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无法沟通的。
  思想认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可没能力一下子将这两位丞相改变。
  况且,与金融有关的事,本来就极为复杂,哪怕是他也不得不去图书馆翻一些过去那些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慢慢的推行下去。
  一转眼,时间到了十一月。
  阮阜端在苍国被杀的消息,不胫而走。
  与此同时,《大苍时报》也披露了细节,关于阮阜端是如何死的,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并且在末尾还神转折一般的,提及了苍国对于阮国的条件,可以接受一部分。
  至于具体是哪些条件,报纸上面就没有明说了。
  以至于,刚刚抵达阮国境内的孙叔昂,在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一脸的懵逼。
  我们阮国使团,什么时候向苍国提出过条件了?
  很快,他就知道了苍国的用意,此为离间之计,让其余诸国,对于阮国的伐苍决心,有所顾忌。
  不得不说,这份篇报道是极为高明的。
  半真半假,明面上是在说阮阜端之死,其实真正的重点,就是末尾一小段。
  普通人当然看不出什么,但是放在有心之人的眼中,这段话里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人反复的琢磨。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战争时代,苍国也一直没有对《大苍时报》实行禁令,反而对其余诸国的商队近乎坦诚一般的,开放《大苍时报》的售卖。
  因为,《大苍时报》是一个诸国了解苍国消息的窗口,但是何尝不是一个苍国向诸国放话的窗口?
  诸国通过这个窗口能够看到些什么,都取决于苍国想让他们看到什么。
  换句话说,可以是真消息,也可以是假消息。
  就譬如这次关于阮阜端的消息,在不影响普通百姓阅读的情况下,又能够传递政治消息,混淆敌国视听,实在是一举多得。
  当阮国女帝阮采蕊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俏脸上满是怒气。
  这是把阮国,放在火上烤呀!
  不过,她也不能指责什么,因为两国目前本就是敌人关系,并且还是阮国主动宣战的,难不成让她修书一封给苍国,说看在往日同床共枕,一同孕育生命的份上,出来给阮国澄清一下?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澄清的事,强行解释的话,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阮国唯一能做的,唯一能够打消诸国顾虑的,就是加紧调兵,增兵讨伐苍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54章 讲个故事

  之后的半个月,阮采蕊接连召开了三次大朝会,重点就是讨论,如何处理的阮阜端的后事。
  所谓后事,说白就是说势力划分。
  好在,阮国的皇族们也算是有远见卓识,知道团结的重要性,采取了互相妥协的办法,避免了大规模的倾轧,就如同当年选出一个公主继承帝位一样,这次也是直接推出了端王的儿子阮进宣继承爵位,继续充当这一支的头领。
  就在阮国加紧布局,准备倾尽全国之力进攻苍国的时候,再次传出了一个非常劲爆的消息——苍国皇帝下诏,对康国和晋国宣战!
  这一下,不仅是让晋国和康国紧张不已,更是让其余几国,也十分的惊诧。
  宣战和不宣战,这是两种感念。
  不宣战的话,也就是说存在对方只要停止进攻或者退出国境,双方还可以讲和,有缓和的余地。
  宣战,则是必定要分出一个胜负的,大到灭国,小到各地赔款,都是可能的。
  在这之前,只是六国对苍国宣战,这六个国家中,苍国只对云国有过宣战。
  云国的结果摆在这里,最后被苍国所灭,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甚至是谈判的可能都没有。
  阮国、晋国、魏国、莽国、范国这五个国家,在这之前都已经陆续对苍国宣战,而苍国一直保持沉默,只是仓促迎战,苍国的朝堂并无太多的诏告。
  也就说,在这之前,其实还是存在缓和余地的,苍国也可以接受五国的谈判,譬如阮国派出了使臣到苍国,苍国也以礼相待。
  让诸国惊诧的是,苍国为何只对阮国和康国宣战?
  这是在告诉其余的几个国家,还有缓和的余地,只有晋国和康国不能?
  不,并不是。
  诸国很容易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这是一个阳谋。
  苍国这是在告诉世人,苍国要死战的,唯有晋国和康国而已。
  其余的诸国,还有商谈的条件。
  本来,五国是同一阵线的,定下共同讨伐苍国的大计,同进同退,可以说互相之间是极为公平的,五国的地位也平等。
  那么,现在苍国唯独对五国中的晋国宣战,就等于是从外部施加压力,让晋国与众不同。
  很简单的道理,晋国被宣战之后,不可能还保持之前的理智,为了避免被灭,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对抗苍国。
  而其余的诸国,则是在关键的时候会选择让晋国顶在前头,因为谁都知道,唯有晋国没有后退的余地。
  偏偏,诸国都知道这是苍国的分化之计,但是在实际中肯定会不由自主的会有这种思想,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相比于晋国的紧张,康国则是惶恐。
  现今的天下局势,已经和二十年前不同了。
  二十年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管怎么样,总是还有一条路可活,只要没被逼到绝处,就还有希望。
  但是,现如今的天下,已经没有虾米了。
  小国,注定只能沦为大国的食物。
  这些年,只是因为苍国崛起,保护了一批小国,所以这些国家才没有沦亡,要不然的话,早就都被攻灭吞并了。
  曹国和兰国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
  当时,也算是一个大国了,国力是康国的几倍,还是无法避免被阮国和武国两面夹击,在一系列阴谋和军队进攻下,陆续投降。
  果不出所料,在苍国对晋国和康国宣战后的十天,两国就坐不住了,纷纷派出使臣前来苍国交涉。
  当然,两个过来的使臣来到苍国后,表现是不一样的。
  晋国使臣因为立场的关系,当然不能对苍国低头,所以打的旗号与当初的阮国使臣一样,都是拿楚地和云地说事,典型的和稀泥
  见到苍国对此态度冷淡,外交部官员回应寥寥之后,就转变了方向,旁敲侧击的怂恿苍国,让苍国对其余的几国也宣战
  杨沐听说了之后,一阵火大,直接让严华亲自出面,扣留了晋国一干使臣,拖到菜市场给咔嚓了。
  至于康国,就连杨沐也没想到,出使的会是康国的太子,在皇宫外跪了一夜,恳请觐见苍国皇帝。
  以至于,杨沐都有点不忍心了。
  毕竟,他本来的计划,是如同对待晋国的使臣一样,也让人直接拉出去咔嚓的呀!
  终究是觉得,或许可以通过政治交涉,吞并下苍国,所以杨沐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康国太子大喜过望,在一番行礼之后,立即声泪俱下痛斥了晋国的暴行,说当初晋国是如何威胁康国云云。
  然后,便是细数过去苍国对康国的恩情,言及康国虽小,但是永世不忘。
  情真意切,便是杨沐也微微有些动容。
  但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一个人,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同样的,一个国家是否值得原谅,也要他看他的所作所为。
  在苍国向康国宣战之前,康国为何没有半点表示?
  无非,就是想做墙头草罢了。
  形势不明朗,康国担心苍国会被五国攻破,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与苍国保持距离。
  而现在,苍国在前线战场上,暂时居了上风,这才惶恐不已。
  所谓的恩义,不过是一句笑话,一张感情牌罢了。
  看着跪在地上,涕泪横流的康国太子,杨沐皱着眉头,挥了挥手,道:“多哭无益,不如听朕讲个故事?”
  康国太子一愣,止住了哭声,叩拜道:“请陛下赐教,罪臣洗耳恭听。”
  杨沐淡淡道:“从前,有一个农夫,在冬天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农夫很可怜蛇,就把蛇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农夫咬了一口,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这……
  康国太子满脸呆滞,这个故事他很熟悉,正是苍国的书籍《寓言故事》上的一个故事。
  稍微一琢磨,他就隐约明白杨沐说这个故事的用意。
  正要解释,却见杨沐继续说道:“第二个故事更有意思。牧羊人捡到一只刚刚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带回家,跟他的狗喂养在一起。小狼长大以后,如有狼来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赶。有一次,狗没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却继续追赶,待追上后,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从此以后,有时并没有狼来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只羊,和狗一起分享。后来,牧羊人觉察到它的行为,便将它吊死在树上。你说,康国这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让朕如何选择,该怎么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c


第555章 黯然

  两个故事说完,杨沐淡淡的看着康国太子。
  但是,就是这淡淡的眼神,让康国太子如坠冰窖,大汗淋漓,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眼珠子乱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农夫与蛇……
  狼和猎人……
  这两个故事,都是苍国出版的图书中的故事,这么多年的宣传和教育,就连七八岁的小孩都听过,更不用说他这位养尊处优的康国太子了。
  前者,说的是忘恩负义的故事。
  后者,非但是忘恩负义,还有处置与不处置两者之间的差别。
  苍国皇帝的意思也基本上摆在了台面,那就是不能再任由康国这头吃里扒外,表里不一的白眼狼,继续存活下去。
  只不过,康国太子的心里仍然心存一些幻想。
  苍国皇帝如果真铁了心对康国出手,何必要与他说这么多?
  难道,仅仅是说两个故事么?
  所以康国太子的心里,仍然是心存希望的,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乞求,让苍国皇帝有一丝明悟,明白苍国如今腹背受敌,如果接受康国的投诚,这场仗会好打很多。
  同时,康国太子的心里也很清楚,时至今日,无论是五国和苍国哪一方成了战胜国,其实康国都是保不住了的。
  若是苍国输了,康国肯定会被晋国吞并。
  若是苍国赢了,那么康国迟早也逃不过并入苍国的命运。
  所以,亡国之后的命运如何,就是康国太子主要考虑的事情。
  原本,将错就错,准备在这次伐苍之战中保持沉默,混水摸鱼,等到哪一方胜利的时候,再决定真正对哪一方靠拢,换取最大的利益。
  无论最后是哪一方赢了,康国的结局都不会太狼狈,统治阶级都可以体面的退场。
  但是没想到,苍国一封诏告,直接对晋国和康国同时宣战。
  这一下,康国的君臣慌了。
  照这个形势下去,一旦让苍国赢了,等待康国君臣的就是极为悲惨的下场,因为康国已经背叛过苍国一次了,而苍国也对康国宣战等于是在宣告说,苍国不会放过康国的皇族。
  所以,两相权衡之下,康国君臣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形势,觉得还是苍国的获胜机会比较大,就算是苍国会被击败,但是在击败之前,灭掉康国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才有了康国太子冒着被被杀的危险,来到苍国求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与苍国的关系,重新搭上苍国这才大船。
  杨沐没说话,康国太子就一直忐忑不安,无法自己。
  实在是太恐怖了!
  这就是来自大国的压迫,上位者的压迫,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让他觉得十分恐怖,心里不断的猜测,苍国皇帝的心里在想什么。
  康国太子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康国,有何诚意?”
  良久,杨沐才问了一句。
  并不是他决定要放过康国了,而是权衡之下,如果能够简单就拿下康国的话,可以保存更多的实力,也能让归于军团的将士们,避免一次大的流血牺牲。
  “这……康国愿意参照邵国,奉苍国为宗主国,永不相叛,进退一致。”
  康国太子激动,脱口而出道。
  杨沐冷笑,道:“永不相叛,进退一致?当年,邵国近乎灭国,是我大苍派出军团,力挽狂澜,这才让邵国的宗庙保全,这些年又对其大规模援助,包括朝堂制度,都一一推行,所以邵国与苍国才能关系密切,我大苍也对其有信心,坚信邵国能够履行永不相叛的诺言……换而言之,你康国有何可让朕相信,会对苍国始终如一?”
  康国太子额头上的汗珠,再一次冒出来了。
  信任这东西,是十分玄妙的。
  尤其是国家之间的信任更是如此,康国已经有了前科,消耗了一次苍国的信任,谁知道会不会反复?
  所谓的奉为宗主国,实际上就是一句笑话,在苍国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信度。
  康国太子自然是深知这一点。
  他的心里其实是倾向于直接向苍国投降的,这个时候如果投降还能获得一个王爵当当,最不济也能够有一个公爵。
  局势到了这一步,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如果能够向苍国投降,换取一定的待遇,那也是极为不错的。
  但是,他做不了主。
  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未来该何去何从,不是他一个太子能决定的,可能就连康国皇帝都决定不了,需要与国内的王公贵族集体商议。
  想了想,康国太子还是咬牙道:“陛下明鉴,我康国愿意自去皇号,以王自称,年年上贡,望陛下开恩,念在康国遭受胁迫的份上,饶恕这一回。”
  “在此之前,康国也是紧随苍国,如今不过是去掉皇号,奉苍国为君主国而已,如此虚名,难道你认为我苍国会在乎?”杨沐问道。
  康国太子心里暗暗叫苦,康国并没有多少好处可以出卖给苍国,换句话他根本没有更多的权力,能让苍国满意。
  若是现在,自己向苍国允诺,康国可以投降,等到回去后父皇和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不用意,那样只会更加惹怒苍国,到时候他这个太子被苍国捉住,千刀万剐都不一定。
  杨沐一看,也知道没什么戏,也就只有派兵攻打康国这条路了,这样反倒是还有利于战后的出兵一些,给予其余诸国一种心理震慑。
  最终,康国太子黯然退出苍国。
  消息立即传开,包括新苍城中的商人,很多家族听到消息后,都赶着割弃与晋国和康国的关系。
  因为很明显,朝廷对晋国和康国宣战的决定,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了。
  这个时候再不与康国和晋国完全切割关系,到时候清算起来,就是一场大祸。
  消息传遍天下,晋国使臣被斩杀,康国太子黯然回国,这个消息直接引发了晋国和康国内的一场恐慌。
  且不说康国这个小国,就说晋国这个大国,恐慌情形也一点都不少。
  当初,玄武军团带领联军攻入了晋城,占领了晋城以西大片城池,那种势如破竹的态势,让晋国百姓记忆犹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56章 民心与离逝

  经过十几年,晋国上下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霸主心态,百姓们在见到外邦之民的时候,也没有了那种天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傲气。
  反而,在见到苍国人的时候,还有一种自卑感。
  这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于当年的那一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这些年苍国蒸蒸日上,无论是苍国百姓的富有程度还是受教育程度,都比晋国要高上一筹,这才导致了晋国百姓打心眼里,觉得比苍国百姓要低上一头。
  在这种背景下,苍国要和晋康两国宣战,立即营造了一种恐慌情绪。
  而立即,有消息称归义军有异动,更是加剧了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
  大批的晋国贵族外逃,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将白银兑换为纸钞。
  而逃亡的目的地,当然就是苍国了。
  当然,这种外逃并不是指拖家带口式的外逃,更多的则是家产类型的,譬如将家族内的财产转移到苍国,将族中的后辈子弟,转移到苍国。
  对此,苍国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在纸钞入境的时候,倒是特别的审查了一下,不允许大规模的纸钞入境。
  这就相当于,过去这些贵族用大量的物资兑换纸钞,现在大规模的纸钞都失去了效用。
  透过这个风口,有些商人也逐渐意识到,苍国可能要在纸钞上做文章了。
  ……
  十二月下旬,新苍城下起了薄薄的小雪。
  临近过年,但是新苍城中比起往年来,气氛却有些特殊,年味并没有那么浓。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贸方面的变化,让整个新苍城的市场,都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
  杨沐与皇后一起并行在大街上,各撑一把伞,身披狐裘长袍,周围是几个乔装打扮的太监,和远远跟随在后的锦衣卫。
  譬如沈安,就警惕心十足。
  虽然,如今杨沐的修为境界也不低,更是有皇后这个顶尖的高手在旁,可以说在这新苍城中横着走都没问题。
  但是,作为贴身太监和锦衣卫,都还是高度紧张。
  “上一次咱们逛街的时候,应该是夏天了吧?”
  走了一段,杨沐从街边卖冰糖葫芦的小贩那里,摘了两串糖葫芦,一边说话一边往皇后递过去一串。
  皇后接过糖葫芦,放到小嘴里舔了一下,又皱了下眉头,仔细看了几眼,只是拿着,并不继续吃。
  接着,街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幕。
  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身边跟着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男子细细吃着葫芦,女子手里则是拿着一串糖葫芦,一言不发,一双美目不时看看路边的小摊。
  “没有去年热闹了。”皇后吸了吸鼻子,淡淡说道。
  杨沐也深有此感,去年的时候他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带着妙曦和诺妃等几个后宫女子,一起在城内逛完了一圈,那个时候的街道上,可比现在要热闹多了,卖各种点心和年节物品的到处都是,哪怕是天气寒冷,也不乏吆喝之人。
  而今天,街上的行人虽然很多,但是比去年却是少了不止一半的人。
  很明显,与当今的天下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战争带来的情绪,再加上因为战争,现在五国的商队都少了很多,虽然苍国早就宣布,战争与商贸无关,但是各国的战略就是通过商贸来拖垮苍国,自然是不可能再允许大商队来与苍国贸易。
  所以,目前与苍国交易的,大部分都是走私商。
  走了一段路,杨沐挑了一个比较干净整洁的酒馆,坐了下来。
  酒馆里的人不是很多,加之临近年关,出来闲聊喝酒的很少,所以店小二就坐在柜台前打瞌睡。
  吃着菜,杨沐敲了敲桌子,叫来了店小二,有一遭没一遭的询问。
  “这店中,为何如此冷清?”
  店小二叹了一口气,道:“唉,这么多年来,还数今年最为冷清,客官是远道来的吧?这街上的人都少了很多,可见一般。”
  “你的意思是,街上所有的店面,都是如此?”杨沐不动声色。
  “可不是?”店小二又叹了一口气,道:“现在虽是年关,但是小户人家的,都是要过日子的呀,现在我大苍军队虽然在前线节节胜利,但是老百姓们谁知道?当年,伐晋之战的时候,短短半年光景,粮价就涨了几倍,穷苦人家差点没饭吃。现在,大战在前,又有许多人家的壮汉在前线军营,谁能安心过年?”
  “这么多,百姓们是不信任朝廷?”
  “不是说不信任。”小二摇摇头,道:“人还有旦夕祸福呢,这国家打仗的事,哪能说得清?咱们小老百姓也不是不信朝廷,只是过年可以大过,也可以小国,咱们赚钱不能多赚,该省的地方还是能够省的。”
  杨沐顿时明白了。
  与皇后对视了一眼,心里透亮,恍然大悟。
  原来,并非完全是贸易的原因!
  这些年来,苍国的储存物资非常多,可以说,维持百姓们的日常所需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苍国断商贸的时间并不长,就算是损失,也是那些大老板和大商队。
  对于百姓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商贸影响根本不大。
  之所以出现,百姓们年味不浓的情况,仅仅是因为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恐惧罢了。
  又继续聊了一会儿,杨沐便丢下几两银子,继续往城内的闹市逛。
  但是,意外出现了。
  还没走几步,沈安就递上了一张小纸条。
  杨沐打开一看,立即皱起了眉头。
  “范宏济,辞世了?”
  两朝元老,又对苍国有大功勋,范宏济离世,杨沐作为皇帝不能没有表示。
  当即,也顾不得逛街了,直接和皇后商量了几句,带着人直奔范府。
  一路上,回想起这位老丞相,杨沐忍不住有些唏嘘。
  如果没有他的出现,范宏济会有怎样的晚景?
  或许,早已身首异处。
  或许,做了郑国的一个富家翁。
  但是,绝对不可能有当今的范家,不可能有如今的声望,这辈子也不可能有那等殊荣。
  当然,杨沐想得更多的,是范宏济对他的影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c


第557章 功勋爵改革

  实际上,杨沐穿越而来,最开始的时候朝廷一团乱糟,是最为艰难的时候。
  外有强敌,内有大患。
  当初,要不是范宏济明辨大势,带领一批世家贵族投靠,说不定他还真的无法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如今,内忧外患已平,范宏济兢兢业业十几年,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算是劳苦功高。
  这些年,不乏有大臣和勋爵逝去,但是作为皇帝,杨沐顶多也就降下圣旨,体恤一二。
  但是这一次,他觉得还是有必要亲自登门,吊唁一下。
  从君臣情分上,范宏济确实对他是忠心耿耿的,当初即便是大军围城,也没有倒戈叛变,这些年君臣相处得也很融洽。
  从帝王心术上看,范宏济是老丞相,同时代表着一个利益集体,他如果去看的话,也是一种拉拢人心的手段,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让臣民百姓知道,皇帝对老臣的态度如何,文武百官只要好好做,哪怕是致仕了也能够得到这种殊荣。
  所以,杨沐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停止了逛街,也来不及整理刚刚有的一丝头绪,直接让内侍摆驾,前往范府。
  刚好,皇后也在,两人就一起同行了。
  小半个时辰后,马车缓缓来到范府的府门前。
  待等马车靠近后,杨沐打量着,见到范府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一片拥挤之相,府门前那一块并不算小的空地,停满了马车,堪称是人无立锥之地。
  当杨沐与皇后走下马车时,在范府的门口,恰巧有几个官员正要进入,看到了杨沐下了马车后,立即大惊失色。
  “皇帝陛下?不,一定是眼花了……”
  那几名官员吃了一惊,确定这就是大朝会上,那个高坐在龙椅上的人之后,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连忙上前。
  “臣等恭迎陛下,恭迎皇后娘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今日朕与皇后微服来此,不必拘礼。”杨沐抬了抬手,说道。
  什么?
  皇帝陛下?
  这一幕,自然是被一众吊唁的客人看到了,也被范府一众门外招待的下人看在眼里。
  皇帝陛下亲自来吊唁范宏济大人了?
  没过片刻功夫,待杨沐领着皇后以及诸内侍,刚刚迈步走上府门前的台阶时,范府内的府内就迎出来了一批人,大礼参拜:“范缨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杨沐也知道,自己的到来打破了范府的热闹,于是道:“罢了罢了,你们都起来吧,今日范相仙去,朕便过来看看,莫要太拘束,操持丧葬之事要紧。”
  说完,杨沐便抬腿迈进了范府。
  期间,范府中有人高声唱喝道:“皇帝陛下、领皇后娘娘,入府观礼。”
  “皇帝陛下、领皇后娘娘,入府观礼!”
  “皇帝陛下、领皇后娘娘,入府观礼!”
  随着一声声的通报,这个消息迅速传到整个范府。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微服私访,前来范府吊唁。
  府中的人自然是小心接待,整个范府仿佛就是只有迎接杨沐这一件事。
  很快,杨沐便来到了灵堂。
  王赵誉灵柩前的王妃崔氏,不禁地抬起了头。
  领着皇后,杨沐亲自上前为范宏济上了一炷香,随即便静静地站在一旁。
  期间,府内的主事搬来了一张大椅子,但杨沐考虑到自己已经是微服私访了,大大咧咧的坐在灵堂上,也不太像话,毕竟死者为大,即便他是个皇帝,也多少也要给点面子。
  由于身份关系,杨沐在范府呆着不自在,范府的人也很拘束,前来吊唁的百官,也都不敢抬头,所以他并没有在范府多久,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就带着皇后摆驾回宫了。
  不过,这一刻钟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
  最起码,范家并不会因为范宏济的死去,而迅速衰落。
  杨沐的出现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老丞相在陛下的心里,是有一定份量的,就算是范宏济辞世了,范家失去了这么一座镇守神,也不是随便可以招惹的,万一传到了皇帝陛下的耳朵里,定会保护范家。
  简在帝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杨沐起驾回宫,但是在回宫之前,范宏济的长子范缨,给他呈上了一个匣子。
  看来,这是范宏济的遗书。
  也可以看做是临终才呈上的一份奏章。
  杨沐自然是很重视,回宫之后第一时间打开。
  其中,主要提到的一件事,竟然是功勋爵!
  看完之后,杨沐是也十分的惊诧的。
  因为在这份奏章里,范宏济说的竟然是功勋爵!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说爵位世袭一事。
  要知道,当初为了向世家贵族妥协,杨沐和孔尚贤在制定功勋爵制度的时候,对于普通民众和贵族就有不公平的地方。
  譬如,到了伯爵级别,爵位可以由长子降级世袭。
  也就说,一个三星伯爵,传到下一代,就会降为二星伯爵。
  可以说,这种降级是极为缓慢的,而且勋爵家族要想立功,机会很多,只要能够稍稍立下一个功劳,很容易就能够爬回家族中原来的爵位。
  这个制度,原本只是对世家大族的一个妥协,也是因为功勋爵制度推行之初,获得高爵位的人不多,这才慢慢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