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杀破唐-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真没有应答,而是弯腰从保密柜里拿出一份文档:“四人之间的关系,我已经梳理出来,请太尉过目。”
李茂诧异道:“是嘛,你倒是很心细。材料我不看了,你简述概要。”
曾真便把她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抽丝剥茧搜寻出来的蛛丝马迹详细报告了一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苏佐明是杨志廉的人,杨志廉很欣赏他,待若诸子,却让他保留原姓,他能从贫苦农家子弟一步跨入权贵之门,杨志廉是他的恩人,他也以杨门子弟自居。元和皇帝登基后,杨志廉被迫致仕,不久暴毙,杨家势力遭到重创,但实力犹存。这个过程相信太尉并不陌生。元和初年,突吐承璀得势,恐杨家报复,便欲对杨门势力赶尽杀绝,杨门子弟抱团对抗,与宿敌焦希望和解,并联起手来。
“苏佐明外调山南便是焦希望支的一招,借助平定西川之功,苏佐明本可重返大明宫,出任飞龙使,占据要津,却遭到突吐承璀的阻击,突吐承璀揪住他受贿的事不放,回京终成梦想。此后,突吐承璀挖出焦希望的成年旧账,逼他致仕,焦希望临走时提了两个条件,一是让在徐州监军的王守澄回宫,二是起用苏佐明为岭南监军兼市舶使,给他留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元和皇帝接受了焦希望的请求。先调王守澄回京,待西川事平,便将苏佐明调往岭南。其原因,或是因为突吐承璀锋芒太露,需要有个人加以钳制。
“王守澄不久便得重用,出任枢密使,苏佐明却一直滞留广州任上,迟迟未能回京。元和末,皇帝猝死,突吐承璀彻底出局。他一心想打倒的苏佐明非但毫发无损,反而仕途有了重大转机,宝历初,他从广州回到了长安,当日盛传他将接替席喜亮出任宣徽院使,结果却是梁守谦的门人刘克明做了宣徽院使,资历比刘克明更老的苏佐明只做了副使。或是作为安慰给他安了一个击球将的头衔,得以终日陪伴皇帝游乐,成为天子的股肱心腹。张韶、苏玄明叛乱时,苏佐明一直陪伴在当今左右,算得上是忠心耿耿。因此此番王守澄倒台他却安然无恙,天子一如既往地信任他。
曾真的判断是苏佐明因为王守澄未能兑现承诺,让他接任宣徽院使,而对王守澄不满,故而舍王守澄而投靠了李湛,成为此次倒王的主力。
“他们本来就是利益结合,有利则合,无利则分,若有利害冲突,随时可能翻脸。”
“你的意思是苏佐明现在是站在天子一边的?跟王守澄划清了界限。”
“从现在看是这样,但我说过有利则合,若有共同利益,难保他们不再度合作。帮谁,要看谁给的好处多,不帮谁,要看谁带来的危害更大。他们早已忘了忠字怎么写。”
李茂道:“你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看来长安宫里一时还平静不下来。”
曾真道:“此外还有两个人值得重视,一个是宣徽院使刘克明,一个是五坊使仇士良。”
李茂道:“你既然看到了问题所在,可有什么建议?”
曾真道:“长安幽州相距何止千里,陛下对您的防范不亚于王守澄,您所能做的只有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李茂道:“是啊,我除了睁大眼睛看热闹,还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
看看天色已经不早,李茂让曾真早点休息,走密道回自己的书房,曾真坚持要送送他,李茂身边一个随从都没有,她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显示对上司的尊重。
暗门开启,李茂对她说:“你今天给的建议很好,早点回去歇着吧,瞧瞧你,都有黑眼圈了。”曾真应声退下,李茂穿过会客室走进明厅,见自己的书房里灯烛都亮着,石空正在里面和人说笑。
蔡文才站在石空身边,充当专心的听众,听到脚步声,连忙走了出来,在门口朝李茂努了努嘴,示意苏卿在里面。
李茂回来,石空起身告辞,蔡文才上了茶水,也关门退下。
屋中无人,李茂坐在苏卿的对面,问道:“这么晚了还没睡,有甚大事指教。”苏卿道:“大事不敢当,有三件小事过来请太尉示下。”李茂道:“不敢当,请夫人垂询。”苏卿道:“你领回来的‘干娘’是怎么回事?老人家当年对你提携有加,你这个孝子倒好,连她老人家长什么模样都忘记了,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就喊娘,这算怎么回事?”
李茂道:“世道太乱,骗子太多,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上当,家丑不可外扬,此事还请夫人为我遮掩。”
苏卿道:“此事且依你。第二件事,你请玄壮观的大德天师来府上作甚,你是释家弟子,世人皆知的,到头来却把三清门人奉为上宾,让外人怎么想?”
李茂道:“我大唐尊儒重道也礼佛,三家都不曾偏废,佛道合流也有数百年了,早成一家了,分什么彼此呢,大明宫里既有佛寺也有道观,这就是明证。”
苏卿道:“他若是个正经道士倒也罢了,他是个骗子,骗人钱财,骗奸妇女,早晚有身败名裂的一天,你就不怕有损你的声誉?”
李茂道:“竟有这种事?他骗谁的财了,又奸骗了谁?当然你说的话我都信,此事暂缓,让保安局去查问明白,果然是三清教的败类,我绝不容他。如此处置,夫人以为妥当否?”
苏卿道:“我是为你好,不想你被人蛊惑,你现在是意气风发,走的顺风顺水,把什么都不当回事,却不知这种事一旦沾上了,会大失人心,到时候闹的灰头土脸,又何必呢。”
李茂点头道:“还是夫人想的周全,我近来是有些得意忘形,以为什么都在掌握中,其实都是凡眼肉胎,哪有那个本事,只不过是地位高了,别人仰视你,赞美你,丑话恶言不敢再当你的面说出来,久而久之,就真的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飘飘然不知所以,倒把自己给害了,好在还有夫人肯面刺我的过失,让我时刻警醒。”
苏卿道:“怕也不止我一个吧,方才那位黑眼圈的,不也是你的诤友吗?深更半夜的,你们孤男寡女的同处一室,都忙些什么呢。”
李茂道:“公事,都是公事。”
苏卿道:“其实是私事也无所谓,难道我还会吃你的醋。要说,你真放不开她,索性就接进来,我想也没人会为难她。”
李茂道:“你说的是,可惜人家瞧我不上,强扭的瓜不甜,总不能让我来硬的吧。”
苏卿道:“要不要我出面替你说说?”
李茂道:“那最好不过了,其实这件事我一直想跟你提,又怕你误会。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办?”
苏卿道:“今晚如何?”
李茂道:“今晚就不太方便了,今晚我约了一位高贵迷人的夫人共度良宵。”
苏卿笑了笑,道:“你误会了,其实我来此,不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丈夫扛了起来,于是只能大骂“土匪、流氓”,李茂笑道:“明知是匪窝,你还敢来,真当俺们匪类都是吃素的吗。”
……
田萁和陈慕阳交接后,陈慕阳便启程回幽州去了。
来长安的路上,田萁对上奏院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已有深入思考,类似的活她也干过,以她的能力执掌一个进奏院自不在话下。
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也十分专断,上奏院上下很快就适应了她的独断专行和高效率,一切不能适应的人自动出局,由胡斯锦负责安抚善后。
幽州方面递送来一封密函,提醒她注意宣徽院使刘克明和五坊使仇士良的动向。因为事关重大,胡斯锦亲自将密件送来,想听听田萁对此事的理解。
田萁却只淡淡说了声知道了,便再无一言。
胡斯锦急了,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京中盛传宣徽院使刘克明和仇士良、苏佐明二人联手,隔断中外,似有不轨之行。他们跟绛王李悟走的很近。天子借张韶、苏玄明谋反案贬斥了王守澄,却又打蛇不死,而今内外怨恨,都在传言宫中将有大变……”
第620章 应对有方
胡斯锦还没说完便被田萁喝止:“行了,道听途说,岂能作准?传话的没脑子,信这话的连心都没有。刘克明、仇士良、苏佐明联手有什么用,宫廷争斗,说到底还得靠实力,他们三人有什么?纵然宫变得手,又拿什么稳住局势?杀皇帝易,稳江山难。至于你说的什么绛王李悟,他是元和皇帝的儿子,当今圣上的叔叔,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岂会受他们摆布?眼下要紧的是盯住王守澄,若说有宫变,主角也是王守澄。”
胡斯锦挨了一通骂,心里十分不服,但李茂早有明示,他这个院主只是虚的,进奏院的实权操在田萁手里,他只能从旁协助,充当她的副手。
见胡斯锦不说话,田萁淡淡地哼了一声:“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你心里不服气,可以向太尉倾诉,也可以修书告我的状,但在幽州没有解除我的职务前,你最好还是听我的,否则,我现在就可以军法从事。”
胡斯锦道:“岂敢,进奏院你说了算,我服从便是。”
田萁道:“你不要勉强,若觉得委屈,可以在院内管管内务,我只管大事,院中内务我可以全权交给你处置,由你做主,绝不会驳你的面子。”
胡斯锦道:“我来长安是奉命协助你,做你的副手,你吩咐的事我照办便是,怎敢讲条件闹意气?”
田萁道:“这便好,传言梁守谦病重,也不知真假,你设法去探一探。”
胡斯锦道:“他一个致仕宦官,无兵无权,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我以为不必在他身上多花时间。”
忽见田萁的脸色寒了下来,胡斯锦心里咯噔一下,忙道:“是,我这就去。”
退后两步转身正要走,却听身后田萁淡淡地说道:“我的助手只需做好本分便好,我不希望他事事怀疑我,更不喜欢他事事乱出主意。”
胡斯锦没有吭声,装着没听见,憋着一肚子气走出田萁的小院,却见一名书史慌慌张张跑过来,跑的上次不接下气,仪态尽失。
胡斯锦总算逮到了一个发泄的机会,大喝一声:“狼奔豸突,像什么样子!天塌了,还是地陷了,慌什么?”
书史大惊,不解胡斯锦的这股邪气从何而来,一时站住,愣愣的不敢说话。
胡斯锦发了邪火,清醒了一些,这才问道:“出了什么事?”
书史道:“天子驾崩了!”
“什,什么?驾崩了,哪位天子。”
“当今天子,饮宴时忽然中风,驾崩了,而今宫里乱成了一锅粥。”
“那,是,是谁,有隐情没有?”胡斯锦语无伦次,他很希望从书史口中听到是刘克明、苏佐明、仇士良三人联手做了皇帝,若是那样,他朝田萁的小院望了一眼,依旧心有余悸,真是那样,他也不敢去说什么,不过气势上总能压她一头,找回点面子。
“速速查访明白。”
胡斯锦交代了一句,见书史还愣着,一股窝囊气又直冲脑门。他强压怒气,把密件交还书史,摆摆手说:“哦,夫人就在里面,你去吧。”
……
“说是打完马球,一起在球场边烤肉饮酒,入夜之后,天子忽然就中了风,等到太医院的太医赶到,人已经没救了。我们的人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出来,经过上奏院多方查证,天子的确是驾崩了。刘克明、苏佐明等人封锁了消息,隔断了内外。”
秦凤棉简述完刚刚接到的长安密报,又补充了一句:“没有发现仇士良参与此事的蛛丝马迹。我估摸五坊使司应该与此事无干。”
“皇帝登基不到半年便崩了,此乃末世之乱象也。也不知他们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李茂愤懑地敲敲桌子,发了一通牢骚,又道:“我们的田院主是怎么回事,前段时间还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一切太平,怎么忽然间就天崩地陷了呢。”
这话秦凤棉不敢回答,田萁的误判的确大失水准,但李茂可以抱怨,他可不敢,亲不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呢。夫妻俩床头打架床尾和,你一个外人掺和什么。
李茂怒气渐渐平息,不管田萁因何故出现这样大的误判,现在都不是抱怨的时候,现在已经知道了结果,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原因,还需要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还要靠远在千里之外的她来主持。
稍作斟酌后李茂对蔡文才说:“请郑总管、文总管和木仓晚上过来一趟,叫曾真知会胡南湘、韦雍、李国泰等人先知道,正式的东西待会议后再下达。”又对石空说:“会同陈光道,城内核心要害一级戒备,外松内紧。”再吩咐秦凤棉:“右厢全体取消休假,不准请假,不许辞职,冻结调动,督促长安方面,情况一日三报。不要遗漏任何细节。”
三人领命去后,李茂把这份密件又看了一遍,不觉连声哀叹:三年时间不到,大唐就换了三个皇帝。再立的新君不论是谁,都免不了做傀儡的命运。
元和年间的辛苦努力已化为乌有,大乱之世,自己又将何去何从呢。
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潮起云涌的时代,自己只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才能避免被时代抛弃的命运,舍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宫变的后续事态发展,长安会第一时间告之幽州,不过因为时空限制,消息总要延迟一步,这中间,李茂不能无所作为。
他要把现有的地盘稳住,静观其变。
向晚时分,郑孝章召集幕僚开了个短会,当手头的紧急事项理了理,然后留下心腹二人,交代道:“尽快和燕北沟通一下,战事几时能结束,各处都是窟窿,若冬季不能撤军,转运军粮将十分吃力,这件事务必让他们知道。”
此事本该与参谋厅沟通商量,郑孝章绕过常木仓直接与前线将领接触,是很犯忌的,但无疑效率也最高,两名心腹助手知道轻重,应了声立即就办。
出门唤进郑孝章的卫士,为其更衣,一面又安排茶点,先垫垫,李茂晚上叫开会,一般都会准备宵夜,但一般都是在会议结束后,若事先不垫吧垫吧,到时候极有可能会饿昏过去。
郑孝章换了衣裳,胡乱吃了几块糕点,喝了口浓茶,便来到了王府,进门之后才知道李茂还叫了文书丞,一时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李茂讲究效率,不喜欢没事找人开会,即便是开会,能找一个人解决的事他不会找第二个人来陪坐。
寒暄了两句,文书丞问:“这么晚叫我们来是否是为了定陶夫人的事,我下午才得知老夫人到了幽州,正要着手准备呢,夫人那边又派人说暂时不必理会,要咱们该忙什么忙什么,不必为此事专门耽搁,这却是什么意思,孝章兄有何高见。”
郑孝章道:“棘手!堂堂的郡夫人忽然离乡到了幽州,又这么莫名其妙地走了,按什么标准操办,我心里也没底,正让夫子们在查经典呢。”
文书丞道:“说起来咱们的用人策略上也有漏洞,一味看重能力,倒忽略了死读书也是一门本事,若是多几个死读书的,这种事何须你我操心劳神。”
郑孝章道:“文兄所言极是,回头咱们就建议太尉多聘几个这样的人才,无非是多一份俸禄,却也能解去许多烦忧。此外还能收买人心。”
二人正说着,石空出来相请,郑孝章道:“石大将军亲自出面,难道里面尽是刀斧手。”石空道:“实不相瞒,里面除了刀斧手还有绊马索,二位还敢放马过来吗?”
郑孝章嗤地一笑,抚须笑道:“你纵然是刀山箭林我也不怕。”
石空道:“不解,郑总管何来这么大的底气。”
郑孝章道:“不是底气,是忠肝赤胆的正气,正气凛然,我怕什么。”
三人哈哈大笑,正说着常木仓也赶了过来,步履匆急,一脸的疲惫,见到二人吃了一惊,忙问道:“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我正要回去补个觉呢。”文书丞道:“你也不知道?”常木仓摇摇头:“这两天一直忙着对燕北用兵,其他的事一概不知。你二位也不知情?”
二人都把头摇,正要问石空,蔡文才开门从里面走了出来,招呼三人快进去。
郑孝章笑道:“一看见文才我这心就可以放进肚子里了,石空将军虚张声势呢。”蔡文才无心接这话头,只淡淡地笑了笑,忙请三人入内。
三人刚坐定,谢彪、韦雍、秦凤棉等人也来了,打了声招呼各自落座。李茂言道:“请诸位来,是要知会一件事。”言罢向秦凤棉点了下头,秦凤棉起身说道:“刚刚接到长安密报,天子被人害了,凶手有刘克明、田务澄、苏佐明、许文端、王嘉宪、石从宽等人。”
谢彪、韦雍二人事先已经得知此事,倒不十分吃惊,郑孝章、文书丞、常木仓三人却是沉默半晌不能吭声。
郑孝章问:“谁继承大统了?”
秦凤棉道:“绛王李悟。”
常木仓道:“刘克明是梁守谦的人,苏佐明是谁的人?王守澄?不是说他已经改换门庭,成了天子心腹吗,怎么会参与谋逆?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郑孝章目光凌厉地望着秦凤棉,道:“说句难听的话,我们今天的被动,是右厢办事不力,朝廷局势再复杂,基本的判断总不该错吧。可我们倒好,到现在还一团乱麻,完全搞不清,谁跟谁是敌人,谁是谁的朋友,这怎么能行?”
秦凤棉闻言面红耳赤,右厢被誉为幽州的眼睛,向来受到重视,得到的支持也最多,搞成眼下这种被动局面,他这个当家人有负重托。
于是站出来诚恳道歉道:“是我们右厢的疏忽,我们甘领责罚。”
常木仓道:“敌情变化太快,斥候再能干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敌情,否则打仗岂不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呵呵,秦主事他们已经很拼命了。”文书丞也帮着说话:“长安、幽州相距千里,又是深宫禁内,人心隔肚皮,消息难免有偏差。”郑孝章哼了一声,没再说话,秦凤棉连忙表态右厢要继续努力,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各方对右厢的期望,此事才算揭过去。
文书丞这时问:“苏佐明参与了谋反,那么定陶夫人的事是不是缓一步看?”
文书丞的担心自有他的道理,刘克明、苏佐明杀了皇帝,迎立了绛王李悟,能不能稳住局势,还有待继续观察,若局势稳住,李悟坐稳了皇帝宝座,则苏佐明就是从龙的功臣,定陶夫人晋封国夫人指日可待,届时可能要大操大办,反之,若李绛稳不住倒了下来,苏佐明就是逆贼,诛九族的大罪,倒是定陶夫人也难逃一劫,再为她大办后事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李茂苦笑着摇摇头:“是我的疏忽,我把人认错了,死的那个不是定陶夫人,只是长的比较像,听说我跟她老人家有旧,过来坑蒙拐骗,时隔多年,我也记不得她的模样。夫人和芩娘她们眼尖,一眼就识破了,本想打她一顿,请她吃两年牢饭,她气性大,竟然服毒自杀了。”
文书丞和郑孝章面面相觑,只觉得此事太过不可思议,因料其中另有隐情,便也不敢深究,便打个哈哈说:“胆子真够肥的,骗到太尉这了。”
郑孝章附和道:“连皇太后都有人假冒,何况一个郡夫人。”
李茂笑道:“是啊,我大唐的风气就是这么彪悍。那几个假冒太后的,后来也平安无事,助长了行骗之风,这个人若不自杀,我是要关她几年的,行骗之风断不可长。”
此事就此揭过,再没人提及。
郑孝章叹道:“没想到这么快又改朝换代了,我们作何应对?还是以不变应万变。”
李茂点头,众人皆起身来,郑孝章说道:“看来今晚又得干通宵了,幸好午后睡了一觉,我看木仓双目发红,怕是已经熬不住了吧,”常木仓道:“我两天两夜没睡了,不过多一晚也无所谓。撑得住。”
众人说着移步到对面的会客室里,按惯例,每遇紧急重大事件,军政情治首脑都要聚集在此集中办公,制定应对策略,发号施令,指挥调度十万将吏。
第621章 屠狗计划
长安变乱的消息传到魏州,节度使田怀谏大笑了三声,向座中参谋吴慈飞说道:“天助我也!今番再诛奸佞,看谁还能拦挡我。”
吴慈飞没有田怀谏这么乐观,提醒道:“纵然西方无暇东顾,北面却不可不防。”
田怀谏笑道:“老先生多虑了,这个我小姑已经为我筹划妥当。”说到田萁,田怀谏连叹了三声,变得眉飞色舞起来:“我这位小姑可真是旷古未有的女丈夫,你道她为何放纵薛戎上表讨伐何进滔,哈哈,她其实是要借这个缘故回幽州去。你觉得她是小题大做,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有必要!幽州那边有她的死对头,她轻易不回幽州,她又是担着重大干系的人,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幽州,当面说服李太尉助我一臂之力呢?她就想了这么个主意,你说妙不妙。”
吴慈飞把几根胡须都拈断了,翻了好一会白眼方才参悟透这其中的玄机。
坊间一直传说,田萁纵容薛戎上书朝廷是为了敲打魏州,让两只红了眼的斗鸡都冷静点,不要火并,至少不能轻率火并,不能给朝廷以可趁之机,让幽州李太尉为难。
吴慈飞一直怀疑这种说法有误,果不其然,果然是另有玄机。田萁搞的这一出原来是应田怀谏所请,蒋士则磨刀霍霍,不惜拼个鱼死网破,可田怀谏却不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魏州内讧最后让外人拿走了祖先打下的基业,他想缓一缓,择机再动手。
其实除了时机不对,主要还是力量不足,田怀谏这个节度使,表面上掌控着魏州的军政系统,在魏州说一不二,但实际上他的力量很虚弱,因为除魏州外,魏博的其余五个州都被豪门大户把持,田氏强势时,他们固然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但田怀谏年幼、弱势,他们便对田氏阳奉阴违,魏州的政令并不能畅行无阻。
此外魏州精锐的天雄军又掌控在以老夫人为首的一批保守勋贵手中,田怀谏在军中无威无望,只是虚位统帅,并不能号令三军。
而老夫人人老心不老,精擅弄权,一直把田怀谏当孩子看待,对他约束甚多。她让老将田荣掌军架空田怀谏,不让自己年轻气盛的孙子“胡作非为”。
老夫人这么做也是出自一番好意,恐孙儿年少没阅历,把魏州这艘大船带沉了。但田怀谏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既然是魏州节度使,就该有个节度使的样子,岂能处处受制于人?
正当他苦闷之际,机会却从天而降,朝廷讨伐淄青,田怀谏立即上书,亲自领军出征。他一面重用田荣为副帅,一面又重用蒋士则为行营司马,使其互相牵制,他却借田萁与李茂紧密合作,终于用了个明升暗降的手段,把田荣支出了魏州。
田荣一去,魏州权势失衡,迫使老夫人不得不把部分兵权归还给他,以应对挑战,巩固地位。田荣出镇郓州后,魏州再无雄镇三军的大将,田怀谏重用史宪诚,对抗老夫人麾下的田丛丛,又拉拢田牟,抵消蒋士则在军府内的势力,把魏州的兵权一点一点地抠过来。
面对孙儿的咄咄气势,老夫人非但不计较,反而是打心眼里高兴,她已经老了,魏州早晚是田怀谏的,她之所以把持权柄不放,不过是担心孙儿拿不稳它,而今他有本事跟自己争,跟自己抢,证明他已经长大了,有能力执掌魏州,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羽翼丰满后,田怀谏胆气更壮,尤其是田荣死后他以心腹大将何进滔接管了天平军后,更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环顾左右,老夫人已经半隐半退,不再是对手,地方豪强对他越来越恭顺,三军将士一体听命,尊他为帅。
连北部强邻李茂也待之以平等之礼。
田怀谏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决心不再忍耐,他要趁热打铁除掉最后一个对手蒋士则。
蒋士则做下的丑行,田怀谏岂是不知,岂能不报,只是时机未到,一直隐忍不发而已。现在他在魏州已经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则要看朝廷和幽州的态度,特别是幽州。
朝廷可以对他喊打喊杀,但危险是间接的,朝政混乱,各藩都忙着招兵买马,摆脱朝廷的束缚,谁肯卖死命为朝廷效力?
而幽州则不同,幽州的威胁是直接的,若李茂不同意自己生事,自己最好还是老实呆着为妙。正因为如此,他才秘密遣使与自己的小姑田萁接洽,争取她的支持。
田萁故意激怒李茂,顺理成章地回到幽州,当面说服李茂不干涉魏州事务。小姑是真心实意要帮他的,即便被贬去了长安,也仍旧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眼下长安乱成了一锅粥,自顾不暇,幽州李太尉又答应做壁上观,除掉蒋士则正当时。
吴慈飞是田荣的老朋友,在老夫人面前也能说的上话,田怀谏将此事告诉他,就是要让他去跟老夫人通个气。
蒋士则掌握着山南社,魏州城里到处都是他的耳目,自己亲自去向老夫人通报此事,难保不会引起蒋士则的注意,这个奸贼虽然可恶,却也不可小觑。小心驶得万年船。
吴慈飞明白了田怀谏的意思,起身告辞,田怀谏送到廊下,目送吴慈飞走远,回身吩咐:“请行军司马舒元化、右判官田升、牙将史宪诚中堂相会。”
田怀谏见史宪诚是真,舒元化和田升都是陪衬,为的是不让蒋士则起疑心。
吴慈飞出帅府后本欲回家,想了想,又改了主意,折转马头出了牙城。他没有去凝香观,而是去了城南的乌东商栈。
乌东商栈的大东家正是他的儿子吴吉申。
吴吉申本是蓝甲军大将,因为杀了田兴引起军中将领的普遍不满,田怀谏为了安抚军心,只得劝其解甲为民,厚赠了他一笔钱,让他开了这间商栈。
作为安抚之策,田怀谏让他经理贝州、魏州等地的丝麻生意,获利丰厚。
掌柜瞧见吴慈飞的马,赶忙迎了出去,扶住辔头等着问话。
吴慈飞却一言不发,把马交给掌柜的后,大步流星进了商栈,穿堂直入**,早有人知会了吴吉申。
闻听父亲到,吴吉申眉头一蹙,招呼心腹账房把账本藏好,自己振衣迎了出来。
吴慈飞阴着脸,什么都不说,直接进了吴吉申的公事房。吴吉申从侍从手中接过茶碗,小心地奉给父亲,正要询问父亲的来意,吴慈飞把眼一瞪,茶碗一顿,厉声问道:“瞧你做的好事?”
吴吉申陪笑道:“父亲何来这么大的怒气,我做错了什么?”
“做错了什么?走私食盐是小事吗?”
“父亲原来是为了这个,我是帮山南社运了一批盐去昭义,他们不方便出面。这是公事,有什么好说的。”
“公事个屁,你现在是民!你给人家办公事,人家现在却要跟你公事公办!你的盐是不是让昭义那边给扣了?”
“是啊,正在交涉,无非是花几个钱的事。”
“糊涂!蒋士则已经把你卖了!”
“这,这不可能。他,他跟我说好了的。”
“他挖了个坑,哄着你往里跳,你个蠢东西自己跳进去,还等着人把你拉出来吗?”
吴吉申愣怔了一下,脸色刷地变的血红,额头上青筋爆跳:“娘的,阴我,我找他去!”
吴吉申抓起案上供着的刀就出了门。
“你给我站住!”吴慈飞喝住儿子,深吸了一口气:“这件事我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