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杨沐的眼里,这座皇宫既有印象中故宫的规模和厚重,又有西式的宽敞与巍峨,与它比起来,自己原来住的那个皇宫,简直是弱爆了,要不是一帮人前呼后拥,手握整个大苍国的权柄,此时的他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活脱脱一个没见识的乡下人进城。
  在格局上,这座新的皇宫倒是跟苍城的旧皇宫差不多,只是宫殿的数量和规模,却是远远地超过了。
  杨沐并未进入到皇宫里面,而是直接登上了高台。
  这座高台,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四面都有一级一级的阶梯,不过要登上去的话,等于是上了几十层楼,所以摆设的成份占多数,如果想要轻松登上高台,在每一个面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类似于斜面电梯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电。
  而是运用了齿轮以与滑轮原理,搭建的一座用人力畜力的阶梯。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杨沐领着一大群人,登上了高台。
  四十余丈的高台,可以说是如同一座高山了。
  也可以说,它可以成为皇宫的一座地标。
  虽然,由于整个皇宫的面积十分之大,方圆有三四里的样子,而且有宽大的护城河环绕,再加上城墙的视野阻隔,在宫外的开阔处还能隐约看到高台的。
  “真他妈壮观!”
  杨沐凭栏而立,远眺前方。
  宫廷大内,外朝官署,城内主街,再到城外的各种设施,四通八达的官道以及关卡,无一不尽收眼底。
  总之,杨沐对这座新都十分的满意。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地带,进可攻退可守,北击,南下,北进,都是十分有利的。
  从军事上讲,拥有这等高度,这等宽阔视野的都城,等于是一座坚固堡垒,易守难攻,几乎杜绝了被敌人偷袭的可能性,就算是有数倍的大军攻城,也能够轻易地守住。
  杨沐向前走了几步,淡淡地说了一句:“把望远镜拿过来。”
  沈安意会,连忙递过望远镜。
  由于玻璃的诞生,望远镜这种东西早就研制出来了,由于镜片的生产技术掌握在苍国的手里,所以目前只是在苍队中装备,除此之外就只有杨沐等少数高层手里有收藏了。
  由于其特殊性,估计一旦流传出去,价值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对于上层贵族和皇帝来说,可能也就只是一个工具。
  但是,它最大的用处是军队。
  有了这种东西,军队就能料敌于先,遭受埋伏的几率大大减少,同时能更好地监测敌情。
  在望远镜下,新都尽收眼底,就连皇宫外值守禁卫的相貌,杨沐也能够隐约分辨。
  双筒高倍望远镜,便是杨沐手里的东西。
  从望远镜中看,这座新都只要关上城门,那么城内和城外,基本上就是两个世界了。
  防御性能,刷新了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认知。
  “好!好!好!”
  连说了三个好字,杨沐徐徐走向高台的另一端。
  就像是一座天文台,在顶端的地方,有一个特制的超高倍地望远镜,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内的大街小巷。
  倒是,有一点前世站在高层写字楼,往地面上看的感觉一样。
  吹着微微凉风,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既然如此,这高台就叫做忘忧台吧。”杨沐说道。
  “是,微臣这就让人准备刻碑。”欧冶在旁边应和。
  看了一会儿,杨沐便下了忘忧台,骑上马朝的内廷而去。
  这里,将是他以后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得好好参观一下。
  总体来说,内廷不比外面,要多许多的人气,已经有了不少的宫廷禁卫,太监和宫女都已经齐备,其中有一部分,是从苍城调过来的内侍,杨沐看到了一些老面孔。
  “内廷都这么大了,后宫岂不是能跑马了?”
  杨沐不由自主的惊叹出声,他在忘忧台上面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整座皇宫中,外廷和内廷的占地面积差不多,后宫中增添了一些内侍的居所,以及一座非常大的御花园,反而是整座皇宫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由于身后跟着一堆的男人,杨沐便也就没有进去逛了,而是直接带着手下一帮人,出了宫往居民区去了。
  从城池在建开始,工部和户部就允许一些当地的原住民住到城内,划定了一部分的民居,给予这些老百姓居住,再加上一些早就听到风声,经过重重的申报,搬迁来到新都的老百姓。
  所以,现如今整个新都中,除了一些善后的工匠之外,主要就是这数万的百姓了。
  杨沐特意过来看看,提前感受一下氛围。
  所以,当得知杨沐要到居民区看的时候,不少百姓挤在一个个小巷口,一脸激动地等待和盼望。
  一来,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从未见过杨沐这位大苍国的皇帝,若非是大苍币上的皇帝头像,他们连一个基本的轮廓都没有。
  二来,杨沐亲自前来到新都验收城池的竣工,这也意味着苍国朝廷已经在准备,即将要进行迁都事宜。
  而一旦迁都国来,这座城池成为了新的国都,那么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便能摇身一变,成为堂堂正正的皇都之民。


第430章 公交车

  正儿八经的皇帝脚下!
  一想到这里,这些百姓便兴奋不已。
  面对着这些兴奋的百姓,杨沐饶有兴趣的跨上了一匹白马,微笑着朝着狂热的子民们摆了摆手,算是打招呼。
  “接下来,还有哪些工程未曾完工?”杨沐问道。
  “这……还很多。”欧冶沉吟了一下,道:“譬如那些殿阁楼台,大件的东西都已经由工匠们修建了出来,但是其中的细节之处,便要依靠木匠与石匠们,一刀一刀地削出来的,除此之外还要雕刻和上漆,工程十分地繁琐,都是些细致活,这些都是要等到迁都之后,慢慢才能完工,恐怕得要一两年的时间。”
  “原来如此。”
  杨沐点点头,正如欧冶所说,那些细节问题,譬如花草树木的生长之类的,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为了避免人心浮动,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控全国,苍国的迁都之事是越快越好,一些细节的工程,可以在迁都入住之后,慢慢地完成。
  “真是辛苦诸位了。”
  在民居区转悠了一圈,亲眼看到那些精致的社区式公共设施,以及楼阁水榭等建筑,杨沐由衷地说道。
  “臣等惶恐,城内大小工程虽然都是我等负责,但是其中诸多大的构想,都是陛下的主意,新都能有今日之盛况,陛下当居首功。”
  “行了行了!”杨沐哈哈大笑,摆了摆手:“你们也别急着给朕说好话,该是你们的功劳,朕一点都不吝啬,不过该批评的也丝毫不能含糊。”
  批评?
  还有什么……要批评的?
  顿时,周围陪侍的众官员,一个个的心全都揪了起来。
  从一进城到现在,皇帝陛下的心情一直不错,颇为满意,大家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有些自豪了。
  本以为没有没任何的缺点,可是没想到皇帝陛下口头嘉奖了众位之后,紧接着就说批评。
  尤其是欧冶,他是一个在工艺上吹毛求疵的人,多年来与杨沐的交流不少,知道这位皇帝陛下在小细节上一向不怎么在乎,顶多也就直接一句话点出来,其余的交由工部和科技部自己去琢磨,很少用到批评这种字眼。
  “在建造新都之时,朕是不是问过你们,新都一共有多大?”杨沐问道。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你说仅仅是城区,就有方圆二十里,对不对?”
  “是。”
  “那朕是不是特别交待,一定要妥善考虑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回禀陛下,一点都没错,此事微臣与工部诸位同僚都开会讨论过,所以特地将路面全部修成了水泥路,民居区也是如此,哪怕是阴湿天气,街上都不会有明显的泥淖痕迹……还有……”
  “停停停。”杨沐打断了他,道:“朕说不是指你们的修路,水泥路固然好走,百姓们出行也非常简单,但是朕说得不是这个。”
  “不是……”欧冶一愣,连忙拜道:“臣惶恐,还请陛下明示。”
  “就这么说吧,百姓们的出行问题,并不仅仅是修建了一个好的马路就行了,这新都城池这么大,老百姓们要是想要出行,从城东到城西,该怎么办?”
  怎么办……
  走路呗!
  难道还要骑马?
  欧冶一愣,在他的印象中,由于苍城实在是太小了,所以十分的拥挤,原本还能允许富家子弟与王孙贵族骑马穿过闹市,现在一律都禁止了。
  从治安的角度上来看,城内不准骑马,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正确的政策。
  所以,在他看来,新都到时候应该也是实行这一套制度的。
  陛下说的,难道不是这个吗?
  杨沐看着欧冶的眼里,露出了迷茫之色,顿时心中叹了一口气。
  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他,毕竟这个时代的,还没有公共交通的意识,茫然也是情理之中的。
  于是,杨沐决定略作提点,道:“欧卿,你且想一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了许多的轨道,是否可以用到城内呢?”
  轨道?
  欧冶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想要在城内,搭建一些轨道。
  在苍国内,往往轨道与水泥弛道是同线路的,一般只要有水泥弛道的地方,就会有轨道的存在,同样是钢铁与水泥修建而成,速度快成本低,只要用一匹马或者一头牛,套上一节拉箱,就能够运输大量的货物,是商队和军队运输大件货物的理想方式。
  可是,即便是城内,可以修建一节一节的轨道,又能够做什么呢?
  难道,让老百姓们将自己当成货物,也让一匹马在前面拉着?
  真要是这么做了,城内得拥挤成什么样,那可真要乱套了。
  杨沐看着他这个疑惑的样子,心生不忍,再一次提点,道:“你看,那些小的商队在货物量比较少的时候,往往共同拼凑出一辆货车,以此来节约成本,一些出远门的人,也往往共同拼凑一辆马车,平摊路费……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你明白了吗?”
  “陛下是说,城内的百姓出行,也可以这样?”
  杨沐点头,道:“没错,朕就是想说,城内的街道这么宽敞,完全能够修建一些浅轨道,然后制造出一些用马拉着的车厢,可以设定固定的线路,老百姓们只需要缴纳一块钱,就能从城头坐到城尾,途中可以在一些固定的地方下车,岂不是很好?”
  欧冶睁大了眼睛,愣住了。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杨沐所描述的那一幕。
  良久,从沉思中醒了过来,对着杨沐一拜,道:“微臣明白了,必定将此事办得漂亮。而且,如果这样真能实现的话,城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后在一些主要的城池之间,也可以设立此种制度,让百姓们在不同的城池之间,也能够轻松出行。”
  杨沐说道:“很好,你能触类旁通,看来就是干这个的聊,此事你们工部要与科技部紧密合作,在车厢的安全与便捷之上,一定要多费心思。”
  欧冶拜道:“此例,又是开了一个先河,还请陛下赐名。”
  “就叫做公交车吧。”
  一个名字,从杨沐的嘴里脱口而出。


第431章 迁都

  公交车,就在君臣之间的几句简单讨论中诞生了。
  之后,就城内的基础设施,譬如公园和景观之类的事情,再探讨了一二,杨沐也就走出了民居区。
  “以后,这座新都会变成天下最大的城池,你们要有准备。”杨沐交待道。
  “陛下放心,此城内外,足可容纳上百万人。”欧冶遥遥一指,道:“遵从陛下的旨意,这些民居都聚集在特定之处,商场也划定了区域,便于商人们交易,而官府衙署,也都聚集在一片地方办公,与老苍城不同的是,所有的建筑都要高大,办公区域有数层不等,极大的节约了空间。”
  杨沐放心了下来,在今天之前,尽管眼下的苍国已经成了天下强国,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未曾有太多的变化,因为做为一个皇帝,一直处在皇宫当中,若是身边没有一些溜须拍马的人,是很难感受到外界的赞誉的,其实大国心理并不是很强。
  今日之见,让他的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情。
  今日之苍国,相对于其余的诸国,已经逐渐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还在增强,假以时日就算是诸国围攻,也大可一战。
  “欧卿,工部的蒸馏酒、香皂、香水等物,进展如何?”杨沐忽然问道。
  “托陛下鸿福,所有的研制都很顺利,早在半年前,科技部就已经将初版交由我工部,其中香皂与香水,已经开始销往外邦了。”
  杨沐点点头,这两年来,继玻璃之后,科技部又陆续推出了蒸馏酒、香皂以及香水,除了蒸馏酒之外,其余的两项都还是陆续推出,并未在市场上大规模的运用。
  因为,这种化工类的东西,的确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哪怕是科技部,都要考虑其副作用,以及衍生产品的推广。
  特别是香水,是一种上层社会才能使用的东西,普通的低档货可以用小瓷瓶分装,但是高档一点的,还是用玻璃瓶子装着比较好。
  赚钱倒是其次,反正杨沐就是要在各国臣民的心中,造成一种苍国什么东西好,生活在苍国很幸福的一种假象,同时又通过掠夺上层贵族的财富,加剧各国的奢靡之风,以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天下共主……么?
  这让杨沐想起了两年之前,苍国臣民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个目标,他心里竟然有一种特殊地渴望。
  在以前,是绝对没有这般强烈的!
  是因为实力增长么?
  还是说,平静了太久,心里变得躁动了?
  “还不行,得等一个契机。”
  良久,杨沐压下了心中的躁动,长吁了一口气,眼下的苍国还不能亮剑,正是需要韬光养晦的时候。
  到底是什么契机呢?
  蒸汽机!
  电气!
  因为早在五年前,太学院刚刚传授电学知识与力学知识的时候,科技部就已经在研发了,特别是蒸汽机的研发,是重中之重。
  别的不说,最起码目前制造蒸汽机的材料,是解决了。
  苍国的钢铁质量,已经足够打造出经久耐用的蒸汽机了。
  由于蒸汽这种动力,用到的化学知识相对较少,所以只要科技部肯下功夫,迟早是能够研发出来的。
  “蒸汽机,你工部近来有涉猎么?”杨沐问道。
  “启禀陛下,机器的制造并不顺利,去年就遇到了一些瓶颈,所幸已经慢慢化解,不出所料的话,应该能在这两个月解决,明年就能实现量产。”
  “但愿如此。”
  杨沐吁了一口气,理论知识上他能够提供帮助,但是实践方面,是靠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也无能为力。
  只要蒸汽机被研发出来,那么很多东西就能够发展了。
  真正的铁路和火车将要出现,到时候苍国的后勤无敌,大大节省资源的消耗,无论是投放兵力还是后勤运输,都足以吊打当世任何一个国家。
  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上电报以及电话,那简直是给军队安装上了千里眼与顺风耳,谁人能敌?
  而在舆论上,杨沐就能够凭此自证天命,各国百姓还不遥相呼应?
  数日后,杨沐在新都附近巡视了一番之后,便返回了苍城,与诸位大臣商议迁都之事。
  其中,主要还是迁移规模的安排上,这些数据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是孔尚贤在负责,设计迁都的具体事宜。
  太鼎十年九月,紫宸殿颁布诏令,拟定迁都,将新都命名为新苍,原本旧都改名安苍,作为陪都,除了行政机构之外,其余的一切包括工业城在内,仍然保留。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过渡的方法。
  因为,日后新都肯定是会被称之为苍城的,但是在这近十年或者百年,只能叫做新苍城。
  待等诏令下达全国之后,举国臣民为之沸腾,奔走庆贺。
  若干日后,诸国得知了苍国的迁都变故,喜忧参半。
  从新苍城的位置来看,苍国的扩张目的昭然若揭。
  近些年来,由于苍国的发展势头实在太猛,诸国的压力剧增,就连一向以盟友相称的阮国,都备受压力,更何况是那些原本就跟苍国不太对付的国家。
  事实上,之前的苍国皇都,严重的制约了苍国的发展,与军事力量严重不匹配。
  似这样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倘若被其摆脱了地理上的束缚,那么无法想象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到时候整个天下,还有能限制苍国的国家么?
  就譬如楚国、阮国、莽国、魏国这种大国家,都深刻认识到了苍国的潜在威胁,于是暗地里开始了互相交流,各派使臣互相表达了一下担忧,寻求共同钳制苍国的可能。
  十月,天下诸国便都派出了使臣抵达了新苍城,一方面向杨沐恭贺迁都之喜,一方面则想办法打探苍国的意图,看看苍国是否是像传闻中那样,正在积极谋划对外扩张。
  楚国派出的使臣,是屈丹。
  这个人,对于苍国来说并不陌生。
  当初,在伐晋之战前,晋国扬言要南下吞并楚国,便是此人出使的苍国。


第432章 迁都影响

  那时候,正是此人出使苍国。
  当时,屈丹是一个大鸿胪寺的少卿,杨沐为了埋伏暗线,对其礼遇非常,这些年来数次出使苍国,在杨沐的授意之下,外交部时常对其行贿,甚至若有若无的传达出一个信号,苍国皇帝对其十分的欣赏……
  长久以来,屈丹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了,有时候甚至觉得,在苍国做官,肯定能混得更好,可惜自己是生在一个以出身看优劣的楚国,埋没了满腹的才华。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他还是楚国大鸿胪寺的一名少卿,地位没有丝毫的变化。
  他有时候在想,如果这个时候苍国皇帝像是四年多前那样,再次对他发出邀请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妻弃子,投奔苍国。
  由于苍国迁都的缘故,从楚国到新苍城的路途短了很多,在见识到苍城的雄伟以及规模之后,屈丹便无法自持了。
  如果将苍国与楚国对比,那么在他的眼中,楚国就像是一个由风华正茂的青年小伙子,慢慢走向橐驼暮年。
  与外交部的严正寒暄了一番之后,他便开始旁敲侧击起来。
  结果正如他所料,苍国的诸多臣子,丝毫不避讳苍国对霸主之位的觊觎。
  甚至是,还有一些官员,将当今皇帝誉为上天之子。
  上天之子,即是天子。
  要知道,当初的晋国,也未曾有这般念想呀!
  遵从皇命,屈丹在出使苍国之后,匆匆又到了阮国。
  从苍国前往阮国的都城,道路还是比较通畅的,尽管没有水泥路和弛道的便利,屈丹还是在二十余天,便抵达了阮城,并得到了阮国女帝阮采蕊的接见。
  如今的阮国女帝,与两年前已经不一样了。
  当初,因为有苍国带头,诸国势力一起介入,阮国内各大势力最终还是消停了,最终与阮国女帝阮采蕊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共识,前者逐步加紧了在朝中的布局,后者则是平安地产下一名男婴,知道阮国贵族必定不会放过他,于是设计了一次男婴被杀一事,暗中则是通过潜伏在苍国的锦衣卫之手,转托到了苍国。
  尽管,权力结构并未变化,但是整个阮国却与以前不一样了。
  朝廷中,诸王加紧了控制,合力对抗阮国女帝,这两年来,除了主要的几支军队之外,阮国女帝的控制力都在大大的减弱。
  而在阮国民间,阮采蕊的声望,也是一落千丈,不负当年的盛誉。
  这个情况,早就已经是天下共知了,所以屈丹也非常明白自己该怎么应对。
  在一番寒暄客套后,屈丹说道:“不久之前,听闻苍国迁都,不知女帝对此有何看法?”
  阮采蕊面色如常,淡淡说道:“苍国迁都,不迁都也罢,与朕何干?”
  听闻此言,屈丹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难道陛下就未曾看到潜在的威胁么?”
  说着,他便将楚国皇帝的一些担忧,一五一十的陈述了一遍。
  没想到,阮采蕊听了之后不以为然,淡淡说道:“伐晋一战,苍国虽然崛起,疆域扩大不少,难道我大阮就要弱了不成?”
  屈丹一愕,记得上一次他面见阮国女帝的时候,双方还能很好的交流,女帝也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女人,没想到两年不见,竟然这般不通道理。
  难道,女人生了孩子后,就会变得狂妄自大?
  着急之下,屈丹正要继续劝说,却见阮采蕊摆了摆手,说道:“朕倦了,尊使一路辛苦,不如就在城内驿馆暂歇。”
  说罢,他也不理睬屈丹,自顾自就离开了。
  屈丹无奈,只好先到城内的驿馆歇息,仔细考虑措辞,准备明日再劝说这位女帝。
  事实上,阮采蕊真是什么不都不知道么?
  狂妄么?
  未见得!
  在敷衍了屈丹之后,阮国女帝便立刻就召见了宁王、睿王、端王等人。
  并不是她没有主意,而是在如今的阮国,并非她一言堂,遇到这种大事的时候,若是没有几个王爷的支持,她根本施展不开手脚。
  对于阮采蕊的突然相召,几个王爷明显很是惊讶,初时还有些忐忑,担心这是一场计谋之类的,不过在阮采蕊细说了苍国迁都一事之后,便都打消了疑虑。
  同时,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不管如何,这位女帝还是阮国的皇室,心里始终是以阮国为主的,一旦遇到了对阮国不利的事,她还是能暂时放下成见的。
  若是换一个角度想,在女帝怀孕一事上,双方其实都有错。
  毕竟,阮采蕊也是人,她也有,也有生孩子延续后代的本能。
  宁王阮阜宁沉吟了一会儿,道:“看来,楚国皇帝已经着急了。”
  说罢,他有些意外,看向了阮采蕊之后,问道:“陛下为何不让那屈丹继续说下去呢?”
  “继续说下去?”阮采蕊瞥了他一眼,道:“再说下去,为无非就是要与阮国结成反苍联盟罢了,但是你们想想,眼下楚国没有外患之忧,但是我阮国有,曹国与兰国一日不除,就恐生变故。而且在武器装备等往来上,阮国与苍国存在这巨大的利益关系,反观楚国,国内的贵族拼命地往苍国扔钱,贵族之间奢靡之气前所未有的重,合该楚国着急的时候,我阮国为何要着急?既然如此,索性晾着楚国一阵子,方便日后。”
  “原来如此。”
  宁王阮阜宁恍然大悟,他这才知道,原来陛下早就猜到了屈丹此来的目的,但就是故意要晾着他,让楚国因此而惊慌,方便阮国日后向楚国提出种种要求。
  或者说,让楚国不得不担当起反苍排头兵的作用。
  “陛下高见!”
  在得知了阮采蕊的全盘打算后,端王阮阜端拱手称赞,补充道:“既然楚国示好,陛下不妨说另外一事。”
  “唔?”阮国女帝微微一愣。
  另外一事?
  由于之前的一声马屁,她的心里稍稍有些警惕。
  众所周知,端王的势力在几个王爷中,排名是最末的,依靠左右逢源以及拉帮结派才能混到现在,没有被踢出局,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墙头草,同时也是一个笑面虎,他的话能信一半就不错了。
  “陛下,这几年来,我阮国与曹兰二国多有冲突,后两者在得到苍国的武器之后,因为担心被我阮国吞并,所以主动出击,一直虎视眈眈,这恰恰极大的制约了我阮国的力量,无论是做什么事都施展不开,而要解决这两个麻烦,便是要心无旁骛,楚国的态度只管重要。”
  “你的意思是……”睿王皱了皱眉头,道:当此机会,我阮国要与楚国合作,换取楚国的不干涉,让我们集中精力,攻伐曹国与兰国?”
  “对,楚国会同意的,大家不要忘了,楚国的周边也有许多小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曹国要大的云国,这些年云国与苍国走得近,购置了大批的武器,楚皇肯定也早就想拔掉这颗毒瘤了。”
  阮采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端王的这个提议,就是说与楚国一起,开启征伐吞并时代。
  若是在十年之前,两国是万万没有这个底气的。
  但是如今,两国无论是疆域还是国力,都增长了两倍有余,几个强大劲敌,譬如晋国与魏国,都已经衰落下去,此时吞并周边的小国,简直是天赐之机。


第433章 混战开始

  阮采蕊在与三王商议之后,心里便有了数。
  只要三王能支持她,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此事就可行。
  事实上,如果真要是下起狠功夫,曹国与兰国怎么会是阮国的对手?
  虽然,从疆域与人口上比较,两国加起来之后,也有阮国一半的样子,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啃的骨头。
  但是,国力绝不是这么算的。
  一个国家的底蕴,军队整体实力,将帅以及后勤,乃至于国内是否有贤臣,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三王退下之后,她便开始琢磨起来,立即派出特使,去边疆召见几位将军回朝,商讨大事。
  约莫半月之后,焦灼不安的屈丹,受到了阮采蕊的单独召见,提及了此事。
  屈丹既是惊讶欢喜,又是忧心忡忡。
  因为这样一来,他虽然可以回去与楚皇交差,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此等关乎国策之事,万万不是他一个小小少卿能够插手的,所能做的就只有回去如实禀报。
  那么,陛下会不会拿他撒气?
  屈丹的心里有些忐忑,要知道,阮国女帝虽说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她的女儿之身限定了其成就,这两年麻烦缠身,实行联合之策看来是要泡汤了。
  目前看来,各自放任吞并周边小国,似乎是最好的结果。
  “我大楚,落于下风了呀。”
  在暗自叹了口气后,屈丹踏上了返程。
  当得知了此事之后,楚皇熊敏讷久久不语。
  显然,他知道自己被阮国抓住了死穴,不得不同意。
  因为,楚国不能再等了。
  这两年来,楚国虽然休养了生息,恢复了生产,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并未有所改变,在他的一次巡视中,他亲眼看到自己国家的商队,将一车车的粮食运往苍国,以此来兑换纸钞,也就是大苍币。
  然后,再用这些用粮食兑换来的大苍币,买回来一件件玻璃器和香水等奢侈品。
  长此以往,楚国相对于苍国,还能有什么优势?
  反观旁边的云国,虽然也购置奢侈品,但是还是武器为主,这两年来军事实力不断的增强,据说购置的兵器已经列装了数十万人的军队,布置在云国与楚国的边境。
  这让他,如何能不忧心?
  “一定要如此么?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