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坦克,坦克一被削弱,步兵就只能成片成片地倒在血泊里……而对面防御阵地上的总统卫队居然还能在间歇时间唱歌,根本不把美共放在眼里。
更要命的是,在打了一小时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认为情况不妙决定放弃并让2个师撤出阵地时,这个被包围的总统卫队团反过来拼命追击,撕咬不放,成功拖住了两师的撤退步伐,在随即赶到的总统卫队主力包围中,两个美共师宣告覆灭并让开了底特律的门户。
现在,轮到总统卫队猛攻底特律了。
第4天,正当所有人估计底特律方面会有一场血腥巷战时,斯坦因纳忽然指挥棒一转,两个装甲师在城市西北角掠过一个大弧形,直接开始向芝加哥发起进攻,随同前往的还有3个美国陆军师和2个掷弹兵师,留在底特律外围的不到10万,但即便这10万兵力也牢牢构筑了针对底特律的包围圈。
杜威着急问这是何故?
斯坦因纳笑笑:“让他们先煎熬一会,然后可发动攻心攻势,他们势必会乱了阵脚……大轰炸以后,底特律的粮食和给养会面临问题,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我期待他们往加拿大突围,当然更期待他们能够从废墟中钻出来,土拔鼠不好打,呆头鹅还不好打么?”
李奇微问道:“如果他们猛烈冲破包围圈呢?”
“也不要紧……”斯坦因纳点了点冲着芝加哥而去的近15万部队,解释道,“我军机动力最强的部队全部在这里,只要他们敢冲出来,我马上就可以迎头痛击,这次战役的目标不是以快打慢,那样漏网之鱼太多,而是以快打快、以慢打慢……”
坚守底特律的是崔可夫,面对目前这个局面他也犯难了,确实如斯坦因纳估计得那样,现在美共出现了给养困难,坚守3…5天不成问题,坚守3…5个星期就会有麻烦,以往在苏联面对这种情况必定是余粮搜集,重新分配,问题是在美国办不到这样,美国人民接受不了这么残酷的现实,美共也没有如此彻底的动员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全城哄抢而陷入混乱。
也有民众往外逃窜,但被外围包围的总统卫队凶猛的火力拦截住了,斯坦因纳下了命令:“许进不许出。”
当马歇尔质疑这道命令的合法性时,他反问道:“将军阁下,您能保证没有美共和左翼分子混在逃窜出城的人群中,放跑了的话是你的责任还是我的责任?”
马歇尔哑口无言,最后悻悻然道:“这样底特律人民会活不下去的……”
“没关系,我给他们留了活路,只要他们勇敢一点,去抢加拿大人不就好了?”
这个说法让全场为之动容,金上将就评价道:“如果特纳在这里,一定会叫好,这他妈的是把人心利用到了极致!”
4月9日,总统卫队攻陷了芝加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部队且站起退,试图往威斯康辛州等地撤退,但他们撞上了早已等候在外围的美国陆军其他部队,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迫投降,只有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等少数要员搭乘飞机外逃,想先去阿拉斯加中转再飞东俄。
不幸的是,这架踉踉跄跄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在越过加拿大边境后不久坠毁了,所有人全部阵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是逃不过他命中的劫数……
第53章 通向铁幕之路(54)
“托马斯同志,我们已没法再犹豫了……”4月13日,马林科夫趁着混乱,利用他们掌握近卫部队的便利,把一架经过特殊改造,载着图纸、资料和10克提纯后的铀…235和勃列日涅夫本人的b…29送上了天空,B…29在装载额外燃料并进行转场飞行时可连续飞行9000公里以上的航程,足够单程从底特律飞往东俄境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选用的全部是俄方援助美国的、最有经验的运输机飞行员。
这架飞机经过2天的飞行(其中有一天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终于艰难抵达了东俄最东段的机场,当勃列日涅夫连滚带爬从机舱里爬出来时,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不但哭将1000多人的教官团除前两批有秩序撤退外,剩余的700多人几乎全部陷在了美共控制区,哭的是当初三驾马车中团长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失去音讯,副团长现在带着部队困守底特律,只有自己侥幸逃得性命;哭的是总算拿到了美国原子弹工程的部分图纸、资料和实物,可以向贝利亚和斯大林交差了。
4月15日,崔可夫以一次声东击西的突击,干脆漂亮地甩掉了在外围监视的总统卫队,带着近4万美共红军和骨干踏上了东进加拿大的征途。从30万红军、50万赤卫队打到现在只有4万之众,美共经历了一次次升华,真的可以用剩下的都是精华来自诩。
这4万活命心切的红军出现在加拿大军队面前时,立即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部署在底特律附近的加拿大师立即被击溃,所有给养和重装备全部被抢走——美加装备通用。
4月17日,美共又击退了一个拦路的加拿大师,丘吉尔紧急向美国发出照会,要求美国方面派出有力部队协助剿灭布尔什维克分子。
此时此刻,斯坦因纳正好整以暇地带队接受有关苏维埃控制区,而已麦卡锡为首的忠诚委员会也赶到了底特律,开始了疯狂工作——那些被美共高层抛弃的一般基层,还有同样被抛弃的国会议员、政府工作雇员们全部被总统卫队关押在一起,麦卡锡连同林德伯格等右派亲德议员,在南方右翼分子的支持下,开始了大清洗。
杜威对此装聋作哑,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只要是反对他的,一律都按上了“通共”的罪名,包括被迫当了苏维埃副总统的爱德华兹也“被自杀”在监狱中,其他议员死于非命的也不少,更惨烈的是先后两次被整肃的东部和五大湖区资本家队伍——苏维埃掌权时,凡是不肯和苏维埃合作的资本家都被按上“国家蛀虫”的罪名予以枪决并查抄没收,只有表态愿意“合作”的资本家才活了下来;等忠诚委员会赶到后,这些表态愿意“合作”的资本家又有了新的罪名——通共!
最惨的犹太裔资本家,不但忠诚委员会不肯放过,就连总统卫队看他们也不顺眼,动不动就抓几个来处理。虽然最顶尖的洛克菲勒、摩根等家族杜威不敢动,但其他势力稍微小一点的全部被折腾得七零八落,一直在汽车界享有威望的福特家族因为亲德是倒在美共手里,而其他家族很多是倒在杜威手里——七拼八凑之下,杜威需要的400亿美元居然也凑齐了!
“现在应该怎么办呢?立即越境追击么?丘吉尔已发来了照会。”
斯坦因纳从动手到全功,基本上用了一个月功夫,手段凌厉,可比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快速多了,不过这次他一反常态地主张慢慢来:“总统阁下,您可以回答加拿大人,就说我们目前连日激战,需要休整,而且后方还有大量左翼分子需要清理,短期内无法越境。”
他眨着眼睛:“赤色分子流窜到加拿大后,就意味着他们得不到人力资源上的补给了,死一个少一个,完全可以让加拿大人顶上去打头阵;第二,从美国未来的政治格局考虑,有利于您掌握加拿大这个局面;第三,要剿灭美共也不是这么干的,尾追没有好下场,只有围追堵截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您猜赤色分子会流动到哪里去?”
“哪里?”
“去阿拉斯加!”斯坦因纳评析道,“我仔细审问过他们的成员,隐隐约约有提到开辟西北根据地的说法,这个根据地指的就是阿拉斯加,他们如果能抵达阿拉斯加大概是5月份,这个时间点正好可以相对容易的生存,而且阿拉斯加和俄国只有一道白令海峡遥遥相望,容易抱团取暖。”
“真要去阿拉斯加?”杜威看了下地图,“直线距离都5000多公里呢,如果要依靠交通工具过去,还不要行驶1万多公里?”
“这不是问题,只要有车、有汽油都好办,加拿大地广人稀,要穿行不困难……”斯坦因纳指了指地图上的路线,“您看他们从底特律方向越境后,先去洗劫了多伦多,然后摆出要进攻渥太华的样子,迫使丘胖子把几个师兵力往渥太华方向收缩,实际上方向一转,拐弯到了西北方去了萨德伯里,在那里美共用了2天的功夫养精蓄锐、补足元气后重新上路,接下去的路程虽然弯弯绕绕,但总体是向西北方向前进的,今天侦察机显示他们已在安大略省的腹地了,我猜测他们要去打一次温尼伯。”
“为什么?”杜威不解道,“温尼伯靠近美加边境……”
李奇微叹了口气:“他们不打不行,因为其他地方他们弄不到给养,温尼伯和靠近美加边境的城市地带还可以再捞一把。”
“所以,我让总统卫队休整几天,我们去温尼伯一带候命,等着赤色分子自己撞上来!”斯坦因纳笑笑,“不来也行,不来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忍饥挨饿至少一周才能去抢曼尼托巴省的小城镇,还不一定能满足需要!如果我是指挥官,我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斯坦因纳的估计不错,崔可夫就在和托马斯以及马林科夫汇报:“现在我们虽然已甩开了加拿大陆军的追击,但危险并没有远去,贫乏的给养是比敌人围追堵截更残酷、更危险的存在,为了安全,必须去打一次温尼伯,说不定还要重新去美国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再打一圈,告诉美国人民我们并未远去……”
“您说,去阿拉斯加开辟根据地可行么?”托马斯忧心忡忡地说道。
“哪怕不可行也能退到苏维埃去!”马林科夫鼓励他,“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充分的信心……”
第54章 通向铁幕之路(55)
就在剿灭美共的事态一无既往地狂飙突进时,日美关于停战协定终于也有了达成一致的时刻:1946年4月24日,双方外交代表草签了停战协定并迅速发回国内提交最终审议。
最终谈的条件是以堀悌吉提出的“400亿开价,300亿为底线”的目标推进的,包括:
1、日本在6个月内撤军完毕,并向美国完好交还夏威夷群岛及附属的民众、产业、装备等;
2、美国实际向日本支付经济补偿金320亿美元,其中240多亿直接转交德国,冲销日德欠款,德国因已从其他渠道得知日本要去勘察加半岛踢斯大林的屁股,便给了差不多50亿马克的折扣——实际上德国有关战争成败早在1944年底就全部收回了,后面收的都是净利润而已,240亿美元移交对德国而言等于又是80亿桶原油,霍夫曼乐得赚这个便宜;另外80亿美元在6个月内由美国提供一批战争剩余物资给日本,包括胜利轮、卡车、二手机床、废钢铁等,不支付现金,由于成本和计价不同,美国实际付出远不到80亿,再加上不用向日本直接支付赔款,美国面子也保住了;
3、日本就战争时期“不宣而战”进攻夏威夷进行官方解释和道歉(可不用在日本国内发表),美国表示接受且不要求惩戒当事人——这虽是双方自欺欺人的表示,但多少给了美国一点体面;
4、双方尽快遣返战俘和侨民;
5、日本保证不干涉美国与澳大利亚间的经贸关系,美国承认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优势地位。
总体而言,这是双方在都无可奈何之下签署的协议。
美国因为美共叛乱后元气大伤,即便再想和日本打仗的军人也不看好打仗能解决问题,更要紧的是,参联会还收到了令他们心头发憷的情报:赤色分子冲进新的核元素提炼生产基地,不但盗取了一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甚至还拿走了辛辛苦苦提炼出来的部分高纯度铀…235,同时为掩人耳目,还在基地放了一把火,这把火一烧再加上美共前前后后的闹腾导致电力、物资中断使原本预计5…6月就能完成同位素提炼的计划又要推迟到1947年春季,这让参联会对迅速拥有原子弹几乎失去了信心。
在核武器领域没有优势,在常规部队领域美国的优势也不明显,因为美共闹腾和东海岸反复火箭洗地,大西洋舰队规模扩充远远没达到参联会的期望,到1946年春季时主力航空母舰只维持在16艘规模,远远没到期望的24艘,虽比德国13艘略多一些,也没到差距很大的地步,而从德国侧面打听到的情报更让人吃惊,日本由于不受干扰再加上原材料比较容易得到解决,航空母舰反而造得飞快,云龙级已服役了10艘,再加上原来的大凤号和双鹤,居然也能拉起至少13艘舰队航母的编队,日本轻型航母、护航航母、辅助航母的总数虽不到美国总数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几艘从英国获得的巨人级同样很有威力。且据说日本船台上还摆着至少10艘轴心级航母,将在今后陆续完工,这对美国而言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战列舰领域,美国差距就更大了,德国有7艘战列舰,其中还有一艘威力骇人的防空战列舰,而日本3艘大和级+1艘长门级就足够压倒只有1艘伊利诺伊号撑场面的大西洋舰队,美国方面的肯塔基号(衣阿华级)要到本年12月才能服役,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要到1947年3月才能服役,由于蛮勇号的出色表现,美国海军也有人琢磨把其中一艘蒙大拿级改造为防空战列舰,但这同样需要时间。换而言之,在今后2年内,美国都不要奢望具有针对日本的压倒性优势。
在至关重要的人员领域,美国差距就更大:联合舰队连战连胜,精华俱在,而美国能把舰载机飞行员凑够就不太容易了,至于精锐是提都不要提,25万亚美利加集团军的回归虽然提振了陆军实力,但美共叛乱期间至少有120万军队卷入了内乱,伤亡总数超过30万——这数字与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地面部队伤亡总数基本持平,可见何等元气大伤。再加上内部的分裂与倾轧,不经过整顿根本无法打仗。
同时,参联会的将军还意识道,政治体制在杜威手握30万重兵并基本平定美共之后不一样了,杜威不但原本低落到谷底的威望和支持率开始回升,其权力之扩充更让参联会众人心生警惕——如果对日本动手再老打输的话,只怕下场就不那么美妙,没看见麦克阿瑟已被一撸到底了么?而和日本打仗,谁都没有必胜把握。犯得着为了不一定能胜利的局面而去折腾更多战争么?
就日本而言,打下夏威夷群岛后就到了日本力量的极致,光维持夏威夷的正常补给就很不容易,迥论再发动对美国西海岸的进攻,就算是能拉出5…10万陆军攻上去,还能占领美国国土不成?或许打阿拉斯加还有点希望,不过那片不毛之地对日本的吸引力甚至还没有勘察加半岛更大。所以堀悌吉力排众议,坚持尽快达成协议。
签署这样的停战协定,站在德国方面来看,都认为美国其实占了点便宜——不是因为现在的情势,而是因为美国体量大、底子厚占的便宜。。
日本内部同样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日本吃了亏,和美国打了半天,最后除弄到80亿美元的实物,其他一无所获。但堀悌吉在大本营会议上坚决驳斥了这种观点:“难道对德债务清偿后,对德贸易获得的装备和实物就不算了么?难道我们在西太平洋打下的地盘就没有了么?你们的不满,无非是美国赔款赔了少了点,至少要翻一倍才过瘾,可为了赔款翻一倍,军费开支首先要增加多少呢?做生意不能只看销售和营业收入,还要考虑成本乃至机会成本,多打一天仗就意味着帝国工业继续维持战时体制一天,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能回过头巩固消化我们在南洋的成果?”
这次会议裕仁也出席了,当着裕仁的面,堀悌吉甩下一句:“要打你们去打,反正联合舰队我是不会再带了,我要辞职去印度辅导继宫殿下……”
这句话比前面所有话都有杀伤力:堀悌吉说不带联合舰队,谁能带得动?谁又能在堀悌吉不同意的情况下把联合舰队指挥起来?连裕仁都办不到这事,更不要提其他人。
第55章 通向铁幕之路(56)
到最后连裕仁也只能附和堀悌吉的观点:虽然堀悌吉自己去带明仁等于是把储君控制在了手里,但反过来说,明仁的储君地位上了双保险,再也不用担心其他亲王会夺走这个位置,这多少让裕仁松了口气,所以这份诏书很爽快地就发了下来,来带着雍仁去新西兰的诏书也很爽快地下行了。
“另外,我们还得到情报,美国确实在研究原子武器,且时间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早,规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之所以美国没有很快拿出来,是因为一年前德国把美国的生产基地给炸了……”堀悌吉叹了口气,“这件事是最近才弄清楚的,而更可怕的一点是,美国在炸了以后又迅速重建了一个基地,这次德国人就没理由再去炸了……”
大家都沉默不语:原子武器完全是工业能力的比拼,偷袭一次珍珠港已是千难万难,再偷袭生产基地,大家都没这么想。
“这不是最麻烦的问题,最麻烦的问题是,被美国布尔什维克这么一闹过之后,斯大林有没有可能得到美国的资料、图纸、情报乃至元素实物呢?”
石原莞尔再也坐不住了,失声道:“有……有可能……不,是很有可能!”
堀悌吉叹了口气:“所以,我们还能继续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对美上面么?美国即便有原子弹,要想用它来炸我们也很困难,可斯大林分子要是有了原子弹,飞机2小时后就可以飞到东京,你们觉得是把军费腾出来继续造航空母舰对付美国人还是造原子弹好?日本钱就这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这下陆军派也不响了,要继续和美国打,肯定还要进一步扩充海军和船舶实力,这对陆军是不利的,但把资源向原子弹倾斜,陆军的话语权就能增加,山本五十六斜眼看了看堀悌吉,在猜测这位老朋友当初如此爽快地把仁计划移交给陆军,是不是就为今天的事埋下伏笔?
“我看差不多和平可以了……反正目前拿下的地盘美国多多少少也捏着鼻子答应了,要让美国人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至少未来一二十年大家打不起来就好。”东久迩宫稔彦王叹了口气,“现在还是把对俄问题再梳理一下,马上就开春了,我们多少也要给关东军一个交代。”
“等从美国拿到这80亿美元物资,我们就可以下手,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只打有限战争,吃了勘察加半岛就好,其他可以打一打,但不占!否则我们就是从一个泥坑跳进另一个泥坑……”
众人基本点头表示同意,6个月后正好9…10月份,拿到东西往勘察加一打,打完过冬,完美!
“那对美解释和道歉怎么办呢?”多田骏嚷道,“还多了这条尾巴,真讨厌!”
“请外相和山本君辛苦一下吧。”
外相谷正之一张脸变得黑炭似的,不甘心地站起来:“为什么是我?派个大使不行么?这事情也不是我惹出来的……”
“我知道不是外相的责任,但既然要道歉,就要给美国人一点诚意,都是为了国家,个人颜面有什么放不下的?”堀悌吉转过头看了看山本五十六,淡淡地说,“你要是不想去也没事,我去!”
“算啦,仗是我打的,我去还不行么?”山本五十六摇摇头,“这件事确实有误会,澄清一下也好,我去就是!你面子金贵,将来又是帝师,你要是去道歉,联合舰队上下知道了还不翻天?再说,我什么时候敢做不敢当了?”
“外相,你呢?”
一边是堀悌吉逼迫,一边是山本五十六表态,谷正之嘟囔着嘴,最后也唯唯诺诺同意了。
裕仁在最上首看得很清楚:会议虽然是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主持,但真正有分量的决策,没有堀悌吉拍板是通不过的,至于他的意见,以前这批大臣还当回事,搞过两次“天诛国贼”之后,似乎也失去了那种神秘感和效力,他现在只能静悄悄地蜷缩在一旁当个橡皮图章,等待有利的时机再说。
在日本讨论日美停战最后协定的当口,美国方面也在议论。
此时美国国会被人称之为残缺国会,人数只勉强超过了法定额的一半,且这一半当中还有至少一半是新近补选的,其余缺额要么死在美共叛乱手中,要么在乱军中阵亡,要么在麦卡锡主持的“忠诚委员会”手下苦苦度日。
残缺归残缺,效力却是不残缺的,三下五除二就通过了决议表示认可。现在也没法表示不认可,政府、国会的权力都抓在杜威手中,谁要是敢流露出不合作的愿望,保管有“通共”这顶吓人的大帽子等着,而且很多人也不是因为害怕杜威,他们本身的政治理念就和杜威比较接近与契合,认为现在不是急着找日本算账的时刻,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稳住国内秩序,安定民众,恢复经济——东海岸的造船厂,被轴心舰队轰得一塌糊涂的纽约,被美共折腾过的华盛顿以及打成一片废墟的五大湖工业带都在嗷嗷待哺。
相反,用320亿美元与日本停战并顺利收回夏威夷群岛在大家看来还是赚的——杜威配给德国1500亿,为了借兵又搭上500亿,320亿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如果不接受这个条件继续和日本打,测算结果是至少要花费10个320亿,对目前元气大伤的美国土豪而言也是笔沉重的负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方针,众人还是认可了。
再加上听说日本外交大臣、海军大臣会来亲自道歉,大家认为这个台阶给得也够可以了,海军大臣不就是指挥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么?
杜威在会上最后说了一句:“对日一页,暂时就这么翻过去了,也许10年、20年后会有新变化,不过我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想法埋藏在心里,对日本外相和海相前来道歉,只要他们态度是真诚的,我们就以礼相待,这次战争,留给美利坚的经验教训很多,需要好好总结一下,我个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美利坚旧有的体制与理念,究竟能不能适应战争,适应新时期的战争和国际竞争?”
所有人都表示愕然,这是总统要公开发出变更国体的信号么?
不过杜威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美共和赤色分子的猖獗,同样说明我们以往的政治体制中潜伏着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坚决反对布尔什维克,下次这样的内战还有可能继续发生,我相信诸位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次内战带给美国的伤害,远远超过美国4年半战争以来遭遇的伤害,他的影响可能会非常深远,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众人都点头。
“另外给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3个小时前,我军越境攻击,已截获了在加拿大腹地流窜的美共叛乱分子先头部队,我相信他们覆灭的日子即将到来……”杜威扫视了众人一眼,“这件事情平息之后,我们需要好好研究并商议,如何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
第56章 通向铁幕之路(57)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战斗队……即便我们全员战死,我们也要用轰轰烈烈的事迹告诉美国和加拿大人民,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过,并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同志们,为了新美国,冲啊!”
1946年4月28日,斯坦因纳带领总统卫队主力突然从明尼苏达州杀出,直扑加拿大温尼伯,截住了正在此处补充给养,准备通过长征前往阿拉斯加的美共所部。
从底特律离开时,美共部队一共将近4万人,全是千锤百炼之后剩下的精华,经过一路血战,他们虽屡屡击退加拿大部队的围追堵截,但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战斗损失、非战斗减员、伤病、部队分离等因素使他们在抵达温尼伯时只有不到2万人马了,且一路辗转前行使给养变得极度匮乏,本想通过突击温尼伯打个令人措手不及的缴获战,没想到斯坦因纳已看出了美共的弱点,早已准备好了最后的致命一击。
等总统卫队越境攻击并以四散合围的方式进行分割包围后,指挥战斗的崔可夫就知道已完全不可能再靠迂回辗转腾挪的办法跳出包围圈了,因为目前给养不足,必须捏紧了拳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他本来试图希望能借助温尼伯的地势和温尼伯的加拿大市民为人质打一场城市保卫战,不过发现对方根本不在乎加拿大人的生死,炮火、炸弹直接就覆盖下来——管你下面有没有加拿大人。
这就让崔可夫的想法立即破了产,防御无力,迂回没有给养,只有带着部队硬冲过去,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机会。
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人困马乏的美共硬冲加拿大人的防线还是可以的,却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总统卫队的对手?兵力也远远不对等,美共只有2万,且有将近四分之一是伤病员,而斯坦因纳出动的部队包括2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将近10万兵力,同时头顶还有飞机掩护,抗住美共冲锋的三板斧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斯坦因纳下了死命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反正错死的也是加拿大人,关他什么事?在这种严密的包围圈下,连分散突围、化装溃逃都很困难。
“快走!快走!再不走来不及了!”在温尼伯郊区的加拿大空军机场上,在美共整体防线尚未完全崩溃时,最后2架c…54运输机仓皇飞离。
上面载着的人是托马斯、马林科夫和美共少数几个核心骨干,托马斯甚至连自己的家眷都没顾得上带。
本来马林科夫招呼崔可夫也走,但他表示自己没脸面撤退,最后是托马斯想出了办法,暗示随从趁其不备将其击倒后生拉硬拽把崔可夫押上了飞机,倒不是托马斯如此器重崔可夫,宁可加爵不带也要带崔可夫,而是他知道斯大林器重崔可夫,前不久已把原子弹的资料和图纸带过去了,如能把最重要的几个人完整地带回去,多少还能减轻一点他的罪责。
崔可夫一走,没有人压阵的美共防线更是土崩瓦解,到处都是全军覆灭或者被迫投降的事。
不过总统卫队也不是善茬,接受投降之后直接把武装里的美共人员剥离开来,然后当场用12。7mm的传家宝突突突掉了,这种血腥场景看得前来联络的加拿大人也心惊肉跳——有了Ss亚美利加集团军后,美国人显然不一样了。
“报告,我总统卫队越境进攻,消灭赤色分子2万余人,从现在开始,成组织的赤色分子已完全被消灭了!”来人顿了顿,“不过几个重要头目乘坐飞机连夜脱逃,我们……”
“万岁!”
“美利坚万岁!”
“嘿!杜威!”
杜威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道:“没事,逃掉几个影响不了大局,关键是我们终于割掉了布尔什维克这颗毒瘤,美国赢得了新生!”
“对,对,美利坚赢得了新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