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逢国家有大事发生,京城的安全力量都要经历一次考验,这次也不例外,李茂提前结束在家休养回到右威远军兵营。

李淳做太子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内外反对声寥寥。

警报解除,李茂却没有回靖安坊。陈数托人带话给他,留在京城为母丁忧的王叔文这段时间并没有消停,还在不停奔走,以图东山再起。他的同党王伾、刘禹锡、韩泰、柳宗元等人也在四处奔走。

在官场上混,死不认输是基本素质之一,王叔文这么折腾可以理解,李茂不想招惹是非,就躲着他点,他王叔文再大胆量,还断不敢公然跑到禁军大营来拉拢他。

第325章 作保

小茹派人给李茂送信说有人登门拜访他,知他不在,把礼物放下就走,让她推拒都来不及。李茂安抚她说不必忧心,送来的礼品照单全收,只需把来人的名字一一登记在册,财物封存在库即可。

又一日,魏博驻上都进奏院判官田词岭求见李茂,通报时田词岭人已在右军大营外,李茂吃了一惊,赶紧让秦墨把人带过来。

外镇官员结交朝中官员向来是大忌,是需要回避的,田词岭跑到禁苑求见,必是有要紧的事。

秦墨明白李茂的意思,将人安置在偏帐,田词岭强作镇定东拉西扯一番后,终于忍不住拜求救命,他此番来是向李茂借钱的,昨晚他在黄金眼创设的大东赌场里狠狠地潇洒了一把,末了欠人四万五千贯,被人扣住不放行。

田词岭万般无奈下就把李茂的名号搬了出来,声称他跟李茂是八拜之交,感情铁的很。李茂在此敏感时刻进京,早已轰动了长安城。

大东赌场管事不敢怠慢,派人向四海会总当家向忠国请示,向忠国决定卖李茂一个面子,派人“护送”着田词岭去靖安坊找李茂,得知李茂在右威远军大营未归,众人认定田词岭是在敷衍,要将他带回大东督促拘禁。

李茂将辽东治所迁移至魏州后,田词岭就成了靖安坊的常客,借关怀家眷为名,实际是探听李茂的动向,和小茹很熟。见众人要将田词岭带走,小茹站出来帮他说了话。

众人也不想得罪禁军大将,便顺水推舟又去了趟城外,到驻军大营见李茂。

李茂不觉头疼,四万五千贯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挪用公帑也填不上,更何况田词岭这个无底洞也不值得他去冒这个险。

然而李茂又不能不管,四海会那帮人号称“褐金吾”,黑白两道通吃,杀人越货的勾当可没少做。四万五千贯若是还不上,不要说田词岭的官当不成,便是小命怕也难保。

想了想,李茂献策道:“京城你是呆不下去了,你回魏州去,慢慢偿还这笔钱。”

田词岭唉声叹气道:“老兄说的轻巧,四万五千贯,那是多大的一笔钱,我一个月薪俸才多少,此次栽了这么大跟头,便是四海会不杀我,我又哪有好果子吃吗,回魏州县里做个小吏,那点薪俸连偿利息也不够。”

李茂道:“民不举官不究,只要四海会肯放你一马,你的官位就保住了,以你的资历回去做个县令还是绰绰有余的,将来慢慢还,还是有希望的。只是经此教训,赌博这事以后还是少沾为妙。”

田词岭扬起右手,指着血乎乎的白绢,说道:“十赌九骗,我服了,我自己斩了两节手指头,从此再不沾这勾当。”

李茂点点头,言道:“希望你能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见田词岭肯真心悔过,李茂决定出手拉他一把,他先找到郭良,让其牵线搭桥求见向国忠一面。郭良进京后,拿出累年积蓄在东市开了一家赌档,仗着妹夫禁军大将的身份,倒也没人敢惹。但郭良心里清楚自己要在长安立足,光靠妹夫摩岢神通可不行,便放下身段主动和向国忠攀上了关系,向国忠也很看重他的背景,收纳他加入四海会,成了一家弟兄。而今郭良已是四海会的一方当家,在东市一带闯出了名头。

郭良久在江湖,深知人心两个字的险恶,倒没像他妹子郭韧那样猝然富贵后不知道天高地厚,闻李茂要见向国忠,他赶紧安排。

当晚,李茂便在东市郭良的拼头家见到了赫赫有名的向国忠,此人三十多岁,粗短身材,貌不惊人,沉默寡言。

却因久居上位,身上自有一股慑人的气场,李茂也是个有气场的人,见面后彼此都很克制。李茂提出为田词岭作保,让向国忠先将此事按下,不要向魏州进奏院告发,保其前程。

郭良一旁帮着劝向国忠道:“田词岭乃是田氏旁支,家道早已中落,母亲妻女尚指着他的这份俸禄过活,你断了他的生路,便是把他往死路上逼,逼死了他,这笔账就黑了。倒不如卖李茂华兄一个面子,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回魏州去,慢慢还账。”

向国忠道:“既然茂华兄发话,这个面子兄弟得给,他的这笔账,我只收本钱,利息就免了。我给他五年时间偿还,届时若有困难,再议延期事宜。至于他长官那边,我知道那是个极板正苛严的人,我又岂敢孟浪。”

向国忠能有这个态度,李茂很满意。

拜辞回营时,见田词岭笼着袖子站在街角等,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冬夜天冷,田词岭的额头上却满是汗水,李茂是个有分量的人,却也未必能撼动向国忠这棵大树,四万五千贯可不是小数目,一年光利息就上好几千,四海会岂肯把这么大一块到嘴的肥肉吐出去?

见李茂面色还好,田词岭心里稍安,听过向忠国的承诺,田词岭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撩衣给李茂、郭良下跪,言道:“大恩不言谢,容当后报。”

向国忠这一关虽然过了,怎么回魏州谋个肥缺却还是个大问题,官小了没权弄不到钱,这笔账还是还不了,想弄大点,自己又没这本事,田词岭又感到为难。

秦墨见他愁眉不展,凑过去用肘碰了他一下,附耳低语几声,田词岭茅塞顿开,忙着在马车上就要给秦墨行个大礼。

别过李茂后,田词岭马不停蹄地去了城东,在城门洞外坐等到天亮,城门一开他便一溜烟地出了城,去城东青泥驿。

王叔文派出的迎亲使把田萁接到长安,尚未入城,闻听王叔文母亲病逝,便把人暂时安置在了青泥驿。

祖母病逝这可给了王璞一个拒婚的理由,他用了一个“孝”字做挡箭牌,轻而易举地便把千里迢迢从魏州赶来成亲的田萁撂在城外不管了。

王叔文被贬后,心思大乱,忙着奔走串联,意图东山再起,哪有心思去管儿子的婚事,乐得装聋作哑。

护送田萁来长安完婚的魏博吴慈飞、田丛丛等人紧急派人回魏州请示,王叔文被贬,朝中再起波澜,今后的走势如何,田季安一时不敢断言,便来个按兵不动,也把堂妹撂下不管了。弄的田萁现在是哭笑不得,进退两难。

第326章 东林寺

田词岭作为魏州驻上都进奏院判官,自有无数理由来青泥驿见田萁。他也知道田萁在魏博的分量,乐得巴结,一来二往,田萁也就默认了这个自己找上门来,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儿。

不过这么大早就过来,倒还是第一次,田萁眉头一拧,问服侍她洗漱的青墨道:“他来此何事?”

青墨笑道:“总之不是好事,我看他愁眉苦脸,怕是有事求你。”

闻之不是王家催促婚事,田萁松了口气,让青墨把人唤进来,隔着珠帘问道:“今日此来却又为何?”

田词岭双膝跪地,挂着哭腔道:“小姑救命。”

田萁笑道:“你莫不是又赌输了钱?输了多少?”

田词岭道:“回小姑,四万五千贯。”

田萁赞道:“你可真有出息。”

田词岭道:“侄儿知道错了,侄儿决心痛改前非。小姑请看,我把摸牌的手指头都斩了,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赌了。”

田萁冷笑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你已觉悟,却来找我作甚?帮你说句好话,回魏州去吸取民脂民膏,草菅人命?哼,你想得美!”

田词岭嚎啕大哭,连叫岂敢,叩头如捣蒜,咣咣作响。青墨看了不忍,忙出去扶起他,田词岭抹了把泪,言道:“昨日若非李茂华替我作保,侄儿这条命早没了,侄儿死不足惜,但若因此坏了田氏的名头,侄儿便身在九泉之下又如何能心安。”

听闻李茂给田词岭作保,田萁冷哼了一声,一时沉默不语。

田词岭擦眼观色,心里暗道:“这俩人果然是有些不清不楚,怪不得王家要拒婚。”于是装着胆子道:“侄儿虽然不肖,却也是田氏子孙,若因此折了田氏的面子,侄儿的罪过可就大了,万请小姑成全。”

田萁道:“你给我记清楚了,回去做官可以,能捞着钱那是你的本事,捞过了头挨了打丢了命可别怨我害你。知恩不报自不可取,却也不可盲目报恩而为外人所用。”

田词岭道:“侄儿谨遵小姑教诲。”

田萁道:“你最好记住。还有事吗?”

田词岭道:“侄儿想去博州做官。”

田萁道:“为何要去博州?”

田词岭赔笑道:“博州好找钱。”

田萁亦笑道:“他这么帮你,要你怎么回报他?”

田词岭道:“他并不曾逼侄儿做什么,只是托我带句话。”

田萁笑道:“带话?你觉得合适吗?”

田词岭道:“若说合适也不合适,若说不合适,又没什么不合适。他后日去东林寺。”

田词岭说完这话,躬身告退。

“东林寺。”

田萁记住了这个名字。

……

东林寺位置在长安城东,距离青泥驿约八里地。

李茂去东林寺是为皇太子李淳来此进香打前站的,昔日李淳的生母王良娣梦见一个金甲神人托梦给她言其将诞贵子,二日梦醒,便觉得呕吐,召太医诊断,知其有孕。

王良娣私命画师画出金甲神人图形,四处访查,遍寻长安、洛阳两地道佛寺观而不可得,却因一个偶然机会,在东郊小寺东林寺中找到了托梦金甲神的化身。

从此以后,这座位于长安郊外,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便变成了李淳母子的圣地,王良娣每年都要来此进香。李诵做了天子后后宫嫔妃一时未得册封,还沿用着旧日在东宫的封号,身份有些尴尬,王良娣便托皇太子李纯来进孝道。

府兵制崩溃后,太子六率沦为仪仗,出行以六军护卫。李淳以六军出城易扰民为由,不用六军而用新建军的右威远军为清道军。

李茂受命之后便率右威远军沿途清场、布置,做警卫的最高境界是要隐藏自己要保护的对象于无形,若无人知道太子要出城,自不会阴谋算计。

李茂此番来是微服,所行随员也是微服,他要求寺院主持僧不要惊动香客,权当他没来过。

东林寺面积很小,房舍不多,又位于郊外野地,警卫的难度不大。

李茂拿着地图转了一圈后,心里有了数,正要离开,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此人女扮男装,正站在一棵丁香树下笑盈盈地望着他。

“是青墨。”

“是。”秦墨佯装吃惊,“难道她也来了?不错,此地距离青泥驿不远,八成是她。要过去招呼一声吗?”

“废话,我又没做贼。”

青墨走到李茂面前,把他打量了一眼,笑道:“禁军大将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李茂抬起手臂,笑道:“可不就是这样,天子爪牙也没比别人多长一条胳膊。”青墨抿嘴笑了会,言道:“她在里面进香,你要不要见见她。”

秦墨捂嘴咳嗽了一声道:“我们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故人在此,为何不见。”

青墨道了声请,前面引路。

放李茂进大殿后,青墨和秦墨便知趣地退了出去,田萁一身男装,正恭恭敬敬地跪在蒲团上祷告。李茂静静地侍立一旁。田萁拜完,并不回身,却道:“听说你要来,我就过来了。让你为难了。”

李茂道:“故人相会,没什么好尴尬的。”

田萁道:“尴尬的是我,千里迢迢赶来成亲,却被人晾在这不理不睬,进退两难啊。”说到这,她转过身来,盯着李茂问:“你说我该如何?”

李茂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再等等看。”

“再等等看……”田萁泪水忽然夺眶而出,“你说这样的话……”

李茂也莫名烦躁起来:“我不说这样的话,我又该说什么样的话?我又能说什么?”

田萁愕然地望着李茂,眼眶中噙着泪水,李茂也望着她,强忍着冲动。

四目凝视之际。

秦墨却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太,太子来了。”

李淳便装而来,身后只有两将八护卫相随。

李茂惊道:“太子岂可轻涉险地。”

李淳笑道:“朗朗乾坤,天子脚下,哪来的什么险地,你们啊未免太谨慎了。”

李茂劝道:“若是一介平民自可来去自由,若殿下还是广陵王,两将八护卫也足够了,可您如今是太子,一身系天下安危,行事岂可如此孟浪?此事下不为例。”

见李茂公然教训起太子来,随行的突吐承璀忍不住哼了一声。

李淳却点点头说道:“是寡人错了,下不为例。”

忽又问道:“我听说你正在跟故人叙话,没耽误你们吧。”

李茂大惊失色,言道:“只是巧遇。”

李淳笑了笑,没有再纠缠这件事。突吐承璀在他和李茂说话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寺院主持僧度这几日宫里就要来人,早就亲自督促将那座金甲神人殿清扫干净,一应祭品也准备停当。突吐承璀检查了一遍祭品是否齐整,卫士检查了内外安全后,便来请李淳前往上香。

第327章 观天之眼

李淳代母上了香,做了祷告后并没有急着离开,他在主持僧和李茂的陪同下在东林寺中转了一圈,乡野小寺也无什么出奇之处,溜达一圈后,李淳去了后院禅房用茶,主持僧借口准备斋饭避开了。

李淳尝了口茶,问李茂道:“有个叫罗令则的人你还记得吗?”

李茂道:“记得,他原是舒王门下的人,年初因行为不检被逐出京城。”

“这个人现在又回来了,依旧行为不检。这些事你都不知情?”

李茂愕然,良久方道:“自回京后,我专在兵营练兵,不知外面的事。”

李淳道:“要成事,耳目必须灵通,这方面你以前做的很好,现在为何变得耳目塞听起来。”

李茂没答话,听李淳往下说。

“我知道这些事为君子所鄙视,说是鸡鸣狗盗之举,偷鸡摸狗的上不得台面。淄青的铜虎头,魏博的山南社,宣武的孙搏虎,这些行当里的名人,却无一个能站得住台面的,人皆有向上之心,这或者就是你不愿意涉足的原因。”

李茂道:“非是臣下不肯,实乃此事利弊参半,犹如一把双刃之剑,运用不慎,容易伤到自己。”

李淳道:“我不要你做我的剑,我要你做我的眼,观天之眼。做眼睛嘛顶多欺瞒自己,又怎会伤着自己?”

能拥有一双透视世情人心的眼,对任何人都是有意义的。李淳现在是皇太子,距离大唐最高权力看起来只是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路上却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落个功亏一篑的悲惨结局,作为行路者又岂可不慎。

多一个耳目就多一成胜算,这点可以理解。

令李茂不解的是,京城中可供李淳选择使用的观世之眼很多,他为何独独选中自己?

所谓圣心难测,其主要原因是做臣子的不能怀揣恶心揣测圣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这种不公平的规则让许多人从启动念头的第一步开始,就已经输了。

李茂没有这样的道德包袱,他不惮于以恶心揣测圣心,但要想猜透李淳的所思所想却依旧是不可能的。

这个人的心深埋于重重黑幕之后,犹如大海之深,海面上的些许波澜完全不足以反映大海的全貌,即如李淳的言行不会映照其心一样。

李茂放弃了无意识的揣测,专心听他说下去。

“寡人绝不会学小人行为,亏待自己的眼睛。”

李淳丢下这句话后,放下茶碗走了出去。这碗经过卫士三轮检验的茶水,他统共也就喝了一口。

突吐承璀将一个鼓囊囊的包裹塞在了李茂的手里,用手轻轻地拍了拍,行前他望了眼田萁上香的佛堂,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包裹里是一沓盖有吏部和兵部印章的空白官员告身。

……

右威远军现有三千兵马,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老弱病残,可用之人不足三分之一。

进京之后,各部将领曾提议就地招募新兵充实队伍,被李茂否决了。京中禁军多招募市井小儿以壮声势,李茂看不惯这种滥竽充数。

曹州的兵固然老弱病残俱全,却都是穷苦人出身,吃的苦,懂得珍惜眼前的不易,京中的这些市井小儿又懂得什么?

李茂召集众将,议定以副使刘悟兼任训练使,判训练厅,执掌全军训练事宜。按照李茂的设想,三千军马不必全部练成精兵,只需有十分之一二可用便能交差。

三千人的十分之一,即三百人,把这三百人分批集中起来进行高标准高强度的封闭式训练,将其铸造成全军的筋骨。

一个人身体强健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身上的肌肉是多两块还是少两块,肥肉多,体态臃肿,但只要筋骨强健,内脏器官功能良好,神经系统健康,反应敏锐,就依旧是个强者。

反之一个浑身肌肉疙瘩的健美汉,若脏腑器官衰竭,筋骨脆弱,精神麻木,反应迟钝,也有可能沦为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右威远军可以容纳老弱病残,但作为核心骨干却必须严格要求,达到精锐的标准。

当初李茂规划安东军军部时,设置有七大职能机构:主参谋作战职能的参谋厅,主管军政及人事调配的判事厅,主后勤物资调配的军料院,主军纪执法的护军院,主军事审判的军法司,主军械制作的将做营和主军事训练的训练厅。

训练厅主掌全军的军事训练,设两判官主张实务,以训练使或副使监督,训练使一职一般由军使、副使等高官兼任。

刘悟之前,由常木仓担任副使,常木仓长于策划、参谋,实际经验不足,在军中威信也不足,与两名判官张盛如、梅连庆常有矛盾。

张盛如、梅连庆都是李茂当年在郓州军府讲武堂队官训练所时做副总教习时的得力助手。在李茂解职之后,主持训练过六期队官,经验丰富。

讲武堂队官训练所是经李师古同意,李茂创办的,张盛如、梅连庆皆被视为李茂的得力助手,因此李师古一死,李茂远走他乡后,二人的仕途便开始走坡路。

李茂在魏州竖起大旗招募天下英雄时,二人弃官前往投奔,被李茂委以重任,在军中主抓军事训练。

右威远军的体制仿照北衙禁军,而北衙禁军的体制既残留有十六卫的影子又有地方藩镇军的特点,十分繁复。

右威远军因是新建之军,又脱胎于安东军,体制上还是沿袭旧制,那些按规定必须设置的机构和员额也被巧妙地架空了。

刘悟出身不同,注定他比别的将领站的都高,看的都远,眼下右威远军最重要的不是扩军,而是练兵。

练兵,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在刘悟的督促下,右威远军的大练兵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李茂却又把目光投向了未来,入京之前,他要谢彪给他做一个五年人才发展规划,谢彪问他右威远军将来的角色究竟作何定位,规模保持多大时,李茂回答他说天子禁军,一要拱卫腹心之地和皇室安全,二要有能力平定地方叛乱,御外敌于国门之外,必要时还须远征黄沙,歼敌于未萌。

至于规模可大可小,能大能小,伸缩自如,拥有很好的弹性。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大量储备人才,更要紧的是培养造血功能。

据谢彪测算右威远军眼下还缺乏各类军官近百名。

天子禁军,待遇丰厚,职业高尚,想招募人才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但眼下长安城里激流暗涌,举手投足都会引起诸多猜疑误会,一动不如一静。

李茂只能告诉谢彪目下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立足挖掘自身潜力,眼睛向内看。

谢彪领会李茂的意思,不动声色地将队官训练所恢复了起来,从军中挑拣有潜力的年轻人训练储备。

目光向内,并不意味着保守懈怠,实际上在李茂的授意下,谢彪正按照李茂定下的强军目标,利用二十年在吏部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紧锣密鼓地为李茂物色强军人才。

按照大唐的军制,军事官员的铨选和使用由兵部主持,谢彪的人脉主要在吏部,接触的军官不多。

“古今那些立下盖世功勋的名将多是文人出身,我要的人才绝非单纯的勇士。”

李茂鼓励谢彪放手去甄选,他向谢彪谈了自己对军事指挥人才的要求,一共有五条:年轻,打过仗(架),出身不高,有野心,一定要识字。

按照这个要求去寻,谢彪忽然发现,自己的人才储备库里符合这一条还真不多。久经战阵的军官多已不年轻,年轻的少年郎又未曾经历过血雨火的历练;识文断字的士子多文雅懦弱没打过架,打架的街头霸王又往往不识字;出身平民的年轻人若有野心的都去了边镇,留在京城禁军混日子的多无远大志向,若再加上识文断字这一条,偌大的京城一时还真寻不出几个人来。

这是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谢彪激情澎湃,决定好好露一手,以证明自己没白在吏部混二十年。

右威远军想立起来尚须时日,李茂也有的是时间,但李淳要求的那只观世之眼却须马上睁开并投入使用。这个一刻也迟延不得。

打造一个忠诚高效的秘密强力组织,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代价。

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李茂一砖一瓦去建设,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挖一个成熟的组织过来,在使用中加以改造。

李茂选定的目标是铜虎头设在长安及周边的组织,即西京总管辖下的整个组织。

李师道现在已经拿到了朝廷节旄,成为名正言顺的淄青十二州统帅,李兢的日子想必一定十分难过。

铜虎头长安县管事张敬久,感念李茂对他的救命之恩,李茂离京后,对小茹多由照顾,李茂经过慎重考察,觉得此人忠义可用。

张敬久在长安多年,早已习惯了长安的生活,却厌倦了无名无分的卑微,他渴望能出人头地,挺直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第328章 策反

面对李茂抛过来的橄榄枝,张敬久有些心动,却又怕人说他首鼠两端,见利忘本。

李茂劝道:“先帅当日曾与我有言,占据淄青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朝政不明,天子昏弱,恐十二州百姓归朝后,受贪官污吏盘剥,故而割据地方。若有朝一日朝廷换了英明之主,朝政清明,淄青十二州依旧要回归朝廷,李氏子孙绝不做叛臣贼子。”

李茂又道:“当今太子天纵英明,不动声色地便将乱国贼子王叔文逼退,其志甚大,将来必成一代雄主。淄青若继续抗拒朝廷,久后必无好结果,我等蒙受先帅恩典,岂可见危不扶,任由淄青李氏沦为乱臣贼子?今断其耳目,迫其战栗不敢轻举妄动,或可稍有规劝,若继续张其耳目,为虎作伥,那不是忠,那是害了他。”

张敬久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背叛理由,李茂的这番话很有说服力,当即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张敬久做长安管事多年,属下清一色都是自己人,他一声令下,铜虎头长安县所部立即改旗易帜,宣誓效忠朝廷,归入李茂的麾下。

士气低落、茫然无所从的铜虎头京西总管府被张敬久敲开一条裂缝后,便再遏制不住地土崩瓦解了,京西九大都领纷纷大义凛然地归顺了朝廷。

西京都领林英见势不妙,主动求见李茂,请为淄青留一点颜面,为仍在淄青的部属留条后路。李茂道:“新帅只用自己人,老臣外人一概不用,之所以还能容忍你,是他一直没腾出手来。而今他已拿到朝廷节旄,武宁张愔入朝,南部平安,宣武韩弘跟错了人,暂时不敢张扬。魏博跟郓州本是一路人,有仇却不会结怨,很快就能理顺关系。铜虎头的老人把持盐铁海外贸易不放,新帅只能重用李衮、杨青果、毛雄这些人另起炉灶,能下手的只有西京。你这个位置是坐不稳的,等他腾出手来,快则两个月,慢则半年,你就会被他召回郓州,从此沉沦。”

林英道:“节妇不事二夫,我是淄青的人,岂能改换门庭。”

李茂道:“淄青是朝廷的淄青,你而今是归附朝廷,如水流入海,循的是天道,行的是大义,岂可因私情而废大义?且先帅当初也明明白白说过,待将来朝政清明,世出明君之后,要把淄青十二州版籍献于朝廷的。新帅自诩继承先帅衣钵,岂可不遵,你这么做无非是先行一步罢了。”

李师古当年在西马堂说过的话,这些日子经李茂的不断宣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林英也通过其他途径求证过李师古是否说过这话,结论是李师古的确说过待世道清明后,要将淄青十二州献于朝廷,他自己入朝请罪的话。自然他说这话的本意是什么已经无法考证,李茂用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为他所用。

自己呢,自己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

再次审视自己的处境,林英忽然发现情况比原先想的要恶劣的多。

李师道坐稳了位置后,肯定不会放过李兢,而西京的特殊敏感位置,使得郓州方面或者不会轻易更换管事人,或者自己还有可能代理一段时间西京总管。

铜虎头的四大总管,即便是站在西京都领的位置上,林英仍须仰视才能见,虽然明知代理的时间不可能很长,林英却仍然充满了渴望,哪怕只代理一天,过把瘾,他也心满意足了。

但是现在,无疑是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如果改换门庭成了朝廷的人,以李茂今日的高位,李淳绝不可能再假其实权。

李兢是淄青嫉恨的人,身上打着李师古的印记太深太深,想必上面也不会真的重用。这两个人如果同时出局,自己的出头的希望就会很大。

更重要的是朝廷不同淄青,朝廷坐拥天下三百军州,李淳注定将是天下之主,自己身为组织的草创元勋,将来上升的空间无限广阔。

“天子富有四海,拥有天下,比淄青的格局要大的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此刻过来,便是创世元勋,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容错过。”

林英承认李茂的很对他的胃口,尤其最后一句话充满了神秘的蛊惑,一下子就打动了他的心。他欣然接过李茂递过来的空白告身,郑重地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想要的官职。

和林英的一心求进取不同,李兢现在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安然隐退,他的家眷和财产都在淄青,他担心一旦改换门庭会祸及家人。他更担心的是自己隐退后的安全,他掌握着大量的机密,郓州方面岂肯轻易放过他?

李茂向他保证道:“只要你肯过来,你和你家人的安全由朝廷保证,天子下诏征你入朝,淄青若敢阻拦便是反叛,谅他还没这个胆。”

“他明着不敢,暗地里肯定要使绊子,这个你如何保证?”

“淄青已非旧时的淄青,铜虎头也非铁板一块,无人再能一手遮天。”

李兢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