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杀破唐-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茂高举双手,赔笑道:“我的错,我不会说话,苏夫人最是顾大局,多少给李某人这个面子。堂堂的国夫人,咱们不作小儿女姿态,不吵不闹,好不好。”
苏卿向椅子上一靠:“好不好,看你的诚意了。”
李茂道:“诚意如何表达,你说,我尽量办到。”
苏卿道:“我的条件,你自然能办到,不过我也不会让你轻轻松松就办到,等着吧,容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安抚苏卿不难,毕竟她是个讲道理的人,但如何安顿田萁,却是个棘手的问题。最好的安置自然是留她在幽州给自己当参谋助手,奈何一山难容二虎,有苏卿在,她只怕也呆不安稳。辽东、营平,现在太平无事,不必劳她亲往坐镇,成德倒是需要她去坐镇,料必她也愿意去,但自己却又不放心。
这个女子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十分突出,其中一条就是太过恋家。
魏州田家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她的心里却还装着田家的利益,这是一种怎么的心理,李茂猜度不透,但直觉告诉他,一旦把田萁放在成德,她一定会做个胳膊肘往外拐的败家娘们,弄到最后只能害了她。
那么派她去长安坐镇?
第616章 扮猪吃虎
陈慕阳已是内保处的三巨头之一,让他去长安接替秦墨出任进奏院主只是一个过渡,李茂原来的打算是等毛大有进入角色,由毛大有执掌进奏院,陈慕阳依旧回内保处。
但据各方消息看毛大有可能并不适合做进奏院主,他没有陈慕阳的深谋远虑,也没有秦墨的长袖善舞,勉强上位只能做一个守成的平庸院主。
进奏院是何等重要的地方,岂容一个平庸之主在那碍事。
斟酌再三,李茂下了决心,让田萁出任上都进奏院主!胡斯锦已经历练成熟,让他去为她站台,既是助手,也能就近予以监督。
对田萁的任命须得等到内保处对她审查完毕才能公布,胡斯锦则可以先行一步,接替毛大有出任副院主,先去长安熟悉一下环境,等田萁到任跟陈慕阳做完交接,便由胡斯锦出任院主,田萁隐身幕后,执掌进奏院实权。
进奏院是各地藩镇窥伺朝局之眼,但朝廷也常释放一些烟雾来迷惑这些眼睛,时局混沌,李茂不敢把所有的宝押在一只眼睛上,因此除了幽州进奏院这只眼睛外,其他如辽东、营平、淄青、成德这几只眼睛依然保留,而且交给不同的人去打理,这样综合起来的消息,总胜过田萁这一只眼。
宝历新朝带给各只眼睛的共同印象就是乱,皇帝对如何管理这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毫无兴致,但他的爱好却十分广泛,蹴鞠、打球、摔跤、逗鸟、射猎、划船、饮宴、打夜狐,凡是能在宫里摆弄的玩意儿尽量玩,而且花样不断翻新。
不要说普通的外臣就是几位宰相想见太子一面也难似登天,外朝和内宫的唯一沟通管道被枢密使兼右军中尉王守澄把持。
王守澄仍旧使用过去糊弄李恒的老办法,每每趁皇帝玩的兴高采烈时跑去请示军国大事,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内相斟酌着办吧。
因为这句话,内外权力日渐集中于王守澄之手。
宦官本来是皇帝用于牵制外朝和藩镇的一股势力,势力虽然大,却也只能在皇帝的手掌心里翻跟头,打转转,不管是各地的监军使,各内诸使司,执掌禁军的左右护军中尉和各军辟仗使,还是执掌军国机密的左右枢密使和内廷大总管宣徽院使,本质上都是皇帝的家奴,生死荣辱,皇帝一言可决。
这一点在贞元朝、永贞朝和元和朝,乃至长庆朝都是毋庸置疑的,李纯的死无疑只是一个意外,身体的枯朽是根本,陈弘志只是顺势而为,除了内廷宦官眼中的公害,否则凭陈弘志的胆量和魄力,又岂敢伤大唐皇帝一根毫毛?
即便是玩乐天子李恒,对朝局的控制也是相当稳固,王守澄能做的只是勾结外臣,玩弄手段欺瞒皇帝,抓住皇帝的弱点,窃取一点权力。
一旦皇帝认真起来,王守澄的权势地位便立即动摇,他没有任何与皇帝抗衡的手段。
但自进入宝历朝后,情况为之一大变,王守澄以右军中尉的身份兼任枢密使,既掌握了禁军实权,又垄断了外朝与皇帝的沟通渠道,将皇宫禁内变成了自己的天下,从此挟天子以令天下,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囚徒,这个高级囚徒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享受着万民百姓的供养,肆意玩乐,穷奢极欲。
但这样的享受并非全无代价,代价就是交出属于皇帝的权力,甘心做他王守澄的傀儡,一旦这个傀儡觉醒了不听话了,他就难保不会因为意外而猝死。
毕竟普天之下的人都已知道皇帝少年天性,十分贪玩,玩疯了,不小心把命送掉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这样的局面无疑被大多数正直的人视为是黑暗的,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无疑是最美好的时代。
宝历元年四月,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大事”。事件的主角,一个叫张韶,一个叫苏玄明,二人不是什么权贵忠臣,也非桀骜不驯的杀臣悍将。
张韶的身份是内染坊的役夫,苏玄明则在长安街头摆个卦摊,靠为人卜卦谋生。
二人是朋友,常在一起喝酒,一日酒至半酣,苏玄明对张韶说:“观兄之貌,有大福贵相,某日定能盘坐皇宫御榻,与我对饮一醉。”张韶道:“愿闻其详。”苏玄明便道:“今上游乐无度,荒废朝政,常不在宫中,你我何不招募勇士,一鼓入宫,成就大事。”
张韶闻言,击掌称善,散尽家财招募了一百多人,借送染料之名,来到左银台门下,被监门宦官发觉,于是鼓噪而入。
当时天子正在清思殿打球,闻警,大惊失色,仓皇出逃。
亏得有忠勇的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存亮护驾,方才化险为夷。
此后,马存亮遣大将康乙全率军入宫斩杀张韶、苏玄明等人,控制了宫禁。
宫变当日平复,除了大明宫内内外,长安城中的居民并未感受到震动,真正的震动是由此事件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因为皇帝逃难时,右军坐视不动,事发后许久护军中尉王守澄方才赶来救驾,惹得龙颜大怒,当众严斥王守澄无能,解除其枢密使和护军中尉两项重要职务,贬为军器监使。
又将大明宫的十三座宫门的监门宦官统统撤换了一遍,再令左军马存亮遣军将接管大明宫附近禁苑警卫。
少年天子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天下侧目。
李茂在幽州听闻消息,忍不住击掌连赞李湛干的好,又骂自己看走了眼,敢情这位小皇帝一直是深藏不露,玩扮猪吃虎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令天下震惊。好,好的很。
激赞过后李茂又不禁为小皇帝揪了一把汗,打蛇不死三分险,既然要打死王守澄这条毒蛇,为何只打了一半就停手了呢,护军中尉、枢密使这两个职务固然重要,但王守澄在宫中的影响力更是要害,既然猝然发难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为何还要留他在宫中?
即便是顾忌影响不能直接一刀杀了,也该把他赶出长安,赶到外地去监军,让天下人看到你的决心,自然就有那落井下石之辈,出头来替你料理后事。
你把他留在宫中,还任用为军器监使,让人怎能不怀疑你的用心,又怎敢冒冒失地跳出来为你痛打落水狗?因为外人无法判断王守澄究竟是真落水了,还是在玩假摔。
王守澄是一条长着毒牙的毒蛇,狂性发作咬死几个人是小菜一碟,岂可等闲视之?
不过这些话究竟要不要教小皇帝知道,李茂一时还下不定决心,按说小皇帝能露出这一手,证明他是个心机深沉的人,帝王之才,为何打蛇不死,难道是受到了其他势力的牵制,不得已而为之?
这也不是不可能。
王守澄的专横跋扈固然令人讨厌,但很多人应该更讨厌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横空出世,毕竟元和皇帝留给大家的阴影实在太过浓重,岂是随手就能抹去的?
第617章 吾不信鬼神
因为有这层顾虑,李茂不得不催促田萁尽快成行,送走田萁回城的途中,车驾忽然被一个叫花婆子拦住,左右卫士将枯瘦的婆子按倒在地,脖子上压着刀,只待车驾过去便一刀切了脑袋。
婆子嘶声大叫:“救救我家小三,救救我家小三儿。”
拦轿告状的,永远不是什么稀奇事,在郓州,在长安,在辽东,在幽州都有,只要世上还有不公平,只要拦轿喊冤还有用,这种现象就不会杜绝。
幽州属边镇,间谍细作较多,李茂一身关系重大,身边警卫森严,像这种胡乱闯出来拦阻车驾的,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按到,挥刀,一刀两断。这次之所以没有立即动刀,乃是因为老妪行将就木,看起来威胁不大。
李茂急喝刀下留人,这个枯瘦的老妪他看着有些眼熟。
人被带到面前,李茂挥挥手,左右搭起路障,四周警戒起来。
老妪蓬头垢面,满脸糊满了污垢,一双眼睛已经完全瞎掉,眼眶深陷,不停地往外流着黄褐色的脓水。她身上的衣袍残缺不全,在早春的寒风里瑟瑟发抖,卫士拿了一件皮袍将她裹住,随队医官给她擦了眼睛,喂了一碗定神汤,老人这才缓过劲来。
忽然伸出鸡爪般的手握住李茂,尖声锐气地说道:“救救小三,救救我的小三儿。”
李茂一时没缓过劲来,不解她说的小三是谁,问了半天老妪才说出一个名字:苏佐明。
李茂骤然吃了一惊,再把这老妪仔细端详,的确有几分像成武县城西的苏家庄的定陶夫人苏婆婆,只是多年未见,老人家的模样已经有些模糊,究竟眼前这个人是不是,李茂有些拿不准。
于是耐着性子询问她的家世,老人充耳不闻,只是一个劲地要李茂救救她的三儿子。李茂咳嗽了一声道:“我记得苏佐明兄排行老二,您的三儿子叫苏作成。我没有记错吧。”
老妪道:“苏佐明、苏作明都是我的儿,我还有个儿叫苏轩明。佐明前头,轩明后头还有个儿子,四岁那年掉井里死了,苏佐明排行老三,我怎么会记错?”
李茂浑身一震,老妪说的话乃是千真万确,他发迹时沾过苏家的光,对苏佐明的家世自然是了解的,苏佐明是有个哥哥,还没来记得取名便掉进井里淹死了。时隔多年,便是同乡邻居也未必记得,这老妪竟能说的明明白白,难道她真的是自己的干娘苏婆婆?
李茂又试着拿其他事考问她,老妪却避而不答,只是一个劲地要李茂救她的三儿子。
李茂满怀悲切,老人已经有些糊涂了,这么大的年纪一个人离家出走,奔波千里到幽州来,这是为了什么。
于是和颜悦色地问道:“小三儿出了啥事,他不是在广州过的好好的吗?”
苏佐明由山南西道监军任上调岭南道监军使兼广州市舶使,成为南天一霸,占了一个大肥缺,日子应当过的十分如意才是。
老人情绪激动,语无伦次,问了半天才弄明白,一个月前他做了个梦,长安宫里的一位贵人将她的儿子调回宫里,然后给了苏佐明一条红绫,让他勒死一条黄金色的天龙,他儿子被迫干了,那条龙被他儿子勒的喘不过气来,翻着白眼向她求救。
“龙就是皇帝,弑君是诛九族的大罪,我的小三儿一定被人逼迫没办法呀。”
老人的指甲又长又硬,扣进李茂的皮肉,流出了血,左右欲拉开她。李茂摇了摇头,耐心劝道:“您放心,我这就修表上奏天子,把小三调来幽州,做我的监军,这下您该放心了吧。”老妪这才展露笑容,连声说好。
好说歹说终于把她劝起身,选了一匹温驯的马来让她骑,那马却是见了鬼一样,狂跳不已,就是不肯让她近身。换了一匹依然如此。
李茂料她身上太脏,有一股异味让马不能忍受,便让人用枪杆做了一副担架抬着她。
一行车驾回到幽州,李茂送老夫人回内宅休息,苏卿不再,便叫芩娘等人照顾。
李茂回到中堂,主持了两个会,见了几个人,批阅了几分公文,一时头昏脑涨,昏昏欲睡,便靠在椅子上打了个盹,却就做了个梦:
周身一片红云惨雾,一个声音不停地呼唤他的名字,于是起身循着声音往前走,不知多久,那个声音不见了,四下里变得漆黑一片。
李茂使劲揉了揉眼睛,慢慢适应了眼前的黑暗,一片惨淡中,一条恶浪翻滚的河拦住他的去路,河上有座木桥,桥头一根木杆上挑着一盏气死风灯,阴风飒飒,风灯摇摆不定,昏黄惨淡的灯下,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有字,是两个篆字。
李茂对篆字不甚了解,正要弯身看个明白,忽听桥上有人呼唤道:“我儿,你哄了干娘,你说过要救我三儿的,为何食言,为何食言?”
这声音恰似从地缝里飘出来,听的李茂浑身发抖,抬头看去,却见一条身影,踽踽独行于木桥上。看背影有些眼熟,再细看,又吃了一惊。
原来是定陶夫人苏婆婆。
李茂忙问:“干娘,你哪里去?”
老妪转身答道:“我三儿吃人害了,死不瞑目啊,我要求见阎王爷为他求情。”
李茂道:“干娘,孩儿不孝啊,我不该拖延,不该拖延。”
老妪咧嘴一笑,朝李茂点点头,含笑过了木桥,身影一寸一寸地消散在无边的黑暗中。
李茂正要追过去问个明白,刚一动身,一道闪电划过头顶,一股阴风吹来,桥下的黑浪蓦然激荡起来,借着这道电光他看见桥下的河水尽皆浓褐色,粘稠如糖浆,其间翻涌着无数的孤魂野鬼,一个个死命挣扎,张牙舞爪向他挥手呼喊:“冤,冤,冤,冤……”
李茂倒吸一口冷气,赶紧撤了回来,一个不慎脚下一滑,却摔了一跤,他以肘当手向后连退数步,勾头再望时,恰巧看清了桥头石碑上的两个篆字,分明是“奈何”二字。
奈何桥?鬼门关!
李茂悚然惊出一声热汗,却听得耳畔有人挂着哭腔在喊:“醒醒,醒醒,快醒醒啊。”
他睁眼一看,窗外阳光明媚,屋里暖意融融,清香扑鼻,兰儿、婉儿、蔡文才等人正围着他,众人面色紧张,似乎刚才发生了一件致命的大事。
“没什么,做了个噩梦,哈哈,你们怎么都来了?”李茂擦了一把汗,故作轻松,他挪了一下身子向坐起来,却没有成功,不知为何,浑身绵软无力,像是大病初愈。
“出事了,老夫人不知为何,突然,突然就过去了。”
兰儿有些语无伦次,短短一盏茶的时间内,她已受了两场惊吓,先是李茂带回来的那个老婆婆忽然毙命,再有就是看着丈夫手舞足蹈,连喊带叫,却就是醒不过来。
“过去了?干娘她……”
李茂一跃而起,立脚不稳差点摔倒,兰儿和朱婉儿两个人一起动手才把他架起来。
来到后宅,芩娘抹着眼泪,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苏樱和齐嫣挽着她的胳膊,正在安慰她,常河卿和石空则站在老妪尸体前嘀嘀咕咕,小声商议着什么。
见到李茂,芩娘的泪下来了,哭泣道:“不知为什么,干娘她、她老家忽然就过去了。”
老妪死了,的确是死了,尸体**的就躺在那。她手脚扭曲成诡异的形状,似乎要抓住飞向天空的飞鸟,脸上的表情满是愁苦。
李茂望向常河卿,常河卿无奈地摇摇头,显然他也搞不清老人家的死因。
第618章 每临末世必有妖异
“我们陪着干娘在后院吃了些点心,等着上饭,聊起在成武县的旧事,她老人家心情甚好,常先生过来给她看眼睛,她也很高兴,说她没白跑这一趟,算是找对了主。可是突然之间,她老人家浑身颤抖,然后捂着心口大叫一声:‘小三吃人害了,娘为你伸冤去。’纵身而起,向天空抓去,一跤摔在地上,便没了气息。”
李茂平静地问:“几时的事?”
齐嫣道:“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李茂点点头,叹了一声,对苏樱道:“去请夫人回来,干娘的后事请她会同孝章和文总管斟酌着办,务必体面些。”
苏樱应了声,欲言又止,顿了一下还是走了。
李茂又回身安抚惊魂未定的芩娘等人:“老人家活到这个岁数,无灾无痛地去了,也是一桩喜事,事发突然,惊吓了你们,都回去歇着吧。”
李茂回后堂书房,唤秦凤棉来,交代道:“两件事,一,派人去成武县问问老夫人是几时离开家乡的,这件事他们知不知道,若是知道,为何不报?二,去函长安,问一下岭南监军使苏佐明的动向。”
秦凤棉犹豫了一下,道:“这两件事,属下现在就可以回答。昨天接到禀报,定陶夫人一个月前离家出走,去向不明,当地官府画影图形到处寻找,淄青方面也派人帮助寻找,但一直没有结果。此事是用普通件递送过来的,路上耽误了一些时日,这阵子您忙,属下就做主压了下来,准备择日再报。第二件事,岭南监军使苏佐明已于月前回到长安,出任宣徽院副使兼击球将,率神策军球员陪圣上游戏。这段时日上奏院新旧更替,此事混在普通邮件里递送过来,刚刚才到我手上。”
李茂对秦凤棉的精确反应还是满意的,定陶夫人的事上淄青方面和秦凤棉都没有错,即便报于自己知道,无非也是下令帮着寻找,老人家年纪大了,脑袋不清醒,出门走丢了,谁也没办法。
至于苏佐明回京一事,因为苏佐明并非什么重要角色,派系色彩不明,他的来去并不在上奏院的重点监测目录上,加上这段时间进奏院内部人事更迭太快,出现这样的差误也是可以原谅的。
“苏佐明的一举一动要重点关注,可能的话给他提个醒,能出宫避避最好。”
秦凤棉道声明白,回到自己的值房,将李茂的话在心里斟酌了一番,理出个头绪来,这才召来书记,吩咐他记录要点,回去草拟文稿。
书记记录下要点,正要退下,廊上一人已开门闯了进来。
如此失态,必是有特级密件要呈递,按照右厢的规矩,这种东西是一刻也耽误不得的。
密件一共两份,一份加急,一份普通。
秦凤棉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密件的完整性,每份密件上都有许多特殊的保密点,向来被列为最高机密,只有他和少数人知晓。
这一点是万万马虎不得,因为这一点的疏忽很可能会酿成塌天大祸。
密件完整无缺,没有被第三个开启过,秦凤棉挥挥手,左右退下,带上门窗。
秦凤棉用特制的小刀先打开那份加急密件的封口,琢磨了一下,又打开普通密件的封口,只看了一遍,顿时如坠冰块,有了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
他赶紧把密件放回封套,将两份密件一起抱在怀里,打开后门通道,往李茂屋里走去。
这条通道最是便捷,也最为隐秘,只供他和保密员使用。
密道的另一边出口设在李茂的内书房里,中间有几道关口要过,秦凤棉敲了三下,门开,两名女兵引他来到曾真的房间,右厢所有的绝密档案和保密钥匙都由曾真保管。
“七天前,定陶夫人的尸体在雷泽县被人找到。”
秦凤棉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后,无神地盯着曾真问:“这个人是谁?”曾真道:“消息是否有误?”秦凤棉道:“当地已经在操办后世,堂堂的郡夫人……这事如何向大帅解释。”曾真道:“直言以告知,无须拐弯抹角。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是他自己说的。”
秦凤棉没有接话,又把另一份加急密件递过去,曾真看了一眼,对秦凤棉说:“他人还在,你一个人去,还是一起过去。”秦凤棉苦笑道:“还是一起去吧。”
曾真向左右助手交代了一下,拿起两份密件绕过屏风来到一扇铁门前,取钥匙开启,门内是一条黑黢黢的甬道,两边错开各点着三根蜡烛。
甬道尽头是一扇带有望孔的铁门,曾真叩了三下门,望孔打开,一双眼睛把二人打量了一番,铁门撤去门闩,开启。
里面是一个正方形的空屋子,一个脸上有疤的军将对曾真说:“开一号门。”
房间侧面墙上有三道门,由左到右,分别是一二三号,曾真推开一号门,一股暖气迎面扑来,迎面是一道锦屏,锦屏前站着两男两女四个人,俱是便衣,面貌精悍,目光沉稳,例行将二人搜了遍身,这才引入。
绕过锦屏,是一间装饰简朴的会客室,出了会客室,穿过一间明厅,方是李茂的书房。
书房门口,石空拦住二人,笑道:“二位一起出马,难得啊。”
李茂的亲军分左右两厢,前后两军,外加若干**营,石空为亲军统领,论制曾真和秦凤棉都是他的部属,因此二人主动见礼。石空随意回了礼,说道:
“里面有人,马上就好。”
曾真面无表情:“急件,耽搁不得。”
石空遂进到屋里,少时蔡文才出来,招呼二人进去,李茂的书房里设有暗门暗道,李茂的客人已经从暗门退出,桌案上的茶水还在,一共是三个人。
密件呈上,李茂看完,竟然没有丝毫惊讶,只是苦笑了一声,对曾真、秦凤棉、石空、蔡文才四个人说:“皇帝召我进京,诸位都议议,我去是不去。曾真,你先说说。”
曾真道:“局势混沌,不去也罢。”
秦凤棉道:“我也不主张去。”
李茂望了眼石空和蔡文才,笑道:“看来二位也是这个意思喽,罢了,你们都说不去,那我就不去了,为国戍边,也是莫大一桩功劳嘛。”
对蔡文才说:“请郑总管和常总长晚上来一下,其余各位就散了吧。”
面对李茂的这份定力,秦凤棉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了,斜眼看看曾真,那张精致到极致的脸上依旧波澜不兴,心里因想:怪不得如此看重她,果然是心意相通,什么都看的透透的,我不如也,惭愧,惭愧。
众人去后,李茂把淄青报来的那份密件又看了两遍,蓦然一叹。
蔡文才布置完晚上的会议,折身回来,李茂把淄青的那份密件交给他看了一遍,蔡文才吃惊非小,小心翼翼道:“是否情报有误,找错了人?”
李茂道:“你觉得可能吗,堂堂的郡夫人呐,她老伴也建在,亲朋故友又有多少?每临末世,必生妖异。一个死人爬出棺材来救儿子,真乃旷世奇闻也。”蔡文才连连摇头:“果然是旷世奇闻,不可思议。”李茂问蔡文才:“平山和尚最近在忙什么?我有好些日子没见他了。”蔡文才道:“忙着普度众生。要不要请他过来做场法事。”
李茂笑道:“和尚不懂做法驱邪,这类活还得请那个什么道人来比较恰当。”
蔡文才道:“玄壮观的大德天师,幽州百姓现在对他是奉若神明。”
李茂道:“他真懂捉鬼降妖?”
蔡文才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说这类民望极高之人见一见也没坏处。”
李茂沉吟片刻,言道:“也好,我就会会他,你回头去找夫人一趟,跟她透个气。”
第619章 天塌不下来
“现在有种说法,说苏佐明回京是陛下为了铲除王守澄而预先走的一步棋。想当初,西川刘辟叛乱,元和帝力排众议,发兵剿灭,苏佐明临危受命出任山南西道监军,在任上是有大功劳的,先帝论功行赏,本要将他调回京城出任飞龙使,却被焦希望告了一状,这才被贬去岭南,虽说也是一个肥差,到底不比做飞龙使来的前途远大,而焦希望又是王守澄的恩人、靠山,王守澄对他也一向敬重,得势后还为他讨了个骠骑大将军的名号。这么算起来,苏佐明和王守澄就是冤家,陛下把他从岭南调回来,出任宣徽院副使,实掌院务,又做击球将军,终日陪伴在身旁,为的就是给王守澄以致命一击。现在王守澄败落,苏佐明却依旧得宠,是否可以验证这传言是真?”
李茂提出自己的疑问,希望得到突吐承璀的正面回应。宫闱内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即便他这位曾经的龙骧军大将军也难测分毫,但这一切对突吐承璀来说就算不得什么,他在内廷长大,大半辈子都在内廷度过,宫闱秘闻看的太多太多,早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没什么能瞒得过他的。
突吐承璀哈哈一笑,喝了口酒,抹了把冰冷的红鼻子,言道:“都是一派胡言!阻止他回宫出任飞龙使的是我,原因很简单,飞龙使王廷忠是我的人,他恶了大家,屁股坐不稳了,可这样重要的位子我岂肯拱手让人?我想让刘希光去做飞龙使,让我那不孝子突吐成骅做判官,等将来熬足了资历再接他的班,故而我揪住苏佐明在山南受贿一事穷追猛打。
“倒是焦希望帮他开拓,说什么受贿也是迫不得已,战事吃紧,稳住后方最重要,若不受贿,地方官员个个惶恐不安,这军粮、民夫还怎么筹措,耽误了前线战事怎么得了。就这么着,大家才手下留情,打发他去岭南监军。他在岭南任上又干了什么事?他手伸的很长,借着给内廷采买珠宝的便利,中饱私囊,他给侍妾用的珠子比咱贵妃用的还要大,还要亮,这怎么得了?更可恶的是他把海外进贡的美人儿私藏起来,留在家里自己私用,这是欺君的重罪,我怎能容他?我派人去广州收集他的罪证,想彻底把他扳倒,可惜天不假人,事情还没办成,大家便驾鹤西去。这才让他逃过一劫。”
李茂道:“遥想当日,你也是一手遮天,为何处置他要如此谨慎,有什么人在暗中护着他吗?”
突吐承璀道:“还能有谁,王守澄呗,这老小子,凡我说行的,他就说不行,凡我说不行的,他非要说行,没有是非,就是要跟我过不去。焦希望临走时向大家保举了他,也是我那是锋芒太露,不知天高地厚,大家要拿他敲打我,故而他就像那冉冉升起的朝阳,我不能不有所顾及。”
突吐承璀说完,对李茂说:“实在没想到,当今还有这等手段!他还是郡王那会儿,我就说他这个人不简单,为何?胆大、泼辣,粗中有细,有王者风范,我这可不是事后诸葛亮,有据可查的。他登基之后,人人都说他游戏无度,我却不信,他好玩是真的,也会玩,但少年心性,岂会做王守澄的傀儡?我唯一担心的是他沉不住气,泄露了天机,遭了毒手,现在看,倒是我多虑了,天纵英才,千古一帝啊。”
李茂听了这话却很不是滋味,果然是千古一帝,自己这个拥兵自重的权臣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我日子不好过,你这个监军使日子就会好过?当然李茂并不介意这话,突吐承璀多半是无心的,他的这个监军使,其实比傀儡还不如,傀儡还要做做样子糊弄一下外人,他索性直接躺下来,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连手里的金印就交了出去。
更让李茂放心的是,突吐承璀的心死了,燃烧了大半辈子的权欲彻底熄灭,他现今变得心静如水,无欲无求了。
从监军府回到帅府,李茂直接去了曾真的公事房兼起居室。
“把所有有关苏佐明、焦希望、王守澄和咱们监军的材料找出来,理一理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突吐成骅和刘希光可做参考。此事你一人负责,越快越好。”
曾真没有应答,而是弯腰从保密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