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法指挥,新罗军队得不到指挥,被冲乱了,若不是另一名副将带着三万援军及时赶到救下了宋谦,新罗军队的覆灭将无法逆转。

副将虽然使得高句丽军队成功退回了城内,但是宋谦的昏迷却让他也六神无主,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全军集合,南渡大同江退回大本营,然后遣人回报朝廷,言主将重伤昏迷,大军不得已退回大同江以南,攻取的领土不得已全部放弃,以保证军队之完整,十万北伐军如今得以保全七万六千余人。

泉盖苏文得知新罗人北伐的消息并且消灭了南路军之后,吓得面色惨白,立刻停止了北方战役,留下军队固守已经得到的领土之后,立刻率军赶回,一路上还不断地祈祷大本营不要丢失,结果行军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信使的来报,安市城新任城主率军挫败了新罗北伐军的攻击,并且以弓箭重伤新罗军主帅,新罗军已经全部退却回了大同江以南地区。

泉盖苏文这大悲大喜之下还有些不太相信,紧赶慢赶的赶回了安市城下才终于发现这是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曾经在安市城下展开,还有部分没有收敛完毕的新罗人的尸体,告诉泉盖苏文他委任的安市城主没有给他丢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而是把安市城守住了,还顺便把新罗主将给干掉了。

大喜之下泉盖苏文立刻升了他的官职,但是随之而来的糟糕情况也让他非常的无奈,南路军五万人和南部守军以及大同江防御兵团整整八万人的兵力,仅仅只剩下了两万多残军,兵力的严重缺失让他觉得相当的苦恼,不得已停下了第三次的讨逆战争,重新发展自己,准备兵力,重建南路军和大同江防御兵团,以及重建对唐军的防御体系。

第三次讨逆战争就此终结了,相比较前两次的失败,这第三次泉盖苏文实在是没有输在了高句丽其他的地方实力派手上,而是输在了新罗北伐军的突袭上,而且还是并不知道的情况下,不过最特别的地方还是在于高句丽军把新罗北伐军的第二任主帅给射成重伤,而且并不意外的就是,宋谦果断在几日后伤重而死。

第一任主帅死于病,第二任主帅死于伤,新罗军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可是两任主帅接连丧命,对于新罗人而言,不是什么很值得称赞的事情,不过相比之宋谦而言,第一任主帅好歹打下了大同江以南的高句丽领土,宋谦虽然消灭了高句丽南路军和大同江防御兵团,却在安市城下折戟沉沙,自己丧命不说,还把之前的优势全部丧失,使得新罗北伐军不得不再一次退却回原点。

当然,高句丽也没有什么好处可以得到,损兵折将不说,还丢掉了整个南部的领土,第三次讨逆战争的成果也损失了大半,不过暂时稳定住了新罗战线之后,只好继续征兵冲入军队,做那引鸩止渴的事情。

新罗第二任主帅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战绩,但是自己一个不小心伤重而死,所有的成果化为乌有,善德女王也不知道是该如何认为这件事情,但是恼怒是肯定有的,并且越来越恼怒,极其恼怒之下,下令继续增兵三万,将北伐军兵力补足,而且作为最后的赌注,将国内如今最具有名望的年轻将领金庾信任命为新一任主帅。

金庾信接到任命之后,即刻准备赴任,作为新罗花郎道的“国仙”,即新罗最勇武善战的勇士,金庾信不仅血统高贵,而且极具用兵才能,被誉为明日之星,并且另一个时空中最终联合唐军消灭掉高句丽的就是此人,连这两任主帅丧命,新罗人士气低沉之际,金庾信被任命为第三任主帅,可谓是责任重大。

八百一十六金庾信

“新罗人又换统帅了?这是第三个了吧?老夫当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了。”张士贵把情报丢在一边,无奈的摇摇头:“真是想不到新罗人如此无能,面对高句丽这样的内乱机遇,十万多兵马都没有办法把渊盖苏文给吃掉,当真是无能至极!若是交给老夫来,何须十万啊,只需五万精兵,老夫就定然可以吃掉整个高句丽!”

张亮不屑地撇撇嘴:“老夫还真当新罗人能打出什么名堂来,那宋谦看上去也是个挺有办法的统帅,却不想结果竟然如此,堂堂十万大军的统帅居然死了,还是被劣势敌军杀死,当真是教天下人耻笑!”

苏宁总算是说了些公道话:“话倒也不能这么说,这个宋谦绝对比他的前任要有才能得多,他那个前任可是一个没有大唐出谋划策就打不过边境线的主儿,好不容易趁着我留下的机会钻了空子,结果被一条大同江给死死拦住,居然还被渊盖苏文给反将一军,丢了性命不说,十几万军队损失过半,那才是真的庸才,宋谦可不一样。

虽然攻打安市城失败身死,但是他好歹也是灭掉了渊盖苏文整个南路军六七万人的人,新罗人的军队虽然只是二流军队,但是这个宋谦绝对是一流统帅,如果他可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安全,搞不好还能和渊盖苏文斗一斗,可惜啊,死的太早了,太可惜了,他这一死。之前的所有优势就全部荒废了。”

张士贵倒也不得不点头:“这宋谦的确算是个人物,不过这个金庾信又是凭什么得到三军主帅的职位呢?就算他是新罗王族出身,可那女王也不是一个任人唯亲之人,也算是有点儿能耐,而且金庾信年仅三十余岁,还是个很年轻的几乎没什么功绩的人。”

张亮摆摆手不屑道:“新罗小国,又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倒是我等应该准备一下,老是在这里待着不是什么好事情啊,总该想办法做些什么,虽然兵力缺乏。可是也不是完全没有进取之力啊。老夫可不会仅仅是把辽东半岛给攻破了就满足了,汉四郡乃我中原神州故土,必须要收回!”

苏宁点点头说道:“收是一定要要收回的,乃至于这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之地整个都要拿下。然后作为跳板和后勤基地。进取倭国。但是如何收回却要仔细的计算计算,目前我们整个辽东的兵马也就五六万左右,还要算上三万人的海军。翼公他们抱住营州实属不易,我等占据辽东半岛也是极限,若要再行出兵,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陛下手中也没有什么富裕的兵力,二十万大军北伐草原还没有结束,正是尽全功的是,草原之大之丰饶绝对不在辽东之下,得草原,则我大唐再也不会缺乏肉食和战马,对与我大唐而言好处实在是太大了,自古以来北方边患便从未断绝过,陛下一门心思想要终结这北方边患,遂以汉武帝二倍之兵马出击草原,关键时刻,我等绝对不能做错什么事情。

有什么想法,定然要等到草原大局已定,军队开始回防的时候,更何况此番我大唐若是拿下了草原,就定然需要大量的骑兵和内地民众进入草原真正的把它掌握在手里,事情还很多,如今我大唐的八十万兵马已经不足以负担大唐的广袤领土了,至少还要扩军二十万才可以,这二十万基本上就是常备军了,所以至少也要等到常备军进驻草原之后才能抽回府兵回援辽东。

那个时候,大概也就需要十万左右的府兵就可以拿下整个半岛三国之地,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等目前只要稳定住占据,把半岛之地给稳定住,那些其他的事情就完全不需要我等在去考虑,如今新罗人愿意出兵北伐为我等承担压力实在是再好不过,所以,二位将军还请少安毋躁,不要冲动。”

张士贵很是理解的点点头,张亮虽然满心的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苏宁所说的的确是对的,从贞观四年的四十万兵马到贞观十年的八十万兵马,大唐在这六年内扩军一倍,都是为了适应新近占据的广袤领土的安全,而一旦打下了草原,那么大一块地方,至少还需要扩军二十万才可以满足这样的负但。

辽东这里就算是打下了广袤的领土,可是兵马就是那么多兵马,抽不来更多的兵马负责镇守地方,所以说如今实在不是进军的大好时机,不过张亮显然不会就此罢休:“话虽是如此说,老夫也认了,但是这新罗人究竟能不能在我大军赶到之前牵制住高句丽人,这还是个未知数吧?新罗人弄一个小娃娃来统兵,是什么意思呢?!”

苏宁摇摇头,很严肃的说道:“可千万不要小看那金庾信,就纵横部收集的情报来说,金庾信此人绝对不是一般人,十五岁就是新罗国内花郎道的将领,十八岁就是国仙,花郎的领袖,乃是新罗国内数一数二的勇武善战之人,而且自幼熟读兵书,深谙兵法,天资聪颖,很年轻的时候就很被新罗王看重,更兼其血统高贵,更是天之骄子。

此番新罗善德王将此人任命为北伐军主帅,显然不是病急乱投医,而是深思熟虑之举,就前两次来看,显然宋谦远远强于第一任,那么为何不能认为这金庾信极有可能远远强于宋谦呢?宋谦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统帅了,而这个金庾信更加值得注意,我等切不可轻视此人,应该继续关注此人才是。”

张士贵表达了赞同的意见:“虽然新罗是小国,但是也不能等闲视之,其国兵力在二十五万左右,绝非是好对付的对手,这一次且看看金庾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做决断,目前渊盖苏文损失惨重,可是其他的那些个地方大员也没讨到什么好处,之前的宋谦还是很有能耐的,把高句丽人打得很惨,接下来,估计局面对新罗人有利。”

苏宁分析道:“我认为,渊盖苏文极有可能会联合剩下的那些地方大员,共同组织大同江防线,对抗新罗人。总是他一个和新罗人打生打死。估计他很不爽,而且新罗人也不是只打他一个,而是冲着消灭高句丽而来的,从这点上来说。无论怎么讲。新罗人也是如今混乱不堪的高句丽的共同敌人。”

正如同苏宁的推测。泉盖苏文的确非常不爽,连着三次了,都是自己和新罗人打生打死。抽调了一半的军队去防御新罗人,而且他人则是毫不顾忌地出动全力和自己拼命,完全不把新罗人的威胁放在眼里,结果这一次听说东方的地方实力派也受了重创,被新罗人干掉了很多人,力量进一步受创,不过好就好在实力派的人数少了,剩下来的实力派的实力就更加精粹了。

所以泉盖苏文再一次以莫离支的身份传递讯息给东方实力派们,告诉了他们有关新罗人再次整顿十万兵马准备北上消灭高句丽的消息,如今高句丽已经失去了大同江以南的全部领土,失去了太多太多的领土,所以说,已经无路可退了,我们在自相残杀,而新罗人却钻了很多空子,所以为了不再让新罗人得逞,泉盖苏文做出了倡议。

我们全部对峙的兵马都撤退回去,对峙的军营全部撤销,军队撤入双方的城池内,不再敌视,而是组建高句丽联军,对抗新罗人即将到来的进攻,争取把新罗人全部干掉,打回大同江以南,然后再说别的,干掉了共同的敌人,再去自相残杀,想必是极好的。

泉盖苏文的倡议书不再使用命令的口吻,而是使用商量的语气,让东部实力派们觉得稍微有些满意,实际上他们也损失惨重,要是继续和泉盖苏文对攻那么总有一天会彻底崩溃,如果不试着在对新罗作战期间恢复自身的话,很有可能不需要新罗人来攻打,高句丽就会自生自灭了,好歹几个月前大家还是同朝为官,如今虽然兵戎相向,可还是一国人。

更别说来自于新罗的敌意他们也感受到了,新罗人的狡猾和善战几十年前他们就领教过,当时失去了汉江流域的附属地带,现在失去了大同江以南,要是再继续互相残杀,新罗人可就真的会灭掉高句丽的国家了,虽然互相有很大的仇恨,但是在面对新罗人的立场上,大家都是高句丽人。

就这样,一个松散的高句丽联军建立起来了,为了对于双方的互相不信任做出一些弥补,泉盖苏文建议将双方的防区确确实实的划分出来,泉盖苏文集中全力应对西段防线,而东部防线就交给东部实力派联盟,双方各自出动兵力,协同作战,保证新罗人不会渡过大同江登岸。

高句丽人的异常举动当然瞒不过新罗人,新罗北伐军第三任主帅金庾信第一个得知了高句丽人的举动,对此,他微微一笑:“高句丽人到底不是蠢货,知道我大军即将北伐,所以结成联盟或者达成某种协议而互相协作对抗我军,这很正常,如果高句丽人在这个时候还要互相残杀,那么对于我们而言,高句丽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对手了。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我还是很希望看到他们互相残杀的,要是没有那样的机遇而全力应对他们所谓的国难,对于我军而言,绝对不是好事,宋将军有了好时机,有了好机遇,有了好运气,却战死在安市城下,实在是太可惜了,为了弥补这种可惜,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毕竟,要真是他们联合起来全力应对,反而对我们不利。”

金庾信的做法和想法都很正确,如今他只有十万兵力,而泉盖苏文和东部实力派联军的兵力加在一起则远远超过了他的总兵力,那几乎竭泽而渔的征兵手段虽然后患无穷,但是在如今看来却是无可奈何的,不论如何,如今高句丽的防御兵团兵力足足有二十万人,超过了新罗的一倍,但是所有高句丽首领都很清楚,这二十万兵马的战斗力是什么程度。

否则,他们早就出兵南渡大同江收复故土了。

总而言之,绝对不可以让这些人以为我们有别的想法……金庾信如此想到……高句丽没有水师了,可是我新罗可还有一支水师的,这支水师可以为我们带来不知道多少便利之处呢,何必硬是要走大同江呢?又不是只有那一条路!

八百一十七疑虑与戒备

泉盖苏文一直都很相信新罗人里面并没有多少能打的,所以新罗人从几十年夺取了汉江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军事建树了,其实此次出兵之前泉盖苏文也考虑过南征新罗夺回故土的,可是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也就放弃了。

但是和金庾信的交手却让他觉得有些吃力和意外,他没有和之前的宋谦交过手,但是他知道,宋谦不是好对付的人,可以一举消灭六七万兵马的男人绝对不是个蠢货,而且还能攻取那么多领土,还能带着军队安然撤退回去,这就是高手的体现,虽然他现在死了,可是新换上的这个金庾信,一样让他觉得不好对付。

很灵巧的战术,很灵巧的战术配合,在大同江上,不断的使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用比高句丽的弩箭更加先进优秀的弩箭攻击高句丽的防线,很多只小船上载着人数并不多的新罗士兵,却灵活机动,让高句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攻击,还有充分的保护措施,总是让高句丽的江防军团头疼。

泉盖苏文在查看战报的时候了解到了这个讯息,很明显,他所要面对的对手不是之前的等级,而是一个崭新的等级,这个家伙,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高手!

泉盖苏文把自己的指挥所移出了安市城,无限的接近于江防前线的地区,他觉得这样的对手需要他的亲自指挥,这个防线并不牢固。而且很有些外强中干的味道,泉盖苏文以他最精锐的军团防卫着大同江防线,可是一旦大同江防线失守,那么剩下来的军队可全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让这些新兵和新罗军队战斗,胜负是怎么个说法,泉盖苏文自己也很清楚。

所以他不敢赌,他也赌不起,这是一个场能输掉的赌博。

相对于泉盖苏文的谨慎,金庾信显得较为放松。他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如果采取正面突击的方法,或许可以突击上岸,但是损失一定很大,如果采取偷袭的方式。就好像当初宋谦采取的方法。从背后摧毁掉这支江防军团。那么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宋谦是他一个比较尊敬的长辈,可惜功亏一篑。实在是可惜。

他临危受命,也有为宋谦报仇的想法在里面,但是报仇并不急于一时,他很明白如今这个纷乱不止的高句丽里头最为精干强悍的势力就是他的生死大敌泉盖苏文势力,而其它的都是些土鸡瓦狗,五十多个地方实力派联合起来都不是泉盖苏文一个人的对手,要不是之前宋谦打断了这个进程,如今剩下的高句丽国土就要被泉盖苏文统一了。

所以泉盖苏文是最难对付的,就情报而言,他一个人负担起了西段防线,而东段防线则被东方的地方大员实力派们所负责,双方协力,虽然防区很明显,但是一旦有一方支持不住了,另一方有支援的义务,毕竟大家都是高句丽人,而对手是新罗人,高句丽国不在了,高句丽人还在。

金庾信觉得柿子应该挑软的捏,所以一开始就把最强大的敌人看作了泉盖苏文,而突破口就在他的东方,那一段被东方实力派们所守卫的防线,那是软肋,本来就足够弱小,现在居然还是那么多人联合起来,再怎么精诚合作,里头就没有扯皮的现象发生?宋将军之前已经查出了这些人的互相不信任和虚与委蛇,只需要一点点的时间,攻破这里不是问题。

难就难在如何对付泉盖苏文,泉盖苏文是高句丽最后的屏障和代表,干掉泉盖苏文,夺取安市城,那才标志着高句丽的正式灭亡,可是泉盖苏文很容易干掉吗?安市城很容易攻打吗?在那样好的时候里面,宋谦都送了自己的性命,虽说是有巧合的意思在里面,但是也不得不说安市城的坚固和泉盖苏文军队的善战。

金庾信决定使用水师,把一部分军队运送到高句丽东段防线的后方,从后方突击,干掉他们东段的防卫军队,联合正面突击的全部歼灭之,狠狠的打击这群无能之人,然后以这一部分突击到了岸上的部队向西进发,和正面对抗泉盖苏文军的军队一起协力,彻底击破泉盖苏文的江防兵团,干掉泉盖苏文。

不要去理睬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干掉的家伙们,集中火力对抗泉盖苏文,只有干掉泉盖苏文,我们才算是获得了全胜,其他人都是土鸡瓦狗,对付起来轻而易举。

等等,还有唐军。

对了,差点儿忘记了那伙唐军。

金庾信的面色有些阴沉了,这一场战役的起因是高句丽人起兵十五万突袭唐帝国营州地区,攻破之,打败唐军两万人的军队,消灭了一万人,逼得唐帝国的辽东最高官员张俭不得不撤退,一直撤退到唐帝国辽东地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北平城下,高句丽军队的势头被唐帝国援军所阻止住。

那段时间内,在唐老将秦琼、小将长孙冲和李伯瑶的相互配合下,唐军虽然情况危急,但是还是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逼得高句丽人进入了对峙时期,可是这种对峙非常诡异,不久之后,这种对峙的诡异之处就体现出来的,也被发现了——那根本不是十五万人所应该拥有的战斗力。

也是在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扭转战局的事情,唐名将苏宁率领一万军队联合唐水师消灭了高句丽水师,然后登陆,用三天时间奔袭高句丽国都,攻破了高句丽国都,生擒高句丽王,焚毁了高句丽国都,使之成为一片废墟,新罗军队第一次进攻的时候见到了被焚毁的高句丽王都,就别提多震惊了。

那可以算是朝鲜半岛最繁华大气的城池了,被唐将苏宁付之一炬。还把高建武给抓走了,高句丽的王被生擒,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而这个苏宁,金庾信略有耳闻,是个很厉害的将军,据说是唐第一名将李靖的亲传弟子,能力很强,特别胆大,擅长以少胜多。五百人火烧阴山灭掉了东突厥。二千人奔袭西突厥王庭干掉了主战派的肆叶护可汗,推举鸽派阿史那泥孰登位,西突厥臣服。

十数年前压的唐帝国抬不起头的强大突厥帝国就这样成为了附庸,更在不久之前。唐帝国发动的有史以来中原王朝发动的对北方边患最强烈最猛烈之进攻行动中。西突厥大可汗阿史那泥孰被生擒。而横在高句丽北部的新兴强国薛延陀帝国也被进攻,真珠夷男可汗据说也被抓住了,生擒。

而这一切的源头。似乎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奇怪的人的出现,在贞观四年之前,金庾信无法找到任何有关于苏宁的讯息,而在贞观四年之后,这个人突然大放异彩,给金庾信一种一个人推动唐帝国走向不同道路的感觉,金庾信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一个人怎么可能推动一个国家呢?可是如今,他的确是凭着自己的能耐扭转了战局。

在唐帝国面临绝对劣势的档口,他突袭了高句丽王都,毁掉了高句丽的指挥中枢,生擒高句丽王,接着遁入高句丽统治薄弱地区的辽东半岛,在那里联合唐水师把高句丽第一名将,常年对新罗作战、经常大破新罗军队的赫赫有名的老将姜以式给打败了,姜以式的十万军队损失惨重,本人身死。

金庾信逐渐觉得,和唐人联合起来对付高句丽或许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有高句丽在,唐帝国的目光都在高句丽身上,而高句丽一旦被灭掉,那么唐帝国的眼光会放在何处?那位李世民陛下似乎不是一个安分的皇帝,他的开拓进取之心实在是前所未有,很难说他消灭了高句丽就会觉得满足。

但是事已至此,如果放任不管,放任高句丽被唐帝国消灭掉,那才真的是蠢货了,一旦唐帝国占据了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北的土地,那么就会对新罗产生泰山压顶的优势,而且唐帝国可以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又如何知道唐帝国不会故伎重施,利用百济对新罗的彻骨仇恨,联合百济收拾新罗呢?

当年夺取汉江流域的战争里面,虽说是百济和新罗联军对抗高句丽,但是百济出了最大的力气,把几百年积蓄的国力几乎消耗一空,可是在把高句丽军队赶出了汉江流域之后,却是没怎么出力的新罗人下山摘了桃子,把百济人拼死夺下来的胜利果实抢走了,百济人气不过,和新罗人展开了决战,可是耗尽国力的百济人哪里是躲在后面使阴招的新罗人的对手?

兵马充足的新罗人没有耗费太大的力气就把百济人打败了,还把百济的王给杀了,从此,百济堕落为了半岛最弱的国家,领土最小,兵马最少,国家最穷,最没有未来,如果不是临海可以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估计早就自我灭亡了,可是就算是几十年以后的现在,几十年之前的伤口在百济身上却看不到多少好转的迹象。

所谓一蹶不振,就是如此。

这样被背叛过,百济又如何会对新罗产生什么好感呢?对于新罗的彻骨仇恨左右了百济的国策,使得百济处处和新罗不对付,从王到平民,从上倒下就没有喜欢新罗的,总是憋着一口气想要复仇,但是复仇需要资本,就凭着百济如今这不足十万人的常备军队,根本不是新罗的对手。

自保还是有些力量,否则新罗也不会放着百济不吃掉,但是进取绝对不足,几十年前的消耗和损失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百济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除非破釜沉舟一战,但是在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谁会选择破釜沉舟?

金庾信不是新罗国内第一个对大唐产生疑虑和戒备的人,却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人,他很被善德女王所重视,所以本来善德女王对他的话也会很重视,是本来……这一次在出发之前他稍微表达了一下对唐帝国的戒备和疑虑,但是女王却完全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女王所希望的就是金庾信为国争光,把泉盖苏文的脑袋带回来,仅此而已。

女王被连续两次主帅致死气昏了头脑,复仇之心控制了她,这个时候跟她说戒备大唐是没有意义的,金庾信不是白痴,所以很明智的没有继续这样的话题,而是决定把高句丽彻底消灭掉之后,再和善德女王讨论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善德女王应该可以听进去。

八百一十八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接到情报的时候,苏宁和张士贵以及张亮都觉得有些惊讶,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新罗人居然那么快就取得了胜利,也不会想到一直处于强势之中的高句丽人会溃败的那么快,也不会想到原本以为可以打败新罗人的泉盖苏文也败退的那么快,一切都好像是突然之间发生的那样,没有任何的预兆。

而得到了完整情报之后,苏宁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金庾信了,按照情报上所说的,这个家伙出动了四万兵马兵分两路分别从正面渡江强行进攻高句丽人的防线,而真正的主力则留守后方,一万人的精锐突击队随着他以新罗国的水师战船通过海路送往高句丽东段防线的大侧后方,强行翻越了一座大山之后,金庾信率军突袭高句丽防线背后,一举击破了高句丽东段防线。

捡软柿子捏,金庾信也知道高句丽现在的军队里面,最精锐强悍的军队被泉盖苏文所掌握,就凭着自己可以率领的一万精锐并不一定可以击破泉盖苏文亲自指挥的军队,甚至有可能被反包围,所以选择了突袭比较弱小的东段防线,果然一举击破之,正面强攻的两万军队也协助打击,迅速过江,接着主力五万军队就安全渡江了。

集合了七万多人的军力之后,金庾信命令两万兵马顺着东方实力派联盟军败退的路线一路追击过去,不求消灭之,只要阻挡住他们。使得他们无力帮助泉盖苏文就可以,而金庾信则选择带着五万多人的主力军队顺着大同江往西而去,准备突袭泉盖苏文防线,还是分成两段突袭,第一段是佯攻,第二段才是总攻。

不出金庾信的预料,泉盖苏文果然早有准备,显然泉盖苏文并不信任那些东方的实力派们可以守住防线,所以一早就安排了预备队专门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罗突袭军队,第一段一万人的突袭佯攻被阻挡住了。当泉盖苏文觉得自己即将胜利的时侯。整个战局突然发生了变化。

泉盖苏文显然并不怎么了解他的这个对手,虽然他们年龄相仿,但是连续打败两任主帅的泉盖苏文对新罗人显然有了轻视之心,不再那样的重视。所谓的准备也只是出于对东方实力派的蔑视和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他并没有考虑到人与人之间是绝对不会一样这个真理的。

多算了一步的金庾信动用了自己的底牌。四万多人的新罗军队如潮水般冲破了高句丽军队防线的时候,泉盖苏文傻傻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而他会为这个愚蠢的错误付出惨重的代价,大同江防御兵团崩溃,大同江防御线全面崩溃。

泉盖苏文几乎是被亲卫们架着离开了战场,遁入了安市城内,据城死守,因为宋谦的前车之鉴,金庾信显然做好了准备,事先准备好的攻城武器被调运过来,却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围城,接着纵兵攻略周围地区,毁掉泉盖苏文费尽心血做出来的建设成果,泉盖苏文极度恼怒之下三次派兵出城营救,却屡次大败,不是被埋伏就是正面被击溃,损失惨重,然后泉盖苏文就再也没有派兵出城过。

大同江防御阵地被全面突破之后,整个大同江流域落入了新罗人的手中,时隔五十年左右,继汉江流域落入新罗手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