵制度这么制定,就是为了跟旧贵族妥协。
范宏济作为旧贵族中的代表人物,由他提出来修改制度,旧贵族就无话可说。
但是,眼下杨沐并不考虑在功勋爵制度上下手。
以眼下苍国的财力来说,养这么一群勋贵,完全是绰绰有余,并不用担心财政紧张。
再者,与当初订立功勋爵制度时候相比,主要矛盾变了。
在苍国的朝堂中,虽然几大部门中的主要职位,旧贵族占据的比例一直十分大,但是在整体权力结构中,旧贵族的势力十分单薄。
可以说,现在的杨沐要想更改功勋爵制度,根本不用顾虑旧贵族的存在。
苍国这些年极速扩张,但是旧贵族的数量却没变,反正也就那么一点,大不了到时候给他们一些优待或者升一下爵位,足以安抚。
真正让杨沐头疼的,是这些年通过功勋爵一步步爬上来,获得爵位的贵族。
如果贸然更改功勋爵制度,必然会伤及这一部分人的利益。
杨沐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还没有到认为自己神灵的地步,真正伤害到那些功勋爵贵族利益的时候,他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弄得人心惶惶,局势动荡。
特别是,眼下正在跟五国开战,可以说是决定苍国命运的一战。
好不容易,苍国因为红衣大炮的存在掌握了战略主动,这么继续下去,且不说最后能不能赢,反正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够因为功勋爵的事,让前线将士感到不满。
战争一打完,再慢慢清算这件事,那就更好了。
杨沐思虑了一会儿,便让人将匣子收起来,暂时不去考虑这件事,留待以后再做打算。
不知不觉,他想起了白天在街上,与店小二的谈论。
他意识到,民间百姓的不稳心理,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对此朝廷也没办法,就算是再怎么洗脑,底层百姓的畏惧都是存在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速战速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至于货币战……
杨沐已经着手准备,户部和商务部也接到了诏令,开始着手准备。
大年刚过,便是艳阳天。
大地回暖,农人也准备开始春耕,万物复苏的时节,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尽管天气不是很好,但是工部的兵器和辎重,还是如数抵达了北疆,划拨给了归义军团。
同时,归义军在接到兵部的命令后,也早就得知了要对康国用兵,所以高强度的操练了一个月,到了二月初的时候,二十门红衣大炮运抵归义军,开始了装列。
归义军团分做两批,先锋军十万,后备主力二十万,浩浩荡荡,誓师开拔。
其实,早在归于军刚被收编的时候,是达到了五十万人的,但是这些年来,不断的精简兵力,如今只剩下三十万的常备军。
十万先锋军,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因为,就算是整个康国,如今能够调集的兵力,也仅仅就是二三十万的样子。
归义军装备精良,以十万大军进发,攻城拔寨完全不成问题。
再加上,有二十门红衣大炮相助,简直就有如神助。
“呜呜——”
“呜呜——”
“呜呜——”
二月初六,在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中,十万先锋军对康国南方边境上的尖离要塞发起了攻击。
跟玄武军团对战三国联军类似,大炮在后面猛轰,又有连弩战车摆在前列,康队在小股试探之后,就放弃了正面大战的想法,转而躲进了要塞中。
不过,康国自认为坚固的要塞,仅仅是在一阵炮火的轰击下,墙体就塌陷了一半。
最终,这座耗费了康国无数心血,修筑而成的要塞,变成了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应该说,这是天下天下第一次被摧毁得如此严重的城池。
仅仅半天的功夫,抵挡不住压力的康国守军,便都撤离了,甚至后面刚好赶到尖离要塞支援的康队,在见到形势不妙后,也果然的撤离。
而归义军团这边,付出的仅仅不过是千余将士的性命罢了,伤亡不足百分之一。
或者说,两军根本没有真正交战,在要塞的墙体被轰塌了之后,所有的守军都被吓怕了,直接撤离,以至于就连归义军团攻了半天的城池,也没搞清楚,要塞中到底有多少守军。
尖离要塞的胜利,让归义军团的将领们,一个个开怀不已。
这一战,可以说是归义军的正名之战,是洗刷耻辱的一战。
这些年来,归义军团上至将军,下至士卒,其实都已经换了好几批了,当初的盛国归顺军队,都已经是彻彻底底的苍国人,但是由于头上顶着一个“归义”的名头,所以外界总是有些异样的眼光,觉得这是一直受降的军队,潜意识里觉得跟其他几个军团相比,血脉不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再加上,归义军一直镇守北方,很多年没有战事,尤其是这些年来,苍国一步步强大,康国和晋国都不敢招惹苍国,所以就算是边境上有不愉快,晋国和康国也是忍气吞声的那一方,所以归义军就连挣小功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导致了,在百姓们的印象中,归义军只是一个顶着军团名义的府兵一样。
就连工部和兵部,也有点偏心,好东西总是紧着其余的五大军团,没有归义军团什么事。
就连归义军的高层将领,每年回京述职的时候,在兵部中都感觉到自卑,有些抬不起头来。
今日一战,半日就攻陷了尖离要塞,足以说明归义军的实力,当得起军团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
其后五天,十万归义军一鼓作气,接连深入康国百里之地,夺下城池十余座。
不过,到了二月中旬,十万归义军就发现,后面的战争不是那么好打了。
不得不承认,归义军在行军打仗上,无论是经验还是将士们的素质,都还是要差其余的五大军团一些,这是无可置疑的,再加上十万大军分兵驻守城池,以至于主力军团只有五万余人。
而红衣大炮,这东西极为的笨重,哪怕是拆了搬运,都是极为麻烦的,所以只能跟随主力军团走,而且有时候还跟不上主力军团的速度。
为了避免大军被偷袭,连带红衣大炮有什么闪失,所以归义军团的高层决定,让先锋军暂停突进,等待主力大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59章 康国对峙
尖离要塞的陷落,可以说是给了康国上下,重重的一击。
这一击不是指军事上给予了康国一次重创,而是在精神上彻底的摧毁了康国君臣的侥幸心理。
从这以后,康国和苍国之间,就再也没有情面可讲,不摧毁了康国,不重惩了康国君臣,苍国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一时间,人心惶惶,大批的王公贵族举家西迁,纷纷逃亡晋国。
而在这个时候,晋国也做出了反应,洞悉了苍国的意图,为了避免到时候被两面夹击,所以派出西部边军三十万,进入到康国支援。
领军人物,正是当年的伐晋之战时的老将——秦堪!
秦堪此人,擅长防守,这是举世皆知的,当年伐晋之战,硬生生的将魏、阮、曹、兰四国联军抵挡再起,稳稳当当,可以说是扬名在外,是晋国内顶级的大将。
十几年过去了,这位将军虽然已经年迈,但是披甲上阵毫无问题,也算是老当益壮。
得知晋军来援,康国君臣喜出望外,康国皇帝更是下了诏告,从此以后尊奉晋国为宗主,称臣纳贡,一同对抗苍国。
也算是,彻底的投靠到了晋国之下。
作为领军的大将军,秦堪对此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是一个武将,对于朝政名分之事并不十分看重,而且深知晋国能否把康国收入囊中,关键在于能否击退归义军团,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而在经历了伐晋一战之后,秦堪更是对苍国的军队十分忌惮,可以说当年晋国之所以败亡,苍国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否则今日晋国早已经屹立在诸国之巅,将那些退却的诸国一一击破,踏上一统天下之途,哪里还有现在的苍国什么事?
不仅如此,他还深知,如今的苍军比当初的晋军更加的强大,虽然在军队数量上只有当年晋国的一半规模,但是装备精良,军队战斗力比晋军要强得多,再加上又有红衣大炮相助,可以称得上是如有神助了,根本不是晋军可比。
这还仅仅只是军事实力,若是比及国力与后勤,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或者说是变相的掠夺,苍国比当初的晋国,更是要强大几倍。
所以说,就在晋国朝廷乐呵呵的接受康国的投诚时,秦堪却没有任何的高兴,严肃无比。
他认为,自己这边虽然集结了三十万晋军,再加上康国内的二十万大军,人数上几乎是归义军的两倍,但是要守住康国,并不容易。
没错,他的目标只是守住康国。
他十分清楚己方的实力,正面大战绝不是归义军的对手,而这场诸国伐苍之战,决定胜负的是各国的主力军团,并不是他这一支救援康国的军队。
所以,他只要带兵抵住了归义军团,便是为这场战争做了最大的贡献。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三十万晋国经过十几天的调动,终于都从边境进入到了康国待命。
五万归义军主力,也都停止了四处扩张,开始防范起来。
归义军团多年无战事,所以在战术风格上,还是比较保守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打法,所以干脆就采取最为稳妥的办法,守住已经占据的城池,谨防被偷袭和包围。
对此,归义军团的大元帅杜边,就果断的下令主力大军挺近,绕过尖离要塞,突入到康国的东南边境。
经过长达十余天的鏖战,最终归义军的主力成功进入到了康国,化解了以尖离要塞为后方的先锋军的窘迫,形成了犄角呼应之势。
不得不说,秦堪的军事才能的确非同一般,接管了康国各军队的指挥权后,直接下令在各城池和沿线实行连保之法,只要发现归义军团进攻,立即就点燃附近的烽火信号,同时派出大规模的军队去进攻归义军驻地或者归义军占领的城池。
这样一来,归义军就有些束手束脚了,往往大军刚一开拔进攻,没多久就收到其余的地盘被攻打的消息,只能够收兵撤回支援,连日来收获甚少,大军一直停滞不前。
这让杜边十分焦急,这种连保之法被敌军越用越纯熟,归义军团虽然有两路大军,但是却如同深陷泥沼,无法寸进。
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当年伐晋之战的案例,难道归义军也会要被困在这里了?
可是,朝廷下的命令是,三个月要解决康国问题呀!
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留给归义军的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若是两个月之内不能有所进展,那么即便是尖离要塞的那一仗打得再漂亮,归义军团的草包名头,可能永远都甩不掉了。
新苍城,皇宫中。
杨沐收到了归义军团的战报,前线战事尽在心中。
这的确不能怪归义军团,哪怕是有红衣大炮相助,得到的帮助也很有限,红衣大炮的笨重天生就决定了它不能够进行运动战。
不过,此时的杨沐已经顾不得归义军了,攻下康国更好,攻不下也无所谓。
因为,此时的王畿之地,围绕着礼城周围一场更大的博弈要展开了,就连一直镇守在阮魏交界处的白虎军团,也受到了威胁,向朝廷发了求援信。
这一次,阮国和魏国是动了真火,双方派出的总兵力达到了两百万,可以说是不惜举全国之力,也要与苍国干一架。
受此影响,晋国也在积极备战中,根据探子的密报,晋国这次派出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华温奇!
“华温奇么?这王涵阳是在搞什么鬼,这当了皇帝之后只会吃老本,任用的都是当年的老将。”
杨沐心里暗哼,一边摇头,心里又想着,如果他是皇帝的话,恐怕也会这么做的。
毕竟,无论是秦堪还是华温奇,都是成名已久的老将,不仅经验丰富,更是让人放心,这么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如果再交由唐穆之流统领,那才是大大的不妥。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杨沐十分忌惮,不由自主的将晋军放到了与阮军同等的地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60章 货币战开打!
三月,白虎军团告急,已经五十多岁的白虎军团大元帅司马宏,突发疾病。
这个消息,让杨沐的心里一咯噔。
打仗,其实也就是斗将。
再好的兵器和装备,都是要交给人来用的,一支不严谨没有血性的军队,就算是再好的装备也打不赢一场仗。
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一个好的将军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部队,一个好的统帅,那绝对是能够左右一个军团命运的。
算起来,司马宏的年纪也不小了。
不仅仅是司马宏,其实六大军团的统帅,年纪都不小了。
其中,以青龙军团的大元帅卫忠全年龄最大,已经六十余岁,是一个个真正的高龄统帅。
好在,以如今青龙军团的规模,加之人才济济,并不需要卫忠全上阵杀敌,只需要坐镇后方,布置大方略即可,就跟里那坐在轮椅上的诸葛孔明一样,重要是脑子而不是体力。
当即,杨沐下旨,让医药部派出一队大夫,远赴白虎军团给司马宏治病。
然后,再命令麒麟军团开拔,与白虎军团汇合。
几乎是与此同时,青龙军团彻底接管了云地,朱雀军团主力一路北撤,与玄武军团汇合。
于是,苍国六大军团的任务基本划分清楚。
青龙军团大军五十万余万,镇守楚地和云地,堵住莽国和范国。
归义军团在康国境内,与晋康大军对峙。
白虎军团与麒麟军团,在阮魏边境,负责抵挡阮魏联军。
玄武军团和朱雀军团汇合,一一扫灭当初阮、魏、晋三国留下来的联军。
等于是,天下已经形成了四个战区。
其中,白虎军团和麒麟军团充当的是主力,玄武军团和朱雀军团刚刚历经大战不久,算是边战边修养,同时补充兵员,恢复至满编状态。
王畿周围,弥漫着一股烽火味。
就连普通的百姓都知道,这里即将要发生大战,有能力的大户都举家搬迁,往新苍城附近搬迁了,至于普通乡村,都组成了乡勇巡逻,探查消息,一旦有军队从附近经过,就组织全村人躲到山上去,避免兵祸。
官府也知道百姓们恐战,虽然知道苍国有能力应付来犯的军队,但是没办法,趋吉避凶是人的本性,老百姓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可是,这样一来,春耕就耽误了。
王畿之地的气候适宜,百姓们的主粮是水稻,一年可以两熟,三月正是早稻的种植季节,紧张的气氛无疑是非常耽搁春耕的。
有些地方,凡是城池周围的农田,干脆都荒废着,生怕到时候战事来临,会被兵将糟蹋。
可以预见,今年王畿之地的收成不如往年,这是无可避免的事。
就在天下都以为,这场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之际,倒是另外的一件事先被诸国注意。
苍国和武国,甚至是木国、炎国、邵国,从二月开始,就纷纷大肆收购粮食和盐铁。
而且使用的,都是纸钞!
仅仅一个月的功夫,一车车一船船的粮食和食盐,就被从阮、魏、晋、莽、范,甚至是康国运往这几个国家。
若仅仅是苍国也就罢了,因为从根本上说,苍国与这些国家的官方贸易都已经断了,便是民间贸易也十分稀少,基本上是靠走私。
但是,各国与武国并没有断交呀!
不仅仅是武国,就连木国和炎国,都没有断交。
这就导致了,这些钱粮贸易十分的顺畅,仅仅是一个月多月的功夫,阮、魏、晋、莽、范、康这些国家,就有许多粮食被收购。
粮食这种东西,都是在大粮商的手中,官府真正能够掌控的很少,一般的小地主,当地官府不敢限制,若是大地主或者世家大族,那么就算是朝廷也管不了,无能为力。
短短一个月的功夫,就以阮国为例,大批的粮食被武国购买,如今国内的粮价涨了一倍有余。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由于武国给出的价格十分高,几乎是两倍于市场价,所以阮国内的粮商闻风而动,纷纷囤积粮食,同时高价到民间收购粮食,再去卖给武国的商人。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魏国,不过更加严重,粮价在一个月内,就涨了三倍!
莽国的粮食价格,涨了一倍。
范国内的粮食价格,涨了两倍。
晋国与苍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而苍国又是大苍币的发行国,可以源源不断的印制大苍币,所以哪怕两国民间仅仅是粮食走私,就导致了晋国内的就粮食价格,涨了三倍有余!
要知道,就算是在发生天灾的年月,粮价的涨幅也不会这么大!
涨了一倍,百姓尚能承受。
但是一下子涨两三倍,就是对百姓的一个洗劫,本来底层百姓的生活,就是为了吃食在奔波,很多家庭一个月赚到的钱,仅仅能维持吃食而已。
粮食上涨一倍,底层百姓的生计就无法维持,就算是家中小有积蓄的家庭,也只能是坐吃山空。
商人逐利,哪怕是极个别的商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知道苍国没安好心,但是也没办法,浩浩大势不可阻挡,千千万万的大粮商不会管这么多,与苍国的钱粮贸易如火如荼。
到了三月,苍国在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已经出到了五倍!
有钱不赚是傻子,哪怕是农民百姓,也只是留下一些能够支撑到秋收的口粮,其余的一律贩卖,都想趁着粮价回落之前大赚一笔,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钞放在家里,才是真正的安心。
顿时,粮食和盐铁贸易,成了晋国最为暴利的行业!
受影响最大的范国和晋国,一场极为庞大的饥荒正在酝酿。
不仅仅如此,货币的购买力其实是相对的,粮价的上涨自然也催生了其余货物价格的上涨,晋国的金融和货币体系摇摇欲坠。
民间如此大的物价波动,自然是引起了诸国官府和朝廷的注意。
大将军:秦堪
大将军:华温奇
主将:王涵阳
老丞相:周文
晋国皇帝:王涵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61章 纸钞的阴谋
晋国连番禁令,甚至是官府派兵巡逻,都收效甚微。
这要归结于过去这些年,两国繁荣的贸易。
第一,金钱滋生**,这些年晋国与苍国贸易,边境市场可以说是油水十足,所谓官商勾结,各大商队与当地的官府都都有见不得台面的关系。
就算是抓到了走私,一番运作之下,双方各取所需,自然平安无事。
有些官员,则是有把柄被抓在商队手里。
或者说,大多数的走私商队,本来就有官府层面的势力参与,趁机捞钱罢了。
第二,就是交通方面了。
这些年来,由于大量的通商贸易,两国边境的互市市场简直是多如牛毛,道路数不胜数,官府要是打击起来,根本无法面面俱到,就像是端着一杯水去救火,在巨大的利润面前,那些走私商队也不怎么在乎这点风险了。
第三,就是避险心理。
苍国和晋国都已经互相宣战,在晋国商人的心中,晋国的赢面并不是很大。
如果晋国输了,那么手里捏着一大把的纸钞,就等于是确保了自身可以继续享受优渥的生活。
如果苍国输了,那也没什么,毕竟上面还有一群世家贵族顶着,并不需要担心。
人都有趋吉避凶的心理,晋国商人更不例外,手里捏着实实在在的纸钞,心里才不会慌。
晋国如此,康国更甚,只是因为两国边境在打仗,所以物价便涨得慢一些。
到了三月底,物价的上涨就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程度,以米价为例,晋国的米价已经涨到五倍,盐铁的价格也涨了三倍多,其余的各项物价也随之而涨。
晋国的城内,饥民和暴乱激增。
朝廷也是愁云惨淡,眼下还没到四月,距离粮食收割还有几个月,粮食已经稀缺到了如此地步,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再过几个月岂不是要翻天
与此同时,阮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只不过,在阮采蕊的授意下,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譬如,三申五令之后,世家大族的米粮生意很多都停歇了,在官府能够影响到的范围之内,与武国的生意也停了很多,钱粮交易比半个月前,少了很多。
但是,最后却发现,米粮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因此停歇。
一番调查研究之下,阮国朝廷这才发现,问题出在了纸钞上。
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纸钞
这些纸钞,很大一部分是全新的,而且面值全都是一百
年份上,标记的都是太鼎二十年
这些纸钞,其中一部分是走私粮商引进来的,一部分则完全追查不到源头,似乎是凭空出现。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朝廷负责追查纸钞来源的人,在一个小城里看到,有人提着一袋袋的纸钞,在街上布施行善,还一边讲故事,宣扬苍国繁荣强大的思想。
层层汇报,最后传到了阮采蕊的耳朵里。
想了一夜之后,阮采蕊蓦然想通了一件事,出了一身冷汗。
当初,苍国刚发行大苍币的时候,她也是在场的,为此苍国还建立了一个邦国贸易联盟,推行大苍币结算,之后苍国全面废止了白银交易,同时允许各国小规模兑换白银。
这给了各国吃了一颗定心丸,发现大苍币的种种好处后,便没有了顾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国已经完全离不开纸钞,像晋国和范国这种把大苍币纳入到法定货币的国家,白银流通量的比例,已经是少之又少。
这些年来,纸钞的流通量一直很稳定,而且不会因为新的白银矿的开采而出现贬值,所以各国都用着很放心,一些世家大族甚至是国库,都开始储存纸钞。
民间百姓的交易,也习惯用“块”这个单位名词开展交易,进行结算。
撇开各国官府不说,从某种程度上,苍国的大苍币,也就是各国所称的纸钞,地位已经比白银更加的重要。
阮采蕊猛然想起,纸钞就是大苍币,而大苍币是由苍国朝廷印制的,在各国相安无事的和平年代,苍国为了让物价稳定,肯定不会印制太多的大苍币,以免干扰市场,让百姓手中的钱财缩水。
但是,一旦到了战争时期呢
阮采蕊终于想到了最关键的一点
其实,也无怪乎阮采蕊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金融方面的概念,也没有经济学常识,商人买卖货物,无外乎低买高卖,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没有什么特别的弯弯绕绕。
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通货膨胀。
所以,当苍国在这些国家里面,滥发货币的时候,带动了一大波通货膨胀,等到那些老百姓手中的纸钞变成了一堆废纸的时候,阮采蕊终于明白这个道理。
苍国的阴谋
“太可怕了”
想通了这一点,阮采蕊出了一身冷汗,这太恐怖了。
假设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有十万块钱的纸钞,通货膨胀一来,物价翻了几倍,发现自己这十万块钱的纸钞,只能够买两万块钱的东西。
这不就是等于,老百姓平白无故的,遭受了一波洗劫么
细极思恐,阮采蕊立即召集了一众大臣商议,听说了皇帝陛下的推断之后,众臣的脸上纷纷冒出了一层细汗。
这不仅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各大家族的利益。
沿着阮采蕊的思路,众臣一商议,都认定这是苍国的阴谋,布局了十几年,故意在这个时候引发,就是要让诸国民生不安。
所谓的米粮价格的上涨,只不过是一个诱因罢了,毕竟纸钞投放到市场上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慢慢的通过流通而扩散,难以起到暴乱和恐慌的效果。
所以,苍国故意推高米粮的价格,实际上只是一个诱因,只要米粮价格上涨了,那么纸钞贬值就像是一辆失控的马车,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停下来。
当然,这些大臣们根本不会明白,所谓的货币,终究只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的符号罢了,就像是白银,本身没有任何的价值,只不过因为其恰到好处的稀缺性,所以被当做货币使用,这才能够交换,变得有价值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阅址
第562章 通货膨胀和紧缩
归根结底,货币的意义就是大家都认可,它才有价值。
印制大苍币的纸张,本身一文不值,就是一张张的纸而已。
但是,却因为有苍国官府和朝廷做信用担保,强制认定它是法定货币,所以才有了价值,能够直接兑换白银。
苍国通过增发货币使敌国的通货膨胀,就是利用自身货币操纵国的地位,来达到目的。
相当于一种劫掠
“不对,苍国也是使用的纸钞,我们这些国家的米粮价格上涨了,纸钞增多了,难道苍国就不怕国内的物价也上涨么不怕自己国内的百姓,手里的货币不值钱么”
这个时候,有一位大臣提出了疑问。
阮采蕊叹了一口气,道“朕已经查清楚了,近日苍国的各处关卡,一直严禁售卖货物,也严禁走私,打压力度十分之大,总之就不准各国的大苍币流入苍国。同时,听说苍国还在在每一座城池中设立了米粮供应店铺,一直是按照市场价格售卖粮食,对于穷苦人家,还布施米粮。”
“看来,这一次操控纸钞,苍国蓄谋已久。”
“该死狡猾的苍国,用自己滥造的纸钞,购买我们的粮食,又装作慷慨的样子发给自己国家的百姓,实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