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慎就会万劫不复。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以前的苍国是光着脚的,现在的苍国是穿着鞋子的,皇帝陛下变得越来越保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这种面临战争的时候,孔尚贤觉得还是范宏济说得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只要苍国有心对外扩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瞒不住各国的耳目的,现在趁着局势未定,苍国还有机可趁,一旦日后尘埃落定,各国安心发展,苍国想要撬动这些大国,比现在要难上几倍不止。
或许,诸国可能迎来一段十分长久的平静,苍国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得看下一代君王如何。
于公,孔尚贤一直认为,按照如今苍国的发展势头,在这一代就能够形成对其余诸国的绝对优势,甚至是消灭诸国,统一天下,建立大苍王朝。
没有必要等到下一代,那样不仅充满了变数,而且还把时间延长了,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都会有一个更大的损耗。
于私,他是苍国的左丞相,众所周知的大苍朝堂的肱骨之臣,在实现个人抱负上,他更希望自己做丞相的时候,能让苍国统一天下,那样就可以称得上是死而无憾了。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孔尚贤忽然感觉自己也豁然开朗了。
这一仗,必须打!
就如同那些志怪小说里的狐仙,唯有历劫,才能脱劫,唯有打赢了这一仗,苍国才有可能取得绝对的优势!
杨沐俯瞰着高台下,心里反复咀嚼了刚才范宏济的那句话。
对呀,如今的苍国不比以往,一举一动都在各国的眼中,只要稍有异动,就一定会引起各国的注意,而恰恰,准备战争这种事情动静一定是非常大的,各国肯定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苍国的异动。
因噎废食,范宏济讲得一点都没错。
反正迟早要打,不如早一点把这一仗给打了,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一直犹豫不决,反而会横生变故。
杨沐抬了抬手,转身看向了孔尚贤,道:“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决断?”
孔尚贤恭敬一拜,道:“臣附议右相大人的观点,诸国混战,我大苍埋头发展了几年,此时正是各国都损耗虚弱的时候,一增一涨,确实是我大苍趁虚而入的最好时机。”
都真的认为么……
杨沐心里权衡了一番,做下决定。
他看向两位丞相,道:“两位都是我大苍的肱骨之臣,既然两位爱卿都认为此时是最佳的开战时机,那么朕也不能再摇摆不定了,诚如两位爱卿所言,退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多年来,大苍的崛起之路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唯有主动出击,才是大争之世中,奋勇前进的唯一途径。”
“陛下英明!”
两位丞相相视一笑,心中十分快慰。
陛下还是那个锐意进取得陛下,这些年的稳步发展,并未让陛下的脚步停下。
苍国有这样一位君王,是满朝文臣将士之福,是举国百姓之福。
这么多年的经验,他们很明白,大争之世中,守成不变才是对国家和百姓最大的伤害。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比起国力民力的消耗,国家被攻破才是百姓们灾难的开始。
看一下吴国被灭后,那些百姓的凄惨生活就知道了,无数无辜的人惨遭屠杀,无数女子被掳掠强暴,然后被卖为奴,赋税沉重,迁徙而来的楚国百姓,天生就要比原本的吴国百姓高人一等,经常可以听到有因此而爆发的矛盾,紧接着就是楚国官府派兵镇压,掀起一阵阵血腥屠杀。
在吴地,为了一口吃食卖儿卖女的事很常见,一夜之间被灭门的事,也屡见不鲜。
这就是楚国,虽然有一部分仇视吴国的原因在,但是也折射了楚国对于征服之地的态度。
被征服的地方,一般得要一代人的磨合,才能真正的成为真正的楚国领地。
其余国家,大多也差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本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本土上,保持本土的绝对优势,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式。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苍国选择主动出击,发动对外战争,恰恰是对国民的一种保护,受益的仍然是底层百姓。
“既然要战,就要先确立一个目标。”杨沐说着,顿了顿,说道:“这一战必须要打出效果,不是战场上的胜利,更应该对天下格局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必须要打残一个国家,要不然的话,将毫无意义。”
“陛下所言不错,按照当今几个大国的国力,即便是打赢一场仗,仍然只是赢了一支军队而已,若是无法一鼓作气灭掉一国,很快又能组织起一支队伍,那么打赢一场仗除了夺占几座城池之外,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依老臣之见,我大苍不必急着与楚国和阮国交手,倒不如寻求同盟,看能否撼动其中一国。”范宏济在一旁补充。
同盟?
撼动一国?
范宏济所说,也是杨沐所想的。
的确,大国之间的战争,几十万的伤亡最多只能说伤筋动骨,远远达不到撼动一国根基的地步,想当初伐晋之战楚国一战损失了七十万大军,仍然有余力对楚国复仇,直到五十万大军也败了的时候,这才将主动进攻转而防守。
即便损失如此惨重,仍然在几年之后,就补充满了兵员,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所以,苍国如果要与阮楚当中任一一个国家开战,都不是一场战事那么简单,至少也是全面进攻。
范宏济提出来的结盟,首先撼动一个国家,确实是一道良策。
这让杨沐有些惊诧,范宏济今天的表现,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他的认知里,范宏济是一个老成保守的人,中规中矩地,很少有这种新颖开拓的观点,今天却像是抽了风一样,与过去的表现极不一样。
不对劲!
杨沐老向了他,似笑而非,道:“爱卿今日的诸多言辞,恐怕在心里憋了很久吧。”
范宏济笑了笑,道:“实不相瞒,这些观点并非老臣所说。”
“哦?”
“昨日,曾大人拜访过老臣。”
“曾大人……你是说曾十三?”
杨沐略微诧异,君臣相谈,能让范宏济直接用曾大人相称呼的,似乎满朝文武中,除了曾十三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恰恰,杨沐也知道那位曾十三与范宏济的私交不错,因为在曾十三贫寒时期,启蒙的教书先生就是范家的一个子弟,自从曾十三被拔擢为外交部侍郎之后,两家的往来就一直很密切。
“回禀陛下,正是曾十三大人。”范宏济顿了顿,说道:“老臣与曾大人时常谈论国事,留在昨日曾大人与老臣促膝长谈,就说了我大苍眼下的形势,并且建议老臣觐见陛下,分析日后我大苍的对外方略。”
杨沐疑惑尽去,曾十三的性格他知道,确实也是那种适合纵横之术的人才,能提议结盟共击一国这种观点,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让人意外。
“原来如此……”杨沐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曾十三所提,他为何不亲自来见朕?按照规矩,侍郎官居二品,有资格单独面见朕,何不当年说,而要假托爱卿之手?”
“陛下明鉴,此事个中原因,倒不在曾大人上,而是老臣早已有了告老之心。”
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选
告老之心!
杨沐惊诧,道:“老丞相此言当真?”
范宏济恭敬一拜,道:“这些年来,承蒙陛下不弃,老臣平庸之才,竟能一直高居相位,实乃臣邀天之幸事,肝脑涂地,万死难以为报。然则,这两年臣的身体每况愈下,处理政务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了不致使国务懈怠,老臣恳请陛下容许老臣辞官,颐养天年。”
听完,杨沐的眼睛半眯起来。
范宏济的身份很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代表着苍国旧贵族的利益,由于一开始苍国的读书人并不多,所以残存的门阀世家中,在朝中占据着很大比例的官位。
尽管这些年来,这个比例已经不断下降,就算是联合发难,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仍然是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例子,代表着他的基本态度。
这一个群体,当然也能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更加的能抱团,在官场之上相互照顾取暖。
范宏济就是这群人的靠山,也是代表人物。
其实在能力上,他早已经不能坐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了,但论起资历,他确实没问题。
范宏济提到了曾十三,又说起自己有告老辞官之心,杨沐就约莫猜到了这位老相的心思。
大概,就是要在致仕之前,留下一点政治遗产。
而所推的人选,约莫就是他所称赞的曾十三了,何人接替他的右相之位,大概在范宏济的心里,最推荐的就是他了。
“爱卿为大苍崛起,殚精竭虑,何不多为国事操劳一番?”杨沐露出挽留之意。
“老臣意决,还请陛下成全,今日的大苍人才济济,比老臣优异之人比比皆是,倒不如让那些年轻人早点上来,也好为我大苍之崛起,增添一份助力。”
“那爱卿为何要在如此关键时刻告老致仕?”杨沐沉吟了一下,道:“当此关键之时,一旦备战起来,定然会牵扯到非常多的方面,备战与后勤是一场战争的重中之重,爱卿何不等到不好此战过后,再考虑此事。”
“陛下明鉴,老臣本来也有此意,不过后来考虑到,一旦我大苍与别国开战,肯定会是一番龙争虎斗,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有可能,老臣有心分忧,奈何身体每况愈下,恐有心无力。所以,老臣还是先致仕,协助新的右相,将手中大小事务交接完毕,于国于己,都是最好的办法。”
闻言,杨沐也不好再相劝。
毕竟,面前的这位右丞相,已经入了古稀之年,这几年频频抱恙,且不说对国事不利,就说从人性上来讲,让这样一个老者一直扑在公事上,杨沐也是十分不忍心的。
“既然如此,朕也就只能答应了。”杨沐顿了一下,又问道:“爱卿致仕之后,谁可堪右相之位?”
“曾十三。”范宏济一拜,道:“想必陛下也早有耳闻,老臣与外交部侍郎曾十三大人相交甚笃,这些年来对于政事也颇有探讨,于公于私,如若陛下要在今后的大战中与其余国家结盟,深化远交近攻的策略,那么曾十三将是最好的人选。”
最好的人选……么?
杨沐反复咀嚼这句话,范宏济也没有遮遮掩掩,很直白的说出了私人原因,同时也提到了曾十三的才能。
当初,曾十三就是因为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举得到杨沐的赏识,直接在朝堂上将其拔擢为外交部侍郎,从此平步青云。
这些年来,在外交部布局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远交近攻为基础的邦国贸易联盟,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曾十三的官职只是一个侍郎,但是发挥的作用,却是一个尚书都不能比的,就譬如商务部的尚书秦长风,就经常就一些事情,来请教他。
而从能力上讲,曾十三勉强也够右相之位。
唯一的不足就是,他的资历太浅了。
并不是说年龄不够,实际上苍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人才兴起,官员普遍都很年轻,所以曾十三的年龄也算不得是什么短板。
只是,他所在的官职,太尴尬了。
外交部,顾名思义就是与外事相关的事宜。
曾十三就是处理得再棒,也只精通外交之事,他连尚书这个位置都没做到,怎么能一下子做丞相?
想当初,苍国在极度缺人才的状态下,左丞相孔尚贤也是先做督造大臣,而后做教育部尚书,再提拔为左丞相的。
如今,苍国最不缺的就是官场上的人才,曾十三如果从一个侍郎一下子做到丞相之位,那简直就是苍国官场上的一个神话。
或者说,是一个另类。
再说了,丞相需要处理的事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不是一个外交部侍郎升迁而来,就可以搞得定的。
“陛下……是有何顾虑么。”
见杨沐迟迟不语,范宏济不禁有些忐忑。
他看重曾十三的能力,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政治遗产交给曾十三,为范家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
但同时,他也明白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且不说曾十三没有明确表示过对相位有觊觎之心,就以他的眼光来看,曾十三也有诸多不足的。
皇帝陛下肯定也知道,所考虑的自然是以公为主,不可能因为他的推荐,而真的任命曾十三为右丞相。
怀揣着这种忐忑,范宏济心里摇摆起来,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忌讳。
“如此,就让曾十三为右相吧。”
忽然,杨沐说了一句。
什……什么!
同意了?
陛下什么都不问,就同意了?
不仅是一直忐忑的范宏济不敢相信,就连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孔尚贤,也十分地诧异。
右相之位不比寻常官职,地位超然,在朝堂之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诸如苍国这种左右二相分权的国家,丞相之位也代表着位极人臣。
虽说,曾十三是由右相大人推荐的,可也仅仅是推荐而已,皇帝陛下竟然一句话一个问题都不问,直接轻飘飘地答应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不正常的事。
……
……
这几天清明节,请大家理解,又是坐车又是回老家,一直用手机码字,回头一定补上。
第439章 人选确立
“怎么,你们都很惊讶么有什么异议可以说。”杨沐笑了笑。
“老臣老臣汗颜。”范宏济拜道。
“微臣亦无异议。”孔尚贤也连连摇头。
开玩笑,皇帝陛下任命谁当丞相,是别人可以决定的么
尤其是左右丞相相互制衡的情况下,身为左相,否定右相人选,到底是何居心
孔尚贤敢保证,哪怕自己多说了一句有歧义的话,就算是皇帝陛下对他没有想法,也会招来范宏济的敌视。
这不是简单的一次人事任免,关乎重大,涉及到整个范家以及旧贵族的利益,平日里再大的交情,再好的同僚关系,也会因为这一句话而化为无形,甚至变成死敌。
曾十三成为了右丞相,对于他这个左丞相倒是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范家和旧贵族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断人前路途如杀人父母,孔尚贤当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也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分不清楚主次。
杨沐目光在二人身上逗留了稍许,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这两人对于自己忽然的决定,肯定会压有所惊诧,丞相的任免十分重要,自己这般简单就决定了,还真的会让人有所不适应。
可是,这两人现在能想到他这个皇帝的苦衷么
眼下,十二部中有其中几个部门的官员,都是技术型的,譬如工部和科技部,再比如说刑部和兵部。
稍稍符合的,约莫就是礼部尚书王膺与教育部尚书陈青。
但是,这二人都不适合为相。
为何
首先说前者,王膺是王家的家主,也是旧贵族之中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年纪上与范宏济差不多,也快要到告老致仕的年纪了。
别说当右丞相了,估计连礼部尚书都当不了几年。
而后者,陈青的资历和能力都够,也是旧贵族出身,当一个右丞相还是够格的,只不过众所周知,陈青与孔尚贤走得很近,如果两人分别担任左右丞相,那么就违背了二相分权的原则。
仅仅这一点,就是陈青的死穴,或许当孔尚贤退了之后,他能够担任左相,但是目前来说,右相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矮个子里面挑高个,挑来挑去还是曾十三各方面都过得去。
尽管,曾十三与范家走得近,或许背地里有什么猫腻,但是杨沐也不在乎了,身为皇帝要顾全的是大局,人非完人,他不是那种掌控欲强到变态的皇帝,要求属下的臣子没有一丝的杂念,只要不作奸犯科,不做对苍国有害的事,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对了,爱卿就算是要致仕辞官,近期也不可全身而退。”杨沐说了一句,道“既然决定要备战,那么这段时间就不宜进行事务的快速交接,还得请爱卿在曾十三旁边协助为好。”
范宏济正色,道“陛下放心,只要老臣能办的事,绝不推辞半分,一两年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
杨沐点了点头,只要一切都能够正常运转,他也不在乎一点点细节。
“如此,两位就回去歇息吧,明日一早朝议,还要两位爱卿草拟一个纲程出来。
孔尚贤上前一步,拜道“陛下稍缓,微臣还有一事要禀说。”
“嗯”
“去年,陛下交待微臣去查探大宏王朝有关事宜,为此微臣派出了十几支队伍,有商队也有使者,经过一年的摸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哦”
杨沐惊诧,自从抓捕了大宏王朝的一批人,已经过去了四年。
这四年的时间里,一开始只是采取压迫性的方法,对那些人拷打和审问。
但是在去年,他偶然听说,大宏王朝逃难到大礼王朝的难民越来越多,听说那里正在办法爆发大战,于是便有一些不安的家族,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组成了一支支商队,穿过荒漠戈壁,进入到了大礼王朝。
准确来说,应该是如今的武国与魏国一代。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今大礼王朝的情况。
经过了连续的战火与兼并,如今还剩下十六个国家,其中小国只有八个。
其余的小国,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要么被大国所灭,要么就迫于压力主动归顺,如今尚存的八个小国家中,康国、邵国、祥国、木国、炎国,都是苍国的附属国。
其余的三个小国,分别是旦国、元国、范国,依然保持着独立自主。
范国能够存活,是因为本身就不是很小,作为邻国的莽国,虽然实力要强很多,但是一时间还真的吞不下,双方一攻一守,正在僵持。
旦国与元国紧邻,吸取了周边其余小国被云国和楚国吞并的教训,双方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守望相助,增强了力量,同时楚国和云国相互掣肘,谁都不准对方再将这两小国家吞并,所以便一直僵持不下。
所以,如今的大礼王朝的北部,从地图上看,只有阮国、武国、魏国与晋国。
而武国与魏国的版图,在扩张之后,北边刚好是一块大戈壁。
在戈壁的另一边,就是大宏王朝。
论起疆域和人数,大宏王朝比不上大礼王朝,但是由于政体原因,大宏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天子是整个国家唯一的君主,所以从实力上看,比之大礼王朝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
奈何,面对大庆王朝与大统王朝的联手打压,本就烽烟四起的大宏王朝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加之,大宏皇帝登基不久,已经是臭名昭著的昏君,国事全靠朝中大臣努力维持,又有派系内斗,所以内忧外患之下,大宏王朝已经独木难支,就连边疆军队也是摇摇欲坠。
于是,大宏王朝的公主姬安陵,郡主姬卿月,他们来自大宏王朝,玄国公世子张瓒,再加上几个忠心的老臣,一起前往大礼王朝求救。
可是没想到,一进入到大礼王朝,就得知了大礼王朝的王畿被瓜分,大礼天子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无用的傀儡,辗转进入了苍国,玄国公世子张瓒在显摆的途中,无意间触犯了苍国不准使用银票的法律,与卫士爆发了冲突。
就这样,一行人的身份暴露,与苍国的谈判无果之后,被锦衣卫一网打尽。
直到一年前,杨沐得知了难民的情况,与大宏王朝的部分消息后,才派人去大宏王朝查看。
现在,孔尚贤竟然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440章 废天子
杨沐顿时来了兴趣,道:“仔细禀来。”
孔尚贤从衣袖里掏出一个小册子,呈递上来,道:“根据使臣回报,大庆王朝与大统王朝在去年,合力兴兵进攻大宏王朝,一连吞下六州之地,大宏王朝节节败退,几番求和而不得,如今已经是飘摇欲坠了。就在六个月前,大宏王朝的天子遭受诸多大臣逼宫废退,帝族被杀了很多,最后扶持了一个新的天子登基。”
废天子!
新帝登基!
杨沐惊诧万分,不知所言。
因为,在他的印象之中,大礼王朝的诸国,这样的例子可不多。
一则,各国普遍存在门阀世族,无论是哪一族,都不容许一族拥立皇帝,权倾朝野,于是互相制衡,臣子主持废立之事的例子很少,基本上都是皇族的长者张罗的。
二则,外部环境不允许,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各国皇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即便是敌国,一旦纵容这种臣子废立的事,就等于是支持这种行为,日后自己国家的臣子,做出同样的事怎么办?
所以,其余的国家非但不会承认其法理地位,反而会将之当成一个借口,兴兵讨伐。
这两个原因,让大礼王朝的各国,大臣废立皇帝的例子变得特别的少。
这才让杨沐一听到大宏王朝经历了废立一事之后,很是惊诧。
或许,是大宏王朝的天子太过不堪了吧……杨沐这样想着。
“陛下,根据派出的使臣禀报,目前,大宏王朝在通缉被我苍国擒下的那些人。”孔尚贤补充道。
“你是说那一个公主,一个郡主以及一干老臣?”杨沐问道。
孔尚贤道:“不错,据说大宏王朝的朝堂局势很诡异,我大苍派出的使臣虽然得知了这个消息,但是并不能探听到太多的消息。只是,大宏王朝新的天子,一直对前来我苍国的那些人颇为忌惮,据说已经派出了不少禁内侍卫,前来找寻。”
杨沐沉吟了一下,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道:“朕听闻,在大宏王朝长公主的权限很大,拥有禁卫私军,是不是这个原因?”
孔尚贤略微想了一下,道:“据臣所知,的确有这个传闻。譬如被我大苍囚禁的那一位公主,在大宏王朝并不称公主,而叫做帝姬。”
帝姬?
杨沐恍然,这个词很熟悉,似乎在某个情意绵绵的晚上,皇后跟他提起过,只不过当时他就像是听故事一样,根本没怎么当回事,现在突然被提起,忽然感觉有点耳熟。
“此事,就交由你左丞相府去办吧,一定要探听清楚,随时把握大宏王朝那边的情况,如若有什么动静,随时来向朕禀报。”
“是,微臣遵旨。”孔尚贤一拜。
……
不久,范宏济与孔尚贤告退出宫。
杨沐在忘忧台上站立了一会儿,便摆驾毓灵宫。
这座宫殿相比于以前,最起码大了十倍不止,在毓灵宫内也有一座花园,规模上堪比旧皇宫的御花园,不过皇后的性子天生恬淡,并不喜欢到处走动,所以宫殿中的内侍,大多聚集主殿一带。
杨沐还未进入毓灵宫,便有人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便是一群侍女迎了出来。
一问才知道,皇后此时不在宫中,而是在凤仪殿。
凤仪殿?
杨沐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由于他这段时间忙于国事,所以晚上很少到毓灵宫歇息,恰巧太后人老了一些,也比较闲起来,就喜欢召集后宫的妃嫔小聚。
不过,后宫的小聚可不能和平常人家比。
其形式就是开会。
类似于早晚请安的仪式,就是一群嫔妃挨个向皇后请安问礼,然后听从皇后的训导,再聊一些女德之类的话题,便是其主要内容了。
不过,近期皇后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安排一些妃嫔侍寝。
并不是她偶然兴起,而是这几年来,她的压力很大。
本来,作为正宫娘娘,她一直无所出,肚子没有任何的反应,便已经是一种罪过,如果还不主动给皇帝安排妃子侍寝,那么一个善妒的名声,肯定是逃不过去的。
善妒,对于她来说,别人再怎么说,也无关紧要。
背地里,自己听不到,随便怎么说都行。
当着面,也没人敢说。
但是,身为皇后,她明白自己该有些什么责任和义务。
以前,是来自于太后的压力,
现在,更多的则是自发。
杨沐当然知道枕边人的心思,也没心思去凤仪殿,于是就在毓灵宫洗了个澡,让几个侍女按摩,小憩了一会儿,待到傍晚的时候,皇后这才回来。
由于本身姿容,再加上**经的缘故,即便是已经十几年过去了,皇后的容貌与初见之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举手投足间,更添了一种让人心醉的人妻魅力。
看到一身凤冠霞帔的皇后款款走来,杨沐不由得有些恍惚。
遥想当年,自己刚刚穿越而来,一切都十分陌生,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后,心情骤然放松,得知有个美貌皇后之后,准备去尝尝鲜,奈何误判了形势,差点被打死。
如今想来,当初自己若是真的来个霸王硬上弓,恐怕也就没有今天的苍国了。
估计自己,会变成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短命皇帝。
不过,总算后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把这个冷艳的皇后吃到了嘴里,这样一位冰山美人在自己的胯下婉转承欢,任由采撷,那种**的滋味简直难以言说。
这个世界真好,一旦把身子给了一个人,就死心塌地一般的身心俱失,怎么都离不开了,杨沐十分庆幸,要不然的话当初也许就是一件交易,皇后在得到之后,可能就会离去。
“臣妾参见陛下。”皇后盈盈一拜。
“参见陛下。”后面是一群莺莺燕燕。
杨沐抬了抬手,看向皇后的身后,竟然是一群妃子,诺妃和妙曦也在内,还有皇后的那六位师妹,也都是妃嫔打扮,都是一身宫装,十分的正式,一般只有在后宫朝拜与很正式的场合才穿的。
……
……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搜索“沙眸”就可以了,有很多东西,比如:地图、人物图片、场景图片什么的,都可以看到,以后最新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在公众号里上传,欢迎大家关注、吐槽。
第441章 摄政帝姬
一想到皇后也是一身凤冠霞帔,他也就约莫知道了,半开玩笑道:“你们怎么都来了,莫非今晚又有什么牌局?”
他口中的牌局,自然指的就是麻将和扑克。
本来,一开始只有麻将的,后来随着纸张的多样化,扑克牌也就流行开来,后宫中一些闲暇无事的妃嫔也就偶尔凑在一起,玩玩牌局解解闷。
特别是太后的兴趣,直接助推了后宫牌业的发展。
杨沐就参加过几次,不过他发现总有那么几次,一些妃嫔暗地里给自己喂牌的时候,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反正也没什么值得让自己有兴趣的赌注,渐渐的也就没怎么玩了。
皇后笑道:“陛下最近真是事忙了,想一起放松一下?”
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