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队,布置在云国与楚国的边境。
  这让他,如何能不忧心?
  “一定要如此么?岂不是落入了苍国的陷阱?”
  楚皇熊敏讷当然知道,出售武器装备给楚国的邻国,是苍国的一个搅浑水的计谋,但是他却毫无应对之策,这是一个阳谋,让他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往里面跳。
  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熊敏讷接受了这个协议,并且为了不被阮国的发展脚步所抛下,毅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也就是说,从今日开始,楚国亦要准备对外的战争。
  综合了各种因素,他决定四线用兵。
  首先进攻雷国,陈兵于蔡国、云国、祥国的边境,以震慑和恐吓为主,而云国不与雷国接壤,所以并不能进行支援,综合起来这样风险小得多。
  当然,要备战的事他并不能与各大世族商量,虽说这几年他对于国家的掌控提高了一个台阶,但是整体来说,世家贵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是最不愿意看到开战的,在他的眼里,那些贵族根本就没有一点忧患意识。
  几乎在同时,阮国也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首要目标是曹国与兰国。
  不同的是,阮国并不是独立作战,而是与魏国合盟,划分战区。
  阮国正对曹国与兰国,魏国攻打临国与越国,至于一个不强不弱的武国,则是尽量不招惹,因为在武国的周围,亦有不少小的国家供其吞并。
  ……
  “打起来了么……”
  紫宸殿内,这座沿用旧名的宫殿中,杨沐躺在藤椅上,轻声呢喃了一句。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把已经搅浑的一滩水,给完全弄浑浊,如何让各国打起来。
  但是,仅仅凭他一国的力量,单单靠出售武器这种手段,是无法真正搅浑这一滩水的。
  正愁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没想到楚国已经按耐不住了,竟然主动与阮国结盟,这简直是天降之喜,想睡觉的时候,有人主动递上了枕头。
  楚国与阮国同时对外用兵,这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不行,不能只让这两个国家打,太没意思了。”
  杨沐微微一笑,心里有了计较。
  他连忙召集了十二部的主要官员,制定了一套针各国的方案。
  主要内容是,让兵部和工部加强了对魏国的武器出口,同时又将资源朝着那些中等的国家倾斜。
  这样一来,那些中等的国家必将大受刺激,也加紧对周边小国的吞并。
  各种内耗之下,才有苍国的机会。
  同时,他也让户部,加强了对粮食的储存,多多修建粮仓,商务部配合收购,做好打赢一场灭国之战的准备。
  因为,在混战之中,苍国可以趁机攥取利益,但是在混战之后,苍国必然会成为各个大国的公敌。
  无论是楚国也好,阮国也好,魏国和云国也好,都是不能容忍他苍国,登上霸主之位的。
  这一战,是苍国涅磐重生的一战。
  若是不打,苍国不足以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强国,不足以踏上追逐天下共主的路。
  太鼎十一年,二月。
  冰雪消融,阳光普照大地的季节,阮国首先对曹国用兵。
  紧接着,兰国加入了战团,与曹国结成联盟,企图攻入阮国的腹地。
  苍国的器械和装备,在这场战争表现得十分亮眼。
  阮国虽然是大国,但是在出口兵器装备和数量上,苍国一直是严密控制的,分配的量大概也就与曹国和兰国差不多。
  所以,战争开始一个月之后,竟然成了一场拉锯战。
  这让阮国的君臣很是震惊,只能加派兵力,继续投入到对曹国的大战。
  听闻消息后,楚国也开始了增兵,以雷霆万钧之势,锋芒直指雷国。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雷国便宣告了灭亡,举国君臣被俘虏,五百万臣民一律归为楚国的管辖。
  紧接着,又是祥国……


第434章 苍楚决裂

  楚国的动作太快,可以说是迅雷不及掩耳,当然引发了诸国的担忧。
  迟涨彼消,不进则退,这个道理谁都懂。
  于是,一些有扩张能力的国家,纷纷动起了脑筋,主动寻求周边的小国攻击。
  譬如魏国就盯住了临国,正式宣战。
  就连在伐晋之战中元气大伤的晋国,也将主意打到了梁国身上,寻求时机,时刻准备对梁国用兵。
  为此,晋国皇帝还特地写了一道国书,请求购置苍国的骑兵装备。
  杨沐也不惊讶,毕竟在伐晋之战中,麒麟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各国都有目共睹的,所以在会盟之后,都大力发展起了骑兵。
  良莠不齐,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在稳步前进。
  苍国虽然很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在暴露在世人眼前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逃不过被模仿的命运,最多也就延长被模仿的时间而已。
  在麒麟军最初扬名的几年里,各国可能还没有什么头绪,无法形成太大的战斗力,但是这都已经五六年过去了,只要大力投入,总归能摸索出一些东西。
  太鼎十一年五月,阮国出动了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采用麒麟军团曾经用过的迂回战术,配合步兵出击,一举击溃了曹国的三十万主力部队,赢得了针对曹国的阶段性胜利。
  消息一传出,天下震惊。
  这是除了苍国之外的第二个国家,掌握了骑兵之术,形成了大规模的战斗力。
  那可是五万骑兵呐!
  代表着,从今往后苍队最大的优势已经不在,假以时日,阮国在骑兵部队方面,也能与之抗衡。
  一时间,每个国家都无法淡定了。
  就连那些在地里种田的老农人,只要是关心一些外界形势的,都隐约能明白,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不变,就会灭亡。
  这是被苍国攻灭的那几个国家,给出的血的教训。
  如果不发展骑兵,迟早会被周边有骑兵的国家压着打,这已经在阮国与曹国的战争中证明了。
  太鼎十二年二月,曹国向楚国求救,以和亲为代价,并且尊楚国为主。
  没想到,被楚国严辞拒绝拒绝了。
  自从主力覆灭之后,曹国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即便是一步步死守,最后还是没能抵御住阮队,被阮国将战线一路推到了国都。
  不得已之下,曹国君臣只能流亡至兰国,残兵败将与兰队一起,抵御阮队,希望早日反攻,然后复国。
  谁知,这个时候武国落尽下石,趁机攻打兰国,吞灭了兰国大部分地盘。
  而后,武国宣布与魏国结盟,守望相助。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二月,都有些风云诡谲的味道。
  多少年没有过这般形势了?
  上一次,还只是在大礼天子权力旁落的时候吧?
  当初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在大礼天子无力掌控之后,十几年的兼并,数量一下子减弱,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减少了将近一半。
  直到后来,因为霸主齐国的出现,诸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这期间又冒出了许多新的国家,也有很多国家被灭,这其中晋国通过一系列的兼并,人才辈出,成为了天下霸主,局部地区又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如今,可以说是第三次混战。
  比起几年前的伐晋之战,波及到的国家更多,各大小国不同程度的,都遭受了攻击。
  也就只有邵国、炎国、康国这几个苍国的附属国家,不用担心自己被侵略,相反地,炎国竟然还有余力,趁机侵占祥国的地盘。
  它们很明白,苍国作为三大国之一,是没有人哪个国家敢招惹,尤其是如今苍国并未与任何一国开战,也就是说苍国是一个中立国。
  惹一个强大的中立国,不要命了?
  无论是楚国还是阮国,或者是魏国和晋国都明白,苍国并不是不想打仗,而是周边没什么小的国家可以吞并,或者说绕路去吞并其他国家的成本比较高,还不如安心发展经济,跟各个国家做生意。
  就比如祥国,这一年来就向苍国购置了数十亿大苍币的装备与货物,将国内几座大的矿脉都抵押了出去,同时也贩卖了不少奴隶到苍国。
  可以说,各个国家在兼并的时候,苍国最为轻松,坐着发战争财。
  这一点,楚国也是清楚的,尤其是听到一边打仗的时候,竟然还有很多楚国商人在买玻璃制品的时候,楚皇熊敏讷差点气晕。
  鼠目寸光!
  熊敏讷很想找阮国一起,共同攻进苍国,奈何阮国根本没有这个心思,只能十分无奈,同时派出一部分兵马,布置在了两国边界。
  因为他知道,如果苍国要扩张,肯定是先灭楚国边上的小国,这是要和楚国争盘子里的肉!
  太鼎十二年九月,祥国走投无路之下,宣布朝觐苍国。
  不久,苍国做出回应,接受祥国成为苍国的附庸国,并且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开赴祥国,扼守关卡,守住剩余的一百多座城池。
  至此,祥国正式成为了苍国的小弟。
  一时间,楚国君臣大怒,虽然祥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楚国吞下,但是眼睁睁看着碗里的肉,被苍国轻飘飘的夹走,简直就无法忍受。
  熊敏讷却是大喜,苍国中立的两年多,实力越发的强横,但是一直是养精蓄锐,十分的低调,碍于邦国贸易联盟的规则,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苍国不断赚取着楚国的财富,无能为力。
  如今,苍国从楚国的眼皮子底下救了祥国,就是在天下人的面前,暴露出了称霸的野心。
  因为,只有霸主才会要很多小弟,为自己摇旗呐喊。
  也正是一个撕破脸皮的好机会。
  十一月初,楚国正式颁布诏告,谴责苍国,驱逐了苍国驻楚外交大使,要求苍国将军队从祥国境内撤离,并且要求楚国商人,无限期停止与苍国的商贸交易。
  五天之后,苍国外交部回应,宣布驱逐楚国的外交大臣,同时也停止与楚国的一切交易,宣布将出售给楚国的武器指标,全部转移给云国。


第435章 何去何从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诸国都知道,两国的合作,从今天开始走向决裂。
  互相撤离了使臣,又断绝了往来,在这诡异莫测的局势下,就像是一瓢水倒进了锅中。
  诸国纷纷猜测,接下来两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到底是开战还是继续保持目前这种状态,苍国会不会对外用兵,或者与楚国开战,打破目前一边倒的局面。
  恰恰这时,楚国也传来了消息,听说楚国的诸多贵族对于楚皇的决定很不满,纷纷要求撤回决定,尝试与苍国修补关系。
  因为一旦跟苍国决裂,他们的贵族生活就会大受影响,家族里的商队也将失去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特别是一些纯粹的依靠与苍国交易的小型商队,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终止与苍国的贸易,世家贵族损失惨重。
  然而,楚皇熊敏讷是铁了心要与苍国决裂,凭借个人威望和皇权,力压各种反对的声音,强势下旨,阻塞边关,断绝两国的往来。
  无奈之下,楚国的商队只能通过其他国家转手,与别的商队合作,然后再与苍国进行贸易,虽然成本高昂,进货量少了一大半,但是总算是没有断绝全部的贸易,手里的大苍币也仍然可以用。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楚国与苍国的贸易断绝之后,和木国与阮国的贸易比例,却是直线上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比过去翻了一倍不止。
  太鼎十二年八月,楚国发动了一场突然的袭击,从原本的雷国地盘,一下子攻进了葱国。
  仅仅只有五万军队的葱国当然不是对手,葱国君臣只能开城投降,乞求苟活。
  连灭两国,又重挫祥国的楚**队,当然是豪情万丈,一鼓作气,又对蔡国用兵,大有秋风扫落叶之势。
  但是这一次,楚国有些力不从心了。
  因为,云国刚刚从苍国得到了大批武器,并且得到了一部分后勤支援,在存亡齿寒的心理影响下,将国内多余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救护蔡国的战场上。
  在接连几次进攻失利的情况下,楚皇熊敏讷不得不让前军暂时停止进攻。
  事实上,楚国虽然连续灭了几个国家,但是在战争规模和投入的兵员数量上,可能还及不上灭吴之战,大国与大国的较量,与灭小国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之所以没有这么疯狂的灭国,是因为各国保持了平衡,即便是楚国也不敢妄动,但是如今没有了霸主,又与阮国达成了共识,周边国家没有一个可以对楚国造成威胁的,顿时就显得,楚**队有些战无不胜的味道。
  蔡国战场的失利,让周围国家信心大增,尤其是云国,臣民一心,叫嚣着要与苍国结成联盟,合力伐楚。
  这一下,楚国君臣还真的有点慌,停止了进攻之后,派人多方面的打听,在看到苍国没有动作之后,这才放下心来。
  “苍国到底是有什么隐疾,还是苍国皇帝只想赚取钱财,或者说目前根本没有进取之心?”
  楚皇熊敏讷有些迷惘,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如果苍国真的与云国结盟,那么与楚国势均力敌是毋庸置疑的事,如此大好机会,苍国竟然会让它白白流失。
  实在是有悖常理!
  待到十月过后,苍国迟迟没有动静,楚国君臣这才放下心来,举全国之力进攻蔡国。
  一攻一守,一场拉锯战上演。
  就在十二月末,一年将近之际,又传来了魏国吞并临国的事,紧接着越国独力难支,归降了魏国,被赐封了王号。
  一连串的变故,让剩余的小国措手不及,例如吉国与雅国,本就是边缘小国,军队不过十万之数,更是没有什么险城可守,于是在雅国主动向阮国投诚之后,吉国无奈之下,也归顺了阮国,好歹保住了宗庙,能安安心心的当一个闲王,国内诸贵族也能捞一些爵位,做一个人上人。
  被阮国这么捡了个便宜,莽国顿时不甘心了。
  无奈,国力不济,南边的范国又吞不下,只能继续对罗国用兵。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国家之间,血淋淋的残酷之争,一幕幕地上演。
  对于那些战败的国家来说,虽然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显得很是哀怜,但是时代的滚滚车轮轰隆隆轧过,并不会因为你是君王或者贵族,就会饶过你半分。
  相反的,还要承受普通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结局比低贱的平民还要凄惨。
  落后,就会被历史抛下。
  战火纷飞,这是一个滚滚大世。
  大世之争,成者帝王败者贼,国家一灭,举国君臣连贼都当不上,断头台上走一遭,是非成败一场空。
  这其中,不乏六百年老诸侯,也不乏曾经的强国,皆在战火中飞灰洇灭。
  似越国和吉国那种国家,皇族与世家贵族能够全身而退的,已经很不错了。
  各种兼并征伐,还在继续。
  ……
  太鼎十四年,杨沐站在忘忧台上,眺望远方,看着城内一片繁华,唏嘘不已。
  六年时间,这座苍国新都已经有了雄踞天下之势,无论开放程度还是活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范宏济与孔尚贤,站立在侧,静静地陪侍。
  “咳咳……”
  范宏济咳嗽了几声,佝偻的背颤抖着。
  杨沐暗暗摇头,关切道:“台上风凉,爱卿要不要先回府歇息?”
  范宏济摆摆手,喘气道:“老臣古稀之年,早已行将就木,腐残之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陛下不必为老臣忧心,今日陛下召见,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杨沐叹息一声,道:“这些年来,国中大小事务压在两位爱卿身上,朕倒是做了一个甩手掌柜,两位爱卿身体时有抱恙,都是朕之罪过。”
  “陛下言重了。”孔尚贤在一旁,连忙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与右相大人承蒙陛下恩赏,为苍国之崛起效犬马之劳,是我等之荣幸,即便是损伤些身体也无大碍,陛下一国之主,举国臣民之性命之系,万万要注意身体。”


第436章 沉寂还是出击

  “你倒是说得一口好话,相识这十年,可是老了许多。”杨沐笑了笑。
  “陛下见笑了。”孔尚贤笑着摇了摇头,而后打趣道:“容颜虽老,但是满腔抱负却是越来越近了,纵观历史,有几人能在而立之年为相,又有几位丞相,可以在辅佐一国之崛起,有时臣在想,我等是何其之幸,竟能生逢盛世,大好的疆场任意挥洒,实乃千古之奇机。想必,右相大人亦有此感慨。”
  说着,孔尚贤朝旁边的范宏济看去。
  “呵呵……”范宏济闻言一笑,捋了捋胡须,道:“想当年,臣也就想着家族里那几亩地,目光何其短浅,如今想来,实在是汗颜,将一生志气与抱负,挥洒于这大好河山,普罗庶民,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杨沐点点头,继而道:“好了,闲话也不多说,今日朕召两位丞相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陛下请说。”
  “臣恭听。”
  杨沐凭拦而立,目眺远方,道:“诸国混战,转眼间已经四五载,贫弱小国灭的被灭,降的又降,剩下的几个也是苟延残喘,托庇在我苍国之下,这一滩水,怕是又要安静下来便清澈了。”
  两位丞相点头,心里也约莫猜到了杨沐要说的是什么。
  本来,这水该浑浊的迟早会浑浊,但是因为苍国的策略,无限地给提前了。
  这几年来,苍国坐视诸国大战,致力于国内发展,坐着发战争财,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少有所依,老有所养,将前些年吞并的土地和百姓,也彻底的消化掉了,民心归附,水泥弛道与轨道将辽阔的国土拧成了一个整体。
  就连曾经是短板的粮草后勤,也早就不是问题。
  通过大苍币的变相掠夺,如果苍国的粮食储备,可以说是阮国与楚国之和也不为过,而且因为这些年农事的发展,每年的粮食产量也相当可观。
  宝剑已经磨好,就等着出鞘了!
  两位丞相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等国家之大方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哪怕他们是丞相,也不好一下子做决定。
  杨沐道:“当今天下,虽然已经是鼎力之局,但也是暂时的,无论是阮国、楚国或者是我苍国,只要任何一方遭遇一场战败,都将使局势颠覆,被周边几个国家趁势而入。”
  孔尚贤点头:“不错,楚国的对手是魏国和武国,而掣肘楚国的是云国和莽国,我苍国虽然没有大敌,但是若是稍稍失利,便会遭到楚阮两国共同打击。”
  范宏济在一旁分析道:“这两年来,云国和魏国颇有与苍国交好之心,若是其主要对手衰落,必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三强之一。”
  杨沐叹息:“没错,这也正是朕所担忧的,从目前诸国之间的形势看,任何一国都是我大苍的对手,即便是打败了二者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诸国不安,成为众矢之的。”
  “陛下这几年,一直不参与诸国之间的战争,想必一直是顾虑此事吧。”孔尚贤问道。
  “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杨沐点点头,道:“但是,却也不全是。你们想想,楚国的治国之策,比我苍国如何?”
  “自然是远远不及,楚国世家贵族之弊端,注定是其死穴。”
  “这就是了,所以这些年,看着他吞并一个又一个小国,朕是一点也不着急,吞并又能如何?相比于付出的代价,恐怕得十年八年才能收回,所得之地若是民心不归附,与没有得到又有何区别?所以,这些年来楚国的疆域看似大了不少,但是其国力,并未有太大的增长。”
  范宏济在一旁点头,道:“陛下所言不错,就如那阮国,虽然吞下了曹国与兰国,但是其内的复国势力非常庞大,阮国虽然采取了铁血手段镇压,却也在一步步失去民心,复国反扑势力更加之大,听过阮国目前镇守地方的作战部队,就已经达到了七十余万。”
  杨沐道:“过去几年,苍国养精蓄锐,实力暴增,这可能是任何一国都没想到的,两位爱卿说说,若是此时我苍国参战,阮国与楚国是何反应?”
  “这……臣倒是认为,我苍国仍然不宜参战。”孔尚贤说道。
  “哦?爱卿此话何意?”
  “过去几年,我苍国一直保持着中立,不与任何一国发生战争,但是却也接受了祥国的投诚,就连木国有归顺之心,我们也热情欢迎。但是……陛下可不要忘了,苍国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眼下的目标并不是要成为会盟霸主,而是要竭尽全力,牵制几个大国,而后徐徐吞灭,这才是正理。”
  “爱卿的意思朕明白,就是想说若是我苍国要对外用兵,不能与阮楚两国打,但是也不能对小国出手,可对?”
  “陛下说得对,楚国与阮国是我苍国的大敌,这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只能是扶持几个小国了,譬如邵国与康国,炎国也能充当我大苍的南方屏障,只是实力稍显不足。臣倒是以为,除了几个小国之外,可以与莽国与武国结盟。”
  莽国与武国?
  杨沐沉思,这两个国家可不是什么小国,只比阮国和楚国低上一线,若是日后反噬,苍国可如何是好?
  当然,所谓的反噬不是直接进攻苍国,而是万一联合了两个大国,合谋伐苍,那可就大为不妙了!
  这四年来,苍国的臣民百姓对于外界的局势变化,可以说是完全看不懂,但是在杨沐眼里,根本就是什么事。
  中国历史上,春秋到战国不也短短几十年间么?
  几百个国家,在短短的两百年就只剩下了九个,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几十年里,全部灭亡。
  所以,同样的道理,杨沐知道没有绝对的盟友,就如同战国时期,哪一个国家不是左右摇摆?立场变来变去?
  就像是之前的魏国,虽然被阮国吞并了大量的土地,但是两国利益重合之下,又很快就结盟了,蜜里调油一样。
  杨沐也正是担心这个。


第437章 告老之心

  如此形势下,苍国该何去何从,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苍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并且强大到让天下诸国都忌惮不已的地步。
  只要一动,几个大国立即就会调转矛头,指向自己。
  虽然,苍国现有的全部实力,还未曾完全暴露在诸国之下,几个大国也并不了解,后勤布局与思想建设,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多大的威力。
  前进的道路很难,但这也是必要要踏出的一步。
  如今三强鼎立,又有其余几个发展强劲的国家虎视眈眈,不前进就要后退。
  在杨沐的预料中,现而今楚国与阮国存在盟约关系,苍国未曾加入战团,一旦吞并小国的混战结束,楚国与阮国的盟约自破,那么现有的格局被打破,迟早有一天,会有一方脱颖而出,最终一步步踩着别国的尸骨,成为天下之主。
  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如此,六世之底蕴,才在短短的一代人中间,接连灭掉六国,最终一统天下。
  即便是大礼王朝,当初也是差不多这样的路子。
  苍国,必须主动迎战!
  要么生,要么死!
  所以,如何巧妙地暴露野心,同时进一步提升国力,为将来的争夺天下,成为现而今的主要任务。
  “陛下,既然我们苍国不好直接出手,何不从几个附属国里做一下文章?”孔尚贤提议道。
  “爱卿何意?”
  “当初,承认祥国为我大苍的附属国的时候,臣就在想,或许有朝一日能够用到它,如今看来,确实可行。”孔尚贤说了一句之后,又道:“若是附属国与楚国发生战事,苍国作为宗主国,出兵相助,岂不是名正言顺?一开始只是防守,若是一步步加大步子,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诸国的敌意。”
  “这个办法,可行么……”
  杨沐心里有点没底,他明白孔尚贤说的办法,意思就是以帮助附属国为名义,派出军队抵御敌军,而后伺机而动,制造一系列摩擦,扩大战争,使苍国一步一步,名正言顺地参战。
  很无耻!
  很符合国家利益!
  杨沐沉吟了一下,心里权衡此事。
  此事并非没有先例,当初晋国就做过这样的事,诸多大国之间,也时常用这一招。
  按理说,是完全行得通的。
  但是,形势不同了。
  与当初晋国等大国面临的稳定形势相比,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没有哪个大国,能够放任苍国一步步走向扩张的步伐。
  庞然大物一摆尾,地动山摇。
  时机敏感,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一旦发现苍国有进一步扩张的势头,肯定会停下自己的战事,转而进攻苍国。
  苍国有自信可以抵住任何一国的进攻,却不敢说能够应付阮楚两国的合攻。
  大国交手,如果在实力相近,或者是没有奇兵妙计的情况下,往往就会演变成一场拉锯战。
  少则几年,久的十几年都是可能的。
  十几年的时间,足够拖垮一个大国了。
  苍国不怕打仗,但是最烦的就是这种无休止的打仗。
  阮国与楚国,要么不打,要么就要速战速决,否则就像是两块牛皮糖一样粘在身上,甩都甩不掉。
  “陛下,无论如何,大军开动,后勤紧密,被其余诸国发现都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如果因此而顾虑重重,岂不是因噎废食?”
  范宏济在一旁说了一句,在战略眼光上,他可能及不上孔尚贤,但是大半辈子的浮浮沉沉,也把他磨砺成了一个眼光独到的老臣。
  旁边,孔尚贤有些意外。
  因为,范宏济的这句话,有点不太合身份了。
  为人臣子,倒像是有点倚老卖老的感觉。
  尽管他知道,皇帝陛下一直不在乎这些虚礼,但是身为人臣,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可能是太关切了吧……
  孔尚贤心里想着,没有点破出来,也未曾太放在心上,这些年来,左右二相在朝**事,相互制衡又相互协助,这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在使苍国崛起这个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两人平时的相处也很愉快,并未有什么大的芥蒂。
  另一方面,他心里也是十分赞同这位右相的言论的。
  因为在他看来,这句话说得虽然不怎么委婉,但是也确实是这样,恰恰效果要好一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他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年来,随着苍国一步步的发展,他觉得皇帝陛下变得有些保守了,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过去苍国是一个小国,只能奋勇向前,一步步迎难而上。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苍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决策都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乎苍国的前途与命运,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以前的苍国是光着脚的,现在的苍国是穿着鞋子的,皇帝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