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扣,如果一个暴风雪的夜晚,敌人果断出击吃掉一路,整个布置就全完蛋了……”
一听有这么多问题,杜威急坏了:“那要不要您靠前去指挥?我马上调整人选!”
“不行的……首先,我不熟悉这些部队,怎么指挥?其次,参联会刚刚和您达成妥协,您马上剥夺了他们的军权,他们会怎么想?第三,克拉克参谋长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要打仗,调整人选不利于局面稳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次打输了对您未必不利。”
“嗯?”杜威一时间没弄明白。
“如果围剿失败,说明国内陆军是不堪用的,这岂不是证明只有总统阁下带领总统卫队才是美国现在的中流砥柱,这对你的地位有加成,对您未来的执政空间和威信大有好处。”
“是的,是的……”杜威兴奋地搓着手,“如果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剿灭布尔什维克,就显示不了我的价值,显示不了总统卫队的价值,顾问先生,您讲得真是太好了。唉,元首怎么就不给您一个元帅军衔呢?”
“德国这样的人才太多了,元帅是轮不到我的,哪怕亲邦元帅也轮不到我……”
“亲邦?”杜威不明白这个概念。
“在德国的政治谱系中,国家间关系有盟邦、有友邦,还有亲邦的区别,所谓盟邦就是轴心48国集团,所谓友邦就是中立国,而亲邦是特指德意志人国家,比如德意志美洲共和国、非洲共和国、亚洲领地等,这些都不作为殖民地对待,而看成是德意志人民的亲属家园,本土德意志是这个大家庭的兄长,是族长,其余都是兄弟之国,这是种族和血脉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国家,不讲利益,只讲感情——在内政上完全自主,在国际事务中小弟无条件服从大哥,大哥无条件为小弟两肋插刀,比所谓共同效忠的英联邦而言要紧密得多。”斯坦因纳阐释道,“比如美洲共和国现在军事领袖就是保卢斯元帅,不过他的元帅头衔是美洲共和国颁发的,他在德国本土的军衔依然是大将,这种人物我们私底下称次帅,比普通大将等级高一些……”
“似乎没听出您有多少不满。”
“是没有什么不满,保卢斯当副总参谋长、当第六集团军司令官时,我不过就一个师长,论资历、论功绩都没法比。”
“没听说这位将军有什么突出贡献啊?”
“您错了,直布罗陀要塞是他指挥打下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假想敌参谋部评析法深得元首好评,论一些作战的能力他可能确实差一点,论参谋功力,那是大大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斯坦因纳说着把假想敌参谋部的套路和杜威解释了一遍,听得杜威目瞪口呆,原来参谋作业还可以这么玩?德国人真把战争训练出艺术感来了。
“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内部模拟一番,我让手下扮演布尔什维克参谋部的角色,具体演练如何反击、破围……”
“好的,好的,想办法带一带总统卫队中其他美国军官,我发现好多人脑子里都是浆糊,离开坦克飞机就不会打仗。”
“这没问题!”斯坦因纳满口答应。
由于斯坦因纳如此言之凿凿,杜威在进攻之前特意飞到了前线指挥部,把所有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发表了训话,虽然心里被斯坦因纳打了预防针有所警觉,但多少还有点侥幸心理,开口道:“本次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望各位精诚团结、服从指挥、循序渐进,务必歼灭布尔什维克分子,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平与安宁,美国人民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众人见他不插手具体指挥,顿时大大松了口气,连声附和道:“是!请总统阁下等待我们的好消息!”
第49章 通向铁幕之路(50)
这声言犹在耳的踌躇满志还在眼前,不到10天坏消息就传出了:利用几天的暴风雪天气,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悄悄将3个主力师部署在匹茨堡东南角,其他部队却装出守不住撤退的样子撤退。
2个美国师为抢夺率先收复匹茨堡的荣誉,立即将克拉克“慢慢走、等等看”的思路放在一边,迫不及待地地向匹茨堡进军,两个师长甚至还嫌炮兵部队拖在后面太慢,一个劲呼叫步兵和装甲部队快速前进,结果当天夜里就被打了伏击,两个师被突然发难的美共红军截成三段,先头部队被吃掉的时候,炮兵部队还压根没有进入战线,等步兵和装甲部队都覆灭了,炮兵部队还能有什么作为,要么乖乖投降,要么四散逃窜,不到2天,两个完整师就打没了。两个师长一个阵亡一个被俘,连师指挥部都被端掉了。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克拉克的预料,他连忙命令其他部队暂停脚步,巩固自身,不要贸然行动;结果倒好,被崔可夫抓住机会强吃右翼一个师,因为有克拉克的命令不能贸然行动,这个可怜的国民警卫队师在两个红军师和5万赤卫队的围攻下,孤立无援,2天不到就只能投降。
前后不到一周,3个师,5万人马就报销了,更要命的是,东路防线出现了巨大的豁口,美共完全可以再杀出来。
这个推断和斯坦因纳的假想敌推断有80%是吻合的,无非后者估计的是西南方,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出击选的是东南方,另外崔可夫的大胆举动也出乎意料——虽然崔可夫打防御战是好手,打进攻战其实也不差。
克拉克简直要气疯了,这才半个多月就损失了20%的兵力,更关键的是,接下去的仗打不好了,各部对红军有了畏惧感,紧紧抱团,不敢再冒进,可这如何谈得上围剿成功呢?
杜威在参联会上大发雷霆,将克拉克骂得狗血淋头,对方一句也不敢吭声,最后马歇尔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语气很委婉,但大家都明白他说的意思:克拉克就不是能指挥部队打仗的将领,这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你杜威让他当总参谋长也就算了,还要用他指挥战役,这是不是有些用人失当呢?
杜威只能咬牙切齿地宣布走马换将,参联会陆军系统包括克拉克在内,举荐布莱德利出任前敌指挥官,不过金上将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人不行!南非战役他没打赢,波士顿战役也没打赢,或许稍微强一点,不过还是要换人!”
“换谁?”
“换马修来!”金上将道,“能打的陆军将领,我们海军只认这个!要不是你们不肯放人,我老早就把他扒拉进海军带陆战队了。”
马修当然是指马修·李奇微,众人点点头,觉得这个人选可以,马歇尔道:“如果是马修,我当然也赞同,不过他还在累西腓……”
“累西腓没事,飞回来就好了,反正前线部队也要补充。”金上将道,“既然我们和德国停战了,外围的兵力能不能撤回还可以再谈,我调几个将领回国总没事吧?”
杜威一想也是,便和柏林方面亲自要人,霍夫曼当然不会卡着不放,于是1月下旬,马修·李奇微带着参谋班子离开了困守多日的累西腓,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华盛顿,到了五角大楼还是脖子挂手雷的打扮。
这身装扮让杜威看了很满意,这才有点军人的样子嘛,他对李奇微态度很不错,直截了当地宣布让他担任剿灭布尔什维克的前敌总指挥,李奇微也深感诧异:他的空降军还被牢牢钉在累西腓不能动弹呢。
“别管空降兵了,这次用不了,下次再说……”马歇尔也感觉第一次围剿失败伤了他的面子,“这次给你加6个师,全是从南美陆续撤退回国,有实战经验的部队。”
这批部队本来是麦克阿瑟调度好准备配合自己行事的部队,结果倒好,最后又便宜了马歇尔。
“可我对他们不熟啊。”李奇微苦笑道,“长官,总不能抓起什么部队就拿来打仗吧?”
“现在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杜威心急如焚的表示,“总统卫队剩余部队还没到,五大湖工业区全部控制在赤色分子手里,现在政府拿不到足够的补给、装备和物资,靠的全是存量,再拖延下去,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军事后勤都完蛋了,所以您必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那好吧。”李奇微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任命。
虽然华盛顿催得很急,不过第二次围剿一直到2月10日后才发起,李奇微拼命用这个时间了解自己的手下,而美共方面则抓紧这个时间扩充、调整部队。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托马斯总书记的威望和俄国军事顾问团的威望大幅度增长,再加上控制了美国主要工业区又打土豪分了企业股份,苏维埃的小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苏区人民似乎也觉得苏维埃不坏——现在至少不用交那么多税!
李奇微的战术相比克拉克有了进步,他让其他部队整固防线,原地待命,自己则带着4个师向匹茨堡进行火力试探,在整个进攻过程中充分保持队伍衔接紧密、火力凶猛,同时还能得到空中支援——2月份后天气好转,空军终于可以多卖点力气了。他的思路很准确,咬住敌人就紧紧保持跟踪,但不冒进,如果跟丢了就抱团滚动去打城市,绝不散开搜索。
这套磁性战术打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崔可夫有些难受:硬打吧,李奇微手里4个师又有充足的空中支援,没有10万部队是吃不掉的,可10万部队的调动要瞒过空军就太困难了;分散引诱吧,李奇微又不上当,只专注于去夺取城市——多少也可以对华盛顿有所交代;伏击吧,太少的兵力还打不过这批南美有过战争经验的部队。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月,李奇微依靠15万吨物资、2万人的伤亡,硬生生拼掉了美共3万部队,同时收复了匹茨堡、哥伦布、克利夫兰三角城市带,不过这番打法也让华盛顿皱眉——他们顶不住如此巨大的消耗和物资保障,部队也疲劳不看,所有人都在抱怨李奇微打得太慢。
“我看,可以让总统卫队发动最后一次战役了。”进入3月下旬,五大湖区即将迎来春季,斯坦因纳认为毕其功于一役的时机到来了,现在总统卫队规模达到了30万,且全都是休整完毕的精锐。
“让马修其他部队下来休息一下吧,第三次围剿由麦克唐纳将军担任总指挥,总统卫队全面投入进攻!”在参联会会议上,杜威踌躇满志地宣布了这个决定,“我们不能给赤色分子更多时间了!”
第50章 通向铁幕之路(51)
直接让总统卫队执行第三次围剿的重任当然免不了有摘桃子的嫌疑,不过参联会也说不出太多的反对意见来,因为杜威前面已给了两次机会,第一次克拉克没抓住,第二次换了众望所归的李奇微,效果还是很吃力——按李奇微的打法,还要再增兵4个以上有过战争经验的师,而且时间要3个月以上,这实在时间太长了、耗费太多,连空军都抱怨连连。更要命的是,后勤部门亮起了黄灯,现在各地储备的军械、物资已腾挪一空,后续要用的越来越需要从远处调用,虽然整体上是可以维持的,但毕竟输送战场需要时间。所以李奇微的磁性战术不可能长久使用下去。
“这次让总统卫队充当主力,并不是要抹杀其他部队的功劳与贡献……”在参联会上,斯坦因纳侃侃而谈,尽显从容,“总统卫队的使命是发动对美共的向心突击,消灭其主力并迫使其残余尽可能分散;其余部队在东、南、西三面构筑连绵防线,防止其外逃……在这次战役中,总统卫队是铁锤,负责把结构打烂,其余各部是磨坊,负责把打烂后的渣渣磨成粉末。所以,主力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突击,让诸位见识一下闪电战空地一体化的现代打法,当然,闪电战2。0我是打不出来的,条件、装备和人员都不具备,这目前只有雷神之锤集团军和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才行。”
参联会众人脸上的表情都很复杂,闪电战、闪电战2。0的名头他们都是听过的,现在有人愿意把看家本领使出来给他们看大家当然乐意领悟——这是站在身边看,和站在对面看完全是两码事,不过一听打不出闪电战2。0,大家看布莱德利的脸色便充满了同情——这个倒霉蛋在南非当了德国人的试验品,被打得一败涂地。
布莱德利的心情也很复杂,不知道该怎么说,打仗这件事德国人确实有水平,不服还真不行。
不过马歇尔不关注这些战术细节,听到如果胜利其他部队也有功劳,他顿时就松了口气,只要有功劳分润就好,现在陆军是为名誉而战,已没有了争夺战后主导权的心气了,既然总统卫队愿意承担攻坚任务,何乐而不为呢?起码总统卫队基本也是陆军——噢,前陆军!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提醒诸位,这次战役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赤色分子存在着逃亡渠道……”斯坦因纳微微一笑,“不知各位对加拿大的领土有没有兴趣?这不是个军事问题,这是个政治问题。”
“这……”众人傻眼了。
很快克拉克就反应过来,说道:“您是说,赤色分子有可能向北逃窜?”
“是的,时间已进入3月中下旬,等赤色分子面临最后失败估计要4月了,这时候加拿大的天气也转好了,虽然加拿大人看似在边境部署了一些部队,但我敢断言,他们并未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是拦不住赤色分子的……”斯坦因纳微微一笑,“如果赤色分子向北逃窜,我们是越境围剿呢?还是让加拿大人自己动手?”
大家一听很有道理。
杜威也有点疑虑不定:要不要借这个机会去加拿大吃一口呢?比如温哥华,比如加拿大的五大湖工业区,虽然加拿大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吃到自己手里总也是个便宜吧。
“不行,不行……”国务卿杜勒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加拿大是我们的友好盟国,虽然有时候有点意见不一致,但不至于上升到刀兵相见的地步,这个决策在政治上是大大的错误,美国人民怎么看我们?”
杜勒斯表示反对之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表示反对,哪怕赞同的也不敢吭声——吞并墨西哥大家心里没什么压力,其实大家还不要墨西哥,嫌那么多人口累赘;但侵吞加拿大的领土,大多数人本能的反应还是政治正确。
斯坦因纳掠过一丝失望之色,不过很快就压下去了——走之前,霍夫曼交代他,尽可能挑起美国和周边邻国的紧张感,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墨西哥,只要能引诱他们脱离美国的控制,将来就对德国有利,现在看来美国脑子清醒的政治家还是不少的,这种话提一次就够了,不能多说,否则会引起怀疑。
杜威心头其实有一点狂热,想着美国这次战争失去了这么多,如果能从邻国身上找补一些回来,应该可以和民众交代,但杜勒斯在旁边的耳语也让他清醒了过来:“总统,这建议不能采纳啊,如果我们吃了一部分加拿大领土,我们就和加拿大彻底敌对了,万一加拿大人把德国人引进来怎么办?今后德国装甲集团军直接就顶着五大湖区附近,美国还能安心发展、提升经济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逼迫加拿大人就范,唯独占领领土是最恶劣、最下流的手段!德国人口膨胀所以缺少领土,美国又不缺少领土,我们缺少的是商业机会!”
金上将也似笑非笑地看着斯坦因纳,他感觉这个顾问的问题大有深意,但一时间也不好说对方是故意的还是纯粹只从美国的角度出发想这件事。
最终克拉克出面阐述了参联会的看法:“我看,万一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先征求加拿大当局的意见,如果他们能办到,我们就不插手,如果他们不行,那我们就继续深入直到剿灭为止,或者我们先主动邀请加拿大人加入围剿?”
杜威摇摇头,最后表态道:“美国内政,加拿大就不要插手了,赤色分子愿意给加拿大找点麻烦,我认为也正常,做人不能太掉以轻心,加拿大不是净土,同样也有赤色分子在活动,所以必须严加防范……关于领土,这件事就算了,美利坚不允许他人侵占我们的领土,也不需要去占领其他人的领土。”
斯坦因纳和几个德国顾问暗笑:这话说得真是正气凛然,也不知道当初谁从13个北美殖民地发展到现在地跨两洋?
“第三个建议……额,可能我越权了,不过我得提醒一下。”斯坦因纳慢慢道,“Ss亚美利加集团军在东线对付过布尔什维克有经验,到危机关头,布尔什维克善于化整为零,把自己隐藏在平民中,甚至整个游击队就是平民装扮,而反游击战争是比正面战争更血腥、更残忍的战争,中间免不了误会、扩大、株连和波及,还有,那些受左翼分子蛊惑的赤卫队和民众,也不能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就轻轻放过,否则将来一有机会他们便会死灰复燃……不知诸位对这件事怎么看?总统卫队要不要执行反游击任务,如果有侵犯人权的事发生,怎么办?国内舆论和民众怎么回应?”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了……
第51章 通向铁幕之路(52)
半天后,李奇微率先回过味来,道:“能不能介绍一下德国的反游击战争执行得如何?我们其实没有反游击经验……额……更别说国内反游击经验。”
“坦率地说,不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斯坦因纳脸色凝重地说道,“我们在游击战争中损失了很多兵力,有时候比正规作战损失还要大,比如在塞尔维亚,我们当初占领不过损失了2、3千人,但后续以铁托为首的左翼游击队让我们蒙受了上万的损失,迫使我们最终撤退了部队,而将塞尔维亚反游击战交给了意大利人,你们知道意大利人是怎么执行的么?”
众人一片摇头,他们对此委实不知,只知道铁托的游击队很活跃,很强大。
“意大利把塞尔维亚划出若干个小区域,派出军队驻守,并告诉铁托分子,只要胆敢杀害一个意大利士兵,他们就杀掉100个塞尔维亚人作为报复——当初意大利平定利比亚也是同样的办法。”斯坦因纳露出苦笑,“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潜在的塞尔维亚人都可能随时随地化身为游击队,而他们又不是绵羊,会乖乖等在那里让意大利人抓,在持续数年的战争中,意大利损失了至少5万军队,当然塞尔维亚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大概丢了30…50万人口。前段时间意大利总参谋部有高级将领出访柏林,他们已厌倦了这种猫捉老鼠的战争,询问元首能不能在塞尔维亚执行三光政策,把所有塞尔维亚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干掉。元首拒绝了,灭绝一个民族实在是太残忍了,我们还是希望和塞尔维亚人坐下来谈,只要他们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办,我们可以承诺给塞尔维亚一条明路。”
“什么要求?”杜勒斯追问道。
“承认南斯拉夫版图现状,放弃大塞尔维亚的野心并适当补偿邻国……”斯坦因纳挥舞着手,“先生们,你们不要觉得塞尔维亚人很委屈、很无辜,上次大战就是塞尔维亚人挑起来的,如果他们不暗杀奥匈帝国王储,会有世界大战这种事发生么?这次战争中塞尔维亚人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他们力图统治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等邻国,意大利当然在塞尔维亚用力过猛,可塞尔维亚人难道没丝毫过错?”
众人一片无语,不过勉强承认他说得也有点道理,塞尔维亚从古至今就是巴尔干的火药桶,一触就跳,看起来德国和意大利在铁托身上也吃了不少亏,不然不会说这种息事宁人的话。
“让我们回到美共控制区的话题,后续反游击战和肃清布尔什维克流毒怎么办?我们不能只在军事上考虑,万一赤色分子死灰复燃怎么办?如果他们不在正面和我们较量,专注于偷偷摸摸高恐怖袭击怎么办?”杜威扫视了一眼众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事情必须军队来做,靠警察或宪兵是不行的,不过,总统卫队的话……唉……”马歇尔叹了口气,“美国人民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赤色分子也不是多数,我认为政府要派出官员监督这些整肃行为,防止酿成不利后果,否则这对总统的威望也是一种损害。”
杜勒斯语气沉重地道:“我相信确实有一部分美国人民因为赤色分子巧舌如簧而投入了左翼怀抱,但我相信死心塌地跟着布尔什维克走的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要给予人民宽大为怀的处理,一般性地加入赤卫队或者左翼军队,只要放下武器像政府投降,我们可以豁免,但布尔什维克骨干和参与美国暴乱的俄国顾问团不能轻易放过,必须要明正典刑,如果胆敢拘捕或逃窜,一律击毙!”
现在杜勒斯也深恨自己引狼入室,让俄国顾问团和本土赤色分子结合在了一起,没有这些事的话,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纠纷。
“好吧,那就让总统卫队派遣部分军队届时执行,然后有国会派出专门委员会予以领导……不对!”杜威嘀咕起来,“国会还他妈控制在赤色分子手里,而且这批狗娘养的杂种,一点骨气也没有,居然投靠美共,恬不知耻地选举福斯特为美国临时总统……”
“这是过去的新闻了。”克拉克插了一句,“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这位临时总统福斯特先生因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保守主义的错误,被美共处决了,现在新的临时总统变成了托马斯,他还是美共新的总书记。”
众人又是一顿感慨。
“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选,新补选的麦卡锡参议员不错,一贯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可以他为首,联合其他新当选、补选和未与布尔什维克合作的国会议员组成忠诚调查委员会……”杜勒斯提了一个意见。
现在美国政治生活全乱套了,本来这种专门委员会需要国会讨论表决,但现在国会大多数人都被美共控制在手里,于是就变成了行政主导,这种国会专门委员会居然由国务卿来选派,可见这股子政治秩序乱到了什么程度。
“还要加一条,对有关政府雇员、国会议员被美共羁押期间的表现进行忠诚审查,我们不能让那些卖身投靠、无耻变节的家伙再次走进国会大厦!”杜威忍不住又加了一句。
大家都知道这是总统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套路,可他们又能说什么呢?什么也没法说,这世界就是如此,谁有实力、谁拳头硬谁说话就有道理,现在拥兵30万的杜威显然拳头更硬一些——没见他现在在参联会上侃侃而谈,哪还有以前的拘束和不安?
商议完了这些,接下去就是斯坦因那布置进攻梯次和目标,大家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就希望总统卫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能和他们口中吹嘘的一样好就行。
就在参联会紧锣密鼓地准备发起最后进攻时,勃列日涅夫兴奋不已地找到马林科夫:“刚才有同志找到了美国研发原子弹的秘密生产基地,而且还弄到了一些图纸和参数,虽然不是最完整的版本,不过收获还是很大。”
马林科夫问道:“能把那几个主持项目的科学家弄到手么?”
“不行……他们都在白区,弄不到手,而且光一般科学家没用,原子弹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得多,除了最上层人物,没人知道整个项目的完整情况,而奥本海默、费米这些老混蛋早就在事变后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那好吧,动员一批科学家携带图纸赶紧走,哦,再弄点实物回去,斯大林同志望眼欲穿。”
“这件事我负责了。”勃列日涅夫可不敢怠慢,贝利亚发来电报把他们臭骂一顿,告诉他们如果原子弹这件事再没有着落,将来回国要去集中营报道,他也保不住他们,所以这两天其他什么也不管,一门心思就专注于这些。
“至少要让斯大林同志看到希望,说明我们对革命是忠心耿耿的。”
第52章 通向铁幕之路(53)
钢铁汹涌、战车咆哮、炸弹蔽空……
斯坦因纳充分发挥了德国闪电战的打法,以两个装甲师为矛头,从西南面直刺美国苏维埃的心脏——汽车城底特律。
由于底特律城东南面是伊利湖,东北面是圣克莱尔湖,虽然两个湖之间还夹着一块狭长的陆地,但这块陆地上却有加拿大部队布防,因为苏维埃政权唯一的指望和逃生通道就是西北面了。
为了打破美共的防守,斯坦因纳命令空军先对底特律进行狂轰滥炸,空军飞行员们几乎是含着眼泪投掷炸弹:这些炸弹在通用厂区、在克莱斯勒厂区、在福特厂区猛烈的爆炸,炸毁的不仅是现在出产坦克的生产线,连带着把汽车城的基业和最重要的人员也一并裹挟了进去。
但这是毫无办法的选择,因为美共已根据崔可夫的经验,将底特律建设成了一座充满街垒的城区,不灭掉这些工厂,红军始终有源源不断的坦克、汽车、卡车可用,这是总统卫队所不能承受的代价。
在猛烈的炸弹洗礼之后,斯坦因纳又动用了凝固汽油弹加剧燃烧,引爆了一个个储存的燃油罐、橡胶仓库和润滑油槽,即便这样,斯坦因纳仍然不放心,利用第二次增兵带来的4门k5列车炮发动了针对底特律防线的毁灭性覆盖,这些火炮原本是安顿在荷兰、比利时海岸线附近用于对付英国人的,现在漂洋过海到了美利坚再立新功——得益于美国发达的铁路体系,除了卸载时费了点功夫,运输时可就轻松至极。
这当然是霍夫曼的恶趣味,杜威前前后后交了400亿美元平叛费,当然要给点好东西,所以这些没机会在安齐奥滩头揍美国人的大杀器(这个笑话好冷)挪到了五大湖区发威。
在3天两夜的前奏性进攻中,世界闻名的汽车城终于毁于一旦——是不是必须如此还是搂草打兔子顺便,那就只有斯坦因纳自己清楚了。
这顿前奏进攻立即就将美共在前段时间通过机动战获得的丁点心理优势荡然无存,实际上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不是没想过打总统卫队的机动战术,在总统卫队进攻途中也埋伏了2个师如法炮制了一次。不过后者的反应速度和抗打击能力比他想象得要强硬得多,好容易包围了稍微落后的一个团,按照以往惯例,打上半小时最多一小时这个团就完蛋了,然后他的部队马上可撤出战斗,可问题是现在这个团是党卫军军官率领的Ss亚美利加集团军部队,知道被包围后根本不乱,立即唱起了党卫军军歌并迅速构建了环形阵地,全团死战不退,猛烈的机枪交叉火力和精准的迫击炮、无后坐力炮让基层军官一看就头皮发麻,感觉棘手。
打没打过仗是一道分水岭,打没打过硬仗是另外一道分水岭。成群结队冲锋的美共部队以为还是以往的部队,单纯用声势就可以压倒对手,没想到对方根本临危不乱,用铁拳、三号突击炮和75mm反坦克炮火炮报销了不少进攻的坦克,坦克一被削弱,步兵就只能成片成片地倒在血泊里……而对面防御阵地上的总统卫队居然还能在间歇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